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纳芯微(688052)
icon
搜索文档
华安证券:TI芯片涨价在即 模拟芯片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智通财经网· 2025-08-11 11:39
德州仪器涨价行动 - 德州仪器将于8月启动新一波涨价 幅度超过6月 重点涉及工控类 车载类及算力相关芯片产品 覆盖LDO DC-DC 数字隔离 隔离驱动等品类[1] - 调价范围覆盖除超级大客户外的几乎所有客户群体 价格上调通过代理商传导至分销渠道 甚至在途货物也面临价格上调[1] - 工业控制产品中超过40%的工控类芯片涨价 工厂自动化用16位ADC芯片单价从3.2美元涨至4.1美元 涨幅28%[2] - 车规级芯片方面 新能源车BMS隔离芯片涨22% 车载娱乐电源管理IC涨18%-25%[2] - 消费电子和普通通信设备涨幅温和 电源管理及射频前端芯片仅涨5%-15%[2] - 约9%的料号涨幅高达100%及以上 55%的料号涨幅为15%-30% 30%的料号涨幅低于15%[2] - 信号链产品成为涨价重点 ADC 运算放大器等核心品类部分型号涨幅超100%[2] 国产替代机遇 - 德州仪器通过差异化定价强化工业与汽车等高毛利市场布局 在消费电子领域采取温和涨价策略[3] - 中国反制美国关税的"原产地认定"新规推高美系厂商成本 催化模拟芯片板块走强[3] - 消费电子从新项目到量产转化周期短 迭代容易 2021年芯片缺货时代国产模拟芯片已在消费电子市场实现快速替换[3] - 工业和汽车应用领域因涨价突然 客户无法对现有量产产品直接替换 但若特定料号TI涨价幅度较大且国产厂商维持价格或降价 则新品量产中可进行国产替代[4] - 国产模拟芯片厂商将拥有更多机会实现在工业和汽车应用领域以及高端消费领域的国产替代[1][4] - 相关公司包括思瑞浦 杰华特 圣邦股份 纳芯微 艾为电子 希荻微 必易微 南芯科技等[1] 行业影响分析 - 德州仪器涨价将保障其现有财务表现但牺牲产品份额[1][4] - 模拟芯片后续交易将从大国博弈基础转向更进一步的国产替代[3] - 此次TI涨价料号范围超过此前6月涨价范围和幅度 将进一步推动模拟芯片在多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3]
纳芯微(688052)8月1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414.59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11 10:55
股价及交易表现 - 2025年8月11日收盘价为172.2元人民币 单日涨幅0.09% [1] - 换手率1.06% 成交量1.52万手 成交金额2.63亿元人民币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414.59万元人民币 占成交额5.38% 其中超大单净流出133.21万元(0.51%) 大单净流出1281.38万元(4.87%) [1] - 中单资金净流出1377.35万元人民币(5.24%) 小单资金净流入2791.95万元人民币(10.61%)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7.1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7.82% [1] - 归属净利润5133.83万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65.78% [1] - 扣非净利润6436.13万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9.55% [1] - 流动比率7.463 速动比率5.985 资产负债率21.21% [1] 公司基本信息 - 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 位于苏州市 [1] - 公司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 - 注册资本14252.8433万元人民币 实缴资本600万元人民币 [1] - 法定代表人王升杨 [1] 企业运营与资产 - 对外投资企业11家 [2] - 参与招投标项目51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35条 专利信息243条 [2] - 行政许可16个 [2]
你不一定知道的传感器巨头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1 01:11
公司发展历程 - 纳芯微成立于2013年,2014年发布首款三轴加速计信号调理芯片,2015年推出首款压力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2016年进军汽车电子市场 [2] - 2018年汽车压力传感器芯片实现批量装车,温度传感器芯片量产,2019-2021年持续推出新产品包括MEMS压力传感器、磁传感器调理芯片和霍尔电流传感器 [2] - 2022年4月上市时汽车芯片出货量已超1亿颗,同年集成式线性电流传感器、磁角度传感器等产品开始批量出货 [2] - 2023年持续丰富磁传感器产品品类并开拓海外市场,设立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分支机构 [2] - 2024年成为AEC汽车电子委员会成员,完成对磁传感器芯片厂商麦歌恩100%股权收购 [3] 产品与技术优势 - 专注于传感器芯片和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设计生产,而非传统传感器模组制造 [4] - 已打造压力传感器、磁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三大产品线,料号多达上千种 [5] - 压力传感器产品覆盖80%市场,磁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实现全品类市场覆盖 [5] - 创下多个"国内第一":小尺寸集成式磁电流传感器、功能安全ASIL B(D)的AMR轮速传感器、容式压力传感器调理芯片等 [6] - 与大陆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联合研发汽车级压力传感器芯片 [7] 市场应用与战略布局 - 传感器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车身底盘、座舱、热管理和内燃机动力系统等关键领域 [7] - 采用平台化研发策略,开发通用底层电路IP后进行二次开发和优化,提高研发效率和产品鲁棒性 [8] - 通过收购麦歌恩补充磁传感器产品线,成为国内唯一同时具备角度、速度、开关、电流等多品类磁传感器产品的公司 [9] - 磁传感器产品将应用于工业控制、安防、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无人机、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9]
行业点评报告:TI持续涨价,模拟拐点或现
浙商证券· 2025-08-10 08:10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看好(维持) [6] 核心观点 - TI有望在8月启动新一波涨价,重点涉及工控类、车载类及算力相关芯片产品,调价范围覆盖几乎所有客户 [1][2] - 模拟行业价格战有望告一段落,国内模拟公司市场份额有望加速提升 [2] - 工控/车规产品驱动涨价,40%以上的工控类产品提价,新能源汽车BMS专用隔离芯片、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电源管理芯片等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3] - 价格压制解除叠加需求持续复苏,模拟板块有望迎来拐点 [4] 重点标的 - 纳芯微:车规级模拟芯片龙头 [5] - 思瑞浦:工控级模拟芯片龙头 [5] - 圣邦股份:平台型模拟芯片龙头 [5] - 杰华特:计算模拟芯片龙头 [5] 行业动态 - TI涨价涉及LDO、DC-DC、数字隔离、隔离驱动等品类 [2] - 工业/车规占比高的平台型模拟公司有望受益 [3] - 华虹、中芯国际法说会显示二季度模拟/电源管理等产品需求持续向好 [4]
持续亏损,多股东套现 纳芯微赴港IPO
证券时报网· 2025-08-09 00:42
公司上市计划 - 银诺医药于8月7日至8月12日招股 计划全球发售3655 64万股 其中约10%在港公开招股 其余作国际发售 设15%超额配股权 每股作价18 68港元 每手200股 预计于8月15日挂牌 [1]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达6 1亿元 其中约90%将用于临床试验及核心产品依苏帕格鲁肽α的商业化上市 其余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1] - 引入五家基石投资者 按发售价认购总金额为1000万美元(约7850万港元) 相当于420 1万股 占发行股本总额约0 9% [1] 公司融资与估值 - 已完成多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KIP 同创伟业 中金资本等 [1] - 去年1月完成B+轮融资后估值达到46 5亿元 [1] 公司业务与产品 - 成立于2014年 专注于糖尿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创新疗法 [2] - 候选药物管线包括核心产品依苏帕格鲁肽α(用于治疗肥胖 超重及MASH)及五款临床前候选药物 [2] - 亚洲第一家及全球第三家将原研人源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推进到注册审批阶段 [2] - 核心产品依苏帕格鲁肽α于今年1月获批上市 用于治疗二型糖尿病 [2] 财务表现 - 2023年至2024年尚未录得收入 研发开支分别为4 92亿元 1 03亿元 期内亏损分别为7 33亿元 1 75亿元 [2] - 截至2025年5月31日止五个月 在中国销售依苏帕格鲁肽α产生收入3814 4万元 [2]
汽车芯片指数午后跌幅扩大至2.01%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05:54
行业表现 - 汽车芯片指数午后跌幅扩大至2.01% [1] - 成分股普跌 [1] 公司表现 - 东芯股份跌5.52% [1] - 纳芯微跌3.72% [1] - 富瀚微跌3.64% [1]
纳芯微(688052)8月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323.00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01 13:44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于180.01元,上涨4.43% [1] - 换手率2.71%,成交量3.86万手,成交金额6.90亿元 [1]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出3323.00万元,占比成交额4.81% [1] - 超大单净流入458.76万元,占成交额0.66% [1] - 大单净流出3781.76万元,占成交额5.48% [1] - 中单净流出5182.04万元,占成交额7.51% [1] - 小单净流入8505.04万元,占成交额12.32%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7.17亿元,同比增长97.82% [1] - 归属净利润5133.83万元,同比增长65.78% [1] - 扣非净利润6436.13万元,同比增长59.55% [1] - 流动比率7.463,速动比率5.985,资产负债率21.21% [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13年,位于苏州市 [1] - 注册资本14252.8433万人民币,实缴资本600万人民币 [1] - 法定代表人为王升杨 [1] - 主营业务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 公司业务拓展 - 对外投资11家企业 [2] - 参与招投标项目50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35条,专利信息243条 [2] - 拥有行政许可16个 [2]
71只股中线走稳 站上半年线
证券时报网· 2025-07-31 06:38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综指收于3590.38点 处于半年线之上 日内跌幅0.70% [1] - A股总成交额达15250.45亿元 [1] 突破半年线个股特征 - 71只A股价格突破半年线 其中优刻得以8.20%乖离率居首 新致软件7.66%次之 依米康7.45%位列第三 [1] - 创业慧康、平治信息、星图测控等个股乖离率较小 刚站上半年线 [1] 高乖离率个股明细 - 优刻得(688158)涨8.59% 换手率14.06% 最新价26.94元突破半年线24.90元 [1] - 新致软件(688590)涨8.02% 换手率9.03% 最新价22.90元突破半年线21.27元 [1] - 依米康(300249)涨9.00% 换手率22.67% 最新价15.87元突破半年线14.77元 [1] 中等乖离率个股代表 - 利欧股份(002131)涨4.86% 换手率14.99% 最新价3.88元突破半年线3.73元 [1] - 祥鑫科技(002965)涨5.59% 换手率18.89% 最新价41.18元突破半年线39.61元 [1] - 昆仑万维(300418)涨4.02% 换手率7.07% 最新价36.25元突破半年线34.87元 [1] 科技类突破个股 - 金山办公(688111)涨4.24% 换手率1.52% 最新价317.55元突破半年线306.76元 [1] - 科大讯飞(002230)涨1.59% 换手率2.03% 最新价49.18元突破半年线48.41元 [2] - 芯海科技(688595)涨3.04% 换手率3.97% 最新价38.65元突破半年线38.11元 [2] 低乖离率个股情况 - 省广集团(002400)涨2.18% 换手率6.52% 最新价7.98元突破半年线7.89元 乖离率仅1.08% [2] - 香山股份(002870)涨1.86% 换手率2.21% 最新价33.90元突破半年线33.47元 [2] - 天准科技(688003)涨1.98% 换手率3.58% 最新价49.47元突破半年线48.83元 [2]
纳芯微股价上涨5.97% 拟赴港上市提升全球竞争力
金融界· 2025-07-29 10:39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29日收盘 公司股价报174.00元 较前一交易日上涨9.80元 涨幅5.97% [1] - 当日成交额为7.94亿元 换手率为3.20% [1] - 7月29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775.03万元 占流通市值比例为0.07% [1] 业务发展 - 公司主营业务为半导体芯片设计 产品覆盖传感器 信号链 电源管理等领域 [1] - 通过收购麦歌恩进一步拓展磁传感器品类 实现相关技术领域的全面布局 [1] 战略举措 - 公司于7月27日宣布拟赴港上市计划 旨在增强全球车规级芯片市场的竞争力 [1] - 此前于7月23日接待平安养老等多家机构调研 就业务协同及发展战略进行交流 [1]
东芯股份20%涨停,科创芯片ETF南方(588890)早盘一度涨近2%,智能芯片等前沿方向技术创新再迎政策大力支持
新浪财经· 2025-07-29 05:19
科创芯片ETF南方(588890)表现 - 盘中震荡走强 早盘一度涨近2% 午间收盘换手5.5% 成交3232.41万元 [1] - 近1年规模增长5.34亿元 近2周份额增长300万份 近21个交易日净流入1510.10万元 [1] - 跟踪的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上涨1.57% 成分股东芯股份上涨20.01% 复旦微电上涨9.26% 纳芯微上涨7.92% [1] 行业政策支持 - 上海市发布《上海市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应用的若干措施》 支持智能芯片等重点前沿技术创新 按项目总投资给予最高30% 最高5000万元支持 [2] - 支持创新主体参与国家重大项目 申报市级配套项目 给予最高5000万元支持 战略性项目经批准可获最高50%支持 [2] 行业景气度 - SoC公司半年报显示行业需求高景气 老应用出货量快速增长 新应用开始萌芽 [2] - 龙头公司迭代新产品 拓展产品能力圈 净利率大多呈上升趋势 [2] - SoC芯片将持续受益于端侧AI硬件创新周期 [2] 指数构成 - 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选取科创板半导体材料设备 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相关公司 [3] - 前十大权重股为中芯国际 海光信息 寒武纪 澜起科技 中微公司 芯原股份 恒玄科技 沪硅产业 思特威 华润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