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300024)

搜索文档
零碳矿山机器人+人工智能 博雷顿(01333)引领全球矿山能源革命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01:13
政策与市场驱动 - 国家能源局近期发布《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及《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推动人工智能+能源场景应用发展 [1] - 双碳政策指引下 矿山工程新能源转型成为零碳政策主要抓手 自然资源部及能源局多项政策推动新能源装备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 [2] - 中国新能源主要工程机械类别市场规模保持双位数及以上复合增速 装载机及宽体自卸车2020-2024年复合增速分别为129.7%和127.6% 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分别达287亿元和149亿元 [2] 公司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作为零碳矿山机器人行业龙头 提供具有自动作业能力的矿山机器人 智能运营服务及光储能源服务 [1] - 与华为数字能源战略合作 以构网型光储技术为核心开拓非洲及南美矿山市场 共同打造矿山操作系统推动矿业向清洁能源生产者转型 [5] - 自主研发的实用主义自动驾驶矿卡即将发布 通过AI能量管理系统实现矿区能效提升50% 碳排放降低70% [7] 客户合作与订单增长 - 与鸣阳矿业订立战略合作协议 拟提供不低于1000台电动矿卡无人驾驶车辆及服务 [3] - 华润水泥在首次采购6台电动矿卡一年后 再次下达总金额1.18亿元订单覆盖多个矿山项目 并授予公司优质供应商奖项 [3][4] - 与国际矿业巨头在赞比亚投运纯电动矿卡 刚果(金)光储电站即将稳定供电 [7] 市场认可与发展前景 - 公司获恒生指数有限公司选定将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 估值具备较高上升空间 [7] - 新能源宽体自卸车因强大驾驶稳定性控制系统 成为实现矿山工程高质量增长未来趋势 [2] - 光储能源服务新赛道大幅拓展成长空间 构网型储能技术难度远高于户用/工商业储能 减排强度远超特斯拉方案 [5][6]
佛朗斯股份成立环保公司 含服务消费机器人业务
证券时报网· 2025-09-26 01:09
公司动态 - 合肥朗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法定代表人为钱晓轩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人民币 [1] - 经营范围涵盖通用设备制造 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 服务消费机器人销售等业务 [1] 股权结构 - 该公司由佛朗斯股份全资持股 [1]
机器人消费纠纷有了调解站 吴中区创设全国首家相关专业调解机构
苏州日报· 2025-09-26 00:37
行业规模与增长 - 吴中区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1608.3亿元 同比增长17.5% [1] - 服务机器人产量占全国六成以上 汇聚相关企业1000余家 [1] - 家用机器人消费投诉量随销量提升而攀升 2024年处理诉求超7万件 [2] 企业竞争力 - 科沃斯 添可 追觅等企业在海内外服务机器人市场拥有较强竞争力 [1] - 三家企业设立售后服务工作站 参与联动调解架构 [3] 消费纠纷调解机制 - 全国首家家用机器人消费纠纷联动调解中心在吴中区投入运行 [1] - 整合政法委 法院 市场监管局 消保委 行业协会专家等多方专业力量 [3] - 构建1个集成中心+3个工作站架构 缩短投诉处理时限并提升调解成功率 [3] 创新调解案例 - 通过联动调解中心解决扫地机器人质量问题 实现消费者满意结果 [2] - 开通家用机器人消费调解专属账号 与全国12315平台对接 [3]
从核“大脑”到5吨级机器人,工博会上的“首台套”潮解码制造梯级配套新路径
华夏时报· 2025-09-26 00:20
核心观点 - 2025中国国际工博会展示近300项全球首发和200项中国首秀先进装备 凸显上海高端制造通过"梯级配套"模式实现从核心零部件突破到整机集成创新的产业生态链建设 [1] 核心零部件突破 - 中广核数科自主核级数字化仪控平台"和睦系统"实现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到硬件设计制造全链条自主可控 覆盖二代至四代核电技术 使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2] - 长江电气CSS系列安全光幕传感器攻克8mm超密光轴 光轴可编程 检测距离可调等国内首创技术 成为安全光幕领域国产替代新标杆 [2] 整机装备创新 - 上海交大智邦科技全球首发"思源智控"智能体机床μAI 实现自主规划路径和参数调整 控制精度达微米级 效率较传统设备显著提升 [3] - 上海柴孚推出全球首款腕部额定载荷≥5000kg重载机器人 突破高刚性机械臂结构设计难题 适配汽车整车举升和矿山设备搬运等重型场景 [3] - 中科新松多可HC-O3T系列移动协作机器人集成舵轮底盘 协作机械臂与自研2.5D视觉算法 抓取绝对定位精度达±0.5mm 转向精度±1° 路径跟踪达毫米级 [3] 政策支持与产业落地 - 上海实施"20035"工程 计划到2025年新建200家智能工厂和20家标杆工厂 实现"三个全覆盖"与"五个核心指标倍增" [4] - 过去8年上海55%技改项目向智能化升级倾斜 国产首台套智能制造装备覆盖率已达30% [4] - 闵行莘庄工业区规划250亩高端制造示范区 建设层高7米 承重2吨专业化厂房 并成立"上海工业母机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联盟" [4] - 莘庄工业区在17.88平方公里土地创造535.83亿元营收 [5] 企业成果与场景应用 - 拓璞数控全自主研发五轴车铣复合加工中心HMT-i500 将航空航天领域技术拓展至通用制造业 中国市场五轴机床销售稳居前三 [5] - 上海电气全球首个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采用纯氧加压循环流化床气化技术 在吉林洮南风电耦合生物质项目中成功应用 填补我国规模化生产绿色甲醇空白 [5] 产业生态建设 - 上海制造梯级配套模式以核心技术为链节 生态协同为链条 场景应用为链路 通过产业链各环节相互赋能实现创新活力 [6] - 上海发布"上海市中试示范平台"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打造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 [6]
地平线机器人:拟配股筹资约63.39亿港元 用于扩大海外市场业务等
证券时报网· 2025-09-26 00:10
配售方案 - 公司拟以每股9.99港元价格配售股份 该价格较市价折让约5.75% [1] - 此次配售预计筹资净额约63.39亿港元 [1] - 配售股份占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约4.6% 占股东大会投票权约1.9% [1] 资金用途 - 所得款项净额将用于扩大海外市场业务 [1] - 资金将支持中高阶辅助驾驶解决方案的规模化应用 [1] - 部分资金将投资新兴领域 包括与Robotaxi相关的计划 [1]
机器人很多,人不够用了……
36氪· 2025-09-26 00:09
核心观点 - 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正经历从单一功能向全流程协同的智能化转型 AI与具身智能融合成为核心驱动力 国产化进程加速且安全性需求凸显 [1][2][6][13] 行业趋势 - 具身智能从单兵作战转向超级生产团队 微亿智造展示8台机器人协同产线 实现分钟级产线切换和小时级新物料调整 [2][4] - AI视觉技术驱动工业机器人应用 某新能源车产线单件处理时间从70分钟降至18分钟 良品率从82%提升至98% [6] - 国产化率超50% 核心零部件(控制器/减速器/伺服电机)替代进程加速 兆易创新合作127家全球机器人企业并实现规模化出货 [13][17] 市场现状 - 中国机器人密度达每万名员工470台 全球排名第三 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超50% [1][7] - 2030年全球制造业仍将依赖3.88亿人工劳动力 占总劳动力97% 显示自动化需求持续存在 [7] - IDC报告显示微亿智造AI视觉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全国第一 [6] 技术发展 - 曙光网络提出"算控安融合"方案 整合计算硬件/控制平台/安全防护 解决工业领域对大模型随机性的零容忍需求 [9][10][12] - 兆易创新通过全栈芯片方案解决机器人续航/关节发热/处理能力问题 累计MCU出货超20亿颗 [15][17] 应用挑战 - 企业关注投资回报率 要求设备成本在1.5年内收回(以工人年成本10万元计 设备售价需低于15万元) [7][8] - 传统自动化存在"买得起用不起"问题 具身智能通过柔性生产实现新品自主导入和降本增效 [8] - 工业可靠性要求极高 误操作可能导致全线停滞 需通过算法优化而非堆砌传感器提升安全性 [8]
地平线机器人:拟通过先旧后新方式配股净筹约63.39亿港元
新浪财经· 2025-09-25 23:36
融资安排 - 公司通过配售及认购协议以每股9.99港元价格进行股份配售和认购 [1] - 现有股东作为出售方及认购方 经办人作为代理方促成交易 [1] - 认购事项预计获得净款项约63.394亿港元 [1] 资金用途 - 约63.394亿港元将用于扩大海外市场业务 [1] - 部分资金投入研发以提升技术能力 支持中高阶辅助驾驶解决方案规模化应用 [1] - 部分资金投资新兴领域包括Robotaxi相关计划 [1] - 部分资金用于对上下游业务合作伙伴进行策略性投资 [1] 交易细节 - 配售股份价格为每股9.99港元 [1] - 交易于2025年9月25日交易时段后执行 [1] - 股份配发依据一般授权进行 [1]
核心技术实现多个“第一”,全力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青岛战队”
齐鲁晚报· 2025-09-25 23:27
文章核心观点 - 青岛正全力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 通过技术突破 场景应用和政策支持形成特色发展路径 涵盖家庭 工厂 医疗 港口等多领域[1][10][12]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 乐聚机器人开发人形机器人"夸父"4Pro 具备多语种交互和决策能力 是国内唯一展厅导览人形机器人[2] - 钢铁侠科技第五代ARTROBOT大型双足仿人机器人搭载自研"运动脑" 可完成端茶倒水 拧螺丝等精细动作[2][3] - 钢铁侠科技"运动脑"集成精密硬件与智能软件 提升算力同时降低功耗 支持多自由度机器人开发[3] 医疗康养领域应用 - 卓业医疗研发全球首台AI经皮穿刺手术导航机器人 采用百万级点云3D结构光扫描技术 实现亚毫米级穿刺精度[4] - 卓业医疗首创"手眼一体化"机械臂设计 支持双模式配准与5G远程操控 并构建"卓业云"生态覆盖术前至术后环节[4] - 康道医疗开发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 通过AI交互模拟人体步态 满足神经损伤患者康复需求[4] 核心零部件与产业链 - 国华智能专注谐波减速器研发 产品涵盖四大系列百余款 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 与头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6][7] - 海克斯康提供RoboDyn机器人校准方案 采用Leica激光跟踪仪实现动态定位校准 并布局人形机器人新品[7] 头部企业战略布局 - 海尔智家牵头山东省服务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 构建家庭服务机器人生态 通过合作与并购整合资源[8] - 海尔依托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链接90万企业 加速打造"硬件+软件+生态"智能制造闭环[8] - 海信集团牵头山东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 其黄岛工厂自动化率达60% 工业机器人承担关键工序[9] - 海信家电与海信视像共同出资3000万元成立海信星海科技 主攻人形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9] 政府政策与产业支持 - 青岛发布《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2025年行动方案》[11] - 设立百亿基金支持企业研发生产 市级项目最高给予1000万元支持 并出台专项人才政策[11] - 打造8大领域60多个细分场景的"超级场景"试验场 包括通用 康复和海洋场景区[12]
386亿热钱涌来 工厂家庭难普及 人形机器人离规模商用还有多远?
南方都市报· 2025-09-25 23:12
机器人行业IPO热潮 - 2023年12月至2025年9月期间 优必选 越疆科技 博铭维机器人 乐动机器人 卧安机器人 乐聚机器人 宇树科技 智元机器人等企业集中冲刺港股或A股IPO [6][8][9] - 优必选2023年12月成为港交所"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2024年营收13.05亿元 净亏损11.24亿元 [6][8] - 越疆科技2024年12月成为"协作机器人第一股" 2024年营收3.74亿元 毛利率46.6% 净亏损9540万元 [6][8] 企业财务与业务特征 - 优必选营收依赖政企订单 持续亏损但亏损同比收窄 [6][8] - 博铭维机器人深耕管网特种机器人 2024年营收2.49亿元 净利率16% 毛利率近50% [6] - 乐动机器人2024年营收4.67亿元 三年连续亏损 2024年净亏损5648万元 [6][10] - 卧安机器人2024年营收6.1亿元 亏损307万元 亏损呈收窄趋势 [6][10] - 宇树科技2024年营收超10亿元 净利润约1亿元 以四足机器人主导科研教育市场 [6] 融资与资本动态 - 2025年前8个月机器人领域一级市场融资额达386.24亿元 是2024年全年212.54亿元的1.8倍 [7][9] - 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领域2025年发生超50起融资 较2024年同期不足20起大幅增长 [7][9] - 京东2025年5月起连续投资帕西尼 智元机器人 逐际动力 众擎机器人等6家具身智能企业 [10] - 蚂蚁 阿里 腾讯 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密集投资机器人领域 [10] 商业化与落地挑战 - 人形机器人多处于展演示范阶段 协作机器人工厂普及有限 家庭场景需求不足 [7][11] - 人形机器人单台成本达数十万元 四足机器人成本在数万至十万元区间 [14] - 不同应用场景对安全性 稳定性要求差异大 通用产品难以适应多场景需求 [14] - 核心零部件和操作系统存在短板 产业生态闭环尚未形成 [14] 区域产业与政策支持 - 深圳2024年有34家机器人企业上市 数量居全国第一 [7] - 深圳 上海 杭州等地成立机器人产业基金 加速培育产业集群 [7][15] - 深圳形成"十三太保"机器人企业群体 包括众擎机器人 智平方 逐际动力等 [9] 行业争议与发展前景 - 金沙江创投朱啸虎质疑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前景并退出部分项目 [11] - 经纬创投张颖认为泡沫属正常现象 长期将诞生大公司 [11] - 众擎机器人创始人赵同阳称人形机器人是"最刺激的工业革命" [11] - 行业共识认为规模化商用是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考验 [12]
地平线机器人-W(09660)拟配售6.39亿股 净筹约63.39亿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25 23:11
配售及认购协议 - 地平线机器人-W(09660)于2025年9月25日交易时段后与现有股东及经办人订立配售及认购协议 [1] - 现有股东通过经办人代理以每股9.99港元价格向承配人出售股份 同时公司向现有股东配发相同价格认购股份 [1] - 配售价较最后交易日收市价10.60港元折让5.75% [1] 资金用途 - 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63.39亿港元将用于优化资本结构并支持公司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