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工科技(000988)
icon
搜索文档
华工科技(000988) - 关于公司控股股东全体合伙人共同签署合伙协议补充协议(三)的公告
2025-06-27 11:16
股份转让 - 2020年7月,产业集团向国恒基金协议转让191,045,514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19.00%[2] 基金出资 - 2020年,润君达对国恒基金及其普通合伙人出资合计1.5亿元[3] 费用计提 - 2021 - 2024年公司依次计提股份支付费用1,207.13万元、2,069.37万元、2,069.37万元和862.24万元,总计6,208.11万元[5] 份额转让与收购 - 2025年6月,国创创新等按原值向管理团队及骨干转让9.8亿元国恒基金实缴份额[6] - 国创创新指定主体5年内按“1 + 4”分批受让新设平台合伙份额及润君达持有的0.7325亿元国恒基金份额[8] - 2025年9月25日前,国创创新指定主体受让润华达全部合伙份额[9] - 2026 - 2029年分4次收购,依次与2025 - 2028年华工科技经营业绩挂钩[9] - 若2025 - 2028年归母净利润目标值分别达基数+基数*20%亿元等,则触发份额转受让条件[9] - 2025年收购价格上限为55元/股[11] - 润君达持有的0.7325亿元国恒基金份额按2029年6月30日前30个交易日加权平均价计算价值[11] - 2029年完成约定份额收购后,润君达持有的0.7675亿元国恒基金出资原则上不退出[13] 评估与期限 - 2026至2029年东湖创投每年对润君达及新设平台全部合伙份额价值评估[12] - 国恒基金延期10年至2035年12月20日[14] 平台与融资 - 新设平台部分或全部完成9.8亿元基金实缴份额原值受让[15] - 新设平台为受让9.8亿元基金实缴份额融资,可质押国恒基金份额[17] 协议影响 - 《合伙协议补充协议(三)》实施后不影响公司控制权稳定及治理结构[19] - 《合伙协议补充协议(三)》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19] 其他规定 - 基金存续期满前,非经全体合伙人同意,国恒基金合伙人不得转让份额[16] - 润君达等平台合伙人变更需5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东湖创投[17] - 备查文件为《武汉国恒科技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伙协议补充协议(三)》[20]
华工科技(000988) - 关于召开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的通知
2025-06-27 11:15
股东大会时间 - 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现场会议时间为7月16日14:30[1] - 网络投票时间为7月16日9:15 - 15:00[1]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7月9日[2] 议案审议 - 审议关于公司控股股东全体合伙人共同签署合伙协议补充协议(三)的议案[4] 登记信息 - 登记时间为2025年7月14日9:00 - 11:30、14:00 - 17:00[5] - 登记地点为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六路1号华工科技本部大楼二楼董事会办公室[5] 投票代码及时间 - 网络投票代码为360988,投票简称为“华工投票”[11] - 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投票时间为2025年7月16日9:15 - 9:25、9:30 - 11:30和13:00 - 15:00[12] - 深交所互联网投票系统投票时间为2025年7月16日9:15 - 15:00[13] 其他 - 本次股东大会现场会议会期半天,出席人员食宿及交通费自理[7] - 中小投资者指除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单独或合计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以外的其他股东[4]
华工科技(000988) - 第九届监事会第七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6-27 11:15
会议安排 - 公司2025年6月20日发出召开第九届监事会第七次会议通知[2] - 会议于2025年6月26日以通讯方式召开[2] 会议审议 - 审议通过《关于公司控股股东全体合伙人共同签署合伙协议补充协议(三)的议案》[2] - 议案表决结果:同意5票,反对0票,弃权0票[2] - 本议案尚需提交公司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2]
华工科技(000988) - 第九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6-27 11:15
会议情况 - 华工科技第九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25年6月26日通讯召开,9位董事均表决[1] 议案表决 - 《关于公司控股股东全体合伙人共同签署合伙协议补充协议(三)》提交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1] - 《关于召开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的议案》获9票同意通过[2]
华工科技:控股股东国恒基金新增合伙人及出资份额调整
快讯· 2025-06-27 11:14
股权转让 - 公司控股股东国恒基金的有限合伙人武汉国创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武汉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及武汉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10.27亿元认缴份额(含9.8亿元实缴份额)及对应权益转让至润华达、润工达、润科达、润技达 [1] - 转让后国恒基金全体合伙人认缴出资总额为45亿元,实缴出资总额为43.02亿元 [1] 控制权情况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 [1] - 公司持股比例、持股数量和表决权未发生变化,控制权保持稳定 [1]
海康威视与华工科技签署合作协议
快讯· 2025-06-27 00:16
战略合作 - 华工科技与海康威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 [1]
超20家A股公司透底上半年业绩,这些公司净利“喜提”大幅增长
环球网· 2025-06-26 05:59
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预告 - A股共有21家公司公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15家公司净利润预计实现正增长 [1] - 以预告归母净利润规模上限来看,有16家公司业绩预计实现盈利(4家公司未披露具体净利润数据) [1] 具体公司业绩表现 - 广大特材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2亿元,同比增长367.51%,盈利增幅位居首位,业绩增长归因于市场需求复苏和募投项目效益显现 [3] - 泰凌微预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03亿元,同比增长37%,归母净利润9900万元,同比增长267% [3] - 立讯精密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4.75亿元至67.45亿元,同比增长20%至25% [3] 行业动态与公司规划 - 海外AI需求爆发式增长,海外算力需求延续高景气度 [3] - 华工科技联接业务海外市场推进顺利,有望在海外头部客户获得批量订单 [3] - 华工科技800G自研硅光LPO模块即将批量出货,1.6TACC/AEC已经在美国知名OTT测试,准备小批量出货 [3] - 华工科技海外工厂已正式投产,计划建造4万平方米厂房应对未来海外业务增长需求 [3] - 华工科技800G及以上光模块产品预计7月月产10万只、8月月产20万只 [3]
强信心·走进百企丨从“做不了”到“卖全球” 华工科技的创新之路
新华社· 2025-06-25 08:53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 公司研发国内首台全天候智能激光除草机器人 可实现不同光照和天气条件下快速识别并清除杂草 无需化学药剂 对绿色农业有重要意义 [1] - 2006年启动"猎鹰计划" 突破高性能光纤激光器、紫外激光器、超快激光器等核心技术 推动中国激光产业进入黄金十年 [3] - 2024年发布Laser Intelligence AI智能平台 通过"交互助手-行业专家-自主决策"三级跃迁 系统性整合AI与激光智能制造 [7] - 即将发布"筑砺"智能基座系列产品 以自适应标注算法和工业知识图谱构建工业智能应用生态 实现从机械自动到认知自动的跨越 [8] 智能制造与产业应用 - 实施50余个智能工厂项目 在船舶海工、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等行业落地 与中联重科联合打造工程机械行业首条"黑灯下料产线" [3][5] - 智能备料中心采用AI视觉分拣与多机器人协同编队技术 4分钟完成钢板切割-分拣-配送全流程 支持50多种原材料和近万种零件混线生产 [5] - 智能工厂通过物联网赋予原材料数字化身份 AI驱动设备自主决策生产流程 实现高度自动化与柔性化生产 数据算法算力构成"智慧大脑" [5] 全球化与市场拓展 - 产品足迹覆盖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买全球"转向"卖全球" 在发达国家市场可见中国品牌标识 [3] - 华工高理2003年打破温度传感器外企垄断 2007年首次出海 2013年成为马自达全系列温感供应商 2018-2023年为德国博西高端家电配套"高理标准"传感器 [10] - 华工正源预研硅光技术并成为全球第一梯队交付企业 光芯片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超50亿美元 硅光芯片份额将有6倍增长 [12] 企业战略与发展历程 - 产品战略调整为"全球首发、行业领先、专精特新" 目标从"替代"转向"引领" 强调国产替代体现价值而非价格优势 [3] - 1999年成立 2000年上市成为"中国激光第一股" 同年完成跨国并购 4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牵头制定激光行业首个国际标准 创造70多项"中国第一" [12] - 2021年完成校企分离改革 连续15年利润增长(2009-2024) 培育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12]
华工科技(000988) - 2025年6月2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23 07:24
投资者关系活动信息 - 活动日期为 6 月 22 日,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 [2] - 参与单位及人员众多,包括嘉实基金、华夏基金等 52 家机构及相关人员 [2][3][4]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刘含树等 4 人,接待过程未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情况 [4] 业务发展情况 智能制造业务 - 智能装备业务在新能源汽车、船舶等高价值市场订单同比大幅增长,通过深耕核心业务、加大技术创新、强化市场拓展、推进产品研发与市场布局实现高质量增长 [6] - 推出第六代三维五轴激光 +AI 切割装备、新能源电池盒焊接自动化产线等拳头产品,重点开拓航空航天、医疗器械、低空经济等新兴行业 [6] 精密微纳业务 - 3D 打印领域围绕全球增材制造市场机遇,深耕金属增材制造装备,探索 3DPrint 智能工厂服务加工业务 [6] - 半导体领域具备多种晶圆相关智能装备产品,未来补充产品序列,加速国产替代 [6] - 绿色农业领域推广农业激光智能装备,形成搭载自研 AI 视觉识别系统的激光除草智能机器人 [6] 联接业务 国内进展 - 国内算力光模块业务需求旺盛,订单直线上升,数通 AI 光模块国内月发货数量第一 [7][9] - 6 月 400G/800G 光模块发货 80 万只,Q3 开始每月预计发货 100 万只 [9] - 光电子信息产业研创园一期预计 7 月投产,具备硅光芯片到模块全自研设计能力,布局新型材料方向 [9] - 2025 美国光通讯展推出适配下一代 AI 训练集群的 CPO 超算光引擎、3.2T 模块解决方案 [10] 海外进展 - 海外 AI 需求爆发式增长,公司联接业务海外推进顺利,有望获海外头部客户批量订单 [11] - 800G 自研硅光 LPO 模块即将批量出货,1.6T 自研硅光模块接到送样通知,1.6TACC/AEC 准备小批量出货 [11] - 海外工厂已投产,计划建 4 万平厂房,800G 及以上光模块 7 月预计月产 10 万只,8 月达 20 万只月产能 [11] 感知业务 - 2025 年将继续保持明显增长,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PTC 产品市场份额提升、开拓新项目、加大储能等领域应用、开发海外业务、布局具身智能业务方向等因素拉动 [8] 3D 打印业务进展 - 与立铠精密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与全球知名终端品牌形成良好合作,部分产品验证通过,推进与国内头部 3C 品牌客户合作,部分产品进入验证测试环节 [12] - 未来推动 3D 打印技术全场景拓展应用,构建核心竞争力 [12]
华工科技20250622
2025-06-23 02:09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涉及行业为科技行业、AI 产业、新能源汽车行业、3D 打印行业等;涉及公司为华工科技、立讯精密、华为、阿里巴巴、字节跳动、腾讯、小米、美团、快手、拼多多、锐捷网络、英伟达、亚马逊、Oracle、Meta、Arista 等 [1][2][3][4]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科技股投资价值凸显**:经过十年消化,科技公司估值显著降低,市盈率普遍较低,与 2015 年前后高估值形成对比,具备投资吸引力;2023 - 2025 年是科技股占据明显优势时期,基于估值低、产业变革机遇大、行业比较优势明显等原因 [2][3] 2. **AI 产业发展机遇大**:是 20 年来一遇的大机遇,海外算力需求今年预计增长 50%以上,北美科技巨头 800G 需求明年翻倍、1.6G 需求翻两倍以上;国内端侧 AI 应用如折叠屏手机和自动驾驶等将推动行情发展 [2][4] 3. **华工科技业务发展良好** - **光模块业务**:400G 以上光模块月订单达 90 万支,销售收入约 6 亿元,海外大客户突破顺利,800G D28 LPO 及 1.6T 型号性能领先,预计三季度获首发订单;产能从 4 月陆续提升,6 月交付能力达 85 万支,7 月预计 100 万支,泰国生产线已投产 [2][14][18] - **传感器业务**:国内比亚迪市场份额显著增加,赛力斯全面采用热管理系统,预计热管理系统增量保持 40%增速,积极拓展欧洲市场;推出多种新型传感器,推进多元化业务 [2][9][10] - **激光装备及智能制造业务**: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业务今年预计达 13 亿元,高功率激光装备增速 30% - 40%,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零配件和船舶制造行业;精密激光装备稳定三类市场,推出六款半导体激光器 [11] - **3D 打印业务**:与立讯精密成立立华 3D 打印公司,今年商业化钛合金手表壳子,未来加大五个方向投入,目标成为全球领先企业;今年预计收入 1 亿元,明年 10 亿元,2028 年 40 - 50 亿元 [12][13][19] 4. **公司业绩目标明确**:今年预计实现 180 亿元收入和约 20 亿元利润,明年经营目标为 300 亿元收入和 30 亿元利润,海外业务落地后利润有望进一步提升 [2][3][1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订单及市场份额情况**:AI 客户光模块订单需求显著,华为、阿里等有大量订单;每月订单量 90 - 100 万支,主要是 400G 和 800G 产品;国内市场从 400G 向 800G 切换;在华为、阿里等国内客户有一定市场份额,国内光模块平均毛利率能达 20%以上 [20][21][22][23][25] 2. **海外市场扩张情况**:与 Oracle 沟通推进快,7 月预计拿 800G LPO DR8 大批量订单;Meta 认可光电性能,计划合作开发 3.2T 及 6.4T 总控模块;泰国工厂为英伟达提供解决方案,测试沟通正常 [26] 3. **产品价格情况**:国内 400G 及多模光模块价格区间平均在 500 - 600 元,800G 多模光模块价格约为 1100 - 1200 元 [32] 4. **硅光芯片情况**:由公司自行设计,海外流片周期长,加大海外布局,参股 5 月光电,预计今年 10 月解决激光器问题,国内蜂鸣片解决后反应周期或缩短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