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银行(09668)

搜索文档
复赛晋级名单 | 2025“银华基金杯”新浪理财师大赛
新浪财经· 2025-09-19 06:31
大赛规模与参与度 - 吸引全国107家金融机构超过40,000名理财师报名参赛 [2] - 团队赛报名数量突破600支 创历史新高 [2] - 覆盖银行、券商、保险及地方性金融机构等多领域 [1][2] - 170位个人选手和45支团队晋级复赛 分别获得"全国菁英理财师"和"全国优秀理财团队"称号 [1] 参赛机构表现 - 国有大行表现稳健:建设银行11人晋级个人赛 邮政储蓄银行9人晋级个人赛 [2] - 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成绩显著提升: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等机构在参赛规模和晋级成绩上实现突破 [3] - 赛事范围扩展至银行、券商、保险多个金融领域 [1] 赛制规则与流程 - 团队赛组队要求从4人调整为3人 降低组队门槛 [2] - 个人赛采用线上面试形式 团队赛分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进行线下答辩 [4] - 复赛评估重点包括投资市场实时分析能力、客户需求洞察力及理财方案规划能力 [4] - 总决赛将于12月在北京举行 决出个人和团队冠军 [4] 赛事奖励机制 - 新增抽奖环节奖池包含微博之夜门票、巴菲特股东大会门票及机酒服务 [5] - 提供与一流企业家面对面机会 包括高端访谈录制和十大经济年度人物颁奖晚宴席位 [5] - 涵盖全球高端活动VIP席位 包括博鳌之夜、夏季达沃斯之夜和金麒麟论坛 [5] - 提供新消费企业和人工智能企业实地走访名额 [5]
渤海银行长春分行:以金融科技实干为民 谱写惠农新篇章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8 06:48
产品创新与科技应用 - 渤海银行长春分行推出全线上助农贷款产品"渤农贷",通过金融科技实现贷款申请、审批、签约及发放全流程线上化,农户无需线下奔波即可获得信贷支持 [1][2] - 该产品为首个将账户功能嵌入"吉农金服"App的金融产品,支持农户在单一平台完成所有操作,并实现线上一站式征信查询,免除打印征信报告的交通与时间成本 [2] - 自动化处理流程大幅缩短审批时间,使贷款服务突破地域限制,覆盖乡村"最后一公里" [3] 定价策略与额度优化 - "渤农贷"利率自2019年投产至2024年底累计下降73个基点,直接降低农户融资成本 [4] - 2024年3月将单笔贷款额度上限从15万元提升至20万元,精准匹配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 [4] 业务规模与覆盖范围 - 截至2025年8月末,"渤农贷"累计投放1.3万笔,总金额近9亿元,覆盖吉林省9个市州及47个区县,惠及农户超8940户 [5] - 该产品已成为公司服务"三农"及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金融支柱 [5] 战略方向与社会价值 - 公司以"为民办实事"为导向,计划进一步扩大业务覆盖区域并优化产品功能,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支持 [5] - 通过金融科技打破传统服务壁垒,结合利率让利和额度提升,切实解决农户生产经营资金难题 [4][5]
“渤银司库”荣膺2025年度“司南奖” 渤海银行司库服务获市场高度认可
中金在线· 2025-09-15 07:35
产品获奖与行业认可 - 渤海银行"渤银司库"服务体系获"中国司库建设优秀银行"奖项 该奖项具有行业风向标意义 表彰其在产品设计理念、技术应用创新及服务实践效果的突出表现[1] - "司南奖"旨在表彰财资管理领域为企业指明数字化发展方向、提供卓越价值服务的标杆型产品与解决方案[3] - 获奖体现业界对"渤银司库"服务体系先进性与实用性的充分肯定 以及对渤海银行深耕数字化金融、精准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高度认可[3] 产品功能与技术创新 - "渤银司库"以天津市国资委"11+4"功能为蓝本 构筑七大智脑中枢新平台 搭载智能化流程服务、决策分析、辅助管理与金融服务[4] - 通过智能化可视化系统实现企业资产精准洞悉"看得见" 通过跨账户跨项目自由调配实现财资管理"调得动" 通过风控与合规体系助力企业经营"管得住" 通过特色金融服务方案推动金融资产"用得好"[4] - 产品与企业内部系统互联互通 以"智享版"、"尊享版"与"金融直通车"为主线 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提供差异化、定制化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4] - 系统深度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 构建资金管理、投融资服务、智能调度、风险防控、数据分析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系[5] 市场覆盖与客户成效 - 产品已服务数十家企业集团、上百家成员单位 客户包括大中型国资企业、民营企业、上市公司[5] - 行业覆盖新能源、健康医疗、投资运营、商业贸易、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公共事业等领域[5] - 对天津市属国企覆盖率目前达到34%[5] - 助力企业显著提升资金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并有效降低财务成本[5]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司库服务作为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载体 在金融科技赋能下迎来转型[4] - "渤银司库"是交易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业务 推动企业司库从传统"账房先生"向现代化"数智管家"转变[3] - 司库服务作为连接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 折射经济运行的深层逻辑并承载金融改革的使命担当[6] - 未来将持续迭代升级产品功能 深度挖掘数据价值 拓展服务场景 为更广泛企业客户提供智慧、高效、安全的财资管理解决方案[6]
数字驱动票据革新 渤海银行新一代票据服务平台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中金在线· 2025-09-11 02:20
票据业务发展现状 - 票据产品具有门槛低、价格低、期限短、可拆分和融资速度快等特征 与民营企业高频小额融资需求高度契合[1] - 渤海银行承兑汇票发生额突破2800亿元 票据贴现业务规模近800亿元[1] 科技赋能与系统建设 - 公司作为上海票据交易所首批试点金融机构 于2022年11月上线新一代票据服务平台 提供全流程一站式线上服务[2] - 搭建高度自动化业务处理体系 推出资料一键上传、买方付息线上办理等创新服务 突破传统业务时空限制[2] - 新一代票据服务平台已为超万家签约企业提供服务 实现"数据多跑路 客户少跑腿"的服务理念[5] 数字化产品创新 - 2024年推出"渤银秒贴"产品 实现系统自动审查贸易背景和秒级放款 累计投放超20亿元[3] - 2025年推出"渤银承贴易"产品 实现自动签收票据和自动发起贴现 资金实时支付提升企业资金周转效率[3] - "渤银承贴易"为电网集团项下用电企业提供承贴联动服务 解决内蒙古高耗能企业购电资金周转难题[3] - 通过自动贴现无感操作切入乳品行业采购场景 缩短牧场收款账期[3] 数据应用与客户服务 - 整合票据流向、信息披露等多元数据构建"票据地图" 实现客群和产业链精准分析[4] - 通过可视化客户画像提升精准触达能力 扩大票据服务覆盖范围[4] 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 创新推出"应收账款入池质押开票+贴现"综合服务方案 为新能源汽车企业降低财务成本[4] - "渤银海纳池"现金管理产品与票据业务协同 2025年上半年开票量近300亿元[4] - 综合解决方案覆盖互联网新经济、新能源、汽车制造、医药流通等行业头部企业[4]
渤海银行中期报告解析:营收利润双升背后的结构性挑战
观察者网· 2025-09-10 09:42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2.15亿元同比增长8.14% 净利润38.3亿元同比增长3.61% [2][3] - 每股收益0.22元同比增长4.76% 每股净资产5.76元较年初增长3.23% [3] - 平均总资产收益率0.42%与去年同期持平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65%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 [3] 资产负债结构 - 总资产1.82万亿元较年初下降1.09%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9544.22亿元较年初增长1.91% [3] - 吸收存款总额1万亿元较年初下降4.01% 负债总额1.71万亿元较年初下降1.34% [3] - 权益总额1133.16亿元较年初增长2.90% [3] 利息收入表现 - 利息净收入80.46亿元同比下降0.43% 主要受高收益资产配置结构调整影响 [2][3] - 贷款日均余额8993.8亿元同比下降1.61% 平均收益率3.95%同比下降53个基点 [3] - 资金更多流向低收益领域 拆出资金等次高收益资产配置规模萎缩 [3] 企业金融业务 - 公司业务营收81.05亿元同比仅增长0.93% 税前利润37.4亿元增幅0.08% [4] - 资产减值损失22.89亿元同比大增25.7% 影响业绩增长 [4][5] - 重点打造行业银行、专业银行、生态银行三大服务模式 聚焦新能源、生物医药、汽车等重点产业 [4] 金融市场业务 - 营收41.93亿元同比激增73.7% 金融投资收益48.36亿元同比增长63.16% [6] - 定位债券银行、代客银行、资管银行 通过债券承销、投资交易、资产管理构建差异化优势 [6] - 营业利润17.87亿元同比微降0.06% 呈现增收不增利特征 [6] 业务成本与风险 - 金融市场业务营业支出10.06亿元同比增长142.41% 主要因高频交易和大规模资产配置带来手续费、对冲成本增加 [6] - 资产减值损失14亿元同比激增563.51% 与信托及资管计划等金融资产信用风险上升有关 [6] - 第三阶段金融投资资产余额375.19亿元较年初增加38.91亿元 信用风险敞口持续扩大 [6] 零售业务表现 - 消费贷款余额340.29亿元较年初减少9.29% 不良率仍高达12.37% [4] - 零售业务税前亏损3.48亿元 较去年同期7.09亿元亏损明显收窄 [7] - 个人金融服务领域调整逐步见效 [7] 市场反应与投资者关注 - 港股价格一度跌至0.98港元 后回升至1.1港元较报告发布日开盘价上涨5.77% [1] - 投资者态度谨慎主要因连续三年未实施现金分红政策 [1] - 各业务板块发展质量参差不齐 长期增长动能仍待观察 [1]
渤海银行(09668)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03 08:44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营业收入142.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14%[13] - 净利润3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1%[13] - 税前利润45.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28%[13] -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基本每股收益0.22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6%[13] - 营业收入142.15亿元,同比增加10.70亿元,增幅8.14%;净利润38.30亿元,同比增加1.33亿元,增幅3.61%[2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成本收入比为32.17%,同比下降4.10个百分点[16] - 营业支出48.39亿元,同比下降3.57%,成本收入比32.17%,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53][55] - 资产减值损失47.97亿元,同比增长19.56%,其中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35.58亿元[56] 净利息收入相关指标 - 净利差为1.20%,同比上升0.04个百分点[16] - 净利息收益率为1.32%,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16] - 利息净收入80.46亿元,同比下降0.43%[31] - 净利差1.20%,同比上升0.04个百分点;净利息收益率1.32%,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32] - 利息收入253.01亿元,同比下降10.14%;利息支出172.56亿元,同比下降14.05%[36][40] - 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176.06亿元,同比下降13.47%[37] - 吸收存款利息支出100.05亿元,同比下降10.34%[41] - 公司吸收存款平均余额9580.51亿元,利息支出100.05亿元,平均成本率2.11%,同比下降0.37个百分点[42] - 公司存款平均成本率2.02%,其中定期存款成本率2.51%,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42] - 个人存款平均成本率2.65%,其中定期存款成本率3.01%,同比下降0.24个百分点[42] - 向中央银行借款等同业业务利息支出32.86亿元,同比下降33.91%[43] -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利息支出6.56亿元,同比增长72.79%[43] - 已发行债券利息支出33.08亿元,同比下降7.23%[44] 非利息收入 - 非利息净收入61.69亿元,同比增长21.81%,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1.74亿元,同比下降30.80%[47][49] - 金融投资净收益48.36亿元,同比增长63.16%,推动其他非利息净收入达49.96亿元[50][52] - 交易银行中间业务收入7.52亿元,同比增长5.36%[117] 资产质量指标 - 不良贷款率为1.81%,同比上升0.05个百分点[16] - 拨备覆盖率为159.70%,同比上升4.51个百分点[16] - 贷款拨备率为2.89%,同比上升0.16个百分点[16] - 不良贷款余额172.6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89亿元,不良贷款率1.81%,较上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26] - 贷款减值准备275.7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0.05亿元,拨备覆盖率159.70%[26] - 不良贷款率从1.76%上升至1.81%[88] - 个人贷款不良率从4.15%上升至4.43%[90] - 房地产行业不良率从1.59%上升至2.02%[92] - 批发零售业不良率从3.41%下降至2.60%[92] - 损失类贷款占比从0.91%上升至1.09%[88] - 公司不良贷款总额为172.69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率为1.81%,较上年末1.76%有所上升[94][101] - 逾期贷款合计291.6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30.07亿元,占贷款总额比例升至3.06%[96][98] - 华东地区贷款质量最优,不良贷款率仅为0.94%,不良贷款金额26.54亿元人民币[94] - 华中及华南地区贷款质量压力最大,不良贷款率3.10%,不良贷款金额62.46亿元人民币[94] - 信用贷款不良率最高达2.20%,不良金额46.56亿元人民币;质押贷款不良率最低仅0.31%[101] - 公司通过现金清收、呆账核销等方式处置不良资产37.42亿元人民币[104] - 公司贷款减值准备计提35.95亿元人民币,核销18.48亿元人民币[106] - 金融资产减值准备余额391.6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2.36亿元[150] 资本充足指标 - 资本充足率为11.24%,同比下降0.39个百分点[16] - 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31%,同比上升0.01个百分点[16]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39%,同比上升0.04个百分点[16]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8.35%下降至8.39%[81] - 资本充足率从11.63%下降至11.24%[81] - 风险加权资产总额从1,154,443百万元增至1,190,650百万元[84] - 杠杆率从5.01%提升至5.33%[86] 贷款业务表现 -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9544.2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1.91%[13] - 发放贷款和垫款余额为9424.2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4%[24] - 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为6935.15亿元人民币,占总贷款比例72.66%,较上年末增长5.92%[63] - 公司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为9544.2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9364.91亿元增长1.81%[94][98] - 公司贷款总额达6,935.1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87.79亿元,增长5.92%[113] - 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712.5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41.53亿元,增长51.28%[113] - 制造业贷款余额1,107.9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1.84亿元,增长12.36%[113] - 绿色贷款余额499.0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5.18亿元,增长15.02%[114] - 涉农贷款余额473.1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77亿元,增长3.45%[114] - 普惠贷款余额564.3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122] - 个人贷款余额2,152.24亿元[129] - 信用卡累计发卡量126.53万张,贷款规模34.49亿元[131] 存款业务表现 - 吸收存款总额10041.8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下降4.01%[13] - 吸收存款10271.39亿元,较上年末减少404.23亿元,降幅3.79%[25] - 吸收存款总额10041.8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下降4.01%[72][74] - 公司定期存款增长4.79%至4369.19亿元人民币,个人定期存款增长9.91%至1934.19亿元人民币[74] - 公司存款付息率2.02%,较上年下降32个基点[112] 投资业务表现 - 金融投资总额7367.8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5.19%[64][66]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投资增长42.79%至2532.74亿元人民币[66] - 衍生金融工具名义金额6627.53亿元人民币,其中货币掉期合约名义金额3016.72亿元人民币[68] 负债和权益 - 资产总额18238.0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下降1.09%[13] - 权益总额1133.1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2.90%[13] - 集团总负债为17104.8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32.31亿元,降幅1.34%[25] - 负债总额17104.8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下降1.34%[69][71] - 已发行债券3223.8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10.84%[71] - 总权益1133.1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31.91亿元[76] - 向中央银行借款下降17.60%至1000.20亿元人民币[70][71] 加权平均收益率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65%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13] - 平均总资产收益率0.42%与去年同期持平[13] 交易银行和投行业务 - 交易银行业务余额5,607.69亿元,同比增长19.81%[117] - 债券承销金额合计968.48亿元,同比增长6.01%[120] - 创新及专项债券承销金额167.42亿元,同比增长39.32%[120] - 资产托管及外包业务规模32,275.75亿元[121] - 债券业务交易量突破2.16万亿元[133] - 国债承销量497.1亿元,同比增长5.61%[134] - 地方政府债承销量385.39亿元,同比增长26.12%[134] - 资金交易业务交易量达5.14万亿元,发行同业存单2560.9亿元,同比增长30.27%[135] - 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量银行间市场排名较去年上升3名,人民币外汇期权交易量银行间市场排名较去年上升6名[135] 理财业务 - 理财产品余额2168.7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97%,其中净值型产品占比99.37%[138] - 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中债券类占比39.85%,银行存款类占比16.37%,公募基金占比13.70%[138] - 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占比10.21%,债券买入返售占比9.16%,同业存单占比7.67%[138] - 理财产品封闭式产品占比38.80%,开放式产品占比61.20%[138] - 理财子公司与109家机构达成代销合作[138] - 报告期内共发行理财产品219只,销售金额合计3211.89亿元[138] - 理财子公司渤银理财总资产26.73亿元,净利润1.05亿元[146] - 理财子公司投资科创债券57.83亿元,同比增长170.49%[146] - 理财子公司投资绿色债券30.90亿元,同比增长223.56%[146] - 理财子公司服务投资者超90万户,累计创造收益24.77亿元[146] - 到期封闭式理财产品136只,100%超额兑付业绩基准下限[146] - 理财子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报告期内营业收入2.03亿元[146] 零售和财富管理 - 普惠贷款客户数141,957户,较上年末增长9.65%[122] - 零售客户总量846.81万户,较年初净增26.55万户[125] - 财富资产规模同比增长5.91%,其中零售存款规模增6.30%、零售理财规模增5.02%、代销保险规模增40.82%[126] - 私人银行客户厚利型产品覆盖度较年初提升1.05个百分点[126] 科技投入和数字化 - 科技人员1497人,占公司合同制员工10.91%[143] - 科技投入5.18亿元人民币用于数字化转型[144] 分支机构与子公司 - 香港分行总资产达183亿等值港币[145] 流动性指标 - 公司流动性比例达88.06%[156] - 公司流动性覆盖率128.93%[156] - 净稳定资金比例108.25%[156] - 法人口径流动性匹配率124.52%[156] - 可用稳定资金达1,008,488,158千元[157] - 所需稳定资金931,632,419千元[157] - 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213,321,479千元[158] - 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165,452,426千元[158] - 流动性覆盖率较上季度下降18.24个百分点至128.93%[158] - 资产总额为1,821.20185亿元,负债总额为1,708.938898亿元,流动性净额为112.262952亿元[160] - 流动性净额在一年以内期限为负186.778946亿元,一至五年以内为正179.344448亿元[160] - 五年以上资产为358.360927亿元,对应负债仅为0.664976亿元[160] - 未定期限资产为129.220001亿元,负债为3.047488亿元[160] - 即时偿还资产为122.579292亿元,负债为280.560605亿元[160] - 三个月以内资产为113.259003亿元,负债为298.310669亿元[160] - 一个月以内资产为179.681108亿元,负债为200.819143亿元[160] 市场与国别风险 - 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为0.87%[162] - 市场风险加权资产计量采用简化标准法,市场风险资本计提覆盖利率风险、特定风险、汇率风险和商品风险[162] - 公司最终境外债权涉及债务人所在国家或地区国别风险等级均为低或较低[174] - 公司没有涉及国别风险等级为较高、高等级国家的境外债权[174] - 公司最终境外债权余额均符合国别风险限额要求[174] 风险管理和合规 - 制定覆盖19个板块67个行业的信贷政策并细化102条区域差异化政策[151] - 公司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合规风险事件[169] - 公司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洗钱风险事件[171] - 公司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战略风险事件[172] - 公司董事会风险管理和绿色金融委员会等定期召开会议审议ESG管理相关议题[175] - 公司制定了ESG风险管理政策和授信业务ESG风险管理办法[175] - 公司构建年度ESG报告和环境信息披露报告的ESG信息披露体系[176] 资本和股权结构 - 普通股股份总数保持不变为17,762,000,000股[180] - 内资股占比65.09%共11,561,445,000股[180] - H股占比34.91%共6,200,555,000股[180] - 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直接持股20.34%共3,612,500,000股内资股[181] - 天津泰达及其关联企业合计持股20.61%共3,660,938,000股[182] -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18.64%共3,311,646,300股H股[181][182] - 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持股16.26%共2,888,555,000股H股[181] - 中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1.12%共1,975,315,000股内资股[181] -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9.49%共1,686,315,000股内资股[181] -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持股9.49%共1,686,315,000股内资股[181] - 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5.939亿股,其中质押5.939亿股[183] - 泛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13.707亿股,全部处于冻结状态[183] - 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关联企业合计持有公司股份36.609亿股[183] - 公司关联方管理涉及4,278家企业[184] - 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股份36.125亿股,占总股本20.34%[186] - 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持有公司H股28.886亿股,占总股本16.26%[186] - 中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内资股19.753亿股,占总股本11.12%[186] -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内资股16.863亿股,占总股本9.49%[186] -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内资股16.863亿股,占总股本9.49%[186] - 天津商汇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公司内资股11.56亿股,占总股本6.51%[186] 公司治理与人事变动 - 王爱俭自2025年1月3日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提名薪酬委员会委员、审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委员[192] - 刘骏民自2025年1月6日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提名薪酬委员会主任委员[192] - 刘澜飚自2025年1月6日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提名薪酬委员会委员、风险管理和绿色金融委员会委员、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委员[192] - 朱宁辞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相关委员职务自2025年1月3日起生效[193] - 毛振华因任职年限规定辞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提名薪酬委员会主任委员自2025年1月6日起生效[193] - 第六届董事会于2025年1月20日选举产生含15名成员含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7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名[194] - 欧阳勇于2025年5月22日获核准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风险管理和绿色金融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194] - 白新宇于2025年5月23日不再担任监事长职工监事及监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195] - 李建国齐君邓蓓于2025年2月7日获核准担任副行长职务[196] - 齐君于2025年7月21日获核准担任首席风险管理官职务[196]
渤海银行(09668)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3 08:30
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31日,公司H股法定/注册股份62亿55万5000股,内资股115亿6144万5000股[1] - 2025年8月,公司H股和内资股法定/注册、已发行及库存股份数目无增减[1][2] - 截至2025年8月31日,公司H股和内资股已发行股份总数分别为62亿55万5000股、115亿6144万5000股[2]
股份行零售排位“争夺赛”:亮眼增速下,座次有何变化?
南方都市报· 2025-09-02 11:26
零售AUM竞争格局 - 招商银行AUM突破16万亿元稳居行业第一 较上年末增长7.39% [4][6] - 兴业银行与中信银行分别以5.52万亿元和4.99万亿元位列第二、三位 [4][5] - 浦发银行AUM达4.29万亿元实现10.55%高增长 反超平安银行 [4][5][6] - 浙商银行AUM增速达12.48%位列行业首位 [4][6] 私人银行业务发展 - 9家股份行中有7家私人银行客户数增速超8% [2] - 浙商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增长15.52%增速最高 [6][7] - 民生银行私人银行客户增量超去年全年总量 [5][7] - 中信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增长9.57% [6][7] 财富管理业务表现 - 招商银行财富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1.89% 三年来首次增速转正 [2][7] - 中信银行财富管理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创4年新高 达10.3% [2][7] - 兴业银行零售财富中间业务收入27.43亿元 同比增长13.45% [7][8] 零售资产质量分化 - 渤海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4.43%居行业最高 较上年末上升0.28个百分点 [8][11] - 招商银行不良率1.03%为行业最低 但较上年末上升0.07个百分点 [9][11] - 平安银行不良率下降0.12个百分点至1.27% 资产质量现改善拐点 [10][11] - 兴业银行不良率下降0.13个百分点至1.22% 风险控制表现突出 [9][11] 零售战略转型方向 - 多家银行加强资产配置能力 中信银行重点布局固收+及3%-5%目标收益解决方案 [13] - AI技术应用成为重点 招商银行将为员工配备AI助手并构建人机协同团队 [14] - 兴业银行整合数据系统升级AI大模型 构建前瞻性风险预警体系 [15] - 消费贷贴息政策推动行业竞争从价格战转向科技与服务差异化 [12][13]
十家股份行7家营收“踩刹车”,净息差承压下挑战几何?
南方都市报· 2025-09-01 12:11
总资产规模 - 十家上市股份制银行总资产合计73.38万亿元,整体呈现多数增长、少数下滑格局 [2][3] - 招商银行总资产126571.51亿元居首,较上年末增长4.16%,增速领先 [3][4] - 兴业银行总资产106143.76亿元位列第二,增长1.01% [3][4] - 民生银行总资产77689.21亿元,较上年末下降0.59%,为少数负增长银行 [3][4] - 光大银行总资产72385.91亿元,增长4.02%,增速仅次于招商银行 [4] 营业收入 - 十家股份行中七成营收同比下滑,仅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渤海银行实现正增长 [5][6] - 招商银行营收1699.69亿元居首,但同比下降1.72% [6] - 民生银行营收723.84亿元,同比增长7.83%,增速显著 [6][7] - 渤海银行营收142.15亿元,同比增长8.14%,增速最高 [6][7] - 平安银行营收693.85亿元,同比下降10.04%,降幅最大 [6][7] 净利润表现 - 十家银行净利润合计2781.25亿元,六家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 [2][5] - 招商银行净利润749.30亿元领跑,同比增长0.25% [6][8] - 浦发银行净利润297.37亿元,同比增长10.19%,增幅亮眼 [6][8] - 民生银行净利润213.80亿元,同比下降4.87% [6][8] - 平安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出现营收与净利润"双降" [5] 净息差变化 - 受LPR下调及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影响,八家银行净息差延续下滑趋势 [2][9] - 招商银行净息差1.88%最高,但同比下降0.12个百分点 [10] - 平安银行净息差1.8%,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降幅最大 [10] - 民生银行净息差1.39%,同比上升0.01个百分点 [10][11] - 渤海银行净息差1.32%,同比上升0.25个百分点,逆势提升 [10][11] 资产质量 - 十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均较上年末上升,渤海银行增长4.79%最快 [12][13] - 渤海银行不良贷款率1.81%最高,较上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 [13][14] - 招商银行不良贷款率0.93%最低,且下降0.02个百分点 [13][14] - 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0.05个百分点至1.31%,改善明显 [13][14] - 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不良贷款率与上年末持平 [13][14] 风险抵补能力 - 十家银行拨备覆盖率七家下降,三家上升 [14][15] - 招商银行拨备覆盖率410.93%最高,但较上年末下降1.05个百分点 [15] - 浦发银行拨备覆盖率193.97%,较上年末上升7.01个百分点 [14][15] - 民生银行拨备覆盖率145.06%最低,但较上年末上升3.12个百分点 [14][15] - 平安银行拨备覆盖率下降12.23个百分点至238.48%,降幅最大 [14][15]
渤海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报
新浪财经· 2025-08-30 04:2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2.15亿元 同比增长8.14% [1] - 同期净利润38.30亿元 同比增加3.61% [1] - 成本收入比32.17% 同比下降4.10个百分点 [1] - 截至2025年6月末总资产规模1.82万亿元 总负债规模1.71万亿元 [1] 科技金融发展 - 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712.52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51.28% [2] - 发行50亿元首期科技创新债券专项支持科创领域 [2] - 作为主承销商承销15只实体企业科技创新债券 金额达31.47亿元 [2] 绿色金融推进 - 绿色贷款余额499.02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15.02% [2] - 自营投资绿色债券108亿元 同比增长57% [2] - 理财投资绿色债券30.9亿元 同比增长224% [2] 普惠金融成果 - 普惠贷款余额564.30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2.1% [3] - 普惠贷款客户数超14万户 较上年末增加9.65% [3] - 构建"链系列、数系列、快系列、科系列"四大普惠金融产品谱系 [3] 养老金融布局 - 完善个人养老金账户产品货架 服务养老体系第三支柱 [3] - 优化升级"渤银E财"渤泰养老产品体系 [3] - 发展养老产业金融 支持养老产业企业健康发展 [3] 数字金融转型 - 推进"新一代分布式核心系统"等四大工程建设 [4] - 重点推动"AI应用工程"建设 打造大模型算法体系 [4] - 实现"渤银司库"服务体系首发落地及手机银行适老化功能建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