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

搜索文档
康辰药业跌2.04%,成交额1.6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84.45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17 06:17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7日盘中下跌2.04%至58.50元/股 成交额1.65亿元 换手率1.76% 总市值93.22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284.45万元 特大单净流出435.54万元 大单净流入151.09万元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55.22%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12.13%/8.35%/81.96% [1] - 年内4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一次为9月1日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61亿元 同比增长13.79% [2] - 归母净利润9104.61万元 同比增长14.95% [2]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9970户 较上期减少10.82% [2] - 人均流通股15771股 较上期增加12.14% [2] - 鹏华医药科技股票A增持35.46万股至139.44万股 位列第七大股东 [3] - 易方达医疗保健行业混合A新进持股133.56万股 位列第八大股东 [3] - 中信建投医改A新进持股125万股 位列第九大股东 [3] 公司基本概况 - 主营业务为创新药研发、生产及销售 核心产品苏灵收入占比70.77% 鲑降钙素占比29.15%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生物制品-其他生物制品 涉及创新药/生物医药/高派息等概念板块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37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75亿元 [3] - 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昌平区 2003年9月成立 2018年8月上市 [1]
辰欣药业跌2.04%,成交额1.7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688.0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7 05:38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17日盘中下跌2.04%至21.17元/股 成交1.71亿元 换手率1.77% 总市值95.85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688.00万元 特大单净流出291.33万元(买入455.18万元占比2.66% 卖出746.51万元占比4.36%) 大单净流出1396.67万元(买入2281.20万元占比13.32% 卖出3677.87万元占比21.47%) [1] - 年内股价涨幅56.58% 近5日微跌0.05% 近20日大幅下跌30.93% 近60日上涨51.00% [1] - 年内4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9月3日净买入5183.39万元 买入总额2.04亿元(占总成交额29.37%) 卖出总额1.53亿元(占总成交额21.92%) [1] 公司业务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为化学制剂药物的研发与生产经营 大输液产品占比42.66% 小容量注射剂占比29.80% 口服固体制剂占比13.98%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化学制药-化学制剂 概念板块涵盖肝素、抗流感、小盘、生物医药及创新药 [2] 股东结构与财务表现 - 股东户数3.59万户 较上期大幅增加68.07% 人均流通股12602股 较上期减少40.50%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40亿元 同比减少15.97% 归母净利润2.29亿元 同比减少15.23%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1.12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5.48亿元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列第七大流通股东 持股690.75万股 较上期增加196.89万股 [3]
百花医药涨2.19%,成交额1.5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893.1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7 05:25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7日盘中上涨2.19%至10.25元/股 成交1.59亿元 换手率4.14% 总市值39.42亿元[1] - 主力资金净流出893.12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764.91万元 大单净卖出128.22万元[1] - 今年以来股价上涨55.54% 近5日涨4.38% 近20日涨18.91% 近60日涨43.16%[1] - 年内4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9月4日净卖出5757.52万元 买入额1.22亿元(占比8.36%) 卖出额1.80亿元(占比12.30%)[1] 公司基本情况 - 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 1996年6月21日成立 同年6月26日上市[2] - 主营业务涵盖新药早期发现筛选、药物CMC开发、临床试验、注册申报等全流程一站式外包服务[2] - 收入构成:临床试验49.39% 医药研发及一致性评价42.67% 租赁及物业服务6.69% 其他收入0.94% 其他(补充)0.31%[2] - 所属申万行业:医药生物-医疗服务-医疗研发外包 概念板块包括创新药、生物医药、CRO概念等[2] 财务与股东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2亿元 同比增长2.95% 归母净利润2548.34万元 同比增长12.45%[2]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3.00万户 较上期减少26.42% 人均流通股12799股 较上期增加35.95%[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12.75万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3]
康希诺跌2.07%,成交额6648.52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616.0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7 02:43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17日盘中股价下跌2.07%至81.71元/股,成交额6648.52万元,换手率0.70%,总市值202.19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616.01万元,其中特大单买入占比4.38%卖出占比1.76%,大单买入占比23.21%卖出占比35.09%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33.84%,近5日下跌2.21%,近20日下跌1.54%,近60日上涨36.46% [1] 经营与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82亿元,同比增长26.00% [2] - 归母净利润-1348.54万元,同比大幅改善94.02% [2] - 疫苗及相关产品销售占比97.84%,其他业务收入占比2.16% [1] 股东结构与分红情况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75万户,较上期减少1.92%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98亿元,但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 [3] 公司基础信息 - 2009年1月13日成立,2020年8月13日上市,总部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1] - 主营业务为创新型疫苗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生物制品-疫苗 [1] - 概念板块涵盖抗流感、猴痘概念、生物医药、疫苗及H股等 [1]
百利天恒涨2.06%,成交额2.0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392.23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17 02:40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7日盘中报364.80元/股 上涨2.06% 总市值1462.85亿元 成交额2.00亿元 换手率0.54%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392.23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514.92万元 大单净卖出877.31万元 [1] - 年内累计涨幅达90.27%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6.35%/16.99%/22.05%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1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96.92%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11.18亿元 同比恶化123.96% [2]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4780户 较上期增加4.25% 人均流通股21525股 增加7.19%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新进第五大股东 持股359.21万股 汇添富创新医药混合A新进第八大股东 持股170.01万股 [3]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减持10.36万股至442.49万股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增持25.86万股至427.97万股 [3] - 汇添富医疗服务混合A与富国精准医疗混合A退出十大股东行列 [3] 公司基本信息 - 主营业务为药品研发生产销售 收入确认方式99.57%为时点确认 0.43%为时段确认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化学制剂 概念板块涵盖麻醉 抗癌治癌 创新药及生物医药 [1] - 成立于2006年8月17日 于2023年1月6日上市 注册地址位于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 [1]
博瑞医药涨2.00%,成交额1.9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838.42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17 01:59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7日盘中股价上涨2%至94.25元/股 成交金额1.98亿元 换手率0.5% 总市值398.46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838.42万元 特大单买入占比13.17%卖出占比13.08% 大单买入占比20.87%卖出占比25.2% [1] - 年内累计涨幅达213.08% 近5日涨3.17% 近20日跌14.32% 近60日涨71.83% [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位于苏州工业园区 成立于2001年10月 2019年11月上市 主营高端仿制药和原创性新药研发生产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化学制药-原料药 概念板块包括多肽药、原料药、合成生物、生物医药和中盘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9568户较上期减少10.11% 人均流通股44185股较上期增加11.32% [2]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325.09万股(第八大股东)较上期减少105.95万股 创新药ETF新进持股281.26万股(第十大股东) [3] - 申万宏源证券退出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37亿元同比下降18.28% 归母净利润1717.32万元同比下降83.85%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46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29亿元 [3]
第二个5万亿城市,要来了
虎嗅APP· 2025-09-16 14:05
城市GDP格局变化 - 北京GDP预计2025年末突破5万亿元 成为全国第二个5万亿级城市 与上海共同领先其他城市[4] - 中国内地万亿GDP城市现有27个 未来几年预计扩容至30个 万亿级城市稀缺性下降[5][7] - 城市经济梯度分化明显:5万亿级(京沪) 4万亿级(深圳 广州 重庆) 2万亿级(苏州 成都 杭州 武汉)及1.5-2万亿级6座城市[8] - GDP 10强城市将集体站上2万亿元门槛 形成新的竞争起点[9] 京沪与广深经济差距成因 - 经济普查调整统计口径显著推高京沪GDP:2018年四经普使上海GDP调增3332亿元 北京调增2786亿元(增幅近10%)[12][13] - 2023年五经普上海GDP再调增4185亿元 北京调增3593亿元 增幅超过所有省份[16] - 两次普查累计为京沪带来6000-7000亿元增量 而广深仅增约1000亿元 差距由此扩大[16] - 普查调整反映经济结构差异:研发投入计入GDP及新兴产业普查使科研服务发达的京沪受益[14] 自有住房虚拟租金和数字经济纳入进一步强化优势[16] 城市定位与产业竞争力分析 - 北京定位全国政治 文化 国际交往 科技创新"四中心" 上海定位国际经济 金融 贸易 航运 科技创新"五中心"[23][24] - 广深定位低于京沪:广州为综合性门户城市 深圳为全国性经济中心及创新型城市[26] - 北京金融业增加值超8000亿元 与上海持平 深圳为4700亿元 广州仅3000亿元[30] - 上海产业以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 集成电路及大飞机 造船等大国重器为支柱[31] - 深圳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并重 新一代信息技术占工业半壁江山[31] 已取得工业 出口 市场主体 企业研发投入全国第一[33] - 广州产业均衡但新兴领域待突破:传统支柱为汽车 电子 石化 正发力低空经济 无人驾驶等新赛道[34]
HICOOL全球创业大赛决赛收官,200个获奖项目全部揭晓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6 10:59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评审预备会 本届入围决赛的项目凸显出"高精尖、国际化、强资本"的显著特征。数据显示,在晋级的48个决赛项目 中,医药健康/医疗器械(7个)、人工智能/机器人(6个)、关键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6个),三 大硬科技赛道成为绝对主力,占比近四成,充分体现了大赛作为汇聚全球前沿科技与战略性新兴产 业"风向标"的集聚效应。 国际化是大赛的另一大亮点,决赛项目参赛人才背景优异,近三分之一的创业人才毕业于QS全球排名 前50的高校,彰显了大赛汇聚全球顶尖智力资源的强大吸引力。 此外,项目展现了强劲的市场活力与资本认可度,超过97%的项目获得过融资,其中14个项目融资金额 超过1亿元人民币,最高融资额达8亿元人民币,这些创新项目不仅技术领先,更具备极高的商业价值和 成长潜力。 本届评委团由一线投资机构高管、资深产业专家及技术专家组成,从创新性、可行性、团队能力、社会 价值等多维度对项目进行深度评估。 9月12日至13日,HICOOL 2025全球创业大赛总决赛在HICOOL产业园二期举办。本届大赛汇聚了来自 全球顶尖的创业项目,覆盖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量子信息、高端装备等多个前沿领域。经过 ...
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创造更多价值
北京晚报· 2025-09-16 08:13
会议强调,卓越工程师是统筹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枢纽。要聚焦国家战略方向,强化 工程实践导向,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坚持校企协同育人,推进人 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持续布局建 设一批新的市级产教融合基地,实现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强化政策支持,建立长期稳定的支 持机制和以实绩为导向的评价机制,让工程师能够心无旁骛在产业一线取得成果、实现价值。 会议强调,博士后激励计划是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有力抓手。要强化央地协作,形成创新发展合力, 不断提高博士后站点建设水平。加强动态评估,在项目支持、编制保障、完善配套等方面进一步丰富政 策措施,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博士后工作品牌。市人社局要加强组织协调,各部门协同配合,各区做好 属地服务保障,共同推动政策落地见效,营造优良创新创业环境,让各类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创造更 多价值。 会议还审议了其他事项。 市领导李成林、孙军民、赵磊、穆鹏,市政府秘书长曾劲参加。 本报讯(记者祁梦竹 刘菲菲)昨天上午,市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听取关于北京市 促进国际科技组织集聚 ...
第二个5万亿城市,要来了
虎嗅· 2025-09-16 03:57
北京和上海GDP突破5万亿的意义 - 北京GDP预计在2025年末达到5万亿元 成为全国第二个5万亿城市 与深圳 广州和香港等城市拉开差距 [2][3] - 全球GDP超过5万亿元(约7000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仅有20多个 北京和上海的经济规模超过瑞典 比利时和泰国等国家 实现"富可敌国" [4][5] - 中国内地GDP超过5万亿元的省份只有11个 北京和上海的经济总量已超过近三分之二的省份 [6] - 北京和上海作为省级直辖市 是万亿GDP城市俱乐部的领头羊 中国内地目前有27个万亿GDP城市 未来几年有望扩容到30个 [7][8] - 当北京和上海联袂跻身5万亿 GDP10强城市将集体站上2万亿 这是新的竞争起点 [12] 京沪与广深GDP差距拉大的原因 - 过去20多年京沪GDP一直稳居前二 但对广深的领先优势在两次经济普查期间由于统计口径调整而放大 [13][15] - 2018年第四次经济普查中 研发投入计入GDP 上海GDP调增3332亿元 北京调增2786亿元 上修幅度接近10% [16][17] - 2023年第五次经济普查中 自有住房以"虚拟租金"形式计入GDP 数字经济纳入普查 上海GDP调增4185亿元 北京调增3593亿元 上修幅度超过所有省份 [18][19] - 两次经济普查直接给京沪一次性增加6000亿至7000亿元的增量 而广深只有1000亿元左右 差距就此拉大 [20] 各城市国家定位和核心功能对比 - 北京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 文化中心 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27][29] - 上海定位为国际经济 金融 贸易 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 [28][29] - 广州定位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际商贸中心 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综合性门户 [29] - 深圳定位为经济特区 国家创新型城市 全国性经济中心 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对外开放门户 [29] - 重庆定位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西部科技创新中心 [29] - 苏州定位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29] - 成都定位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西部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29] - 杭州定位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29] - 武汉定位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部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29] - 南京定位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东部产业创新中心 [29] 各城市产业发展现状和优势 - 北京拥有最多的互联网企业 最强的科研团队 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抢得先机 金融业增加值超过8000亿元 与上海处于同一水平 [36][37] - 上海以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为支柱 是大飞机和造船业等大国重器的中心 拥有国际金融中心的独特优势 [40] - 深圳是少有的集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为一体的城市 新一代信息技术占工业半壁江山 已拿下工业 出口 市场主体和企业研发投入第一大市之位 [41][43] - 广州以汽车 电子和石化为传统支柱 低空经济 无人驾驶 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正在发力 城市功能更为综合 二三产业相对均衡 [44][45] - 深圳金融业GDP为4700亿元 广州金融业GDP为3000亿元 [38] 广深追赶京沪的潜力和挑战 - 2000年至今深圳与上海GDP之比从45%提高到68% 达到北京GDP的74% [23] - 短期来看广深GDP很难追上京沪 与北京之间还差了一个东莞的体量 [24] - 差距拉大的原因包括行政级别 国家定位的悬殊 以及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的差异 [25][32] - 京沪地位相对超然 一个政治文化中心 一个经济金融中心 几乎所有重大战略和重大政策都难以绕开 [33] - 广深早年的先行先试权已不复存在 更多要靠自力更生 在市场竞争中拼搏 [34] -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下 人工智能 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大产业正在崛起 这些产业将决定未来胜负 是广深不能错过的机遇 [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