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通(QCOM)
icon
搜索文档
烧钱热!135亿美元,涌入AI初创公司
搜狐财经· 2025-08-22 11:14
AI处理器投资规模 - 上市公司AI处理器研发投入达600亿美元,初创公司获得135亿美元投资,上市公司支出比初创公司高出444% [1][3] - 全球AI初创公司2024年融资约1100亿美元,2025年迄今筹资规模已超去年 [5] - 第二季度全球AI初创公司融资总额达500亿美元,占同期风险投资总额1015亿美元的近一半 [5] 投资趋势与市场动态 - AI投资热潮令人回想起互联网泡沫时期,具备类似特征但聚焦硬件领域 [1][3] - AI驱动风险投资持续逆势扩张,季度同比融资2023至2024年增长7.28%,2024至2025年增长9.26%,两年累计增长17.22% [8] - 当前AI初创公司总投资额从峰值731亿美元降至500亿美元,但仍处于历史高位 [8] 市场竞争格局 - 英伟达在AI处理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吸引全球竞争对手,但无公司能覆盖所有细分市场 [1][4] - 中国在美国技术限制下构建自主AI生态系统,华为与AMD、高通等公司共同参与市场竞争 [1][3] - 121家AI处理器公司追求相同目标,大多数可能失败或被收购,成功需专注特定细分市场 [4] 历史对照与行业启示 - 当前AI处理器竞争模式类似互联网泡沫时期亚马逊、雅虎、eBay引发的模仿潮 [1][3][4] - 互联网泡沫时期多数模仿企业因资金枯竭倒闭,仅少数头部公司幸存并成为行业典范 [3][4] - 初创企业若保持灵活性并谨慎选择细分市场,可能成功推动市场增长,但成功概率有限 [4]
高通庄思民解读6G:AI原生的6G设计赋能全新服务,迈向AI互联未来
环球网· 2025-08-22 07:47
6G技术发展路径 - 3GPP Release 20确立6G技术研究项目 Release 21将开启6G第一版标准化制定工作 为2030年6G部署奠定基础 [2] - 高通主张在Release 20向Release 21演进过程中将优化技术纳入6G系统 包括物理层通信新技术和通感一体化技术 [2] - 高通通过优化调制 编码和波形提升6G系统容量 覆盖范围和效率 [2] 6G系统设计特点 - 6G将面向AI时代设计 融入新应用 工业用例和边缘侧AI应用场景 [3] - 高通将AI深度融入6G系统实现AI原生设计 包括将AI技术嵌入空口设计支持运营商推出新服务 [3] - 6G系统设计需平衡对现有系统兼容性和未来系统跨越式发展 引入灵活可扩展软硬件架构向前兼容5G [3] 5G-A向6G演进 - 行业追求以成本高效方式推动5G Advanced向6G升级获得新性能与功能 [4] - 3GPP Release 18和Release 19多项研究聚焦将AI引入空口 为AI原生6G系统创新奠定基础 [4][5] - 高通认为边缘侧能释放连接和AI融合价值 开辟全新市场和应用空间 [2] 技术应用与产业影响 - 高通5G-A技术和终端侧AI能力赋予智能家居设备毫秒级响应速度 工业设备实现实时数据监控与AI预警 [6] - 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为汽车及出行领域提供智能出行核心支撑 [6] - 全球无线通信生态系统对AI与通信创新高度关注 认为将对各国经济发展和互联水平产生深刻影响 [6] 未来通信场景 - 智能体AI将改变人机交互方式 面向学校 医院 工厂等场景提高生产力 [6] - 万物互联未来将出现虚拟现实设备 新型物联网应用 人形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 [7] - 通信技术引入边缘侧新应用将释放巨大价值 [7]
Momenta自研芯片,打响智驾芯片淘汰赛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22 01:17
Momenta自研芯片战略转型 - 公司从纯软件算法供应商转向软硬一体全栈供应商 首款自研辅助驾驶芯片已点亮并进入上车测试阶段 性能对标英伟达Orin-X和高通8650等主流芯片[2] - 业务采用L2与L4双线并行策略 结合数据驱动飞轮模式 客户覆盖上汽、比亚迪、丰田、奔驰等全球头部车企 为高阶智驾定点合作项目最多的供应商[3] - 自研芯片定位中端市场 接口与主流产品兼容且具备成本优势 通过软硬件深度耦合提升迭代效率 避免外部供应链锁定[8] 市场竞争格局冲击 - 英伟达面临软件人才流失压力(如吴新宙加入小鹏)及高成本瓶颈 需加强软件整合能力应对软硬一体趋势[10] - 高通舱驾融合中端市场受直接冲击 Momenta芯片接口兼容性使客户可无缝迁移方案[12] - 地平线软硬结合策略遭遇挑战 Momenta软件算法积累更深 芯片技术成熟后将削弱其差异化优势[12][14] - 黑芝麻中低端市场定位受性价比质疑 新兴芯片厂商如为旌、爱芯元智生存空间被压缩[14][15] 车企自研策略重估 - 小鹏、理想、蔚来自研芯片投入产出比受挑战 Momenta方案可能提供更低成本及更优技术[18][20] - 车企自研属封闭体系 成本分摊基数小 Momenta作为Tier1供应商可通过规模效应服务多客户[20] - 车企需在差异化与成本间重新平衡 可能从全面自研转向关键环节自研或合作模式[21] 产业链价值重构 - 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 Momenta城市NOA市场份额达60.1% 领先华为29.8% 累计搭载车型销量11.4万辆[4] - 软硬一体方案降低城区NOA成本 加速向中低端车型普及 提升车企开发效率及导入速度[25][26] - 华为、博世等传统Tier1面临商业模式创新压力 需兼顾差异化需求与软硬一体优势[23][24] 技术商业化挑战 - 车规级芯片认证标准严格 从点亮到量产需漫长验证 量产稳定性与客户信任建立是关键考验[27] - 国际巨头可能通过降价或技术升级反击 压缩Momenta市场突破时间窗口[27] - 成功量产将提升产业链话语权 决定智驾产业未来几年发展轨迹[28]
ASTS vs. QCOM: Which Connectivity Stock Has Better Growth Potential?
ZACKS· 2025-08-21 15:1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AST SpaceMobile正在建设全球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可直接通过标准智能手机(4G-LTE/5G设备)访问的天基蜂窝宽带网络 利用其广泛的IP和专利组合[1] - 该服务通过低地球轨道高功率大型相控阵卫星星座提供 使用移动网络运营商控制的低频频谱和中频频谱 覆盖地面网络缺失区域[1] - Qualcomm提供高性能低功耗芯片设计 覆盖移动设备PC XR 汽车 可穿戴设备 机器人和AI用例 拥有全面的4G/5G技术IP组合[2] - Qualcomm正致力于将设备端生成式AI集成到所有产品线中 包括Snapdragon平台 FastConnect系统和物联网设备[2] AST SpaceMobile发展进展 - 已部署首批五颗Bluebird商业卫星 拥有史上最大商业通信阵列(693平方英尺) 在美国通过5600多个单元提供非连续服务[4] - 计划在2026年第一季度前部署45-60颗卫星 拥有全球3650多项专利和申请中的专利[4] - 服务与所有主流手机品牌兼容 直接连接普通手机 为无地面覆盖区域提供宽带连接[5] - 与AT&T和Verizon等主要运营商合作 利用现有客户群并筹集资金建设全球卫星网络[5] Qualcomm业务拓展 - 通过新产品发布强化移动芯片市场地位 扩展Snapdragon G系列游戏芯片组包括G3 Gen3 G2 Gen2和G1 Gen2芯片[9] - 三星在其高端S25系列设备中采用Snapdragon 8 Elite移动平台 同时重点开发AI PC市场芯片组[9] - 收购MovianAI以加强基础AI研究 正从移动行业无线通信公司向智能边缘连接处理器公司转型[9][10] - 在边缘网络连接领域表现强劲 覆盖汽车 企业 家居 智能工厂 PC 可穿戴设备和平板 汽车业务推动网联汽车发展和车载体验变革[10] 市场竞争环境 - AST SpaceMobile面临SpaceX星链和Globalstar等竞争对手的低轨星座通信技术竞争 需持续定制网络服务并提升成本效益[6] - Qualcomm在AI PC市场面临英特尔竞争 OEM厂商份额变化减少其短期集成芯片销售机会[11] - 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遭遇三星Exynos处理器竞争 中低端市场面临联发科份额提升压力[11] 财务表现预期 - AST SpaceMobile的2025年销售预期同比增长1261% EPS预期下降53% 过去60天EPS预期下调2%[12][13] - Qualcomm的2025年销售预期增长12.3% EPS预期改善15.9% 过去60天EPS预期上调0.9%[13] - AST SpaceMobile过去一年股价上涨32% 超过行业21.4%的涨幅 Qualcomm同期下跌8%[14] - Qualcomm估值更具吸引力 市销率仅3.75倍 显著低于AST SpaceMobile的67.77倍[15] 发展前景比较 - 两家公司均预计2025年销售改善 Qualcomm收入增长稳定 AST SpaceMobile增长波动较大[20] - AST SpaceMobile长期盈利增长预期26.1% 显著高于Qualcomm的7.1%[20]
Qualcomm: Diversification Helps, But Apple Headwind Still Looms
Seeking Alpha· 2025-08-21 12:45
In my first coverage of QUALCOMM Incorporated (NASDAQ: QCOM ) on Seeking Alpha, I explained the dichotomy between the company's diversification efforts vs. los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revenue from Apple, which has been planning to build I'm a full-time analyst and portfolio manager of a technology fund with 5 years of experience. I graduated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from the Federal University of Rio de Janeiro (Brazil) and École Centrale de Lyon (France). I'm currently licensed by the Brazilian Securi ...
高通发布第二代骁龙W5+与W5平台 率先支持NB-NTN卫星通信
环球网· 2025-08-21 03:38
产品发布与核心特性 - 高通技术公司于2025年8月21日推出第二代骁龙W5+和第二代骁龙W5可穿戴平台 实现连接能力、能效表现、产品设计及定位功能的全面升级 [1] - 平台基于Skylo的窄带非地面网络(NB-NTN)技术 成为业内首批支持卫星通信的可穿戴解决方案 支持双向应急消息传输 [1] - 采用4纳米系统级芯片架构 提供搭载低功耗协处理器的W5+版本和无协处理器的W5版本两种选择 [1] 技术性能提升 - GPS定位精度较前代平台提升50% 采用定位机器学习3.0技术 [1] - 优化的射频前端尺寸较前代缩小约20% 同时降低功耗 有助于设备厂商打造更轻薄产品并延长电池续航 [1] - 平台兼容最新版本Wear OS 已率先应用于Pixel Watch 4 针对多设备协同、系统集成及功能体验进行专项优化 [1] 行业合作与战略意义 - 支持Wear OS成为首个集成NB-NTN的操作系统 通过卫星技术集成提升通信可靠性与用户安全性 [3] - 卫星连接技术从智能手机、汽车和物联网领域拓展至可穿戴设备 在确保设备小型化和续航能力的同时拓展NTN连接应用场景 [3] - Pixel Watch 4作为首款支持应急卫星通信的智能手表 在性能、能效和连接能力上实现突破 完善安全功能体系 [3] 功能实施与数据管理 - 卫星SOS功能支持用户在无蜂窝网络覆盖的偏远地区发送应急信息 [1] - 功能适用范围受国家、地区及环境限制 激活后两年内免费使用 [3] - 相关终端信息、位置及联系数据可能与谷歌、应急服务及卫星服务提供商共享 [3]
凌晨,美联储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8-21 00:11
科技股连续第二日遭到抛售 科技股连续第二个交易日遭到抛售,投资者正在评估好坏参半的零售商业绩报告。 当地时间8月20日,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标普500指数连续第四个交易日下跌。 投资者正在评估好坏参半的零售商业绩报告。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内部分歧,大多数FOMC(联邦公开 市场委员会)委员认为通胀风险甚于就业担忧,特朗普关税政策是核心议题。 道指涨16.04点,涨幅为0.04%,报44938.31点;纳指跌142.10点,跌幅为0.67%,报21172.86点;标普 500指数跌15.59点,跌幅为0.24%,报6395.78点。 周三投资者迎来多家零售商的财报。塔吉特股价暴跌,此前该零售商报告销售额再度下滑。公司同时宣 布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康奈尔(Brian Cornell)将于2026年2月份离职。 家装零售商劳氏公司宣布盈利超预期。 这些数据发布之前,家得宝公布财报后股价跃升,并助力周二道指勉强实现小幅上涨并创下盘中纪录。 但由于科技股下跌,标普500指数和纳指周二均收跌。 科技股周二普跌,投资者削减科技巨头仓位,原因是担忧标普500指数近期创纪录的反弹过快过猛,且 过度依赖少数成长股。 虽然科技股 ...
刚刚,全线崩跌!发生了什么?
券商中国· 2025-08-19 23:33
美股科技股抛售风暴 - 隔夜美股大型科技股全线崩跌,迈威尔科技暴跌超6%,甲骨文、AMD大跌超5%,英伟达、博通、台积电ADR大跌超3%,Meta、奈飞跌超2%,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特斯拉、高通等全线走弱 [1] - 纳指收跌1.46%,标普500指数收跌0.59% [1] - "美股七巨头"指数自4月8日触底以来累计暴涨近50% [4] - 纳斯达克100指数曾在2月9日至4月8日期间累计暴跌超20% [5] 华尔街交易员的对冲操作 - 期权交易员大举买入跟踪纳斯达克100指数的Invesco QQQ Trust Series 1 ETF的看跌期权 [1][2] - 对冲深度暴跌与小幅下跌成本差异的指标已接近三年来的最高水平 [2] - 交易员们担心今年4月的猛烈抛售潮重演 [1][3] - 较高的期权偏斜度显示交易员正在对冲"关税恐慌"重演的风险 [5] 市场对科技股泡沫的担忧 - 美国银行首席投资策略师警告美国风险资产正在形成泡沫 [1] - 阿波罗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指出科技股走势与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惊人地相似" [4] - OpenAI首席执行官直言AI板块正处于泡沫中 [1] - 部分投资者正从科技股获利了结 [1] 潜在下跌触发因素 - 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可能成为下跌触发点 [1][4] - 英伟达即将公布的财报可能引发"卖出消息"的情况 [4][5] - 关税政策推动的通胀可能导致美联储无法大幅降息 [5] - 资金可能从"美股七巨头"流出转向落后板块 [5] 美国就业市场状况 - 高盛警告美国就业市场可能进一步恶化,就业增长水平过低 [6] - 劳动力参与率下降,职位空缺减少,除少数行业外招聘几乎放缓至零 [6] - 移民数量大幅下降导致维持充分就业所需的新增岗位减少 [7] - 高盛预计今年将有三次降息,分别在9月、10月和12月 [7]
PTF: Technology Dashboard For August
Seeking Alpha· 2025-08-19 05:56
Analyst's Disclosure:I/we have a beneficial long position in the shares of QCOM either through stock ownership, options, or other derivatives. I wrote this article myself, and it expresses my own opinions. I am not receiving compensation for it (other than from Seeking Alpha). I have no business relationship with any company whose stock is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Seeking Alpha's Disclosure: Past performance is no guarantee of future results. No recommendation or advice is being given as to whether any in ...
处理器芯片,大混战
半导体芯闻· 2025-08-18 10:48
人工智能芯片市场格局 - 人工智能发展推动公司面临性能优化与未来模型适配的难题,目前市场提供针对高端手机、数据中心及边缘设备的多样化方案,包括GPU、ASIC、NPU、MPU和FPGA [1] - 云端与边缘设备存在明显区分,边缘设备涵盖手机、汽车等多样化形态,各自具有不同的散热和功耗特性 [1] - 人工智能训练主要在云端进行,而推理在边缘设备中占比较大,边缘设备更注重隐私保护、本地数据处理及响应效率 [1] 处理器架构比较 - CPU具有极高灵活性和可编程性,但并行处理能力不足,适合作为备用引擎运行通用代码 [2] - GPU功能强大且用途广泛,是数据中心首选处理器,但高功耗限制其在移动设备中的应用 [2] - NPU针对人工智能任务优化,具备低功耗和低延迟特点,适合移动和边缘设备,在性能与效率间取得平衡 [2] - DSP介于GPU和NPU之间,为人工智能及其他工作负载提供更高能效,可作为NPU的备用和卸载机制 [2] - ASIC为特定推理任务提供最高效率和性能,适合大规模部署,但缺乏灵活性且开发成本高 [2][3] 定制化芯片趋势 - 大型系统公司如谷歌、微软、亚马逊等开始涉足芯片制造,推动定制化硅发展,以满足特定功耗和软件优化需求 [4] - 高端定制芯片在移动设备中存在软件所有权维护难题,需要广泛开发者生态支持 [4] - ASIC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人工智能模型,GPU因其架构灵活性更具优势 [4] - 人工智能算法快速发展推动硬件对灵活性和适应性的需求,并行计算引擎更适合人工智能工作负载 [4] DSP与人工智能融合 - 传统DSP处理领域如音频和相机接口正被人工智能算法取代,实现更高精度和复杂功能 [6][7] - 手机中NPU可能由DSP演变而来,例如高通Hexagon DSP通过扩展成为低功耗人工智能加速器 [7] - 人工智能推动DSP角色转变,在移动领域渗透到特定处理领域如相机接口和音频处理 [6][7] FPGA应用前景 - FPGA提供算法上的灵活性和可管理性,适合不断变化的算法如稀疏度算法 [8] - 嵌入式FPGA(eFPGA)结合ASIC的低功耗和FPGA的计算能力,适合需要更新算法的场景 [8] - FPGA擅长确定性结果和宽并行处理,在信号处理类型任务中表现优异 [8] 边缘设备处理器选择 - 低功耗边缘设备通常配备MCU和NPU,运行轻量级实时操作系统如FreeRTOS或Zephyr [10] - 手机和高端设备运行完整操作系统如Linux或iOS,并配备GPU和NPU [10] - 神经形态计算作为手机人工智能处理的备选方案,可降低功耗但生态系统尚不完善 [11] 边缘计算市场趋势 - 边缘领域不存在一刀切的解决方案,应用范围从企业数据中心到移动设备不等 [12] - 市场趋势朝向更多定制化和细粒度优化发展,特定领域和工作负载需求推动多样化解决方案 [12] - 功耗、性能和面积/成本是主要考虑因素,其重要性因应用领域和供电方式而异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