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银行(601997)

搜索文档
银行研究框架及25H1业绩综述:营收及利润增速双双转正
国盛证券· 2025-09-04 06:14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2][3] 核心观点 - 2025上半年上市银行营收及利润增速双双转正 营收同比增长1.0%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8% 较25Q1分别提升2.8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 [4] - 净息差降幅收窄 25H1净息差为1.42% 较24A下降10bp 负债端成本改善力度加大 [5]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3.1% 较25Q1提升3.8个百分点 主要受益于保险"报行合一"政策影响消化及港股市场活跃 [5] - 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10.7% 较25Q1大幅提升13.9个百分点 主要源于二季度债市利率下行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5] - 资产质量保持稳健 25Q2不良率1.23% 与上季度持平 拨备覆盖率239% 较上季度提升1个百分点 [5] 资产端分析 - 2025Q2末上市银行总资产规模达321.3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6.35% 同比增速9.60% [21][22] - 贷款及垫款总额179.4万亿元 占总资产55.84% 较年初增长5.92% 同比增速8.07% [22] - 贷款增长主要依靠对公业务支撑 新增对公贷款9.05万亿元 占新增资产50% 其中基建贷款新增3.65万亿元 制造业贷款新增2.09万亿元 [18][20] - 个人贷款需求较弱 同比增速仅3.6% 按揭贷款重回正增长 但消费类贷款增量转负 [18][20] - 投资类资产余额97.5万亿元 占总资产30.34% 较年初增长6.65% [22][24] - 同业资产规模18.0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0.92% 占总资产5.60% [22][24] 银行类型差异 - 国有大行贷款占比超55% 投资性资产占比25%-34% 邮储银行贷款占比51.2% 为国有行中最低 [25][26] - 股份行资产结构分化明显 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个人贷款占比达51.7%和50.6% 华夏银行和浙商银行对公贷款占比超65% [25][27][39] - 城商行投资类资产占比较高 平均达39.5% 贷款占比48.0% 贵阳银行和成都银行对公贷款占比分别达82.9%和80.1% [25][28][40] - 农商行贷款占比52.0% 高于城商行 常熟银行零售占比54.2% 为农商行中最高 [25][29][42] 业绩表现 - 国有行营收同比增长1.9% PPOP同比增长2.0% 股份行营收同比增长0.3% PPOP同比下降2.3% [4] - 城商行营收同比增长6.7% PPOP同比增长5.2% 农商行营收同比增长4.4% PPOP同比增长0.9% [4] - 南京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22.1% 宁波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1.1% 表现突出 [4] - 杭州银行拨备覆盖率高达521% 宁波银行拨备覆盖率374% 风险抵御能力较强 [4]
金融中报观|银行零售业务梯队格局背后,谁在领跑,谁在补课
北京商报· 2025-09-03 14:17
零售AUM梯队分化格局 - 行业形成三大梯队分化格局 第一梯队为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AUM均超16万亿元 第二梯队为股份制银行和头部城商行AUM在1-6万亿元 第三梯队为区域银行AUM低于1万亿元[1][4][5] - 工商银行以24万亿元AUM居行业首位 农业银行23.68万亿元紧随其后 建设银行突破22万亿元较2024年末20.6万亿元明显增长[2] - 邮储银行凭借县域优势实现AUM17.67万亿元较上年末16.69万亿元增长5.87% 中国银行16.83万亿元 招商银行16.0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39%[2] - 第二梯队中交通银行AUM5.79万亿元增长5.52% 兴业银行5.52万亿元增长8% 中信银行4.99万亿元增长6.52% 浦发银行4.29万亿元净增4093.51亿元[3] - 平安银行AUM4.21万亿元微增0.4% 民生银行3.15万亿元 光大银行3.1万亿元 江苏银行等多家城商行AUM超1万亿元[3] - 第三梯队代表南京银行9448.14亿元增长14.25% 上海农商行8270.56亿元增长3.99% 浙商银行7050.16亿元增长12.48% 杭州银行6543.6亿元增长8.66%[4] 零售业务盈利表现分化 - 工商银行个人金融营收1693.06亿元同比下降0.67% 但净利润927.6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6.05%[6] - 招商银行零售业务税前利润和营收均实现小幅上涨 光大银行零售利润总额9.21亿元扭转去年同期亏损[6] - 中信银行零售营收同比下降6.85% 但税前利润55.95亿元实现超100%同比暴涨[6] - 农业银行个人银行业务营收1901.77亿元同比下降6.61% 营收占比从55.5%降至51.4%[7] - 建设银行个人金融营收1814.65亿元微增0.99% 但利润总额787.34亿元同比下降19.61%[7] - 平安银行零售营收310.81亿元同比下降20.49% 净利润10.02亿元同比下降44.46%[7] - 青岛银行零售营收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下降12.48%和14.79% 重庆农商行零售营收降至59.1亿元贡献度下滑3.18个百分点[7] 零售资产质量面临挑战 - 招商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1.04%较上年末0.98%上升0.06个百分点 重庆农商行从1.6%攀升至2.04%上升0.44个百分点[9] - 重庆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3.01%上升0.3个百分点 工商银行1.35%上升0.2个百分点 建设银行1.1%上升0.12个百分点[9] - 交通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1.34%上升0.26个百分点 华夏银行等多家银行不良率均较上年末上升[9][10] - 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1.27%较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 通过风险模型升级和资产结构优化实现质量改善[10] - 兴业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1.22%较上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 通过全流程风险管控提升效能[10] - 信用卡贷款不良率上升主要因居民消费能力下降和透支行为增加 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率上升因中小微企业主经营压力大[10] - 交通银行关注贷款率与逾期贷款率出现小幅上升 主要源于零售类贷款风险逐步显现[11]
城商行板块9月3日跌1.43%,宁波银行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17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03 08:44
板块整体表现 - 城商行板块当日下跌1.43% 领跌个股为宁波银行(跌幅2.69%)[1] - 上证指数下跌1.16%至3813.56点 深证成指下跌0.65%至12472.0点[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17亿元 游资资金净流入1.3亿元 散户资金净流出1370.37万元[2] 个股价格变动 - 青岛银行逆势上涨2.76% 收盘价5.21元 成交额6.46亿元[1] - 宁波银行跌幅最大达2.69% 收盘价28.2元 成交额8.49亿元[2] - 厦门银行跌2.4%至6.51元 郑州银行跌2.39%至2.04元[2] 资金流向特征 - 南京银行获主力资金净流入3287.69万元(占比6.29%) 游资净流入1985.14万元[3] - 上海银行遭主力净流出5499.62万元(占比8.15%) 游资净流出1865.11万元[3] - 苏州银行主力净流入2220.57万元(占比8.06%) 北京银行获游资净流入2407.2万元[3] 交易活跃度 - 北京银行成交量最高达148.96万手 成交额9.11亿元[1] - 江苏银行成交额11.7亿元居首 杭州银行成交额10.27亿元[1][2] - 郑州银行成交量151.52万手 重庆银行成交量最低仅11.42万手[2]
城商行板块9月2日涨1.65%,齐鲁银行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3.41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02 08:59
板块表现 - 城商行板块整体上涨1.65%,显著跑赢上证指数(下跌0.45%)和深证成指(下跌2.14%)[1] - 齐鲁银行以3.79%涨幅领涨板块,青岛银行(2.63%)和苏州银行(2.24%)涨幅居前[1] - 西安银行是唯一下跌个股,跌幅0.47%[2] 个股交易数据 - 江苏银行成交额最高达17.55亿元,成交量162.40万手[1][2] - 宁波银行成交额15.10亿元,杭州银行成交额12.00亿元,北京银行成交额12.83亿元[1][2] - 重庆银行成交量最低仅13.85万手,成交额1.36亿元[1][2]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3.41亿元,游资净流出2.03亿元,散户净流出1.38亿元[2] - 江苏银行主力净流入1.40亿元(占比8.0%),杭州银行主力净流入1.30亿元(占比10.84%)[3] - 重庆银行主力净流入1701.04万元(占比12.55%),厦门银行游资净流入1058.73万元(占比6.68%)[3]
从银行半年报看不良信号:风险主要还在地产和个贷
第一财经· 2025-09-02 07:01
上市银行资产规模增长情况 - 42家上市银行总资产规模达321.33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6.35% 占银行业总资产467.3万亿元的68.76% [2] - 国有大行资产规模214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7.18% 增速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2] - 城商行资产增速领跑 江苏银行(21.16%)、重庆银行(14.79%)、北京银行(12.47%)实现双位数增长 [2] - 紫金银行(0.79%)、浙商银行(0.63%)、民生银行(-0.59%)资产增速不足1% [2] 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趋势 - 多数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延续下降趋势 20家银行较去年末下降 15家持平 7家上升 [2] - 相较于一季度末 16家银行不良率下降 21家持平 5家上升 [2] - 商业银行二季度末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49% [3] - 西安银行不良率下降12BP 齐鲁银行下降10BP 贵阳银行上升12BP [3] 重点银行资产质量表现 - 国有大行除邮储银行外不良率均改善 下降幅度1BP-3BP 邮储银行不良率0.92%仍为最低 [3] - 不良率较高银行包括兰州银行(1.81%)、郑州银行(1.76%)、青农商行(1.75%)、贵阳银行(1.70%) [3] - 贵阳银行不良率上升主要因房地产领域不良率提升70BP至1.75% 个人贷款不良率增长33BP至3.19% [5] - 青农商行房地产不良率从7.17%骤增至21.32% 不良余额增加约12亿元至20.95亿元 [5] 房地产领域风险状况 - 房地产不良率抬升超1个百分点的包括江苏银行、上海银行、重庆银行、浦发银行等 [6] - 房地产不良率较高银行包括青农商行(21.32%)、郑州银行(9.75%)、重庆银行(7.19%)、杭州银行(6.44%) [6] - 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房地产不良率上升0.38个百分点至5.37% 交通银行上升0.44个百分点至4.32% [6][8] - 农业银行(5.35%)、建设银行(4.74%)房地产不良率分别下降0.05个百分点 [8] 个人贷款质量变化 - 近10家银行个贷不良率上行幅度超过30BP 包括华夏银行、渝农商行、青岛银行等 [6] - 六大行房贷不良率全面上行 4家增长超过0.1个百分点 [7] - 消费贷方面4家大行不良率上行超0.1个百分点 信用卡不良率全面上行 [7] - 经营贷方面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不良率均上行超过0.3个百分点 [7] 银行风险管理措施 - 中国银行加强房地产风险出清 强化个人经营贷和消费贷贷后管理 [9] - 工商银行优化个人贷款准入管理 加强全流程风险管控 [10] - 农业银行通过数字化风控体系加强普惠零售风险防控 [10] - 邮储银行推进零售信贷集约化作业 强化集中催收队伍建设 [10] - 针对房地产风险采取"一户一策"资金封闭管理 运用金融16条等政策化解风险 [12] - 对地方政府债务实施"一省一策" 推进债务结构优化和风险敞口降低 [12]
贵阳银行连续三个年中报“双降”:不良贷款率创历史新高
观察者网· 2025-09-01 06:52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65亿元同比下降12.2% 净利润24.74亿元同比下降7.2% 连续三年中期业绩双降 [2] - 净息差1.53% 较去年同期1.81%下降0.28个百分点 较2023年同期累计下降0.66个百分点 [2] - 利息净收入49.2亿元同比减少8.86亿元(降15.26%) 其中规模因素减少1.6亿元 利率因素减少7.26亿元 [2] - 非利息收入15.8亿元同比微跌1.22% 投资收益增长但被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对冲 [2] 同业对比 - 江苏银行利息净收入329.39亿元同比增长19.1% 净息差1.78% 成都银行与重庆银行利息净收入分别增长7.69%和12.22% [3] - 贵阳银行净息差1.53%高于重庆银行1.39% 但利息净收入大幅下跌 反映内部结构或经营效率问题 [3] 资产与贷款结构 - 总资产7415.4亿元较去年底增长5.08% 存款4337.7亿元增长3.47% 贷款总额3434.6亿元增长1.27% [4] - 对公贷款余额2907.7亿元占比85% 较去年底仅增长0.71% 个人贷款余额523亿元增幅4.5% [4]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余额58.24亿元较去年底增加4.76亿元 不良率1.7%上升0.1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4] - 正常类贷款占比下降0.27个百分点 关注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占比分别上升0.15/0.18/0.03个百分点 [5] - 房地产贷款余额527.6亿元不良率1.75% 建筑业460.4亿元不良率1.21% 批发零售业447亿元不良率4.58% [4] 风险抵御能力 - 拨备覆盖率238.64%较去年底下降18.43个百分点 持续呈下降趋势 [6] - 资本充足率14.97% 一级资本充足率13.77%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73% 较去年底分别下降0.23/0.23/0.21个百分点 [7]
贵阳银行营收再降12%增速垫底上市银行 不良贷款率升至1.7%
长江商报· 2025-09-01 05:23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5亿元同比减少12.22% 净利润24.74亿元同比减少7.2% [1][3] - 自2023年以来连续两年半营收净利双降 其中2023年营收150.96亿元同比降3.5% 2024年营收149.31亿元同比降1.09% [3] - 营收增速在A股42家上市银行中垫底 净利润增速仅高于华夏银行 在城商行中处于末位 [3] 收入结构 - 利息净收入49.20亿元同比减少15.26% 其中利率因素导致减少7.26亿元 规模因素减少1.60亿元 [1][4] - 非利息收入15.80亿元同比下降1.22%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5.7% [4][5]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1亿元 同比减少8.53亿元 但投资收益17.39亿元同比大增70.44% [5]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1.70%较年初上升0.12个百分点 创2016年上市以来新高 [1][7] - 房地产行业贷款527.63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41.68亿元 不良率由1.05%升至1.75% [1][8] - 公司贷款不良率由1.35%升至1.42% 个人贷款不良率由2.86%升至3.19% [9] 资产负债 - 资产总额7415.36亿元较年初增长5.08% 贷款总额3434.61亿元增长1.27% [7] - 存款总额4337.70亿元增长3.47% 其中储蓄存款2306.65亿元增长7.52% 占比53.18% [7] 成本控制 - 业务及管理费17.54亿元同比下降4.53% 其中职工薪酬减少0.32亿元 业务费用减少0.24亿元 [5] - 资本充足率14.97% 一级资本充足率13.77%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73% [9] 子公司表现 - 参控股三家村镇银行中两家亏损 广元贵商村镇银行净亏0.08亿元 息烽发展村镇银行净亏331.99万元 [5]
贵阳银行营收再降12%增速垫底上市银行 不良贷款率升至1.7%达上市九年最高
长江商报· 2025-08-31 22:4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5亿元同比减少12.22% 净利润24.74亿元同比减少7.2% [2][3] - 连续两年半业绩下滑 2023年营收150.96亿元降3.5% 2024年营收149.31亿元降1.09% [3] - 营收增速在A股42家上市银行中垫底 净利润增速在城商行中处于末位 [2][3] 收入结构分析 - 利息净收入49.20亿元同比降15.26% 其中利率因素导致收入减少7.26亿元 [2][4] - 非利息收入15.80亿元同比降1.22%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1亿元同比减少8.53亿元 [5] - 投资收益17.39亿元同比增70.44% 主要来自金融资产处置 [5] 资产质量变化 - 不良贷款率1.70%较年初上升0.12个百分点 为2016年上市以来最高水平 [2][7] - 房地产行业贷款527.63亿元占总额15.36% 不良率由1.05%升至1.75% [2][8] - 公司贷款不良率1.42%较2024年末升0.07个百分点 个人贷款不良率3.19%升0.33个百分点 [9] 资产负债状况 - 总资产7415.36亿元较年初增5.08% 贷款总额3434.61亿元增1.27% [7] - 存款总额4337.70亿元增3.47% 储蓄存款2306.65亿元占比53.18% [7] - 资本充足率14.97% 一级资本充足率13.77%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73% [9] 成本控制与子公司表现 - 业务管理费17.54亿元同比降4.53% 职工薪酬降2.68%至11.7亿元 [5] - 控股广元贵商村镇银行亏损0.08亿元 参股息烽村镇银行亏损331.99万元 [6]
超17家银行将派发2375亿“红包”,国有大行成绝对主力
北京商报· 2025-08-31 14:05
核心观点 - 2025年A股上市银行中期分红总额达2375.4亿元 国有六大行以2046.57亿元占比86%成为绝对主力 行业呈现"主力领跑、梯队跟进、部分暂歇"的分化格局 [1][3] - 银行分红行为是资本充足率、业务扩张需求、监管要求与股东回报诉求综合权衡的结果 [1][9] 分红总体规模与政策背景 - 42家上市银行中已有17家公布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 分红总额2375.4亿元 [1][2] - 自2024年新"国九条"提出推动上市公司一年多次分红以来 银行中期分红明显增多 [2] 国有大行分红情况 - 工商银行以503.96亿元分红总额领跑 每10股派1.414元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681.03亿元 [3] - 建设银行分红486.05亿元 每10股派1.858元 农业银行分红418.23亿元 每10股派1.195元 两家银行现金分红率长期维持在30% [3] - 中国银行分红352.50亿元 每10股派1.094元 邮储银行分红147.72亿元 每10股派1.23元 交通银行分红138.11亿元 每10股派1.563元 [3] - 六大行合计分红2046.57亿元 占17家银行总分红额的86% [3] - 国有大行成为分红主力源于雄厚的资本实力、稳定的盈利能力与充裕的现金流 [4] 股份制银行分红情况 - 4家股份行已公布中期分红计划 中信银行拟分红104.61亿元 每10股派1.88元 中期分红比例提升至30.7% [4] - 民生银行延续中期分红节奏 拟分红59.54亿元 每10股派1.36元 [4] - 平安银行分红45.80亿元 每10股派2.36元 华夏银行分红15.91亿元 每10股派1元 [4] 城农商行分红情况 - 7家城农商行已官宣中期分红 宁波银行每10股派3元 分红金额19.81亿元 上海银行每10股派3元 分红金额42.63亿元 [5] - 上海农商行中期分红23.24亿元 长沙银行首次推出中期分红 拟派发8.04亿元 [5] - 常熟农商行每10股派1.5元 张家港农商行每10股派1元 苏州农商行每10股派0.9元 [5] 推进中分红计划 - 招商银行中期利润分配计划已获股东大会批准 将以半年度归母净利润的35%用于现金分红 [6] - 南京银行、江苏银行、齐鲁银行、苏州银行、兰州银行、重庆农商行、紫金农商行等多家银行通过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为中期分红铺路 [7] 暂不分红银行情况 - 浦发银行、郑州银行、青岛农商行明确2025年上半年暂不分红 [1][8] - 贵阳银行表示暂无中期分红安排 [8] - 部分银行因业绩压力或补充资本金需求迫切而选择暂不分红 [9] 分红决策考量因素 - 资产质量与经营能力是分红的核心基础 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是硬性前提 [8][9] - 需平衡当期分红与中长期资本实力增强的关系 过度分红可能制约内源性资本积累 [9] - 需响应中小投资者分红诉求 特别是在新"国九条"背景下 [8] - 持续分红有助于提升市场形象和股东信任 吸引投资者关注 为再融资提供支撑 [10]
上市银行探路转型新增长极:扩资产规模 增非息收入
中国经营报· 2025-08-29 19:36
行业盈利分化特征 - 2025年上半年银行业盈利呈现显著分化 多家城商行实现两位数净利润增长 部分银行出现负增长[1] - 杭州银行净利润116.62亿元同比增长16.66% 江阴银行 齐鲁银行 青岛银行增速分别为16.63% 16.48% 16.05%[2] - 贵阳银行净利润24.74亿元同比下降7.20% 营业收入65.01亿元同比下降12.22%[4] 城商行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区域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信贷与财富管理需求旺盛 信用风险处于较低水平[3] - 通过以量补价推动净利息收入降幅收窄 理财增长带动手续费收入回升[2] - 优化负债结构控制资金成本 稳定净息差水平 保障利息净收入增长[3] - 积极处置不良资产推动信贷成本下降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2][3] 息差收窄现状与应对 - 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至1.42% 较一季度下降0.01个百分点[7] - 平安银行通过压降零售高风险业务 使零售不良生成额减少近100亿元[5] - 负债端压降高利率存款 提升活期存款占比 对公活期存款占比38% 零售存款占比26%-27%[7] - 资产端增加中长期贷款占比 配置高流动性低风险权重资产 通过久期管理对冲波动[8] 非息业务发展机遇 - 国内主要上市银行非息收入占比不足30% 显著低于美国大型银行57% 52% 54% 41%的水平[9] - 建议发展支付结算 投贷联动 财富管理等中间业务 实现"息差+手续费"双轮驱动[9] - 实施基于RAROC的全成本定价 区分客户与产品分层 减少无效价格战[9] - 通过数字化降本增效压降成本收入比 目标控制在26%-27%的优良区间[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