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复宏汉霖(02696)
icon
搜索文档
上市首日就挪用募资款项还亏了!复宏汉霖遭港交所谴责
凤凰网· 2025-09-05 01:23
港交所纪律处分事件 - 复宏汉霖及前执行董事兼CEO刘世高因违规投资行为受到港交所纪律处分 公司被谴责 刘世高被批评并被要求接受26小时监管及法律培训 [1] - 违规事项涉及2019年港股上市首日将1.17亿美元IPO募资用于不符合招股章程所述用途的投资 占募资总额31.47亿港元(约4.03亿美元)的29% [3] - 公司及刘世高未对违规事项提出抗辩 并同意接受相关制裁和指令 [2] 投资管理协议执行细节 - 时任CFO张子栋代表公司签署投资管理协议 委托尚乘环球管理1.17亿美元投资 资金全部来自IPO所得款项 [3] - 刘世高在未审阅协议文本的情况下 批准支付350万美元两年期管理费(年均管理费为投资金额的1.5%) 且未将协议提交董事会审议 [4] - 尚乘环球将全部资金用于认购债券及私人实体发行的承兑票据 后者被指可能与投资管理方存在关联 [6] 资金回收及财务影响 - 截至2023财政年度 公司累计从尚乘环球收回5064万美元 剩余6636万美元未收回(约合人民币4.75-4.77亿元) [7] - 2025年半年报显示应收尚乘款项为4.75亿元人民币 已全额计提减值拨备4.75亿元人民币 [8] - 投资管理方于2023年向香港高等法院提起诉讼 指控公司违反协议 后双方同意通过仲裁程序解决争议 [9] 公司治理及人员背景 - 刘世高作为公司联合创始人及CEO 拥有30年生物医药行业经验 曾任职于百时美施贵宝、安进等跨国药企 于2020年9月辞任公司职务 [5] - 2023年公司内部调查显示 相关人员签署协议时"真诚希望为公司达到保本增值目的" 但未遵守内部监控政策及披露要求 [6] - 2024年6月公司与刘世高创立的汉康生技达成许可协议 涉及首付款1000万美元及潜在里程碑付款1.92亿美元 [5] 公司经营现状 - 公司成立于2010年 2019年港股上市 产品覆盖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 已有6款产品在中国及国际获批上市 [9] - 截至2024年9月4日收盘 公司股价报75.6港元 单日下跌6.44% 市值为410.88亿港元 [9]
挪用IPO募资,复宏汉霖被港交所谴责,创始人被罚“补课”26小时
搜狐财经· 2025-09-04 13:34
公司治理事件 - 复宏汉霖收到港交所谴责 联合创始人兼前执行董事及前CEO刘世高收到批评并需接受26小时合规培训才能继续担任港交所上市公司董事 [1] - 事件直接原因为刘世高2019年未尽勤勉义务 未过目重要投资管理协议导致公司29%的IPO所得款(1.17亿美元/8.4亿元人民币)被用于投资 [1] - 投资款被尚乘环球全数用于认购债券 再购买由若干私人实体发行的承兑票据 [1] 资金追回进展 - 公司自2020年起持续尝试收回投资款但未果 截至2024年底仍有6636万美元(约4.7亿元人民币)未成功追回 [1] - 该投资管理协议直至2022年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的财报后才被公之于众 [1]
创新裂变,全球突破:复宏汉霖步入高质量增长黄金时代
华夏时报· 2025-09-04 08:59
监管事件与整改情况 - 香港联交所就公司2019年一项历史投资管理协议未完全履行披露及合规咨询程序发布纪律声明 但未涉及罚款且对现任管理层履职无影响 未对港股上市地位、再融资能力及现有业务运营造成实质性干扰[1] - 公司已于2023年完成全部整改工作 升级内控制度 明确禁止开展股票、债券、基金及房地产投资 并成立由管理层组成的"投融资管理委员会"以完善风控机制[1] - 该事件为偶发个案 涉事高管已离职 整体合规框架与历史记录保持完好 不会改变企业基本面向好趋势[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总收入28.195亿元 毛利润接近22亿元 同比增长10.5% 净利润3.901亿元[2] - 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增至7.709亿元 同比暴增206.8% 全球产品收入突破25.5亿元[2] - 海外产品利润同比飙升超200% BD授权合作现金流入突破10亿元 同比激增280%[2] - 预计2025年全年海外产品收入及利润将显著跃升 2026年有望延续高速增长势头[2] 核心产品商业化进展 - 汉曲优®在全球50多个市场获批 上半年销售收入达14.4亿元[3] - HLX14(地舒单抗)在美国获批两种规格:BILDYOS®(60mg/mL)用于骨质疏松症 BILPREVDA®(120mg/1.7mL)用于预防骨相关事件风险 预计2025年下半年在欧盟与加拿大同步获批[3] - 全球地舒单抗市场规模近75亿美元[3] - 汉斯状®在近40个国家和地区上市 覆盖全球近半数人口 在印度上市12天治疗超150名患者[4] - 汉斯状®桥接试验进展顺利 预计2026年上半年提交FDA上市申请 并持续拓展胃癌、结直肠癌等大适应症[4] 国际合作与战略布局 - 与Organon、Intas、Abbott等全球巨头构建协同网络 形成全球化杠杆体系[4] - 2025年初与Abbott拓展合作 与Dr. Reddy's达成HLX15欧美授权 通过战略合作快速嵌入全球价值链[4] 研发管线创新突破 - HLX43(PD-L1 ADC)采用双重作用机制 通过全人源PD-L1抗体与新型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载荷偶联 实现PD-1/PD-L1免疫通路阻断及强力旁观者效应[7] - 2025年ASCO年会I期临床数据显示在非小细胞肺癌、胸腺鳞癌等多种实体瘤中持续缓解 疗效不依赖PD-L1表达状态[7] - 全球首个进军胸腺癌领域的PD-L1 ADC 获美国FDA临床许可 国际多中心Ⅱ期研究获中、美、日、澳等多国监管机构许可 并完成中美首例患者给药[8] - 启动覆盖宫颈癌、肝细胞癌、食管鳞癌等Ⅱ期研究 探索"ADC+免疫"联合策略[8] - HLX22(新表位HER2单抗)针对HER2阳性胃癌一线治疗 与曲妥珠单抗差异化结合 使内吞率提升40%~80%[9] - Ⅱ期研究2年随访数据显示中位PFS和OS均未达到 24个月PFS率为54.8%(对照组17.5%) ORR达87.1%[9] - 获得美国FDA与欧盟孤儿药资格认定 正拓展乳腺癌等适应症[9] 技术平台与研发体系 - 自主打造新一代ADC技术平台Hanjugator™、多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TCE)平台及一体化早期研发体系[10] - HLX48(EGFRxcMET双抗ADC)基于Hanjugator™开发 HLX97(KAT6A/B口服抑制剂)实现非抗体模态拓展[10] - HLX3901、HLX3902通过TCE平台开发 瞄准前沿肿瘤免疫靶点[10] - HLX79(唾液酸酶融合蛋白)、HLX701(CD47靶向疗法)等探索前沿分子类型的差异化机制[10] 市场表现与机构认可 - 2025年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超450% 总市值突破450亿港元[6] - 成交量显著放大 市场筹码趋于集中[6] - 花旗、中金、招商证券等多家头部券商集中发布研报并连续上调目标价 认为公司研发管线潜力巨大且全球商业化进程全面提速[6] 行业周期与发展趋势 - 创新药板块整体走强 龙头效应凸显[12] - 国际化进程带动海外收入高增长 商业化能力转化为实际盈利与正向现金流[12] - 研发管线储备充足 HLX43、HLX22等品种临床数据读出与注册进展明确 增长催化剂清晰[12] - 公司进入业绩与估值双向提升的戴维斯双击通道[12]
华尔街对冲基金出手!Point72斥资逾2037万港元增持复宏汉霖(02696)
智通财经· 2025-09-04 01:41
交易概览 - Point72于8月26日以每股83.5703港元增持复宏汉霖24.38万股股份 斥资2037.44万港元 [1] - 增持后最新持股数量达823.79万股 好仓比例由4.89%升至5.04% [1] - 交易涉及Steve Cohen及其关联实体包括Point72 Asset Management等7个主体 [1][2] 持股结构变化 - 本次增持后合计持有823.79万股好仓 同时维持2.21万股淡仓 [2] - 好仓比例突破5%的关键持股门槛 达到5.04% [1][2] - 所有关联方持股数量及比例保持完全一致 [2] 交易细节 - 交易执行均价为83.5703港元 属于大宗交易级别 [1][2] - 交易日期为2025年8月26日 联交所披露日期为8月29日 [1][2] - 交易代码显示为IS/CS20250829E00442至00455系列 [2]
华尔街对冲基金出手!Point72斥资逾2037万港元增持复宏汉霖
智通财经· 2025-09-04 01:27
交易概况 - Steve Cohen旗下对冲基金Point72于8月26日以每股均价83.5703港元增持复宏汉霖(02696)24.38万股股份 斥资约2037.44万港元[1] - 增持后Point72最新持股数目为823.79万股股份 好仓比例由4.89%升至5.04%[1] - 交易涉及关联方包括Cohen Steven Alan、Point72 Asset Management,L.P.等7个实体[1][2] 持股结构变化 - 此次增持使Point72系列实体Long Position持股总数达8,237,900股 占比5.04%[2] - 所有关联方同时持有22,100股Short Position 占比0.01%[2] - 交易完成后各实体持股比例均统一为5.04% Long Position和0.01% Short Position[2] 交易细节 - 交易执行价格为每股83.5703港元 交易总量243,800股[2] - 交易日期为2025年8月26日 香港联交所于8月29日披露该文件[1][2] - 披露表格包含7个关联方的详细持仓数据 交易原因代码均为1001(L)[2]
复宏汉霖药品在美获批 “全球通行证”含金量进一步提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23:07
核心事件 - 复宏汉霖地舒单抗注射液HLX14获美国FDA批准上市 商品名为BILDYOS和BILPREVDA [1][2][3] - 批准基于分析相似性研究及临床比对数据 证明HLX14与原研药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高度相似 [1] - 覆盖骨质疏松、骨相关事件等8项适应症 直接对标原研药Prolia/XGEVA全球核心市场 [2][3][4] 市场前景 - 全球地舒单抗市场规模达74.62亿美元 [1][2][11] - 通过生物类似药路径切入市场 凭借成本优势与同等疗效抢占原研药未满足需求及专利到期后替代份额 [2] - 海外产品利润激增超200% BD合同现金流入超10亿元同比增长280% [5] 商业化策略 - 与欧加隆签订独家许可协议 由其负责除中国境内及港澳台地区以外全球商业化 [3] - 借助跨国药企本土渠道资源加速市场渗透 [6] - 累计六款产品海外获批上市 其中三款于美国获批 [5] 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营收28.1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 毛利润21.992亿元同比增长10.5% [5] - 净利润3.901亿元 经营性现金流7.709亿元同比增长206.8% [5] - 研发支出9.954亿元 费用化研发支出同比增长21.3% [5] 国际合作 - 与Abbott签署协议授权69个国家和地区开发商业化四款生物类似药和一款创新药 [6] - 与Dr.Reddy's达成HLX15授权覆盖43个国家和地区 [6] - 与Lotus就抗PD-1单抗H药在韩国达成合作 与Sandoz签署HLX13独家商业化协议 [6] 监管与临床 - FDA批准基于比对研究数据 符合《证明与参照药生物相似性方面的科学考虑》指南要求 [1] - 生产场地和设施通过FDA批准前检查 符合cGMP要求 [1] - 此前获EMA积极意见(2025年7月)及加拿大受理(2024年9月) [2][3] 行业意义 - 成为国内少数具备"中美双报"执行力的生物药企 [2] - 为后续PD-L1 ADC等创新药"出海"铺路 [2] - 提供中国创新药企通过生物类似药切入美国市场的可复制模式 [11] 适应症覆盖 - BILDYOS(60mg/mL)用于骨折高风险的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等5项适应症 [3] - BILPREVDA(120mg/1.7mL)用于预防骨相关事件、骨巨细胞瘤等3项适应症 [4]
港交所谴责复宏汉霖擅改上市募资用途;华检医疗收购国富量子20.3%股权丨港交所早参
搜狐财经· 2025-09-03 15:36
港交所监管行动 - 港交所谴责复宏汉霖擅自更改上市募资用途 该公司在2019年9月25日上市首日订立投资管理协议 委聘尚乘环球市场有限公司投资1.17亿美元 该金额全数来自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 但不符合招股章程所述用途 [1] - 复宏汉霖前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刘世高被批评 并被指令完成培训 公司及刘世高未就违规事项提出抗辩 同意接受制裁或指令 [1] 先声药业融资计划 - 先声药业拟通过先旧后新方式配售1.21亿股 每股配售价12.95港元 募资约15.67亿港元 所得款项净额约15.54亿港元 [2] - 约90%募资用于研发相关开支 包括推动在中国及美国针对研发阶段新药的临床研究 支持已批准的创新药物的新适应症扩展 约10%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2] 华检医疗股权收购 - 华检医疗拟收购国富量子约18.48亿股股份 占其全部已发行股本的20.31% 交易代价约31.42亿港元 交易完成后将成为国富量子单一最大股东 [3] - 此次收购是华检医疗推进RWA(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交易所战略落地的关键动作 可借助国富量子金融牌照、技术与行业资源 加速RWA战略落地 [3] 轻松健康集团上市申请 - 轻松健康集团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拟于香港主板上市 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招商证券国际 [4] - 公司2022年、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3.94亿元、4.9亿元、9.45亿元 毛利分别为3.25亿元、3.91亿元、3.62亿元 毛利率分别为82.6%、79.9%、38.3% [4]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最新点数25343.43 9月3日涨跌幅-0.60% [6] - 恒生科技指数最新点数5683.74 9月3日涨跌幅-0.78% [6] - 国企指数最新点数9050.02 9月3日涨跌幅-0.64% [6]
港股5倍大牛股遭港交所谴责,挪用IPO募资,“血亏”超4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9-03 13:42
港交所纪律行动 - 复宏汉霖及前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刘世高遭港交所谴责和批评 [1][2] - 刘世高需完成26小时监管和法律培训后方可再任上市公司董事 [2]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从1月15.20港元/股最高涨至85.95港元/股 涨幅达465.4% [3] - 最新收盘价为80.80港元/股 [3] IPO资金违规使用 - 2019年IPO集资净额31.47亿港元(约4.03亿美元) [6] - 上市首日签署投资管理协议 将1.17亿美元(占IPO款项29%)委托尚乘环球管理 [6][7] - 资金用途不符合招股章程所述的临床试验及产品开发用途 [7] 协议条款问题 - 协议规定两年期自动续约且期间不得撤回投资 [7] - 仅10%IPO资金原计划用于营运资金 实际挪用比例达29% [7] - 前CFO张子栋提议协议 刘世高未参与磋商过程 [7] 管理失职行为 - 刘世高批准支付首两年管理费350万美元(年费率1.5%) [8] - 未审查协议条款 未提交董事会审议 未咨询合规顾问 [8] - 港交所认定其未采取足够行动履行董事责任 [8] 信息披露违规 - IPO文件及2019-2020年报均未披露该投资协议 [9] - 2022财年才首次披露协议存在 [9] - 未遵守内部监控政策监察IPO资金用途 [9] 资金流向及回收情况 - 资金被用于认购债券及私人实体承兑票据 [11] - 2020-2022年收回3064万美元 2023年收回2000万美元 [1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偿还余额6636万美元(约4.75亿元人民币) [11] 财务处理 - 将未偿还金额计入应收尚乘款项 [11][12] - 计提减值准备4.75亿元 与应收金额完全抵销 [11][12]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28.20亿元 同比增长2.7% [12] - 盈利总额3.90亿元 较同期仅微增380万元 [12]
港股5倍大牛股复宏汉霖遭港交所谴责!挪用IPO募资,“血亏”超4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03 13:38
公司治理违规事件 - 港交所谴责复宏汉霖并批评前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刘世高 要求其完成26小时监管和法律培训后才能再获委任为上市公司董事 [1][2] - 上市首日公司前首席财务官张子栋签署投资管理协议 委聘尚乘环球作为资产管理人投资1.17亿美元 该金额占IPO募资净额29% 且用途不符合招股章程披露的拟定用途 [5][6] - 刘世高批准支付首两年管理费350万美元(年费率1.5%)但未审查协议内容 未提交董事会审议 也未咨询合规顾问 [7] 资金使用及披露问题 - 投资管理协议约定两年期自动续约且期间不得撤回投资 募资用途原定90%用于临床试验及产品开发 仅10%用于营运资金 [6] - 公司未在2019-2020财年年报中披露该投资 直至2022财年业绩才首次披露 且未就变更募资用途咨询合规顾问 [8] - 尚乘环球将资金全数认购债券后购买私人实体承兑票据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偿还结余6636万美元(约4.75亿元人民币) [9] 财务影响及追偿行动 - 2020-2022年收回3064万美元 2023年收回2000万美元 应收尚乘环球款项计提减值4.75亿元 [9][10]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28.20亿元(同比增长2.7%) 盈利总额3.90亿元(同比微增380万元) [11] - 公司已采取法律行动追偿未偿还投资金额 并基于外部法律顾问分析确认拥有合法追偿权利 [9]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从2024年1月下旬15.20港元/股最高上涨至85.95港元/股 最高涨幅达465.4% 最新收报80.80港元/股 [3]
港股5倍大牛股,遭港交所谴责!挪用IPO募资,“血亏”超4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9-03 13:28
港交所纪律行动 - 港交所谴责复宏汉霖并批评前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刘世高 [1][2] - 刘世高被要求完成26小时监管和法律议题培训后方可再任上市公司董事 [2] 股价表现 - 复宏汉霖股价从1月下旬15.20港元/股最高涨至85.95港元/股 最高涨幅达465.4% [3] - 最新股价收报80.80港元/股 [3] IPO募资使用违规 - 2019年9月上市集资净额31.47亿港元(约4.03亿美元) [5] - 上市首日签署投资管理协议 将1.17亿美元IPO募资委聘尚乘环球进行投资 占IPO所得款项29% [5][6] - 投资用途不符合招股章程所述用途(核心产品临床试验、生物创新药开发等) [6] - 招股章程显示仅10%资金分配至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6] 管理费支付及监管问题 - 刘世高批准支付首两年管理费350万美元(年费率1.5%)但未审查协议内容 [7] - 港交所认定刘世高未履行董事责任 未将协议提交董事会审议或咨询合规顾问 [7] - 投资管理协议构成须披露交易 但未在招股章程、年报等文件中披露 [8] - 公司未遵守内部监控政策监察IPO募资用途 [8] 资金流向及回收情况 - 尚乘环球将资金全数用于认购债券及私人实体承兑票据 [9] - 2020-2022年收回3064万美元 2023年收回2000万美元 [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偿还结余6636万美元(约4.75亿元人民币) [9] - 公司已采取法律行动追讨欠款 并计提减值准备4.75亿元 [9][11] 财务数据影响 - 2025年半年报显示应收尚乘款项账面价值4.75亿元 但全额计提减值 [11] - 上半年总收入28.2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7% [11] - 盈利总额3.90亿元人民币 较2024年同期仅微增380万元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