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斯瑞新材(688102)
icon
搜索文档
斯瑞新材(688102):25H1业绩点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25H1业绩显著增长
西部证券· 2025-08-28 12:0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5] 核心观点 - 25H1营业收入7.72亿元,同比增长23.74%,归母净利润7473.83万元,同比增长33.61% [1][5] - 25Q2单季度营业收入4.28亿元,同比增长27.1%,环比增长24.42%,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增长35.18%,环比增长31.18% [1][5] - 业绩增长主要由于各板块业务增长、产品销售结构优化、新产业方向稳步贡献收益及欧元汇率上升带来的汇兑收益增加 [1] 业务进展 - 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材料项目累计投资4723.27万元,成功研发铜铬铌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内壁热等静压近净成型技术,并交付客户样件 [2] - 医疗影像装备项目新厂房建设完成,累计投入1.51亿元,达产后将实现年产30000套CT球管零组件、15000套DR射线管零组件及500套直线加速器零组件 [2] - 与西门子医疗、联影医疗、昆山医源等领先企业保持合作关系 [2] 财务预测 - 预计25-27年EPS分别为0.23元、0.30元、0.37元,PE分别为76.0倍、58.3倍、46.6倍 [3] - 预计25-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20亿元、20.36亿元、25.17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1.9%、25.6%、23.6% [3][10]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7亿元、2.17亿元、2.72亿元,增长率分别为45.9%、30.4%、25.2% [3][10] - 预计ROE从25年14.2%提升至27年18.8%,毛利率从25年25.0%提升至27年26.2% [10] 行业与市场 - 公司属于其他金属新材料行业,近一年股价表现优于沪深300指数 [7]
斯瑞新材8月27日获融资买入8149.62万元,融资余额3.24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8 02:03
股价与融资交易表现 - 8月27日公司股价上涨3.10% 成交额达4.53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8149.62万元 融资净买入1689.98万元 融资余额3.24亿元占流通市值2.56% [1] - 融资余额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 融券余额处于近一年70%分位较高水平 [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43万户 较上期大幅增加50.17% [2] - 人均流通股51230股 较上期减少33.04%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72亿元 同比增长23.74% [2] - 归母净利润7473.83万元 同比增长33.61% [2] 业务构成分析 - 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及制品占比44.44% 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占比25.17% [1] - 其他业务占比16.25% 医疗影像零组件占比4.53% 高性能金属铬粉占比3.19% [1] 分红政策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67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1.35亿元 [3]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1995年7月11日 2022年3月16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涵盖高强高导铜合金、电接触材料、金属铬粉、医疗影像零组件等五大领域 [1]
斯瑞新材(688102.SH):上半年净利润7473.8万元 同比增长33.61%
格隆汇APP· 2025-08-27 12:02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达7.72亿元 同比增长23.74%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73.8万元 同比增长33.61%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968万元 同比增长36.43% [1]
斯瑞新材(688102) - 2025 Q2 - 季度财报
2025-08-27 10:25
财务表现:收入和利润(同比) - 营业收入7.72亿元,同比增长23.74%[22][3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73.83万元,同比增长33.61%[22][3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968.47万元,同比增长36.43%[22][33] - 利润总额8399.57万元,同比增长34.17%[22][25] - 基本每股收益0.1030元/股,同比增长33.59%[23][25]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57%,同比增加1.32个百分点[23] - 公司2025年1-6月营业收入772,153,433.60元,同比增长23.74%[127] - 公司2025年1-6月净利润7,473.83万元,同比增长33.61%[127]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74,738,259.19元[182] - 2025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1030元/股[182] 财务表现:成本和费用(同比)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49%,同比增加0.29个百分点[24] - 研发费用投入4240.32万元,同比增长30.73%[72] - 研发费用42,403,168.00元,同比增长30.73%[129] - 公司财务费用2,886,825.76元,同比下降65.97%,主要因欧元汇率上升带来汇兑收益[129] - 欧元汇率上升导致汇兑收益大幅增加[25] 财务表现: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82.86万元,同比下降276.53%[22][25]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82.86万元,同比下降276.53%[129] 资产和负债状况 - 总资产24.93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6.83%[22] - 公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及应收款项融资合计43,286.33万元,占总资产17.36%[121] - 公司存货账面价值30,951.54万元,占总资产12.42%[122] - 公司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及租赁负债合计93,627.03万元[123] - 公司利息费用(扣除利息收入后)755.23万元,占扣非净利润10.84%[123] - 应收账款增长31.30%至3.76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15.10%,主要因各板块业务增长所致[132] - 应收款项融资大幅增长108.80%至1780.30万元人民币,主要因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所致[132] - 预付款项增长94.17%至952.04万元人民币,主要因预付货款增加所致[132] - 其他应收款增长38.74%至1217.15万元人民币,主要因应收出口退税款和押金保证金增加所致[132] - 在建工程增长21.32%至3.85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15.45%[133] - 短期借款下降11.80%至1.93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7.76%[133]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大幅增长107.92%至2.04亿元人民币,主要因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增加所致[133] - 长期借款增长37.55%至5.35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21.46%,主要因项目投资增多所致[133] - 境外资产1.21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4.84%[134] - 主要资产受限总额2.52亿元人民币,其中在建工程抵押1.43亿元,应收票据质押4845.53万元[136] - 货币资金从2024年底的1.64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09亿元,增长27.6%[197] - 应收账款从2024年底的2.87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76亿元,增长31.3%[197] - 存货从2024年底的2.58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10亿元,增长19.8%[197] - 流动资产总额从2024年底的8.08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0.34亿元,增长27.9%[197] - 资产总额从2024年底的21.34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4.93亿元,增长16.8%[197] - 短期借款从2024年底的2.19亿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93亿元,减少11.8%[198] - 长期借款从2024年底的3.89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5.35亿元,增长37.5%[198]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从2024年底的9796.19万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04亿元,增长107.9%[198] 业务线表现: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及制品 - 公司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及制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5G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旨在满足国内高端连接器原材料需求并缓解进口依赖[34] - 公司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在可控核聚变领域配套新奥科技、星环聚能和能量奇点等关键客户[50] - 牵引电机端环和导条制造技术拥有22项授权发明专利和13项在审发明专利且已产业化应用[83] - 非真空下引连铸扁锭制造技术拥有5项授权发明专利和5项在审发明专利且铸锭成分均匀性显著提高[83] - 真空熔炼铸锭制造技术拥有7项授权发明专利和3项在审发明专利[83] - 真空熔铸法制造技术拥有18项授权发明专利和6项在审发明专利且能生产Cr含量40%以下产品[84] - 真空自耗电弧熔炼制造技术拥有13项授权发明专利和10项在审发明专利且产品Cr含量在25-50%[85] - 真空自耗电弧熔炼技术实现大规模产业化[79] - 真空自耗电弧熔炼项目投入1,302.00万元,实现铜铬电触头材料大批量供货[107] 业务线表现: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 - 中高压电接触制品包括铜铬触头和铜钨触头两类,应用于72.5kV、126kV、252kV等级的SF6开关被真空开关替代的趋势中[35] - 中高压电接触材料需同时具有优异开断能力、高耐电压能力、高抗电弧烧蚀能力等相互矛盾的电气性能指标[43] - 公司中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51] - 公司126kV真空灭弧室触头材料已实现小批量交付客户[51] - 公司为全球主流电力设备制造商(西门子/ABB/施耐德等)供应中高压电接触材料[51] - 高电压大电流铜铬触头材料激光表面重熔技术提升抗电弧耐电压能力[72] - 252kV灭弧室触头材料项目投入744.00万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小批量供货[107] - 在高电压等级真空灭弧室(72.5kV-252kV)领域取得多项技术突破[95] - 公司铜铬电触头产品2019-2023年获得单项冠军产品认定[93] - 公司铜铬电触头产品2022-2024年再次获得单项冠军产品认定[94] 业务线表现:高性能金属铬粉 - 高性能金属铬粉产品包括高纯低气铬粉、真空级高纯铬、球形铬粉等,被广泛应用于中高压电接触材料、高端高温合金等领域[36] - 高性能金属铬粉需掌握先进低温制粉技术、酸不溶物夹杂处理、脱气提纯技术及超细粉制备等四大技术门槛[45] - 公司高性能金属铬粉已形成年产2000吨生产能力[52] - 超细粉制备技术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并已小批量供货[79] - 超细粉制备技术拥有2项授权发明专利,采用先进破碎结合气流分级技术,适用于喷涂领域,技术已成熟并产业化应用[87] 业务线表现:医疗影像零组件 - CT和DR球管零组件包括管壳组件、转子组件、轴承套等,基于医疗设备对性能及一致性的严苛要求批量提供高标准产品[37] - 公司CT球管零组件业务受益于商务部推动的产业国产化进程[53] - CT和DR球管零组件表面材料处理技术拥有7项授权发明专利,综合电镀黑铬、Fe3O4热喷涂、AT13~AT40热喷涂、不锈钢湿氢等技术,提高热辐射系数,报告期内优化不锈钢湿氢工艺提高产品合格率并完成管壳电镀样品试制[88] - 旋转阳极转子材料钎焊技术拥有5项授权发明专利及2项在审发明专利,研发真空钎焊技术满足CT及DR球管严苛工作条件,报告期内持续优化钎焊工艺提高产品合格率[88] - 金属管壳材料及塑性变形加工技术拥有7项授权发明专利及5项在审发明专利,采用真空双级熔炼确保材料纯净度,结合热拉伸、模锻和冲压成形技术,报告期内持续优化工艺提高材料利用率[88] - 医疗影像装备项目总投资4亿元人民币,达产后将实现年产30000套CT球管零组件、15000套DR射线管零组件、500套直线加速器零组件[67] - 医疗影像装备项目已累计投入1.51亿元人民币,新厂房建设完成并进入验收搬迁阶段[67] 业务线表现:光模块组件 - 光模块芯片基座/壳体为400G、800G、1.6T高速光模块提供散热管理及机械稳定性支持,市场需求增长明显[38][39] - 钨铜合金材料凭借高导热低膨胀特性成为高速光模块芯片基座主流材料[68] - 公司正在研发低成本批量生产金刚石铜工艺以支持1.6T以上光模块需求[47] - 公司开发铜金刚石材料为1.6T以上光模块提供技术储备[68] - 光模块芯片基座制造技术拥有6项授权发明专利及4项在审发明专利,采用3DP打印工艺制备各种孔隙率钨骨架并结合渗铜工艺,优势为原材料利用率高、无需模具、缩短开发周期,报告期内优化3DP打印工艺结合压力熔渗提高产品成品率并推进产业化应用[90] - 光模块芯片基座/壳体产能目标为年产2000万套,已向客户中小批量供应800G/1.6T高强度高导热铜合金壳体[69] - 光模块芯片基座制造技术已小批量供货且处于产能建设中[80] 业务线表现:航空航天零组件 - 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内壁采用耐高温铜合金材料,已通过下游客户验证并用于实际火箭发射,随商业航天发展需求增加[40] - 公司产品应用于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等关键航天项目[56] - 公司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内壁通过商业航天主要客户的多次试车和发射验证[56] - 与蓝箭航天、九州云箭、深蓝航天等商业航天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64] - 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内壁技术拥有16项授权发明专利和21项在审发明专利[92] - 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内壁材料研发制造技术已小批量供货且处于产能建设中[80] - 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材料项目第一阶段投资2.30亿元人民币,达产后预计年产200吨锻件、200套喷注器面板、500套推力室内外壁零组件[64] - 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项目已累计投资4723.27万元人民币,实现铜铬铌推力室内壁热等静压近净成型技术突破[64] - 完成200吨级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内壁CuCrNb材料全流程工艺开发[98] - 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内壁高性能铜合金材料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440万元,本期投入680.42万元,累计投入1901.42万元,完成商业航天多项产品开发并交付客户试车[105] - 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组件新型连接技术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00万元,本期投入13.68万元,累计投入58.85万元,已确定焊接工艺路线并与客户联合开发[105] - 200吨级及以上重型火箭发动机铜合金推力室内壁关键工艺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001万元,本期投入197.94万元,累计投入300.04万元,突破热等静压近净成形技术并制备铜铬铌相关产品[105] - 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内外壁近净成型工艺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580万元,本期投入31.44万元,累计投入31.44万元,部分产品已完成工艺开发进入试制阶段[105] - 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零组件增材制造工艺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650万元,本期投入1.19万元,累计投入1.19万元,推进绿激光打印工艺参数开发[106] - 热等静压近净成型技术预计2024-2025年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并已小批量供货[80] - 热等静压近净成型技术拥有1项授权发明专利[92] - 热等静压工艺开发项目投入346.00万元,完成近净成形包套设计[107] - 异质金属连接技术拥有4项授权发明专利及2项在审发明专利,提高结合面积、结合强度及热传导,满足高温高真空环境长期使用,报告期内优化工艺参数提升焊接合格率[88]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49%,同比增加0.29个百分点[24] - 研发投入总额为4240.32万元,同比增长30.73%[101]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49%,较上年增加0.29个百分点[101] - 公司研发总投入为13,093.60万元,其中资本化金额为2,371.18万元,费用化金额为6,370.68万元[108] - 研发费用为4,240.32万元,研发人员数量为94人,占总人数比例为7.83%[110][112]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865.28万元,平均薪酬为9.21万元[110] - 研发人员学历构成中本科占比最高为48.94%(46人),硕士研究生占比22.34%(21人)[110] - 研发人员年龄以30岁以下为主占比38.30%(36人),30-40岁占比30.85%(29人)[110] - 公司拥有授权发明专利290项,累计申请发明专利568项[99] - 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18项,新增专利申请26项[99] - 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90项[77] - 液体火箭推力室内壁热等静压近净成型技术提升材料强度和耐高温性能[72] - 等离子气雾化送丝制粉技术解决3D打印铜及铜合金粉末空心粉问题[72] - 3D打印制造技术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并已小批量供货[79] - 真空气雾化制粉技术实现关键技术突破[79] - 真空气雾化制粉技术拥有3项授权发明专利及3项在审发明专利,适用于增材制造、3D打印、注射成型、激光熔覆等领域,技术已成熟并逐步应用于输配电、航空航天及高强高导铜合金领域[87] - 真空熔渗制造技术实现大规模产业化[79] - 半导体设备用冷却系统加工焊接及表面处理技术已小批量供货且处于产能建设中[80] - 新一代铜铁合金材料真空感应熔炼等制造技术已小批量供货且处于产能建设中[80] - 新一代铜铁合金材料真空感应熔炼制造技术拥有7项授权发明专利及2项在审发明专利,制备气体含量低、夹杂物少、成分均匀的CuFe母合金,可进一步制备CuFe5至CuFe50系列合金[89] - 新一代铜铁合金材料真空自耗电弧熔炼制造技术拥有1项授权发明专利及2项在审发明专利,制备分布均匀、宏观偏析少、无Cu/Fe富集缺陷的CuFe50、CuFe70合金[89] - 新一代铜铁合金材料非真空熔炼及连铸技术拥有3项授权发明专利,采用非真空方式熔炼及连铸,铁相弥散均匀分布于铜基体,无明显偏析现象[89] - 合金粉末工艺开发项目投入380.00万元,实现铜铬铌/锆系列粉末批量生产[107] - 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开发项目投入215.00万元,已通过6种定制化产品验证[108] - 高性能电机用新型铜及铜合金材料工艺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700万元,本期投入4.48万元,累计投入4.48万元,目前正在开发中[105] - 大功率发电设备用新型铜及铝合金材料零组件加工工艺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518.8万元,本期投入20.5万元,累计投入20.5万元,完成多种风力发电机铜加工件及铜铝加工件工艺开发[106] - 高纯无氧铜工艺及零件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50万元,本期投入13.68万元,累计投入148.43万元,开发超导磁体用板带异型件加工并实现小批次供应[106] - 核电球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65万元,本期投入55.71万元,累计投入55.71万元,掌握材料熔炼和后续加工工艺[106] - 高性能靶材背板产品应用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82万元,本期投入46.34万元,累计投入46.34万元,完成所有牌号样品工艺开发并与下游客户联合验证[106] - 公司承担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高强高弹钛青铜合金超薄宽幅带材研发与应用"项目[58] 客户与市场 - 公司主要客户集团包括GE集团、Wabtec集团、Siemens集团、Alstom集团、东芝、中国中车、中国电装、伊顿等[11][12] - 公司向联影医疗销售的主体包括武汉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2] - 公司主要客户集团包括施耐德、东方电气、ABB、泰开集团等,其中施耐德集团涵盖6家销售主体如施
斯瑞新材: 关于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申请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注册批复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5 17:04
公司融资进展 - 中国证监会同意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注册申请 批复文号为证监许可〔2025〕1782号 [1] - 本次发行需严格按照报送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申报文件和发行方案实施 [1] - 批复有效期自同意注册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 [1] - 发行结束前如发生重大事项需及时报告上海证券交易所并按相关规定处理 [1] 公司治理与沟通 - 公司董事会将按批复要求和股东会授权办理本次发行事宜 [1] - 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为指定联系部门 联系电话029-81138188 邮箱sirui-advanced-materials@sirui.net.cn [2] - 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 保荐代表人为林文亭和赵中堂 [2] - 保荐机构联系部门为资本市场部 联系电话021-23187103 邮箱ibd_sirui@gtht.com [2]
斯瑞新材(688102) - 关于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申请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注册批复的公告
2025-08-25 12:36
发行批复 - 公司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申请获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1] - 批复自同意注册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3] 发行实施 - 本次发行应按报送上证所的申报文件和发行方案实施[2] - 发行结束前发生重大事项应及时报告上证所并处理[3] 后续安排 - 公司董事会将在规定期限内办理发行相关事项并履行信披义务[3] 联系信息 - 公司联系部门为董事会办公室,电话029 - 81138188,邮箱sirui - advanced - materials@sirui.net.cn[4] - 保荐人(主承销商)为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是林文亭和赵中堂[4] - 公告发布日期为2025年8月26日,联系部门为资本市场部,电话021 - 23187103,邮箱ibd_sirui@gtht.com[5]
斯瑞新材股价微跌0.06% 商业航天政策加码引关注
金融界· 2025-08-20 17:32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0日收盘,公司股价报16.24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01元,跌幅0.06% [1] - 当日成交量为148976手,成交金额达2.43亿元 [1] - 主力资金当日净流出683.63万元,近五日累计净流出7734.88万元 [1]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性能铜合金材料、制品及其他特殊铜合金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 [1] 行业政策影响 - 广东省8月19日发布《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对商业航天基建端给予补贴和税收优惠 [1] - 政策明确支持企业开展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等核心技术攻关 [1] - 公司作为商业航天产业链中游的火箭发射相关企业,被多家机构列入关注名单 [1]
解决火箭运力不足问题,广东推动液体燃料技术攻关
选股宝· 2025-08-19 23:29
政策支持 - 广东省提出鼓励企业聚焦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等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1] - 对符合配套条件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省级给予不超过50%的配套资金支持 [1] - 落实企业研发支出100%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1] 技术趋势 - 液体燃料火箭凭借推力可调、重启能力强及系统适配性高等优势,正成为新一代可复用火箭的主流选择 [1] - 发展可回收火箭与液体燃料等技术是提升运力的关键 [1] - 预计2030年至少需要年均64发火箭才能满足规划的组网计划 [1] - 2030年火箭市场空间有望达到千亿规模 [1] 行业进展 - 2025年下半年蓝箭航天的朱雀三号、天兵科技的天龙三号、中科宇航的力箭二号、星河动力的智神星一号等大运力民营液体火箭即将首飞 [1] - 民营液体火箭商业化运营有望实现"从零到一"突破 [1] 公司动态 - 斯瑞新材启动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材料、零件、组件产业化项目"的建设 [2] - 泰胜风能的火箭贮箱是用于储存液体火箭推进剂的关键压力容器,为运载火箭核心部件之一 [2]
斯瑞新材:公司生产的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主要通过下游的板带制造企业用于高端连接器行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5 09:31
公司业务布局 - 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应用于高端连接器行业 涵盖新能源汽车 5G通信 消费电子和航空航天领域 [2] 产品应用范围 - 材料通过下游板带制造企业用于光通讯光模块及高速连接器生产 满足铜缆高速连接器需求 [2] 技术发展路径 - 公司产品同时覆盖光互连和铜互连连接材料应用场景 服务于AI算力基础产业建设 [2]
金属新材料板块8月12日跌0.86%,斯瑞新材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0.43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12 08:24
板块整体表现 - 金属新材料板块当日下跌0.86%,表现弱于大盘,上证指数上涨0.5%至3665.92点,深证成指上涨0.53%至11351.63点 [1] - 板块内个股分化明显,10只个股上涨,10只个股下跌,其中斯瑞新材以5.32%跌幅领跌 [1][2] - 板块资金整体呈净流出状态,主力资金净流出10.43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入1.09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9.34亿元 [2] 领涨个股表现 - 博威合金涨停,涨幅10.02%,收盘价22.18元,成交量105.39万手,成交额23.07亿元 [1] - 新莱福涨幅8.47%,收盘价56.98元,成交量10.15万手,成交额5.78亿元 [1] - 鑫科材料涨幅4.23%,收盘价4.19元,成交量290.24万手,成交额12.13亿元 [1] 领跌个股表现 - 斯瑞新材跌幅5.32%,收盘价16.19元,成交量30.81万手,成交额5.05亿元 [2] - 宁波韵升跌幅4.6%,收盘价14.31元,成交量202.79万手,成交额29.17亿元 [2] - 中科磁业跌幅3.62%,收盘价66.27元,成交量8.22万手,成交额5.45亿元 [2] 资金流向分析 - 鑫科材料主力资金净流入1.34亿元,主力净占比11.07%,但游资和散户资金分别净流出2233.13万元和1.12亿元 [3] - 博威合金主力资金净流入1.07亿元,主力净占比4.66%,游资资金净流出9171.52万元 [3] - 云路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入1193.03万元,主力净占比11.14%,游资和散户资金分别净流出673.98万元和519.05万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