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比中光(688322)

搜索文档
累计套现7.75亿!蚂蚁回应减持这两家A股上市公司
界面新闻· 2025-03-26 09:01
蚂蚁集团减持两家A股上市公司 - 蚂蚁集团减持奥比中光与永安行股份,累计套现7.75亿元人民币 [1][3] - 减持原因系调整投资方向,重点布局前沿科技和全球化领域,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3] - 减持后蚂蚁集团仍持有奥比中光10%股份,为第二大股东 [3] 奥比中光减持详情 - 蚂蚁集团旗下上海云鑫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减持奥比中光882.2万股(占总股本2.21%),套现约5.56亿元 [3] - 奥比中光专注于3D视觉感知技术,与支付宝在"NFC碰一碰"业务合作 [3] -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亏损6031万元,扣非后净亏损1.02亿元 [3] - 截至3月26日股价报56.68元/股,下跌1.72% [3][4] 永安行减持详情 - 蚂蚁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云鑫转让永安行6%股份(2.19亿元),持股比例从7.86%降至1.43% [4] - 蚂蚁集团2014年通过上海云鑫对永安行增资1亿元(800万元注册资本+9200万元资本公积) [4] - 永安行2024年预计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8000万至5500万元,同比减亏4600万至7100万元 [5] - 截至3月26日股价报18.7元/股,下跌6.22% [5] 公司业务与市场表现 - 奥比中光因"人形机器人"概念股价曾大幅上涨,但基本面仍处改善阶段 [3] - 永安行被称为A股"共享单车第一股",控股股东变更后股价一度大幅上扬 [5]
蚂蚁集团战略减持奥比中光、永安行 获超9亿超额回报
新浪证券· 2025-03-26 08:20
蚂蚁集团战略减持 - 公司近期连续减持奥比中光和永安行股份,累计获得投资回报9.42亿元,资金将转向大模型、具身智能、AI算力等前沿科技领域[1] - 对奥比中光减持计划实施完毕,减持价格区间50-72.79元/股,总金额7.23亿元,剩余持股对应市值21.88亿元,浮盈13.82亿元[2] - 对永安行通过协议转让减持1436.39万股,转让价15.28元/股,总额2.19亿元,较投资成本增长119%,剩余持股市值8494.60万元[4] 奥比中光业务表现 - 公司为国内3D视觉感知龙头,产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AI视觉领域,与英伟达、微软深度合作,近一年股价涨幅超250%,市值峰值突破280亿元[1] - 蚂蚁集团2018年首次投资7.33亿元,2020年追加投资7亿元(含3.5亿元增资),累计投资额达14.33亿元,上市后持股比例12.21%[2] 永安行业务困境 - 公司为共享单车上市第一股,早期依赖政府有桩自行车业务(2017年占比99.95%),后因无桩单车冲击,2021-2023年营收从8.73亿降至5.45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再降8.7%至3.74亿元[3] - 2022年起连续亏损,2024年预计亏损5500-8000万元,主因应收账款坏账计提超1亿元及氢能业务商业化不及预期[3] 哈啰出行关联交易 - 永安行控股权转移至哈啰出行关联方,创始人杨磊接手蚂蚁集团所持6%股份,或为哈啰出行借壳上市铺路[4] - 蚂蚁集团曾参与哈啰出行八轮融资,推动其估值达40-50亿美元,但2021年因盈利模式单一导致美股上市失败[4] 科技投资战略转型 - 减持行为反映科技投资周期性规律:奥比中光技术估值在AI浪潮下兑现,永安行控股权转移标志传统业务退出[5] - 超额收益体现公司从"规模扩张"向"技术深耕"转型,未来投资方向聚焦AI技术革命构建护城河[5]
机器人何以顺德?两大4000亿产业集群,正与AI形成共振
南方都市报· 2025-03-24 07:03
核心观点 - 顺德依托家电和高端装备两大4000亿产业集群 形成机器人产业与人工智能的深度共振 实现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的完整产业链布局 [17][12][3] 产业规模与地位 - 佛山拥有机器人相关企业3000多家 机器人及相关产业2024年营收约600亿元 [12] - 顺德工业机器人运营产量占全国总量6% 已实现"机器人制造机器人" [3][12] - 奥比中光在中国服务机器人3D视觉领域市占率超70% [10] 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天太机器人推出全球首款仿人脊柱功能通用性人形机器人 并主导起草行业标准 [3] - 嘉腾机器人自主研发70吨负载无人地面车 最高时速30公里/小时 实现厘米级定位 [6] - 增广智能开发"魔毯"悬浮机器人 应用于生物医疗、半导体等精密制造领域 [6][8] - 美的集团推动具身智能落地与家电机器人化双轨战略 [3][8] 产业链生态 - 形成"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完整产业链 涵盖关节、小脑、眼睛等关键部件 [12][3] - 产业集群效应显著:杏坛(嘉腾)、陈村(隆深)、北滘(库卡)、容桂(奥比中光)等区域形成上下游协同 [14] - 奥比中光13万平方米3D视觉产业基地投产 服务全球超1000家客户包括蚂蚁集团、OPPO等 [10] 产业基础与应用场景 - 家电产业规模超4000亿 为消费级和人形机器人提供技术转化与应用场景 [17][20] - 高端装备产业规模近4000亿 为工业机器人提供制造基础与需求场景 [17] - 本土企业已为富士康、华为、比亚迪等头部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8] 发展目标与方向 - 2027年规上工业企业100%数字化转型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75% [20] - 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60% 加强人工智能赋能 [20] - 规划建设云鹭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启动区 强化产业集聚 [14]
复旦微电、蓝思科技、奥比中光逆势飘红,皆为支付宝核心供应商
格隆汇APP· 2025-03-24 07:02
股价表现 - 2025年3月24日午市收盘复旦微电股价上涨0.15% 蓝思科技上涨3.06% 奥比中光上涨0.29% 涨幅显著高于大盘[1] - 三家公司股价逆势飘红 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焦点[1] 业务合作 - 复旦微电 蓝思科技 奥比中光均为支付宝"碰一下"核心产业链合作伙伴[1] - 复旦微电承担NFC芯片供应关键角色 蓝思科技负责整机设备制造[2] 市场发展 - 支付宝"碰一下"基于NFC技术 2024年推出后已覆盖全国超100个城市和1000个商圈[1] - 接入商户包括美宜佳 绝味鸭脖 华莱士等零售巨头[1] - 2024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达3.14亿部[2] - 预计2028年全球NFC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677.1亿美金[2] 行业前景 - 搭载NFC功能手机占比显著上升[2] - 5G 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催生NFC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2] - 三家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和市场份额持续受益于产业发展[2]
奥比中光(688322) - 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公司股份结果公告
2025-03-21 09:48
减持计划 - 减持前上海云鑫持股48,822,120股,占总股本12.21%[2] - 计划减持不超12,000,000股,不超总股本3%[3] - 减持期间为2025年1月10日至2025年3月21日[6] 减持结果 - 实际减持12,000,000股,占总股本3.00%[3] - 减持价格区间为50.00 - 72.79元/股[6] - 减持总金额为723,217,350元[6] 最新持股 - 截至公告披露日持股36,822,120股,占总股本9.21%[3]
人形机器人行业周报:周观点:人形机器人产业端进展频出,持续关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2025-03-14
上海证券· 2025-03-14 15: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近期国内外产业端催化密集,入局者增多,国内车企、科技厂商加码具身智能,海外企业加速商业化量产,通用机器人大模型发展助力人形机器人实现具身智能,产业链进入活跃阶段,进入工业场景成确定性较高的应用趋势,商业化落地可期 [8] 相关目录总结 行业动态 - 优必选在极氪开展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推动其从单机自主向群体智能进化 [1] - 中国政府网发布视频《机器人群侠传》,展示我国机器人领域前沿成果 [1] - 深圳发布《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 - 2027年)》,目标到2027年在多方面取得突破,新增培育估值过百亿企业10家以上等,关联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 [2] - 北京亦庄将举办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与运动员同期举行,有单独赛道和保障措施,设关门时间和评价规则 [3] - 《人形机器人标准化白皮书》发布,为人形机器人标准制定指明方向,助力产业发展 [3]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受益的国内零部件厂商,后续关注产业链相关事件催化,如3月英伟达GTC大会等 [8] - T链建议关注总成、传感器、减速器、丝杠、电机、设备等相关企业 [8] - 华为机器人产业链建议关注拓斯达等企业 [8] - 宇树机器人产业链建议关注长盛轴承等企业 [8]
奥比中光(688322) - 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
2025-03-14 10:17
股份变动 - 2025年1月10日至3月14日上海云鑫减持8,822,052股,占总股本2.21%[3] - 变动后上海云鑫持股40,000,068股,占总股本10.00%[3] - 变动前上海云鑫持股48,822,120股,占总股本12.21%[2] 减持方式 - 集中竞价减持3,822,052股,占比0.96%[6] - 大宗交易减持5,000,000股,占比1.25%[6] 其他情况 - 本次变动属前期减持计划,不触及要约收购[2] - 不会影响公司治理及经营,实控人不变[2] - 变动后仍处减持计划实施期[9]
奥比中光(688322) - 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
2025-03-14 10:17
公司信息 - 上海云鑫注册资本为145178.2336万元[11] - 注册地为上海市黄浦区外马路618号601室[37] 持股情况 - 持有永安行等多家公司股份[14] - 权益变动前持有奥比中光12.21%股份[21] - 权益变动后持有奥比中光10.00%股份[21] 减持计划 - 计划减持奥比中光不超1200万股(不超总股本3%)[17] - 集中竞价减持3822052股,比例0.96%[22] - 大宗交易减持5000000股,比例1.25%[22] 未来展望 - 目前无未来12个月内增持奥比中光股份计划[38] 过往交易 - 报告书签署日前6个月内无买卖奥比中光股份情况[25][38]
奥比中光:“机器之眼”逐步放量,赛道格局卡位双优-20250312
东吴证券· 2025-03-11 23: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6][6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奥比中光是全球3D视觉感知龙头,产品在机器人领域持续放量,有望拉动营收高速增长并扭亏 [6] - 受益于机器人行业订单增长,2024 - 2026年营收将快速增长,利润有望2025年扭亏为盈,上调该时间段营业收入预测,当前市值对应PS分别为49/24/18倍 [6][6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视觉模组龙头,提供“研发 + 制造”一体式服务 - 奥比中光是行业领先的机器人视觉及AI视觉科技公司,基于自研芯片和全栈式系统技术,为多行业客户及开发者提供产品和服务,具备百万级量产能力,在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占有率超70% [9] - 主营业务有3D视觉传感器、消费级和工业级应用设备,已全面布局六大3D视觉感知技术,构建系统级开发设计能力,产品应用广泛,未来在人形机器人等赛道潜力大 [10][12] - 股权结构清晰稳定,实控人黄源浩合计持股27.53%,蚂蚁集团旗下公司持股12.21%,还有美的旗下投资公司持股,另有15个员工持股平台 [13] - 3D视觉传感器是基石业务,2023年营收2.22亿元,占比61.6%,各业务逐步均衡发展;近五年营收波动,利润亏损但逐步收窄,新场景落地有望拉动业绩增长;研发投入大,费用率待规模效应摊销 [16][19][22] 3D传感为核心,场景knowhow为核心竞争力 - Tof是视觉“革命性”技术,机器人视觉模组通过“采集 - 解析 - 决策 - 执行”链路实现环境感知与决策控制,Tof在低光照等场景性能稳定,已成为智能机器人迭代升级核心驱动力 [26][28][29] - 视觉传感的软硬件技术成熟度高,图像捕捉从二维到三维、传感器从单一到多维度信息融合、算法从手工规则到自我学习智能推理 [31][32][33] - 视觉模组研发周期6个月至2年,包括技术攻关、系统集成与场景验证,场景适配依赖厂商垂直领域knowhow能力,核心壁垒是生物力学模型与机械控制融合经验 [35][36] 下游百花齐放,AMR\3D\人形产业趋势起量 - AMR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达38.8亿美元,2029年增至80.2亿美元,CAGR 15.6%,受制造业自动化、劳动力短缺和长期投资回报推动 [37] - 3D打印市场规模2023年预计达197亿美元,打印机成本下降推动渗透率提升,带有3D扫描功能的打印机将放量 [39] - 人形机器人市场增速突出,2023年规模24.3亿美元,预计2032年达660亿美元,2024 - 2032年CAGR 45.5%,中国2029年市场规模或突破750亿元,2024 - 2029年CAGR超90%,政策、资本、技术和市场需求是驱动力 [6][44][45] 产品完全国产化,先进团队均已合作和采用公司产品 - 奥比中光在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占率超70%,3D视觉从芯片到模组完全国产化,在产业链中占关键地位 [49][50] - 与英伟达、微软等行业龙头合作,产品成熟度高,李飞飞团队的空间智能模型采用其相机,产品可靠性和高效性得到验证 [52][56]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生物识别2024 - 2026年收入为2.3/4.4/5.8亿元,同比增速17%/89%/31%;AIoT为1.4/4.2/6.1亿元,同比增速12%/201%/46%;工业三维测量为0.4/0.5/0.5亿元,同比增速31%/13%/11% [58] - 预计2024 - 2026年营收为5.62/11.52/15.1亿元,同增58%/105%/31% [59]
奥比中光(688322):“机器之眼”逐步放量,赛道格局卡位双优
东吴证券· 2025-03-11 14:4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6][6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奥比中光是全球3D视觉感知龙头,产品在机器人领域持续放量,有望拉动营收高速增长并扭亏 [6] - 受益于机器人行业订单增长,2024 - 2026年营收将快速增长,利润有望2025年扭亏为盈,上调该时间段营业收入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6][6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视觉模组龙头,提供“研发 + 制造”一体式服务 - 奥比中光是行业领先的机器人视觉及AI视觉科技公司,基于自研芯片和全栈式系统技术,为多行业客户及开发者提供产品和服务,具备百万级量产能力,在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占有率超70% [9] - 主营业务有3D视觉传感器、消费级应用设备和工业级应用设备,全面布局六大3D视觉感知技术,产品已在多领域商业应用,未来在人形机器人、汽车自动驾驶等赛道潜力大 [10][12] - 股权结构清晰稳定,实控人为黄源浩,蚂蚁集团旗下公司和美的旗下投资公司持股,有15个员工持股平台,通过股权激励调动员工积极性 [13] - 3D视觉传感器是基石业务,2023年营收占比61.6%,各业务逐步均衡发展,消费级和工业级应用设备有望增加营收 [16] - 近五年营收波动大,利润端为负,高额研发费用影响净利润,随着研发进入稳定阶段和新场景商用落地,业绩有望转正 [19] - 研发投入大,管理和研发费用高,随着新兴领域放量,将实现正盈利 [22] 3D传感为核心,场景knowhow为核心竞争力 - 机器人视觉模组是智能传感中枢,通过“采集 - 解析 - 决策 - 执行”四阶链路实现环境感知与决策控制,ToF技术是“空间标尺”,在多场景应用,已成为智能机机器人迭代升级核心驱动力 [26][28][29] - 视觉传感在图像信息捕捉、传感器、算法技术方面不断发展,软硬件技术成熟度高,提升了系统性能和效率 [31][32][33] - 视觉模组研发周期6个月至2年,核心阶段包括技术攻关、系统集成与场景验证,场景适配依赖厂商垂直领域knowhow能力 [35][36] 下游百花齐放,AMR\3D\人形产业趋势起量 - AMR市场受制造业自动化、劳动力短缺和性价比推动,预计2024年规模达38.8亿美元,2029年增至80.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5.6% [37] - 3D打印机成本下降推动渗透率提升,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197亿美元,带有3D扫描功能的打印机将放量,加速应用普及 [39] - 人形机器人市场高速增长,2023年规模24.3亿美元,预计2032年达66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45.5%,中国2029年市场规模或突破7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90%,具备“人力替代 + 流程再造”复合价值 [44][45][46] 产品完全国产化,先进团队均已合作和采用公司产品 - 奥比中光在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占率超70%,3D视觉从芯片到模组完全国产化,在产业链中占关键地位 [49][50] - 与英伟达、微软等行业龙头合作,产品技术先进、市场竞争力强,自主研发产品在先进团队中得到应用 [52][54][56]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生物识别、AIoT、工业三维测量领域2024 - 2026年收入分别为2.3/4.4/5.8亿元、1.4/4.2/6.1亿元、0.4/0.5/0.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89%/31%、12%/201%/46%、31%/13%/11% [58] - 预计2024 - 2026年营收为5.62/11.52/15.1亿元,同增58%/105%/31%,当前市值对应PS分别为49/24/18倍 [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