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银行(09668)

搜索文档
渤海银行长春分行积极开展2025年“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
人民网· 2025-06-26 05:25
金融服务创新与宣教活动 - 公司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联动开展立体化、多样化的金融知识宣教活动,将专业内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形式,精准触达不同年龄层和需求的消费者[1] - 创新"金融+体育"跨界合作模式,联合长春市体育局开展"全民健身季·金融知识伴你行"活动,结合案例讲解个人信息保护、防诈等知识[3] - 采用"政银联动"机制,与二道区政府及辖区金融机构共建金融安全宣传矩阵,提供分层咨询服务(老年/新市民/企业专区)[2] 重点群体金融服务 - 针对老年群体在建工社区开展防诈专题活动,剖析"以房养老"骗局等手法,通过有奖问答和情景模拟提升参与度,同步提供账户安全检测等个性化服务[2] - 为新市民群体设立专属服务区,讲解普惠金融政策与常见陷阱,强化风险防范意识[2] - 高考期间在考点外设立助力站,向家长发放金融知识解暑扇等物资,结合公益场景延伸服务触角[1] 社会责任践行 - 持续深化"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成效,以群众喜闻乐见方式普及金融知识,目标构建安全有序的金融环境[3] - 所有活动均围绕"金融为民"宗旨展开,包括方言服务、大字版手册等适老化设计,体现服务温度[1][2]
落地首笔“国铁运费贷” 渤海银行金融赋能加速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中金在线· 2025-06-24 08:15
产品创新 - 渤海银行成功落地首笔"国铁运费贷"业务,为某集团子公司投放5000万元贷款专门用于铁路运费支付 [1] - "国铁运费贷"是渤海银行与国铁集团联合打造的场景化供应链金融产品,精准服务于物流货运企业、托运方及货主 [1] - 该产品深度嵌入铁路货运场景,依托数字化风控技术整合物流数据流与银行资金流,解决企业运费支付环节"短、频、急"融资需求 [3] 业务模式 - 产品以真实铁路运费支付为核心场景,基于95306平台历史运输数据完成风险评估与授信审批 [3] - 渤海银行为客户核定5000万元专项授信额度并实现首笔5000万元贷款精准投放 [3] - 通过专项授信和循环额度管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增强生态协同 [3] 战略合作 - 该产品是渤海银行自2月28日与国铁集团签署《铁路物流金融服务合作协议》后的关键举措 [3] - 渤海银行计划以"国铁运费贷"为支点,拓展产品客群至京津冀大宗商品运输枢纽 [4] - 公司将联合国铁集团开发运费结算产品矩阵,为区域物流升级注入金融动能 [4] 行业背景 - 现代物流是支撑国民经济高效循环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 [4] - 中国人民银行2025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将加大商贸流通体系建设金融支持力度 [4] - 我国铁路物流金融正进入数字化、场景化新阶段 [4]
传艺传心传薪火 见人见物见生活 渤海银行金融守护非遗传承焕新生
中金在线· 2025-06-16 07:02
非遗保护与金融知识普及结合 - 公司在全国多地开展非遗保护与金融知识普及相结合的活动 响应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 [1] - 活动聚焦青年传承人培养 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科技赋能非遗保护 展现非遗传承实践活力 [1] 金融教育场景创新 - 北京分行组织亲子钱币文化体验活动 在中国钱币博物馆展示历代货币2900多件 普及第五套人民币防伪辨别方法 [3] - 结合非遗体验项目拓铜 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5] - 成都分行邀请川剧变脸传承人录制"川韵反诈护万家"短视频 通过艺术形式提示银联会议app诈骗短信链接境外虚假投资等高发诈骗风险 [7] 特色产业金融支持 - 在佛山叠滘龙船漂移大赛期间设置金融消保驿站 面对面宣讲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存款保险制度普惠金融政策 吸引市民游客超68万人次 带动消费达到3.45亿元 [5] - 启动对当地龙舟经济产业链深度调研 对接小微企业探索开发供应链金融普惠信贷产品等综合服务方案 [5] 跨界融合与品牌建设 - 济南分行组织40余位参与者登上齐鲁1号研学专列 开展民俗文化财商教育反诈知识研学竞技 体验皮影戏制作本草香囊 [7] - 通过跨界融合提升品牌温度 打造多场景深融合广传播的线上线下一体化金融教育传播格局 [8]
重庆市工商联+渤海银行 推动金融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6-10 13:26
金融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签约仪式 - 重庆市工商联与渤海银行重庆分行共同举办金融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签约仪式,旨在落实市委市政府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部署,提升金融服务质效[1] - 会议聚焦发挥金融赋能作用,加大对民营经济服务力度,促进重庆民营企业健康发展[1] 渤海银行重庆分行的战略举措 - 渤海银行重庆分行将依托合作共建机制搭建平台,开展产业生态研究和金融产品创新,提供多元化金融投资服务[3] - 渤海银行重庆分行发布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举措,涵盖融资类、理财类、管理类三大金融服务体系,优先响应需求、配置资源、保障服务[12] - 渤海银行重庆分行计划助力民营企业扩大有效投资,激发创新活力,破解融资难题[12] 重庆市工商联的指导方向 - 重庆市工商联强调金融与民营经济深度融合发展需要政、银、企三方协同发力,企业家需提升核心竞争力并加强信用管理[6] - 工商联将继续深化与渤海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建立健全银企对接机制,优化区域融资生态[6] - 工商联将推动完善信用信息共享体系,降低银企对接成本,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6] 签约与合作内容 - 重庆市工商联与渤海银行重庆分行及多家区县工商联、商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信贷融资支持、民企科技创新、开放发展领域深化合作[8] - 合作各方计划精准匹配企业需求,打造金融赋能民企服务的"升级版",助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8] 民营企业代表分享 - 重庆鹰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卜晖、重庆合展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彬等民营企业代表分享了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体会[10]
格隆汇公告精选(港股)︱中国中铁近期中标912亿元重大工程;中国交通建设控股股东累计增持约2.64亿股H股股份





格隆汇· 2025-06-09 01:47
中国中铁(00390.HK)重大工程中标 - 公司近期中标多项重大工程,合计金额约人民币912亿元,占2021年营业收入的8.52% [1]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01339.HK)保费收入 - 2022年1-8月原保险保费收入合计人民币4524.61亿元,同比增长9.89% [2] - 子公司人保财险、人保寿险及人保健康分别实现保费收入人民币3402.47亿元、782.83亿元及339.31亿元 [2] 中煤能源(01898.HK)生产经营数据 - 8月商品煤产量1092万吨,同比增长22.3% [3] - 商品煤销量2596万吨,同比增长1.3%,其中自产商品煤销量1067万吨,同比增长17.6% [3] 渤海银行(09668.HK)员工持股计划 - 员工计划自2022年9月15日起九个月内以自有资金买入不少于2500万股H股 [4] - 买入股份两年内不对外转让 [4] 中国交通建设(01800.HK)控股股东增持 - 控股股东中交集团累计增持2.64亿股H股,占公司总股本1.64% [5] - 截至2022年9月14日,中交集团持股比例达59.63% [5] 首程控股(00697.HK)股权变动 - 主要股东首钢集团间接附属公司拟出售7.28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10%)给北京国管控股 [6] - 北京国管为北京市政府设立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6] 建业地产(00832.HK)股份回购 - 公司拟根据回购授权在公开市场回购股份 [7] 威铖国际(01002.HK)业绩预告 - 预期年度净亏损约4600万元 [8] 中国太保(02601.HK)保险业务 - 1-8月累计原保险业务收入2909亿元 [8] 中国财险(02328.HK)保费收入 - 1-8月保费收入3402.47亿元,同比增长9.8% [9] 航空业运营数据 - 中国国航8月旅客周转量同比上升56.4%,环比下降4.9% [9] - 中国东方航空8月旅客周转量同比上升62.14% [9] 中国中冶(01618.HK)新签合同 - 1-8月新签合同额8320亿元,同比增长5.9% [9] 丘钛科技(01478.HK)股东增持 - 控股股东兼董事会主席增持10万股 [9] 宝新金融(01282.HK)股本重组 - 拟"20合1"进行股份合并 [9] 大山教育(09986.HK)收购 - 拟580万英镑收购KSI Education约45.75%股权 [9] 中国投资开发(00204.HK)配股 - 拟折让约19.79%配售4.92亿股,筹资3740万港元 [9] 名创优品(09896.HK)回应做空 - 独立调查完成,称做空报告关键指控无事实依据 [9] 歌礼制药-B(01672.HK)临床研究 - 完成PD-L1抗体ASC22联合西达本胺用于HIV感染功能性治愈临床研究患者入组 [9] 千盛集团控股(08475.HK)合作 - 与广州迈唯科技订立谅解备忘录 [9] TRUE PARTNER(08657.HK)投资 - 斥资1000万元认购基金 [9] ISP GLOBAL(08487.HK)合作 - 与年年卡集团订立战略合作协议 [9] 中环控股(01735.HK)合作 - 与中国电信及中国电信(扬州)订立策略合作协议 [9] 中国光大绿色环保(01257.HK)采购 - 斥资474万元向光大环保常州采购设备及相关技术服务 [9]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 - 腾讯控股耗资3.51亿港元回购117万股 [10] - 创维集团耗资2862.16万港元回购800万股 [10] - 中芯国际耗资5321.95万港元回购330.15万股 [10] - 小米集团耗资2402.56万港元回购230万股 [10] - 友邦保险耗资1.78亿港元回购248.5万股 [10] - 中国软件国际耗资574.69万港元回购100万股 [10] - 太古股份公司A耗资1445.4万港元回购26.2万股 [10] - 渣打集团耗资947.01万英镑回购155.04万股 [11] - 潍柴动力耗资3341.3万元回购300万股A股 [11] - 长城汽车耗资4193.88万元回购135.8万股A股 [11] - 长实集团耗资3314.18万港元回购63.05万股 [11] - 中国飞鹤耗资605.96万港元回购100万股 [11] - 复星国际耗资2926万港元回购600万股 [11] - 德信服务集团耗资789万港元回购263万股 [11] - ASMPT耗资940.5万港元回购15万股 [11] - 绿城服务耗资399.68万港元回购70.2万股 [11] - 易大宗耗资615.7万港元回购400万股 [11] 阿里健康(00241.HK)股权激励 - 授出582.33万个受限制股份单位 [11]
央行天津市分行:天津医药、渤海化工及渤海银行预计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规模55.5亿元
快讯· 2025-05-21 08:22
科技创新债券发行 -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推动天津医药、渤海化工及渤海银行公告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预计发行规模55.5亿元 [1] - 天创投资、泰达科投2家股权投资机构已进入交易商协会注册通道 [1] - 5家发行人覆盖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三类政策支持主体 [1] 发行主体类型 - 发行主体包括天津医药、渤海化工及渤海银行,均为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企业 [1] - 天创投资、泰达科投为股权投资机构,正在注册过程中 [1] 政策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从项目摸排、宣传动员、政策争取上全方位开展科技创新债券发行准备工作 [1] - 科技创新债券在天津市加速落地 [1]
一渠春水入海流——天津以金融“活水”涵养“蓝色经济”
新华社· 2025-05-17 11:58
港产城融合重点项目进展 - 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域的国家粮食物流枢纽及应急储备保障中心项目总投资113亿元,包含码头、筒仓、粮食廊道等子项目,堆场消防能力提升工程即将竣工投用 [1] - 中国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联合多家银行组成银团,为项目提供79.10亿元银团贷款,已使用47.5亿元用于粮食廊道、堆场改造及消防设施改造 [3] - 中国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支持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等项目,截至2024年末港产城融合贷款余额48.39亿元,较年初增长13.28亿元 [3] 航运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 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航运金融中心为航运场景下企业提供超530亿元贷款支持,航运专属产品累计签约客户1450户 [3] - 天津金融机构开发航运相关金融产品80余种,包括首个海运费数字贷产品、港产城融合发展债券指数等创新产品 [5] - 渤海银行航运金融中心推出"渤银关税通"产品,服务200家进出口企业,办理税款支付业务1700余笔、缴税金额1.6亿元 [5] 航运金融支持体系与市场表现 - 天津建立适港企业金融需求快速响应机制,734家适港企业贷款余额占全市贷款余额总量的10% [5] - 2024年一季度天津航运保险保费收入3.58亿元,同比增长16.74%,船舶保险增速全国前列 [5] - 2020至2023年天津航运金融综合指数值从100点升至146.07点,年均复合增长率13.46% [6] 船舶租赁业务发展 - 天津累计完成882艘船舶租赁业务,跨境船舶海工租赁业务全国占比超90%,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5400亿元 [7] - 2024年一季度新增92艘船舶租赁业务,资产规模增加47.5亿美元 [7] - 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为金融租赁公司办理首批项目公司直贷业务,单笔超500万美元,提升资金效率并规避汇率风险 [8]
天津市首批科技创新债券资金募集到位 有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快讯· 2025-05-15 02:37
天津市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情况 - 渤海银行、天津医药、渤化集团、中交一航局成功发行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合计60.5亿元,位列全国第五 [1] - 泰达科投、天津创投2家股权投资机构进入交易商协会注册通道 [1] 发行主体覆盖范围 - 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实现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三类发行主体全覆盖 [1] 融资通道创新 - 债权融资和股权投资的双向通道进一步打通 [1]
渤海银行监事长白新宇拟任天津市管企业党委书记
快讯· 2025-04-30 07:33
人事任命 - 渤海银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工会主席白新宇拟任天津市管企业党委书记 [1] - 白新宇同时将被聘任为天津市管企业董事长 [1]
渤海银行(09668)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09:10
财务报告审议与分配 - 公司2024年度报告由第六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于2025年3月26日审议通过,应出席董事12名,实际出席12名[7] - 公司2024年度不进行股利分配,相关预案尚待股东大会审议通过[7] 公司整体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升,存款规模破万亿,资产质量和国际评级展望保持稳定[12] 2025年公司发展战略 - 2025年公司要推动战术能力提升、架构调整和展业模式完善,强化基础管理,推进“九五三一”系统实施[12] - 2025年公司要深耕“九大银行”转型,走深走实“五个工厂”路径,深化“三项制度”改革[12] - 2025年公司要发挥“一个核心”服务天津示范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成立20周年[1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资本177.62亿元[25] - 公司首次注册登记日期为2005年12月30日[25] 公司获奖情况 - 公司获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授予的“2024年度最具市场创新力机构”“2024年度最具市场突破力机构”奖[26] - 公司在2024年万得最佳投行评选中获银行类债券承销快速进步奖第一名[27] - 公司在《每日经济新闻》主办活动中获“年度卓越公司金融”奖,子公司获“年度竞争力银行理财产品”奖[28] - 公司在《证券时报》(券商中国)“2024中国银行业天玑奖”评选中获“2024年度科技创新银行天玑奖”[3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18438.42亿元,同比增长6.41%[15] - 2024年末公司负债总额17337.17亿元,同比增长7.13%[15] - 2024年末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5.58元,比上年增加0.26元[15] - 2024年公司不良贷款率1.76%[15] - 2024年营业收入254.82亿元,较2023年增长1.94%[43] - 2024年税前利润53.33亿元,较2023年增长3.29%[43] - 2024年净利润52.56亿元,较2023年增长3.44%[43]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29.09亿元,较2023年增长14.27%[43] - 2024年归属本行普通股股东的基本每股收益0.24元,较2023年增长4.35%[43] - 2024年末资产总额1.84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6.41%[43] - 2024年末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9364.91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0.41%[43] - 2024年末负债总额1.73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7.13%[43] - 2024年末吸收存款总额1.05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4.31%[43] - 2024年末权益总额1101.25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3.74%[43] - 2024年净利差为1.12%,较2023年下降0.07个百分点[46] - 2024年净利息收益率为1.31%,较2023年下降0.10个百分点[46] - 2024年成本收入比为39.01%,较2023年下降1.50个百分点[46] - 2024年不良贷款率为1.76%,较2023年下降0.02个百分点[46] - 2024年资本充足率为11.63%,较2023年上升0.05个百分点[46] - 2024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35%,较2023年上升0.18个百分点[46] - 2024年流动性比例本外币合计为74.72%,较2023年上升16.32个百分点[46] - 2024年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为5.85%,较2023年下降0.49个百分点[46] - 2024年末M2同比增长7.3%,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49] - 2024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共降低1个百分点,央行政策利率累计降低0.3个百分点[49] - 报告期末集团资产总额18438.42亿元,较上年末新增1111.08亿元,增幅6.41%[54] - 报告期末发放贷款和垫款余额为9253.62亿元,较上年末新增49.67亿元,增幅0.54%[54] - 报告期末集团负债总额17337.17亿元,较上年末新增1153.86亿元,增幅7.13%[55] - 报告期末吸收存款10675.62亿元,较上年末新增1329.68亿元,增幅14.23%,占负债比重达61.58%[55] - 报告期末不良贷款余额为164.80亿元,较上年末下降0.78亿元,不良贷款率1.76%,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56]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54.82亿元,较上年增长4.84亿元,增幅1.94%[57] - 2024年实现净利润52.56亿元,较上年增长1.75亿元,增幅3.44%[57] - 报告期内利息净收入155.42亿元,比上年下降11.92%[61] - 报告期内净利差1.12%,比上年下降0.07个百分点;净利息收益率1.31%,比上年下降0.10个百分点[62] - 报告期内综合收益总额567.60亿元,较上年增长27.43亿元,增幅5.08%[60] - 2024年公司利息收入548.82亿元,较上年下降9.01%[65] - 2024年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393.77亿元,较上年下降10.14%,贷款收益率降至4.31%[66][63] - 2024年金融投资利息收入131.09亿元,较上年下降4.47%,收益率降至2.78%[69][63] - 2024年利息支出393.39亿元,较上年下降7.81%[69] - 2024年吸收存款利息支出221.63亿元,较上年下降9.37%,成本率降至2.41%[70][63] - 2024年已发行债券利息支出67.67亿元,较上年下降7.70%[74] - 2024年利息净收入155.42亿元,较上年下降11.92%,净息差降至1.12%,净利息收益率降至1.31%[63][76] - 2024年非利息净收入99.39亿元,较上年增长35.20%[77] - 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9.74亿元,较上年下降25.63%[78] - 规模和利率变动共同影响利息收支,利息收入变动受规模和利率因素分别为 -6.12亿元和 -48.24亿元,利息支出变动受规模和利率因素分别为5.11亿元和 -38.43亿元[76]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9.74亿元,较2023年的39.99亿元下降25.63%[80] - 其他非利息净收入69.65亿元,比上年增长107.76%,其中交易收益净额增长87.47%、金融投资净收益增长116.13%[81][83] - 营业支出104.89亿元,比上年下降2.09%,成本收入比39.01%,较上年下降1.50个百分点[82] - 资产减值损失96.60亿元,比上年增长5.91%,主要因金融投资、信贷承诺和其他减值损失增加[84][86] - 所得税费用0.77亿元,实际税率1.45%,税前利润增长3.29%[87][89] - 资产总额18438.4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41%,主要因金融投资项目带动[91] -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9364.9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0.41%,公司贷款和垫款增长15.53%,票据贴现下降35.89%,个人贷款下降18.59%[94][96] - 金融投资7004.3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6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投资增长51.41%[97][99] - 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1481.62亿元,占比8.04%,较上年增长43.16%[93] - 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114.05亿元,占比0.62%,较上年下降45.53%[93] - 公司持有多种金融债券,如金融债券A券面总额8270000,收益率2.30%[10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到期衍生金融工具名义金额合计430605576千元,公允价值资产2448184千元,负债1799883千元[103]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负债总额17337.1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13%[104]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吸收存款总额10460.8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31%[107] - 公司吸收存款中,公司存款655433599千元,占比62.66%;个人存款212275470千元,占比20.29%[109] - 按币种划分,人民币存款1033215256千元,占比96.78%;外币折人民币34346539千元,占比3.22%[110]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权益1101.25亿元,比上年末减少42.78亿元[111] -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29.09亿元[115] - 公司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433.07亿元,出售及投资到期收回现金7651.26亿元,投资支付现金8091.67亿元[115] - 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1.13亿元,发行债券收到现金4220.32亿元,偿付债券本金支付现金4007.24亿元[115] - 2024年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为148,162,149,较2023年的103,494,179增长43.16%[117] - 2024年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为11,405,462,较2023年的20,938,491减少45.53%[117] - 2024年拆出资金为4,885,299,较2023年的12,353,608减少60.45%[117] - 2024年核心一级资本本集团为99,124,828千元,本行98,686,728千元;2023年本集团为94,441,097千元,本行94,223,505千元[121] - 2024年资本充足率本集团为11.63%,本行11.42%;2023年本集团为11.58%,本行11.37%[121] - 2024年信用风险加权资产本集团为1,091,241,849千元,本行1,089,229,765千元;2023年本集团为1,027,021,912千元,本行1,025,855,790千元[124] - 2024年杠杆率为5.01%,2023年为5.48%[126] - 2024年末正常类贷款金额893947790千元,占比95.46%;关注类贷款26063028千元,占比2.78%;不良贷款16479873千元,占比1.76%[132] - 2024年末正常类贷款迁徙率2.22%,关注类贷款迁徙率16.30%,次级类贷款迁徙率51.26%,可疑类贷款迁徙率30.16%[134] - 2024年末公司贷款和垫款金额654736013千元,占比69.91%,不良贷款金额7267965千元,不良贷款率1.11%;个人贷款金额222027091千元,占比23.71%,不良贷款金额9211908千元,不良贷款率4.15%[136] - 2024年末华北及东北地区贷款金额394668711千元,占比42.14%,不良贷款金额8082645千元,不良贷款率2.05%[139] - 2024年末抵押贷款金额286551232千元,占比30.60%,不良贷款金额7933202千元,不良贷款率2.77%[141] - 2024年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金额239347741千元,占比25.56%,不良贷款金额1508377千元,不良贷款率0.63%[142] - 2024年末房地产业贷款金额93339050千元,占比9.97%,不良贷款金额1480355千元,不良贷款率1.59%[142] - 2024年末制造业贷款金额87787078千元,占比9.37%,不良贷款金额1256187千元,不良贷款率1.43%[142] - 截至报告期末,逾期贷款2615423万元,比上年末减少273309万元[143] - 2024年末逾期贷款合计26,154,228,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2.79%,2023年末逾期贷款合计28,887,322,占比3.10%[144] - 2024年前十大客户单一借款人贷款合计48,005,314,占资本净额35.77%,占贷款总额5.13%[145] - 截至报告期末,重组贷款余额为162,052.83万元,比上年增加68.88%[146] - 截至报告期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