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隆基绿能(601012)
icon
搜索文档
隆基绿能李振国和他的“新战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7 07:14
人事变动 - 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辞去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由董事长钟宝申兼任总经理并接任法定代表人 [2][4] - 李振国仍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和科技管理中心首席技术官,专注研发和科技管理 [2][8] - 钟宝申与李振国为兰州大学同学,合作20年,此次调整有望通过管理协同效应加速战略落地 [7] 公司治理 - 公司启动董事会优化计划,拟引入印建安、周喆两位新任董事,分别擅长战略管理和财务审计 [7] - 李姝璇(李振国之女)将作为非独立董事参与治理但不介入具体经营 [7] - 公司强调此次变动不影响日常经营,战略方向保持连贯 [3][7] 研发战略 - 李振国卸任管理职务是为专注光伏前沿技术攻关,提升转换效率和降低度电成本 [2][8]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50亿元(占营收6.07%),在BC电池、钙钛矿叠层等领域取得突破 [11] - 公司确立BC电池为核心路线,2024年出货量超17GW,预计2025年HPBC 2.0产能达50GW [11] 行业背景 - 2024年光伏行业面临恶性竞争和产能过剩,技术迭代成为破局关键 [10][11] - 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技术驱动"转型,隆基通过"战略+研发"双轮驱动维持竞争力 [12] - BC技术成熟度达80%,预计2026年将显著发挥作用 [11] 股权结构 - 李振国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14.08%),其妻李喜燕为第三大股东(5.02%) [9] - 高瓴资本旗下基金为第二大股东 [9]
隆基绿能“双轮驱动”战略成型:钟宝申掌舵经营,李振国领衔科技攻坚
经济观察网· 2025-05-27 06:51
高层人事调整 - 李振国辞去公司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将专注于研发和科技管理工作,继续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科技管理中心首席技术官 [1] - 钟宝申正式兼任公司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长期参与战略制定与全球化业务布局,强化管理协同 [2] - 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未发生变化,李振国、李喜燕夫妇直接持股比例合计19 1% [1] 治理架构优化 - 引入印建安、周喆两位新任董事,分别具备战略管理与产业整合经验、财务与审计专业背景 [3] - 职务交接平稳有序,内部管理架构未发生变化,钟宝申延续对公司日常运营、客户合作及供应链管理等职能 [3] - 治理结构调整旨在提升决策专业性,应对行业复杂竞争环境 [3] 研发投入与技术突破 - 2024年研发投入约50亿元,占营收比重提高至6 07% [6] - 在BC电池、钙钛矿叠层、氢能装备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自主研发"泰睿"硅片采用TRCz拉晶工艺,实现硅片领域重大创新 [7][8] - HPBC二代电池技术量产线全线贯通,技术成本全面达标,形成集中式、分布式场景全覆盖产品布局 [8] 产能规划与战略目标 - 预计2025年底HPBC2 0电池、组件产能达50GW,硅片出货量120GW,组件出货量80GW—90GW,BC组件出货占比超25% [8] - 重点优化产能结构,开展HPBC2 0先进产能替换和升级迭代 [8] - "Solar for Solar"理念推动光伏产业深度脱碳,依赖研发端对新材料、新工艺及系统集成的持续创新 [9] 行业趋势与公司定位 - 光伏产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技术驱动"转型,隆基绿能需通过持续技术迭代维持竞争力 [8] - 管理层分工明确后形成"双轮驱动":钟宝申负责战略落地与市场响应,李振国主导技术研发突破 [8] - 公司战略内核为"技术领先",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稳健经营为基石 [5]
兴业证券:供给侧改革、技术变革和海外变局是光伏行业当前关注的重点
智通财经网· 2025-05-27 01:42
供给侧改革与行业复苏 - 光伏行业经历2020-2023年大周期调整后,目前主链全行业处于亏现金流状态,部分二三线企业持续亏损近两年,产业处于盈利周期底部 [1] - 2025年3月以来受抢装潮影响,企业利润逐步向上修复,利润修复短期看价格,长期看需求 [1] - 自2024年10月18日协会发布"反内卷"倡议后,自律联盟、配额减产、新产能投产限制等措施逐步推行,未来或出台渐进式政策控制产能无序增长并扩大需求,目标使行业回归合理盈利水平 [1] - 2025年政策核心是引导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通过供需两端推动高质量发展,加速行业出清 [1] 欧洲工商储市场与逆变器需求 - 2024年欧洲工商储装机2.7GWh,占欧洲总储能装机12%,预计2025年达5.4GWh(同比+100%),2028年达19.5GWh(2024-2028年CAGR 64%) [2] - 欧洲工商储安装费用显著高于国内,若费用降低将进一步刺激需求,逆变器旺季需求有望放量 [2] 技术变革与铜浆导入 - 当前新技术包括BC/HJT/铜浆料/叠栅,其中爱旭股份和隆基绿能引领的BC技术2025Q1已规模出货 [3] - 银浆占电池非硅成本50%以上,少银/去银化技术成为大厂攻关重点,纯铜浆料最快有望下半年导入,其加工费和用量均高于现有银浆,可能加速BC/HJT技术迭代 [3] 石英砂国产替代进展 - 光伏产业链国产化水平高,但4N8级以上石英砂仍依赖进口 [4] - 2025年4月10日高纯石英矿被列为我国第174号新矿种,河南东秦岭、新疆阿勒泰发现类似美国的高纯石英资源,国产替代将加速 [4] 投资建议与标的 - 工商储放量推荐关注逆变器环节(阳光电源、德业股份等) [5] - 技术变革推荐关注BC/HJT/贱金属化进展(隆基绿能、通威股份等) [5] - 国产替代建议关注石英股份 [5] - 海外电池产能缺口推荐钧达股份等 [5] - 主链及辅材龙头推荐通威股份、晶科能源等 [5]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5月27日
新华财经· 2025-05-27 00:07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 中办国办发布意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提出健全企业产权结构 完善国企公司治理 支持民企优化法人治理结构 发挥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推动作用 [1] - 强化控股股东诚信义务 支持上市公司引入持股5%以上的机构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 严格落实独立董事制度 设置独立董事占多数的审计委员会和专门会议机制 [1] - 鼓励企业注重中长期价值创造 赋予项目团队自主权 运用多种方式强化激励 推动有条件企业建立知识产权运营机构 [1] A股分红与红利资产 - 本周超500家A股上市公司计划派发现金分红总额超585亿元 万华化学 苏泊尔等派现规模均超10亿元 [2] - 部分上市公司推出"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自由现金流充沛企业可通过分红或资本开支提升ROE 红利资产仍是长期配置底仓选择 [2] 汽车市场动态 - 4月乘用车整体市场产品竞争力指数85.5 SUV环比下滑1.9点 轿车和MPV环比分别上升1.3点和19点 [3] - 车企推出"一口价" "0息"购车等促销活动 叠加"以旧换新"政策机遇 厂家置换 报废补贴效果显著 [3] - 5月汽车厂家全力上量抢占市场份额 推动规模上量与高质量转型成为年中战略重点 [3] 基金发行与私募规模 - 16只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5月27日起发行 募集规模上限20亿至80亿元 基金公司派出精兵强将并积极自购跟投 [4] - 私募管理规模重回20万亿元以上 4月末存续规模20.22万亿元 私募证券基金超5万亿元 新备案规模连续两月环比增长 [5] 钨产业与原料价格 - 钨价涨至历史高位 5月26日黑钨精矿价格16.55万元/标吨 较4月初上涨18.2% 仲钨酸铵价格24.4万元/吨 上涨17% [6] - 钨矿开采配额收紧 老矿山含钨量缩水 新矿山接棒乏力 PCB切削刀具等领域用钨量仍有增长潜力 中长期景气度向好 [6] 人民币汇率与股市 - 5月26日在岸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升破7.17 创2024年12月以来新高 人民币升值1%可提振中国股票上涨3% [7] - 可选消费品股 房地产股和券商股在人民币走强时通常表现优异 人民币前景支撑高盛对中国股票"增持"立场 [7] 换电市场与光伏行业 - 宁德时代近两月牵手蔚来 中石化布局换电 上海车展发布10款巧克力换电新车型 换电商业模式日渐清晰 [8] - 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辞任董事 总经理职务 其女李姝璇进入董事会 公司形成战略落地与技术研发"双轮驱动" [9] 产业债与QDII基金 - 年内大额产业债项目达21单 发行规模3110亿元 较去年同期翻番 资金向基建 能源 智慧城市等领域倾斜 [10] - 最强QDII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近67% 45只产品增长率超20% 领先产品多重仓医药板块 油气类主题产品表现不佳 [11][12] 纸浆行业 - 纸浆期货主力合约5月7日止跌回升 进口针叶浆 阔叶浆价格探涨 头部纸企推进"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提升国产产能 [13]
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辞任总经理;六国化工定增申请获上交所受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6 23:20
晶澳科技赴港上市备案申请 - 公司于2025年4月28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并于近日向中国证监会报送备案申请材料并获接收 [1] - 若成功上市 将有助于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并提升影响力 [1] 六国化工定增申请进展 - 公司于2025年5月26日收到上交所受理定增申请的通知 上交所将依法进行审核 [2] - 本次定增尚需上交所审核通过及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方可实施 [2] - 若成功实施 将增强公司资本实力并助力业务拓展 [2] 隆基绿能管理层变动 - 创始人李振国辞去董事 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 未来专注研发和科技管理工作 [3] - 辞任后李振国将继续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及首席技术官 领导光伏前沿技术攻关 [3] - 钟宝申接任总经理职务 管理层调整预计对公司生产经营无重大影响 [3]
隆基绿能,总经理辞职!
DT新材料· 2025-05-26 14:48
人事变动 - 隆基绿能董事、总经理李振国辞去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将专注于公司研发和科技管理工作,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及科技管理中心首席技术官[1][2] - 董事长钟宝申将兼任公司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负责公司生产经营管理[2] - 李振国与钟宝申同为兰州大学物理系校友,创业初期形成管理分工:钟宝申主导战略决策与资本运作,李振国侧重技术研发与生产管理[3] 公司背景 - 李振国1968年出生,199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半导体材料专业,2000年创办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隆基绿能前身),2006年更名为隆基股份并邀请钟宝申等校友加入[3] - 隆基中央研究院曾孵化出BC、钙钛矿叠层等核心技术[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825 82亿元,同比下降36 23%[3] - 2024年归母净利润-86 18亿元,上年同期为107 51亿元,同比由盈转亏[3] - 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14 36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23 5亿元[4] - 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后净亏损19 83亿元,上年同期扣非后净亏损24 19亿元[4] 行业状况 - 业绩变动主要受行业供需错配影响,各环节产品价格和毛利率大幅下降[3] - 光伏行业低迷持续,全产业链开工率维持在较低水平[3]
技术迭代驱动光伏行业迎拐点|从年报洞悉能源产业现代化密码
中国电力报· 2025-05-26 14:44
行业概况 - 2024年光伏行业在政策严控低效产能和技术迭代推动下逐步实现产能出清与技术跃迁,行业从"低价内卷"转向"技术竞合" [1] - Wind光伏概念板块95家A股上市公司中33家实现营收增长,大部分企业经历营收下滑和净利润下降,净利润前十名中仅两家组件企业入围 [1] - 全球光伏装机需求稳健增长,26家光伏企业营收破百亿,其中特变电工、晶科能源、通威股份营收超900亿元,隆基绿能、天合光能超800亿元 [2] 产业链利润分化 - 光伏逆变器、设备及辅材厂商成为最大赢家,阳光电源归母净利润110.36亿元(同比+16.9%),拉普拉斯上市首年净利润7.29亿元,捷佳伟创、晶盛机电净利润均超20亿元 [3] - 组件环节普遍亏损,全球出货前四的组件企业中仅晶科能源净利润0.99亿元,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不同程度亏损 [3] - 海外市场成为盈利避风港,晶科能源海外销售额贡献68.6%,组件出货占比57.8%;阿特斯海外营收占比近80%,境外毛利率19.55%(同比+2.14个百分点) [3] 技术迭代趋势 - TOPCon技术占据80%以上产能份额,未来3年市占率将超75%,BC与钙钛矿技术未来5年加速产业化 [4] - 晶科能源N型TOPCon组件出货81.29吉瓦(占总出货88%),电池量产效率26.7%,钙钛矿叠层电池实验室效率达34.22%,计划2025年形成40~50吉瓦TOPCon产能 [4] - 隆基绿能押注BC技术,HPBC2.0量产良率97%,组件效率24.8%,2024年BC产品出货超17吉瓦,拥有400余项BC专利 [5] 企业多元化布局 - 阿特斯大储业务出货6.5吉瓦时(同比+500%),贡献超20%营收;天合光能研发210尺寸800瓦+钙钛矿叠层组件 [5] - 阳光电源储能系统营收249.59亿元(同比+40.21%),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4.06% [5][7] - 行业趋势显示单纯组件制造价值空间压缩,系统集成与多技术耦合成为破局关键 [5] 政策与产能调整 - 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将多晶硅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提至30%,严控能耗指标 [6] - 十大光伏玻璃厂商集体封炉减产,部分企业关停低效产能,存货规模缩减 [6] - TrendForce预测2025年二季度组件价格或止跌反弹,政策刺激下3-4月需求或现小高峰 [6] 龙头企业战略 - 晶科能源计划2025年完成40%以上产能升级改造 [7] - 隆基绿能加速BC产能替换,2025年底BC一/二代合计产能目标70吉瓦 [7] - 朱雀基金认为光伏行业连续两年调整后或迎来曙光,落后产能减值接近尾声 [7]
突发公告:千亿巨头实控人辞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6 14:31
人事变动 - 隆基绿能实际控制人李振国辞去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未来将专注于公司研发和科技管理工作,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科技管理中心首席技术官 [1][3] - 现任董事长钟宝申接任法定代表人及总经理职务 [3] - 李振国、李喜燕夫妇之女李姝璇成为第六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之一 [3]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李振国直接持有公司股份10.67亿股,占总股本14.08%,市值约160亿元 [3] 公司战略与技术布局 - 此次人事调整体现隆基绿能坚定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发展方向 [6]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50.14亿元,占营收比例6.07%,为A股光伏行业研发投入最高的两家企业之一 [6] - 公司押注BC技术(背接触电池技术),李振国多次公开强调该技术是接近单结晶硅电池理论转换效率的最优方向 [6] - 隆基中央研究院作为公司全球研发体系核心机构,被称为"光伏大脑",李振国未来将主导该机构的前沿技术攻关 [7] 行业背景与公司发展 - 中国光伏行业近年经历迅猛发展,隆基绿能曾登顶全球光伏企业市值巅峰,李振国个人财富随之增长 [4] - 近两年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公司面临竞争加剧、业绩亏损、人员优化等挑战 [4] - 李振国在隆基绿能25周年演讲中提到"下一个25年隆基要改变",此次职务调整被视为其主动求变的体现 [5] - 李振国在业内以"专家型企业家"著称,长期聚焦技术研发,公开演讲中多次强调研发投入的重要性 [6]
光伏龙头,创始人辞任
证券时报· 2025-05-26 14:06
人事变动 - 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辞去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由董事长钟宝申兼任总经理并接任法定代表人[2][3][9] - 李振国未来将专注于中央研究院院长及首席技术官角色,主导研发体系与前沿技术攻关[8][15] - 管理层调整旨在形成"双轮驱动"模式:钟宝申负责战略落地与经营效率,李振国专注技术研发[8][9] 董事会改组 - 新一届董事会提名李振国之女李姝璇为非独立董事,其拥有金融与生物技术行业背景[11][12] - 新增董事包括战略管理专家印建安和财务专家周喆,原董事王志纲、徐珊退出[12][13] - 控股股东李振国、李喜燕夫妇直接持股比例合计19.1%,实控人未变化[10] BC技术战略 - 公司押注BC电池技术,现有15GW产能,6月底将扩至35GW,年底达50GW[16] - BC组件目标年底成本接近主流TOPCon产品,集中式市场溢价预期15%,分布式溢价更高[16] - 采用贱金属替代银浆可使金属化成本每瓦降低0.02元,BC二代比TOPCon更易实现该替代[16] 行业与业绩现状 - 2024年硅片/组件价格同比下跌61%/39%,计提资产减值87亿元,参股硅料亏损4.86亿元[19] - 2025年一季度净亏损14.36亿元,同比减亏,行业价格仍低于生产成本[20] - 预计2025-2026年光伏需求进入中低速增长,2024年全年需求或持平/微增[20] 全球化布局 - 马来西亚工厂生产电池出口美国,税率低于东南亚其他地区,但美国政策存在不确定性[20]
隆基绿能高层人事变动:李振国辞任总经理 仍为公司实控人
中国经营报· 2025-05-26 14:03
人事变动 - 隆基绿能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李振国辞去上述职务,将专注于公司研发和科技管理工作,继续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科技管理中心首席技术官 [2] - 董事长钟宝申正式兼任公司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 [2] - 此次变动不影响公司日常经营,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未发生变化,战略方向保持连贯 [2] 股权结构 - 李振国、李喜燕夫妇为隆基绿能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合计持股19 1% [2] 董事会提名 - 公司提名钟宝申、刘学文、田野、印建安、李姝璇为第六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 [4] - 李姝璇为李振国、李喜燕夫妇之女,1993年出生,拥有中南大学工学学士、香港大学工学硕士学位 [4] - 李姝璇曾任职于中国光大银行西安分行,现任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宣传部经理,兼任东莞蜂巢智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 [4][5] - 截至目前李姝璇未持有隆基绿能股票及其衍生品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