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平安(601318)
icon
搜索文档
陆家嘴财经早餐2025年9月18日星期四
Wind万得· 2025-09-17 23:13
美联储货币政策 - 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至4.00%-4.25%区间,为年内首次降息且时隔9个月重启降息 [2] - FOMC声明指出就业下行风险上升、上半年经济增长放缓、通胀有所上升,利率期货预期10月降息可能性超90% [2] - 鲍威尔表示就业增长放缓且劳动力市场疲软,商品通胀加速而服务通胀回落,通胀风险倾向于上行 [2] 中国消费刺激政策 - 中国将选择50个消费新业态试点城市,出台住宿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文件,推动AI在服务消费领域应用 [2] - 消费月期间各地开展超25000场文旅活动,发放超3.3亿元消费补贴,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增强资金供给 [2] 科技与芯片进展 - 阿里旗下平头哥PPU芯片在部分参数上比肩英伟达H20并超过A800芯片 [3] - 头部企业需聚焦芯片等关键领域攻关,加速研发自主可控安全芯片以突破垄断 [10] - 华为发布报告称AGI将是未来十年最具变革性驱动力量,全社会算力总量将增长10万倍 [11] 区域经济合作 - 中国—东盟博览会提出加强战略对接、建设自贸区3.0版、推动产业链联动发展等四点建议 [4] 财政与国资数据 - 前8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2万亿元同比增0.3%,税收收入12.11万亿元同比增0.02%首次转正 [4] -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至超90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至2.6万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7.3%和8.3% [4] - "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投资8.6万亿元,年均增速超20% [4] 香港政策动向 - 香港施政报告提出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探索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T+1股票结算周期及降低投资者入境物业门槛至3000万港元 [4] - 香港推进代币化存款和真实资产交易,落实稳定币发行人制度及数字资产托管发牌制度 [12] 资本市场表现 - A股上证指数涨0.37%至3876.34点,深证成指涨1.16%,创业板指涨1.95%创三年多新高,成交额2.4万亿元 [6] - 港股恒生指数涨1.78%至26908.39点,恒生科技指数涨4.22%,南向资金净买入94.4亿港元 [6] - 上交所与商业航天、AI及低空经济企业预沟通,推动第五套标准扩围至相关行业 [6] 企业动态与融资 - 迈瑞医疗选定华泰证券和摩根大通负责香港IPO准备工作 [7] - 蔚来完成11.6亿美元A类普通股发行,迈威生物签署最高10亿美元独家许可协议 [9] - 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完成10亿美元C轮融资,投后估值达390亿美元创赛道纪录 [14] 产业政策与规划 - 工信部就智能网联汽车驾驶辅助标准征求意见,要求系统具备手部及视线脱离检测能力 [10] - 新型储能技术目标2027年全国装机超1.8亿千瓦,2030年超2.4亿千瓦,2035年超3亿千瓦 [10] - 生猪产能调控座谈会强调能繁母猪产能控制及限制"二次育肥" [10] 机器人与AI应用 - 宇树科技四足机器人占全球出货量60%-70%,人形机器人出货量领先,重点落地能源、交通等领域 [13] - 哈啰Robotaxi业务获阿里巴巴战略投资,双方深化智驾大模型及算力平台合作 [13] 房地产与就业数据 - 房地产市场处于止跌回稳进程,保交楼任务基本完成且新房价格降幅收窄 [11] - 8月全国城镇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18.9%,25-29岁失业率7.2%,30-59岁失业率3.9% [4] 国际宏观与市场 - 美国8月新屋开工年化总数降至130.7万套,建筑许可降至131.2万套创2020年5月以来最低 [15] - 加拿大央行降息25个基点至2.5%,为3月以来首次降息 [16] - 日本8月出口同比降0.1%连续第四个月下滑,对美汽车出口同比降28.4% [16] 大宗商品与汇率 - COMEX黄金期货跌0.82%至3694.60美元/盎司,白银期货跌2.15%至41.99美元/盎司 [20] - 美油主力合约跌0.85%至63.97美元/桶,布伦特原油跌0.82%至67.91美元/桶 [20] - 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收盘报7.1056上涨107个基点,中间价调升14个基点至7.1013 [22]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5年度长期服务计划完成股票购买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17 20:31
长期服务计划购股完成 - 公司通过二级市场完成2025年度长期服务计划H股购股 共购入74,615,000股 占总股本0.412% [2] - 购股成交金额合计人民币3,875,379,402.99元 成交均价约为人民币51.87元/股 [2] - 购股资金全部来源于员工应付薪酬额度 参与计划核心人才共83,024人 [2] 持股人员结构 -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共10人参与计划 包括执行董事马明哲等5人及高管黄宝新等5人 [2] - 职工代表监事王志良亦参与计划 退休后方可申请权益归属并缴纳税费 [2] 计划实施依据 - 计划经第十三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审议2025年度长期服务计划参与情况的议案》 [1] - 公司董事会承诺公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并承担法律责任 [1]
看好就是买买买 中国平安“扫货”3只金融股H股
证券时报· 2025-09-17 19:23
中国平安投资动向 - 9月11日平安人寿买入7780.92万股中国太保H股 持股比例从8.47%升至11.28% 单日交易金额约25亿港元[1][2] - 8月以来对中国太保H股累计投资超50亿港元 持股比例上升6.24个百分点至11.28%[2] - 8月28日增持中国人寿H股4409.5万股 耗资超10亿港元 持股比例升至8.32%[3] 银行股增持情况 - 9月4日买入4021.3万股农业银行H股 持股比例达18.07%[1][4] - 9月2日买入1238.1万股邮储银行H股 持股比例达16.01%[1][4] - 年内累计耗资超千亿港元增持银行股H股 重仓邮储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4] 险资权益配置趋势 - 人身险公司6月末持股市值2.87万亿元 较年初增6052亿元 增幅26.69%[6] - 5家A股上市险企持股资产超1.8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逾4000亿元 增幅28.7%[6] - 低利率环境下通过OCI账户增配高股息资产 银行股保险股股息率超3.3%[3][6] 投资逻辑与策略 - 投资标的选择注重经营稳健性、高股息和分红稳定性 以应对低利率环境[4][5][6] - 银行股保险股H股能满足大体量资金配置需求 股息率显著高于长债收益水平[3][6] - 政策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 险资持续优化权益配置结构并提升比例[6][7] 行业展望 - 权益市场稳定性增强 国内权益资产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7] - 险资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和优质高股息股票 提升长期回报潜力[7] - 行业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加大 权益投资成为增厚收益的重要手段[6]
平安人寿上海总部部分员工将回深圳
深圳商报· 2025-09-17 16:41
公司战略调整 - 平安人寿上海总部部分员工将南迁深圳以顺应公司整体经营发展需要[1] - 此举旨在加强管理提升团队协作效率并助力业务转型[1] - 公司对总部办公地点进行统筹安排部分异地职场员工需回迁深圳总部集中办公[1] 历史布局背景 - 平安集团2002年将第二总部正式落户上海并建造平安金融大厦[1] - 旗下陆金所控股、金融壹账通、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等独角兽公司总部设在上海[1] - 首批迁沪员工主要来自寿险的银行保险事业部、团体保险部和个险营销部[1] 回迁驱动因素 - 回迁决策基于公司整体战略发展与管理的需求[1] - 回迁同时符合监管与合规要求[1] - 公司主要办公场所需与注册登记住所保持一致以符合《保险法》《公司法》及《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1]
中国平安称搬离传闻无中生有 ,中国平安称上海仍是第二总部
第一财经· 2025-09-17 15:36
公司治理调整 - 平安人寿总公司因监管要求将部分上海办公员工回迁至深圳总部集中办公 确保注册地与办公场所一致 [1] - 调整基于《保险法》《公司法》及《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等监管规定 属于业务职场调整而非公司战略转移 [1] 上海业务布局 - 注册总部位于上海的平安资产管理公司 平安养老险公司 平安健康险公司 平安国际租赁公司及集团下属医疗科技 后援运营中心等均保持不变 [1] - 公司明确表示上海仍是中国平安第二总部 市场关于"搬离上海"的传闻被内部知情人士称为无中生有 [1] 组织架构说明 - 涉及搬迁的仅为注册总部在深圳的中国平安集团下属公司 其中平安人寿总公司注册地本身位于深圳 [1] - 此次调整仅影响部分原在上海办公的总公司员工 公司承诺将保障这些员工的合法权益 [1]
中国平安回应搬离传闻:纯属无中生有,上海仍是第二总部。
新浪财经· 2025-09-17 15:28
公司声明 - 中国平安明确否认搬离传闻 称纯属无中生有 [1] - 公司确认上海仍将作为其第二总部 [1]
国际长线资本缘何青睐险企零票息H股可转债
搜狐财经· 2025-09-17 15:13
公司融资动态 - 中国太保完成2030年到期的港元H股零票息可转债发行 募资规模达155.56亿港元 创下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港元零票息可转债及近20年首单负收益率港元可转债记录 [2] - 发行价格达到债券本金额的100.15% 较面值实现溢价发行 认购实现多倍覆盖 获配投资者主要为境外长期专业机构投资者 [2][3] - 平安集团于6月完成2030年到期的117.65亿港元零票息H股可转债发行 同样获得境外长期资本青睐 [4] 可转债投资逻辑 - 零票息可转债核心吸引力在于"可转换"特性 海外长期资本通过转股博取股价上涨红利 [5] - 海外资本看好中资险企H股转股后的资本利得回报 支撑因素包括老龄化带来的保险需求增长、政策与AI推动创新、保险密度与深度提升驱动业绩估值双升 [5] - 海外养老基金与资管机构通过可转债作为过渡工具 在等待投资委员会批准直接持股期间先行布局中国股票资产 [6] 估值与投资安全边际 - 中国太保H股市净率仅1.04倍 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内含价值估值约0.53倍 具备较高投资安全边界和较大估值修复空间 [6] - 可转债兼具债底保护与股性弹性 适合长期资本布局中国保险市场 [6] 转股条件与股价表现 - 中国太保可转债初始转换价为39.04港元/股 较9月10日收盘价32.20港元溢价21.24% [7] - 平安集团可转债初始转换价为55.02港元/股 较6月3日收盘价46.45港元溢价18.45% [8] - 截至9月17日 平安H股股价达55.75港元/股 已超过初始转换价 若转股可立即实现投资收益 [8] - 海外资本认为以5-10年投资周期看 两家公司股价突破转换价几率较高 驱动因素包括南向资金追捧、中国资产重获青睐、老龄化带来新机遇 [8] 股本与股息率影响 - 若中国太保155.56亿港元可转债全部按39.04港元转股 将新增3.98亿股本 占H股股本12.55%及总股本3.98% [9] - 公司需提高分红金额以维持当前股息率水平 太保H股近12个月股息率约为3.55% [9][10] - 海外资本关注公司"大康养、人工智能+、国际化"三大战略进展 评估其能否推动分红额持续增长并使股息率长期保持在3.5%以上 [10] 资金用途 - 中国太保本次募资拟用于支持保险主业、三大战略实施及补充营运资金等一般企业用途 [10]
中国平安搬离传闻:纯属无中生有,上海仍是第二总部
第一财经· 2025-09-17 15:03
公司治理调整 - 平安人寿总公司部分上海员工回迁深圳办公 因监管要求注册地与办公地一致[1] - 调整涉及注册总部位于深圳的集团下属公司 注册地位于上海的子公司均保持不变[1] - 此次变动为合规性治理架构调整 非公司撤离上海[1][2] 上海战略定位 - 上海作为集团第二总部定位从未改变 承担资产管理中心 后援科技服务中心及医疗养老旗舰职能[2][3] - 在沪设立第二总部已逾20年 2005年获原保监会批准设立[4] - 目前集团在沪注册公司25家 其中19家为专业子公司[5] 上海业务规模 - 平安资管总部设于上海 管理资产规模超5.8万亿元[2] - 平安金服总部位于上海张江 全年服务客户超6.7亿次 规模亚洲之最[3] - 平安养老险服务团体客户2.8万家 个人客户717万 管理资产净值超8500亿元[5] 上海贡献数据 - 过去10年累计在沪提供就业岗位77万个 服务客户707万 累计纳税1046亿元[5] - 2024年单年纳税98亿元 近五年累计纳税554亿元[5] - 平安租赁位列国内租赁行业前三 陆金所为领先小微金融服务平台[5] 战略布局动因 - 选择上海因政策优势 市场空间和人才土壤共同作用[6] - 借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自贸区开放等制度创新平台完成多类持牌机构落地[6] - 上海科技金融人才集聚使公司率先建立全国性后援中心并演进为全球共享职能[6][7]
最高可获10亿美元,迈威生物签独家许可协议;11连板天普股份明日复牌丨公告精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14:59
迈威生物与Kalexo许可协议 - 迈威生物与Kalexo签署独家许可协议 授予Kalexo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2MW7141项目的权利 [2] - 交易金额包括最高10亿美元预付款和里程碑付款 以及低个位数特许权使用费 其中首付款及近端付款为1200万美元现金 [2] - 作为对价的一部分 迈威生物将获得Kalexo总计双位数的A轮优先股 [2] - 2MW7141是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双靶点小核酸药物 针对血脂异常人群的血脂调控及高危心血管事件预防 [2] 恒瑞医药新适应症进展 - 恒瑞医药注射用瑞康曲妥珠单抗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 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抗HER2药物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HER2阳性成人乳腺癌患者 [2] - 该药品已在国内获批上市 适用于治疗存在HER2激活突变且既往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 [2] 中国平安股权激励 - 中国平安2025年度长期服务计划完成股票购买 共购得H股股票7461.5万股 占总股本0.412% 成交金额38.75亿元 成交均价51.87元/股 [3] - 参与计划的核心人才共83024人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2.52% 其他员工持股比例97.48% [3] 拓普集团减持终止 - 拓普集团实际控制人邬建树和副董事长邬好年提前终止减持计划 邬建树减持299.83万股(占总股本0.1725%) 邬好年减持49.53万股(占总股本0.0285%) [4] - 合计减持349.36万股(占总股本0.2010%) 终止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已基本满足 [4] 豪恩汽电业务说明 - 豪恩汽电主营业务为汽车智能驾驶感知系统研发制造 机器人业务产品尚处研发阶段未形成收入 [5] - 公司在手订单金额根据客户预测销量而得 实际订单金额依据市场变化存在不确定性 [5] 品茗科技控制权变更 - 品茗科技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 股票自2025年9月18日起停牌 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交易日 [6][7] 天普股份复牌公告 - 天普股份完成停牌核查 股票将于2025年9月18日起复牌 [8] - 经自查 市场传言中昊芯英对公司注入资产不实 中昊芯英无资产注入计划 [8] 长春高新合作协议 - 长春高新控股子公司金赛药业与丹麦ALK-Abelló合作 获得3款产品在中国大陆独家代理权益 [9] - 金赛药业将支付首付款3270万欧元 注册里程碑付款4000万欧元 销售里程碑1.05亿欧元 [9] 新华保险保费收入 - 新华保险1月至8月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1580.86亿元 同比增长21% [10] 再融资与股权变动 - 传音控股股东传音投资询价转让2280.70万股 持股比例降至47.15% [11] - 航天长峰拟下调底价10%继续挂牌转让航天柏克55.45%股权 [11] - 润建股份拟发行不超过60亿元债务融资工具 满足算力等业务资金需求 [12] - 中贝通信定增事项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通过 [12] 项目中标与合作 - 平治信息预中标1.7亿元人工智能算力技术服务项目 [11] - 长华集团收到总额约2.8亿元国内车企关键金属结构件定点开发通知书 [11] - 工大高科与中煤矿建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11] - 兴业科技与苏州能斯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研发柔性电子皮肤 [11] - 绿通科技与格林美控股子公司动力再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1] 医药研发进展 - 莱美药业获得尼可地尔片和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药品注册证书 [12] - 泽璟制药注射用ZGGS34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12] - 恒瑞医药HRS—5635注射液被纳入拟突破性治疗品种公示名单 [12] - 智翔金泰GR2301注射液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12] - 华海药业下属子公司获得美国FDA批准开展注射用HB0043 I期临床试验 [12] - 安科生物参股公司PA3—17注射液获准进入关键性II期临床试验 [12] - 智飞生物创新药CA111注射液获批在成人超重或肥胖患者中开展临床试验 [12] 减持与回购 - 天龙股份董事沈朝晖拟减持不超过0.16%公司股份 [12] - 永鼎股份控股股东永鼎集团拟减持不超过3%公司股份 [12] - 展鹏科技股东计划合计减持3.18%公司股份 [12] - 泰林生物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累计减持118万股 [12] - 华培动力拟1000万元—2000万元回购公司股份 [13] - 中远海发取得金融机构股票回购专项贷款承诺函 [13] 其他重要事项 - 爱慕股份终止投资建设物流园项目 [12] - 华润三九拟以不超过100亿元自有资金投资银行理财产品 [12] - 昆药集团拟使用不超过25亿元自有资金进行投资理财业务 [12] - 科森科技折叠屏铰链组装业务客户单一 上半年该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例仅为2.1% [13] - 建元信托截至2025年6月末受托管理信托规模3378.91亿元 [13] - 时空科技不涉及网约车业务 [13] - 均胜电子在股票异常波动期间 均胜集团增持公司A股股票70万股 [13]
华为研发投入“遥遥领先”
深圳商报· 2025-09-17 13:56
深圳企业上榜情况 - 深圳共有27家企业入选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其中8家企业进入前100强 [1] - 前100强深圳企业包括中国平安第12位 华为第23位 比亚迪第26位 腾讯第31位 招商银行第48位 万科第79位 顺丰第92位 深投控第99位 [1] - 中国平安以1.14万亿元营收位列全国第12 较上年提升1位 成为广东唯一万亿级企业 [1] 榜单门槛变化 - 2025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为479.60亿元 较上年提升5.79亿元 [1] 企业数量变动 - 深圳上榜企业总数保持27家 与上年持平 [2] - 新增优合产业有限公司第383位 2024年度营收646.38亿元 和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第439位 2024年度营收560.21亿元 [2] - 同时有2家企业退榜 [2] 研发投入表现 - 500强企业研发总投入1.73万亿元 平均研发强度创1.95%历史新高 [2] - 深圳企业研发投入远超平均水平 华为以1796.87亿元研发投入位列全国第一 比亚迪以531.95亿元位列第二 [2] 行业分布特征 - 深圳上榜企业覆盖互联网 电子信息 智能制造 消费电子等多个细分行业 与深圳"20+8"产业布局高度契合 [3] - 新能源领域表现突出 比亚迪2024年全球销售新能源汽车427.21万辆 同比增长41.26% 业务覆盖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蝉联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 [3] - 欣旺达首次入围即位列第439位 同时入选2025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第83位和2025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第69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