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贵阳银行(601997)
icon
搜索文档
信用卡“缩量”背后:加速出清不良谋转型
中国经营报· 2025-08-29 19:16
行业趋势 - 信用卡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价值重构的转型 深层次变革推动行业告别粗放增长模式 转向精细化高价值发展阶段 [1] - 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量连续11个季度下滑 二季度末总量7.15亿张 较上季度减少600万张 较2022年最高位8.07亿张下降超11% [4] - 多家银行陆续关停信用卡分中心 2025年获批终止营业的分中心已超40家 涉及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等机构 [6] 业务规模变化 - 中信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4584.55亿元 较2024年末减少294.27亿元 交易量10854.12亿元同比下降12.54% 业务收入244.86亿元同比下降14.61% [2] - 平安银行信用卡应收账款规模3948.66亿元 较上年末减少9.2% 流通户数4539.08万户 较2024年同期减少6265万户 消费金额9897.71亿元减少2012.19亿元 [3] - 浦发银行信用卡及透支余额3778.81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2.07% 但较2023年末仍低77.36亿元 是少数实现正增长的银行 [2] - 江苏银行信用卡贷款规模348.08亿元 较上年末减少28.26亿元降幅7.51% 重庆银行信用卡透支规模197.1亿元减少22.46亿元降幅10.23% 贵阳银行信用卡透支规模65.18亿元减少2.94亿元降幅4.32% [3] - 常熟银行信用卡贷款规模24.52亿元减少4.25亿元降幅14.76% 江阴银行规模4.16亿元减少1.17亿元降幅21.95% [4] 战略转型方向 - 银行从追求发卡量转向挖掘存量客户价值 重点提升优质客户占比 中信银行新发卡客户中优质客户占比达82% 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 存量客户中低风险优质客群正常贷款占比76.2% 提升6.5个百分点 [5] - 部分银行通过消费贷产品承接信用卡业务 重庆银行以消费e贷产品承接信用卡新增资产业务 邮储银行将消费贷与信用卡业务结合开展 [6] - 未来转型将聚焦高端客户价值挖掘和基础客户刚性需求满足 高端客户注重消费领域外的体验需求 基础客户主要需要支付和信贷便利 [7] 竞争环境变化 - 信用卡业务受到网络信贷平台明显冲击 年轻一代消费习惯从信用卡转向花呗、借呗等平台 [8] - 互联网平台通过优惠活动和推荐引导将业务转向自营金融产品 部分平台不支持信用卡支付 形成不对等竞争局面 [9]
城商行板块8月29日跌0.92%,苏州银行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7.93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29 08:48
板块表现 - 城商行板块整体下跌0.92%,显著跑输大盘,当日上证指数上涨0.37%,深证成指上涨0.99% [1] - 苏州银行领跌板块,跌幅达2.40%,北京银行(-1.96%)、江苏银行(-1.72%)、南京银行(-1.42%)跌幅居前 [2] - 西安银行逆势涨停,涨幅10.00%,青岛银行(1.03%)和厦门银行(0.75%)录得上涨 [1] 个股交易情况 - 北京银行成交额最高达23.84亿元,江苏银行成交额24.29亿元,宁波银行成交额11.88亿元 [2] - 郑州银行成交量最大达191.56万手,北京银行成交量391.16万手,江苏银行成交量221.61万手 [1][2] - 西安银行成交额6.23亿元,成交量151.22万手,换手活跃 [1]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7.93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入8.8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9.13亿元 [2] - 西安银行主力净流入9975.68万元,净占比16.02%,杭州银行主力净流入6129.05万元,净占比5.32% [3] - 齐鲁银行主力净流出6293.11万元,净占比-9.31%,郑州银行主力净流出1234.70万元,净占比-3.08% [3] - 长沙银行游资净流入1500.87万元,净占比5.19%,兰州银行游资净流入1076.21万元,净占比3.83% [3]
城商行板块8月28日涨1.22%,成都银行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4.7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28 08:43
板块整体表现 - 城商行板块当日上涨1.22%,领涨个股为成都银行(涨跌幅2.77%)[1] - 上证指数上涨1.14%至3843.6点,深证成指上涨2.25%至12571.37点[1] - 板块内10只个股上涨,最高涨幅为成都银行2.77%,最低为兰州银行下跌0.80%[1][2] 个股交易数据 - 江苏银行成交额最高达23.24亿元,成交量212.20万手[1] - 成都银行成交额12.41亿元,成交量67.45万手[1] - 北京银行成交量最大达132.33万手,成交额8.09亿元[1] - 郑州银行成交量164.44万手,但股价持平无涨跌[2]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4.7亿元,游资净流出3.83亿元,散户净流出8714.26万元[2] - 江苏银行主力净流入1.11亿元(占比4.77%),杭州银行主力净流入1.08亿元(占比10.79%)[3] - 青岛银行主力净占比最高达16.13%,净流入2448.97万元[3] - 成都银行游资净流出6788.30万元(占比5.47%),但散户净流入3062.69万元[3]
A股城商行半年报业绩分化:零售贷款收入下滑,对公业务成胜负手
中国证券报· 2025-08-28 01:02
业绩表现 - 上市城商行业绩呈现分化 江苏银行 成都银行 重庆银行业绩保持稳健增长 贵阳银行业绩出现下滑 [1] - 江苏银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48.64亿元 同比增长7.78% 归母净利润202.38亿元 同比增长8.05% 不良贷款率0.84% 较去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 [2] - 成都银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2.7亿元 同比增长5.91% 归母净利润66.17亿元 同比增长7.29% 不良贷款率0.66% [2] - 重庆银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6.59亿元 同比增长7% 归母净利润31.90亿元 同比增长5.39% 不良贷款率1.17% 较年初下降0.08个百分点 [2] - 贵阳银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5.01亿元 同比减少12.22% 归母净利润24.74亿元 同比减少7.2% [2] 业务驱动因素 - 对公业务有力推动利息净收入增长 成为江苏银行 成都银行 重庆银行业绩增长重要引擎 [1][3] - 重庆银行公司贷款平均余额较去年同期增加821.49亿元 带动利息收入增加13.93亿元 [3] - 成都银行公司贷款和垫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17.87% 利息收入相应增长10.12% [3] - 江苏银行利息净收入329.39亿元 同比增长19.10% 债务工具投资利息收入同比增加33.3亿元 公司贷款利息收入同比增加10亿元 [3] - 公司存款规模扩大的同时利息支出不增反降 重庆银行公司存款利息支出下降 成都银行公司存款规模增长但利息支出下降 江苏银行公司客户存款利息支出下降约16亿元 [1][3] 信贷结构 - 重庆银行"国标"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22.48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331.19亿元 "两增"口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709.39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98.71亿元 [4] - 江苏银行小微贷款余额超7500亿元 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2358亿元 较上年末新增253亿元 科技贷款余额2740亿元 涉农贷款余额2900亿元 [4] - 贵阳银行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175.77亿元 加权平均利率4.20% 较上年同期下降43个基点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21.26亿元 较年初增加24.94亿元 增长6.29% [5] 市场表现 - 上半年江苏银行股价涨幅25.54% 重庆银行股价涨幅21.98% 成都银行股价涨幅17.48% 贵阳银行股价涨幅9.16% [2]
A股城商行半年报业绩分化: 对公业务成胜负手
中国证券报· 2025-08-27 20:25
业绩表现分化 - 江苏银行上半年营业收入448.64亿元同比增长7.78% 归母净利润202.38亿元同比增长8.05% 不良贷款率0.84%较去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 [2] - 成都银行营业收入122.7亿元同比增长5.91% 归母净利润66.17亿元同比增长7.29% 不良贷款率0.66%保持低位 [2] - 重庆银行营业收入76.59亿元同比增长7% 归母净利润31.90亿元同比增长5.39% 不良贷款率1.17%较年初下降0.08个百分点 [2] - 贵阳银行营业收入65.01亿元同比减少12.22% 归母净利润24.74亿元同比减少7.2% [2] - 上半年江苏银行股价涨幅25.54% 重庆银行涨幅21.98% 成都银行涨幅17.48% 贵阳银行涨幅9.16% [2] 对公业务驱动增长 - 公司贷款规模扩张带动利息收入增长 公司存款成本压降使利息支出下降 共同扩大利润空间 [1][3] - 重庆银行公司贷款平均余额增加821.49亿元 带动利息收入增加13.93亿元 公司存款规模增长但利息支出下降 [3] - 成都银行公司贷款和垫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17.87% 利息收入相应增长10.12% 公司存款利息支出下降 [3] - 江苏银行利息净收入329.39亿元同比增长19.10% 债务工具投资利息收入同比增加33.3亿元 公司贷款利息收入增加10亿元 [3] 信贷结构优化 - 重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22.4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31.19亿元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709.3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8.71亿元 [4] - 江苏银行小微贷款余额超7500亿元 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2358亿元较上年末新增253亿元 科技贷款余额2740亿元 涉农贷款余额2900亿元 [4] - 贵阳银行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175.77亿元 加权平均利率4.20%同比下降43个基点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21.26亿元较年初增长6.29% [5]
A股城商行半年报业绩分化:对公业务成胜负手
中国证券报· 2025-08-27 20:17
上市银行业绩表现分化 - 江苏银行上半年营业收入448.64亿元同比增长7.78% 归母净利润202.38亿元同比增长8.05% 不良贷款率0.84%较去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 [1] - 成都银行营业收入122.7亿元同比增长5.91% 归母净利润66.17亿元同比增长7.29% 不良贷款率保持在0.66%低位 [1] - 重庆银行营业收入76.59亿元同比增长7% 归母净利润31.90亿元同比增长5.39% 不良贷款率1.17%较年初下降0.08个百分点 [1] - 贵阳银行营业收入65.01亿元同比减少12.22% 归母净利润24.74亿元同比减少7.2% [2] 对公业务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 对公业务有力推动利息净收入增长 公司贷款规模扩张带动利息收入增长 有效压降对公存款成本使利息支出不增反降 [1] - 重庆银行公司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加821.49亿元 带动利息收入增加13.93亿元 公司存款规模增长但利息支出下降 [2] - 成都银行公司贷款和垫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17.87% 利息收入相应增长10.12% 公司存款规模增长同时利息支出下降 [2] - 江苏银行利息净收入329.39亿元同比增长19.10% 债务工具投资利息收入同比增加33.3亿元 公司贷款利息收入同比增加10亿元 [3]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 重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22.4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31.19亿元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709.3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8.71亿元 [3] - 江苏银行小微贷款余额超7500亿元 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2358亿元较上年末新增253亿元 科技贷款余额2740亿元 涉农贷款余额2900亿元 [3] - 江苏银行新拓普惠小微客户2万户 高质量科技企业授信覆盖度较上年末提升1.9个百分点 服务新型农业主体1.2万户 [3] - 贵阳银行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175.77亿元 加权平均利率4.20%较上年同期下降43个基点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21.26亿元较年初增长6.29% [4] 股价表现与业绩相关性 - 江苏银行上半年股价涨幅25.54%在A股上市银行中排名第四 重庆银行股价涨幅21.98% 成都银行股价涨幅17.48% 贵阳银行股价涨幅9.16% [2]
降,降,降…贵阳银行各项业绩指标全线下降 董事长去年领31万激励工资
凤凰网财经· 2025-08-27 14:01
核心观点 - 贵阳银行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2.22%至65.0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20%至24.74亿元,连续两年半出现业绩双降 [2][3][15] - 盈利能力指标全面下滑,净息差下降0.28个百分点至1.53%,净利差下降0.20个百分点至1.55%,总资产收益率下降0.04个百分点至0.35% [2][7][8] - 资产质量承压,不良贷款率上升0.12个百分点至1.70%,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1.49%,但拨备覆盖率238.64%仍高于行业平均211.97% [11][13][14] 经营业绩 - 营业收入65.01亿元,同比下降12.22%,营业利润25.80亿元,同比下降6.64% [3][4]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4亿元,同比下降7.20%,扣非后净利润24.70亿元,同比下降6.33% [3][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91.0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39.54% [4] 收入结构分析 - 利息净收入49.20亿元,同比下降15.26%,其中利率因素导致减少7.26亿元,规模因素导致减少1.60亿元 [7] - 发放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75.85亿元,同比下降9.16%,占收入结构的56.1% [5][6] - 债券及其他投资利息收入21.94亿元,同比下降13.14%,信托及资管计划利息收入同比下降37.67% [6][7]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盈利3.43亿元转为亏损5.11亿元,同比下降249.11%,投资收益17.39亿元同比增长70.44% [9][10]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1.70%,较去年同期上升0.12个百分点,高于商业银行平均1.49% [11][14] - 房地产业不良率从1.05%升至1.75%,批发零售业不良率4.58%仍处于高位 [11][13] - 拨备覆盖率238.64%,下降18.43个百分点,但仍高于行业平均211.97% [13][14] - 资本充足率14.97%、一级资本充足率13.7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73%,均符合监管要求但较去年同期下滑 [2][13][14] 历史业绩趋势 - 营业收入连续两年半下降:2023年同比下降3.50%,2024年同比下降1.09%,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2.22% [15][16] - 归母净利润连续两年半下降:2023年同比下降8.92%,2024年同比下降7.16%,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7.20% [15][16]
城商行板块8月27日跌1.48%,贵阳银行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9.11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27 08:46
板块整体表现 - 城商行板块当日下跌1.48%,领跌个股为贵阳银行(跌幅2.53%)[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9.11亿元,游资净流入4.08亿元,散户净流入5.02亿元[2] - 上证指数下跌1.76%至3800.35点,深证成指下跌1.43%至12295.07点[1] 个股价格表现 - 成都银行成为板块唯一上涨个股,涨幅1.01%,收盘价18.04元[1] - 跌幅前三位分别为贵阳银行(-2.53%)、青岛银行(-2.43%)、北京银行(-2.41%)[2] - 江苏银行成交额最高达21.10亿元,成交量193.42万手[1][2] 资金流向特征 - 重庆银行主力净流出3609.86万元,净占比-22.09%,为板块最高主力流出比例[3] - 成都银行获得主力净流入959.43万元,是少数获主力资金青睐的个股[3] - 青岛银行主力净流入421.98万元,净占比2.08%,表现相对稳健[3] 成交活跃度 - 北京银行成交量216.03万手居首,成交额13.29亿元[2] - 郑州银行成交量137.34万手,成交额2.88亿元[2] - 长沙银行成交额异常值2666元,可能存在数据录入误差[1]
再次“双降”,贵阳银行业绩压力不小
36氪· 2025-08-27 06:53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5.01亿元 同比下滑12.22% [1] - 归母净利润24.74亿元 同比下滑7.2% [1] - 拨备前利润46.01亿元 同比下降15.96% [1] - 连续五个半年报告期营收与净利润双降 为A股上市银行中唯一案例 [1] 收入结构分析 - 利息净收入49.2亿元 同比下降15.26% [4] - 利息收入占比从85%降至75.69% [4] - 非利息收入15.80亿元 同比下降1.22% [6] -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8.53亿元 由盈转亏5.1亿元 [6] - 投资收益同比增加7.19亿元 部分对冲非息收入下滑 [6] 资产负债情况 - 贷款总额3434.61亿元 较年初增长1.27% [5] - 对公贷款余额2907.65亿元 较年初增长0.71% [5] - 不良贷款率1.70% 较年初上升0.12个百分点 [6] 成本控制措施 - 职工工资及福利支出11.70亿元 同比下降2.68% [2] - 2024年人均薪酬42.88万元 较2023年下降6400元 [2] - 员工总数从5912人降至5888人 [2] 管理层薪酬变动 - 董事长2024年薪酬94.6万元 含任期激励收入31.3万元 [3] - 监事长薪酬同比增加30.12万元 [2] - 董事长2019年以8.27元/股增持1.68万股 当前股价6.32元/股 [2] 行业环境与战略应对 - LPR利率下行导致新发放信贷资产利率下降 [4] - 采取"以量换价"策略服务地方经济 [4] - 债券市场走弱对非利息收入造成负面影响 [5][6]
营收净利九连降,贵阳银行如何打破“负增长”魔咒
北京商报· 2025-08-26 14:50
核心观点 - 公司连续九个报告期营收和净利润双降 业绩表现显著弱于同行 是已披露半年报的6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唯一双降银行[1][3] - 业绩下滑主因利息净收入大幅减少及债券市场波动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下降 同时面临区域经济结构和高管团队不稳定等内部挑战[4][5][8] - 专家建议通过发展综合金融 深耕区域特色产业及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来打破负增长魔咒[9][1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5.01亿元 同比下滑12.22%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4.74亿元 同比下降7.20%[3] - 利息净收入从2022年中报70.65亿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49.20亿元 三年降幅达30.36% 营收占比从89%降至75.69%[4] - 非利息收入15.80亿元 同比微降1.22% 其中投资收益因主动处置金融资产增加7.19亿元 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8.53亿元[5] - 资产总额7415.36亿元 较年初增长5.08% 存款总额4337.70亿元 较年初增长3.47% 储蓄存款余额2306.65亿元 增速7.52% 占存款比例53.18%[9] 业务结构 - 收入结构单一 高度依赖利息净收入 受LPR下行和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压降影响 新发放贷款增速放缓且存量资产利率调降[4] - 信托及资管计划规模收缩 利息收入减少幅度超过利息支出压降幅度 导致净息差收窄[4] - 非利息业务补位作用不足 虽投资收益有所增长 但受债市走弱影响 交易性金融资产收益大幅减少[5] 行业对比 - 城商行业绩呈现区域分化 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城商行依托区域经济活力和特色业务保持增长 而中西部地区银行受当地经济结构和资产质量影响更易出现负增长[5] - 公司是已披露2025年半年报的6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唯一营收和净利双降银行 行业表现显著落后[1][3] 高管变动 - 首席风险官邓勇2025年1月退休 截至半年报披露仍未补缺[6][7] - 董事会秘书李虹檠2025年6月获聘副行长 任职资格待监管核准 其在2024年1月刚被聘任为董事会秘书[7] - 首席信息官何欣2024年1月获聘 任职资格历经1年半仍未获核准 拟任副行长杨轩2024年12月辞职 任职资格也未获核准[7] 发展建议 - 需转向综合金融发展路径 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 加强财富管理、投行服务和托管业务 探索股债联投、投贷联动等创新模式[9] - 紧扣区域实体经济转型方向 加大对科技企业、绿色低碳企业等新经济领域金融服务 开发适配综合金融产品并借助数字技术强化风控[10] - 立足区域深耕优势 依托储蓄存款占比提升带来的稳定负债基础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压降高成本负债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10] - 积极拓展财富管理等轻资本业务 探索与地方政府、国企合作的金融服务新模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