第三代半导体

搜索文档
宏微科技涨2.03%,成交额6443.08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24.1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2 03:13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8月22日盘中股价上涨2.03%至28.68元/股 成交金额6443.08万元 换手率1.07% 总市值61.11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24.13万元 特大单卖出190.39万元占比2.95% 大单买入1568.67万元占比24.35%同时卖出1702.41万元占比26.42%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65.97% 近5日下跌0.42% 近20日上涨27.30% 近60日大幅上涨71.22% [1] 龙虎榜交易动态 - 年内累计1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一次为8月6日 当日净买入859.79万元 [1] - 8月6日龙虎榜买入总额1.18亿元占总成交额15.03% 卖出总额1.10亿元占总成交额13% [1] 公司基本面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97亿元 同比增长20.70% [2] - 股东户数达1.03万户 较上期增长4.72% 人均流通股20696股减少4.51%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249.17万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2249.76万元 [2] 业务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为IGBT和FRED功率半导体芯片及单管产品 [1] - 属于电子-半导体-分立器件行业 概念板块涵盖专精特新/小盘/机器人概念/增持回购/第三代半导体 [1] - 成立于2006年8月18日 2021年9月1日上市 注册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 [1]
银河微电涨2.10%,成交额3488.80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1.6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2 03:11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2日盘中股价上涨2.10%至27.25元/股,成交金额3488.80万元,换手率1.00%,总市值35.13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21.65万元,大单买入占比16.49%(575.41万元),卖出占比17.11%(597.05万元) [1] - 年内累计涨幅29.99%,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3.02%、9.97%、25.16% [2] 公司基本面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18亿元,同比增长12.11%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60亿元,近三年累计分红8338.52万元 [2] - 股东户数6658户,较上期减少2.43%,人均流通股19360股,较上期增加2.49% [2] 股权结构与机构持仓 - 博道远航混合A(007126)新进成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102.56万股 [2] - 博道成长智航股票A(013641)位列第八大流通股东 [2] 公司背景与行业属性 - 公司成立于2006年10月8日,2021年1月27日上市,主营半导体分立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分立器件,概念板块涵盖小盘、专精特新、安防、融资融券及第三代半导体 [2]
清溢光电涨2.03%,成交额1624.73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97.7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2 03:11
股价表现 - 8月22日盘中报32.68元/股,上涨2.03%,总市值102.88亿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43.77%,近5日涨2.86%,近20日涨11.50%,近60日涨29.16% [3] - 年内1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1月17日净买入2597.13万元 [3]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入197.70万元,特大单买入161.21万元占比9.92% [2] - 大单买入162.00万元占比9.97%,卖出125.51万元占比7.72% [2] 股东结构 - 截至7月31日股东户数1.03万户,较上期增加4.55% [3] - 人均流通股26021股,较上期减少4.35%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23.35万股,较上期增加32.56万股 [4] 财务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99亿元,同比增长9.83% [3]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89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28亿元 [3] 公司概况 - 成立于1997年8月25日,2019年11月20日上市 [3] - 主营业务为掩膜版的研发、设计、生产 [3]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半导体材料 [3] - 概念板块包括OLED、芯片概念、第三代半导体等 [3]
立昂微涨2.02%,成交额2.0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846.6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2 03:11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2日盘中股价上涨2.02%至26.30元/股 成交额2.06亿元 换手率1.18% 总市值176.57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846.69万元 其中特大单买入1189.74万元(占比5.77%) 大单买入5223.35万元(占比25.35%)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6.18%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3.75%/5.62%/11.39%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8.20亿元 同比增长20.82%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亏损8103万元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37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3.42亿元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7.34万户 较上期减少2.01% 人均流通股9152股 较上期增加2.05%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八大流通股东 持股815.52万股 较上期减少137.89万股 [2] - 南方中证500ETF(510500)位列十大流通股东 [2]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2002年3月19日 2020年9月11日上市 总部位于浙江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 - 主营业务涵盖半导体硅片、半导体功率器件 [1] - 属于申万行业分类中的半导体材料板块 概念板块包括卫星导航、集成电路、专精特新等 [1] 市场活动 - 年内累计1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一次为4月22日 [1]
至纯科技涨2.02%,成交额1.3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044.3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2 03:11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2日盘中上涨2.02%至27.23元/股 成交1.36亿元 换手率1.32% 总市值104.47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044.33万元 特大单买入占比5.25% 大单买入占比29.15% [1] - 年内累计上涨8.66% 近5/20/60日分别上涨4.33%/6.78%/5.46% [1] - 年内4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4月7日净买入802.38万元 买入总额2.24亿元占比9.68%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3月31日股东户数11.73万户 较上期激增75.37% [2] - 人均流通股3263股 较上期减少43.36%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新进第六大流通股东 持股343.18万股 [2] - 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ETF联接A等机构产品持仓 [2] 财务业绩与分红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7.28亿元 同比下降10.32% [2] - 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48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36亿元 [2] 公司基础信息 - 主营业务为半导体制程设备及工艺支持设备研发 [1] - 所属申万行业分类:电子-半导体-半导体设备 [1] - 概念板块涵盖中芯国际概念/大基金概念/第三代半导体等 [1] - 2000年11月成立 2017年1月在沪市上市 [1]
斯达半导涨2.00%,成交额3.2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37.3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2 03:08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8月22日盘中股价上涨2.00%至98.81元/股 成交额3.29亿元 换手率1.40% 总市值236.62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237.33万元 特大单买入1517.78万元(占比4.62%)卖出1817.48万元(占比5.53%) 大单买入8696.11万元(占比26.47%)卖出8159.08万元(占比24.00%)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0.79%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1.04%/14.47%/21.95% [1] 财务与经营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9.19亿元 同比增长14.22% 归母净利润1.80亿元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8.85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6.71亿元 [2] - 股东户数5.68万户 较上期减少3.58% 人均流通股4213股 较上期增加3.72% [2] 股东结构与业务概况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351.60万股(第四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23.07万股 南方中证500ETF持股270.00万股(第六大股东) [2] - 公司主营以IGBT为主的功率半导体芯片和模块设计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分立器件 [1] - 概念板块覆盖新能源车、第三代半导体、汽车芯片、专精特新及芯片概念 [1]
士兰微涨2.07%,成交额4.7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3172.6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2 02:41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2日盘中股价上涨2.07%至28.62元/股 成交额4.70亿元 换手率0.99% 总市值476.26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3172.66万元 特大单净买入1494.58万元(买入4455.70万元占比9.48% 卖出2961.12万元占比6.30%) [1] - 大单净买入1678.09万元(买入9475.33万元占比20.15% 卖出7797.24万元占比16.58%)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0.16% 近5/20/60日分别上涨4.15%/8.95%/18.12%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30.00亿元 同比增长21.70% [2] - 归母净利润1.49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072.43% [2]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28.57万户 较上期减少9.10% [2] - 人均流通股5823股 较上期增加10.01%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209.67万股至4245.41万股 位列第三大流通股东 [3] 机构持仓调整 - 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减持128.64万股至2026.33万股 位列第五大流通股东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减持96.14万股至1901.47万股 位列第六大流通股东 [3] - 易方达沪深300ETF减持53.65万股至1333.66万股 位列第八大流通股东 [3] - 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ETF联接A减持188.76万股至1119.81万股 位列第十大流通股东 [3] 公司基本概况 - 主营业务构成:器件产品48.46% 集成电路36.59% 其他8.10% 发光二极管产品6.85%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分立器件 概念板块涵盖安防/第三代半导体/LED/中盘/集成电路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7.20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2.08亿元 [3]
扬杰科技(300373):行业需求扩张国产化加速,业绩稳步上升
国投证券· 2025-08-21 08:4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70.49元(当前股价60.76元)[4][6] - 基于2025年30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较现价有16%上行空间[4][6]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4.55亿元(+20.58% YoY),归母净利润6.01亿元(+41.55% YoY)[1]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CAGR达20%,净利润CAGR达17%,2025年预测净利润12.76亿元[4][10] - 行业需求受汽车电子/AI/以旧换新政策驱动,国产化率持续提升[2] - 双品牌战略("YJ"主攻亚太、"MCC"主打欧美)实现全球渠道覆盖[2] - 第三代半导体(SiC)和IGBT芯片取得突破,车载模块获多家Tier1测试意向[3] 财务预测 利润表 - 2025E营收74.21亿元(+23% YoY),毛利率34.3%(较2024年提升1.2pct)[10][11] - 研发费用率维持在7.1%高位,净利润率17.2%[10][11] - 2025E ROE提升至13.2%(2024年为11.4%)[10][11] 资产负债表 - 2025E资产负债率降至24.3%(2024年35.8%),流动比率改善至3.01[11] - 固定资产规模2025E缩减至29.06亿元(-16% YoY)[11] 估值指标 - 当前PE 25.9倍(2025E),低于历史35.7倍(2023A)[10] - PEG 0.9倍(2027E),显示长期估值吸引力[11] 产品与技术 - 完成650V/1200V全系列IGBT芯片开发,实现批量出货[3] - 8吋/12吋平台微沟槽技术达1.6/2.2µm pitch水平[3] - 纵向整合产业链(单晶硅片→芯片设计→封装测试)形成竞争优势[3]
中国“芯”光:Micro-LED 照亮显示产业破壁之路
凤凰网财经· 2025-08-21 04:58
文章核心观点 - Micro-LED技术正引领显示行业的革命性变革 其特性包括超高亮度、低功耗和长寿命 有望在AR、医疗、消费电子等领域广泛应用 [2][3][5][8] - 思坦科技作为中国Micro-LED领域的领军企业 通过自主研发和产业化突破 建成国内首条中试线并实现量产 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 [6][9][13][18] - 中国在Micro-LED领域展现出强劲的追赶态势 政策支持与产业链协同推动行业高速发展 思坦科技凭借技术积累和专利优势占据先发地位 [15][16][18] Micro-LED技术优势 - 亮度可达100万至1000万尼特 远超OLED的2000尼特上限 功耗仅为LCD的10%和OLED的50% [5] - 响应速度快、对比度高、色彩饱和度卓越 寿命长且稳定性佳 每个像素点可独立定址和自发光 [5] - 支持跨尺寸应用 从智能手表、汽车仪表到百寸电视 并可实现柔性设计和超高精度显示 [8] 思坦科技的技术突破 - 研发0.13英寸单绿Micro-LED显示模组 具备640*480分辨率、300万尼特亮度和0.15cc极小体积 已实现量产供货 [7] - 建成国内首条Micro-LED中试线 生产环境为百级无尘车间 每立方米空气中大于0.5微米的尘埃粒子不超过100个 [6][13] - 2024年厦门生产基地投产 年产能达百万套模组 累计申请近900项知识产权 覆盖芯片、封装和彩色化核心技术 [13][18] 产业化进程与里程碑 - 2018年公司成立 由技术专家刘召军博士和产业化专家邱成峰博士联合创办 实现技术与运营的互补 [9][12] - 2019年建成世界首条Micro-LED中试线 2022年投入10亿元设立厦门研发和生产基地 [13] - 2024年与南方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联合攻关的深紫外Micro-LED技术成果发表于《Nature Photonics》 [16] 行业前景与市场预测 - 2024年全球Micro-LED市场规模预计达14亿美元 2030年将增长至93亿美元 [15] - 中国2020年Micro-LED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 政策层面将第三代半导体和Micro-LED列为重点发展领域 [15][16] - 技术与人工智能、元宇宙、人形机器人等产业结合 潜在应用场景包括AR终端、医疗可视化和通讯设备 [8][19]
【公告全知道】第三代半导体+芯片+数据中心+可控核聚变+华为!公司数据中心服务器电源形成批量订单
财联社· 2025-08-20 15:35
第三代半导体与汽车芯片 - 公司数据中心服务器电源形成批量订单[1] - 业务涉及第三代半导体、汽车芯片、数据中心、可控核聚变及华为相关领域[1] 机器人及新能源汽车 - 公司精密轴承产品应用于工业机器人领域[1] - 业务覆盖机器人、减速器、芯片及新能源汽车领域[1] 固态电池与氢能 - 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5倍[1] - 深化布局固态电池用关键材料[1] - 业务涉及固态电池和氢能领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