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通证券(600837)
icon
搜索文档
券商8月份发债近3000亿创年内新高
证券时报· 2025-09-14 23:26
券商发债规模创新高 - 8月券商发债规模达2935亿元 创年内月度新高 [2] - 8月券商发行141只债券 数量同样为年内最高 [2] - 7月发债规模1576.13亿元 为年内次高峰 [2] 年度发债总量大幅增长 - 今年以来券商新发行及正在发行债券合计1.06万亿元 [2] - 较去年同期6736.27亿元大幅增长 [2] 头部券商发债规模领先 - 中国银河证券发债1025亿元 位居行业榜首 [3] - 华泰证券发债777亿元 排名第二 [3] - 国泰海通发债662亿元 广发证券发债612亿元 [3] - 招商证券发债577亿元 国信证券发债572亿元 [3] 9月发债持续活跃 - 9月以来已完成19只债券发行 规模452亿元 [2] - 32只债券处于发行阶段 计划募资779亿元 [2] - 第一创业获准发行不超过80亿元公司债券 [2] - 国泰海通获准发行不超过300亿元次级债 [2] - 中信证券获准发行不超过600亿元公司债券 [2] 发债驱动因素分析 - 市场交投活跃度明显提升 上证指数连续突破多个整数关口 [4] - 市场利率较低 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 [4] - 行业进入"资本驱动增长"时代 资本规模直接影响业务资质和竞争地位 [4] - 居民存款搬家持续 市场热度提升 融资规模增长 [4] - 自营业务和两融业务具有顺周期特性 与股市表现紧密相关 [5] 资金用途分析 - 主要用于借新还旧和债务置换 [4] - 补充营运资金以应对业务扩展需要 [4] - 通过发债补充资本可直接提升净资本规模 [4] 两融业务发展现状 - 8月两融余额站上2万亿元大关 [6] - 9月11日达到2.34万亿元 [6] - 成为券商争夺高净值客户、提升市场份额的核心战场 [6] 融资成本差异分析 - 行业平均发债利率为1.89% [6] - 发债规模前十的大型券商平均利率为1.85% [6] - 10家券商融资成本在1.8%以下 [6] - 科创债平均融资成本为1.8% 大型券商在1.69%至1.75%之间 [6] - 部分中小券商融资成本较高 有达到4.6%和3.36%的案例 [6] 两融价格战态势 - 头部券商对5000万元以上客户给出2.8%左右融资利率 [7] - 中型券商将1000万元门槛利率压至3.2%~3.5% [7] - 融资成本高的中小券商面临更大竞争压力 [7]
融通中证A5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新增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为销售机构 及开通相关业务的公告
业务合作范围 - 融通基金旗下融通中证A5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新增国泰海通证券为销售机构 [1] - 开通定期定额投资业务、转换业务及前端申购费率优惠活动 [1] - 合作自2025年9月15日起正式生效 [1] 费率优惠安排 - 申购费率享有折扣优惠 具体折扣以销售机构公告为准 [1] - 固定费用类申购不享受费率折扣 [1] - 优惠仅适用于正常申购期的前端收费模式 不包含后端收费及募集期认购 [1] - 优惠活动结束日期以销售机构公告为准 [2] 业务操作规范 - 基金转换仅支持相同收费模式间转换(前端转前端/后端转后端) [4] - 不同基金份额类别之间不可互相转换 [4] - 定期定额投资业务规则以销售机构规定为准 [4] 信息披露要求 - 基金原费率需参考法律文件及最新公告 [3] - 投资者需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产品细节 [5] 客户服务渠道 - 国泰海通证券提供网址www.gtht.com及客服电话4008888666 [5] - 融通基金提供网址www.rtfund.com及客服电话400-883-8088/0755-26948088 [5]
上海海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证券报· 2025-09-14 19:48
会议基本情况 - 海通安裕中短债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将于2025年12月31日到期 需召开持有人大会审议管理人更换及产品转型事项 [1][2] - 会议以通讯方式召开 投票时间为2025年9月17日至10月14日17:00 计票日为表决截止后2个工作日内 [2][3] - 会议审议《关于更换管理人并变更为国泰海通安裕中短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的议案》 [2][5] 投票安排 - 提供纸质/网络/短信/录音电话四种表决方式 其中后三种仅限个人投资者使用 [4][8][10][12] - 机构投资者需通过纸质票表决 需加盖公章并提供营业执照等证明文件 [5][6] - 网络投票通过管理人的移动端或PC端专区进行 需准确填写身份信息 [7] - 短信投票需回复包含身份证号、产品代码C及表决意见的短信 [8] - 重复投票时以最后一次有效投票为准 不同方式表决意见冲突时以最后送达为准 [16][19] 决议生效条件 - 会议召开需权益登记日总份额50%以上持有人参与表决 [20] - 议案需参与大会持有人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20] - 若会议未成功召开 管理人在3-6个月内重新召集 重新召开时需三分之一以上份额持有人参与 [20][21] 产品变更核心内容 - 管理人由上海海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变更为上海国泰海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35] - 产品名称变更为国泰海通安裕中短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 产品类别由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变更为证券投资基金 [36][37] - 存续期限由"至2025年12月31日"调整为"不定期" [39][40] - 投资经理由李夏变更为李佳闻 [38] - 销售服务费率由0.3%/年降至0.2%/年 A类份额小额申购费率由0.3%升至0.4% [41] 投资策略变更 - 删除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等权益类资产投资 增加信用衍生品、可分离交易可转债纯债部分 [42] - 增加信用衍生品投资比例限制 要求不持有卖方属性衍生品 名义本金不超过受保护债券面值100% [42] - 业绩比较基准调整为中债总全价(1-3年)指数收益率×80%+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20% [43] - 估值方法根据基金业协会规定调整 争议处理改为提交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 [44][45] 变更实施安排 - 决议生效后设置不少于5个交易日的赎回选择期 期间赎回不收取赎回费 [27][46] - 赎回选择期豁免投资比例限制 未赎回份额将自动转为变更后基金份额 [27][47] - 变更方案已获证监会准予变更注册 技术层面已成立工作小组保障实施 [34][49]
券商8月份发债近3000亿创年内新高自营、两融业务驱动“补血”需求激增
证券时报· 2025-09-14 17:59
券商发债规模与趋势 - 8月券商发债规模达2935亿元 创年内月度新高 发行债券141只 [2] - 9月前12天已完成452亿元债券发行 另有779亿元债券处发行阶段 [2] - 今年以来券商发债总规模达1.06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6736.27亿元大幅增长 [2] 头部券商发债情况 - 中国银河证券发债1025亿元位居榜首 华泰证券777亿元列第二 [3] - 国泰海通与广发证券发债规模分别为662亿元和612亿元 [3] - 招商证券与国信证券发债规模分别为577亿元和572亿元 [3] 发债驱动因素 - 市场交投活跃推动融资需求 上证指数连续突破3500点至3800点 [4] - 低利率环境降低融资成本 当前券商发债平均利率为1.89% [4][6] - 资本中介和投资业务占比提升 行业进入"资本驱动增长"阶段 [4] 资金用途与业务需求 - 发债资金主要用于债务置换和补充营运资金 [4] - 两融余额8月突破2万亿元 9月11日达2.34万亿元 催生资金需求 [6] - 自营业务和两融业务具有顺周期特性 与股市表现紧密相关 [5] 融资成本分化 - 大型券商发债利率平均1.85% 10家券商融资成本低于1.8% [6] - 科创债平均融资成本1.8% 大型券商成本介于1.69%-1.75% [6] - 中小券商融资成本显著较高 两家小型券商利率达4.6%和3.36% [6] 市场竞争格局 - 低资金成本头部券商可提供2.8%两融利率 中型券商利率压至3.2%-3.5% [7] - 两融业务成为争夺高净值客户的核心战场 [6] - 融资成本高的中小券商面临更大竞争压力 [7]
国泰海通 · 晨报0915|宏观、策略、海外策略
宏观信贷与货币 - 8月新增社融2.6万亿元 同比少增4630亿元 为2025年以来首次同比少增 主因政府债融资同比少增2519亿元 带动社融增速回落至8.8% [4] - 8月新增信贷5900亿元 同比少增3100亿元 仅企业短贷同比多增 实体有效需求待提振 BCI投资前瞻指数连续回落至48.4 [5] - M1同比连续回升 因低利率下居民定期存款活化和企业结汇高增 M2同比保持高位与财政支出力度相关 财政存款同比少增3687亿元 [5] - 非银存款新增1.2万亿元 同比多增5500亿元 居民存款同比少增6000亿元 反映存款向资管产品迁移趋势 [6] 股市大势研判 - 中国股市上升逻辑可持续 年内A/H股指有望再创新高 因中国转型加快降低不确定性 无风险收益下沉 制度变化提振估值 [9] - 中国经济预期从L型下行转向企稳 上市公司营收和库存增长连续两季度企稳 新兴行业资本开支转正 不确定性降低 [10] - 全球宽松周期与中国反内卷政策加码 支持股市行情扩散 周期消费股相继表现 [9] 行业配置策略 - 看好新兴科技扩张与传统板块估值修复 推荐港股互联网/传媒/创新药/电子半导体/机器人 新增食品饮料/社服/农林牧渔 [11] - 反内卷推动供需格局改善 看好有色/化工/地产/新能源车 长期稳定板块推荐券商/保险/银行/电信运营商 [11] - 主题投资关注商业航天/反内卷/AI应用/具身智能 具体包括液体火箭/造纸/养殖/金融办公游戏国产算力/机器人零部件 [12] 外资配置行为 - AH股外资呈现同向交易特征 季度净流入规模相关系数达0.57 长线外资趋同性明显 短线外资受特定因素影响可能背离 [17] - 外资偏好两地特色核心资产 A股重仓银行非银金融(持仓超15%) 港股金融持仓近20% 增配方向A股偏向汽车/银行/电子 港股偏向软件与服务/技术硬件 [18] - 外资青睐基本面优质个股 A股外资持仓ROE中枢17.2% 港股11.0% 均高于市场平均 偏好AH折溢价较低标的 [19]
国泰海通|金工:量化择时和拥挤度预警周报:下周或将有一定结构性机会
技术面分析 - SAR指标显示Wind全A指数于9月11日向上突破反转 短期内多次反转表明市场多空博弈强烈 [1][3] - 均线强弱指数当前得分为246 处于2023年以来89.6%分位点 [3] - 情绪模型得分2分(满分5分) 趋势模型信号正向 加权模型信号负向 显示市场情绪有所改善 [1][3] 量化指标表现 - 沪深300流动性冲击指标周五为0.78 高于前一周0.77 显示流动性高于过去一年平均水平0.78倍标准差 [1] - 上证50ETF期权PUT-CALL比率周五为0.67 低于前一周0.80 反映投资者对短期走势乐观程度上升 [1] - 上证综指五日平均换手率1.31% 处于2005年以来76.88%分位点 Wind全A换手率2.02% 处于84.00%分位点 交易活跃度有所下降 [1] 宏观因子数据 - 人民币汇率在岸周涨幅0.22% 离岸周涨幅0.04% [2] - 8月CPI同比-0.4% 低于前值0%及Wind一致预期-0.2% PPI同比-2.9% 高于前值-3.6%但低于预期-2.88% [2] - 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900亿元 高于Wind预期5813.75亿元及前值-500亿元 M2同比增长8.8% 高于预期8.68%且与前值持平 [2] 市场表现与估值 - 上周上证50涨0.89% 沪深300涨1.38% 中证500涨3.38% 创业板指涨2.1% [4] - 全市场PE(TTM)22.2倍 处于2005年以来76.4%分位点 [4] - 历史日历效应显示2005年以来各宽基指数在9月下半月表现均不佳 [4] 因子拥挤度 - 小市值因子拥挤度0.57 保持平稳 低估值因子拥挤度-0.61 高盈利因子拥挤度-0.23 高盈利增长因子拥挤度0.05 [5] 行业拥挤度 - 有色金属、通信、综合、电力设备和电子行业拥挤度相对较高 [6] - 电力设备和传媒行业拥挤度上升幅度较大 [6]
牛市基金代销格局揭晓:增量资金源源不断,前一百名机构资产超10.199万亿(附全部排名)
华尔街见闻· 2025-09-13 10:08
行业整体规模增长 - 截至2025年中前100家基金销售机构非货保有规模达10.199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6600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1.34万亿元 月均增量约1100亿元 [2] 权益基金保有规模格局 - 蚂蚁基金以8229亿元位列第一 招商银行4920亿元居第二 天天基金3496亿元与工商银行3399亿元接近 建设银行2638亿元位列第五 [3] - 第六至第十名机构为中国银行1903亿元 交通银行1629亿元 中信证券1421亿元 农业银行1359亿元 华泰证券1266亿元 [3] 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格局 - 蚂蚁基金以15675亿元居首 招商银行10419亿元为第二家万亿级机构 形成"双超"格局 [5] - 天天基金6374亿元位列第三 兴业银行4998亿元与工商银行4624亿元进入前五 [5] - 中国银行3968亿元 建设银行3352亿元 腾安基金3277亿元 平安银行2686亿元 基煜基金2648亿元跻身前十 [5] 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格局 - 蚂蚁基金以3910亿元领先 中信证券1223亿元与华泰证券1150亿元均超千亿 天天基金964亿元居第四 国泰海通证券757亿元列第五 [7] - 招商银行735亿元 招商证券659亿元 中国银河证券563亿元 广发证券509亿元 东方财富证券474亿元进入前十 [7] 增量资金流向 - 权益基金维度蚂蚁基金增长841亿元 招商银行增长815亿元 中国人寿 中信建投 招商证券 建设银行 国信证券增量均超百亿 [10] - 非货币基金维度蚂蚁基金增长1146亿元 招商银行增长915亿元 天天基金增长620亿元 基煜基金增长607亿元 邮储银行增长471亿元 [10] - 兴业银行 中信证券 江苏银行 腾安基金增量均超300亿元 [10]
上半年基金代销“百强机构”揭晓 券商分类评价新增相关加分项
证券日报· 2025-09-13 01:17
基金代销百强榜单结构 - 券商占据百强榜单57席 银行24家 独立基金销售机构18家 保险公司1家 [1] - 券商中信证券和华泰证券跻身总榜前十 分别位列第八和第十 [1] 各类基金保有规模总体情况 - 权益基金保有规模总计51374亿元 较2024年末增长5.89% [1] - 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合计19522亿元 较2024年末增长14.57% [1] - 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达101993亿元 较2024年末增长6.95% [1] 券商权益基金保有规模排名 - 中信证券以1421亿元位居券商第一 华泰证券1266亿元位列第二 [2] - 国泰海通 招商证券 广发证券等8家券商保有规模均超500亿元 [2] 券商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排名 - 中信证券2397亿元 华泰证券1752亿元 国泰海通1605亿元位列前三 [2] - 广发证券 招商证券 中信建投保有规模均超1000亿元 [2] 券商股票指数基金保有规模表现 - 前十名券商占据7席 中信证券1223亿元领先 华泰证券1150亿元次之 [2] - 国泰海通757亿元 招商证券659亿元 中国银河563亿元位列其后 [2] 券商代销业务收入表现 - 42家上市券商代销金融产品收入55.68亿元 同比增长32.09% [3] - 中信证券收入8.38亿元领先 中金公司6.03亿元 国泰海通4.48亿元位列前三 [3] 中小券商代销收入增速突出 - 南京证券同比增长191.28% 国联民生增长135.08% 国金证券增长124.5% [3] - 西南证券 国海证券等6家券商同比增幅均超50% [3] 监管评价体系更新 - 券商分类评价新增代理销售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增量排名指标 [2]
上半年基金代销“百强机构”揭晓券商分类评价新增相关加分项
证券日报· 2025-09-12 16:15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百强榜单中券商占据57席 银行24家 独立基金销售机构18家 保险公司1家[1] - 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前100家机构总计达51374亿元 较2024年末增长5.89%[1] - 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合计19522亿元 较2024年末大幅增长14.57%[1] - 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达101993亿元 较2024年末增长6.95%[1] 券商竞争格局 - 中信证券稳居券商代销首位 华泰证券和国泰海通紧随其后[1] - 权益基金保有规模方面 中信证券以1421亿元领跑券商 华泰证券1266亿元位列第二[2] - 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前三为中信证券2397亿元 华泰证券1752亿元 国泰海通1605亿元[2] - 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前十券商占七席 中信证券1223亿元保持领先 华泰证券1150亿元位居第二[2] 收入表现分析 - 上半年42家上市券商代销金融产品收入55.68亿元 同比增长32.09%[3] - 中信证券代销收入8.38亿元遥遥领先 中金公司6.03亿元位列第二[3] - 国泰海通 中信建投 广发证券代销收入分别为4.48亿元 4.17亿元 4.03亿元[3] 中小券商增长亮点 - 南京证券代销收入同比增幅达191.28% 国联民生增长135.08% 国金证券增长124.5%[4] - 西南证券 国海证券 信达证券 国泰海通 中金公司 国信证券同比增幅均超50%[4] 监管政策影响 - 券商分类评价新增代理销售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增量和基金投顾服务规模排名指标[3] - 代销金融产品能力已成为衡量财富管理转型成效的核心指标[3]
金融机构发行科创债研究
远东资信· 2025-09-12 12: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5月央行与证监会推出债市“科技板”,金融机构成科创债发行主力之一,发行规模或进一步提升,中长期限债券占比需提升,金融机构需创新金融产品设计 [2][54] - 金融机构发行科创债可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创新领域,构建“科技 - 产业 - 金融”良性循环,对金融机构自身也有诸多益处 [4][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背景 - 科技金融受政策、技术、市场驱动近年发展迅速,2025年5月央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支持金融机构等发行科创债,金融机构积极响应成发行主力之一 [6][7][8] 金融机构发行科创债概况 - 发行结构:商业银行发行规模最大,证券公司发行只数最多,政策性银行平均单只发行金额最高,发行主体向中小型金融主体扩容 [3][12] - 发行期限/评级:期限以2 - 5年中短期为主,占比94%;债项评级集中于AAA级,占比92% [3] - 发行利率/发行利差:加权平均发行利率1.68%低于非金融机构的1.92%,发行利差也低于非金融企业 [3][19] - 募资用途:主要用于科技创新领域,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募资用途比例不同 [3] - 区域分布:集中于经济发达、创新资源丰富的地区 [3] - 发行主体情况:信用等级较高、经营实力靠前,以高级别为主,多项指标表现良好 [30][31] 如何理解金融机构发行科创债 - 产业发展视角:引导金融市场资金精准流向科技创新领域,资金流向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基金,推动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35][40] - 业务发展视角:对商业银行可平衡资负压力、完善业务体系;对证券公司可优化债务结构、拓展业务和升级 [41][45] - 资产配置视角:提供优化投资组合风险收益结构的配置标的,风险可控、收益稳健,利差和估值有优势 [47][49] 小结 - 金融机构成科创债发行主力之一,发行类别、期限、利率、用途、区域和主体有特点,对产业和金融机构自身有益,规模或提升,需提升中长期限债券占比和创新金融产品设计 [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