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罗氏(RHHBY)
icon
搜索文档
特朗普拟对进口药品征收高额关税 谁最可能受影响?
智通财经网· 2025-07-29 22:16
政策背景与影响 - 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对进口药品加征关税,最高可达200%,最快8月1日实施,未来一年或一年半内逐步提高税率 [1] - 政策目的是推动药品生产"回流"美国,但新建工厂短期内无法缓解供应链和成本压力 [1] - 关税实施前两年内,企业自由现金流将受明显影响,药企可能尝试涨价但面临政治阻力 [2] - 若关税税率超过50%,将产生"惩罚性"打击,企业或加速生产转回美国并采取更激进削减措施 [2] 企业受影响程度分析 - 艾伯维、施贵宝和礼来在美国制造基地较多,整体"相对稳健" [1] - 诺华制药和罗氏风险较高,因美国产能占比较低 [1] - 安进和渤健对关税最为敏感,吉利德科学和Vertex风险较小 [2] - 渤健表示受影响有限,因美国生产比重高且持有全球库存 [2] - 罗氏在美国有15个研发基地和14家工厂,近期追加500亿美元投资 [3] - 诺华、Zoetis、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等风险较高企业未回应置评请求 [3] 企业应对能力评估 - 美国制造网络最强:艾伯维、阿斯利康、礼来、默沙东和辉瑞各拥有10家主要工厂 [4] - 美国产能占比更高:艾伯维、百时美施贵宝、礼来在美国工厂数量超过海外 [4] - FDA注册活性成分制造点最多:艾伯维、礼来、百时美施贵宝 [4] - FDA注册点最少:第一三共、诺华、Zoetis、罗氏和诺和诺德在美活性成分制造点比例较低 [4] - 海外布局最广:葛兰素史克海外工厂达31家,辉瑞27家,赛诺菲安万特16家,Zoetis14家,Elanco11家 [4] 税收结构与区域风险 - 爱尔兰被特朗普点名批评为"重点打击对象",艾伯维和默沙东在当地拥有最多FDA注册生产点 [4] - 罗氏、葛兰素史克和诺华未在爱尔兰设立FDA注册工厂 [4] - 安进在爱尔兰和新加坡设厂享受约6%税收减免 [4] - 渤健因北卡罗来纳州和瑞士制造业务享有约8%全球税务优势 [4] - Vertex在波士顿生产,吉利德科学主要在加州制造,对海外税收依赖较低 [5] 行业应对措施 - 多家企业开始评估替代措施,包括在欧洲以外寻找原料药来源 [5] - 探索在非欧洲国家(如美国属地波多黎各)寻找新的合同生产商 [5] - 罗氏强调药品和诊断应被排除在关税外以保护患者可及性和医疗创新 [3] - 行业担忧关税将损害研发投入,导致患者治疗选择减少 [2]
罗氏制药将恢复在美国市场之外的基因疗法Elevidys发货工作
华尔街见闻· 2025-07-29 14:38
公司动态 - 罗氏制药将恢复在美国市场之外的基因疗法Elevidys发货工作 [2] -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调查结果显示一名八岁男童的死亡事故与Sarepta的基因疗法无关 [2] 行业监管 -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对基因疗法安全性进行审查并发布结论性声明 [2]
罗氏制药将恢复在美国市场之外的基因疗法Elevidys发货工作。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调查结果显示,一名八岁男童的死亡事故与Sarepta的基因疗法“无关”。
快讯· 2025-07-29 14:34
监管调查结果 -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调查确认一名八岁男童死亡与Sarepta基因疗法无关 [1] 产品供应动态 - 罗氏制药将恢复在美国市场之外的基因疗法Elevidys发货工作 [1] 公司合作关联 - Elevidys基因疗法由Sarepta Therapeutics公司开发(基于FDA调查对象推断)[1]
Roche presents new insights in Alzheimer's disease research across its diagnostics and pharmaceutical portfolios at AAIC
GlobeNewswire News Room· 2025-07-28 05:00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进展 - 公司宣布在阿尔茨海默病国际会议(AAIC)展示其药物组合最新数据,涵盖从早期症状到临床前阶段的全面治疗方案[1] - 重点包括Phase Ib/IIa Brainshuttle™ AD研究中trontinemab的积极结果:91%受试者淀粉样蛋白斑块清除至PET阴性,ARIA-E发生率低于5%[6][7][8] - 计划2025年启动两项Phase III研究(TRONTIER 1/2)针对早期症状患者,新增Phase III试验针对临床前高风险人群[2][6] 诊断技术突破 - Elecsys® pTau217血液检测获FDA突破性设备认定,性能媲美PET扫描和脑脊液检测,可规模化应用于临床[3][9] - 真实数据显示该检测可避免75%未确诊患者的延误(平均诊断等待2.8年),减少医疗资源消耗[4][10] - 配套启动TRAVELLER预筛查研究,通过血浆生物标志物扩大试验人群多样性[5] 药物作用机制 - Trontinemab采用Brainshuttle技术增强血脑屏障穿透性,3.6mg/kg剂量组72%患者实现深度清除(淀粉样蛋白水平<11 centiloids)[7][14][15] - 早期显著降低脑脊液和血浆中tau蛋白相关生物标志物(pTau181/217等),安全性良好[8] - 该双特异性抗体设计针对β淀粉样蛋白聚集形态,可能延缓疾病进展[14][15] 研发战略布局 - 公司阿尔茨海默病产品线覆盖诊断工具(血液检测/CSF/数字技术)与多靶点药物,强调早期干预[16] - 通过TRONTIER研究设计体现综合策略:主要终点为18个月治疗后认知功能改善(CDR-SB量表),次要终点包括行为症状和生活质量[5][12] - 诊断与治疗协同开发,如pTau217检测将用于临床试验患者筛选[3][9]
小核酸药物:治疗潜力显现,蕴藏BD机遇
东方证券· 2025-07-27 09: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核酸有望成小分子和抗体后的第三大类药物 具备靶标广、特异性强、研发效率高和给药间隔长等优势 [9] - 罕见病商业化成熟 慢性病长效优势显现 截至24年Spinraza累计全球销售额近138亿美元 Leqivo 25Q1全球销售额2.6亿美元 同比+72% [9] - 海外TTR领域重要转折到来 CVD三期数据读出在即 国内慢乙肝迎来新基石疗法 心血管领域竞争激烈 [9] - 对外大额BD频现 凸显早期慢病管线潜力 未来有望持续诞生重磅BD [9] - 建议关注国内布局慢乙肝、心血管领域小核酸药物管线相关优质标的 如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等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小核酸:有望成为小分子和抗体后的第三大类药物 - 靶向核酸机制独特 成药潜力超传统药物 靶点为细胞内mRNA 选择性高、脱靶毒性低且药物相互作用风险低 半衰期和药效持续时间长 给药频率可达每6个月1次 [23] - 以修饰和递送为壁垒 生产工艺决定成败 化学修饰与递送系统是核心技术壁垒 ASO主要依赖化学修饰 siRNA主要依赖递送系统 GalNAc已成突破性技术平台 [41][48] - 罕见病商业化渐成熟 慢性病长效优势显现 ASO以罕见病为主 Spinraza商业化最成功 siRNA是慢病创新长效疗法 Leqivo销售持续放量 [60][77][82] 二、海外数个里程碑将至,国内常见慢病多点开花 - 海外:TTR重要转折到来 CVD三期数据读出在即 Vutrisiran突破ATTR - CM 百亿美元市场有望三足鼎立 Pelacarsen等有望在25年读出3期临床数据 [95][96][102] - 国内:慢乙肝迎来新基石疗法 心血管竞争激烈 慢乙肝领域GSK836或明年上市 国内公司管线紧随其后 心血管领域APOC3等靶点扎堆 剑指降脂和降压赛道 其他领域NASH实现对外授权 痛风领域前景广阔 [111][119][124] 三、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 小核酸药物优势明显 有望成新技术路径 建议关注国内布局慢乙肝、心血管领域小核酸药物管线相关优质标的 如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等 [9][126]
双抗巨变的时代已经来临?
格隆汇· 2025-07-26 20:38
双抗行业爆发与竞争格局 - 2023年双抗产品批量上市,行业进入爆发期,罗氏、强生等MNC巨头进入集中收获期 [1][4] - 双抗在血液瘤、实体瘤和眼科疾病等领域展现巨大市场潜力,不断突破市场天花板 [3] - 国产双抗预计在3-5年后进入集中收获期,目前已有超过20款在研产品 [18] 血液瘤领域双抗进展 - 血液瘤是双抗主战场之一,全球已获批双抗多聚焦于滤泡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6] - CD3/CD20成为竞争最激烈的靶点组合,全球在研产品超过10款 [8] - 罗氏Mosunetuzumab拓展多项差异化适应症,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10] 实体瘤与眼科领域突破 - 强生c-MET/EGFR双抗Amivantamab销售峰值预计达50亿美元,一线市占率目标50% [13] - Amivantamab在多项临床研究中表现优异,头对头奥希替尼取得积极数据 [14] - 罗氏法瑞西单抗2023年前三季度销售额达17.88亿美元,给药周期优势明显 [15] 国产双抗发展现状 - 康方生物卡度尼利单抗上市12个月收入11.5亿元,正在拓展胃癌等新适应症 [21] - 国产双抗加速出海,康方生物与Summit达成50亿美元潜在交易 [19] - 传统药企如中国生物制药通过收购F-star平台布局双抗领域 [22] 全球双抗市场格局 - 罗氏Hemlibra 2022年销售额40.11亿美元,成为双抗领域"药王" [12] - 强生Amivantamab与阿斯利康奥希替尼(2022年销售额54.44亿美元)展开直接竞争 [15] - 全球双抗靶点组合多样化,包括CD3/CD20、CD3/BCMA、VEGFA/ANGPT2等 [7][16]
罗氏考虑绕过中间商,并将在美国直销药品
快讯· 2025-07-25 20:14
罗氏控股与美国政府讨论直接面向患者销售方案 - 公司首席执行官托马斯·施内克表示已与美国政府讨论直接面向患者的销售方案 [1] - 该方案将"相当快地"降低成本 [1] - 公司认为需要采取措施清除"只想赚钱的人" [1] 罗氏控股药品定价问题 - 以多发性硬化症药物Ocrevus为例说明定价问题 [1] - 即使公司将Ocrevus定价低于竞争对手仍被征收附加费 [1]
罗氏:将继续与欧洲药品管理局就Elevidys疗法合作
快讯· 2025-07-25 11:22
罗氏与EMA就Elevidys疗法的合作 - 欧洲药品管理局人用药品委员会对Elevidys疗法用于3至7岁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条件性上市许可申请给出负面意见 [1] - 公司认为DMD领域存在巨大未满足医疗需求 [1] - 公司计划继续与EMA合作探索潜在解决方案 [1]
387亿美元!罗氏上半年业绩亮眼
国际金融报· 2025-07-25 06:1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309.44亿瑞士法郎(约387亿美元),同比增长7%(按固定汇率计算)[1] - 中国市场收入增长9%至17亿瑞士法郎,表现强劲[1] - 制药业务营收239.85亿瑞士法郎(约299.8亿美元),同比增长10%[1] - 诊断业务收入69.59亿瑞士法郎(约87亿美元),同比持平[1] - 上半年研发投入66.7亿瑞士法郎(约83亿美元),同比下降10%[1] 核心产品表现 - 五大核心产品矩阵(乳腺癌、食物过敏、A型血友病、眼病及多发性硬化症)贡献106亿瑞士法郎销售额[1] - 肿瘤业务营收78.27亿瑞士法郎(97.9亿美元),同比增长2%[2] - 血液业务营收43.2亿瑞士法郎(54亿美元),同比大增19%[3] - 神经科学业务营收48.72亿瑞士法郎(60.9亿美元),同比增长10%[3] - 眼科业务支柱产品Vabysmo销售额20.67亿瑞士法郎(约25.8亿美元),同比增长18%[4] - 免疫业务营收33.21亿瑞士法郎(41.5亿美元),同比增长14%[4] 细分领域动态 肿瘤领域 - 阿替利珠单抗、帕妥珠单抗、Phesgo三款产品销售额最高[2] - Phesgo是唯一呈现增长趋势的产品[2] - 帕妥珠单抗欧美专利到期,生物类似药挤压市场,上半年收入16.13亿瑞士法郎(约20.16亿美元),下降12%[2] 血液领域 - CD79b ADC药物Polivy、CD3/CD20双抗Columvi和Lunsumio实现强劲增长[3] - Polivy联合Lunsumio二线治疗大B细胞淋巴瘤的III期研究达到主要终点[3] 神经科学领域 - Ocrevus贡献主要销售额35.06亿瑞士法郎(43.8亿美元),是公司销量最高产品[3] - 罕见病DMD产品Elevidys同比增长316%,但因安全问题暂停发货[3] 免疫领域 - 食物过敏药物Xolair实现34%增长,上半年销售额14.45亿瑞士法郎(约18.1亿美元)[4] - Xolair将在明年面临生物类似药竞争[4] 研发战略调整 - 公司放弃TIGIT靶点,转向通用CAR-T、ADC和小分子KRAS G12D等领域[1] - 在血液瘤TCE方面不断取得进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