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纳芯微(688052)
icon
搜索文档
纳芯微: 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18 16:30
监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 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25年8月18日以现场及通讯会议相结合的方式召开 [1] - 会议通知已于2025年8月8日通过通讯方式发出 [1] - 会议应出席监事3名,实际出席监事3名,由严菲女士主持 [1] - 会议的召集、召开、表决程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 [1] 监事会会议审议情况 - 审议通过《关于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的议案》,报告编制程序合法合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1][2] - 审议通过《关于公司<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管理与实际使用情况专项报告>的议案》 [2] - 两项议案的表决结果均为同意票3票,反对票0票,弃权票0票 [2] 信息披露情况 - 《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管理与实际使用情况专项报告》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 [2]
纳芯微: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日报· 2025-08-18 13:09
公司治理动态 - 纳芯微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于8月18日晚间召开 [2] - 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公司及其摘要的议案》 [2] - 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公司的议案》 [2]
纳芯微(688052.SH)发布上半年业绩,归母净亏损7801万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18 12:25
公司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达15.24亿元 同比增长79.4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7801万元 同比收窄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1.06亿元 同比收窄 [1] - 基本每股亏损0.55元 [1] 下游市场表现 - 各下游市场营业收入同比均实现增长 [1] - 汽车电子需求持续稳健增长 [1] - 泛能源领域行业呈现复苏态势 [1] 业务影响因素 - 麦歌恩并表对营收产生积极影响 [1]
纳芯微:上半年亏损7801万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收窄
证券时报网· 2025-08-18 11:18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达15.24亿元 同比增长79.49%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7801万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2.65亿元显著收窄 [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55元 [1] 经营改善 - 净利润亏损收窄主因营业收入显著增长带动 [1] -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推动毛利率同比提升 [1]
纳芯微(688052) - 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2025-08-18 11:15
业绩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2,366.48万元,同比增长79.49%[2]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36,128.26万元,同比增长13.18%,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较上年同期增长51.43%[2] - 2025年上半年外销收入超1.7亿元,同比增长超30%[3] - 2025年上半年汽车电子领域出货量达3.12亿颗,累计出货超9.8亿颗[4]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 -7801.00万元,亏损大幅收窄[19] 资金管理 - 2025年6月13日使用71,926.68万元剩余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首次公开发行超募资金账户余额为0元[6] - 同意使用最高9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最高35亿元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截至2025年6月30日,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余额为5.93亿元[7] 业务整合 - 2024年10月成立麦歌恩整合专项工作组,2025年上半年完成与麦歌恩多系统融合[7] 运营策略 - 通过多种方式控制应收账款规模、优化存货管理,2025年上半年度客户回款情况良好[9] - 按财务预算控制成本费用,开展成本分析,协同确保降本目标实现[9] - 通过提高银行授信额度等补充现金流,对闲置资金进行投资获良好收益[10] 公司治理 - 2025年上半年股东大会召开3次,董事会召开4次,监事会召开4次,审计、战略与ESG、薪酬与考核、提名委员会分别召开4、2、2、2次[12] - 对14项内部治理制度进行修订并形成草案,待H股上市生效[12] - 董事会独立董事人数由3名调整为4名[13] 社会责任与投资者关系 - 已连续3年主动披露《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报告》,2025年上半年获华证、中证指数、Wind ESG评级A级[15] - 每年常态化召开3次业绩说明会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16] - 2025年4月10日审议通过《市值管理制度》,上半年与超100家机构投资者沟通交流[17] 分红情况 - 自上市累计派发现金红利1.61亿元(含税),占累计归母净利润的34.09%[19] - 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为负未现金分红[19]
纳芯微(688052) - 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管理与实际使用情况专项报告
2025-08-18 11:15
募集资金情况 - 2022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581,118.00万元,净额558,124.66万元[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期初累计项目投入70,984.44万元,利息收入净额20,568.91万元[6] - 2025年上半年项目投入310.72万元,利息收入净额588.10万元[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期末累计项目投入71,295.16万元,利息收入净额21,157.01万元[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应结余和实际结余募集资金均为73,149.05万元[6] 资金存放与使用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有5个募集资金专户等,存放余额合计731,490,459.97元[8] - 2025年6月同意使用最高9亿闲置募集和最高35亿闲置自有资金买投资产品[1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使用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余额5.93亿元[1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不存在募投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1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发生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13] 项目投入进度 - 信号链芯片开发及系统应用项目累计投入40,504.79万元,进度92.27%[24]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累计投入8,590.36万元,进度96.52%[24]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累计投入22,200.00万元,进度100.00%[24] - 超募资金项目累计投入430,010.61万元,进度89.01%[24] 资金管理与结余 - 使用最高9亿闲置募集和35亿闲置自有资金现金管理,期限12个月[2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用59,300.00万元暂时闲置募集买结构性存款[25] - 使用71,926.68万元剩余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超募资金账户余额为0元[1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使用募集资金为活期13,849.05万元、结构性存款59,300.00万元[25] - 募集资金结余原因包括待支付尾款等[25]
纳芯微(688052) - 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8-18 11:15
会议情况 - 公司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25年8月18日召开[2] - 会议应出席监事3名,实际出席3名[2] 审议事项 - 审议通过《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议案,3票同意[2] - 审议通过《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专项报告》议案,3票同意[3]
纳芯微(688052) - 2025 Q2 - 季度财报
2025-08-18 11:0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代码为688052,公司简称为纳芯微[1] - 公司外文名称为Suzhou Novosense Microelectronics Co.,Ltd.,外文名称缩写为Novosense[15] - 公司注册地址于2024年7月31日变更为苏州工业园区东荡田巷9号[15]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王升杨[15] - 公司网址为www.novosns.com,电子信箱为ir@novosns.com[15] - 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股票简称为纳芯微,股票代码为688052[18] 报告期信息 - 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4] - 公司报告期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13] - 公司报告期末为2025年6月30日[13] - 公司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为无[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营业收入1,523,664,779.12元,同比增长79.49%[20][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8,009,986.82元,亏损同比收窄[20][2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2,366.48万元,同比增长79.49%[46] - 公司2025年二季度营业收入80,659.81万元,环比一季度增长12.49%[4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801.00万元,亏损同比收窄[4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564.03万元,亏损收窄[79] - 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的净利润为-41,439,184.81元,同比亏损收窄[2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为9.87亿元,同比增长75.94%,与收入增长同步[9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3.71%,同比减少13.90个百分点[21][2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36,128.26万元,同比增长13.18%,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增长51.43%[4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其他财务数据)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07,665,722.27元,同比由正转负[20][2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08亿元,同比下降3,763.68%,主要因备货需求和职工薪酬增加[90][91]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318万元,同比下降98.41%,因理财产品投资减少[9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913,045,941.75元,同比下降0.49%[20] - 总资产为7,609,851,877.99元,同比下降0.83%[2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2%,同比增加2.99个百分点[21]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27,630,289.58元,主要包括政府补助5,352,687.09元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8,298,329.70元[26] 业务线表现 - 公司目前可提供3,600余款产品型号,聚焦传感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三大方向[40] - 公司汽车电子MCU+产品累计出货超过400万颗[50] - 公司汽车电子领域出货量达3.12亿颗,累计出货量超过9.8亿颗[52] - 公司首款Mini SBC及高速车载视频SerDes接口芯片传输速率高达6.4 Gbps[49] - 公司首款4通道75W ClassD音频放大器完成多家汽车大客户验证,4通道150W ClassD开始客户送样[50] - 公司通用信号链产品自2024年第三季度量产以来累计获得百家以上客户订单[50] - 公司应用于汽车前灯照明解决方案的Boost升压、恒流源降压及矩阵控制芯片已开始送样[51] - 公司车规级产品广泛应用于三电系统(电池系统、电机系统和电控系统)及热管理等电动化场景[60] - 公司产品逐步拓展至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车身控制、智慧照明等汽车智能化场景[60] - 报告期内推出多款新品包括电压基准、栅极驱动、LED驱动、供电电源LDO、功率路径保护、Serdes接口、MCU等[61] - 车规级芯片已在大量主流整车厂商/汽车一级供应商实现批量装车[61] - 公司自建封测工厂将压力传感器及定制化产品自行封测以控制成本[61] 研发投入与技术成果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研发人员增加至588人,同比增长27%[48]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43.88万元/人,同比增长22.13%[48] - 公司推出首颗支持PSI 5接口、达到ASIL-C功能安全等级的差分霍尔汽车级角度传感器芯片[48] - 公司开发"双码道+可离轴设计"的磁性角度编码器芯片,可应用于机械臂、人形机器人关节等场景[48] - 研发投入总额361,282,579.26元,同比增长13.18%,占营业收入比例23.71%,同比下降13.90个百分点[69] - 报告期内新增知识产权申请50件(发明专利25件),授权45件(发明专利18件),累计知识产权申请631件(发明专利254件),授权442件(发明专利130件)[67] 行业与市场趋势 -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增长至7,009亿美元,其中传感器和模拟市场增速分别为4.5%和2.6%[30] - 2025年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数量增长20.6%至1,677.7亿个,出口金额增长20.3%至6,502.6亿元[31] - 2025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增长至3,431亿元,2024年为3,250亿元[31] - 2024年中国模拟芯片CR10占比38.1%,其中海外厂商占比33%,汽车模拟芯片CR10占比86.1%,海外厂商占比84.3%[31]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992万辆,渗透率达23%,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693.7万辆,渗透率44.3%[33]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速75.2%[33] - 纯电动车模拟芯片耗用量可达传统燃油车2倍以上(160颗→翻倍)[33] - 2025年全球AI服务器预计出货210万台,同比增长24.5%,AI服务器电源市场规模2024年28.46亿美元,2031年预计达608.10亿美元[36] - 2025年1-6月国内新增光伏装机212.21GW,同比增加107%,2025年光伏装机预测上调至270-300GW[36] - 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预计1.24万台,市场规模63.39亿元,2030年销量接近34万台,市场规模超640亿元[38] 风险因素 - 公司涉及的风险因素详见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3] - 公司未来发展计划、发展战略、经营计划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6] - 公司面临持续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研发人才紧缺及流失、核心技术泄密等核心竞争力风险[80][81] - 公司存在委外加工及供应商集中度较高、经营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等经营风险[83] - 公司面临存货跌价、毛利率波动、汇率波动等财务风险[84] - 公司主要竞争对手为迈来芯、瑞萨电子、英飞凌等国外龙头企业,面临行业竞争风险[85] - 公司业务受宏观经济波动和国际贸易摩擦影响,存在宏观环境风险[87] 公司治理与承诺 - 公司半数以上董事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7]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7]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7]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王升杨、盛云、王一峰承诺自公司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所持股份[111][112] - 公司董事、高管(不含实际控制人)承诺自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所持股份,离职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111] - 核心技术人员承诺自上市之日起18个月内不转让股份,锁定期满后4年内每年减持不超过25%[111]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承诺锁定期满后2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14] - 公司上市后6个月内若股价连续20日低于发行价,控股股东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114] - 公司及控股股东承诺自上市之日起3年内履行分红承诺[112]
纳芯微: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780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18 10:5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24亿元 同比增长79.4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7801万元 上年同期净亏损2.65亿元 [1]
纳芯微:增收不增利,国产模拟芯片龙头的困境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8-18 04:16
公司基本信息 - 纳芯微成立于2013年,2022年科创板上市(688052 SH),2025年4月向港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拟募资用于底层技术升级(如车规级MCU)、扩建产线(12nm英寸晶圆)、海外销售网络建设(目标覆盖欧洲、东南亚)及战略投资(重点收购传感器企业)[1] - 车规级芯片已在东风汽车、上汽大通、比亚迪、五菱汽车、云内动力等终端厂商实现批量装车,同时进入了上汽大众、一汽集团、长城汽车、联合汽车电子、宁德时代、森萨塔等终端厂商的供应体系[3] 股东情况 - 截至24年底,王升杨(10 86%)、盛云(10 12%)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持股21%,A股上市前股东包括小米长江、深创投、红土善利(华为关联基金)、中东主权基金等[4] - 25年一季的前十大流通股中可见全国社保基金、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等身影,兴证全球基金相关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占据50%席位[4] 产品与运营模式 - 产品覆盖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三大领域,可销售产品型号超3300款,车规级芯片占比36 88%[5] - 采用Fabless模式,晶圆制造委托中芯国际、台积电,封装测试由长电科技等代工,自建封测厂(苏州纳希微)满足小批量定制需求[6] - 采用直销与经销结合,直销占比约40%(服务头部客户),经销占比60%(覆盖中小客户),CR5客户贡献36 9%收入(比亚迪、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等)[6] 过往收购与产业链整合 - 24年10月完成对麦歌恩(磁传感器)的收购,新增磁开关、磁角度传感器、磁编码器等品类,基本实现磁传感器全品类覆盖[7] - 麦歌恩在25Q1为纳芯微带来1亿元左右的营收贡献[7] 财务表现 营收 - 22-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 70亿、13 11亿和19 60亿元,24年同比增长49 5%[8] - 25Q1营收7 17亿元,同比增长97 82%,创单季度营收历史新高,主要因汽车电子高速增长驱动相关产品持续放量(78 0%),消费电子(26 5%)和泛能源领域(95 8%)景气度回暖[8] - 汽车电子领域收入占比36 88%,较上年提升5 93个百分点;泛能源领域收入占比49 49%,较上年下降10 03个百分点;消费电子领域营收占比13 63%,较上年提升4 12个百分点[8] - 传感器产品营收占比由22年6 7%提升至24年14%,信号链芯片由62 6%降至49 1%,电源管理芯片由30 5%提升至35 9%[11] - 24年海外营收占比15 58%,主要来自香港和日本等[12] 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 - 22-24年净利润2 5亿、-3 05亿、-4 03亿元,24年亏损扩大因研发投入(5 4亿元,占比27 55%)及收购麦歌恩产生的5亿元商誉增值[13] - 25Q1净利润-0 51亿元,同比大幅收窄66%,分析师预计26年扭亏[13] - 22-24及25Q1毛利率分别约为48 5%、33 9%、28%、34 4%,全线产品毛利率均下滑,传感器产品毛利率下滑8 2个百分点[13] - 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9505万元实现转正,期末现金10 12亿;流动比率17 5、9 1、6 2倍,逐年下滑但仍健康[14] 运营能力 - 22-24年存货分别为5 93亿元、8 05亿元及8 23亿元,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172天、294天及211天[16] - 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周转天数34、53、57天,逐年上升,回款能力减弱[16] - 24年存货跌价准备6200 6万元,同比23年增长101 3%,反映对未来去库进展的担忧[16]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模拟芯片行业由德州仪器、ADI、英飞凌等国际巨头主导,CR5超60%,车规市场份额超80%[17] - 23年德州仪器全面下调中国市场价格,打响价格战,反倾销政策有望削弱TI、ADI成熟制程价格优势,国产厂商迎来窗口期[17] - 国内市场中,纳芯微与圣邦股份、思瑞浦形成"三强"格局,CR3不足10%,纳芯微在汽车模拟芯片领域领先[18] - 24年模拟芯片国产化率:消费电子40-50%,通讯20-25%,工业10-15%,汽车5%,预计2029年汽车模拟芯片国产化率提升至20%[18] - 2024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1953亿元,预计2029年达3346亿元,2025-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11 0%,增速最快板块为汽车模拟芯片[19] 护城河 技术优势 - 24年研发人员560人(占比55%),新增专利62项(累计407项),重点突破车规级SerDes、SiC驱动芯片等核心技术[21] - 22-24及25Q1研发投入占营收分别为24%、40%、28%、25%[21] - 数字隔离芯片累计出货6亿颗,CMTI性能超TI同类产品20%,TMR磁阻传感器灵敏度较霍尔传感器提升10倍[21] 行业地位 - 24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排名第14位,市占0 9%,fabless公司中排名第6位[22] - 汽车模拟芯片、数字隔离类芯片、磁传感器市场均居中国厂商第一,全球数字隔离芯片市占率15 6%(仅次于TI)[22] - 22-24年汽车电子领域收入复合增长率36 4%[22] 客户粘性与生态协同 - 通过ASIL-D认证的车规芯片进入比亚迪、蔚来等供应链,前五大客户采购占比36 9%[23] - 为比亚迪定制800V高压平台驱动芯片,为阳光电源开发16位ADC精度储能BMS芯片[24] - 共享吉利换电技术、华为云智能座舱方案,收购麦歌恩后磁传感器产品线毛利率提升至38%[25] 资本运作 - 24年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理财产品)达20 8亿,子公司苏州纳星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围绕半导体产业链投资70余个项目[26] - 未来投资并购重点围绕汽车电子和泛能源赛道,关注高速类和处理器类产品等协同方向[26] 未来规划 新兴领域拓展 - 将汽车电子技术迁移至低空经济(eVTOL)、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电子皮肤),推出车规级SerDes芯片组(NLS9116/NLS9246)[35] - 计划收购SiC厂商,完善"驱动芯片+第三代半导体"生态,目标2025年毛利率回升至35%以上[35] 全球化布局 - 24年境外收入占比15 58%,同比提升3 2%,境内、境外营收同比分别增长43 72%和88 75%[36] - 已在日本、韩国、德国等地设立分支机构,目标3年内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20%[36] - 24年海外员工17人(占比1 45%),拓展力度仍有提高空间[37] 行业趋势 - TI有望在8月启动新一波涨价,涉及工控类、车载类及算力相关芯片产品,国内模拟公司市场份额有望加速提升[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