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新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银行业积极推动“两新”政策落地实施
金融时报· 2025-08-12 00:57
能源行业技术升级 - 华夏电力新建66万千瓦超临界二次再热汽轮发电机组(5号机组)投产,替代老旧1号和2号机组(30万千瓦),同步建设环保设施[1] - 项目带动发电煤耗下降17%,年节约标准煤13.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6.1万吨[1] - 国家开发银行提供专项贷款支持,企业融资成本显著降低[1] 金融政策支持设备更新 -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从5000亿元增至8000亿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及重点领域技改[2] - 国开行厦门分行结合中央财政贴息和地方融资机制,降低企业设备更新财务负担[2] - 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两重""两新"领域融资支持力度,构建供需动态平衡[2]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 安徽三多轴承公司新增年产9000万套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轴承产能,覆盖机器人、工程机械等领域[3] - 农业银行提供6亿元优惠利率贷款,支持企业升级70条智能磨装生产线及40条全自动检测线[3][4] - 轴承行业向精密化、轻量化转型,成为新质生产力代表[3] 消费领域以旧换新 - 交通银行推出家电、数码等专项补贴活动,线上整合政策查询、优惠券领取等功能[5] - 银行对参与国补的商户提供授信支持,解决资金垫付压力,如河南某经销商获个人经营性贷款[6] - 业内专家认为银行业需创新产品服务,精准对接以旧换新需求[5]
中国“反向开票”助力“两新”落地,促进循环经济
中国新闻网· 2025-08-12 00:54
政策实施规模 - 截至6月底全国133万户资源回收企业向167万名自然人实施反向开票[1] - 累计开票金额达5152亿元 开票总量511万份[1] - 安徽某企业累计向4000余名自然人反向开票 金额近800万元[2] 行业痛点解决 - 有效解决资源回收行业长期存在的源头票缺失难题[1] - 破解企业无法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和获取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据的困境[2] - 广西某企业财务成本降低 节省资金用于资源深加工[3] 业务增长表现 - 浙江某企业废旧物资销售量同比增长超58%[3] - 安徽某企业预计今年报废车拆解处理量达2万台 增幅超100%[2] - 前4个月国内报废汽车回收量276.7万辆 同比增65%[4] 资源循环利用 - 安徽企业将拆解部件供给备件公司 减少新部件资源消耗[2] - 广西企业对拆解资源分类储存 废旧物品利用率达98%以上[3] - 前4个月规范拆解废旧家电超700万台 增长25%[4] 产业链协同效应 - 实现散户交投-企业回收-加工再生-市场销售链条畅通[3] - 环保砖生产降低对天然砂石依赖[3] -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量以70%同比增速领跑行业[4]
助力“两新”政策落地,截至6月底 1.33万户资源回收企业实现“反向开票”
人民日报· 2025-08-11 21:42
资源回收行业政策实施效果 - 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有1.33万户资源回收企业参与"反向开票"政策[1] - 政策覆盖167万名自然人开票金额达5152亿元[1] - 累计开票份数511万份[1] "反向开票"政策背景 - 2024年4月29日起为配合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实施[1] - 政策旨在提升资源回收企业收购报废产品时取得发票的便利性[1] - 实施一年多来助力"两新"政策落地和循环经济发展[1] 产业链发展数据 - 今年前4个月国内报废汽车回收量276.7万辆同比增长65%[1] - 同期规范拆解废旧家电超700万台同比增长25%[1] -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量同比增速达70%领跑行业[1]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 资源回收企业“反向开票”金额超5000亿元
中国证券报· 2025-08-11 21:13
政策实施成效 - 截至6月底全国1.33万户资源回收企业向167万名自然人"反向开票" 开票金额5152亿元 开票份数511万份 [1] - 政策有效解决"源头票缺失"难题 推动"收旧"无阻、"换新"畅通 [2] - 芜湖奇瑞资源技术公司累计向4000余名自然人开票800万元 预计今年报废车拆解量达2万台 同比增长超100% [2] - 广西桂物再生资源公司累计开具5600多万元发票 拆解废旧家电860万台 [4] 行业规范发展 - 政策实施后资源回收行业合规经营意识增强 税务部门加强宣传辅导改善自然人开票顾虑 [3] - 湖南汨罗市150余户自然人转为个体工商户并办理税务登记 [3]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指出政策解决增值税进项抵扣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据的行业痛点 [2] 循环经济促进 - 政策支持废旧物资资源化利用 广西桂物公司对拆解物资深加工后利用率超98% [5] - 推动废物回收、拆解、再利用产业链运转 前4个月报废汽车回收量276.7万辆同比增65% 废旧家电拆解超700万台同比增25% [5]
崔东树:两新政策促进下国内车市强势增长 北强南弱特征明显
智通财经网· 2025-08-11 12:40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增长11% 呈现2-6月国内车市强势增长特征 [1] - 2025年6月北方车市较上年同期份额增加3.3个百分点 2025年较2019年北方份额增5.7个百分点 [1][3] - 东北地区车市持续走强 2025年6月保持在7%份额较高位水平 华东地区6月车市同比下滑较大 [1][3] 区域市场特征 - 北方车市表现强劲 东北地区2025年累计增速达24% 西北地区达13% [2] - 南方市场表现相对疲弱 东部-华东地区2025年累计增速为0% 东部-华南地区为5% [2] - 中西部车市好于东部车市 2025年6月西部地区份额较上年同期增加1个百分点 [4] - 北方省份销量增长显著 宁夏2025年6月同比增长45% 内蒙古增50% 黑龙江增68% [5] 车型结构变化 - SUV在全国乘用车消费结构中占比51.44% 较去年同期增长1.3个百分点 [7] - 西北西南地区SUV需求旺盛 西藏SUV占比81.76% 青海占比69.62% [7] - 轿车占比43.72% 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MPV占比4.83% 微增0.1个百分点 [7] - 东部平原地区轿车市场表现较强 山东轿车占比48% 河南占比52.27% [7] 新能源市场发展 - 20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达49.2% 较去年同期提升8.5个百分点 [9] - 纯电动占比30.3% 插电混动占比18.9% 分别增长6.4和2.2个百分点 [9] - 海南新能源渗透率66.5% 天津51.5% 上海51.5% 领先全国 [9] - 北方地区插混占比提升明显 宁夏插混占比34.4% 新疆32.4% [9] 政策影响分析 - 补贴政策鼓励中低端经济型车回暖 A00级和A0级电动车表现优秀 [1] - 双新补贴推动华北东北地区A00级车表现优秀 政策公平性得到体现 [1] - 新能源车获得更高补贴优势 中低端新能源车价格较低激发消费热情 [11] - 插混车型在北方省份提升较快 纯电动在南方接受度提升 [1] 品牌格局变化 - 自主品牌份额快速提升 2025年总体占比达55.1% 较2023年增长13.5个百分点 [13] - 豪华车份额下降明显 上海豪华车占比27.4% 北京23% 分别下降7.1和5.6个百分点 [13] - 合资品牌份额大幅下滑 北京合资占比25.1% 下降13.9个百分点 吉林下降16.6个百分点 [13] - 自主品牌在多数省份占比超60% 重庆达73% 宁夏达74% 黑龙江达59.4% [13]
(经济观察)中国“反向开票”助力“两新”落地 促进循环经济
中国新闻网· 2025-08-11 11:22
政策实施规模 - 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133万户资源回收企业向167万名自然人实施反向开票 开票金额5152亿元 开票511万份 [1] 政策核心机制 - 反向开票指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向资源回收企业销售报废产品时 资源回收企业可向出售者开具发票 [1] - 政策自2024年4月29日起实施 有效解决资源回收行业源头票缺失难题 [1] - 政策允许企业作为开票主体向上游散户开具收购发票 畅通散户交投-企业回收-加工再生-市场销售链条 [3] 企业实践案例 - 安徽芜湖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累计向4000余名自然人反向开票 开票金额近800万元 预计2024年报废车拆解处理量达2万台 增幅超100% [2] - 浙江宁波建筑装修废料处理企业实施政策后废旧物资销售额同比增长超58% [3] - 广西废旧家电回收企业通过政策降低财务成本 将资金用于资源深加工 对废旧物品利用率达98%以上 [3] 行业协同效应 - 报废机动车拆解企业将散件供给集团内备件公司减少新部件资源消耗 废钢废铝销往钢铁冶炼企业减少矿山采伐 电池输送给集团内电池回收企业实现资源最大化循环 [2] - 建筑装修废料回收提升资源化率 带动上下游协同 例如环保砖生产降低对天然砂石依赖 [3] - 家电回收企业对拆解的钢铁铝铜玻璃及稀有贵金属分类储存 深加工后重新应用于汽车电器家居装饰制造 [3] 政策经济影响 - 政策解决资源回收企业缺少第一张票问题 无法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且难以获取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据的行业痛点 [2] - 政策助力两新政策落地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1][2] 回收产业数据 - 2024年前4个月中国报废汽车回收量达276.7万辆 同比增长65% [4] - 规范拆解废旧家电超700万台 增长25% [4] -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量以70%同比增速领跑行业 [4]
国家税务总局:截至6月底“反向开票”政策开票金额5152亿元,有力支持“两新”政策落地
搜狐财经· 2025-08-11 10:25
政策实施成效 - 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133万户资源回收企业向167万名自然人完成"反向开票" [1] - 累计开票金额达5152亿元 开票份数达511万份 [1] 政策背景与作用 - 2024年4月起税务部门为配合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实施"反向开票"政策 [1] - 政策有效解决资源回收企业缺少进项发票导致的增值税抵扣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难题 [1] - 政策鼓励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废旧物品回收 支持"两新"政策落地实施 [1] 行业回收数据表现 - 2024年前4个月国内报废汽车回收量276.7万辆 同比增长65% [1] - 同期规范拆解废旧家电超700万台 增长25% [1] -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量以70%同比增速领跑行业 [1]
“两新”政策如何再加力?
"两新"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 政策支持品类及补贴范围不断扩大,带动效果持续显现,需进一步完善实施机制并加强统筹协调[1] - 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下,设备更新市场规模每年超5万亿元[2] - 2024年安排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12个领域4600余个项目,2025年资金增至2000亿元并扩大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等领域[2] 设备更新投资增长 - 2024年全国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总量超2000万台(套),2025年上半年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3] -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1.5%、12.3%、6.3%、3.6%[3] -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印刷制药日化设备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等行业6月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1%、10.5%、9.5%[3] 消费品以旧换新成效 - 车龄15年以上乘用车超700万辆,超1.8亿台家电超安全使用年限,潜在需求巨大[4] - 2024年安排1500亿元支持4大类消费品以旧换新,2025年资金增至3000亿元并扩大至国四汽车、手机等[4] - 2024年以旧换新销售额超1.3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5大类消费品销售额已超1.6万亿元[4] - 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电、文化办公用品、通讯器材、家具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7%、25.4%、24.1%、22.9%[5] 政策落地措施 - 第三批690亿元以旧换新资金已下达,10月将下达第四批690亿元完成全年计划[7] - 加快设备更新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注重资金使用的时序性和均衡性[7] - 聚焦节能降碳潜力大的重点产品设备,优化支持品类和标准,简化贷款贴息流程[7] - 构建更新换新长效机制,全链条防范风险[8]
锐财经丨“两新”政策如何再加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9 03:36
政策支持与市场规模 - "两新"政策支持品类及补贴范围不断扩大,政策带动效果持续显现 [1] - 设备更新的市场规模每年可达到5万亿元以上 [2] - 2024年安排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12个领域4600余个项目 [2]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资金规模增加至2000亿元,支持范围扩大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 [2] 设备更新领域投资与增长 - 2024年全国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总量超过2000万台(套) [3] - 2025年上半年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 [3] -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1.5%、12.3%、6.3%、3.6% [3] -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印刷制药日化及日用品生产专用设备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等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1%、10.5%、9.5% [3] 消费品以旧换新市场潜力 - 车龄15年以上的乘用车超过700万辆,至少有1.8亿台家电产品已超过安全使用年限 [4] - 2024年安排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汽车、家电、家装、电动自行车等4大类消费品以旧换新 [4] - 2025年资金规模增加至3000亿元,支持范围扩大至国四排放汽车报废更新、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 [4] - 2024年汽车、家电、家装、电动自行车等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5大类消费品以旧换新合计带动销售额超过1.6万亿元 [4] 消费品零售增长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7%、25.4%、24.1%、22.9% [5] 政策实施与资金安排 - 第三批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完毕,10月份将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资金 [7] - 将完成全年3000亿元的下达计划 [7] - 深入开展各领域存量产品设备评估诊断,分析评估不同行业、不同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直接效益和带动效应 [7] - 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工具,加力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 [7]
“两新”政策如何再加力?(锐财经)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8 20:42
政策支持与市场规模 -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两新"政策支持品类及补贴范围不断扩大,政策带动效果持续显现,需进一步完善实施机制[2] - 我国设备更新市场规模每年可达5万亿元以上,2024年安排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12个领域4600余个项目[3]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资金规模增至2000亿元,支持范围扩大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等领域[3] 设备更新投资与行业表现 - 2024年全国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总量超过2000万台(套)[4] - 2025年上半年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等与"两新"相关行业投资增长显著[4] -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等行业利润快速增长,6月份同比分别增长12.1%、10.5%、9.5%[4] 消费品以旧换新市场潜力 - 我国车龄15年以上乘用车超700万辆,超安全使用年限家电产品至少1.8亿台[5] - 2024年安排1500亿元支持4大类消费品以旧换新,2025年资金规模增至3000亿元[6] - 2024年汽车、家电等销售额超1.3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5大类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超1.6万亿元[6] 政策实施效果与行业增长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等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7%、25.4%、24.1%、22.9%[6] - 第三批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已下达,10月份将下达第四批690亿元[7] - 国家发展改革委强调要加快项目建设、资金拨付,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7] 政策优化方向 - 将深入开展存量产品设备评估诊断,优化支持品类和执行标准[7] - 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工具,加力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7] - 构建更新换新长效机制,全链条防范项目和资金风险[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