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科技(000988)

搜索文档
华工科技: 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3 12:57
权益分派方案 - 以剔除回购股份后的股本995,702,707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2.019684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201,100,541.40元 [1][2] - 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1][2] - 按总股本折算每股现金分红为0.1999999元(含税) [2][5] 股本调整 - 总股本1,005,502,707股,剔除已回购股份9,800,000股后参与分派的股本为995,702,707股 [1][2] - 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持有的股份不享有利润分配权利 [1][2] 税务处理 - 通过深股通持有的股份每10股派1.817716元(扣税后) [3] - 个人股息红利税实行差别化税率征收,持股1个月内补缴0.403936元/10股,1个月至1年补缴0.201968元/10股,超过1年免税 [3] - 香港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按10%征税,内地投资者实行差别化税率 [3] 实施时间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6月19日,除权除息日为2025年6月20日 [3] - 现金红利将于2025年6月20日通过托管机构划入股东资金账户 [4][5] 除权除息计算 - 除权除息价格=股权登记日收盘价-0.1999999元 [2][5]
华工科技(000988) - 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2025-06-13 12:00
利润分配 - 2024年度股东大会通过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派现金2元(含税)[3] - 按总股本折算每股现金分红0.1999999元/股(含税)[2][11] 权益分派 - 以995,702,707股为基数,每10股派现金2.019684元(含税)[2][5][6]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6月19日,除权除息日为20日[7] 税款与到账 - 扣税后深股通等投资者每10股派1.817716元[6] - A股股东红利2025年6月20日划入账户[10] 其他 - 未分配利润252,621,205.34元结转下一年度[3]
华工科技(000988) - 2025年6月1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13 08:52
公司经营情况 - 2025 年 6 月 12 日通过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召开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接待人员未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情况 [2] 业务增长点 智能制造业务 - 深度挖掘新能源汽车、船舶等行业趋势,订单同比大幅增长,通过深耕核心业务、加大技术创新、强化市场拓展、产品研发与市场布局实现高质量增长,重点开拓新兴行业 [4] 精密微纳业务 - 在 3D 打印、半导体、绿色农业领域实现规模突破,形成系列产品,加速国产替代,拓展应用场景 [4] 联接业务 - 国内算力光模块业务需求旺盛,订单直线上升,海外业务推进顺利,有望获海外头部客户批量订单,海外工厂投产,计划建 4 万平厂房 [5][6][11][14] 感知业务 - 2025 年保持明显增长,开拓新项目,压力传感器有新增长点,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带来增量,海外业务增长 [6][11][12] 新技术研发 - 激光 + 智能制造业务提供行业综合性解决方案;光联接业务研发不同光、电方案产品系列,推动新技术在高速率光模块应用;感知业务开发战略新品,推动产品多元化布局 [7] 关税影响 - 海外关税政策机遇大于挑战,可通过海外子公司产能扩张弱化影响,提升部分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 [9] 市值管理与分红 市值管理 - 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强化核心竞争力,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重视投资者权益回报,2025 年 4 月启动股份回购,回购 980 万股,占总股本 0.97%,成交金额 3.95 亿元 [10] 分红 - 近五年累计现金分红约 4.52 亿元,2024 年度拟以总股本 10.06 亿股为基数,每 10 股派现金 2 元,合计分配 2.01 亿元,将在股东大会通过后两个月内完成分配 [13] 产能与市场开拓 产能 - 光电子信息产业研创园一期预计 7 月投产,数通光模块二季度产能规划每月 100 万只 [15][16] 市场开拓 - 3D 打印合资公司基于合作经验提升竞争力,部分产品已验证或进入测试环节;半导体设备形成 6 大产品体系,实现销售突破,拓展产品矩阵;感知业务突破欧洲高端市场,加速全球化布局 [18][19][17] 产品情况 - 智能制造业务推出第五代三维五轴激光 +AI 切割装备等拳头产品;精密微纳业务在各领域形成系列产品;联接业务以 800G、1.6T 产品为载体;感知业务开发多款战略新品;农业领域有激光除草智能机器人 [4][7]
华工科技(000988):深度报告:校企改革龙头,AI驱动光模块业务提速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6-12 10:5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 56.60 元 [3][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公司作为校企改革先锋,积极挖潜业务增长点,同时受益于 AIGC 驱动,业绩有望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营收分别为 160.28/230.82/279.33 亿元,EPS 分别为 1.90/2.39/3.00 元,按照 PE 和 PB 估值,最终给予公司 2025 年 5 倍 PB 估值,对应目标价 56.60 元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收入和盈利预测 - 激光加工装备及智能制造产线 2024 年营收 34.92 亿元,同比增 9.45%,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增速分别为 22.44%、16.66%、13.00%,毛利率分别为 32.00%、32.00%、32.00% [14] - 激光全息膜类系列产品 2024 年营收 4.27 亿元,同比降 14.72%,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增速均为 5.00%,毛利率均为 33.00% [15] - 光电器件系列产品 2024 年营收 39.75 亿元,同比增 27.79%,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增速分别为 52.69%、21.59%、15.63%,毛利率分别为 9.58%、10.13%、10.66% [16] - 敏感元器件 2024 年营收 36.68 亿元,同比增 12.93%,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增速分别为 18.69%、12.47%、8.03%,毛利率分别为 26.00%、26.20%、26.50% [17][18]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整体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 30.68%、16.97%、12.44%,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21.26%、21.27%、21.39% [18][19] 估值方法 - PE 估值法:选取锐科激光、北方华创、光迅科技、光库科技为可比公司,预计 2025 - 2027 年华工科技 EPS 分别为 1.90/2.39/3.00 元,基于审慎考虑给予 2025 年 35 倍 PE,对应目标价 66.67 元 [21] - PB 估值法:选取锐科激光、北方华创、光迅科技、光库科技为可比公司,预计 2025 - 2027 年华工科技 BPS 分别为 11.32/13.31/15.82 元,给予 2025 年 5 倍 PB,对应目标价 56.60 元 [22] - 综合以上估值方法,按照谨慎取低原则,基于华工科技目标价 56.60 元 [23] 激光技术领导者,校企改革落地活力全面激发 脱胎于高校,成长于光谷,受益于校企改制 - 华工科技脱胎于华中科技大学,2021 年 3 月完成校企分离改制,实际控制人变为武汉市国资委 [25] - 2016 年落实提质增效计划,推动管理体制变革;2021 年校企改革多赢,激励加码,深度绑定公司核心高管 [27][29] 完善多元化布局,业绩持续稳健增长 - 公司业务布局涵盖智能制造、感知、连接三大核心业务,由华工高理、华工图像、华工正源、华工激光和华工赛百五大子公司执行 [32] - 2003 - 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规模由 4.01 亿元增长至 117.09 亿元,CAGR 为 17.43%;归母净利润规模由 3767 万元增长至 12.21 亿元,自 21 年校企改制后,每年利润均保持双位数增长 [33] - 自 21 年校企改制后,公司毛利率触底回升,2024 年销售毛利率为 21.55%;盈利能力持续增强,2024 年销售净利率达 10.43% [39] - 2024 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4.61%/2.28%/7.49%,同比 - 0.80pct/-1.75pct/+0.15pct;自 2019 年起持续获得财务收益,2024 年财务费用率为 - 0.72% [40] 通信 + 激光 + 传感 + 防伪,泛“激光”应用龙头 华工正源:光器件领导者,核心通信产品供应商 - 华工正源成立于 2001 年 3 月,现有 4 条产品线,产品应用广泛,市场占有率领先 [43] - 2003 - 2024 年间,光电器件系列产品收入规模由 1.14 亿元增长至 39.75 亿元,CAGR 为 18.42%,2024 年联接业务营业收入 39.75 亿元,同比增长 27.79%,营收增长主要来自 AIGC 应用领域 [48] - 该业务毛利率受营收结构与产品生命周期影响较大,近年来受电信侧资本开支收缩拖累,毛利率有所承压 [49] 华工激光:厉兵秣马 27 载,思变前行智造梦 - 华工激光成立于 1997 年,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等,依托三大平台承担重点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51] - 公司在激光加工领域实现“芯片 - 激光器 - 激光设备”全产业链覆盖 [55] - 2003 - 2024 年间,激光加工装备及智能制造产线收入规模由 1.31 亿元增长至 34.92 亿元,CAGR 为 16.92%,毛利率较为稳定,近年来保持 30%上下 [56] 华工高理:技术实力突出,打造敏感元器件全球龙头 - 华工高理创立于 1988 年,温度传感器全球市场占 70%,新能源汽车 PTC 加热器国内市场占 60%,拥有七大创新平台 [58] - 主要产品包括 NTC 和 PTC 两大类 [62] - 2003 - 2024 年间,敏感元器件业务收入规模由 5055 万元增长至 36.68 亿元,CAGR 为 22.63%,受益于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对 PTC 的拉动,收入规模自 2020 年起维持高速增长,近几年毛利率有所提升 [65] 华工图像:激光防伪行业龙头,新用户拓展提速 - 华工图像主要生产多种防伪及装饰材料,开发激光全息综合防伪解决方案,为多行业客户提供品牌保护和表面装饰产品 [66] - 公司在多地建有制造基地,具备较强生产能力,产品远销 20 个国家和地区 [71] - 2003 - 2024 年间,激光全息膜类系列产品收入规模由 5801 万元增长至 4.27 亿元,CAGR 为 9.97%,收入峰值为 2022 年的 5.73 亿元,2024 年毛利率为 33.60%,仍为公司各项业务中最高值 [73][74]
光模块暴涨背后,A股八大巨头业绩起飞
36氪· 2025-06-08 23:32
行业趋势 - 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推动数据中心底层架构重构,AIGC带来数据中心端口规模和东西向数据流量大幅增加,汇聚和核心层压力巨大,扩容投入急速上升 [1] - AI训练成本降低有望扩大应用场景,推动全球数据中心部署增长,光模块作为数据中心互连关键组件将受益于高速数据传输需求 [1] - 2023-2025年全球光收发模块出货量呈快速增长趋势,2024年大幅提升,2025年预计进一步冲高,反映市场需求持续扩张 [1] - AI训练集群对带宽需求几何级攀升,单台搭载800G光模块的交换机数据吞吐量足以支撑千亿参数模型的实时训练 [1] 中国光模块上市公司业绩 - 2024年八家中国光模块上市公司营收表现亮眼,中际旭创以238.62亿元位居榜首,华工科技以117.09亿元位列第二,新易盛以86.47亿元排名第三 [4] - 中际旭创营收同比增长122.64%,新易盛营收同比增长179.15%,光迅科技营收同比增长36.49%,天孚通信营收同比增长67.74% [4] - 中际旭创净利润51.71亿元,新易盛净利润28.38亿元,光迅科技净利润6.61亿元,天孚通信净利润13.44亿元 [4] 技术竞争力 - 中国厂商在800G光模块产业竞赛中展现出强大竞争力,2024年八家A股上市公司占据全球800G市场35%份额,较2022年提升12个百分点 [5] - 头部企业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超50亿元,光模块相关专利数量年均增长28% [5] - 中际旭创自主研发硅光集成技术将800G光模块功耗降低至7W以下,较传统方案节能30% [7] - 新易盛开发液冷封装工艺使模块在极端环境下保持稳定性能,天孚通信通过光学透镜阵列微加工技术将光信号传输损耗控制在0.2dB以内 [7] 全球市场排名 - 2024年全球光模块排名中,Innolight(中际旭创)以122.64%营收增长率、33亿美元营收规模位居榜首 [6] - Eoptolink(新易盛)以179.15%营收增速、12亿美元营收体量从2023年第7位飙升至2024年第3位 [6] - 中国厂商占据全球TOP10中的7席,华为位列第4,光迅科技、海信宽带、华工科技依次占据第6-9位 [7] 海外市场拓展 - 2024年八家上市企业海外营收占比平均提升至42%,较2022年增长15个百分点,北美市场贡献超六成增量 [9] - 中际旭创海外营收占比达86.8%,北美市场贡献核心增长,在全球800G光模块市场占据约40%份额 [9] - 新易盛海外营收达68.05亿元,占总收入78%,同比增长162.31% [10] - 华工科技高端光模块业务2024年营收达39.75亿元,同比增长23.75% [10] 技术演进 - 光模块技术迭代周期从传统3-5年缩短至18个月,1.6T甚至3.2T产品研发已进入工程验证阶段 [8] - 华为推出"光模块即服务"(OMaaS)方案,将单机柜算力部署周期压缩至72小时以内 [8] - 光模块技术发展趋势包括高速率(向400Gb/s及以上迈进)、高密度、低功耗和智能化 [15][16] 资本市场表现 - 2024年A股光模块板块平均市盈率从25倍攀升至40倍,中际旭创市值突破1500亿元,成为细分领域首个千亿级企业 [8] - 光模块作为连接AI芯片与数据中心的核心节点,其技术迭代将深度绑定算力经济的演进路径 [8] 行业盈利特点 - 光器件和模块供应商毛利率多在30%及以下,平均净利润率在0-10%区间波动 [12] - 中国厂商盈利能力更稳定,中际旭创2023-2024年净利润率达20%-22%,新易盛2024年净利润率33%,天孚通信接近40% [14] - 2025年光模块需求预计增长50%,未来5年市场将保持15%-18%的平稳增长 [14]
华工科技(000988) - 关于参加湖北辖区上市公司2025年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的公告
2025-06-06 11:46
活动信息 - 公司将参加2025年湖北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集体接待日活动[2] - 活动于2025年6月12日14:00 - 16:40网络远程举行[2] - 投资者可通过“全景路演”网站等参与[2] 沟通安排 - 公司高管将在线与投资者就2024年度业绩等问题交流[2]
华工科技: 关于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的法律意见书
证券之星· 2025-06-03 10:29
股东大会召集与召开程序 - 公司董事会于2025年5月16日决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并于次日通过指定媒体发布会议通知,明确会议时间、地点及审议事项 [3] - 股东大会采用现场与网络投票结合方式,现场会议于2025年6月3日在武汉华工科技本部大楼举行,由董事长马新强主持 [4] - 网络投票通过深交所系统进行,交易系统投票时段为当日9:15-11:30及13:00-15:00,互联网投票时段为9:15至15:00 [4] 出席会议人员情况 - 共计861名股东及代理人参与表决,代表股份327,985,255股,占公司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32.9401% [5] - 公司总股本为1,005,502,707股,其中已回购9,800,000股不享有表决权 [5]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出席会议,召集人资格经确认为董事会 [5][6] 议案表决结果 - 全部议案获得通过,同意票326,468,748股,占比99.5376%;反对票1,126,535股,占比0.3435%;弃权票389,972股,占比0.1189% [6] - 中小股东表决中同意票占比98.8878%(134,829,834股),反对票占比0.8262%(1,126,535股),弃权票占比0.2860%(389,972股) [7] - 表决程序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合并统计了现场与网络投票结果 [6][7]
华工科技(000988) - 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2025-06-03 10:00
投票情况 - 现场和网络投票股东861人,代表股份327,985,255股,占比32.9401%[3] - 《关于申请注册发行议案》总表决同意326,468,748股,占比99.5376%[7] 会议信息 - 会议2025年6月3日召开,现场下午14:30开始,网络上午9:15开始[2] - 律师认为股东大会召集及召开等均合法有效[10]
华工科技(000988) - 关于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的法律意见书
2025-06-03 10:00
会议安排 - 2025年5月16日召开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决议召开股东大会[4] - 2025年5月17日刊登召开股东大会通知[4] - 2025年6月3日现场与网络投票结合召开股东大会[5] 参会情况 - 出席会议股东及代表861名,代表股份327,985,255股,占比32.9401%[6][7] 股权信息 - 截至股权登记日总股本1,005,502,707股,已回购9,800,000股无表决权[7] 议案表决 - 《关于申请注册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的议案》总表决同意326,468,748股,占99.5376%[10] - 中小股东表决同意134,829,834股,占98.8878%[10]
武汉更“重”了
上海证券报· 2025-06-02 18:26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华工科技中央研究院实验室开发的PTC加热器拿下欧洲车企全平台项目 订单金额超1亿美元 公司累计创造70多项"中国第一"[6] - 武汉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6万家 实现三年翻一番 光电子产业规模突破7500亿元[5][7][9] - 九峰山实验室建成全球化合物半导体产业最先进科研及中试平台 聚集30多家创新型企业[8] 核心技术与企业突破 - 高德红外搭建三条完全自主可控国产化芯片生产线 成长为全球红外领域龙头企业[9] - 鼎龙股份成功研制抛光垫 高端晶圆光刻机等半导体核心材料 成为行业主流供应商[9] - 达梦数据以100%自主原创技术打破国际垄断 为能源 金融等行业提供数字底座[9] 商贸物流与枢纽建设 - 武汉前4个月进出口总值1388.1亿元 同比增长27.5% 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超五成[12] - 中欧班列开通跨越里海新线路 形成4-6小时通达国内主要城市群的铁路交通圈[11] - 花湖机场与汉口北实现"点对点"接驳 生鲜商品12小时直达武汉并通过次日达网络分流[11] 营商环境与产业生态 - 小米智能家电工厂10分钟车程内集结华星光电 天马微电子等核心供应商[15] - Zoom武汉研发中心在光谷投用 计划三年内团队扩充至数百人[16] - 武汉策划楚商回乡招商活动超200场 签约小鹏汽车 数传集团等项目70余个[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