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卫星(600118)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卫星(600118) - 2025 Q2 - 季度财报
2025-08-22 09:5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13.21亿元,同比增长28.00%[24]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2,095.27万元,同比增长28%[40]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8.0%至13.21亿元(2024年半年度:10.32亿元)[12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3049.15万元,同比下降458.67%[24] - 利润总额亏损4073.51万元,上年同期亏损246.96万元[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3584万元,同比下降1650.52%[25]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3元/股,同比下降400%[2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48%,同比下降0.61个百分点[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49.15万元,同比转亏[4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049.15万元,同比下降458.67%[47]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3049.15万元(2024年半年度净利润850.13万元)[128] - 综合收益总额亏损2216.74万元(2024年半年度盈利1933.24万元)[128] - 母公司净利润亏损1119.47万元(2024年半年度盈利6823.65万元)[130] - 综合收益总额为亏损31,063,896.10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亏损为22,167,382.82元[13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1933.24万元人民币,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部分为850.13万元人民币[138] - 母公司2025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1119.47万元人民币[140] - 综合收益总额为68,236,513.74元[14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41.41%至115,272.64万元[46] - 研发费用大幅增长88.41%至4,839.65万元[46]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5.70%至1,332.26万元[46]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41.4%至11.53亿元(2024年半年度:8.15亿元)[128]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88.4%至4839.65万元(2024年半年度:2568.67万元)[128] - 研发费用增长因费用化研发投入增加[48] - 毛利率下降因商业航天产品交付量增加但毛利率较低[48] - 利息收入同比下降34.9%至817.82万元(2024年半年度:1255.74万元)[128] - 信用减值损失扩大40.0%至-808.11万元(2024年半年度:-577.13万元)[128] - 营业外支出激增2014.45%至822.91万元,主要因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增加[47][49] - 母公司投资收益同比暴跌98.6%至119.48万元(2024年半年度:8308.74万元)[13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卫星系统研制业务因验收节点减少导致可确认收入同比下降[26] - 宇航部组件产品交付量显著增加但以低毛利率商业航天产品为主[27] - 公司完成73万余片空间太阳电池的生产及交付任务[34] - 上半年成功发射包括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在内的5颗小卫星[33] - 高通量终端产品交付近3,000台套,在轨运维终端达6,000余台套[35] - 卫星广播电视传输安全播出率优于99.9999%[37] - 宇航部组件产品交付量显著增加但以低毛利率商业航天产品为主[40] 各地区表现 - 主要子公司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净利润为1,831.54万元,天津恒电空间电源有限公司净利润为1,672.11万元[63][64] - 子公司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净利润为-2,468.22万元,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净利润为-2,213.21万元[63][6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客户集中风险较高,受国家产业政策和采购策略影响显著[8] - 市场竞争加剧,商业航天快速崛起导致盈利压力明显加大[9] - 持续高投入科技创新与研发,保持行业技术领先地位[9] - 存在日常经营性关联交易,主要集中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系统内[10] - 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但管理层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5] - 采用信息豁免披露机制,部分数据以代称或汇总形式呈现[11]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202万元,较上年同期的-6.93亿元有所改善[25][2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改善,净流出5201.57万元,较上年同期净流出6.93亿元大幅收窄[47][5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从-6.93亿元改善至-0.52亿元,同比大幅改善92.5%[133]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大幅增长51.1%,从9.87亿元增至14.91亿元[133]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减少13.5%,从10.14亿元降至8.78亿元[133]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增长81.6%,从1.65亿元增至3.00亿元[133] - 支付给职工的现金增长7.6%,从6.14亿元增至6.61亿元[133] - 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812万元,较去年同期-730万元有所恶化[135] - 母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98万元,去年同期为+39万元[135] - 母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213万元,较去年同期-4791万元显著改善[135] 资产和负债状况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63.03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0.6%[25] - 总资产为137.55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92%[25] - 存货增长25.76%至28.1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0.49%[53] - 应收账款增长10.52%至21.1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5.37%[53] - 短期借款大幅增长70.68%至4.07亿元[54] - 货币资金略降0.88%至17.43亿元,占总资产12.67%[53] - 受限资产总额为230,923,964.35元,其中货币资金4,299,923.68元为保证金,固定资产88,196,432.64元、无形资产6,624,336.34元及投资性房地产131,803,271.69元均为抵押借款[61]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账面价值大幅减少56,460,207.21元至952,223.18元,变动幅度为-98.34%[62] - 货币资金为17.43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7.58亿元略有下降[122] - 应收账款为21.1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9.13亿元增长10.5%[122] - 存货为28.1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22.42亿元增长25.8%[122] - 合同资产为29.6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30.57亿元下降2.9%[122] - 开发支出为5.6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4.82亿元增长17.9%[122] - 资产总计为137.5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32.37亿元增长3.9%[122] - 应收票据为2138.97万元人民币,较期初1亿元大幅下降78.6%[122] - 公司合并总负债从515.43亿元增至570.11亿元,增长10.6%[123] - 合并流动负债从479.88亿元增至534.43亿元,增长11.4%[123] - 短期借款大幅增长70.7%,从2.38亿元增至4.07亿元[123] - 应付账款从28.82亿元增至34.54亿元,增长19.8%[123] - 合同负债从11.05亿元增至11.73亿元,增长6.2%[123] - 母公司货币资金从6.22亿元降至5.96亿元,减少4.2%[125] - 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保持稳定,为25.65亿元[125] - 合并未分配利润从31.78亿元降至31.35亿元,减少1.4%[123] - 合并所有者权益从80.82亿元降至80.54亿元,微降0.3%[123] - 母公司总资产从32.86亿元降至32.63亿元,减少0.7%[126]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7.31亿元,较期初17.44亿元略有下降[133] - 母公司期末现金余额为5.94亿元,较期初6.15亿元减少3.4%[135]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本期期末余额为6,303,013,162.46元,较期初减少37,922,310.38元[137] - 公司未分配利润从期初的3,177,576,828.01元下降至期末的3,135,260,478.89元,减少42,316,349.12元[137] - 专项储备增加4,722,848.25元,本期提取5,604,355.88元,使用881,507.63元[137] - 其他综合收益累计亏损从期初的4,113,276.40元扩大至期末的4,685,714.73元[137] - 资本公积微增243,628.82元至1,756,161,691.85元[137] - 少数股东权益由期初1,741,522,134.18元增至期末1,751,135,120.60元[137] - 所有者权益合计从期初8,082,457,607.02元下降至期末8,054,148,283.06元[137] - 实收资本(或股本)保持稳定,余额为1,182,489,135.00元[13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63.3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减少3157.72万元人民币[138] - 母公司2025年1-6月所有者权益合计为3.2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减少227.74万元人民币[140] - 母公司2025年期末未分配利润为3.40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减少2301.96万元人民币[140] - 母公司2025年期末资本公积为1.5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24.56万元人民币[140] - 资本公积从期初1,506,368,776.22元增加149,239.57元至期末1,506,518,015.79元[141] - 未分配利润从期初330,289,735.13元增加20,936,948.34元至期末351,226,683.47元[141] - 所有者权益合计从期初3,224,262,181.93元增加21,086,187.91元至期末3,245,348,369.84元[141] 关联交易和承诺 - 存在日常经营性关联交易,主要集中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系统内[10] - 航天科技集团承诺不从事与中国卫星产生竞争关系的业务[81] - 空间院承诺不从事采用CAST968平台技术的1000公斤以下小卫星业务[81] - 空间院承诺在中国卫星股东大会上行使表决权的股份比例不低于30%并控制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当选[82] - 空间院承诺若其持股比例低于30%或失去对董事会控制则同业竞争承诺终止[82] - 空间院关联交易定价原则:国家定价优先,其次市场价格,最后成本加成或协商定价[83] - 空间院承诺长期有效避免与中国卫星新增同业竞争业务[82] - 空间院承诺将商业机会优先以不劣于第三方的条款提供给中国卫星[82] - 空间院承诺若违反竞争承诺将对中国卫星进行损失赔偿[82] - 空间院2007年确立关联交易决策需遵循公司章程及关联交易管理办法[83] - 空间院2012年承诺配股不会导致新增同业竞争情形[82] - 关联交易范围包括关联采购、设备租赁、技术服务及房屋租赁[83] - 承诺有效期至中国卫星终止在上海或其他证券交易所上市[82] - 2025年度日常经营性销售和提供劳务关联交易总额上限为人民币32亿元[85] - 2025年度采购及租赁与委托服务关联交易总额上限为人民币34亿元(其中采购32亿元,租赁与委托服务2亿元)[85] - 报告期内销售和提供劳务实际关联交易额为人民币3.541942亿元[86] - 报告期内采购及租赁与委托服务实际关联交易额为人民币1.7165亿元(其中采购1.097086亿元,租赁与委托服务0.619414亿元)[86] - 向航天科技集团系统内3家单位销售和提供劳务合计3.116491亿元,占全部销售比例23.59%[87] - 向航天科技集团系统内单位采购0.486726亿元,占全部采购比例3.94%[89] - 向航天科技集团系统内4家单位租赁及委托服务合计0.611954亿元,占全部同类交易比例84.25%[91] - 关联租赁交易中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交易额0.259381亿元(占比35.71%)[92] - 关联租赁交易中北京卫星信息工程研究所交易额0.232132亿元(占比31.96%)[92] - 关联存款业务涉及具体限额及利率范围(未披露具体数值)[97] - 公司在航天科技财务公司的日最高存款额为17.21亿元,未超过股东大会批准的35亿元额度[99] - 公司报告期内贷款业务发生额为2.94亿元,还款1.32亿元,期末贷款余额为3.87亿元[101] - 公司获得航天科技财务公司授信总额7.40亿元,实际使用贷款额度3.87亿元[103] - 公司获得承兑汇票、保函及投标保证金等授信总额1.63亿元,实际发生额0.19亿元[103] - 公司向深圳维尔孵化器出租办公用房,租赁合同总额20,823.31万元,年租赁收益803.88万元[107] - 公司向天津恒电出租机器设备,租赁合同总额622.58万元,年租赁收益278.35万元[107] - 公司子公司均享受15%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70] 股东和公司治理 - 报告期未进行利润分配或公积金转增股本[6] - 控股股东空间院持有公司51%以上股份[71] - 副总裁姜军离任并聘任肖涛为新任副总裁[73][74] - 半年度无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75] - 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以总股本11.82亿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0元,合计派发1,182.49万元[108]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26,280户[112] - 控股股东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持有6.09亿股,占总股本51.46%[114]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845.58万股,较上期增加673.88万股,持股比例1.56%[114]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持有6.09亿股无限售流通股,占比44.3%[115]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有1845.58万股流通股,占比1.3%[115] - 前十名股东合计持股67.16亿股,占总股本比例约48.8%[115] - 公司转让大连航天北斗科技有限公司40%股权并完成交易款收取,但工商变更尚未完成[65] - 公司累计发行股本总数为118,248.91万股,注册资本为118,248.91万元[145] - 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实际控制人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45] - 公司属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行业,主要业务为卫星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145] - 公司前身为中国泛旅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9月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42] 其他收益和投资 - 其他收益同比增长126.98%至3,077.06万元[46] - 投资收益转正为278.40万元,主要因联营企业净利润增长[47][48] - 公司新增专利及软件著作权90项,科技人员占比达80.70%[44] - 公司采购农副产品等物资46万余元用于消费帮扶[79] - 利润分配中对股东的分配金额为11,824,891.35元[13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总额为5224.61万元人民币,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部分为4729.96万元人民币[138] - 母公司2025年上半年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为1182.49万元人民币[140] - 利润分配中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为-47,299,565.40元[141]
中国卫星:姜军辞任副总裁
新浪财经· 2025-08-22 09:45
公司高管变动 - 公司副总裁姜军因工作调整辞职 离任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1] - 控股股东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提议并由董事会提名委员会资格审核后 聘任肖涛为新任副总裁 [1] - 肖涛任期至本届董事会任期结束为止 [1]
航天装备板块8月22日涨3.01%,中天火箭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3.3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22 08:46
板块整体表现 - 航天装备板块单日上涨3.01%,显著跑赢上证指数(涨1.45%)和深证成指(涨2.07%)[1] - 板块内8只个股全部实现上涨,涨幅区间为0.33%至5.00%[1] - 板块合计成交额约67.16亿元,其中中国卫通(24.09亿元)和航天电子(13.23亿元)成交最为活跃[1] 个股价格表现 - 中天火箭领涨板块,收盘价62.54元,单日涨幅达5.00%[1] - 中国卫通涨幅3.79%位列第二,收盘价21.93元,成交量111.50万手为板块最高[1] - 航天环宇上涨3.12%排名第三,收盘价25.43元,成交额1.87亿元[1] - 涨幅最小的是理工导航(0.33%)和星网宇达(0.64%)[1] 资金流向特征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3.3亿元,而游资和散户分别净流出1.03亿元和2.28亿元[1] - 中国卫通获得最大主力资金净流入2.21亿元,主力净占比达9.19%[2] - 中天火箭主力净流入6312.36万元,净占比6.15%,但游资净流出3043.47万元[2] - 航天环宇呈现显著分化,主力净流入2430.78万元(净占比12.99%),但散户净流出2831.37万元[2] - 新余国科遭遇最大主力资金净流出2555.92万元,同时散户净流入3109.65万元[2]
中国卫星(600118)8月22日主力资金净流入4118.75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22 08:16
股价表现 - 2025年8月22日收盘价30.27元 单日上涨2.13% [1] - 换手率3.08% 成交量36.41万手 成交金额10.88亿元 [1]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入4118.75万元 占成交额3.78% [1] - 超大单净流入4215.77万元(占比3.87%) 大单净流出97.02万元(占比0.09%) [1] - 中单净流出2512.23万元(占比2.31%) 小单净流出1606.52万元(占比1.48%)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4.42亿元 同比增长33.58% [1] - 归属净利润2410.95万元 同比减少13.00% [1] - 扣非净利润2592.09万元 同比减少6.74% [1] - 流动比率1.950 速动比率1.449 资产负债率39.99% [1] 公司基本情况 - 成立于1997年 位于北京市 从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 - 注册资本118248.9135万人民币 实缴资本118248.9135万人民币 [1] - 法定代表人李大明 [1] 企业运营 - 对外投资14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项目178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7条 专利信息8条 行政许可2个 [2]
“中国版星链”三线出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02:37
核心观点 - SpaceX在低轨卫星互联网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通过高频发射和规模化部署建立了巨大优势 而中国正通过政策支持和企业追赶加速布局"中国版星链" 在发射节奏 频轨资源争夺和商业化应用三方面快速推进 [1][2][3][6][9][13] 发射节奏与部署规模 - SpaceX的SLC-40发射场2024年共发射62枚猎鹰9号火箭 平均每6天发射一枚 占SpaceX全年发射总量45% 其中星链卫星发射任务占猎鹰火箭发射任务总数三分之二 [1] - 截至2025年8月19日 SpaceX已完成超过290次星链专项发射 累计发射卫星9440颗 在轨卫星数量超8100颗 [2] - 中国在2025年7月27日至8月17日21天内完成多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发射 其中国企中国星网连续完成5次组网发射任务 动用4种不同型号火箭 刷新国内高密度组网纪录 [6] - 民营企业银河航天首次承担卫星批量研制任务 显示商业航天企业已深度融入国家太空基础设施建设 [9] - 垣信卫星实施的千帆星座计划分三期部署:一期648颗 二期1296颗 三期超1.5万颗 截至2025年8月20日已完成5次发射 成功部署90颗卫星 2025年计划完成162颗卫星发射任务 [8] 频轨资源竞争 -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规则 获得频轨资源后需在2年内完成10%卫星部署 5年内完成50% 7年内完成全部部署 中国需要在2026年前完成大批卫星发射 [11] - 频率和轨道是稀缺资源 遵循"先申请先得"原则 需提前申报以避免相互干扰 [11][12] - 预计到2029年地球近地轨道将部署约5.7万颗卫星 其中SpaceX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4.2万颗卫星送入低轨 [13] - 银河航天开展干扰仿真研究并提出干扰规避措施 同时开展基于频谱感知的频率共享技术研究以最大化利用频率资源 [13] 商业化进展与成本控制 - 垣信卫星已开展商业应用尝试:1月6日在香港开展智慧农业行业示范应用 4月24日与泰国国家电信签订协议共同开拓卫星宽带市场 [16] - 全球太空经济规模预计2035年达1.79万亿美元 低轨卫星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150亿美元增加到2035年1080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20% 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2025年有望突破2.5万亿元人民币 [16] - SpaceX猎鹰9号火箭第一级助推器B1067最多已飞行29次 单次边际成本量级估计在千万美元级 [17] - 中国民营火箭企业目前发射成本约每公斤5万-6万元人民币 未来通过可重复使用技术有望降至每公斤2万元左右 [17] - 银河航天卫星生产线年产100至150颗中型卫星 研制周期缩短80% [19] - 吉利卫星超级工厂引入汽车制造模式 单颗卫星生产周期缩短至28天以内 年产能力达500颗 [19]
“中国版星链”三线出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12:45
SpaceX发射活动与星链进展 - SLC-40发射场2024年承担62次猎鹰9号发射任务 平均每6天一次 占SpaceX全年发射总量45% [1] - 星链任务占猎鹰火箭发射总数三分之二 截至2025年8月19日累计完成290次专项发射 发射卫星9440颗 在轨数量超8100颗 [2] - 2025年8月18日实现年内第100次猎鹰9号发射 具有里程碑意义 [2] 中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加速 - 2025年7月27日至8月17日期间完成6次组网发射 涉及05至09组卫星及吉利星座第四轨卫星 [3] - 中国星网21天内完成5次组网发射 动用4种火箭型号 刷新国内高密度发射纪录 [4] - 计划部署规模达1.3万颗卫星 目前处于起步加速阶段 [6] 民营企业参与情况 - 银河航天首次承担国家卫星批量研制任务(07组卫星) [6] - 垣信卫星千帆星座计划分三期部署:一期648颗 二期1296颗 三期超1.5万颗 截至2025年8月20日已完成5次发射共90颗卫星 [5] - 吉利星座卫星由台州湾超级工厂制造 生产周期缩短至28天以内 年产能达500颗 [14] 频轨资源竞争态势 - 国际电信联盟要求获得频轨后2年内完成10%部署 5年内完成50% 7年内完成全部 中国需在2026年前完成大批发射 [7] - 近地轨道预计到2029年部署5.7万颗卫星 SpaceX计划发射4.2万颗 [8] - 频率和轨道采用"先申请先得"原则 需通过申报建立竞争优势 [8] 商业化应用与市场规模 - 垣信卫星在香港开展智慧农业示范应用 与泰国国家电信合作开发低轨卫星宽带市场 [10] - 全球太空经济规模2035年预计达1.79万亿美元 低轨卫星市场规模从2024年150亿美元增至2035年1080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20% [11] - 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2025年有望突破2.5万亿元人民币 [11] 技术突破与成本控制 - SpaceX猎鹰9号火箭第一级助推器最多复用29次 单次边际成本降至千万美元级 [11] - 中国民营火箭发射成本目前每公斤5万-6万元 可复用技术有望降至每公斤2万元 [11] - 银河航天卫星产线实现年产100-150颗中型卫星 研制周期缩短80% [13] 产业基础与政策支持 - 2014年国务院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太空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社会资本和人才涌入 [4][5] - 卫星批产能力通过自动化测试、模块化装配等技术大幅提升效率 [13] - "摩尔定律上天"效应促使卫星制造成本下降 技术迭代加速 [14]
航天装备板块8月20日涨2.27%,中天火箭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3.34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20 08:59
航天装备板块市场表现 - 航天装备板块整体上涨2.27%,领涨股中天火箭单日涨幅达9.99% [1] - 上证指数上涨1.04%至3766.21点,深证成指上涨0.89%至11926.74点 [1] - 板块内8只个股全部上涨,涨幅区间为0.72%-9.99% [1] 个股交易数据 - 中天火箭成交量12.17万手,成交额6.96亿元,居板块首位 [1] - 航天电子成交量151.63万手,为板块最高,成交额16.84亿元 [1] - 中国卫星成交额9.22亿元,中国卫通成交额10.93亿元 [1]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3.34亿元,游资净流出9371.84万元,散户净流出2.4亿元 [1] - 中天火箭主力净流入9878.97万元,净占比14.19%,居个股首位 [2] - 航天电子主力净流入8082.61万元,中国卫通主力净流入5458.22万元 [2] - 星网宇达游资净流入1423.98万元,为唯一游资净流入个股 [2]
航天装备板块8月19日跌0.93%,理工导航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92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19 08:37
航天装备板块整体表现 - 航天装备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93% [1] - 当日上证指数下跌0.02%报收3727.29点 深证成指下跌0.12%报收11821.63点 [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92亿元 游资资金净流入1507.12万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1.77亿元 [1] 个股价格表现 - 理工导航领跌板块 跌幅达3.16% 收盘价48.45元 [1] - 航天环宇下跌2.69%报收24.61元 新余国科下跌1.39%报收38.23元 [1] - 中天火箭逆势上涨1.27%报收54.33元 星网宇达微涨0.05%报收22.16元 [1] 成交情况分析 - 航天电子成交最为活跃 成交量89.28万手 成交额9.76亿元 [1] - 中国卫通成交量32.85万手 成交额6.75亿元 中国卫星成交量17.49万手 成交额5.13亿元 [1] - 理工导航成交量最低 仅9753.33手 成交额4759.50万元 [1] 资金流向特征 - 中国卫星主力资金净流出6842.38万元 净占比-13.34% [2] - 中国卫通主力资金净流出5494.16万元 净占比-8.14% [2] - 航天环宇主力净流出2575.79万元 净占比-15.19% 但游资净流入802.87万元 [2] - 中天火箭虽股价上涨 但主力净流出1686.01万元 游资净流入2062.60万元 [2] - 星网宇达获主力净流入420.36万元 是唯一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的个股 [2]
产业与资本共振 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证券日报网· 2025-08-18 13:59
发射活动与成就 - 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于8月17日22时15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9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1] -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于8月17日16时5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将试验二十八号B星02星送入预定轨道 [1] - 航天科技实现"一周三发"高密度组网节奏 创下我国低轨卫星星座连续发射新纪录 [1] 市场规模与产业前景 - 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突破万亿元 有望培育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1] - 卫星互联网组网进程持续加速 2025-2026年千帆星座和"国网"星座等主要星座进入发射加速阶段 [4] - 商业航天正迎来产业与资本双重爆发 航天驭星完成4.3亿元C+轮融资 累计融资超10亿元 [3] 发射能力建设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双工位实现"接力"发射 验证高频次发射能力 [2] - 海南发射场二期新建三号、四号发射工位 年度发射能力均为16发 总发射能力有望达60发以上 [2] - 国内商业航天发射工位在运营18个 在建7个 合计25个 另有宁波、凉山、阳江发射场处于预备发展阶段 [2] 成本与技术突破 - 猎鹰九号单位发射成本约3000美元/千克 中国商业火箭控制在3万元/千克以内 载荷达10吨及以上 [3] - 朱雀三号目标将成本从4-5万元/千克降至2万元/千克 天龙三号已实现2万元/千克 [3] - 力箭二号单位发射成本3万元/千克 力箭二号重型降至1.5万元/千克 [3] - 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发展显著降低发射成本 提升运力 [1] 企业融资与上市进展 - 蓝箭航天、江苏屹信航天、中科宇航均启动上市辅导 向A股发起冲刺 [4] - 航天驭星C+轮融资4.3亿元 用于卫星互联网地面设施研发和全球化建设 [3] - 市场资金进入商业航天赛道 降低产业化压力 加速商业闭环实现 [4] 产业基础设施发展 - 沿海与内陆发射网络互补形成 火箭发射速度持续加快 [2] - 地面段发射工位和火箭技术持续演进 反哺卫星互联网发射进程提速 [4] - 2025年下半年朱雀三号、天龙三号、力箭二号、智神星一号等新型可回收火箭将首次试射 [2]
航天装备板块8月18日涨1.51%,中天火箭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1995.25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18 08:45
板块整体表现 - 航天装备板块单日上涨1.51%,显著跑赢上证指数(涨0.85%)和深证成指(涨1.73%)[1] - 板块内8只个股中7只上涨,中天火箭以10.01%涨幅领涨,新余国科涨3.19%位列第二[1] - 板块成交活跃度分化明显,航天电子成交124.24万手(13.72亿元)为最高,理工导航仅6659.94手(3334.87万元)为最低[1] 个股价格表现 - 中天火箭收盘53.65元,成为板块唯一涨停个股,成交10.58万手金额5.39亿元[1] - 中国卫通成交45.08万手(9.26亿元)为成交额第二高个股,但涨幅仅1.57%[1] - 航天环宇(涨0.40%)和理工导航(涨0.38%)涨幅最小,成交均不足7.5万手[1] 资金流向特征 - 板块整体呈现主力资金净流出1995.25万元,游资净流出5363.8万元,但散户资金净流入7359.05万元[1] - 中天火箭获主力资金净流入9465.36万元(净占比17.56%),但遭游资净流出5106.81万元(-9.47%)[2] - 中国卫星遭遇主力资金净流出5307.60万元(-7.20%),为板块最高,但获游资净流入1853.78万元(2.51%)[2] - 新余国科是唯一获得主力(1459.60万元)和游资(575.22万元)双渠道净流入的个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