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元化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白电“三巨头”去年净利润均实现超10%增长,“空调一哥”之争已成过去?
国际金融报· 2025-04-29 12:14
格力电器2024年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900.38亿元,同比下降7.31%,为近四年来首次营收下滑 [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1.85亿元,同比增长10.91%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416.39亿元,同比增长13.78%,净利润59.04亿元,同比增长26.29% [1] - 2024年累计现金分红166.92亿元,包括年度每10股派20元和中期每10股派10元 [1] 白电三巨头营收对比 - 美的集团2024年营收4090.84亿元,首次突破4000亿,同比增长9.47% [2][3] - 海尔智家2024年营收2859.80亿元,同比增长4.29% [2][3] - 格力电器营收1900.38亿元,与美的、海尔差距拉大 [2][3] 业务结构差异 - 美的集团智能家居业务占比66.20%,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占比25.67%,战略转向全球化科技集团 [3] - 海尔智家海外市场营收1438.14亿元,占比过半,电冰箱和洗衣机贡献主要营收 [3] - 格力电器消费电器营收占比78.54%,工业制品及绿色能源占比9.12%,多元化尚未形成主力 [4] 净利润与盈利能力 - 美的集团净利润385.37亿元,同比增长14.29% [5][6] - 格力电器净利润321.85亿元,同比增长10.91%,净利率17.11%,同比上升3.52个百分点 [5][6] - 海尔智家净利润187.40亿元,同比增长12.92% [5][6] 销售费用对比 - 美的集团销售费用387.54亿元,同比增长21.28%,占营收9.47% [8][9] - 海尔智家销售费用335.86亿元,同比增长2.63%,占营收11.74% [8][9] - 格力电器销售费用97.53亿元,同比下降34.11%,占营收5.13% [8][9] 空调业务竞争 - 格力电器称家用空调线上零售额份额25.40%第一,中央空调市场连续13年第一 [11] - 美的集团称家用空调线下份额35.9%第一,线上份额33.2%第一,数据包含旗下多个品牌 [12][15] - 两家公司2024年不再单独披露空调营收,美的智能家居业务2695.32亿元,格力消费电器业务1485.6亿元 [16]
三大白电巨头去年净利近900亿元:美的持续领跑,格力营收下滑
新浪财经· 2025-04-29 11:04
日前,白电三大巨头美的集团、海尔智家、格力电器2024年全年业绩披露完毕。 三大白电企业在2024年业绩稳定,美的集团(000333)和海尔智家(600690)两家营收和利润均稳步增长,格力电器(000651)营收有所下滑, 但利润保持稳健增长。从营收规模上来看,美的集团为三家之最,海尔智家次之,格力电器第三;从利润上来讲,美的集团依然是最高的,格力 电器次之,海尔智家第三。 三大白电去年合计营收超过8851亿元,合计净利润超过894亿元。 | 名称 | 营收 | 主营家电营收(不 完全) | 净利润 | 分红 | | --- | --- | --- | --- | --- | | 美的集团 | 4090.84亿元 | 2695.32亿元 | 385.39亿元 | 10股派35 | | | | | | 元 | | 格力电器 | 1900.38亿元 | 1480亿元 | 321.85亿元 | 10股派20元 | | | | | | +年中10派 | | | | | | 10元 | | 海尔智家 | 2859.81亿元 | 2520亿 | 187.4亿元 | 10股派9.65 | | | | | | 元 | 三大 ...
格力业绩反转与董明珠 1437.2 万年薪:变革期的掌舵与突围
搜狐财经· 2025-04-29 06:52
文章核心观点 - 格力电器2024年年报与2025年一季报反映企业市场起伏与转型,2024年营收下滑但净利润逆势增长,2025年一季度经营改善,董明珠带领下公司不断发展并将继续推进战略实现突破 [1][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91.64亿元,同比下滑7.26%,净利润321.85亿元,同比增长10.91% [1]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415.07亿元,同比增长14.14%,净利润59.04亿元,同比增长26.29% [4] 发展历程 - 1990年董明珠加入格力电器前身海利空调厂,从基层销售人员开启职业生涯 [4] - 1994年格力遭遇经营危机,董明珠临危受命出任经营部部长,整顿销售渠道带领格力走出困境 [4] - 2012年董明珠接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带领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成全球空调行业领军企业 [6] 战略转型 - 2024年公司将格力电器专卖店统一更名为“董明珠健康家”,是企业战略转型重要信号 [6] - 公司围绕“好电器格力造”构建全品类家电矩阵,产品定位向健康化、智能化及个性化升级并套系化布局 [6][7] 人事与薪酬 - 今年4月格力电器股东大会完成董事会换届,董明珠第五次连任董事长 [8] - 董明珠2024年度薪酬1437.2万元,同比增长约18% [4][8][9] 未来规划 - 公司将深化渠道变革,加强线上线下融合,提升市场响应速度 [8]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寻找新增长点 [8] - 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品牌竞争力,向多元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8]
海天味业(603288):延续稳健表现,彰显头部优势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4-29 05:4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对海天味业的“增持”评级 [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Q1营收83.15亿元、归母净利润22.02亿、扣非归母净利润21.47亿,同比分别增长8.1%、14.77%、15.42%,收入符合预期、利润超预期 [6] - 维持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69.5亿、76.2亿、83.9亿,同比增长9.6%、9.6%、10.1%,最新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33x、30x、27x [6] - 2024年公司完成利润规划和员工持股考核目标,2025年及中长期将推进多元化发展,支撑四五计划目标 [6] - 2025年Q1主要品类均较快增长,酱油、调味酱、蚝油、其他产品收入分别为44亿、9.1亿、13.6亿、12.9亿,同比增长8.2%、14%、6%、21%;东区和南区增速最快,分别增长14%和16%,北区增速较慢,增长5.8% [6] - 2025Q1毛利率40.04%,同比上升2.73pct,预计因原料成本下降;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91%/1.89%/-1.14%/2.25%,同比分别+0.41pct/+0.28pct/+0.19pct/+0.16pct,费用率基本稳定;归母净利率26.49%,同比上升1.55pct,主要因毛利率提升 [6] - 股价变化催化剂为新渠道拓展超预期 [6]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营业总收入 - 2024 - 2027E分别为269.01亿、293.67亿、318.03亿、341.32亿,同比增长率分别为9.5%、9.2%、8.3%、7.3% [5] 归母净利润 - 2024 - 2027E分别为63.44亿、69.52亿、76.20亿、8.387亿,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2.8%、9.6%、9.6%、10.1% [5] 每股收益 - 2024 - 2027E分别为1.14元/股、1.25元/股、1.37元/股、1.51元/股 [5] 毛利率 - 2024 - 2027E分别为37.0%、37.2%、37.6%、38.0%,2025Q1为40.0% [5] ROE - 2024 - 2027E分别为20.5%、19.0%、19.2%、19.5%,2025Q1为6.7% [5] 市盈率 - 2024、2025E - 2027E分别为36、33、30、27 [5] 财务摘要 营业总收入 - 2023A - 2027E分别为245.59亿、269.01亿、293.67亿、318.03亿、341.32亿 [8] 营业成本 - 2023A - 2027E分别为160.29亿、169.48亿、184.29亿、198.36亿、211.61亿 [8] 主营业务利润 - 2023A - 2027E分别为83.36亿、97.25亿、106.99亿、117.07亿、126.89亿 [8] 经营性利润 - 2023A - 2027E分别为63.74亿、71.75亿、80.45亿、88.30亿、97.37亿 [8] 营业利润 - 2023A - 2027E分别为67.45亿、75.07亿、82.29亿、90.26亿、99.31亿 [8] 利润总额 - 2023A - 2027E分别为67.39亿、75.13亿、82.33亿、90.28亿、99.35亿 [8] 净利润 - 2023A - 2027E分别为56.42亿、63.56亿、69.64亿、76.37亿、84.03亿 [8]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 2023A - 2027E分别为56.27亿、63.44亿、69.52亿、76.20亿、83.87亿 [8]
宗馥莉被困在“接班人”里20年,但不会是永远
36氪· 2025-04-28 10:25
娃哈哈品牌多元化尝试 - 公司近期推出"娃哈哈AD钙奶"板鞋,一个月销量近两万双,单价136元,发货周期15天 [1] - 抖音店铺"Wahaha娃哈哈运动鞋服旗舰店"认证主体为浙江娃哈哈服饰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与宗馥莉存在产权关系 [2] - 娃哈哈集团表示该店铺违反2021年商标授权约定,已终止授权并保留法律追责权利 [1] - 店铺总销量3.5万件中爆款鞋占比高,其他二十余款鞋子销量仅几百甚至个位数 [5] 娃哈哈服装业务历史 - 公司2002年跨界进入童装行业,曾规划一年开2000家门店,鼎盛时期仅800家加盟店 [3] - 2021年杭州娃哈哈童装有限公司被注销,同年娃哈哈服饰成立并由宗馥莉控股 [4] - 童装业务年利润约2000万元,但因款式多、耗精力被宗庆后认为不划算 [4] - 2022年"Wahaha娃哈哈童装天猫旗舰店"上线但销量惨淡,目前已搜索不到 [4] 宗馥莉接班与改革 - 宗馥莉2024年接任董事长后提出百亿销售目标,推出四款新品但市场反馈平淡 [8][9] - 上任后取消工厂班车、改革薪酬制度引发反弹,并将部分员工劳动关系转移至宏胜饮料 [14][15] - 娃哈哈系列商标正申请转让至宗馥莉最终控股62.47%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 [15] - 部分经销商2025年合同改为与宏胜饮料签订,涉及十四个市场 [15] 产品与市场竞争 - 2024年公司饮料销售净收入同比增长53%,主要依赖AD钙奶等经典产品 [6] - AD钙奶自1996年推出后已近30年,新品开发成效不显著 [6] - 宗师傅AD钙奶由宗泽后创立,包装高度相似,计划2025年实现50亿元销售目标 [10] - 宗师傅高管及经销商多来自娃哈哈体系,形成"叔侄"市场竞争格局 [10][11] 两代管理层差异 - 宗庆后坚持家文化,与经销商关系紧密,不开除45岁以上员工 [14] - 宗馥莉2007年创立宏胜饮料,利润率达30%高于娃哈哈,被宗庆后评价"比较会抠" [14] - 宗馥莉曾尝试提高营养快线价格1元被宗庆后叫停,认为消费者能察觉 [7] - 宏胜饮料与娃哈哈界限逐渐模糊,标志公司进入宗馥莉时代 [15][16]
长春高新20年首现营收净利双降,生长激素红利消退转型突围待考|财报异动透视镜
华夏时报· 2025-04-25 12:49
公司业绩表现 - 长春高新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4.66亿元,同比下降7.55%,净利润25.83亿元,同比下降43.01%,为近20年来首次营收净利润双下滑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9.97亿元,净利润4.73亿元,延续双降趋势,其中净利润同比降幅达44.95% [4][5] - 子公司金赛药业2025年一季度收入26.17亿元(同比+5.94%),净利润5.35亿元(同比-38.31%),贡献母公司超100%净利润 [7] 主营业务分析 -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生物制品、疫苗、中成药和房地产四大板块,但核心业绩依赖金赛药业的生长激素类产品 [7] - 生长激素产品面临单品独大问题,2024年长效剂型收入占比提升至32%,2025Q1进一步提升至35% [13] - 金赛药业计划5年内将生长激素贡献率降至60%,10年内降至30%,布局增肌减脂、医美、运动医学等领域 [8]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2025年特宝生物、维昇药业、诺和诺德等企业的新款生长激素产品相继获批上市,打破原有市场格局 [9] - 安科生物拟投资2.18亿元作为基石投资者认购维昇药业股份,建立产业协同 [9] - 国内生长激素市场近十年无新品上市,目前90%以上为自费产品,主要应用于儿童矮小症(占新生儿3%) [10][12] 产品技术发展 - 生长激素产品分为粉针(年费用2-3万元)、水针(4-5万元/年)和长效制剂三类,长效制剂可每周注射一次显著提升患者依从性 [10][12] - 研究显示82%患者每周至少遗漏一次每日注射,长效制剂能有效改善治疗持续性 [12] - 金赛药业已扩充生长激素适应症至11种(粉针/水针)和3种(长效水针),但短期对业绩提升有限 [8] 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从2021年高点497.54元/股跌至85.24元/股,跌幅逾80%,主要受集采和行业竞争加剧影响 [5]
董明珠放话“海归有间谍”!打工人集体破防了……
商业洞察· 2025-04-24 09:23
董明珠连任与格力现状 - 董明珠以100%得票率连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将继续执掌公司3年[4] - 董明珠在股东大会上发表争议言论,明确表示"绝不用一个海归派",理由是担心海归中可能存在间谍[7][9] - 该言论引发网友两极分化反应,支持者认为充满正能量,反对者则认为思想保守[11] 格力与小米的竞争 - 董明珠公开批评小米汽车存在安全隐患,并对比格力钛新能源公交车无事故记录[15] - 两家公司长期存在专利纠纷,格力指控小米侵犯专利权,小米否认相关诉讼[20] - 2013年"10亿赌约"后,小米营收已超越格力,2023年小米营收接近3700亿,而格力营收刚突破2000亿[21][22][23] 格力面临的挑战 - 公司多元化战略成效有限,仍主要依赖空调业务[22][25] - 线上渠道发展不顺,"格力董明珠店"销量表现平平[27] - 公司品牌与董明珠个人IP深度绑定,"董明珠健康家"逐渐取代"格力"品牌[29] - 未来面临补贴政策退出后的市场压力,以及价格战风险[27] 行业竞争格局 - 小米通过中低端市场策略,其空调产品已跃居全国第三,直接挑战传统白电三巨头[25] - 家电行业当前销售主要依赖国家补贴政策,空调享受比其他家电更优惠的补贴力度[27] - 渠道变革对传统家电企业构成压力,线上渠道重要性日益凸显[27]
浙江比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22 21:23
董事会及监事会决议 - 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25年4月22日召开 应出席董事9人 实际出席9人 审议通过关联交易及临时股东会议案 [2][4][5] - 第二届监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于同日召开 应出席监事3人 实际出席3人 审议通过关联交易议案 [10][11][12] 关联交易概述 - 公司与控股股东比依集团等9名合伙人共同投资设立私募基金 总认缴出资额50,000万元人民币 [16][21] - 公司认缴8,000万元人民币 占比16% 比依集团认缴2,000万元人民币 占比4% 其余合伙人合计占比80% [16][21] -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已获董事会审议通过 需提交股东会批准 [17][18][19] 私募基金结构 - 基金名称为余姚云晖比依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注册于浙江省余姚市 经营范围为创业投资及股权投资活动 [29] - 执行事务合伙人为东台云畅投资管理合伙企业 管理人为北京云晖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2][26] - 基金重点投资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2] 投资条款与限制 - 管理费标准为投资期内按实缴资本1%收取 退出期内按未退出项目成本1%收取 [37][38] - 基金禁止从事担保、抵押、房地产投资、杠杆融资及增加政府债务等行为 [39] - 解散条件包括存续期届满、投资完全退出或无法取得基金业协会备案等 [40][41] 交易影响与目的 - 投资资金来源于公司自有资金 旨在拓宽产业投资渠道 为多元化发展储备产业链资源 [2][22][42] - 合作方包括浙江余姚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等国资企业 依托专业机构战略布局 [22][26] - 交易不会对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不涉及新增关联交易或同业竞争 [2][42] 股东会安排 - 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定于5月8日召开 审议关联交易议案 [47][49][52] - 采用现场及网络投票结合方式 关联股东比依集团及比依集團(香港)有限公司需回避表决 [52][54] - 股权登记日为会议前收市时 登记时间为5月6日9:30-16:00 [57][62]
蓝思科技冲刺港股上市:苹果依赖症难解,业绩持续性存疑|IPO观察
第一财经· 2025-04-20 08:43
核心观点 - 蓝思科技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计划通过港股上市扩大全球业务布局并增强客户多元化,但当前仍面临对大客户苹果的高度依赖和毛利率持续下滑的挑战 [1][2] - 公司2024年近一半收入来自苹果,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超过80%,客户集中度风险显著 [1][2] - 2020-2024年毛利率从29.44%下滑至15.89%,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12.8%,反映出产业链议价能力薄弱 [1][4]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8.71%,但增速可持续性存疑,部分受特朗普关税政策预期影响 [6][7] - 公司正通过垂直整合、新兴领域拓展(如折叠屏、智能汽车、AI眼镜等)和全球化布局来应对挑战 [2][5][7] 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智能终端全产业链精密制造,覆盖智能手机/电脑、智能汽车、头显/穿戴设备、人形机器人等产品的结构件、模组及整机组装 [2] - 2024年营业收入698.97亿元(+28.27%),净利润36.24亿元(+19.94%),经营活动现金流108.89亿元(+17.08%) [4][8] - 研发投入创新高达27.85亿元,重点布局折叠屏手机、人形机器人、AI眼镜、智能汽车等前沿领域 [3] 客户结构 - 2022-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83.3%、83.1%、81.1%,最大客户(苹果)占比分别为71.0%、57.8%、49.5% [2] - 2024年海外业务占比58%,内销占比提升至42% [7] - 苹果对供应链企业议价能力强,要求产品降价并控制研发生产流程 [3] 财务表现 - 2020-2024年毛利率从29.44%持续下滑至15.89%,2025Q1降至12.8% [1][4] - 2024年扣非净利润32.86亿元(+46.3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64%(+0.95pct) [8] - 2025Q1营收170.63亿元(+10.10%),净利润4.29亿元(+38.71%) [6] 供应链与成本 - 原材料采购集中度上升: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从2022年23.7%升至2024年43.6%,最大供应商占比从16.2%升至24.1% [5] - 面临"夹心饼"困境:下游客户压价+上游原材料涨价双向挤压利润空间 [4][5] - 已实现玻璃/金属等核心材料自制及供应链多元化,宣称具备自主可控能力 [5] 发展战略 - 港股募资用途:折叠屏/智能汽车结构件开发、智能机器人产能配套、AI眼镜/XR头显产能建设、垂直整合能力提升 [2] - 全球化布局:重点拓展越南、泰国、墨西哥等地,增强全球交付能力 [2] - 新兴增长点:2025年将受益于大客户新品发布、北美PC组装放量、智慧零售产品推出 [6]
主业多病缠身、投资包袱难甩,4连亏银之杰为多元化豪赌买单 |看财报
搜狐财经· 2025-04-16 14:1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8.63亿元,同比下降15.02%,归母净利润-1.29亿元,同比亏幅扩大 [1] - 过去四年累计亏损5.22亿元,主营业务合计净利润亏损9101.48万元 [1][7] - 三大业务板块营收全线下滑:金融信息技术下滑38.08%,移动信息服务下滑21.05%,电子商务下滑2.52% [4] 业务结构变化 - 金融服务收入占比降至11.49%,移动商务服务和电子商务分别占56.37%和32.14% [3] - 金融信息技术毛利率20.11%,同比下降10.12个百分点;移动信息服务毛利率10.04%,同比上升3.97个百分点 [4] - 电子商务毛利率43.47%,同比上升2.03个百分点 [4] 并购与投资失利 - 2014年斥资3亿元收购亿美软通,2021年计提商誉减值1.32亿元,2021-2024年累计亏损1.55亿元 [5] - 跨境电商子公司安科优选2024年盈利3480.43万元,但营收下滑2.52% [6] - 对东亚前海证券投资4年累计亏损1.42亿元,2023年拟转让26.1%股权但未果 [8][9] 股东减持与股价波动 - 2021年起创始人累计套现超4.33亿元,2024年实控人协议转让7%股份获3.48亿元 [10] - 股权转让引发借壳传闻,股价从8.55元飙升至66.5元,涨幅682% [11][12] - 当前股价31.38元,总市值221.7亿元,较峰值回调过半但仍存泡沫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