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光股份(605333)

搜索文档
沪光股份系列七-中报点评:单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9%,积极布局无人机线束、机器人线束等新品类【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9-11 00:52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Q2净利润同比增长19% 达到1.8亿元 主要受益于新能源客户线束项目持续放量及新品类拓展 [2][7] - 公司通过产品升级、客户结构优化及智能制造实现量、价、利三升 [6][25][28][29] - 公司积极布局高压连接器、无人机线束及机器人线束等新领域 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6][34][36]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36.30亿元 同比+6.20% 归母净利润2.76亿元 同比+8.40% [3][7] - 2025Q2营收20.87亿元 同比+10.71% 环比+35.28% 归母净利润1.83亿元 同比+18.87% 环比+96.93% [3][7] - 2025Q2毛利率16.6% 同比+0.4pct 环比+2.2pct 净利率8.8% 同比+0.6pct 环比+2.8pct [4][5][19] - 2025Q2四费率6.70% 同比-1.22pct 环比-1.35pct 主要受益于规模效应 [4][22] 业务发展 产品升级 - 高压连接器产品已在X汽车、赛力斯、上汽等客户实现搭载 [6][34] - 开发无人机线束 交付百架A系列及A50系列整机线束 获FF航空吨级无人机订单 [6][36] - 布局机器人线束 为AI头部企业提供近千套线束总成 参与分拣搬运机器人线束报价 [6][36] - 产品矩阵从传统低压线束向高压/高速线束延伸 提升单车价值量 [25][26] 客户拓展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15年99%降至2024年80.22% 赛力斯占比53%为第一大客户 [6][28] - 客户包括大众、奔驰、奥迪、通用、福特、赛力斯、美国T公司、蔚来、极氪等 [6][28][32] - 2025H1新获T公司E80低压线束、吉利T132A低压线束、L汽车W10高压线束等项目定点 [31] 产能与研发 - 推进昆山泽轩汽车线束生产项目建设 扩大新能源线束产能 [40] - 上海技术研发中心2026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提升智能化开发能力 [41] - 自建高压连接器工厂 实现注塑到组装全流程自制 [34] 战略布局 - 设立香港子公司拓展海外市场 推进全球化战略 [38] - 投资昆山张浦镇机器人全资子公司 构建"一中心四平台"产业生态 [36] - 2024年启动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强化资本运作 [39][40] 行业地位 - 汽车线束自主龙头 主营汽车线束业务(2025H1营收占比96%) [24][25] - 在线束数据传输环节具备核心技术 受益于智能汽车数据流增长 [24] - 通过同步开发与批量供货能力获得国际知名车企认可 [28]
沪光股份(605333):单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9%,积极布局无人机线束、机器人线束等新品类
国信证券· 2025-09-10 07:38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评级(维持)[1][3][5][42] 核心观点 - 公司为汽车自主线束行业龙头,新能源客户线束产品持续放量支撑业绩增长,叠加持续降本增效带来盈利能力改善[3][42] - 公司积极布局无人机线束、机器人线束等新品类,构建"1+N"业务布局[1][38] 财务表现 - 2025Q2实现营收20.87亿元,同比+10.71%,环比+35.28%;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18.87%,环比+96.93%[1][8] - 2025H1实现营收36.30亿元,同比+6.20%;归母净利润2.76亿元,同比+8.40%[1][8] - 2025Q2毛利率16.6%,同比+0.4pct,环比+2.2pct;净利率8.8%,同比+0.6pct,环比+2.8pct[2][16] - 2025Q2四费率6.70%,同比-1.22pct,环比-1.35pct[2][21] - 预计2025/2026/2027年营收95.2/121.6/143.5亿元,归母净利润8.1/10.2/12.2亿元[3][42] 业务发展 价升策略 - 深耕创新低压线束产品,加大高压线束产能布局[2][30] - 高压连接器产品已搭载X汽车、赛力斯、上汽等客户[2][37] - 产品矩阵丰富带动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30] 量增策略 - 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从2015年99%降至2024年80.22%,客户结构多元化[2][32] - 赛力斯2024年收入占比53%,为第一大客户[2][32] - 服务大众、奔驰、奥迪、通用、福特、捷豹路虎、赛力斯、L汽车、美国T公司、蔚来、极氪、奇瑞等客户[2][32][34] 利升策略 - 推进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2][34] - 新能源客户项目放量带来规模效应,期间费用率下降[2][21][34] 新业务拓展 无人机线束 - 交付百架A系列及A50系列整机线束,开发C型机电池包线束[2][38] - 获得FF航空吨级无人机项目高/低压整机线束总成订单,完成小批交样[2][38] 作业类无人车辆线束 - 获得中大型商用无人割草机线束总成项目定点,交付近三百台产品[2][38] 智能机器人线束 - 为某知名AI头部企业提供多个产品系列线束总成,部分零件号出货量近千套[2][38] - 参与分拣搬运机器人50系列三个机型整机线束报价,完成首批送样交付[2][38] - 在昆山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制造基地[38] 产能与研发 - 推进昆山泽轩汽车线束生产项目建设,扩大新能源汽车线束产能[41] - 上海技术研发中心预计2026年上半年交付使用,打造智能制造及核心研发总部[41] - 高压连接器实现覆盖40A~600A全系列产品,具备整车高压电气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定制开发能力[37]
中小盘周报:关注导热散热材料-20250907
开源证券· 2025-09-07 09:46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导热散热材料行业持积极看好态度 重点关注苏州天脉等本土企业 [3][4] 核心观点 - 下游电子设备高性能化、智能化、薄型化趋势显著提升散热需求 驱动行业持续增长 [3][12] - 热管和均温板凭借优异导热性能正加速替代传统散热方案 渗透率持续提升 [3][31] - 本土化采购成为重要趋势 国内供应链企业技术成熟有望受益 [3][35] - 全球热管理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173亿美元增至2028年261亿美元 复合增长率8.5% [3][21] 细分市场分析 - 热管市场2021年规模29.72亿美元 预计2025年达37.76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6.17% [15] - 均温板市场2021年规模7.04亿美元 预计2025年达11.97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14.20% [15] - 导热界面材料全球市场规模2019年52亿元 预计2026年达76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5.57% [16] - 中国导热界面材料市场规模2021年13.5亿元 预计2026年达23.1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1.34% [16] - 石墨膜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超70亿元 其中智能手机占比67% [16][17] 下游应用领域 - 消费电子领域:5G手机渗透率提升及AR/VR等新兴设备发展催生新增散热需求 [24][25] - 汽车电子领域: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超40% 2035年预计达50%以上 推动散热需求增长 [27] - 安防行业:摄像头出货量从2020年4.1亿颗预计增至2025年8.3亿颗 散热需求同步提升 [28][30] 技术发展趋势 - 热管和均温板已成为中高端智能手机主流散热方案 替代传统石墨膜组合 [31][32] - iPhone 17 Pro系列有望引入铜质均热板技术 替代石墨烯散热片 [3] - 本土企业如苏州天脉在热管、均温板领域全球份额达0.53%和8.92% 打破境外垄断 [36] 市场竞争格局 - 行业集中度较低 日本和中国台湾厂商在传统领域占优 国内企业加速追赶 [36] - 本土代表企业包括苏州天脉、中石科技、碳元科技等 在细分领域建立较强地位 [36][38] - 国产终端品牌全球份额提升 带动上游供应链企业持续受益 [35] 重点受益标的 - 苏州天脉:较早布局超薄热管和均温板 通过多家知名品牌认证并实现规模出货 [4] - 中石科技:产品涵盖导热界面材料、人工合成石墨、热管/均热板等多品类 [38]
汽车板块25Q2总结:盈利分化,强者恒强
2025-09-03 14:46
**汽车行业 25Q2 总结及展望** **涉及行业**:汽车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重卡、机器人[1][2][3][4][5][6][7][8][19][31] **一、整车板块表现及展望**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二季度表现分化**:领跑、小鹏、长城汽车盈利超预期,主因产品节奏和销量环比改善[2];长安、比亚迪低于预期,受价格战导致的销售与研发费用增加影响[2];吉利、赛力斯、理想符合预期[2] - **新能源渗透率突破**:二季度新能源渗透率达51.1%,10-20万价格段仍有提升空间,预计中高端车型渗透率将达65%-70%[8] - **三季度修复预期**:比亚迪、吉利盈利端有望修复,华为相关车企(赛力斯M8/M7、北汽享界S9T、上汽H5)弹性较强[1][2] - **具体车企展望**: - 理想汽车:Q2销量11万辆(利润15亿元 non-GAAP),Q3预计交付9-9.5万辆(利润5-10亿元)[9] - 长安汽车:Q2油车竞争承压,Q3起新车型推动改善[10] - 长城汽车:Q2归母净利润46亿元(含非经常收益25亿元),新品周期启动[12] - 吉利汽车:Q2经营性利润31.8亿元(银河品牌超预期,极氪/领克亏损5亿),全年新车型密集上市(A7单月1.2万辆、M9/9X即将推出),目标利润200亿元[13] - 领跑汽车:Q2半年度盈利(碳排放积分贡献3亿元),整车毛利率仅环比降1%,Q3-Q4毛利率预计13%-15%,2026年净利润有望60-70亿元[14] - 小鹏汽车:Q2毛利率超14%(Mola占比下降+降本),2025Q4预计盈利,2026年新车周期+机器人催化[16] - 赛力斯:Q2毛利率近30%,M8放量+出口(中东M9售价200万)推动盈利超预期,2026年销量目标65-70万辆[17][18] **二、零部件板块表现及展望**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二季度整体温和增长**:自主份额达68.5%,但收入同比增7.6%低于乘用车批发销量增速(13%),主因车企价格让利传导压力+出口延迟[19] - **超预期个股**:福耀玻璃(客户结构优化+规模效应)、沪光电子(赛力斯M8增量3万辆)、松园科技(盈利超预期)[3][19] - **细分龙头表现**: - 福耀玻璃:下半年美国工厂效率提升+需求增长,盈利优于上半年[20] - 沪光公司:2025年业绩预期8亿元(估值15倍),2026年增量客户包括赛力斯、乐道、极氪等[21] - 延普公司:Q2业绩拐点(赛力斯驱动),新业务座椅总成+机器人布局,2026年目标市值150-200亿元[22] - 福赛科技:墨西哥工厂从亏损5000万转为盈利1000万,2026年利润率有望10%[23] - 爱柯迪:Q2利润3.16亿元超预期,全年目标12亿元[24] - 宝隆科技:Q2利润5000万元(受价格战+关税影响),下半年空气悬挂配套量将达8万套/月[25] - 银轮股份:全年利润目标9.5-10亿元,Q3-Q4单季利润2.3-2.5亿元[26] - 秦安股份:Q2利润5000万元(同比增2-3倍),全年目标1.8亿元+医疗光电收购估值潜力100亿元[27] - 神池机电:Q2环比降30%(坏账影响),全年利润目标2.5-3亿元,2026年估值不到20倍[28][29] - 康平科技:Q2利润2500万元(同比降7%),全年目标1亿元(同比增20%),机器人转型收购电控公司[30] **三、政策与行业趋势** **核心观点与论据** - **新能源政策退坡担忧**:2026Q1购置税从0%升至5%+以旧换新补贴削减,但新车型上市+价格稳定+提前消费仍支撑需求,产品周期强劲车企(蔚来、长城、小鹏)仍具增长潜力[5] - **机器人行业乐观**:特斯拉新技术迭代+客户关系升级(豪能福达、无锡振华、秦安机械)+小米产业链爬坡,精选业绩强+客户结构好企业[6][7] - **重卡板块防守属性**:Q2符合预期但竞争激烈,内销以旧换新政策推动+出口非洲弥补俄罗斯市场,高分红(潍柴分红率57%)、估值10倍[31][32] - **金融汽车改革进展**:Q2扣非利润转正,新董事长推动盈利能力改善,若达中通/宇通水平有3-5倍空间[33] **四、其他重要内容** - **出口影响**:零部件出口因关税延迟交付[19],重卡出口非洲弥补俄罗斯缺口[31] - **成本与汇率因素**:海外工厂盈利改善+汇兑收益助推零部件企业(如福耀玻璃)[19][20] - **技术迭代与跨界布局**:机器人(延普、康平科技)、低空飞行器(小鹏)、新材料(福赛科技)成新增长点[16][22][23][30] **数据单位说明**:利润单位均为人民币亿元,销量单位为万辆,渗透率单位为百分比(%)
中泰汽车25Q2汽车行业总结:盈利分化,强者恒强
中泰证券· 2025-09-02 11:48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汽车行业维持积极看法,重点推荐智能化自主整车、机器人零部件和重卡龙头 [4] 核心观点 - 2025Q2乘用车需求回升,新能源渗透率创新高至51.1% [4][8] - 乘用车整车企业业绩普遍符合预期,小鹏和零跑表现超预期 [4][15][17][19] - 汽车零部件行业盈利分化,强者恒强格局凸显 [4][77][81] - 重卡内销稳健增长,出口逐步恢复 [4][103] 乘用车板块总结 - 2025Q2乘用车批发销量711万辆,同比+13%,环比+10.8%;零售579万辆,同比+15.6%,环比+13.1% [8][9] - 新能源批发销量363万辆,同比+33.6%,环比+25.2%,渗透率达51.1% [8][9] - 自主品牌市占率提升至68.5%,创历史新高 [65] - 小鹏汽车因非MONA车型占比提升,ASP和毛利率环比改善 [4][55] - 零跑汽车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销量领跑新势力 [4][19][51] - 赛力斯、吉利、长安、长城等车企业绩符合预期 [4][15] - 多数车企ASP环比提升,折扣力度收缩 [21][22] - 行业规模效应显现,毛利率和单车盈利环比改善 [25][29] 零部件板块总结 - 2025Q2申万汽车零部件板块收入3835.7亿元,同比+7.6%,环比+7.2%,增速低于行业整体 [72][75] - 毛利率18.7%,同比持平,环比+0.6个百分点;净利率6.5%,同比+0.1个百分点 [81] - 福耀玻璃、上海沿浦、沪光股份、福赛科技等业绩超预期 [4][100] - 赛力斯产业链公司如沪光股份、拓普集团等收入环比增速显著 [94][95] - 原材料价格整体平稳,汇率波动对部分企业利润产生扰动 [82][88] 重卡板块总结 - 2025Q2重卡上险20.1万辆,同比+21%,环比+31% [4] - 重卡出口8.1万辆,同比-1%,环比+31%,非俄地区增长带动恢复 [4] - 中国重汽保持整车市占率第一,潍柴动力保持发动机市占率第一 [4] 投资建议 - 整车重点推荐零跑汽车、吉利汽车、小鹏汽车、赛力斯、江淮汽车、北汽蓝谷,关注小米集团 [4] - 机器人零部件推荐拓普集团、福达股份、豪能股份、安培龙、上海沿浦、美湖股份、银轮股份、沪光股份、爱柯迪,关注浙江荣泰、中鼎股份等 [4] - 重卡推荐中国重汽-H、潍柴动力 [4]
沪光股份(605333):业绩稳步增长 加速进军机器人领域
新浪财经· 2025-08-31 02:41
25H1业绩表现 - 25H1营收36.3亿元 同比增6.2% 归母净利润2.8亿元 同比增8.4% [1] - 25Q2营收20.9亿元 同比增10.7% 归母净利润1.8亿元 同比增18.9% [1] - 25Q2问界M7销量1.3万台 同比低于去年同期的3.7万台 但问界整体销量10.7万台 同比增8% [1] 盈利能力与费用控制 - 25Q2毛利率16.6% 环比升2.2个百分点 同比升0.1个百分点 [1] - 25Q2归母净利率8.8% 环比升2.8个百分点 同比升0.6个百分点 [1] - 25Q2销售费用率降0.3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率降1.0个百分点 财务费用率降0.3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升0.1个百分点 [1] 业务发展前景 - 汽车线束业务受益于行业新能源化 智能化及自主品牌高端化趋势 [2] - 公司为机器人客户提供机器人线束和连接器产品 拟设立一中心四平台完善具身智能产业链 [2] - 25年下半年问界 尚界 蔚来等新车型密集上市 业绩增速有望加速 [1] 市场定位与成长空间 - 公司是汽车线束核心标的 核心客户以自主中高端品牌为主 [2] - 进军机器人行业打开二次成长空间 [2]
沪光股份(605333):2025Q2 2] 业绩点评:盈利能力超预期,机器人业务开启第二成长曲线
长江证券· 2025-08-27 14:2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6][10] 核心观点 - 2025Q2盈利能力超预期 营收20.87亿元同环比分别增长10.71%和35.28% 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环比分别增长18.87%和96.93% [10] - 机器人业务开启第二成长曲线 已为某知名AI头部企业提供线束总成 部分零件号出货量近千套 [10] - 主业汽车线束业务稳健增长 高压连接器产品覆盖40A~600A全系列 已拓展X汽车、赛力斯、上汽等客户 [10]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36.3亿元同比增长6.2% 归母净利润2.76亿元同比增长8.4% [2][4] - 2025Q2毛利率16.6%同环比分别提升0.1pct和2.2pct 净利率8.8%同环比分别提升0.6pct和2.8pct [10] - 四费费率6.7%同环比分别下降1.6pct和1.4pct 其中研发费用率3.2%同环比分别下降1.0pct和0.2pct [10] 业务发展 - 汽车线束主业受益于问界M9、尚界H5、乐道L90等车型放量 收入保持逐季环比增长 [10] - 连接器产业链延伸提高附加值 覆盖高压连接器、高压充电插座、高压配电盒等产品 [10] - 机器人业务设立"一中心四平台" 涵盖创新中心和具身智能机器人制造基地等四大平台 [10]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03亿元、10.48亿元、12.71亿元 [2][10] - 对应PE分别为18.69X、14.33X、11.81X [2][10] - 当前股价34.37元 每股净资产5.50元 [7]
沪光股份(605333):Q2业绩环比增长 机器人线束加速布局
新浪财经· 2025-08-25 14:32
财务业绩 - 公司H1实现收入36.3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Q2收入20.87亿元,同比增长10.7%,环比增长35.3% [1] - H1归母净利润2.76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Q2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18.9%,环比增长96.9% [1] - H1扣非归母净利润2.68亿元,同比增长9.48%,其中Q2扣非归母净利润1.78亿元,同比增长18.9%,环比增长97.9% [1] 客户与订单 - 核心客户赛力斯25Q2销量10.7万台,同比增长8.1%,环比增长135.8%,重要客户理想25Q2销量11.1万台,同比增长2.3%,环比增长19.6% [1] - 特斯拉25Q2销量19.2万台,同比下降6.8%,环比增长11.0%,核心客户销量环比提升带动公司收入增长 [1] - 2025年上半年获取T公司低压线束、上汽尚界低压线束、L汽车W10高压线束等多项目定点 [1] 盈利能力 - 25Q2毛利率16.6%,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环比提升2.2个百分点,主因自制上游高压连接器推动 [2] - 25Q2期间费用率6.70%,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4个百分点 [2] -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34%/2.58%/3.22%/0.57%,同比变化-0.3/+0.1/-1.0/-0.3个百分点 [2] 业务拓展 - 公司为尚界H5供应低压线束,该车型将于8月25日开启预售,有望贡献销量弹性 [2] - 已为某知名AI头部企业提供多个产品系列线束总成,部分零件号出货量近千套,机器人线束业务打开远期成长空间 [2] 业绩展望 - 预测2025-2027年营收95.0/117.2/142.2亿元,同比增长20%/23%/21% [3] - 预测同期归母净利润8.3/10.7/12.6亿元,同比增长23%/30%/17% [3] - 对应PE估值分别为18.4/14.2/12.1倍 [3]
沪光股份(605333)8月2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019.72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25 14:19
股价及交易表现 - 2025年8月25日收盘价34.37元 单日下跌1.29% 换手率1.84% 成交量8.04万手 成交金额2.78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019.72万元 占成交额10.87% 其中超大单净流出1735.58万元(占比6.25%)大单净流出1284.14万元(占比4.62%) [1] - 中小单资金流向分化 中单净流出539.44万元(占比1.94%)小单净流入2480.28万元(占比8.93%)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36.30亿元 同比增长6.20% 归属净利润2.76亿元 同比增长8.40% [1] - 扣非净利润2.68亿元 同比增长9.48% 盈利质量持续提升 [1] - 流动比率1.151 速动比率0.980 资产负债率68.19% 财务结构保持稳定 [1] 企业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7年 总部位于苏州市 专注于汽车制造业领域 [1] - 注册资本43677.6081万人民币 实缴资本43677.6081万人民币 法定代表人成三荣 [1] - 对外投资11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项目15次 显示业务拓展活跃度 [2] 知识产权与资质 - 拥有商标信息11条 专利信息162条 技术储备较为丰富 [2] - 获得行政许可36个 体现合规经营能力和行业准入资格 [2]
沪光股份(605333):25H1业绩点评:25Q2公司盈利能力修复,新领域获新突破
甬兴证券· 2025-08-25 08:1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8] 核心观点 - 公司25Q2盈利能力显著修复 营收同比+10.7%至20.87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18.9%至1.83亿元 [1] - 核心客户赛力斯 上汽乘用车 理想汽车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2% 22% 16% 环比分别增长95% 32% 6% [2] - 新领域拓展获突破 包括无人机线束 作业类无人车辆线束和智能机器人线束 [4]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02.35亿元 122.50亿元 146.66亿元 同比增长29.3% 19.7% 19.7% [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23亿元 10.39亿元 12.93亿元 同比增长22.8% 26.2% 24.5% [5] 财务表现 - 25Q2毛利率16.6% 同比+0.1pct 环比+2.2pct [3] - 25Q2净利率8.8% 同比+0.6pct 环比+2.8pct [3] - 25Q2期间费用率6.70% 同比-1.55pct 环比-1.35pct [3] - 2024年营收79.14亿元 同比增长97.7% [7]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1.88元 对应PE 18.48倍 [5][14] 业务进展 - 2025H1获得多个项目定点 包括T公司E80低压线束 吉利T132A低压线束等 [2] - 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占率提升 2025年1-7月达68.6% 同比+6.1pct [4] - 技术创新持续推进 高压接插件一体化 铝代替铜等技术逐步落地 [4] - 无人机线束业务交付百驾A系列及A50系列整机线束 获得FF航空吨级无人机订单 [4] - 智能机器人线束已为某知名AI头部企业提供近千套产品 [4] 行业前景 - 自主线束厂商在技术 制造和服务等方面已具备竞争力 [4] - 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于自主汽车品牌崛起 [4] - 线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加速 新领域打开成长空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