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监管沙盒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最大犹太人资本贝莱德,已经全面渗透中国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8-23 23:50
公司规模与全球地位 - 贝莱德管理资产规模达12.53万亿美元 约合89.7万亿元人民币 相当于中国GDP总量[2][7] - 通过收购巴克莱资管部门成为全球最大资管公司 资产规模在全球经济体中排名第三[7] - 计划2030年使私募和科技业务收入占比超30%[7] 对中国企业的股权投资 - 持有比亚迪7.02%股份 蔚来汽车3.72% 小鹏汽车2.90% 理想汽车2.79%[3] - 持有腾讯2.29% 阿里巴巴2.53% 快手5.18% 中兴通讯5.11%[3] - 持有中国工商银行5.07% 招商银行0.82% 中国平安0.75%[3] - 持有李宁5.06% 贵州茅台0.78% 美的集团0.71% 五粮液0.65%[3] - 持有迈瑞医疗0.89% 宁德时代0.55% 中石化炼化工程5.05%[3] - 通过另类表格显示持有阿里巴巴9.44% 腾讯9.39% 小米6.60% 中国建设银行6.18% 平安保险4.45%[15] - 在中国总投资股份价值达3000亿美元 相当于中等省份GDP规模[13] 技术系统与数据监控 - 阿拉丁系统管理全球16万亿美元资产 中国37家机构使用 包括主权基金和国有银行资管子公司[9] - 系统管理中国8.7万亿元人民币资产 含1478个隐性参数 23%技术采用美国DARPA专利[11] - 中国用户数据延迟17毫秒 内置美联储监管标准 美监管机构可间接获取数据[11] - 系统具备流动性黑洞预警功能 1.8秒内识别中国机构资产问题 2024年对俄罗斯用户启动只读模式[11] - 托管2.3万只中资理财产品 监控346家上市公司碳足迹数据[13] 业务拓展与战略布局 - 2021年获中国首家外资全资公募牌照 可向中国个人投资者募资并投资A股、债券及衍生品[15] - 2022年投资北京高科技企业获15%股份 要求数据查看权、财务顾问指定权及董事会观察席位[15] - 2025年牵头财团拟228亿美元收购李嘉诚43个海外港口 含巴拿马运河两端核心港口[17] - 中国90%进口石油经相关航线 交易后被叫停[18] - 开展中国养老理财业务 产品需投向国家战略领域 每季度向银保监会汇报[21] 监管环境与政策应对 - 外资公募新政策允许合并计算实控人管理规模[21] - 上海临港新片区数据跨境试点解决贝莱德数据协同问题[21]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依法审查港口交易 实施反垄断审查[23] - 中国研发自主风控系统以打破阿拉丁技术垄断[23]
香港招商引资显效:注册香港本地公司总数逾150万家 创历史新高
证券日报· 2025-08-10 16:57
香港企业注册与投资情况 - 截至7月底香港本地注册公司总数超过150万家,非香港公司注册数超过15000家,均创历史新高 [1] - 2023年1月至7月投资推广署协助1333家企业在港开设或扩展业务,引入1740亿港元首年直接投资,创造超过19000个新增职位 [1] - 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已引进84家前沿科技企业,预计未来数年带来约500亿港元投资和超过20000个职位 [2] 香港作为双向平台的优势 - 香港双向平台功能既能吸引外资开拓内地市场,又能协助内地企业进军海外 [1] - 外资企业在香港找到商机并扩张,内地企业借助香港探索海外新兴市场 [1] - 香港国际化的应用场景吸引海内外企业测试前沿技术,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和智慧城市发展 [2] 重点企业与投资动态 -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投资超过100个项目,其中超过10家公司已准备或递交在港上市申请 [2] - 港投公司投资本地企业与泰国企业合作的绿色能源项目,推动香港电动车充电技术出海 [3] - 港投公司支持香港金融科技企业拓展印尼市场,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3] 前沿科技与创新应用 - 引进企业在香港测试无人驾驶技术,测试路线和车辆规模不断扩大 [2] - 企业参与低空经济"监管沙盒",测试技术和营运模式 [2] - 企业推介感知系统、数字孪生技术和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助力智能城市管理 [2] 未来发展规划 - 引进办将公布第五批10多家重点企业,预计总数将达到约100家 [3] - 新一批引进企业包括多家国际领先的医药企业 [3] - 香港招商引资步伐将持续加快 [3]
上海18条措施激活商业健康险动能,“创新药械”被提及11次
第一财经· 2025-08-07 09:55
政策背景与目标 - 上海推出《关于促进商业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若干措施》,包含五方面18条具体举措,旨在破解多层次健康保障需求与创新药械可及性难题 [3] - 政策通过多部门协同发力,构建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新格局,增强民生保障能力并为创新药械普及应用提供支撑 [3] - 政策被视为对上海医保支持创新药械发展"28条"的深化升级,是全国首个系统性构建商业健康保险与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双向赋能"机制的文件 [6] 政策核心创新机制 - 探索建立"监管沙盒"试点机制,针对带病体保险等创新型产品开展风险可控的创新试点,同时加强合规性监管防止"伪创新" [4] - 探索"保团"模式,由保险行业自发组成共保体服务风险保障薄弱领域 [4] - 鼓励通过税收扣减、优化筹资等方式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 [4] - 深化创新药械支付机制创新,加快创新药械临床应用,畅通"进医院""进目录""进处方"流程 [5] 创新药械相关措施 - 政策中"创新药械"被提及11次,凸显其重要性 [4] - 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内药品不计入基本医保自费率指标和集采中选可替代品种监测范围 [5] - 探索保险机构与药企形成集体采购药价谈判、新药上市沟通、按疗效付费、分期支付等机制 [5] - 鼓励保险公司开发面向不同群体、覆盖更多创新药械的健康保险产品 [6] 市场数据与影响 - 上海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从2019年265亿元增长至2024年404.68亿元 [7] - 2025年上半年上海健康险保费收入244.03亿元,同比增速5.8%,高于全国平均 [7] - 政策预计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潜力,推动商业健康保险成为健康保障体系重要支柱和创新药械支付体系关键参与方 [7]
上海18条措施激活商业健康险动能 “创新药械”被提及11次
第一财经· 2025-08-06 13:36
政策组合拳 - 上海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商业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若干措施》,推出五方面18条具体举措 [1] - 政策方向包括构建多层次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体系、强化服务能力、鼓励创新、数据共享和税优支持 [1] - 政策被视为对上海医保支持创新药械发展"28条"的深化升级,是全国首个系统性构建商业健康保险与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双向赋能"机制的政策文件 [3] 创新机制 - 探索建立"监管沙盒"试点机制,对带病体保险等创新型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开展创新试点 [2] - 探索"保团"模式支持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依托保险行业自发组成共保体 [2] - 探索国际医疗跨境收付费模式 [1] - 鼓励通过税收扣减、优化筹资等方式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 [2] 创新药械支持 - "创新药械"在18条内容中被提及11次 [2] - 深化创新药械支付机制创新,加快创新药械临床应用,畅通"进医院""进目录""进处方" [3] - 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内药品不计入基本医保自费率指标和集采中选可替代品种监测范围 [3] - 探索保险机构与药企形成集体采购药价谈判、新药上市沟通、按疗效付费、分期支付等机制 [3] - 鼓励保险公司发展面向不同群体、覆盖更多创新药械的健康保险产品 [3] 市场表现 - 上海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从2019年的265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404.68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上海地区健康险保费收入为244.03亿元,同比增速5.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4] 政策目标 - 激发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发展潜力,推动其成为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 [4] - 使商业健康保险成为"新优药械"多元支付体系中的重要参与方 [4]
上海18条措施激活商业健康险动能,“创新药械”被提及11次
第一财经· 2025-08-06 13:32
从《若干措施》内容来看,这套政策"组合拳"发力方向立体,既包括构建多层次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体 系、强化服务能力、鼓励创新,也对商业健康险发展背后所需的数据共享、税优等政策支持提出了明确 方向。 "这次文中有很多创新机制,例如提到'监管沙盒'、探索'保团'模式、探索国际医疗跨境收付费模式等。 商业健康险前些年在'卷'了一波之后增长进入瓶颈期,需要更多的创新,包括产品的创新、和医保的联 动,以及对于更多创新药械的纳入。"一名上海地区的保险公司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加快创新药械临床应用,畅通创新药械"进医院""进目录""进处方"。 为破解群众多层次健康保障需求与创新药械可及性难题,上海近日打出政策"组合拳",通过多部门协同 发力构建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新格局。 8月6日,上海金融监管局会同市医保局、市委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商业 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推出五方面18条具体 举措,以进一步激发上海商业健康保险市场活力,增强民生保障能力,为创新药械普及应用提供有力支 撑。 事实上,2023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支持创新药械发展28条措施,即《上海市 ...
上海:加强商业健康保险创新监管,探索建立“监管沙盒”试点机制
北京商报· 2025-08-06 11:59
北京商报讯(记者 李秀梅)8月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上海市医疗保障局、上海市 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 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商业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若干措施》 (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提到,加强商业健康保险创新监管。探索建立"监管沙盒"试点机制,对带病体保险等创新 型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开展创新试点。加强对创新型商业健康保险业 务的合规性监管,防止以政策套利为目的的"伪创新""乱创新"。加强商业健康保险业务日常跟踪监测与 分析管理,建立创新型商业健康保险的项目制管理机制。 ...
数字基建迎金融利好;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进一步验证高密度发射能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23:20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简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效率 [1] - 政策加强对5G、工业互联网、数据和算力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贷款支持,并运用融资租赁、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 [1] - 政策将刺激上游服务器、光模块等硬件需求,同时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与AI应用落地 [1] 商业航天发射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在5天内完成双工位连续发射,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验证了高密度发射能力 [2] - 高密度发射能力将加速卫星互联网星座组网进程,资本市场或关注火箭复用技术、地面支持系统及卫星制造产业链 [2] - 我国发射效率提升后,有望在低轨卫星竞争中抢占近地轨道资源优势 [2] 人工智能医疗应用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获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医疗领域临床医学科研方向)",定位为覆盖"研发—测试—验证—应用"全链条的创新支撑平台 [3] - 中试基地旨在破解医疗AI技术的临床验证瓶颈,缩短AI产品落地周期 [3] - 三甲医院牵头下的产学研协同模式可能复制,推动医院从技术应用方升级为标准制定者 [3]
数字基建迎金融利好;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进一步验证高密度发射能力|数智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23:12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1] - 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简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效率 [1] - 加强对5G、工业互联网、数据和算力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贷款支持 [1] - 运用融资租赁、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 [1] - 政策将刺激上游服务器、光模块等硬件需求,同时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与AI应用落地 [1] 商业航天发射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在5天内完成双工位连续发射,验证高密度发射能力 [2] - 使用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 [2] - 高密度发射能力将加速卫星互联网星座组网进程 [2] - 资本市场或关注火箭复用技术、地面支持系统及卫星制造产业链 [2] - 我国发射效率提升后,有望抢占近地轨道资源优势 [2] 人工智能医疗应用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获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医疗领域临床医学科研方向)" [3] - 基地定位为覆盖"研发—测试—验证—应用"全链条的创新支撑平台 [3] - 项目旨在破解医疗AI技术中的临床验证瓶颈,缩短AI产品落地周期 [3] - 三甲医院牵头下的产学研协同模式可能被复制,推动医院从技术应用方升级为标准制定者 [3]
香港财库局:数字资产牌照审批正有序提速 监管沙盒助力金融创新
智通财经网· 2025-07-30 09:32
另外,为了鼓励金融创新,金管局、证监会和保险业监管局等监管机构设有不同监管沙盒机制,让代币 化、区块链,以至生成式人工智能及保险科技等金融科技在实际应用前,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测试创新 用例,并获取监管机构的技术支持及监管意见。监管机构设计沙盒时会参考海内外经验,以缔造健康及 可持续的市场环境,协助金融机构抓紧机遇,负责任地采用金融科技。 在代币化发展方面,政府在2023年和2024年先后两次以代币化形式发行绿色债券,展示了代币化方案的 效益,并获市场欢迎。该两此债券发行分别是全球首批政府代币化绿色债券及全球首批多币种数码原生 代币化债券。政府已在2025至26年度的《财政预算案》中宣布将代币化债券发行常态化,而金管局目前 正为第三次发行作准备。 智通财经APP获悉,7月30日,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答复立法会议员时表示,迅速发牌程 序自推行后,适用范围迅速扩展至所有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牌照的新申请者,当局并会持续检视数字资产 交易平台牌照的申请情况,以促进更多不同背景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在香港展开相关业务。 许正宇指,截至2025年七月初,证监会已正式发牌予11个来自本地和海外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并正 ...
证监会年中工作会议系列解读 | 持续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净化资本市场生态
上海证券报· 2025-07-29 23:47
监管执法重点 - 突出打大 打恶 打重点 强化监管协同 提高科技监管能力 提升执法质效[1] - 坚持严而有度 严而有方 严而有效 防止一刀切和简单化[1] - 有限监管资源向大案要案和恶性违法行为的关键少数倾斜[1] 立体追责体系进展 - 行政处罚力度提升 证券法大幅提高罚款上限 实践案例处罚金额屡创新高[2] - 刑事责任强化 刑法修正案(十一)提高证券犯罪最高刑期 康美药业案主犯被判12年[2] - 民事赔偿机制突破 集体诉讼制度落地 示范判决+委托调解模式扩大赔偿覆盖面[2] 监管协同与科技应用 - 最高人民法院与证监会联合发布指导意见 优化司法与监管协作机制[3] - 北京证监局召开科技监管专题会 覆盖78家证券 基金 期货经营机构[3] - 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市场监测网络 智能分析交易数据识别异常模式[4] 监管与市场平衡 - 引入监管沙盒容错机制 为正常经营管理和创新预留空间[4] - 严监管对象是损害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 有利于优质主体被认可和青睐[4] - 维护市场三公原则 引导从追逐热点向促进创新和壮大主业转变[4] 未来监管方向 - 紧扣市场要稳 监管要严 功能要强 队伍要过硬的着力点[5] - 在突出重点和精准施策方面持续发力 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