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力石化(600346)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二甲苯行业分类、发展现状及市场趋势分析:供需宽松与自给率提升施压二甲苯价格,下游需求放缓行业面临挑战[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4 01:36
行业价格动态 - 2024年底中国含量≥96%二甲苯生产资料价格为6965.37元/吨 环比下降0.57% 同比下降7.13% [1][9] - 价格下降主因新增产能未能被下游平稳需求完全消化 导致市场供需关系趋于宽松 [1][9] - 2025年一季度进口量225万吨 同比下降4.66% 进口金额19.46亿美元 同比下降19.29% 反映国际市场价格下行压力传导至国内 [11] 行业发展历程 - 20世纪50-80年代初通过引进苏联技术建立生产装置 以煤焦油副产品回收为主 镇海炼化1980年代初建成首套连续重整装置 [4][6] - 1997年扬子石化引进UOP吸附分离技术建成首套45万吨/年大型PX装置 PX收率提升至70%以上 [4][6] - 2003年中石化研发RAX-2000吸附剂打破国外垄断 国产装置运行成本降低30% "十一五"期间新增产能598万吨 [4][6] - 2015年取消PX项目核准限制后民营资本大举进入 恒力石化等企业启动千万吨级项目 PX收率突破80% [5][6] - 2021年至今头部企业布局碳捕集和氢能利用 荣盛石化投资18亿元碳捕集装置降低碳排放强度40% [5][6]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原料包括石油基(原油、石脑油)和煤基(煤炭、甲醇) 生产设备含催化重整装置、芳烃联合装置等 [7] - 中游为二甲苯生产制造环节 [7] - 下游应用覆盖纺织、食品包装、汽车制造、溶剂、医药中间体等多元领域 [7] 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寡头主导格局 中石化与中石油凭借炼化一体化布局占据领先地位 [13] - 恒力石化通过200万吨级超大规模装置将生产成本压缩至行业平均水平85% [13][15] - 荣盛石化建成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 形成880万吨/年PX产能 [16] - 外资企业如埃克森美孚通过技术合作切入中国高端溶剂市场 重点布局电子级二甲苯 [15] 企业运营表现 - 中石化2025年一季度营收7353.56亿元同比下降6.91% 归母净利润132.64亿元同比下降27.58% [15] - 荣盛石化2025年一季度营收749.75亿元同比下降7.54% 归母净利润5.88亿元同比增长6.53% [16] - 恒力石化建成全球首套10万吨/年生物质PX装置 原料替代率达30% [5][6][15] 未来发展趋势 - 产能扩张与结构优化并行 头部企业通过纵向整合降低单吨综合成本300-500元 [18] - 催化重整技术突破使二甲苯收率提升至47% 较传统工艺提高8个百分点 [18] - 绿色转型加速 政策要求2025年行业能耗下降15% VOCs排放限值收紧至50mg/m³ [18] - 下游需求向高端化发展 电子级二甲苯在半导体领域应用扩大 [19][20]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使出口成本增加8-12美元/吨 倒逼企业低碳转型 [21] - 中国在东北亚地区成本竞争力超越日韩 [21]
研判2025!中国特种石墨行业政策汇总、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市场需求量扩容至25万吨,高端市场有待进一步突破[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3 01:04
特种石墨行业概述 - 特种石墨是碳质量分数大于99.99%的石墨,具有高强度、高密度、高纯度、化学稳定性高、导热导电率高、耐高温、耐辐射、润滑性强和易加工等特点 [3] - 按材料组织结构可分为粗颗粒、细颗粒和特细颗粒结构三种,按成型方法可分为震动成型、模压成型、挤压成型和等静压成型四类,按用途可分为电火花加工用、模具用、各向同性用和核能用等 [3] - 主要理化指标包括体积密度(g/cm³)、抗压强度(MPa)、抗折强度(MPa)、电阻率(μΩ·m)和灰份(%),不同应用领域有不同国家标准要求 [5][6] 政策环境 - 2019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直径600毫米及以上超高功率电极、高炉用微孔和超微孔碳砖、特种石墨(高强、高密、高纯、高模量)列入鼓励类 [7] - 2022年《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将石墨的高端应用和精深加工列入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 [7] - 2023年黑龙江省政策鼓励企业承接和转化解决制约石墨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推动石墨产业高质量发展 [7] - 2023年《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出加快先进陶瓷、人工晶体等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项目和具有区域优势的石墨、萤石等非金属矿高效利用项目建设 [7] - 2023年《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将高性能航空航天石墨密封材料及制品列入指导目录 [7] - 2024年《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有色金属、化工、无机非金属等先进基础材料升级,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先进半导体等关键战略材料,加快超导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创新应用 [7]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石油焦、沥青焦和煤沥青等,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直接影响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 [9] - 中游特种石墨生产商是产业链核心环节,负责将上游原材料加工成特种石墨产品 [9] - 下游终端应用主要包括冶金、化工、机械、电子、光伏、新能源、航空航天、军事工业等领域 [9] 供需现状 - 2019-2023年中国特种石墨行业产量从6万吨增长至13.41万吨,2024年产量达到12.13万吨,同比下降9.5% [11] - 2024年细结构石墨产量为111616吨,同比下降9.33%,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中粗结构石墨产量为9680吨,同比下降11.37%,主要受市场需求下降影响 [11] - 2019-2024年中国特种石墨行业需求量从11.5万吨增长至25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6.80% [13] - 特种石墨被广泛应用于光伏、半导体、新能源电池、人造金刚石、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等行业,是战略新兴产业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之一 [13] 等静压石墨市场 - 等静压石墨是一种高品质特种石墨,具有高纯度、高密度和高强度特点,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航天、电子、机械、核能等领域 [15] - 国产等静压石墨制品在强度、品质、纯度、功能、规格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高端需求仍依赖进口 [15] - 2024年中国等静压石墨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54.8亿元,同比上涨8.1%;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增长至166.5亿元 [15] - 国产厂商如成都炭材、海成远创、中钢新型等企业崛起,打破了国外企业在华垄断局面,部分产品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15] 竞争格局 - 中国特种石墨行业起步较晚,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规模以上企业主要有五星新材、成都炭材、宁新新材、新成新材、赛迈科等,数量相对较少 [17] - 特种石墨深加工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普遍较小,恒圣石墨是为数不多的能做到材料利用率行业第一,成本管控能力强,具备规模效应的深加工企业 [17] - 成都方大炭炭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3年,主要从事等静压石墨等新型碳材料产品研发、生产、经营,拥有等静压石墨自主知识产权,是中国等静压石墨研发、制造龙头企业,荣获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19] - 2024年成都方大炭炭复合材料实现营业收入5.71亿元,同比下降44.09%;归母净利润0.86亿元,同比下降75.17% [19] - 江西宁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特种石墨材料及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特种石墨行业生产规模较大企业之一,拥有从磨粉、混捏、焙烧、浸渍和石墨化处理到深加工的一体化生产加工能力 [21] - 2024年公司特种石墨营业收入达到1.68亿元,同比下降55.73%,主要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市场竞争加剧,下游光伏、锂电行业产能过剩,对特种石墨产品需求下降 [21] 行业发展趋势 - 高端特种石墨成行业趋势,大规格细颗粒高端产品主要依赖国外进口,存在国产替代空间,企业将加大研发投入,聚焦等静压石墨、核石墨等高端产品技术攻关 [23] - 环保政策出台将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特种石墨行业将面临更高环保要求和更严格能耗限制,推动行业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向转型 [24] - 未来需求进一步扩容,新兴领域成增长极,特种石墨在光伏、半导体、锂电池、氢能等领域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25] - 光伏行业对特种石墨需求量预计将以年均20%以上速度增长;锂电池负极材料中人造石墨负极渗透率已突破85%,进一步拉动特种石墨需求 [26] - 氢燃料电池双极板用超薄石墨板、核能领域高温气冷堆用核级石墨等新兴市场将为行业提供新的增长点 [26] 相关企业 - 上市企业包括宁新新材(839719)、东方碳素(832175)、成都炭材(874035)、新成新材(430493)、ST中泰(002092)、中钢国际(000928)、华锦股份(000059)、远兴能源(000683)、上海石化(600688)、恒力石化(600346)等 [1] - 非上市企业包括河南五星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平顶山市天宝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平顶山市博翔碳素有限公司、赛迈科先进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平顶山市开元特种石墨有限公司、宝丰县洁石碳素材料有限公司、亳州市亚珠新材料有限公司等 [2]
石化民企龙头ESG报告出炉,恒力石化排放最高、增幅最大 | ESG信披洞察
新浪财经· 2025-05-31 08:23
石化行业碳排放现状 - 2022年中国石化化工行业碳排放量达14亿吨,占工业碳排放量的18%、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2% [1] - 四大民营石化企业(恒力石化、东方盛虹、荣盛石化、恒逸石化)均披露2024年ESG报告,其中荣盛石化和恒力石化报告篇幅最长(95页、94页),东方盛虹和恒逸石化较短(77页、73页) [1] - 四家企业均完整披露范围一(直接排放)和范围二(外购能源间接排放)温室气体数据 [1][3] 企业碳排放数据对比 - 恒力石化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539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范围一4720万吨、范围二672万吨),同比上涨64%,增幅居首 [4] - 范围一上涨51%与产能扩张相关,例如年产40万吨高性能特种工业丝项目达产 [4] - 范围二上涨3倍多,因外购电力从431 7万兆瓦时增至545 6万兆瓦时(+26 4%) [4][5] - 东方盛虹排放总量3010万吨(范围一1581万吨、范围二1429万吨),同比上涨28% [4][5] - 荣盛石化排放总量2939万吨(范围一2641万吨、范围二298万吨),同比微增1 1% [4][5] - 恒逸石化是唯一排放下降企业,总量794万吨(范围一613万吨、范围二181万吨),同比下降1 9% [4][5] 环保投入与废弃物管理 - 东方盛虹环保投入最高(18 4亿元),其次为恒逸石化(4亿元)、恒力石化(3 75亿元)、荣盛石化(2 7亿元) [8] - 危险废弃物产量:恒力石化14 8万吨、东方盛虹9 13万吨、恒逸石化437吨,荣盛石化有害废弃物33 7万吨 [8] - 废水排放量:恒力石化2630万吨、荣盛石化2925万吨,恒逸石化披露外排废水COD量589吨 [8] 碳减排技术措施 - 东方盛虹通过二氧化碳捕集与氢气反应生成绿色甲醇,用于锂电池电解液溶剂和光伏膜材料 [9] - 恒力石化通过停用尾气干燥系统、优化洗涤设施,年减排5035 72吨二氧化碳 [9] - 恒逸石化在文莱启动476MWp光伏项目,已完成48MWp设计及3 985MWp屋顶光伏安装 [9] - 荣盛石化子公司浙石化建成36万吨/年二氧化碳高价值利用产业链,年减排10 3万吨乙二醇尾气 [10]
丁二烯价格创近5年新高
中国化工报· 2025-05-28 02:41
价格动态 - 中石化丁二烯出厂价上调至1.11万元/吨,单日涨幅800元 [1] - 山东地区主流送到价1.12万~1.19万元,华东出罐自提价1.1万~1.13万元,部分区域价格创5年新高 [1] 产能与市场格局 - 2024年中国丁二烯总产能669.7万吨,2025年计划新增100万~120万吨,年末产能预计突破790万吨 [1] - 民营炼化企业崛起改变供应格局,恒力石化通过垂直整合将生产成本压缩至7500元/吨以下,较行业平均低8% [2] - 恒力石化产品除供应自家顺丁橡胶装置外,还出口东南亚市场实现溢价 [2] 供需分析 - 卫星石化10万吨/年、恒力石化15万吨/年装置检修,叠加齐鲁石化8万吨/年装置停车,导致月度供应减少5万吨 [2] - 前5个月国内丁二烯装置意外停机率达12.7%,较2024年提升4.3个百分点 [2] - 新能源汽车轮胎轻量化需求推动氢化丁腈橡胶(HNBR)用量增长,万华化学专用料售价达3.8万元/吨,较通用料溢价120% [3] - 特种丁二烯共聚物在航空航天密封件、胶管等领域应用增长超30% [3] 盈利与产业链 - 前4个月丁二烯装置理论盈利达3000~5000元/吨 [3] - 产业链利润向原料端集中,高端应用领域需求激增抵消传统领域减产影响 [3] 未来展望 - 短期价格上涨主因供给收缩,中期需关注下游ABS扩能持续性 [3] -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家电发展有望继续提振ABS树脂需求,进而支撑丁二烯市场 [3]
化工ETF(159870)联动指数走强,原料涨价催动盈利预期
新浪财经· 2025-05-23 02:33
市场表现 - 截至05月23日10:17,化工ETF(159870 SZ)上涨0 53%,其关联指数细分化工(000813 CSI)上涨0 57% [1] - 主要成分股中,万华化学上涨0 75%,盐湖股份上涨1 00%,光威复材上涨1 62%,藏格矿业上涨0 96%,云天化上涨0 85% [1] - 5月23日化工板块表现活跃,苏州龙杰11天7板,汇得科技3连板,尤夫股份、永冠新材涨停,联合化学、润阳科技涨超10% [1] 行业动态 - 生意社数据显示涤纶FDY价格较月初上涨8 92%至7424元/吨,原料成本上行推动相关企业盈利预期改善 [1] - AI技术正推动化工行业研发范式与生产模式变革,龙头企业通过智能配煤系统等技术应用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 [1] - 宝丰能源利用AI算法优化煤化工生产流程,行业技术升级或进一步强化头部企业竞争优势 [1] 估值分析 - 兴业证券指出当前化工核心资产估值总体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安全边际显著 [1] - 细分化工指数成分股中,万华化学、华峰化学PB历史分位均低于1%,宝丰能源、华鲁恒升等企业分位也低于20% [1] 关联产品与个股 - 关联产品包括化工ETF(159870),联接基金(A类 014942,C类 014943,I类 022792) [2] - 关联个股包括万华化学(600309)、盐湖股份(000792)、宝丰能源(600989)、巨化股份(600160)、恒力石化(600346)、华鲁恒升(600426)、卫星化学(002648)、藏格矿业(000408)、云天化(600096)、龙佰集团(002601) [2]
AMAC化学制品指数下跌1.58%,前十大权重包含万华化学等
金融界· 2025-05-22 16:21
AMAC化学制品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低开震荡 AMAC化学制品指数下跌1 58%报2513 22点成交额597 98亿元 [1] - AMAC化学制品指数近一个月上涨5 71%近三个月上涨1 72%年至今上涨4 66% [1] 指数编制背景 - 中基协基金估值行业分类指数依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编制包含16个门类指数和27个制造业大类指数共43条行业分类指数 [1] - 指数以2009年01月01日为基日以1000 0点为基点 [1] 指数权重构成 - 十大权重股分别为万华化学6 37%盐湖股份3 67%宝丰能源2 17%巨化股份2 12%恒力石化1 99%华鲁恒升1 82%卫星化学1 82%藏格矿业1 73%云天化1 73%龙佰集团1 65% [1] - 持仓市场板块分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52 29%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47 71% [1] 行业分布 - 原材料占比84 55%主要消费占比5 37%信息技术占比4 43%工业占比3 95%医药卫生占比0 74%可选消费占比0 71%能源占比0 17%通信服务占比0 07% [2]
中证油气产业指数上涨0.31%,前十大权重包含东方盛虹等
金融界· 2025-05-20 08:06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上涨0 38% 中证油气产业指数上涨0 31% 报1752 45点 成交额116 65亿元 [1] - 中证油气产业指数近一个月上涨3 53% 近三个月下跌1 60% 年至今下跌5 61% [2] 指数构成 - 中证油气产业指数选取沪深市场中涉及石油与天然气开采、设备制造、运输、销售、炼制加工及初级石油化工产品生产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2] - 指数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 基点为1000 0点 [2] 权重分布 - 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中国石油(10 4%)、中国海油(9 84%)、中国石化(9 41%)、广汇能源(5 08%)、杰瑞股份(3 87%)、招商轮船(3 74%)、恒力石化(3 22%)、卫星化学(3 08%)、东方盛虹(2 91%)、中远海能(2 75%) [2] - 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70 84% 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29 16% [2] - 行业分布为能源(61 28%)、原材料(20 68%)、工业(15 13%)、金融(1 82%)、公用事业(1 09%) [2] 指数调整规则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3]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 特殊情况会进行临时调整 [3] 跟踪基金 - 跟踪油气产业的公募基金包括国泰中证油气产业联接A、国泰中证油气产业联接C、国泰中证油气产业ETF [3]
兴业证券:化工行业仍处底部区间 建议主要聚焦具相对确定性领域
智通财经网· 2025-05-20 06:10
行业现状 - 化工行业仍处底部区间 多数化工品价格和价差处于磨底阶段 [1] - 需求端国内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待政策巩固 海外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1] - 供给端海外产能开工率弹性有限 资本开支放缓且多投向特种化学品 国内在建产能逐步释放 供给增速显著放缓 [1] 投资机会 龙头白马 - 化工核心资产估值跌至底部水平 具有强安全边际 [1] - 龙头白马具备产业链一体化、规模、成本优势 储备项目充足 中长期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增长 [1] - 重点推荐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华峰化学、龙佰集团、扬农化工、新和成、卫星化学、宝丰能源、恒力石化、荣盛石化等 [1] 刚需/内需相关子行业 - 农化行业需求刚性 粮食种植面积稳步增长 复合肥进入量、利修复通道 龙头集中度持续提升 [2] - 海外农药库存去化 细分品类农药价格有望触底反弹 建议关注新洋丰、史丹利、扬农化工等 [2] - 民爆行业内需驱动 新疆、西藏等地增量需求旺盛 供给端严约束集中度不断提升 建议关注广东宏大、易普力、雪峰科技等 [2] 化工新材料国产替代 - 吸附分离材料高端产品多被海外垄断 创新型龙头企业推动国产化进程 建议关注蓝晓科技 [3] - 润滑油组分全球供应格局重塑 进口产品价格上行加速国内产业升级及国产替代 建议关注瑞丰新材、利安隆等 [3] - OLED材料和设备受益于OLED渗透率提升及国内高世代产线建设 国产专利材料打破海外垄断 建议关注奥来德、莱特光电 [3] - 光刻胶高端产品国产化率较低 自主可控背景下产业链迎来发展机遇 建议关注彤程新材、鼎龙股份、八亿时空 [3] 价格见底后涨价机遇 - 供给增速放缓或政策约束的子行业盈利有望改善 如有机硅、氨纶、磷化工、氯碱化工、钛白粉等 [4] - 油价阶段性回调见底或带来石化行业战略布局机遇 关注炼化及下游涤纶长丝行业 [4]
恒力石化2024年报解读:研发投入大增24%,现金流净额下降3.41%
新浪财经· 2025-05-19 10:0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62.73亿元,同比增长0.63%,季度营收分别为583.90亿元、541.48亿元、652.25亿元和585.10亿元,整体平稳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44亿元,同比增长2.01%,基本每股收益为1.00元,同比增长2.04% [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2.09亿元,同比下降13.14%,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净利润影响较大 [4] 费用分析 - 研发费用为17.03亿元,同比增长24.20%,显示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创新 [4][6] - 销售费用为3.26亿元,同比增长11.23%,可能与市场拓展和销售渠道增加有关 [4] - 管理费用为22.05亿元,同比增长10.38%,反映运营规模扩大 [4] - 财务费用为52.34亿元,同比下降2.44%,显示资金管理和融资成本控制取得成效 [4] 现金流情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27.33亿元,同比下降3.41%,资金回笼速度或成本控制有所变化 [5]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09.02亿元,较去年的-388.14亿元大幅减少,固定资产投资或对外投资节奏放缓 [5]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78.17亿元,同比下降21.11%,外部融资规模可能减少 [5] 研发情况 - 研发投入达17.03亿元,同比增长24%,体现公司对技术创新的重视 [6] - 研发人员数量为3779人,占员工总数的9.87%,学历分布包括博士16人、硕士113人、本科及以下3650人 [7] - 年龄分布上,30岁以下1436人,30-40岁1623人,40-50岁510人,50-60岁189人,60岁及以上21人 [7] 高管薪酬 - 董事长范红卫报告期内税前报酬总额为120万元,总经理在任期间获得相应报酬,薪酬与经营业绩和行业水平相关 [13]
恒力石化(600346) - 恒力石化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英文版)
2025-05-19 09:00
公司规模与产能 - 公司注册资本为70.4亿元人民币[35] - 公司拥有四个全球标杆级产能集群,含2000万吨/年一体化炼化等项目[35] - 公司拥有2000万吨炼油、150万吨乙烯、500万吨煤化工和1660万吨PTA产能[39] - 公司目前有超30000名员工[35] 业绩数据 - 公司营收2362.73亿元,净利润70.53亿元[42][43] 研发成果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获得1676项专利授权[28] - 恒力化纤实现超细纤维27D/144f量产[28] - 恒科新材料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部分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28] - 恒力石化化工管材专用料获PE100级认证[28] - 研发投入17.03亿元,同比增长24.20%[51] 企业荣誉 - 2024年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三家公司连续四年获国家能效“领跑者”称号[31] - 公司有七家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32] - 公司拥有四个被认证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子公司[36] - 2024年获得“GRS全球回收标准”认证等多项荣誉[52][53] - 公司荣获“2024上市公司董事会最佳实践案例”[84] 社会责任与环保 - 到2026年,节能项目预计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不少于100万吨,碳排放强度为228.21吨二氧化碳当量/百万元人民币[48] - 中水回用设备年节水量为3427.37万吨,中水回用率为75.3%,一般废物处理率为99.99%[48] - 环保总投资3.75亿元,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为324023.02吨标准煤[48] - 公司计划到2030年实现480,000吨CO₂的回收利用,2024年已累计实现超80,000吨CO₂的资源化利用[148] - 公司目标到2026年累计减少CO₂排放、降低碳排放强度等[153] - 2023 - 2024年,公司温室气体范围1和范围2排放增加,碳排放强度上升[164] - 多个项目实现节能、减碳和成本节省[167][168][170] - 公司及制造子公司6家通过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覆盖100%运营场所[178,186] - 公司6家工厂获国家“绿色工厂”称号,1家获“江苏绿色工厂”称号[180] - 公司2024年总环境投资3.75亿元,环境事故和环保违规事件均为0起[187] - 公司制定2030年环保目标,污染物年减排不少于1%[191,197] - 2024年公司废水排放量为26303994.81吨,废水排放强度为111.33吨/百万元[199] 企业管理与治理 - 员工商业道德培训覆盖率达100%,运营地点商业道德审计覆盖率达100%[48] - 员工福利支出7.15亿元,1555名员工志愿者参与社区活动[51] - 董事会成员共8名,含1名女性董事和3名独立董事[82] - 审计等委员会独立董事占比不同[83] - 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90] - 公司内部审计范围覆盖100%运营场所[95] - 公司定期聘请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内部控制审计[94] - 公司制定关联交易管理制度,无董监高利用关联交易损害公司或股东利益情况[98] - 董事会审核公司税务战略,公司遵守税法纳税[100] - 2024年公司聘请外部财税中介机构进行税务健康检查[101] - 报告期内商业道德相关审计项目问题整改率为89%[110] - 100%的供应商签署了廉洁经营承诺书[112] 投资者关系 - 2024年接待超100次调研访问,举办3次财报说明会[48] - 2024年公司举办6次投资者开放交流会,在上交所e互动平台互动87次[126] - 报告期内接待超100次调研,参加56场券商策略会路演,举办3场业绩说明会[127] - 报告期内披露68份临时公告和4份定期报告,2023 - 2024年信息披露获上交所最高评级A[128] - 自2016年重组上市以来,公司累计分红255.39亿元,占累计归母净利润的41.52%[135] - 2022 - 2024年每股现金分红及现金分红总额、占比不同[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