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捷安康-B(02617)

搜索文档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9月17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17 11:01
沪港通南向交易活跃度 - 沪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公司为阿里巴巴-W(88.06亿元)、中芯国际(58.89亿元)、美团-W(51.92亿元) [1] - 沪港通南向净买入额前三公司为阿里巴巴-W(+21.56亿元)、美团-W(+11.79亿元)、长飞光纤光缆(+3.93亿元) [2] - 沪港通南向出现净卖出的公司包括小米集团(-10.57亿元)、腾讯控股(-3.24亿元)、优必选(-2.28亿元) [2] 深港通南向交易活跃度 - 深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公司为阿里巴巴-W(64.11亿元)、中芯国际(36.49亿元)、美团-W(27.15亿元) [1] - 深港通南向净买入额前三公司为阿里巴巴-W(+28.95亿元)、长飞光纤光缆(+6.28亿元)、美团-W(+9.21亿元) [2] - 深港通南向出现净卖出的公司包括康方生物(-2.65亿元)、商汤-W(-6583.48万元) [2] 重点公司南北向交易对比 - 阿里巴巴-W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152.17亿元,合计净买入50.51亿元 [1][2] - 中芯国际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95.38亿元,合计净买入4.07亿元 [1][2] - 美团-W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79.07亿元,合计净买入21.00亿元 [1][2] - 腾讯控股在沪港通净卖出3.24亿元,但在深港通净买入3.17亿元 [2]
布局创新药更优选择!创新药ETF天弘(517380)编制方案优异,不含药捷安康-B,跟踪指数连日大幅跑赢!
新浪财经· 2025-09-17 06:56
创新药ETF天弘(517380)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17日14:04成交额达3749.24万元[2] - 近7天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1.42亿元[4] - 截至9月16日规模达12.83亿元且份额达14.74亿份创成立以来新高[3] - 近5天净流入1.17亿元[2] - 近2年超越基准年化收益达2.98%[2] - 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达3.51%[2] - 跟踪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近一周振幅10.09%低于同类指数[5] - 指数规则独特仅纳入创新药已上市或研发进入临床三期及以后企业并排除股权高度集中个股[5] - 全市场规模最大的横跨沪深港三地创新药ETF且唯一跟踪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产品[5] 生物医药ETF(159859)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17日盘中换手率3.51%且成交额达1.15亿元[3] - 近5天净流入1.72亿元[2][4] - 近1周新增规模1.18亿元位居可比基金第一[4] - 近1月日均成交额1.81亿元排名可比基金第一[4] - 今年以来最大回撤为可比基金最小[2] - 紧密跟踪国证生物医药指数覆盖A股创新药CXO疫苗血制品多个方向[5] - 同标的规模最大且流动性最好产品[5] 成分股表现 - 汇宇制药(688553)领涨4.39%[2] - 药明康德(02359)上涨3.36%[2] - 药明康德(603259)上涨2.76%[2][3] - 百利天恒(688506)上涨3.18%[3] - 迪哲医药(688192)上涨2.00%[3] - 万泰生物(603392)上涨1.52%[3] - 神州细胞(688520)上涨1.03%[3] 行业政策与动态 - 国家药监局2025年9月12日发布公告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符合要求申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评[7] - 2025年上半年A股和港股上市393家医药公司中创新药板块收入平均增长35%[7] - 创新药享受积极医保支付环境且多家企业实现品种出海授权及经营利润转正[7] - 光大证券指出公告标志创新药IND审批迈入30天高效时代并提升临床研发效率和可预期性[8] - 国家支持创新药全链条发展通过研发端准入与支付临床应用等多层次构建高质量发展闭环体系[8] 产品费率与关联 - 创新药ETF天弘(517380)费率可比基金最低[2] - 对应场外联接基金A类014564和C类014565[6] - 生物医药ETF(159859)对应场外联接基金A类011040和C类011041[2][7]
0商业产品、上半年0营收,50倍“妖王”大涨大跌,基民也受伤,公司回应称:“公司没有任何回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05:16
股价异动表现 - 9月16日股价盘中最高达679.5港元 较发行价13.15港元累计涨幅接近51倍 市值一度逼近2700亿港元 [1] - 当日收盘股价大幅跳水至192港元 单日下跌53.73% 市值缩水至762亿港元 [1] - 9月17日股价持续波动 开盘报185港元 午间收报210港元 振幅达45.78% [3] 公司业务状况 - 公司为临床阶段生物制药企业 专注于肿瘤、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小分子疗法研发 [5] - 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获乳腺癌Ⅱ期临床默示许可 为多靶点激酶抑制剂 [5] - 目前无商业化产品 未产生销售收入 上半年营业收入为0 亏损1.23亿元 [5] - 拥有五款临床阶段候选产品及一款临床前在研产品 [5] 市场交易特征 - 实际流通股仅549万股 流通盘极小 股价易受资金集中买入影响 [6] - 9月16日半日成交327.8万股 午间休盘仍上涨49.16% [6] - 被纳入港股通后南向资金持续加码 截至9月15日港股通净买入306.25万股 占实际流通股本56% [8] 指数纳入影响 - 9月8日被纳入港股通标的及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 [8][11] - 纳入后首个交易日上涨20.13% 多数交易日涨幅超20% [8] - 在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中权重约2.62% 带动多只ETF被动配置 [9][10][13] - 跟踪该指数的9只ETF总规模约371.23亿元 带来数亿元被动买盘 [10] ETF市场联动 - 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规模217.39亿元 当日下跌0.99% [10] - 银华港股创新药ETF(159567)规模79.08亿元 当日下跌2.31% [10] - 工银港股通创新药ETF(159217)规模54.23亿元 当日下跌2.12% [10] - 鹏华港股创新药ETF(159286)规模5.58亿元 当日下跌0.29% [10] 行业制度讨论 - 指数选样方法剔除日均成交额低于1000万港元股票 按日均总市值排序取前50名 [12][13] - 业内质疑流动性较弱个股在指数中权重过高 基金公司已与指数公司沟通优化方案 [13] - 建议港股指数纳入需考虑流动性因素 权重计算需更透明 [13]
不含药捷安康-B!创新药ETF天弘(517380)跟踪指数今年以来涨超67%,位居全市场行业类ETF跟踪指数涨幅第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02:24
股价波动与指数影响 - 药捷安康-B在9月16日盘中振幅超过110% 收盘下跌53.73% 盘中一度上涨63.73% [1] - 该股被纳入部分创新药指数后成交额激增 近3个交易日日均成交额超25亿元 此前单日成交额仅两三千万元 [1] - 指数基金为满足跟踪误差要求快速建仓引发股价大幅波动 不排除资金借机套利 [1] 创新药ETF表现与优势 - 创新药ETF天弘(517380)独家跟踪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 不含药捷安康-B 近期净值走势平稳且与指数吻合 [1] - 该ETF聚焦创新药全产业链 覆盖临床前研究至商业化环节 包含创新药企业及CXO企业 [2] - 截至9月16日 该ETF年内累计涨幅67.69% 位居全市场行业类ETF涨幅第一 领先第二名约10个百分点 [2] 行业前景与驱动因素 - 2025年预计成为中国创新药行业爆发式增长元年 行业将进入至少3年上行周期 [2] - 三大核心驱动因素包括:创新药重磅BD交易首付款屡创新高、头部企业2025年扭亏盈利拐点显现、国内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2] - 机构测算2030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24.1% [2]
药捷安康盘中涨超30%
北京商报· 2025-09-17 02:10
股价表现 - 9月17日公司股价低开高走 盘中涨幅超过30% 收盘报257.2港元/股 涨幅达33.96% 总市值1021亿港元 [1] - 9月16日公司股价经历剧烈波动 盘中最大涨幅超过60% 但最终收盘下跌53.73% [2] 市值变动 - 公司总市值达到1021亿港元 [1]
药捷安康的“疯狂一日游”行情:股价从最高679.5港元跌至192港元 多只创新药ETF承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00:23
公司业务与财务状况 - 公司是一家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 专注于肿瘤 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小分子创新疗法开发 [1] - 公司目前没有商业化产品 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0元 亏损1.23亿元人民币 [1] - 公司于2023年6月23日在港交所上市 IPO发行价13.15港元 总股本约3.97亿股 [1] 股价异动表现 - 9月16日早盘股价最高达679.5港元/股 创历史新高 市值逼近2700亿港元 [1][4] - 当日午间休盘时股价维持619港元/股 较前日收盘价上涨49.16% [1] - 下午两点后股价快速下跌 收盘报192.00港元/股 单日跌幅达53.73% [2][4] - 市值从近2700亿港元大幅缩水至762亿港元 [4] 股价波动原因分析 - 公司于9月8日被纳入港股通标的及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 [3] - 南向资金自9月8日起持续买入 截至9月15日港股通净买入306.25万股 占实际流通股本56% [3] - 多只创新药ETF被动配置公司股份 形成集中买盘 [3][5] - 实际流通股仅约549万股 流通盘小使股价易受资金推动 [1] 市场影响 - 公司被纳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 在相关ETF中市值占比均达2.62% [5] - 9只跟踪该指数的产品规模总计371.23亿元 带来数亿元被动买盘 [5] - 股价跳水导致汇添富 工银 鹏华 银华等多家机构旗下创新药ETF净值承压 [5] - 股价最高点时市值在国内创新药企业中排名第三 仅次于恒瑞医药和百济神州 [4]
药捷安康的“疯狂一日游”行情:股价从最高679.5港元跌至192港元,多只创新药ETF承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00:09
股价异动表现 - 9月16日股价盘中最高达679.5港元 较前日大幅上涨63% 市值一度逼近2700亿港元[1] - 当日收盘价暴跌至192港元 单日跌幅达53.73% 市值缩水至762亿港元[1][2] - 纳入港股通后出现连续大涨 除9月9日与16日外 其余交易日涨幅均超20%[3] 公司基本面状况 - 公司处于注册临床阶段 专注于肿瘤/炎症/心脏代谢疾病小分子疗法研发[1] - 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0 亏损达1.23亿元人民币[1] - 目前尚无商业化产品上市 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无重大变动[1] 股本结构与流动性特征 - 总股本约3.97亿股 IPO发行价13.15港元[2] - 实际流通股仅549万股 占比较低 流通盘极小[2] - 流通筹码有限导致股价易受资金集中买入影响[2] 港股通纳入影响 - 9月8日正式纳入港股通标的 同时进入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3] - 南向资金持续加码 截至9月15日净买入306.25万股 占实际流通股本56%[3] - 纳入前最后一个交易日(9月5日)收盘价63.1港元 纳入首日即涨20.13%[3] 对创新药ETF影响 - 多只创新药ETF持有公司股份 市值占比均约2.62%[4] -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跟踪产品规模总计371.23亿元[4] - 被动配置买盘达数亿元规模 股价跳水导致相关ETF净值承压[4]
50倍“妖王”坐上跳楼机
财联社· 2025-09-16 15:59
股价异动表现 - 早盘股价一度暴涨63%至679.5港元/股 午后直线跳水 收盘报192港元/股 单日跌幅达53.73% [1] - 日内股价从历史高点679.5港元回撤66% 市值从峰值2700亿港元缩水至762亿港元 单日蒸发超1900亿港元 [4][5] - 半日成交327.8万股 涉资19.21亿港元 全日换手率4.13% 远超前一交易日1.34%的水平 [4][5] 资金流动与股本结构 - 南向资金9月15日增持306.25万股 占公司实际流通股本56% 自9月8日纳入港股通后持续加码 [3][4] - 实际流通盘仅549万股(占总股本1.38%) 总股本3.97亿股中IPO发售1528万股 其中979万股被基石投资者锁定 [4] - 早盘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1.43亿港元 推动股价攀升 [4] 公司业务与财务状况 - 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获国家药监局Ⅱ期临床试验默示许可 用于治疗HR+/HER2-乳腺癌 [5] - 替恩戈替尼为多靶点激酶抑制剂 靶向FGFR/VEGFR、JAK和Aurora通路 全球共有9项公司发起临床试验 [6] - 2025年6月30日前无药品上市销售 2024年上半年无营业收入 净亏损1.23亿元 研发开支9843万元 [6]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49亿元 主要依赖前期融资支撑研发 [6] 指数纳入与市场影响 - 9月8日被纳入港股通及三大创新药指数(恒生创新药指数、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 [3][7][9] - 股价波动波及多只ETF 恒生创新药ETF(159316)下跌1.18% 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下跌1.11% [3][7] - 恒生创新药ETF近5日资金净流入超3.9亿元 近20日超14亿元 港股通创新药ETF近5日净流入超4.3亿元 [7] 行业指数调整 - 恒生创新药指数编算方法于8月1日调整 剔除CXO行业公司(包括CRO、CMO、CDMO) 聚焦创新药研发生产企业 [8]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选样范围放宽至全部港股通公司 采用流动性折让系数赋权 [8][9] - 9月8日指数调整中 三大指数共纳入药捷安康、恒瑞医药、映恩生物-B、MIRXES-B等18只股 剔除锦欣生殖、欧康维视生物-B等8只股 [9] 行业表现 - 医疗保健业为恒生综指年初至8月表现最佳行业 升幅超过91% [7] - 创新药ETF盘中出现溢价成交 恒生创新药ETF溢折率0.18% 港股通创新药ETF溢折率-0.22% 显示买盘资金旺盛 [7]
一日之内,这只医药股从暴涨超60%到暴跌54%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6 12:16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在连续四个交易日暴涨后出现单日剧烈波动 早盘最大涨幅超过60%至670港元/股以上 午后暴跌53.73%收报192港元/股[2] - 当前市值跌至762.04亿港元 较前一日1647.13亿港元市值蒸发超过885亿港元[2] - 尽管大幅回调 当前股价仍较IPO首发价13.15港元/股上涨13.6倍 较前一日收盘价415港元/股的30.6倍涨幅明显收窄[2] 公司基本面 - 公司为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创新药企业 专注肿瘤、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小分子疗法研发[3] - 研发管线包含六款临床阶段候选产品及多款临床前产品[3] - 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为多激酶抑制剂 靶向FGFR/VEGFR、JAK和Aurora激酶通路 进度最快的胆管癌适应症预计2025年下半年完成中国注册性二期临床[3] 市场因素分析 - 市场人士认为次新股属性、流通盘较小及近期纳入港股通等因素共同推动股价被炒作[3] - 公司发布自愿性公告称不知悉导致股价异常波动的任何原因或内幕消息[3]
谁在操控药捷安康-B?四阶段拆解45亿成交背后的量化博弈
智通财经· 2025-09-16 12:08
股价极端波动 - 药捷安康-B单日股价振幅接近124% 从早盘暴涨近60%至679.5港元历史高点 转为午后暴跌58%至收盘192港元 全天跌幅达53.73% [1][3][6] - 开盘价477.2港元较前日收盘价415港元跳空高开15% 显示隔夜积累强烈做多情绪 [3] - 成交额达45.43亿港元但换手率仅4.13% 反映市场深度极浅特征 [6] 量化交易特征 - 低换手率高波动组合揭示量化交易典型特征 恐慌性抛售和承接仅发生在极少数股份上 大部分股份处于锁仓状态 [6] - 买盘十档占比90.91%对卖盘十档9.09%的极端比例 表明买盘全部挂在远离市价低位缺乏主动承接 [6] - 收盘前出现连续多笔500股微小交易在187.7港元成交 体现程序化交易测试流动性或控制收盘价行为 [7] 资金博弈机制 - 量化操作分四个阶段:流动性吸引与逼空布局→流动性抽离与闪崩触发→多杀多与螺旋式下跌→低位换手与仓位调整 [9][10] - 沪港通席位净买入49.75万股而深港通席位净卖出80.15万股 显示内地资金价值判断出现巨大分歧 [10][11] - 摩根士丹利(-25.80万股) J.P.摩根(-4.15万股) 荷兰银行(-9.05万股)等国际投行一致卖出 代表海外机构及量化资金高位兑现利润 [10][11] 市场机制失效 - 123.98%振幅表明市场价格发现机制在短时间内完全失效 在成熟资本市场极为罕见 [6] - 公司公告确认不知悉股价及成交量异常变动原因 强调无未披露重大信息 [3] - 生物科技股高估值低流动性特征被量化资金利用 通过算法推高股价吸引趋势交易者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