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科技(300203)

搜索文档
聚光科技:拟以1亿元-1.5亿元回购公司股份
新浪财经· 2025-08-20 10:29
股份回购计划 - 公司拟以1亿元-1.5亿元回购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29.5元/股 [1] - 预计回购股份数量约为338.98万股-508.4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76%-1.13% [1] - 回购股份将用于未来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 [1]
聚光科技(300203) - 关于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公告
2025-08-20 10:17
回购计划 - 回购价格上限不超29.50元/股,不超决议前三十交易日均价150%[3] - 回购资金1 - 1.5亿元,来源为自有和自筹资金[5] - 按上限1.5亿测算,预计回购约508.47万股,占总股本1.13%[4] - 按下限1亿测算,预计回购约338.98万股,占总股本0.76%[4] - 回购实施期限为董事会通过方案起12个月内[4] - 回购用于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未用部分注销[16] 减持计划 - 控股股东睿洋科技2025年8 - 11月拟减持不超448.73万股,不超总股本1%,预计金额不超3000万元[6][15]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总资产925327.73万元,净资产309583.46万元,流动资产400531.98万元[13] - 回购资金上限占2025年3月31日总资产1.62%、净资产4.85%、流动资产3.75%[13] 会议决议 - 2025年8月20日董事会通过股份回购方案,无需股东大会审议[17] - 董事会授权管理层办理回购事宜,期限至事项办理完毕[17] 风险提示 - 若股价超上限,回购方案可能无法实施[6][18] - 若未获批、激励对象未达条件或放弃认购,回购股份可能被注销[6][18]
聚光科技(300203) - 第五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8-20 10:16
股份回购 - 公司拟用1 - 1.5亿元自有和自筹资金回购股份[1] - 回购期限为董事会通过方案起12个月内[1] - 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1] 会议情况 - 第五届董事会二次会议2025年8月20日通讯表决召开[1] - 《关于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议案》5票同意通过[2]
环保设备板块8月19日涨1.11%,久吾高科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1.86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19 08:37
环保设备板块市场表现 - 环保设备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11%,领涨个股为久吾高科(涨幅11.69%)和华宏科技(涨幅9.99%)[1] - 上证指数报3727.29点(下跌0.02%),深证成指报11821.63点(下跌0.12%)[1] - 板块内涨幅居前的个股包括稀汇股份(6.23%)、青达环保(3.41%)和恒合股份(3.12%)[1] 个股交易数据 - 久吾高科成交38.85万手,成交额14.29亿元,华宏科技成交98.16万手,成交额17.53亿元[1] - 跌幅较大的个股包括美埃科技(-1.66%)、创元科技(-1.62%)和盈峰环境(-1.39%)[2] - 聚光科技成交23.65万手,成交额4.94亿元,涨幅1.36%[1] 资金流向 - 环保设备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1.86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出1.71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出1422.91万元[2] - 华宏科技主力净流入1.63亿元(占比9.3%),久吾高科主力净流入1.19亿元(占比8.33%)[3] - 森远股份主力净流入2400.35万元(占比5.75%),聚光科技主力净流入3158万元(占比6.39%)[3]
激光雷达概念短线走高,腾景科技涨超14%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01:59
激光雷达概念股表现 - A股激光雷达概念板块短线走高 腾景科技涨幅超14% 赛微电子涨幅超11% [1] - 光迅科技 光库科技 聚光科技 领益智造等个股跟涨 [1] 行业动态 - 激光雷达产业链相关公司集体异动 反映市场对自动驾驶技术前景的乐观预期 [1]
可控核聚变概念回暖,金田股份涨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01:53
可控核聚变概念市场表现 - 概念板块整体回暖 金田股份涨停 四创电子上涨超过5% 聚光科技 辰光医疗 常辅股份等个股跟涨 [1]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在线分析仪行业产业链、发展历程、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市场规模将达125.80亿元,其中液体分析仪约为53.43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19 01:30
行业定义与分类 - 在线分析仪表是一种直接安装于工业生产流程中用于对物料成分或物性参数进行连续或间断实时检测的仪表 核心功能是通过在线采集、处理和分析试样数据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与优化[2] - 按取样方式可分为取样式在线分析仪和原位式在线分析仪 按检测对象可分为气体分析仪、液体分析仪和固体分析仪 按测量原理可分为电化学式、热导式、磁导式、光学式、色谱式、射线式及物性测量仪等[3] - 在线分析仪重点服务于燃烧控制、废气安全回收、流程工艺控制及质量监测所需的自动化分析产品 应用领域涵盖石油化工、钢铁冶金、水泥建材、生化制药、微电子、天然气、煤矿安全、空气分离、环境保护、航空航天及科学研究等行业[5] 市场规模与供需 - 2024年中国在线分析仪生产能力达16.2万台 产量12.88万台 需求量13.63万台 市场规模114.40亿元[1][8][12] - 液体分析仪是规模最大的细分品类 2024年市场规模48.35亿元 气体分析仪市场规模38.45亿元 气相/液相色谱仪市场规模12.32亿元[1][8] - 预计2025年产能约18万台 产量将达14.98万台 需求量15.57万台 市场规模125.80亿元 其中液体分析仪53.43亿元 气体分析仪42.58亿元 气相/液相色谱仪13.75亿元[1][8]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包括金属材料、塑料件等原材料以及高精度传感器、特种光源、精密芯片、专用分析模块、电子元器件等核心零部件 上游行业对产品性能起决定性作用且部分高端部件依赖少数专业供应商[14] - 行业中游为在线分析仪生产供应环节 下游主要应用于石化、冶金、食品、医药、环保等领域[14] 竞争格局 - 全球市场竞争激烈 欧美企业在技术和市场份额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代表企业包括ABB、西门子、赛默飞世尔、艾默生、Endress+Hauser等[18] - 中国高端市场以国外品牌为主导 聚焦半导体超纯气体监测、制药工艺痕量分析及极端环境检测等场景 2024年在线气体分析仪市场本土产品份额82.47% 进口份额17.53%[19][21] - 国内主要企业包括聚光科技、雪迪龙、力合科技、先河环保、皖仪科技等 本土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突破核心技术并在部分产品性能上接近国际水平[19][22] 技术发展趋势 - 智能化方向体现在分析仪将具备更强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 通过内置智能算法实现从数据监测向智能决策支持的转变[25] - 集成化趋势促使多种检测功能集成于一体 减少设备体积与复杂度 提高检测效率并降低使用成本与维护难度[25] - 网络化使在线分析仪能够便捷接入网络 实现数据实时传输与共享 推动行业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迈进[25] - 技术研发重点包括提升检测精度至ppb甚至ppt级 开发高速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缩短分析时间至秒级 以及拓展多参数集成检测功能和强化极端环境适应性[26] 生产业务模式 - 主要模式包括自主研发与生产、贴牌代加工(OEM)、定制化生产、标准化生产与模块化设计以及产学研合作模式[10][12] - 自主研发与生产确保技术领先性和独特性 贴牌代加工帮助企业节省工厂投资并快速调整生产量 定制化生产满足个性化需求并拓展高端市场[12]
聚光科技大股东信披违规遭警示 预亏4200万债务逾33亿
长江商报· 2025-08-15 05:39
公司治理与监管事件 - 控股股东睿洋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因持股变动未及时披露收到浙江证监局警示函 2025年5月16日持股比例从25.74%降至24.95%触及5%整数倍变动但迟至6月10日才披露 [1][2] - 控股股东向公司提供的材料未将一致行动人姚纳新持股纳入计算 导致2024年8月26日、10月31日及2025年5月19日公告中合计持股比例披露不准确 [2] - 睿洋科技因融资担保连带责任导致持股被司法冻结 截至2025年6月5日持有公司12.85%股份中80.40%被冻结 另因与中信证券融资融券违约拟被动减持不超过448.73万股 [4][5] 财务与经营表现 - 公司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后2024年盈利2.07亿元 但2025年上半年预计亏损4200万至5400万元 [1][8] - 2025年一季度末货币资金13.18亿元 有息负债33.36亿元为货币资金的2.53倍 资产负债率63.64% 当季财务费用0.82亿元 [1][9] - 2021年至2023年营业收入连续三年下降 从37.51亿元降至31.82亿元 2024年收入回升至36.14亿元同比增长13.58% [8] 业务与行业背景 - 公司致力于高端分析仪器研制 业务覆盖智慧环境、智慧工业、智慧实验室及生命科学领域 采用"4+X"多对多业务模式 [7] - 国内高端质谱、色谱及光谱仪器进口率近90% 部分领域100%依赖进口 国产替代需求迫切 [7] - 2024年盈利因业务收缩调整及子公司谱育科技贡献 谱育科技收入增长约20%盈利约1.5亿元 [8]
聚光科技大股东信披违规遭警示 转型阵痛预亏4200万债务逾33亿
长江商报· 2025-08-14 23:59
公司治理与监管事件 - 控股股东睿洋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因持股变动未及时披露收到浙江证监局警示函 持股比例由25.74%降至24.95%触及5%整数倍披露要求但迟至6月10日才补发报告 [1][4] - 控股股东向公司提供的材料未将一致行动人姚纳新持股纳入计算 导致2024年8月、10月及2025年5月披露的合计持股比例信息不准确 [4] - 睿洋科技因融资融券合约逾期违约 所持公司部分股票将被中信证券强制平仓 拟被动减持不超过448.73万股 [7] 控股股东财务状况 - 睿洋科技所持公司股份冻结比例达80.40% 因下属子公司PPP项目终止导致融资担保连带责任 被国开行云南分行提起诉讼 [3][6] - 睿洋科技被司法拍卖230万股公司股份 已完成过户登记手续 导致持股解除质押、冻结及轮候冻结状态变化 [6] 公司经营业绩表现 - 2021年至2023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 分别亏损2.32亿元、3.75亿元和3.23亿元 营业收入连续三年下降至31.82亿元 [10] - 2024年业绩逆转 营业收入36.14亿元同比增长13.58% 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164.11% 因收缩非盈利业务及子公司谱育科技盈利约1.5亿元 [10]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4200万至5400万元 公司解释为产业转型阵痛导致阶段性承压 [2][10] 公司财务状况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有息负债33.36亿元 为货币资金13.18亿元的2.53倍 资产负债率63.64% [3][11] - 一季度财务费用达0.82亿元 体现较高债务成本压力 [11]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公司致力于高端分析仪器研制 业务涵盖智慧环境、智慧工业、智慧实验室及生命科学领域 拥有质谱、色谱、光谱技术平台 [9] - 国内高端质谱、色谱及光谱仪器进口率近90% 部分领域100%依赖进口 国产替代需求迫切 [9] - 公司采用"4+X"业务布局 在四大板块基础上孵化新技术平台与应用公司 形成多技术多场景交叉支撑模式 [9]
持股变动未及时披露 聚光科技相关方遭深交所警示
新华网· 2025-08-14 08:23
监管合规事件 - 深交所对聚光科技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出具监管函 因持股比例由25.74%降至24.95%未及时披露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且信披不准确 [1] - 相关行为违反《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及《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 被要求整改并提醒合规交易及信披义务 [1] - 公司回应称该事项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 将提升规范运作水平及信息披露质量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亏损4200万至5400万元 上年同期净利润为4555.51万元 [3] - 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7200万至8400万元 上年同期盈利1227.84万元 [3] - 公司称业绩回调系业务优化转型所致 现金流保持稳健且核心高端业务发展良好 [3] 公司背景 - 聚光科技成立于2002年 2011年4月15日上市 股票代码300203 [3] - 主营业务涵盖环境与安全监测管理、环境治理、智慧水利水务、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智慧工业及智慧实验室 [3] - 定位为城市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及绿色智慧城市建设先驱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