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纳芯微(688052)
icon
搜索文档
【私募调研记录】高毅资产调研纳芯微
证券之星· 2025-05-07 00:07
公司调研 - 纳芯微下游应用领域需求景气度高 新能源车销量高增长 智能化趋势驱动汽车电子业务增长 [1] - 公司主要营收来自国内 中美关税政策影响不大 [1] - SerDes芯片推出第一代产品 面向摄像头应用 [1] - 去年导入或定点的汽车芯片包括隔离类智能驱动 马达驱动等 部分产品已快速放量 [1] - 海外市场推进良好 与欧洲 日本 韩国头部车厂合作 [1] - 股份支付费用预计8000万元 单季度2000万元 [1] - 布局MCU为补全产品图谱 推出实时控制MCU和汽车SOC [1] - 未来毛利率因市场竞争有所下滑 但通过成本管理和高复杂度产品量产有望改善 [1] 机构背景 - 上海高毅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是国内投研实力较强 管理规模较大 激励制度领先的平台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2] - 投研团队超过30人 投资经理包括千亿级基金公司投资总监 股票型基金8年业绩冠军等 [2] - 研究员绝大多数来自嘉实 易方达 南方 博时 鹏华 招商等一线基金公司 [2] - 由邱国鹭担任董事长 邓晓峰担任首席投资官 卓利伟担任首席研究官 [2] - 团队分布在深圳 上海和北京 [2]
纳芯微接待136家机构调研,包括AMC Entertainment Holdings、Daiwa(Shanghai)Corporate Strategi...
金融界· 2025-05-06 15:00
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60亿元,同比增加49.53% [3]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17亿元,同比增加97.82%,环比增长20.66% [3] - 2024年公司净利润亏损4.03亿元,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为-3.32亿元 [3]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亏损收窄至-5,133.83万元,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为-2,868.79万元 [3] 下游应用领域 - 泛能源市场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占比分别为49.49%和48.67% [4] - 汽车电子收入持续增长,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收入26,281.97万元,占比36.68% [4] - 消费电子收入占比稳定,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分别为13.63%和14.64% [4] 产品结构 - 信号链产品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占比分别为49.14%和39.14% [4] - 传感器产品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13.98%提升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25.64% [4] - 电源管理产品收入占比稳定,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分别为35.87%和35.04% [4] 收购与产品布局 - 2024年10月完成对麦歌恩的收购,实现磁传感器全品类覆盖 [5] - 公司拥有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MCU四大产品方向 [5] - 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将汽车电子产品移植至该新兴应用领域 [6] 下游需求景气度 - 新能源车智能化驱动汽车电子业务增长 [7] - 泛能源领域工业市场恢复增长,电源模块领域增长显著 [7] - 消费电子有望保持正常增长 [7] 海外市场 - 建立欧洲、日本、韩国等海外销售团队,与头部Tier 1车厂合作 [11] - 海外市场拓展取得成效,坚定了海外拓展信心 [11] 研发与费用 - 研发费用进入稳定增长阶段,2025年股份支付费用预计8,000万元 [11] - 2025年一季度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约3亿元,扣除股份支付后约2.8亿元 [11] 产品进展 - SerDes芯片面向摄像头应用导入国内头部客户,未来拓展屏幕用相关芯片 [9] - 汽车芯片方面,带诊断保护功能的隔离类智能驱动快速放量 [9] - 推出ASIL D级轮速传感器,磁角度传感器、磁编码器实现快速增长 [9] 毛利率展望 - 价格持续下降空间有限,毛利率有望企稳 [13] - 通过供应链协调和技术迭代实现成本降低 [13] - 高复杂度产品量产有望改善毛利率 [13]
纳芯微(688052):营收新高 发力MCU、SERDES新品
新浪财经· 2025-05-04 00:32
财务表现 - 2025年Q1营收7.17亿元 同比增长97.82% 环比增长20.66% 创历史新高 [1][2] - 归母净利润亏损5133.83万元 较2024年Q1亏损减少9869.09万元 [1][2] - 毛利率34.37% 同比提升2.37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2.84个百分点 [1][2] - 研发费用1.79亿元 同比增长17.52% 研发费用率24.92% [2] 收入结构 - 汽车电子领域收入2.6亿元 占比约37% [2] - 麦歌恩贡献收入1亿元 [1][2] - 泛能源领域需求逐步恢复 [1][2] 产品布局 - 围绕汽车电子电动化向智能化升级展开全场景产品布局 [1][3] - 优势产品包括隔离产品、电源管理、信号链产品 [1] - 重点拓展MCU+产品线 形成专用SoC、实时控制MCU及通用MCU三大品类 [3] - 并购麦歌恩实现磁传感器全品类覆盖 成为国内最大磁传感器IC供应商 [3] - 发布车规级视频SerDes芯片组 采用HSMT公有协议 [1][3]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28.0/35.9/45.5亿元 [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0.76/1.5/4.5亿元 [4] - 目标价247.8元 维持"买入"评级 [4]
纳芯微(688052):一季度收入创历史新高
长江证券· 2025-05-03 01: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该评级 [8][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纳芯微收入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同比减亏显著,受益于汽车电子增长、新品放量、泛能源需求回暖及麦歌恩并表,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0.92、1.48、4.17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2][6][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2025年4月29日纳芯微公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一季度实现收入7.17亿元、同比 + 97.82%、环比 + 20.66%,归母净利润 - 0.51亿元、同比减亏显著 [6] 事件评论 - 一季度收入显著增长,实现收入7.17亿元,归母净利润 - 0.51亿元同比减亏,受益于汽车电子、新品、泛能源及麦歌恩并表,毛利率34.37%同比 + 2.37pct、环比 + 2.84pct [11] - 持续聚焦泛能源和汽车领域,2025年一季度汽车电子、泛能源、消费电子营收占比分别约为36.68%、48.67%、14.64%,汽车电子收入达2.6亿元,泛能源保持增长,消费电子多款产品助力成长 [11] - 研发并购助力成长,2025Q1研发费用1.79亿元、研发费用率24.92%,围绕四大产品方向研发,2024年收购麦歌恩并表,截至2024年可提供3300余款产品料号 [11] - 新品研发放量助力中长期成长,随着新品在汽车、泛能源等领域导入上量,纳芯微中长期成长无虞 [11]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960|3057|3974|5061| |营业成本(百万元)|1319|1987|2504|3189| |毛利(百万元)|641|1070|1470|1873| |销售费用(百万元)|189|220|258|278| |管理费用(百万元)|281|290|338|380| |研发费用(百万元)|540|718|795|886| |营业利润(百万元)|-403|-92|148|417| |净利润(百万元)|-403|-92|148|417|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百万元)|-403|-92|148|417| |EPS(元)|-2.86|-0.64|1.04|2.92|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95|154|689|835|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1100|-584|-588|-575|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267|-23|-23|-23| |现金净流量(不含汇率变动影响)(百万元)|-738|-453|78|237| |每股收益(元)|-2.86|-0.64|1.04|2.92|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0.67|1.08|4.83|5.86| |市盈率|—|—|179.86|63.98| |市净率|3.13|4.56|4.44|4.15| |EV/EBITDA|—|117.87|48.67|29.46| |总资产收益率|-5.3%|-1.2%|1.9%|4.9%| |净资产收益率|-6.8%|-1.6%|2.5%|6.5%| |净利率|-20.6%|-3.0%|3.7%|8.2%| |资产负债率|22.5%|23.3%|24.8%|24.9%| |总资产周转率|0.26|0.40|0.51|0.61| [17]
全国产供应链、完成HSMT芯片互联互通测试,纳芯微推出车载视频SerDes芯片组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01 02:56
产品发布 - 公司推出基于全国产供应链、采用HSMT公有协议的车规级SerDes芯片组,包括单通道加串器芯片NLS9116和四通道解串器芯片NLS9246 [1] - 该芯片组专为ADAS和智能座舱系统中的高速数据传输场景设计,支持摄像头、显示屏、域控制器等设备 [1] 市场需求 - 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展,车载摄像头、显示屏、激光雷达等设备数量剧增,数据传输量呈指数级上升 [2] - L2/L3级智能汽车平均每车搭载8-16颗加串器和2-4颗解串器,高阶车型需求更高 [2] - 目前单车搭载SerDes芯片价值约几十美元,未来有望继续增加 [2] 技术优势 - 芯片组采用HSMT公有协议,实现加串器与解串器的解耦,客户可灵活选择不同供应商的芯片组合 [4] - 接收机容限相比主流国际厂商产品提升100%,具备更强的AEQ能力,可降低线缆布线成本 [7] - 内置接插件瞬断监测功能,实时检测微秒级故障,并支持TDR技术实现高精度线缆故障定位 [7] - 在带电8kV的ESD测试中图像传输无误码,EMI/EMC性能对标国际头部厂商 [7] 供应链与兼容性 - 芯片设计、晶圆生产、封装测试实现全链路国产化,打造弹性多元的供应链体系 [4] - 加串器采用TQFN32封装,解串器采用TQFN64封装,与市场主流产品P2P兼容 [9] 产品规格 - 满足AEC-Q100 Grade 2要求,功能安全达到ASIL B等级 [9] - 传输速率为2~6.4Gbps,适配车载系统高速数据传输需求 [9] 公司背景 - 公司聚焦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三大方向,为汽车、工业、信息通讯及消费电子等领域提供芯片解决方案 [11] - 公司使命为"感知驱动未来,共建绿色、智能、互联互通的芯世界" [11]
纳芯微(688052)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25Q1收入再创新高 汽车+机器人驱动成长
新浪财经· 2025-05-01 00:4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9.60亿元,同比+49.53%,毛利率32.70%,同比-5.89pct,归母净利润-4.0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4.57亿元 [1] - 2025Q1营业收入7.17亿元,同比+97.82%,环比+20.66%,毛利率34.37%,同比+2.37pct,环比+2.84pct,归母净利润-0.5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64亿元 [1] - 2025Q1收入创单季度历史新高,产品结构优化带动毛利率改善 [2] 收入驱动因素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带动汽车电子业务增长,2024年收入占比36.88%,同比+5.93pct [2] - 麦歌恩并表贡献7319万元收入 [2] - 2024年信号链/传感器/电源管理收入占比分别为49.14%/13.98%/35.87% [2] - 泛能源领域需求回暖推动2025Q1收入增长 [2] 行业趋势与市场机会 - 中国大陆汽车芯片国产化率较低,公司卡位智能化与电动化趋势,车规MCU+产品累计出货超200万颗,马达驱动类芯片与集成式电机驱动SoC芯片取得多个项目定点 [3] - AI服务器市场发展带动电源管理、信号转换、通信接口需求激增 [3] - 人形机器人作为AI硬件新载体,公司布局磁编码器、霍尔开关等关节核心部件 [3] - 光储市场去库存结束,行业景气度回升,消费电子领域复苏 [3] 研发与产品进展 - 2024年研发投入5.40亿元,占收入比例27.55% [4] - 通用信号链产品在工业和汽车领域头部客户完成项目导入 [4] - 车规级40/6V DC DC进入量产爬坡 [4] - 推出全国产供应链的车规级SerDes芯片组 [4] - 收购麦歌恩补全磁传感器矩阵 [4] 未来展望 - 2025-2026年收入预测上调至28.86/35.95亿元,新增2027年收入预测44.05亿元 [4] - 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调整为-0.78/1.33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3.61亿元 [4]
纳芯微(688052) -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2025-04-30 12:49
业绩数据 - 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196,027.42万元,同比增长49.53%[4][31][32] - 2024年度公司扣非净利润 -45,677.81万元,同比下降16.19%[4]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40,287.82万元[13][31][34]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505.33万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加49,302.03万元,增长33.07%[31][34]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7.55%,同比减少12.24个百分点,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的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44.57%[31][35]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94,234.42万元,较2023年末减少4.26%[31] - 2024年末总资产767,357.59万元,较2023年末增长7.23%[31] - 2024年费用化研发投入为539,992,130.07元,较2023年增长3.52%[46] 募集资金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2,526.60万股,每股发行价230.00元,募集资金总额581,118.00万元[5] - 首次公开发行A股扣除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558,124.66万元[5] - 截至期末累计项目投入70,984.44万元,利息收入净额20,568.91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410,000.00万元,用于回购股份20,010.61万元,完结项目剩余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4,826.85万元[66] - 应结余和实际结余募集资金均为72,871.67万元,差异为0[66] 监管事项 - 2024年6月24日,上交所就公司业绩预告披露事项对公司及相关人员予以口头警示[8] - 2024年7月2日,江苏证监局就公司收购事项出具监管关注函[8] - 2024年8月1日,江苏证监局就公司业绩预告、业绩快报披露事项出具监管关注函[8] 研发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新获得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3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7项及境外知识产权4项[47] - 各项目预计总投资合计216,384万元,本期投入53,999.21万元,累计投入102,028.83万元[61] 人员持股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王升杨持股1876.52万股,盛云持股1704.28万股等[68] - 核心技术人员赵佳报告期内二级市场自行买入0.05万股,叶健因股权激励归属增加0.88万股[68] 股权激励 - 姜超尚年初已获授予限制性股票数为19600股,报告期内可归属数量和已归属数量均为0,期末已获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为19600股[69] - 叶健年初已获授予限制性股票数为54349股,报告期内可归属数量和已归属数量均为8788股,期末已获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为54349股[69] - 公司报告期新授予限制性股票数合计为0,年初已获授予限制性股票数合计73949股,报告期内可归属数量和已归属数量均为8788股,期末已获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合计73949股[69] - 2022年股权激励计划叶健获授价格调整后为68元/股,2023年股权激励计划获授价格为49元/股[70] 其他 - 2024年度公司有效执行相关治理制度和内控制度[7] - 2024年度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不存在未履行承诺的情况[8] - 2024年9月保荐机构对上市公司进行现场检查,两名保荐代表人至少一人参加[9] - 2024年度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理财产品专用结算账户永久补充流动资金[9][10][12] - 公司业绩下滑因产品售价承压、费用增加、计提减值准备[13] - 公司主要产品竞争对手为迈来芯、瑞萨电子等国外龙头企业,在营收等方面有差距[25] - 公司业务受宏观经济波动、国际贸易摩擦等影响[26][27] - 公司股权激励致股份支付费用大幅增加,影响经营业绩[29] - 公司在核心技术、质量管控、产品品类方面有优势[37][39][40] - 2024年度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44] - 公司2024年无新增业务,主要从事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的研发和销售业务[6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公司股份均无质押、冻结情形[70]
不缺钱的纳芯微港股再上市背后:高溢价接盘“金主”资产?浮现新微资本魅影 标的盈利飙升
新浪证券· 2025-04-30 08:12
A股上市公司赴港股上市热潮 - 2025年以来已有超过30家A股上市公司递表或发布港股上市公告 [1] - 代表性公司包括蓝思科技(300433 SZ)、宁德时代(300750 SZ)、先导智能(300450 SZ)等头部企业 [2] - 港股二次上市主要动因包括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如蓝思科技、大族数控公告明确提及)和响应政策支持 [3] 政策与市场背景 - 2024年4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证监会推出五项措施优化沪深港通机制 [3] - 政策明确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推动两地资本市场协同发展 [3] - 截至2025年4月,Wind数据显示至少21家企业在港股上市处理中,包括东鹏饮料(H02116 HK)、蓝思科技(H02115 HK)等 [4] 纳芯微案例深度分析 募资行为特征 - 2025年4月25日向港交所递表,计划募资用于技术研发(45%)、海外扩张(20%)及战略并购(15%) [5] - 公司资产负债率仅21 21%,账面货币资金30亿元中18亿元用于理财,显示资金充裕 [5] - 2022年科创板IPO超募48 31亿元(实际募资55 81亿元 vs 原计划7 5亿元),2024年将14亿元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8] 高溢价收购争议 - 2024年6月以10亿元收购麦歌恩,较净资产1 48亿元增值576 55%(收益法)或964 21%(市场法) [9] - 收购形成5亿元商誉,标的2024年11-12月净利率达20%(2023年仅6%),但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滑34 11%至1883万元 [12] - 业绩对赌要求2024-2026年净利润分别达3912万元、5154万元、7568万元 [12] - 交易方矽睿科技与新微资本存在关联,后者曾为纳芯微早期投资者且与标的公司存在人事关联 [13][14] 行业观察焦点 - 全球化战略驱动成为港股二次上市核心逻辑,多家公司在公告中明确提及国际化布局需求 [3] - 部分企业存在资金充裕仍推进募资的现象,募资用途合理性需结合具体案例评估 [5][8] - 高溢价并购伴随业绩对赌成为常见操作,但标的盈利波动性和交易关联性需重点关注 [9][12][14]
那些25Q1交出历史最佳财报的半导体领域
是说芯语· 2025-04-30 01:28
历史最佳财报领域 - AI芯片领域:寒武纪和海光信息Q1营收达11.11亿元,同比增长42倍,净利润3.55亿元,存货和预付款预示Q2环比几倍增长;海光信息DCU3深算3号在AI for science等顶尖应用中表现突出 [5] - 端侧SoC芯片:受益于AIoT、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新兴场景需求,瑞芯微3588芯片已大量上车,4nm的3688性能更强;代表性公司如泰凌微(毛利率50.05%,营收2.30亿元)、炬芯科技(毛利率49.82%,营收1.92亿元)、瑞芯微(毛利率40.95%,营收8.85亿元)、恒玄科技(毛利率38.47%,营收9.95亿元)均创历史最佳 [5] - 半导体设备: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盛美上海、华海清科营收增长35-40%,盛美净利润暴增超200%;拓荆科技营收增50%但净利润亏损1.47亿元,毛利率从47%降至19.89%,主因新产品交付比例达70%及成本增加 [6] 接近或"实际上最佳"领域 - 模拟芯片:思瑞浦、纳芯微、芯朋微表现突出,业绩弹性大;圣邦等公司表现较弱 [7] - 晶圆厂:中芯国际Q1营收环比增长6-8%,毛利率19-21%,营收创新高,净利润为2021-2022年后最佳;华虹经营数据稍差但同样为近年最佳 [7] 未来持续加速增长领域 - AI芯片:Q2起景气度极高,推理芯片和海光CPU需求将大幅增长 [8] - 端侧SoC:智能玩具、盲盒、社交陪伴等场景潜力巨大,可能催生新AI"泡泡玛特" [8] - 模拟芯片:国产替代和客户转单趋势明确,先转企业将享受红利 [8] - 晶圆厂:先进制程和模拟芯片推动营收快速增长,可能改变全球晶圆代工格局 [8]
纳芯微(688052) - 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2025-04-29 14:11
业绩总结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6027.42万元,同比增长49.53%[38]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40287.82万元,扣非净利润为 - 45677.81万元[38][74][77]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94234.42万元,同比减少4.26%;总资产为767357.59万元,同比增长7.23%[74]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 - 2.86元/股,稀释每股收益 - 2.85元/股[75]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 6.65%,扣非后为 - 7.53%[75]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505.33万元,销售回款同比增加49302.03万元,增长33.07%[74][78] 用户数据 - 无 未来展望 - 2025年董事会将履行职责,以股东利益最大化决策经营和投资[65] - 2025年监事会将加强监督,维护公司及股东利益[72]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2024年研发费用为53999.21万元,同比增长3.52%,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同比增长44.57%[41] - 截至2024年12月末,研发人员人数同比增加至560人,同比增长32.08%[41] - 2024年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67.47万元/人,同比增长10.48%[41] - 应用于汽车电子执行器市场的MCU + 产品累计出货超200万片,通用信号链产品量产料号超20个[43] 市场扩张和并购 - 2024年公司通过现金方式收购麦歌恩100%股份,12月完成股份交割及工商变更事项[55] - 麦歌恩2024年11 - 12月被纳入合并报表,两个月实现营收7318.72万元[38][77] - 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完成对麦歌恩供应链的整合工作[52] 其他新策略 - 公司及子公司拟向金融机构申请不超12亿元综合授信额度,有效期至2025年年度股东大会召开之日[28] - 2025年度独立董事报酬不超税前8万/年,实际薪酬由董事会根据履职评价决定[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