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道氏技术(300409)
icon
搜索文档
道氏技术20250813
2025-08-13 14:53
**道氏技术 20250813 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1 公司及行业概况** - 道氏技术通过持股辛培森的森持有平台涉足芯片研发、生产和销售,并自持80%股份成立算力中心,旨在通过算力服务扩大市场影响力[1][2] - 公司专注于APU芯片设计环节,采用fabless模式,委托台积电、中芯国际等代工厂生产[2][6] - APU芯片主要用于原子级科学计算,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市场规模达数百亿元人民币/年,目前尚无同质化竞品[2][6][12] **2 APU芯片技术优势** - **架构创新**:采用存算一体类脑架构,计算速度比传统GPU/CPU提升数量级,能耗降低2-3个数量级,可处理更多原子数量[2][8][9] - **性能表现**:基于FPGA的初版产品性能超英伟达禁运版GPU 1个数量级,比进口CPU快3个数量级,已有30多家用户[4][14] - **制程工艺**:采用28纳米工艺(中国自主可控),虽落后于英伟达7/5纳米,但凭借架构优势实现更高效率[28][33] **3 市场空间与增长潜力** - **超算服务市场**:规模达数百亿人民币,原子级科学计算占比50%-75%,实际空间或被低估[11][12] - **未来增长**:APU有望撬动万亿级市场,推动材料研发领域发展,类似GPU对AI的推动作用[12][29] - **下游应用**:新能源材料设计、半导体工艺优化(如离子注入)、极端服役条件材料仿真等[14][15][50] **4 商业模式与客户** - **三大模式**:机时租赁(按节点收费)、硬件销售(加速卡/服务器)、技术服务(定制开发)[16][19] - **客户案例**:宁德时代、珠海冠宇等锂电池企业合作,提供算力服务及本地中心搭建[19][31] - **高校合作**:中山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使用APU设备,反馈良好[31] **5 贺锡原子计算中心进展** - 一期投入200台服务器(佛山),固定资产约3,000万元,满负荷运行年营收预计3,000万元,净利润2,000万元[10][41][42] - 2025年建成后,2026年计划扩展至多地训练中心[10][37] **6 竞争壁垒与研发动态** - **核心壁垒**: - 芯片设计方案(复杂算法集成至存算一体芯片) - 封闭式驱动程序生态(类似CUDA,不开放源代码)[32] - **研发进展**: - 2023年完成MPW流片,2025年流片新一代ASIC,速度提升2-3个数量级[48][49] - 持续优化14纳米等先进制程潜力[33] **7 行业对比与差异化** - **与GPU/CPU区别**: - APU专注原子级科学计算(如密度泛函理论),GPU/CPU为通用计算[5][7] - 海外竞品(如美国安腾)采用经典分子动力学技术,精度低于AI for Science方法[51] - **不涉足领域**:明确不进入消费级显卡或通用计算市场,聚焦科学计算[44][47] **8 其他关键信息** - **数据安全**:通过开源工具及严格隔离措施解决保密问题[38][39] - **单项目收入**:技术服务或算力租赁合同金额达百万量级[40] - **道氏技术支持**:提供资金、客户资源及实验数据共享,助力APU产业化[37] **9 可能被忽略的细节** - **无机 vs 有机材料**:无机材料(如硅)市场释放更快,有机材料(如DNA)算法难度更高[24][25] - **高校技术差异**:公司存算一体技术侧重回归计算,其他高校多聚焦分类任务(如图像识别)[34][35] - **大模型集成**:已应用大原子模型等开源技术,支持国内算力需求[45]
道氏技术(300409)8月13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336.55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13 12:02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2025年8月13日收盘价19.75元,单日上涨6.53% [1] - 换手率17.1%,成交量117.58万手,成交金额22.85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336.55万元,占比成交额0.58%,其中超大单净流出1022.36万元(0.45%)、大单净流出314.19万元(0.14%) [1] - 中单净流出12404.19万元(5.43%),小单净流入1.37亿元(6.01%)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36.54亿元,同比减少11.64% [1] - 归属净利润2.30亿元,同比增长108.16% [1] - 扣非净利润2.11亿元,同比增长119.72% [1] - 流动比率1.827,速动比率1.163,资产负债率38.50% [1] 公司基本情况 - 成立于2007年,位于江门市,从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 - 注册资本58167.1774万人民币,实缴资本15447.7628万人民币 [1] - 法定代表人荣继华 [1] - 对外投资24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108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24条,专利信息73条,行政许可82个 [2]
电池板块8月13日涨2.72%,铜冠铜箔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12.13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13 08:41
电池板块市场表现 - 电池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2.72% 领涨个股为铜冠铜箔(代码301217)收盘价29.92元 涨幅20.02% [1] - 上证指数报收3683.46点 单日上涨0.48% 深证成指报收11551.36点 单日上涨1.76% [1] - 涨幅居前个股包括壹石通(688733)涨17.89% 德福科技(301511)涨17.30% 中一科技(301150)涨16.13% [1] 个股交易数据 - 铜冠铜箔成交量94.70万手 成交额25.52亿元 道氏技术(300409)成交量117.58万手 成交额22.85亿元 [1] - 高端学本(002245)成交量114.40万手 成交额20.10亿元 安孚科技(603031)成交量26.50万手 成交额8.53亿元 [1] - 华宝新能(301327)成交量6.29万手 成交额3.76亿元 宏工科技(301662)成交量3.34万手 成交额3.53亿元 [1] 资金流向特征 - 电池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12.13亿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3.61亿元 游资资金净流出15.74亿元 [3] - 资金流向数据显示机构资金与散户资金呈净流入状态 游资资金呈现明显净流出态势 [3]
道氏技术(300409.SZ):提供的碳纳米管、石墨烯粉体及浆料,可用于能斯达柔性传感器的核心结构
格隆汇APP· 2025-08-13 08:08
产品技术特点 - 公司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产品应用于能斯达柔性传感器核心结构 碳纳米管与弹性体复合形成可拉伸导电网络并通过印刷工艺集成到柔性基底上构建高灵敏度压力传感阵列 [1] -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微图案化结构可检测亚毫米级压力变化 响应速度达毫秒级且灵敏度显著高于传统材料 [1] - 石墨烯具备高稳定性可在宽温域下保持性能 通过双层结构设计抑制湿度干扰确保复杂环境下可靠感知 [1] - 单壁碳纳米管高导电性实现微秒级电信号响应 配合AI算力优化驱动算法可减少肌肉收缩误差 [1] - 石墨烯高机械强度特性可延长电子肌肉使用寿命 [1] 应用领域 - 产品主要应用于柔性压力传感阵列领域 具备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特性 [1] - 技术方案适用于电子肌肉等需要高精度感知的复杂应用场景 [1]
道氏技术:尚未涉足PEEK材料领域
格隆汇· 2025-08-13 07:58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以碳材料应用为核心布局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领域 [1] - 技术路径聚焦碳基材料的轻量化、高导电性和低成本优势 [1] - 技术布局与固态电池形成协同效应 [1] - 明确表示尚未涉足PEEK材料领域 [1] 技术竞争优势 - 碳基材料具备轻量化特性 [1] - 碳基材料具有高导电性优势 [1] - 碳基材料实现低成本优势 [1] - 技术路径具备长期竞争力 [1]
道氏技术(300409.SZ):尚未涉足PEEK材料领域
格隆汇APP· 2025-08-13 07:58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在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领域以碳材料应用为核心进行布局 [1] - 技术路径聚焦碳基材料的轻量化、高导电性和低成本优势 [1] - 技术路径与固态电池技术形成协同 [1] - 公司明确表示目前尚未涉足PEEK材料领域 [1] 技术竞争力 - 公司碳基材料技术具备长期竞争力 [1] - 碳基材料轻量化特性适用于机器人关键零部件 [1] - 碳基材料高导电性特性适用于机器人关键零部件 [1] - 碳基材料低成本优势适用于机器人关键零部件 [1]
道氏技术上半年营收36.54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08.16%
巨潮资讯· 2025-08-13 03:3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36.54亿元,同比下降11.64%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0亿元,同比增长108.16% [2] - 扣非净利润为2.11亿元,同比增长119.72% [2] - 总资产为135.79亿元,同比下降5.12%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8.49亿元,同比增长16.3% [3] 业务发展 - 国内市场保持优质客户战略合作,确保销售稳定性 [3] - 海外市场加大陶瓷墨水产品推广,拓展非洲、中东、东南亚及欧洲业务 [3] - 创新驱动与成本优化双轮并进,提升产品竞争力 [3] 业绩驱动因素 - 产品升级及客户群体扩大,布局消费、数码、动力及固态电池领域 [3] - 研发高附加值产品、优化生产工艺、强化成本控制,推进降本增效 [3] - 海外业务持续拓展,阴极铜产能提升带动产销量增长 [3] - 钴金属市场价格上涨,钴产品毛利率提升 [3] - 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加快,坏账准备转回产生收益 [4]
141只个股连续5日或5日以上获融资净买入
证券时报网· 2025-08-13 03:34
融资净买入概况 - 沪深两市共有141只个股连续5日或5日以上获融资净买入 [1] - 惠城环保连续22个交易日获净买入 为连续获融资净买入天数最多的股票 [1] - 泰晶科技 探路者 恒生电子分别获13个交易日净买入 [1] - 华曙高科获11个交易日净买入 [1] - 景嘉微获10个交易日净买入 [1] - 安井食品 凯盛新材分别获9个交易日净买入 [1] - 电投产融 道氏技术 迪威尔分别获8个交易日净买入 [1] 重点个股表现 - 惠城环保连续22日融资净买入 位居融资净买入天数榜首 [1] - 泰晶科技 探路者 恒生电子以13日净买入并列第二梯队 [1] - 华曙高科以11日净买入位列第三 [1] - 景嘉微以10日净买入位列第四 [1] - 安井食品与凯盛新材以9日净买入位列第五 [1] - 电投产融 道氏技术 迪威尔以8日净买入位列第六 [1]
道氏技术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108.16% 加快固态电池领域全面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8-13 03:12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54亿元,同比下降11.64%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108.16% [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192元 [1] 业务布局 - 业务从单一陶瓷材料发展为"碳材料+锂电材料+陶瓷材料+战略资源"多元格局 [1] - 明确"AI+材料"战略发展方向 [1] - 碳材料业务和锂电材料业务成为核心战略业务 [1] 碳材料业务 - 业务延伸至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推进硅碳负极材料产业化 [1] - 形成"导电剂+负极材料"协同产品矩阵,包括碳纳米管导电剂、石墨烯导电剂、硅碳负极材料和石墨化加工业务 [1] - 硅碳负极材料兼顾高能量与快充,适配固态电池体系 [1] - 完善导电剂供应链和研发体系,推进单壁碳纳米管、硅碳负极等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研发 [2] - 聚焦单壁碳纳米管和硅碳负极性能优化与成本控制,加速产能布局与工艺打磨 [2] - 扩大客户群体,在消费、数码、动力及固态电池领域全面布局 [2] 锂电材料业务 - 产品主要包括三元前驱体及钴盐等,产能集中在广东佳纳和江西佳纳 [2] - 钴产品毛利率提升受益于钴金属市场价格上涨 [2] - 通过生产降本措施和优化存货管理提升运营效率 [2] 战略资源业务 - 以刚果(金)的MJM公司和MMT公司为核心平台,从事钴产品、铜产品的冶炼与开采业务 [2] - 金属铜市场价格维持较高水平,阴极铜产能同比提高,产销量增长 [2] - 拟投资1.65亿美元在刚果(金)建设年产30kt阴极铜湿法冶炼厂项目 [3] 产能扩张 - 推进单壁碳纳米管和硅碳负极产能扩容,为商业化放量与市场需求扩张提供保障 [3]
今日30家公司公布半年报 5家业绩增幅翻倍
证券时报网· 2025-08-13 02:57
核心业绩概况 - 30家公司公布2025年半年报 其中20家净利润同比增长 10家同比下降 19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1家同比下降 [1] - 17家公司净利润和营业收入同时增长 8家公司两项指标均下降 [1] - 5家公司业绩增幅翻倍 臻镭科技净利润同比增长达1006.99% [1] 高增长企业表现 - 臻镭科技每股收益0.29元 净利润6231.97万元 同比增长1006.99% 营业收入2.05亿元 同比增长73.64% [1] - 扬帆新材每股收益0.10元 净利润2313.72万元 同比增长208.94% 营业收入4.73亿元 同比增长47.93% [1] - 中科三环净利润4399.31万元 同比增长160.82% 营业收入29.22亿元 同比下降11.17% [1] - 海能技术净利润547.15万元 同比增长139.03% 营业收入1.36亿元 同比增长34.87% [1] - 道氏技术净利润2.30亿元 同比增长108.16% 营业收入36.54亿元 同比下降11.64% [1] 稳健增长企业 - 金龙鱼净利润17.56亿元 同比增长60.07% 营业收入115.68亿元 同比增长5.67% [1] - 株冶集团净利润5.85亿元 同比增长57.83% 营业收入104.12亿元 同比增长14.89% [1] - 鹏鼎控股净利润12.33亿元 同比增长57.22% 营业收入163.75亿元 同比增长24.75% [1] - 晶晨股份每股收益1.18元 净利润4.97亿元 同比增长37.12% 营业收入33.30亿元 同比增长10.42% [1] 业绩下滑企业 - 集泰股份净利润亏损830.16万元 同比下降245.98% 营业收入5.33亿元 同比下降10.70% [2] - 昀冢科技净利润亏损9993.65万元 同比下降262.76% 营业收入2.46亿元 同比下降17.66% [2] - 复旦张江净利润571.51万元 同比下降91.89% 营业收入3.90亿元 同比下降4.42% [2] - 甘源食品净利润7460.50万元 同比下降55.20% 营业收入9.45亿元 同比下降9.34% [2] 大型企业表现 - 贵州茅台净利润45.40亿元 同比增长8.89% 营业收入91.09亿元 同比增长9.16% [1] - 中国联通净利润63.49亿元 同比增长5.12% 营业收入200.20亿元 同比增长1.45% [2] - 双汇发展净利润23.23亿元 同比增长1.17% 营业收入285.03亿元 同比增长3.0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