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樱桃
icon
搜索文档
硕果累累天来村
辽宁日报· 2025-09-23 01:09
天来村,位于辽吉两省交界处的铁岭市西丰县天德镇,原本只是一个依山而建的普通村庄。14年 间,村民不仅把"守着土地能致富"的口号变成了现实,还把致富之路走得朝气蓬勃,极具时代感。 9月20日,记者走进漫山红果的天来村。在村史馆中,一张2010年和2024年9项发展数据对比图,把 村子14年间的蝶变清晰地展示出来:果园面积从478亩扩大到8500亩,果品种类从2种增加到22种,果农 人数从15人增长到265人,水果产量从31万斤猛增到1275万斤,果农收入从17万元增加到1402万元,村 集体外债从65万元减少到0元,村集体存款从0元增长到58万元,外出务工人数从400多人减少到不足100 人,村民年收入从人均2000元增长到2.6万元。 出了村史馆,走到劳作的村民中间,数据就变成了一张张鲜活的面孔。 鸡心果变成村民"甜心果" 在半山小广场上,村民赵玉叶忙着打包水果。她把鸡心果套上网套整齐地摆放到纸箱里,称重之后 用膝盖压住箱盖,拿出胶带麻利地封上。 赵玉叶今年35岁,她说自己十八九岁那会儿村里特别时兴外出打工,自己也曾心动过。后来村里一 年一个样,在家门口挣钱的机会越来越多。翻盖房子、买私家车、出去旅游……她的 ...
见证河湖蝶变·共建美丽山东丨沂水源头焕新颜
齐鲁晚报· 2025-09-12 11:06
核心观点 - 沂河通过系统性生态治理实现从污染到生态与经济双重收益的转型 成为美丽河湖建设的成功案例 [1][3][5] 治理措施 - 聘请浙江专业团队与河海大学专家联合编制整体规划 融合南北治水理念并突出生态与人文经济融合 [3] - 2020年全流域治理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 总投资达6.8亿元用于防汛道路 橡胶坝 生态堰和生产桥等设施 [3] - 推动沿岸企业绿色转型 完成数百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 大幅削减农业面源污染 [3] - 实施湿地修复与鱼类增殖放流 严格落实禁渔禁猎 [3] - 建设亲水景观带和文化廊道 举办马拉松和音乐节等活动激活河流 [3] 生态成效 - 自然岸线率超过76% 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并跻身全省前十 获评中国最美家乡河 [5] -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首次出现 东方白鹳等38种鸟类来此栖息 [5] 经济效益 - 沿线打造14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 发展一村一业项目1200多个 [5] - 两岸44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 [5] - 沂河水灌溉的沂源红苹果年产值达30亿元 大樱桃年产值达13.9亿元 [5]
河南淅川:“采摘经济”带火乡村游
中国经济网· 2025-08-06 02:15
公司业务模式 - 庄园采用果园直播与线下体验相结合模式 通过主播讲解和网友互动拉近农产品与消费者距离 [1] - 业务融合休闲观光 亲子体验和线上团购等多种模式 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 [1] - 庄园主要产品包括阳光玫瑰葡萄和锦绣黄桃 产品特点是颗粒饱满 甜度高 汁水足 采摘期持续至九月底 [1] 行业发展现状 - 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2.8亿元发展特色林果产业 种植面积达23万亩 涵盖石榴 大樱桃 杏李等品种 [2] - 探索林旅融合模式 包括森林公园+森林康养+森林乡村+森林人家 支持重点乡镇打造林旅融合样板 [2] - 2025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572.5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超47.8亿元 [3] 政府战略支持 - 实施文旅兴县战略 构建城乡一体化森林景观格局 形成林城相依 林居相依 林路相依 林水相依的生态格局 [2] - 借助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品牌优势 举办环中原自行车赛 龙舟大赛 全国摄影大赛等赛事活动 [2] - 创作大量旅游抖音视频 发布渠首看海视频500余条 获得1000余万人次点击量 [2] 生态保护与产业协同 - 坚持水质保护 绿色发展主线 发展生态林果产业促进群众致富增收 [1] - 通过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思路 实现春有花 夏有色 秋有果 冬有绿的生态画卷 [2] - 依托丰富生态资源开展特色旅游活动 包括中原看海寻味淅川美食旅游和花漾淅川邀您来赏花旅游 [2]
当“土货”搭上电商快车,乡村振兴这把火越烧越旺!
搜狐财经· 2025-06-21 12:49
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 农村电商推动农产品从传统线下销售转向全国性线上销售渠道 显著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 [1] - 某电商平台推出"乡村好物计划" 覆盖上千种农产品 包括野山菌 鲜果 活鱼等品类 [3] - 直播带货模式成为核心销售方式 通过原产地场景化展示增强消费者信任感 [3] 商业模式创新 - 产地直发模式缩短供应链环节 实现山东大樱桃等生鲜产品24小时内从田间到餐桌 [3] - 去除中间商环节使农民增收20-30% 同时城市消费者获得价格降低30-50%的更新鲜产品 [3] - 电商平台配套提供包装培训 直播话术指导等支持服务 政府补贴建设冷链基础设施 [3] 产业带动效应 - 创造"乡村网红"等新型就业岗位 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 逆转农村人口外流趋势 [3] - 典型案例显示电商带动贫困村实现人均收入翻番 基础设施全面升级 [3] - 形成"电商+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 激活乡村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3][4] 市场增长潜力 - 农产品线上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特别是生鲜品类当前线上化率不足15% [3] - 消费者对原产地直供产品接受度持续提高 复购率超过普通电商渠道20个百分点 [3] - 政策支持与商业模式创新形成合力 预计未来三年农村电商市场规模将保持25%以上年增速 [4]
看“花木之乡”安徽肥西转型升级
产业现状 - 肥西县是"花木之乡",兼具南北树种适生条件,苗木花卉产业已有60余年发展历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1] - 目前面临产能过剩、供需失衡、种植结构单一等发展瓶颈,行业进入调整期 [1] - 全县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28.7万亩,品种400余种,经营户14750个,拥有22家省级龙头企业和13个专业合作组织 [10] 转型升级措施 - 2025年县人大1号议案提出通过腾笼换鸟工程淘汰低端苗木,培育容器苗、造型苗,建设现代林业产业园区 [2] - 按照"转一批、退一批、留一批"原则制定提升方案,解决产品同质化问题 [2] - 政府部门推出政策组合拳,17名县级林长对口联系30家林业基地,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问题 [3] 企业创新案例 - 垠海公司淘汰滞销苗木,引进造型庭院植物,投资500万元引进以色列水肥一体化设施,年销售额约1000万元 [4] - 润雨公司发展水果采摘园、精品苗木园及文旅项目,占地面积1570亩 [7] - 美迪公司建设多功能"美迪花世界",涵盖展示、科研、电商直播等领域,开展花卉深加工研发 [8] 产业链延伸 - 依托花木基地和自然景观发展民宿、休闲旅游、森林康养等文旅项目 [7] - 通过体育赛事、音乐节、研学游等活动载体延伸产业链 [7] - 探索花卉深加工领域,开发芳香植物、药食同源等特色产品 [8] 平台建设 - 中国中部花木城占地640亩,集聚700多家商户,是全国重要苗木集散地 [9] - 合苗中心发展10万用户、3万家网店的线上平台,发布苗木价格指数和行情分析 [9] - 花木城打造"线上+线下"交易空间,与科研机构合作攻关技术难题 [9] 品牌成果 - 培育出"三岗"省级苗木品牌、"中国中部花木城"市场品牌和"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会展品牌 [10] - 花木城成为辐射华东、华中地区的销售体验中心 [10]
探访“中国大樱桃第一镇”:客商云集成“甜蜜枢纽”
中国新闻网· 2025-05-30 10:10
行业概况 - 张格庄镇是烟台大樱桃核心产地 拥有"中国大樱桃第一镇"称号 全镇2万亩种植基地年产量达3000万斤 [3] - 张格庄大樱桃交易市场是中国最大镇级交易市场 当前日成交量50万斤 高峰期预计达200万斤 [3] - 大樱桃品种丰富 包括"红灯"(酸甜适口)、"水晶"(果肉软嫩)、"美早"(甜味浓郁)等 上市后成为"生鲜网红" [5] 供应链与物流 - 市场配备大数据平台 实时显示采收成交数据 连接果农与客商 [3] - 顺丰/京东/邮政设立收寄点 现场组建包装发货流水线 京东无人机实现15公里半径配送 [5][7] - 烟台机场与三大货航合作 高峰期单日安排13班樱桃专机 直达北京/深圳等7个城市 [7] 销售渠道创新 - 电商直播深度渗透 主播现场展示产品 关键词"爆汁""鲜甜"刷屏 [5][7] - 线上店铺带动衍生品销售 如盆栽樱桃苗年销数万株 [7] - 线下发展樱桃主题旅游 配套民宿/咖啡馆/文化活动 形成采摘体验经济 [8] 产业生态 - 交易市场形成"甜蜜枢纽" 整合冷链仓储/分拣装车快速通道等基础设施 [3][7] - 科技应用广泛 包括低空经济技术/无人机配送/大数据平台等 [3][7] - 产业链延伸至盆栽种植/乡村旅游等 实现"小樱桃大产业"效应 [7][8]
端午前探访,首都“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量足价稳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7 08:19
端午节前市场供应情况 - 粽叶、艾蒿、江米等端午特色产品供应量大幅增加,白洋淀的粽叶和艾蒿尤其受到消费者青睐 [1] - 粽叶分为芦苇叶和箬竹叶两种,芦苇叶尾部有凹口,箬竹叶尾部有凸出的叶柄 [1] - 白洋淀的粽叶和艾蒿采摘后次日凌晨即可抵达市场,保证新鲜度 [1] 节日产品销量变化 - 粽叶上市量翻倍,此前主要来自湖北、湖南、江苏、安徽等地,今年北京周边如白洋淀的芦苇粽叶和艾蒿开始大量进场 [2] - 糯米销量从平时的每天八九吨增长至接近20吨 [2] - 新发地市场设置了粽子礼盒销售区,满足商超及市民需求 [2] 水果市场情况 - 荔枝、杨梅大量上市,价格平稳:8斤装杨梅每箱60元,5斤装荔枝65元,6斤装大樱桃210元 [2] - 小箱装水果适合家庭采购 [2] - 水果上市量达1.2万吨,加权平均价10.25元/公斤,较前期明显下降 [2] 整体农产品供应 - 蔬菜上市量达2万吨,加权平均价2.5元/公斤,价格稳定 [2] - 猪肉上市量约1800头,平均价格17.5元/公斤 [2] - 端午节期间首都"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供应充足 [2]
甘肃一季度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近五成—— 共建“一带一路”红利渐显
经济日报· 2025-05-06 21:55
物流与贸易效率 - 中亚班列采用"铁路快速通关"模式,4天内完成阿拉木图至兰州3000多公里运输,物流成本降低30% [1] - 1609吨哈萨克斯坦豌豆通过兰州铁路中川北站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进入国内市场 [1] - 天水1.84吨新鲜大樱桃通过全程冷链空运24小时内抵达阿联酋市场 [1] 甘肃省外贸表现 - 一季度甘肃省进出口总值194.7亿元,同比增长49.4%,增速居全国第二 [1] - 进口增长50.7%,出口增长45%,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47.6亿元(占总额75.8%),增长45.4% [1] 农产品出口支持措施 - 兰州海关实施AEO企业培育、RCEP政策落地、"甘味出海"工作室等技术指导服务 [2] - 建立全国首个种子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破除海外贸易壁垒 [2] - 甘肃农产品已出口至9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特色农产品优势 - 天水大樱桃因北纬35°黄金带种植优势,果实品质受国际市场青睐 [1] - "铁路快通"与冷链物流体系显著提升农产品跨境运输效率 [1][2]
青海海东乐都区:梨花绽放“美丽经济”
中国经济网· 2025-04-24 05:50
近年来,乐都区积极探索"农业+电商"新模式,通过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渠道,将沙果、长辣椒、紫 皮大蒜等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025年一季度,乐都区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40%,有效拓宽 了农民增收渠道。同时,"优农臻品"品牌门店建成运营,6家本地企业成功入驻832扶贫销售平台,进一 步构建起线上线下(300959)联动的农产品营销体系。 今年的梨花节在延续往届精彩的基础上,创新融入多元体验元素。梨园内,优雅的旗袍走秀与刚柔并济 的太极拳表演相映成趣。夜幕降临,璀璨的灯展点亮乡村夜空。特色农副产品展销区里,乐都紫皮大 蒜、长辣椒等特产备受游客青睐。活动现场还设置了蔬菜采摘、摄影比赛等互动项目,让游客在赏花之 余,全方位感受乐都的独特魅力。 为提升游客体验,乐都区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新建生态停车场、旅游驿站和智慧导览系统,推 出串联梨花节、采摘园、非遗工坊等特色节点的精品旅游线路。在洪水镇李家壕,大樱桃观光旅游采摘 基地吸引着游客体验丰收乐趣;寿乐镇休闲度假区和瞿昙镇卧龙谷的休闲农业项目,让人们在田园风光 中感受农耕文化;成功晋升AAA级景区的卯寨,则结合红色文化和生态资源,推出研学旅行项目,成 为家 ...
樱桃草莓映红致富路
金融时报· 2025-04-22 07:42
大连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现状 - 金普新区七顶山街道大樱桃种植规模达3.6万亩 年产量3.3万吨 产值突破11亿元 拥有50多个品种 三次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1] - 庄河市光明山镇草莓种植面积10.5万亩 占大连市草莓种植面积80% 年产量超过12万吨 产值35亿元 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 农业金融支持体系 - 大连农商银行创新推出"连农e贷"线上专属信贷产品 通过整村授信和信用担保方式为农户提供资金支持[1][3] - 该行已发放春耕备耕备海专项贷款2.83亿元 支农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提供金融服务[3] 农户经营模式与效益 - 樱桃种植户丛树刚经营200多亩樱桃大棚 从最初5亩地起步 通过多次贷款扩大规模至六七千平方米房屋的涉农企业[1] - 草莓种植户于同春拥有3个草莓大棚和300多亩旱地 大棚年收益约30万元 通过贷款20万元改善设施和购置农机[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