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斯顿(002747)

搜索文档
埃斯顿酷卓第二代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取得新突破
南京日报· 2025-09-14 01:57
公司产品发布与商业化进展 - 埃斯顿酷卓发布第二代人形机器人后已有3款系列产品成功落地包括人形双足机器人、人形双臂科研平台和轮式人形机器人并拿下首批数十台订单 [1] - 公司全系列产品具备高智能化、高自由度和高泛化性可灵活应对搬运、装配、上下料等工业应用场景并已实现批量出货 [1] - 公司计划2025年下半年发布轮式人形机器人和适用于非移动工业场景的人形机器人并对人形机器人上半身持续优化 [1] 公司技术与行业发展 - 埃斯顿酷卓专注于协作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算法研发由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埃斯顿自动化孵化成立于2022年7月 [1] - 公司2024年9月发布第一代人形机器人CODROID 01并在2025年6月智能机器人发展大会上展示第二代产品 [1] - 公司正积极打通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关键堵点重点解决数据标准统一、数据采集和训练场打造问题以积累整机数据形成数据飞轮闭环 [2] 市场认可与战略布局 - 埃斯顿酷卓入选2025年"科创未来之星"榜单被评为技术领先、商业化潜力强和高价值潜质的科技创业公司 [2] - 公司2025年作为商业化元年着重拓展工业领域手眼协调能力并布局服务、医疗和家庭等发展空间巨大的领域 [2] - 公司计划持续扩大产能和出货量以推动江苏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2]
调研速递|埃斯顿接受摩根大通等130家机构调研 上半年营收25.49亿元等精彩要点
新浪证券· 2025-09-12 15:13
2025年半年度经营情况 - 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5.49亿元 同比增长17.50% 其中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收入20.92亿元 同比增长26.54% 自动化核心部件业务收入4.56亿元 同比下降11.50% [1] - 国内业务收入18.00亿元 同比增长25.31% 海外业务收入7.49亿元 同比增长2.18% 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电子、锂电等领域实现快速增长 [1]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668.23万元 同比增长109.10% 扣非后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760.28万元 同比增长81.85% EBITDA为18,092.31万元 同比增长173.04% [1] -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1,948.03万元 同比增长65.08% 通过加强应收账款回收和供应链优化改善现金流 [1] - 研发投入2.35亿元 占销售收入比例9.21% 坚持系统级正向研发战略 发展具身智能技术 [1] 业务发展战略 - 下半年汽车、电子、锂电等行业需求预计保持增长趋势 [2] - 以欧洲市场为战略起点 设立多国分子公司及本地化管理团队 跟随国内头部客户出海 加快高价值产品海外拓展 [2] - 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为重点下游领域 通过大客户战略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 交付全国产大负载机器人汽车覆盖件冲压线 [2] - 2025年推行"产品+服务"双轮驱动 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后服务市场毛利率较高 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2] - 协作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互为补充 通过技术融合和场景细分推动智能制造升级 [2] 运营管理措施 -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提高人均能效 期间费用率逐季下降 但因全球化布局导致相关费用增加 [1][2] - 未来将强化精细化管理提升盈利指标 持续加强库存及应收款管理改善经营性现金流 [1][2]
调研速递|埃斯顿接受众多投资者调研,人形机器人与业绩成关注焦点
新浪证券· 2025-09-12 15:13
业务布局 - 公司发展具身智能技术 加大人工智能加机器人领域研发投入 构建面向AI应用的控制系统架构 从上层到底层布局AI技术 开发下一代控制器无缝衔接AI控制的接口技术 [1] - 公司主要针对工业领域布局人形机器人 拥有自主核心零部件和机器人本体研发制造能力 参股酷卓丰富产品组合与技术布局 [1] - 公司专注自主产品开发 底层技术与人形机器人开发相通 未来基于多场景交错互补模式与酷卓深化业务合作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25.49亿元 同比增长17.50% [3] - 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收入20.92亿元 同比增长26.54% [3] - 自动化核心部件业务收入4.56亿元 同比下降11.50% [3] - 国内业务收入18.00亿元 同比增长25.31% 海外业务收入7.49亿元 同比增长2.18% [3] 市场地位 - 上半年工业机器人出货量超越外资品牌 市场份额升至10.5% [3] - 在汽车 电子 锂电等领域实现快速增长 [3] - 参与三座锂电行业灯塔工厂 全球首座光伏灯塔工厂 全球首座煤机行业灯塔工厂和一座工程机械行业灯塔工厂建设 [5] 研发与产能 - 投入更多资源开发高门槛 高技术壁垒的工业机器人应用 面向新兴及高壁垒行业提升竞争力 [4] - 持续融合机器人与AI 大数据等前沿技术 [4] - 克鲁斯德国工厂订单充足 产能可满足市场需求 能根据需求和订单动态调整产能资源投入 [5] - 第二代人形机器人Codroid02正在工业场景进行小批量验证 [5] 资本运作 - 2025年6月27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目前尚待中国证监会核准 [3] 行业展望 - 工业自动化市场需求回暖 汽车 电子 锂电等下游行业高速增长 [4] - 2025年工业机器人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4]
埃斯顿:接受创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投资者调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15:00
公司投资者交流活动 - 公司将于2025年9月1日、4日、9日及10日通过电话会议和券商策略会形式开展多场投资者交流活动[1] - 交流活动由公司总经理吴侃等高管接待创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投资机构[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全部来源于仪器仪表制造业 占比达100%[1] 市值情况 - 公司当前市值为220亿元[1]
埃斯顿(002747) - 2025年9月1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2 14:29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5.49亿元,同比增长17.50% [8] - 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收入20.92亿元,同比增长26.54% [8] - 自动化核心部件业务收入4.56亿元,同比下降11.50% [8] - 国内业务收入18.00亿元,同比增长25.31%;海外业务收入7.49亿元,同比增长2.18% [8] - 2025年上半年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提升至10.5%,首次登顶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 [8] 技术研发布局 - 持续发展具身智能技术,加大"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研发投入 [4][10] - 构建面向AI应用的控制系统架构,具备开放性、兼容性与扩展性 [4] - 在下一代控制器中开发无缝衔接AI控制的接口技术 [4] - 围绕大模型、机器视觉、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布局机器人+人工智能领域 [4] - 投入研发资源开发高门槛、高技术壁垒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产品 [10] 人形机器人业务 - 人形机器人业务主要针对工业领域布局 [5] - 参股南京埃斯顿酷卓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人形机器人部件及算法研发 [5] - 第二代人形机器人Codroid02正在工业场景进行小批量验证 [12] - 具备自主核心零部件和机器人本体的研发制造能力 [5] 市场拓展与行业应用 - 汽车、电子、锂电行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9] - 参与三座锂电行业灯塔工厂、全球首座光伏灯塔工厂等标杆项目建设 [11] - 通过国际化团队加大对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市场的开拓 [8] - 跟随新能源汽车、锂电设备商等国内头部客户出海机会 [8] 资本运作 - 2025年6月27日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6] - 上市事宜尚需取得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和香港联交所等相关机构批准 [7] 产能状况 - 克鲁斯德国工厂目前订单充足,产能可满足当前市场需求 [11] - 产能安排根据市场需求及订单数量动态调整 [11]
埃斯顿(002747) - 2025年9月1日-1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2 14:25
财务业绩 - 销售收入25.49亿元,同比增长17.50% [5] - 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收入20.92亿元,同比增长26.54% [5] - 自动化核心部件业务收入4.56亿元,同比下降11.50% [5] - 国内业务收入18.00亿元,同比增长25.31% [5] - 海外业务收入7.49亿元,同比增长2.18% [5]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668.23万元,同比增长109.10% [6] - 扣非净利润-1,760.28万元,同比增长81.85% [6] - EBITDA为18,092.31万元,同比增长173.04% [6] -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1,948.03万元,同比增长65.08% [6] - 研发投入2.35亿元,占销售收入比例9.21% [7] 市场份额与行业地位 - 工业机器人出货量首次超越外资品牌,登顶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 [5][6] - 市场份额提升至10.5% [6] - 在汽车、电子、锂电等应用领域实现快速增长 [6] 业务战略与布局 - 欧洲市场作为全球化战略起点,已在多国设立分子公司和本地化管理团队 [10] - 采用"Local for Global"模式,建立全球化产能布局和供应链体系 [10] - 欧洲设立生产基地,开展本地化生产以提升交付效率 [10] - 后服务市场业务毛利率较高,工业机器人市场保有量近10万台 [14] - 推行"产品+服务"双轮驱动战略,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14] 行业需求与展望 - 下半年汽车、电子、锂电行业需求预计延续增长趋势 [8] - 汽车行业国产替代进程加快,头部客户订单增长 [8][12] - 电子行业受益于果链和手机需求增长,大客户战略推动订单增幅 [8] - 锂电行业需求回暖,头部企业扩产带来自动化投资提升 [9] 技术研发与创新 - 坚持系统级正向研发战略,聚焦高端应用市场突破和国产替代 [7] - 发展具身智能技术,加强机器人与AI技术融合 [7] - 针对汽车行业痛点,成功交付全国产大负载机器人汽车覆盖件冲压线 [13] - 深耕冲压、点焊、弧焊、激光焊等应用工艺,提高定制化解决方案能力 [13] 成本与费用管理 -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强化执行与考核机制,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 [6][11] - 出海业务投入、品牌宣传及外币汇兑损失导致费用增加 [6][11] - 加强应收账款回收和供应链优化,改善经营性现金流 [6] - 持续强化精细化管理,提升规模效应和运营质量 [11] 产品与市场协同 - 协作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互为补充,非替代关系 [14] - 工业机器人适用于大规模、高负载、高精度场景(如汽车制造) [14] - 协作机器人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及人机协作场景(如3C电子、医疗) [14] - 技术融合将推动智能制造向柔性化、智能化升级 [15]
机械设备行业周报:8月挖掘机销量为1.65万台,同比增长12.8%-20250910
渤海证券· 2025-09-10 10:22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行业"看好"评级 [32] - 维持对中联重科(000157)、恒立液压(601100)、埃斯顿(002747)、豪迈科技(002595)"增持"评级 [32] 核心观点 - 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持续回暖 8月挖掘机销量维持强势复苏态势 国内和国外市场销量增速均维持两位数增长 [32] - 工程机械下游需求增长逻辑清晰 一是雅下水电和城市更新行动等下游开工端利好将持续带动需求 二是全球主要地区关税扰动逐步减弱 国产工程机械性价比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32] - 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的持续深化将推动工程机械行业持续复苏 [32] - 机器人行业处于产业落地关键阶段 宇树科技资本化进程有望加速 建议持续关注产业链投资布局机会 [32] 行业要闻 - 2025年8月挖掘机销量为1.65万台 同比增长12.8% 其中国内销量7685台同比增长14.8% 出口量8838台同比增长11.1% [10] - 2025年1-8月挖掘机累计销量154181台 同比增长17.2% 其中国内销量80628台同比增长21.5% 出口73553台同比增长12.8% [10] - 2025年8月电动挖掘机销量31台 按吨级分布为6吨以下6台 6至10吨级3台 10至18.5吨级2台 18.5至28.5吨级14台 28.5至40吨级2台 40吨级以上4台 [10] - 2025年8月装载机销量9440台 同比增长13.3% 其中国内销量4774台同比增长18.3% 出口量4666台同比增长8.69% [10] - 2025年1-8月装载机累计销量83209台 同比增长12.9% 其中国内销量44945台同比增长20.2% 出口量38264台同比增长5.3% [11] - 2025年8月电动装载机销量2477台 按吨级分布为3吨以下15台 3吨117台 4吨1台 5吨1529台 6吨720台 7吨88台 8吨3台 8吨以上1台 滑移装载机3台 [11] - 2025年8月工程机械主要产品月平均工作时长78.4小时 同比下降9.45% 环比下降2.92% [11] - 2025年8月工程机械主要产品月开工率55.1% 同比下降6.83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1.14个百分点 [12] 行业数据 - 截至2025年9月5日钢材综合价格指数(CSPI)为92.75 [13] - 截至2025年9月9日WTI原油现货价62.26美元/桶 Brent原油现货价66.02美元/桶 [14] 公司公告 - 瑞纳智能全资子公司签署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合同造价225,039,620.56元 [20] - 泰福泵业筹划以现金方式购买浙江南洋华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低于51%的股份 [21] 行情回顾 - 2025年9月3日至2025年9月9日沪深300指数下跌1.21% 申万机械设备行业下跌0.01% 跑赢沪深300指数1.20个百分点 在申万所有一级行业中位于第21位 [22] - 截至2025年9月9日申万机械设备行业市盈率(TTM)为30.62倍 相对沪深300的估值溢价率为133.32% [23] - 机械设备行业涨幅居前个股为必得科技(31.10%)、开创电气(30.89%)、泰坦股份 [30] - 机械设备行业跌幅居前个股为荣亿精密(-29.35%)、凯腾精工(-22.77%)、锐科激光(-15.59%) [31]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加速攻坚
新华日报· 2025-09-07 21:42
板块整体表现 - 人形机器人板块指数2025年上半年上涨28.66% 显著跑赢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等科技赛道 [1] - 板块总市值从1.17万亿元增至6.03万亿元 半年增幅达415% [1] - 江苏板块16家主要上市公司中12家实现盈利 4家亏损 研发投入合计6.89亿元 [1] 产业链盈利分化 - 核心零部件企业毛利率普遍保持在35%以上 系统集成企业面临研发投入高和回款周期长压力 [2] - 盈利企业主要集中在减速器、电机、丝杠等细分赛道龙头 [2] - 绿的谐波谐波减速器测试寿命达1.2万小时 成本较进口低30%-50% 通过特斯拉和Figure AI双重认证 [2] - 江苏雷利"关节—灵巧手"部件占人形机器人总成本约20%-30% 子公司推出两款自由度达22的灵巧手 [3] - 恒立液压工业丝杠产品2025年收入预计达8000万至1亿元 [3] - 系统集成企业江苏北人上半年净利润下降3700多万元 研发费用占营收9.6% [3] 技术突破与研发投入 - 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矩传感器、谐波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存在极高技术壁垒 [2] - 绿的谐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产品进入特斯拉Optimus、宇树、优必选等整机厂供应链 [2] - 江苏雷利上半年研发费用8677万元 同比增加14.51% 重点投向空心杯电机和行星滚柱丝杠 [3] - 敏之捷传感六维力传感器经过13轮技术迭代 全自动产线每十分钟可生产一支传感器 [7] 应用场景拓展 - 人形机器人应用从工业向服务业延伸 工业场景包括汽车制造和物流仓储 服务场景涵盖能源巡检和康养陪伴 [5] - 埃斯顿酷卓发布Codroid 01和Codroid 02两款人形机器人 主要应用于工业场景 [4] - 天奇股份向国内头部汽车集团交付具身智能机器人订单 开启工业场景小批量交付 [4] - 亿嘉和AI情绪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2% 推动Pepper机器人在养老机构落地 [5] - 优理奇清洁机器人进入小规模交付阶段 与酒店集团、物业公司和养老社区达成合作 [6] 资本市场动态 - 截至2025年7月行业融资金额突破240亿元 超2024年全年总额 [6] - 国内人形机器人整机平台已超过160家 [6] - 数字华夏Pre-A轮融资获数十家投资机构参与 多款产品在银行、康养等场景落地 [6] - 宝馨科技以1800万元参与苏州集萃智造增资扩股 交易完成后持有81.82%股权 [5] - 敏之捷传感完成三轮融资 [7] 产业发展趋势 - 2025-2027年是人形机器人在特种作业场景下的赛跑期 [5] - 特斯拉Optimus量产计划推进促使产业链标准形成 [7] - 资本市场估值逻辑从概念炒作转向业绩兑现 规模化收入和正向现金流成为重要指标 [7] - 天创机器人推出"天算多模态识别诊断AI大模型一体机" 提升巡检机器人应用时效与动作精准度 [5]
2025年中国机械臂行业政策、产业链全景、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应用场景多元化,医疗等新兴领域成为发展重点[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05 01:12
机械臂行业相关概述 - 机械臂是一种拟人手臂、手腕和手功能的机电一体化装置,能够根据空间位姿要求移动物体或操作工具,执行多种工业任务和智能化操作 [2] - 现代机械臂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核心价值在于替代或协助人类完成重复性、高精度或危险环境下的作业任务 [2] - 机械臂系统由驱动系统、机械结构系统、感知系统、控制系统和交互系统五大子系统构成,协同完成复杂任务 [3] - 机械臂分类方式多元,包括按驱动方式分为液压式、气动式和电动式,按运动轨迹分为点位控制和连续轨迹控制,按坐标形式分为直角坐标型、圆柱坐标型、球坐标型和关节型,其中关节型机械臂灵活性最高,是工业领域最主流形态 [5] 中国机械臂行业发展政策 - 国家出台《"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目标,《"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推动机械臂在汽车、电子等20+重点领域深度落地 [6] - 《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前瞻布局具身智能新赛道,《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赋能机械臂远程操控与云边协同 [6] - 《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公告》加速手术机械臂等医疗装备审批上市 [6] - 政策组合拳从技术攻关、场景拓展、网络支撑到监管创新形成全链条赋能,构建"技术研发-场景验证-规模商用"的良性发展生态 [6] 中国机械臂行业产业链 - 上游核心零部件与基础材料涵盖精密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传感器及钢铁、冶金等,谐波减速器、高精度伺服系统等领域国产化率显著提升,但部分高端减速器、精密传感器仍依赖进口 [8] - 中游为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国际"四大家族"占据高端市场,埃斯顿、汇川技术等国内企业通过性价比和定制化服务加速替代 [8] - 下游应用以汽车制造25%、3C电子24%为核心,新能源、金属加工等领域需求快速增长,并向物流、医疗等新兴场景渗透 [8] - 减速器行业2024年市场规模达1448亿元同比增长44%,预计2025年将跃升至1510亿元,人形机器人量产推动需求指数级增长 [8] - 伺服系统2024年市场规模约223亿元较上年增长144%,预计2025年将突破250亿元 [10] - 智能传感器2024年市场规模达15512亿元同比增长16%,预计2025年将突破17955亿元,其中工业级多模态传感器占比超45% [10] - 下游应用市场中汽车行业占比约32%,3C电子占25%,金属加工占12%,物流占9%,医疗健康等新兴领域增速显著 [11] 中国机械臂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 2025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突破3693万台同比增长356%,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速达255% [11] - 2024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827亿元同比增长1616%,智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857亿元增速2985%,特种机器人市场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717% [11] - 2024年中国机械臂市场规模达1934亿元同比增长376%,预计2025年将攀升至2089亿元 [12] - 技术革新是核心驱动力,大疆睿炽智能机械臂可识别超2000种零件分拣效率达1200件/小时,优傲UR20提升生产效率30%以上 [12] 中国机械臂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竞争呈现"本土崛起加速、国际巨头固守高端、细分领域差异化竞争"的三元结构特征 [12] - 国际品牌如ABB、发那科、库卡、安川在汽车焊接、半导体精密装配等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12] - 本土头部企业如埃斯顿、新松、汇川技术覆盖全系列产品,在SCARA机器人、重载机械臂等领域市占率超40% [12] - 腰部企业如节卡、珞石、越疆深耕协作机械臂、物流分拣、医疗手术等细分场景形成差异化优势 [12] 中国机械臂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AI与多模态感知技术推动机械臂从"执行工具"向"智能伙伴"跃迁,实现动态环境下的自主决策与柔性协作 [13] - 协作机械臂轻量化、模块化设计加速普及,负载<10kg并能与人类在1米范围内安全协作 [14] - 应用场景从传统工业向医疗、农业、服务等非工业领域爆发式拓展 [13] - 医疗领域手术机械臂定位精度将达005mm,农业场景果蔬采摘机械臂潜在市场规模超200亿元,服务机器人领域2030年全球出货量或突破500万台 [15] - 产业链上下游通过"硬件国产化+软件生态化+服务模式创新"构建闭环,核心部件国产化率预计2025年突破80%成本降低40% [16] - 中国机械臂企业通过并购海外品牌获取技术资源,依托"一带一路"输出智能工厂解决方案,2030年海外市场份额有望从当前15%提升至30% [16] - 中国有望在2030年占据全球30%以上市场份额,实现从"市场跟随"到"规则引领"的跨越 [13]
一文看懂机器人概念75家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
机器人圈· 2025-09-04 10:04
文章核心观点 -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2025半年报显示整体营收达5829亿元,净利润300亿元,行业呈现强劲增长与内部分化并存格局 [2][3][27] - 工业机器人领域上游零部件环节表现亮眼,中游集成应用环节普遍承压,整机领域龙头效应显著 [3][18] - 服务机器人及AI行业处于高投入高增长阶段,营收普遍高速增长但多数公司仍亏损 [20][21] - 特种机器人行业营收高速增长但多数公司处于亏损或盈利初期阶段,业绩受特定下游行业需求影响大 [23][24] 工业机器人整机 - 7家整机企业总营收282.93亿元,总净利润27.52亿元,汇川技术以205.09亿元营收和29.68亿元净利润绝对领先 [5][6] - 行业两极分化明显:4家企业盈利(汇川技术、埃斯顿、新时达、爱仕达),3家企业亏损(新松、埃夫特、越疆) [5][6] - 汇川技术营收规模是第二名埃斯顿的8倍,已进入规模化盈利阶段,埃斯顿净利润同比增长109.10% [5][7] 工业机器人零部件 - 20家零部件企业总营收360.07亿元,总净利润45.08亿元,14家企业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 [8][9] - 三花智控以162.63亿元营收和21.1亿元净利润领跑,奥比中光营收同比增长104.14%,净利润同比增长212.77% [9][12] - 柏楚电子净利润率达58%,在11.03亿元营收规模下实现6.4亿元净利润 [9][12] 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 - 26家集成应用企业总营收3930亿元,总净利润138.72亿元,工业富联以3607.6亿元营收和121.13亿元净利润主导行业 [14][15] - 行业内部分化严重:10家企业双增,8家企业双降,6家企业亏损 [13][15] - 昆船智能营收同比增长24.38%,凌云光营收同比增长25.73%,而拓斯达营收同比下降36.98% [14][16] 服务机器人及AI - 17家企业总营收1211.88亿元,总净利润88.55亿元,13家企业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 [20][21] - 寒武纪营收同比增长4347.82%并扭亏为盈,净利润达10.38亿元,九号公司营收同比增长76.10% [20][22] - 行业仍处亏损阶段:9家企业亏损,格灵深瞳是唯一双降企业,营收同比下降17.22% [20][21][22] 特种机器人 - 5家企业总营收45.05亿元,总净利润1.1亿元,中信重工以39.81亿元营收和2.03亿元净利润领先 [23][24] - 晶品特装营收同比增长112.60%,亿嘉和营收同比增长88.80%,但三家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 [23][24] - 景业智能净利润同比暴跌55.3%,行业受国家政策和特定领域采购节奏影响显著 [2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