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捷安康-B(02617)

搜索文档
暴涨1293%能稳住吗?药捷安康“闪崩”后又跌了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9-19 00:05
股价波动分析 - 9月17日股价上涨8.96%至209.2港元/股 总市值达830.31亿港元[5] - 9月18日股价下跌12.43%至183.2港元/股 较发行价13.15港元仍上涨1293.16%[5] - 9月16日经历极端波动 盘中最高679.5港元/股(市值超2600亿港元) 收盘暴跌53.73%至192港元/股 单日跌幅超71%[5][6] 近期交易表现 - 9月9日股价70.5港元/股 较发行价上涨436%[7] - 9月10-12日连续大涨 涨幅分别达27.57%、20.78%、77.09%[7] - 9月15日单日暴涨115.58%至415港元/股[7] - 最近3个交易日累计下跌55.86%[7] 核心产品进展 - 替恩戈替尼获国家药监局II期临床试验默示许可 联合氟维司群治疗HR+/HER2-乳腺癌[9] - 临床前实验显示联合用药对内分泌治疗耐药乳腺癌具药理学协同作用[10] - 多靶点激酶抑制剂(MKT)靶向FGFR/VEGFR、JAK和Aurora三大致癌通路[11] - 胆管癌适应证进展最快 预计2025年下半年完成中国注册性II期临床试验[11] 市场定位与竞争 - 全球首个进入注册临床阶段治疗FGFR抑制剂复发/难治性胆管癌的药物[11] - 2024年全球胆管癌药物市场规模20亿美元 预计2027年增至32亿美元[11] - 中国胆管癌药物市场规模32亿元 预计2027年达55亿元[11] - 现有竞品包括佩米替尼、英菲格拉替尼、福巴替尼等已获批FGFR抑制剂[12] 研发管线布局 - 肿瘤领域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拓展前列腺癌、肝癌、乳腺癌等多适应证[14] - 非肿瘤领域管线包括TT-01688(炎症)、TT-00920(心衰)、TT-01025(脂肪肝)均处于I/II期临床[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 拥有6款临床阶段候选产品及多款临床前产品[15] 财务状况 - 2022-2024年亏损额分别为2.52亿元、3.43亿元、2.75亿元[15] - 2024年上半年亏损1.23亿元 三年半累计亏损9.93亿元[15] - 2017-2023年完成8轮融资 累计获超17亿元资金支持[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49亿元[15]
持有人利益为先!不过持有人还分帮呢!
新浪财经· 2025-09-18 13:51
核心观点 - 药捷安康-B(02617)因被纳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并获得高权重(2.6%),导致跟踪该指数的ETF需配置近10亿港元资金,远超其日常成交量(约2000万港元),引发股价剧烈波动 [2][5] - 不同指数公司对药捷安康-B的纳入决策和权重分配差异显著:恒生系列指数赋予低权重(约0.0X%-0.X%),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赋予高权重(2.6%),而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和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未纳入 [6][7] - 基金公司在调仓策略上存在分化:部分被动机械跟踪指数,部分主动调整以争取超额收益,引发市场争议 [9][10] - 创新药ETF天弘(517380)因跟踪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未纳入药捷安康-B),净值走势平稳,年内跟踪指数涨幅达67.69% [7][8] 指数纳入与权重分配 - 恒生系列指数纳入药捷安康-B但权重较低(百分之零点零几至十几),对股价影响有限 [2] -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在9月定期调整中赋予药捷安康-B 2.6%的权重,跟踪该指数的4只ETF总规模约360亿元,需配置近10亿港元 [2] - 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和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未纳入药捷安康-B,下次调整时间为12月(半年调一次) [6][7] 股价波动与资金影响 - 药捷安康-B日常成交量约2000万港元,指数调仓需配置资金量级(近10亿港元)远超日常水平 [2] - 指数调整期间股价剧烈波动:11日收盘108.7港元→12日收盘192.5港元→15日收盘415港元→16日冲高679.5港元后回落至192港元收盘 [5] - 波动主因指数基金集中调仓及市场套利资金参与 [3][5] 基金公司调仓策略差异 - 跟踪同一指数(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ETF调仓时机和节奏分化:部分被动机械跟踪,部分主动调整以降低冲击或争取超额收益 [9] - 调仓策略受基金规模影响,小规模产品操作更灵活 [9] - 策略差异引发持有人争议:长期持有者倾向主动争取超额收益,短线交易者倾向紧密跟踪指数 [10] 未纳入药捷安康-B的指数及产品表现 - 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未纳入药捷安康-B,其跟踪产品创新药ETF天弘(517380)净值走势平稳,与指数走势吻合 [7] - 该指数覆盖沪深港三地创新药龙头,包含创新药企业及CXO企业,聚焦全产业链(临床前研究至商业化) [8] - 截至9月16日,创新药ETF天弘跟踪指数年内涨幅67.69%,位居行业类ETF第一 [8] 指数调仓频率差异 -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每年调仓4次(9月为其中一次),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和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每年调仓2次(下次为12月) [6][7] - 调仓频率差异导致未纳入指数的产品短期具确定性优势(避免股价波动冲击) [7]
药捷安康港股跌12.43%
中国经济网· 2025-09-18 08:46
股价表现 - 港股收报183.2港元 单日跌幅12.43% [1] 上市信息 - 2025年6月23日于港交所上市 [1] - 最终发售价13.15港元 [1] - 发售股份总数15,281,000股H股 [1] - 香港公开发售3,057,000股H股 [1] - 国际发售12,224,000股H股 [1] 融资情况 - 所得款项总额200.95百万港元 [1] - 扣除上市费用39.61百万港元 [1] - 所得款项净额161.34百万港元 [1]
部分热门入通概念股午后跌幅扩大 佰泽医疗跌超20% 药捷安康跌近13%
智通财经· 2025-09-18 05:57
股价表现 - 北水资金热炒的入通概念股午后走低 佰泽医疗跌19.16%报9.45港元 脑动极光跌18.32%报8.56港元 药捷安康-B跌12.62%报182.8港元 [1] 指数纳入事件 - 药捷安康8月份公告获选纳入恒生指数系列9个成分股 包括恒生综合指数 恒生综合行业指数-医疗保健业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 恒生创新药指数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等 自9月8日起生效 [1] - 药捷安康9月15日被纳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成份股 [1] ETF资金流动 - 药捷安康纳入多只指数导致跟踪指数相关ETF被动买入 最大港股通创新药ETF于9月15日买入300万股 按前日收盘价计算金额约5.78亿港元 占基金净值比约2.62% [1] - 药捷安康股价过山车走势传导至相关ETF产品 引发基金公司与指数公司紧急沟通 [1]
港股异动 | 部分热门入通概念股午后跌幅扩大 佰泽医疗(02609)跌超20% 药捷安康(02617)跌近13%
智通财经网· 2025-09-18 05:51
股价表现 - 北水资金热炒的入通概念股午后走低 佰泽医疗跌19.16%至9.45港元 脑动极光跌18.32%至8.56港元 药捷安康-B跌12.62%至182.8港元[1] 指数纳入事件 - 药捷安康8月公告获选纳入恒生指数系列9个成分股 包括恒生综合指数 恒生综合行业指数-医疗保健业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 恒生创新药指数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等 自9月8日起生效[1] -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月15日实施季度调整 药捷安康被纳入成份股[1] ETF资金流动 - 指数纳入导致跟踪指数ETF被动买入药捷安康[1] - 港股通创新药ETF9月15日买入药捷安康300万股 按前日收盘价计算对应金额约5.78亿港元 占基金净值比约2.62%[1] 市场影响 - 药捷安康-B近期股价呈现过山车走势 传导至相关ETF产品 引发基金公司与指数公司紧急沟通[1]
港股药捷安康单日跌幅超50%,内地ETF被动买入,基民哭晕
观察者网· 2025-09-18 04:43
股价波动情况 - 9月16日开盘价477.2港元 早盘冲高至679.5港元 盘中最高涨幅超63% 午后回落至192港元 单日跌幅53.73% 全天振幅超116% [1] - 过去三个月股价上演惊人上涨 从发行价13.15港元最高涨至679.5港元 较上市首日涨幅约52倍 总市值一度逼近2700亿港元 [5] - 9月12日与9月15日涨幅分别达77.09%和115.58% 股价上涨至415港元 两日成交量均超1400万股 市值达1647亿港元 [9] 公司基本面状况 - 公司尚未有产品实现商业化或获批上市 2023年亏损约3.43亿元人民币 2024年亏损2.75亿元人民币 今年上半年零营收 亏损1.23亿元人民币 [5] - 上市发行价13.15港元 总股本约3.97亿股 上市时总市值约52亿港元 IPO公开发行1528.1万股 其中基石投资者认购约979万股 实际流通股仅约549万股 [5] - 6月23日上市首日股价大涨78.71% 市值升至93.27亿港元 募资净额约1.61亿港元 [6] 公司研发与业务进展 - 专注于肿瘤、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领域的小分子创新疗法研发 [5] - 9月10日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联合氟维司群治疗乳腺癌的II期临床试验获国家药监局临床默示许可 [9] - 8月25日公告获纳入恒生指数系列成份股 将自2025年9月8日起生效 同步纳入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及港股通药品及生物技术指数 [7] 市场机制与资金流动 - 被纳入多只指数成分股导致部分跟踪指数的ETF在9月15日被动买入 9月16日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跌幅达2.82% [9] - 基石投资者及机构投资者持股高度集中 董事长吴永谦持股超三分之一 大量股份处于限售期或被长期锁定 市场上可交易股份数量有限 [10] - 呈现典型"小盘股"特征 少量资金流入或流出可能引发股价大幅波动 [10] 历史上市历程 - 自2021年8月起曾四次递表港交所 前三次均以招股书失效告终 [5] - 2022年曾与中信证券签署辅导协议计划在科创板上市 但最终未能实现 [5] - 今年6月23日成功登陆港交所 [6]
南向资金今日成交活跃股名单(9月17日)





证券时报网· 2025-09-17 14:49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9月17日上涨1.78% [1] - 南向资金全天成交总额1788.06亿港元 其中买入成交941.23亿港元 卖出成交846.83亿港元 实现净买入94.40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净买入72.85亿港元 港股通(沪)净买入21.56亿港元 [1] 个股成交活跃度 - 阿里巴巴-W成交金额达152.17亿港元 位居首位 [1][2] - 中芯国际成交95.38亿港元 美团-W成交79.07亿港元 [1] - 长飞光纤光缆成交32.43亿港元 华虹半导体成交10.12亿港元 [2] 资金流向 - 净买入前三位为阿里巴巴-W(50.51亿港元) 美团-W(21.00亿港元) 长飞光纤光缆(10.21亿港元) [1][2] - 净卖出前三位为小米集团-W(6.39亿港元) 康方生物(2.65亿港元) 商汤-W(2.18亿港元) [1][2] - 腾讯控股遭净卖出686.38万港元 [2] 连续交易动向 - 阿里巴巴-W获连续19天净买入 累计净买入548.91亿港元 [2] - 美团-W连续3天净买入 累计净买入34.89亿港元 [2] - 小米集团-W遭连续净卖出 累计净卖出19.27亿港元 [2] 股价变动 - 阿里巴巴-W股价上涨5.28% 美团-W上涨4.89% [1][2] - 商汤-W大幅上涨15.79% 优必选上涨10.18% [2] - 佰泽医疗下跌10.83% 康方生物下跌1.30% [2]

药捷安康暴涨后“闪崩” 殃及基民“踩雷” 已有机构清仓
南方都市报· 2025-09-17 14:39
股价波动情况 - 9月16日股价最高达679.5港元 单日涨幅一度超50% 但收盘大跌53.73%至192港元[2] - 9月以来股价出现10倍涨幅后迅速腰斩 波动主要因被纳入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引发ETF被动买入[4] - 9月12日与15日分别大涨77.09%和115.58% 两日成交量均超1400万股 较前期出现跨越式提升[7] 指数纳入与ETF影响 - 8月25日公告被纳入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 并将于9月8日纳入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等三大指数[7] - 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下有5只ETF跟踪 总规模约250亿元 公司权重约2% 推算单日需买入超5亿港元[8] - 9月17日汇添富 工银瑞信等机构已将持股清仓 银华基金申购赎回清单中公司仍位列其中[9] 上市与交易特征 - 6月23日通过18A规则上市 发行1528.10万股H股 占发行后总股份3.85% 发行价13.15港元[6] - IPO时63.96%股份被基石投资者认购 实际流通股仅约549万股 上市首日涨幅78.71%[6] - 7月以来单日成交量多低于百万股 换手率不足0.1% 股价呈平稳上涨趋势[6] 业务与财务状况 - 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为MTK抑制剂 处于注册临床阶段 靶向治疗耐药实体瘤[5] - 2023年及2024年分别亏损3.43亿元和2.75亿元人民币 2025年中报亏损1.23亿元且未产生营收[5] - 通过18A规则上市 为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 股票名称带"-B"标识[5] 指数编制争议 - 国证指数选样要求剔除最近一年日均成交额低于1000万港元股票 按日均总市值排序取前50[8] - 上市仅三个月即入选指数 时间过短遭市场质疑不够审慎[8]
纳入成分股后ETF被动买入 药捷安康股价波动引热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13:55
股价波动与指数纳入事件 - 药捷安康9月16日股价大幅波动 收盘下跌53.73% 市值缩水至762亿港元 9月17日继续波动 收盘涨8.96% [1][2] - 公司9月8日被纳入港股通标的后开启连续大涨 9月12日涨77.09% 9月15日涨115.58% [2] - 9月16日盘中最高达679.5港元/股 市值逼近2700亿港元 但当日出现高台跳水行情 [2] 指数纳入与ETF被动买入 - 药捷安康被纳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等9只恒生指数系列成分股 自9月8日起生效 [5] - 指数样本股调整于9月15日实施 导致跟踪指数的7只ETF产品被动买入公司股票 [2][3] - 跟踪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产品规模合计359.63亿元 其中汇添富相关ETF规模最大达217.39亿元 [3] 指数编制方法与权重计算 -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选样首先剔除最近一年日均成交金额低于1000万港元的股票 再按日均总市值排序取前50名 [6] - 药捷安康上市不足3个月即被纳入指数 在指数中权重约2.6% 且可能随股价上涨继续升高 [6] - 行业人士质疑流动性较弱个股为何在指数中占较大权重 建议指数公司在纳入时考虑流动性问题并优化权重计算方法 [6] 机构应对与市场沟通 - 基金公司从9月16日开始与交易所、指数公司沟通 讨论指数编制方法论优化问题 [1][6] - ETF作为被动产品必须在跟踪指数约束下操作 不同基金因规模和操作节奏差异导致表现分化 [3][6] - 业内预计后续会有优化方案出台 重点针对港股流动性问题和权重计算透明度进行改进 [1][6]
北水成交净买入31.89亿 药捷安康-B单日股价腰斩 北水抛售近5000万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17 11:44
港股市场资金流向 - 北水成交净卖出31.89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沪净卖出29.76亿港元 港股通深净卖出2.13亿港元[2] - 北水净买入前三为阿里巴巴-W 美团-W 佰泽医疗 净卖出前三为盈富基金 小米集团-W 中芯国际[2] 个股资金流动明细 - 阿里巴巴-W获净买入18.98亿港元 总成交额57.96亿港元[3] - 脑动极光-B获净买入9828.13万港元 总成交额55.71亿港元[3] - 佰泽医疗获净买入2.17亿港元 总成交额48.83亿港元[3] - 美团-W获净买入2.65亿港元 总成交额32.61亿港元[3] - 药捷安康-B遭净卖出4.50亿港元 总成交额18.82亿港元[5] - 中芯国际遭净卖出3.57亿港元 总成交额16.39亿港元[5] - 腾讯控股遭净卖出3.86亿港元 总成交额15.20亿港元[5] - 盈富基金遭净卖出14.68亿港元 总成交额14.74亿港元[5] - 小米集团-W遭净卖出3.48亿港元 总成交额18.82亿港元[5] 重点公司动态 - 阿里巴巴推出高德扫街榜支持线下消费 发布下一代AI模型架构Qwen3-Next并开源80B参数版本 马云重返集团参与度达五年来最强[6] - 美团旗下Keeta在科威特启动运营 在卡塔尔 沙特及科威特均位居美食饮品下载榜首 花旗指出其中东市场增长动能强劲[6] - 佰泽医疗 同源康医药 脑动极光获政策利好 国家药监局将创新药临床试验审批缩短至30天 光大证券称新规提升临床研发效率[7] - 龙蟠科技孙公司与宁德时代签署协议 2026年第二季度至2031年间将销售15.7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预估合同总金额超60亿元人民币[7] - 药捷安康股价异常波动 公司称不知悉原因 该股早盘市值一度逼近2700亿港元 收盘市值约762亿港元[8] 市场环境分析 - 东吴证券指出美联储降息短期利好港股 但中期涨幅取决于企业基本面回升情况 外资关注中国资产但大规模流入需观察经济基本面实际改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