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峰岹科技(688279)
icon
搜索文档
峰岹科技(688279):BLDC“驱控+传感”双核驱动
华泰证券· 2025-05-07 06:2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峰岹科技并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 307.5 元,基于 64.2x 26 年 PE [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峰岹科技作为国内领先的 BLDC 电机驱动控制芯片厂商,具备高成长性和较强盈利能力等优势,凭借差异化产品方案在智能小家电、运动出行等领域占据较高市场份额,2019 - 2024 年公司营收/净利润年复合增速达 36.8%/59.7% [19] - 行业层面,BLDC 电机渗透率持续提升,推动主控及驱动芯片市场规模增长,2023 年中国该市场规模为 77 亿元,2028 年将增长至 204 亿元,2024 - 28 年复合年增长率达 20.9%,国内厂商营收体量相对较小,国产化率仅约 23%,峰岹科技市场份额位列国内厂商第一,为 4.8%,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0] - 公司层面,产品在白电、汽车等领域取得突破,有望驱动营收高速增长并维持高盈利能力,积极布局传感器产品,可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切入机器人等新市场,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2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区别于市场观点 - 公司能力圈不限于低压小功率场景,已支持更丰富电机类型/负载特性,技术团队针对不同电机需求推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在空调压缩机、汽车座椅调节等场景实现规模出货,进入更大市场 [21] - 公司差异化产品有助于保持较高盈利能力,避免同质化内卷,具有高集成度、自研电机控制算法、采用开源及自研内核降低成本等优势,2024 年毛利率达 53.24%,高于行业平均的 31.81%,在白电、汽车领域率先实现国产替代,有助于保持盈利 [22] - 布局传感器产品,发挥“以旧带新”优势,有助于切入伺服市场,打开成长空间,2024 年推出相关传感器产品,借助电机驱动控制芯片领域口碑和优势,有望加速新品导入和放量,全球磁传感器市场规模大 [23] 股价复盘 - 2022 年 4 月公司在上交所科创板成功上市,上市以来股价走势与申万半导体指数较为一致,部分阶段受益于自身经营业绩释放以及机器人行业进展,股价表现强于整体板块,如 2H22 在服务器、白色家电领域突破使业绩坚挺,2023 年 5 月及 2025 年 1 月因机器人进展受市场关注 [24] 盈利预测与估值 盈利预测 - 预计 25 - 27 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40.69%/31.91%/30.08%至 8.45/11.14/14.49 亿元,对应 CAGR 达 34.15%;归母净利润为 3.23/4.43/5.82 亿元,对应 CAGR 达 37.82% [28] - 电机主控芯片 MCU 业务预计 2025/2026/2027 年收入同比增长 35.93/25.73%/22.76%至 5.23/6.57/8.07 亿元 [28] - 电机主控芯片 ASIC 业务预计 2025/2026/2027 年营收同比增长 61.70%/44.54%/42.00%至 1.37/1.98/2.81 亿元,营收占比为 16.23%/17.78%/19.41% [29] - 电机驱动芯片 HVIC 业务预计 2025/2026/2027 年收入同比增长 24.44%/22.40%/20.00%至 1.05/1.28/1.54 亿元 [30] - 智能功率模块 IPM 业务预计 2025/2026/2027 年收入同比增长 78.50%/64.80%/60.14%至 0.77/1.28/2.04 亿元 [31] - 功率器件 MOSFET 业务预计 2025/2026/2027 年收入同比减少 10.00%/10.00%/5.00%至 210/189/179 万元 [32] 毛利率 - 预计 2025/2026/2027 年电机主控芯片 MCU 毛利率为 55.40%/55.80%/56.00%,主控芯片 ASIC 毛利率为 58.55%/60.11%/60.42%,电机驱动芯片 HVIC、智能功率模块 IPM 以及功率器件 MOSFET 毛利率均保持相对稳定,综合毛利率为 53.07%/53.73%/53.84% [33] 期间费用率 - 预计 2025/26/27 年管理费用率为 4.6%/3.9%/3.45%,研发费用率为 17.5%/15.1%/13.6%,销售费用率逐年下降至 3.6%/3.1%/2.8% [35] 估值分析 - 选取兆易创新、中颖电子、中微半导、纳芯微、敏芯股份 5 家 A 股电子公司作为可比公司,采用 2026 年 PE 估值,5 家可比公司 2026 年 PE 平均数/中位数分别为 64.2/42.2 倍,考虑公司产品技术竞争壁垒高、盈利能力强、业绩有望快速增长且长期成长空间大,给予 2026 年 64.2 倍 PE,对应目标价 307.5 元 [38][39] 峰岹科技:国内领先的 BLDC 电机驱动控制芯片供应商 - 峰岹科技成立于 2010 年,聚焦高性能 BLDC 电机驱动控制芯片研发、设计与销售,产品线涵盖电机驱动控制关键芯片,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下游合作客户众多,2023 年在中国 BLDC 电机主控及驱动芯片市场份额达 4.8%,位列国内第一 [42] 发展历程 - 2010 - 2014 年为初创与技术积累阶段,制定人才培养战略,形成核心技术团队,首创多项驱动技术 [45] - 2015 - 2018 年为市场拓展与产品应用阶段,产品在智能小家电、运动出行等细分市场崭露头角,营收和净利润显示出初步市场竞争力 [46] - 2019 - 2024 年为快速增长与技术突破阶段,切入白电、汽车等新市场,营收和净利润保持高速增长 [47] - 2025 年至今为布局机器人新应用,探索传感器新技术阶段,递交 H 股发行申请,与三花控股合作成立合资公司 [47] 团队背景 - 董事长兼 CEO 毕磊在芯片设计领域有超 20 年产业化经验,首席技术官毕超专注技术创新与研发,管理层具备丰富产业经验及深厚技术积累,为公司发展奠定基础 [49] 股权结构 - 公司股权结构较为分散,一致行动人持股 26.97%,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前三大股东分别为峰岹科技(香港)有限公司、上海华芯创业投资企业、深圳市芯齐投资企业(有限合伙),实际控制人为毕磊、毕超和高帅 [51] 产品布局 - 产品线涵盖电机驱动控制关键芯片,包括电机主控芯片 MCU/ASIC、驱动芯片 HVIC、智能功率模块 IPM 和功率器件 MOSFET 等,在芯片设计等核心领域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内核 ME,产品下游应用覆盖不同场景,可实现多种控制效果 [54] 经营模式 - 采用 Fabless 经营模式,与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合作,销售模式为“经销为主,直销为辅”,与终端客户建立较强黏性 [56] 营收结构 - 电机主控芯片 MCU 营收贡献超 60%,智能功率模块 IPM 营收占比逐年提升,ASIC 芯片营收占比或因客户降本需求进一步提升 [58] - 智能小家电营收占比下降,白电营收贡献从 21 年不足 5%提升至 24 年的 19.64%,汽车营收占比提升,营收结构更加多元均衡 [60] 行业:BLDC 电机加速渗透,驱动控制芯片国产替代持续推进 BLDC 电机应用持续扩展,24 - 28 年全球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达 20% - BLDC 电机通过电子控制器和传感器实现换向,克服有刷直流电机先天性缺陷,兼具高效率、低功耗、低噪音等优势,但制造技术难度大,成本相对较高 [65][67] - 2023 年全球 BLDC 电机市场规模达 2749 亿元,中国达 696 亿元,预计 2028 年全球/中国 BLDC 电机市场规模将达到 6869/1946 亿人民币,对应年复合增速为 20%/23%,市场规模占比将提高 [68] - 白电、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新市场 BLDC 渗透率较高,应用进入普及期,有望逐步取代传统电机,向高成长下游市场扩展 [74] 23 年中国 BLDC 电机主控及驱动芯片市场规模 77 亿元,国产化率为 23% - 2023 年中国该市场规模为 77 亿元,预计 2028 年将增长至 204 亿元,2024 - 28 年复合年增长率达 20.9%,国内厂商营收体量相对较小,国产化率仅约 23%,峰岹科技市场份额位列国内厂商第一,为 4.8% [20] 市场规模:23 年全球 BLDC 电机驱动控制芯片市场规模 263 亿元,24 - 28 年 CAGR = 18% - 2023 年全球 BLDC 电机驱动控制芯片市场规模约 263 亿元 [4] 竞争格局:海外厂商仍占主导但集中度不高,2023 年国产化率提升至 23% - 国内 BLDC 电机主控及驱动芯片市场主要被海外厂商占据主导,2023 年国产化率提升至 23% [20] 技术趋势1:单芯片、全集成或将成为 BLDC 电机驱动控制芯片重要趋势 - 文档未提及具体内容 技术趋势2:无感 FOC 算法在 BLDC 电机驱动控制芯片中有望得到广泛采用 - 文档未提及具体内容 公司成长驱动:拓展传感器产品,深化白电汽车/机器人应用 驱动力1:紧抓白电、汽车、机器人等新市场机会 - 公司产品在白电、汽车等领域取得突破,技术团队推出针对性解决方案,有望驱动营收高速增长并维持高盈利能力 [20][28] 驱动力2:推出传感器产品,提供伺服驱动完整解决方案 - 公司积极投入传感器产品研发,2024 年推出相关产品,可提供分立或集成方案,借助电机驱动控制芯片领域优势,有望加速新品导入和放量,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4][23] 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竞争力1:懂芯片更懂电机,三大核心技术团队高效协作 - 文档未提及具体内容 竞争力2:自研 ME 核+算法硬件化,产品兼具高性能、低成本等优势 - 公司自研电机驱动控制处理器内核 ME,实现 FOC 算法硬件化,为客户提供高效率、低噪音、高可靠性的差异化控制效果,产品兼具高性能、低成本等优势 [2] 竞争力3:具备丰富的解决方案,加速行业应用 - 公司具备丰富的解决方案,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加速行业应用 [54]
峰岹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证券日报· 2025-04-29 02:40
主要财务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股份支付费用为1693万元 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73426万元 同比增长2966%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08110万元 同比增长3808% [3]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适用 但未列举具体项目及金额 [4] 股东信息 - 未披露普通股股东总数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 [5] - 持股5%以上股东、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未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 [5] 财务报表 - 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报表未经审计 [3][6] - 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均以人民币为单位 未经审计 [6] - 本期及上期均未发生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6] 其他事项 - 无需提醒投资者关注报告期经营情况的其他重要信息 [6] - 2025年起未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或准则解释等涉及调整首次执行当年年初的财务报表 [6]
峰岹科技(688279) - 2025 Q1 - 季度财报
2025-04-28 13:30
营业收入相关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71,196,416.60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7.34%[4]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71,196,416.60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116,193,287.30元增长约47.34%[16] 净利润相关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412,604.19元,较上年同期减少0.29%[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3,880,972.11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5%[4] - 2025年第一季度股份支付费用为1693.00万元,剔除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734.26万元,同比增长29.6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081.10万元,同比增长38.08%[5]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50,412,604.19元,2024年第一季度净利润50,560,982.39元,略有下降[17]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相关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5,915,824.08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2.97%[4]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97,143,851.38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140,277,012.21元增长约40.54%[19]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41,228,027.30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114,021,703.92元增长约23.86%[19]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5,915,824.08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26,255,308.29元增长约113.00%[19] 研发投入相关 - 研发投入合计35,086,009.71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1.36%,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0.49%,较上年增加3.84个百分点[5] 资产与所有者权益相关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2,721,715,515.72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2,630,661,289.84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04%[5] - 2025年3月31日货币资金为253,959,832.86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97,355,317.82元有所减少[13] - 2025年3月31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917,193,948.49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824,396,026.78元有所增加[13] - 2025年3月31日应收账款为6,905,220.69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5,637,955.29元有所增加[13]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1,772,267,160.67元,非流动资产合计949,448,355.05元,资产总计2,721,715,515.72元[14]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负债合计74,237,817.85元,非流动负债合计16,816,408.03元,负债合计91,054,225.88元[15] - 2025年3月31日实收资本(或股本)为92,363,380.00元,资本公积为1,915,199,405.17元[15] - 2025年3月31日未分配利润为588,105,316.80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537,692,712.61元有所增加[15] - 2025年3月31日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合计2,630,661,289.84元[15] 非经常性损益相关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6,531,632.08元,所得税影响额728,793.21元[8] 股东相关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5,575[11] - 峰岹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持股35,154,431股,持股比例38.06%,为第一大股东[11] - 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中,上海华芯创业投资企业持股11,180,273股,深圳市芯齐投资企业(有限合伙)持股2,404,966股等[12] - 峰岹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持股35.2500%的股东、董事BI LEI和持股30.5500%的股东、董事BI CHAO为兄弟关系[12] 营业成本相关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成本136,937,511.54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74,750,478.09元增长约83.19%[16] 每股收益相关 - 2025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0.55元/股,与2024年第一季度持平;稀释每股收益0.54元/股,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0.55元/股略有下降[19]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相关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487,359,269.34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440,277,880.93元增长约10.70%[20]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569,629,071.73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589,013,230.16元下降约3.29%[20]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相关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6,980,245.01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8,744,059.97元增长约94.19%[20] 汇率与现金等价物相关 - 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为-61,261.64和-34,759.85[2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43,395,484.96和-131,258,860.76[22] - 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97,355,317.82和608,695,566.90[2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53,959,832.86和477,436,706.14[22]
峰岹科技: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5041.26万元,同比下降0.29%
快讯· 2025-04-28 11:28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1.71亿元,同比增长47.34% [1] - 净利润为5041.26万元,同比下降0.29% [1]
峰岹科技(688279) -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2025-04-22 13:31
股东大会信息 - 2025年4月22日在深圳召开,124人出席,所持表决权占48.4276%[2] 议案表决情况 - 多项议案普通股同意票数比例多超99%[5][7] - 《关于公司董事、监事2025年度薪酬方案的议案》有反对票[7] - 5%以下股东对各议案表决有不同比例反对票[8][9] 会议合规情况 - 股东大会召集、召开及表决程序合法有效,律所见证[12]
峰岹科技(688279) - 上海市锦天城(深圳)律师事务所关于峰岹科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的法律意见书
2025-04-22 12:36
股东大会时间 - 2025年3月31日发布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通知[5] - 2025年4月22日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5] 出席情况 - 出席股东及委托代理人124名,代表44,635,934股,占比48.4276%[6] - 现场出席5名,代表35,155,841股,占比38.1422%[6] - 网络投票119名,代表9,480,093股,占比10.2854%[7] 议案审议 - 审议10项议案,无人提新议案[14] - 各议案同意票数及占比不等,均通过[16][19][21][22][25][26][27][28] 结果合法性 - 表决程序、召集及召开程序合规,结果有效[29][30]
峰岹科技(688279) -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2025-04-14 11:45
业绩总结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032.4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94%[40] - 2024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2,236.23万元,同比增长27.18%[40] - 2024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8,807.82万元,同比增长59.17%[40] - 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2,649,250,831.90元,较2023年末增长6.24%[59] - 2024年末公司负债总额96,315,024.51元,较2023年末下降6.10%[59] - 2024年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2,552,935,807.39元,较2023年末增长6.77%[59] - 2024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合并报表)为3.64%,2023年为4.11%[59] - 2024年度公司营业利润220,474,800.74元,较2023年度增长29.73%[59] - 2024年度公司基本每股收益2.41元/股,较2023年度增长27.51%[59] 利润分配 - 公司拟以92,170,380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7.8元(含税),预计派发现金红利71,892,896.40元(含税),占2024年度净利润比例为32.33%[20] - 2024年度已实施股份回购金额20,018,565.93元,现金分红和回购金额合计91,911,462.33元,占净利润比例41.33%[21] 资金使用 - 公司拟使用34,500万元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占超募资金总额比例为29.41%[26] - 公司拟使用最高不超过200,000万元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有效期至2025年年度股东大会召开之日[28] 人事变动 - 王建新先生辞去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独立董事等职务[33] - 拟补选林明耀先生为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独立董事[33] 会议情况 - 2024年公司董事会设董事5名,其中独立董事2名,召开董事会会议13次[41] - 2024年董事会召集了4次股东大会[43] - 2024年战略与发展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审计委员会召开6次会议,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4次会议,提名委员会召开4次会议[44] - 2024年公司监事会共召开了10次会议[49] - 2024年度监事会各次会议议案均表决通过[50][51]
峰岹科技(688279) - 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授予激励对象名单(截至预留授予日)
2025-04-09 12:19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 2024年预留授予技术(业务)骨干4人,数量3.00万股[2] - 获授数量占授予总数比例1.84%,占股本总额比例0.03%[2] - 激励对象累计获授不超总股本1%,激励计划标的股票总数不超20%[2] - 预留授予激励对象不包括独立董事、监事等特定人员[2]
峰岹科技(688279) - 关于向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对象授予预留限制性股票的公告
2025-04-09 12:19
激励计划授予信息 - 2025年4月9日为预留授予日,向4名激励对象授予3万股限制性股票[3] - 授予的3万股限制性股票占公司股本总额9236.3380万股的0.03%[3] - 授予价格为70.00元/股[9] 激励计划时间进程 - 2024年9月21日,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议相关议案并提交董事会[3] - 2024年9月27日,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多项相关议案[4] - 2024年9月27日至10月8日,对激励对象名单进行内部公示[5] - 2024年10月15日,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批准激励计划[5] - 2024年11月22日,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议调整及首次授予议案并提交董事会[5] - 2025年4月9日,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授予预留限制性股票议案[7] 激励计划其他信息 - 激励计划有效期自授予日起最长不超过60个月[10] - 预留授予限制性股票分两个归属期,各占授予权益总量的50%[11] - 预留授予技术(业务)骨干人员4人,占预留授予总数100%[12] 测算相关数据 - 2025年4月9日收盘价187.21元/股[17] - 上证指数最近12、24个月波动率分别为20.19%、17.10%[17] - 1年期、2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分别为1.50%、2.10%[17] - 股息率为0%[17] 费用摊销数据 - 预留授予3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预计摊销总费用357.51万元[18] - 2025 - 2027年分别摊销216.93万元、123.57万元、17.01万元[18] 相关意见 - 律师认为本次授予相关事项获必要批准和授权,符合规定[20] - 独立财务顾问认为激励计划预留授予相关事项符合规定[21] 公告信息 - 公司发布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授予相关核查意见等报告[22] - 公告发布时间为2025年4月10日[24]
峰岹科技(688279) - 监事会关于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授予激励对象名单的核查意见(截至预留授予日)
2025-04-09 12:19
股权激励 - 预留授予激励对象主体资格合法有效,无不得成为激励对象情形[1][3] - 激励对象不包括独董、监事等特定人员,含外籍员工[2] - 监事会同意预留授予激励对象名单[3] 授予信息 - 2025年4月9日为预留授予日,授予价70元/股[3] - 向4名对象授予3万股限制性股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