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集团(02097)

搜索文档
蜜雪集团(02097.HK)认购3亿元理财产品
格隆汇· 2025-08-01 11:11
公司财务活动 - 蜜雪集团于2025年8月1日与浦发银行签订认购协议 [1] - 公司同意认购本金为人民币3亿元的理财产品 [1]
蜜雪集团(02097)认购3亿元的理财产品
智通财经网· 2025-08-01 11:08
公司财务活动 - 蜜雪集团与浦发银行签订认购协议 同意认购本金为人民币3亿元的理财产品 [1] - 认购协议签订时间为2025年8月1日 [1]
蜜雪集团(02097) - 有关认购理财產品的须予披露交易
2025-08-01 11:00
业绩相关 - 2025年8月1日与浦发银行签协议,认购3亿理财产品[3][5] - 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保底0.70%,浮动收益率有三档[6] - 此前十二个月未到期本金共8.5亿元[7] 用户数据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加盟门店超46000家,覆盖11个国家[11] 其他新策略 - 认购事项用自有资金,不涉及全球发售所得款项[8] 产品信息 - 产品期限90天,2025年8月4日认购确认[6] - 产品为保本浮动收益型,低风险[6][7] - 投资范围按存款管理,内嵌衍生品与多标的挂钩[6][7] - 公司无提前终止(赎回)权[6][7] 组织架构 - 截至2025年8月1日,董事会有4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5]
较高点蒸发超1500亿港元!港股“新消费势力”遭遇深度回调,南向资金撤离成关键推手
第一财经· 2025-08-01 10:48
新消费板块集体回调 - 恒生指数自6月19日低点23185.58点反弹至7月24日25735.89点,但新消费板块逆势重挫[5] - 老铺黄金7月8日至8月1日累计跌幅超37%,蜜雪集团6月5日至8月1日跌25%[5][6] - 泡泡玛特、蜜雪集团、老铺黄金三家市值合计蒸发超1500亿港元,其中老铺黄金市值从1868亿港元缩至1191亿港元[7] 业绩与股价背离现象 - 老铺黄金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收138-143亿元(同比增240%-252%),净利润23-23.6亿元(同比增282%-292%),但业绩公布次日股价仍跌4.12%[7] - 泡泡玛特预告上半年营收增200%、溢利增350%,但7月16-21日股价持续下跌[7] - 7月港股8家新消费企业中,老铺黄金回调幅度最大(月跌近30%),布鲁可跌超16%,蜜雪集团、泡泡玛特、毛戈平均跌超7%[8] 南向资金流向变化 - 4月8日-6月9日南向资金净买入新消费板块63.7亿港元,但7月2-30日转为净流出41.09亿港元[11][12] - 南向资金转向金融和医疗板块:近1个月净买入金融496.92亿港元、医疗193.98亿港元,净卖出可选消费343.97亿港元[13] - 香港本地中介和中资中介仍保持净流入,分别加仓13.78亿港元和31.35亿港元[12] 解禁潮与商业模式质疑 - 毛戈平6月9日解禁2611.6万股(占总股本5.33%),老铺黄金6月28日解禁1.43亿股(占总股本86.44%)[15] - 老铺黄金外包生产比例从2021年36%升至2023年41%,研发投入占比从0.67%降至0.35%,产品价格随金价波动被质疑奢侈品定位[16] - 蜜雪集团糖类产能利用率从2021年58.7%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46.5%,奶类从83.1%降至52.3%[16] 机构观点分歧 - 乐观派认为新消费长期受益于技术赋能、全球化扩张和消费分层,头部企业将领跑[20] - 谨慎派指出新消费竞争格局不稳定,估值高企导致"老消费不能买,新消费不敢买"困境[21] - 分歧焦点在于商业模式验证与估值合理性,行业分化或成主旋律[19][20][21]
较高点蒸发超1500亿港元!港股“新消费势力”遭遇深度回调,南向资金撤离成关键推手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01 08:53
新消费板块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自6月19日低点23185.58点反弹至7月24日高点25735.89点,但新消费板块集体重挫,部分龙头股价较阶段性高点跌超30% [1][2] - 老铺黄金7月8日高点1108港元/股,8月1日跌至690港元/股,三周累计跌幅超37% 蜜雪集团6月5日高点618.5港元/股,8月1日跌至463港元/股,区间跌幅25% [2] - 泡泡玛特市值自6月16日3693亿港元缩水至3266亿港元 蜜雪集团市值从6月4日2336亿港元跌至1758亿港元 老铺黄金市值从7月8日1868亿港元骤减至1191亿港元,三家公司合计蒸发市值超1500亿港元 [3] 业绩与股价背离现象 - 老铺黄金预计2025年上半年销售业绩138-143亿元,同比增240%-252% 经调整净利润23-23.6亿元,同比增282%-292%,但7月28日股价仍下跌4.12% [3] - 泡泡玛特预期上半年营收同比增不低于200%,集团溢利同比增不低于350%,但7月16日至21日股价持续下跌 [3] - 7月港股8家典型新消费企业多数回调,老铺黄金月内股价下跌近30%,布鲁可跌超16%,蜜雪集团、泡泡玛特、毛戈平跌超7% [3] 资金流向变化 - 4月8日-6月9日南下资金和香港本地中介加仓新消费板块63.7亿港元、4.9亿港元 7月2日至30日南向资金净流出41.09亿港元,香港本地中介和中资中介分别加仓13.78亿港元、31.35亿港元 [6] - 南向资金近1个月在金融、医疗保健板块净买入496.92亿港元、193.98亿港元,在可选消费板块净卖出343.97亿港元 [7] 行业基本面挑战 - 老铺黄金产品外包生产比例从2021年36%升至2023年41%,研发投入占比从0.67%降至0.35% 产品价格随金价波动,奢侈品定位受质疑 [10] - 蜜雪集团主要食材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糖的产能利用率从2021年58.7%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46.5%,奶的产能利用率从83.1%降至52.3% [10] 机构观点分歧 - 乐观观点认为新消费长期是消费升级与供给创新核心方向,技术赋能、全球化扩张和消费分层深化将创造结构性机会 具备技术壁垒、全球化能力及政策红利的头部企业有望领跑 [12][13] - 谨慎观点指出新消费高估值与竞争格局不稳定,传统消费DCF定价面临总量下滑,新消费定价大部分高估,导致"老消费不能买,新消费不敢买"困境 [13]
蜜雪冰城上市了没有?细说一杯平价奶茶如何成就千亿市值
搜狐财经· 2025-07-23 11:48
上市表现与市场反应 - 蜜雪冰城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证券简称"蜜雪集团"(02097 HK),开盘股价飙升近30%,市值突破1000亿港元,最终收盘价290港元,较发行价暴涨43%,市值达1093亿港元 [1] - IPO认购倍数高达5258倍,吸引约1 82万亿港元资金,成为港股新一代"冻资王",投资者需申购20万股以上才有机会中签一手 [3] - 上市不到三个月,股价飙升至509 5港元,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 [9]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4年前九个月全球门店净增7700家,总数突破4 6万家,超越星巴克成为全球最大现制饮品企业 [3] - 同期净利润达35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入51亿元,账上现金储备近60亿元 [3] - 平均单店日销售额从2022年的3936元增至2024年的4184元,新开门店业绩优于老店 [3] - 中金公司预计2025-2026年净利润分别为54 51亿元及65 05亿元人民币 [9] 商业模式与供应链优势 - 98%收入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原料和设备,加盟费仅占2 5% [5] - 五大生产基地总面积79万平方米,年产能165万吨,核心饮品食材100%自产,采购网络覆盖全球六大洲38个国家 [5] - 27个仓库组成35万平方米仓储体系,90%区县实现12小时送达,97%门店覆盖冷链物流 [5] - 一杯柠檬水的原料成本压缩至1 2元,其中柠檬成本不到0 5元,维持32%的原材料毛利率 [5] 门店网络与下沉市场策略 - 覆盖全国300个地级市、1700个县城和4900个乡镇,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高达57 2% [7] - 2024年仅九个月新增乡镇覆盖1800个,相当于每天有6家新店开进乡镇 [7] - 省会城市年加盟费仅1 2万元,县级市低至7000元,二线城市加盟店年流水约180万元,加盟商毛利率达55% [7] 增长动能与未来规划 - 国内门店数量预计以每年15%速度增长,2028年达到7万家 [9] - 海外市场已布局11个国家,东南亚门店超4800家,成为当地最大现制茶饮品牌 [9] - IPO募集资金的66%将投入供应链建设,包括在东南亚建立多功能供应链中心 [9] - 咖啡品牌"幸运咖"门店数突破4500家,"雪王"IP累计195亿次社交曝光 [11] 品牌愿景与市场定位 - 股票代码"2097"寓意从1997年创立到2097年的百年愿景 [11] - 从郑州一家小店发展为全球现制饮品霸主,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 [13]
顾客自提30个冰淇淋被店员阴阳?蜜雪冰城回应
新浪财经· 2025-07-23 08:49
蜜雪冰城舆论风波 - 消费者投诉门店员工服务态度恶劣 涉及30个冰淇淋自提订单处理不当 [2] - 门店回应称消费者描述夸大 已道歉并将加强员工培训 [3] - 公司近期连续出现员工行为争议 包括用脚关直饮水桶和水池洗脚事件 [4][5] 公司经营数据 - 截至2024年底全球门店总数达46479家 年增8914家 超越星巴克成为全球现制饮品门店规模第一 [5] - 2024年营业收入248.3亿元 同比增长22.3% 净利润44.5亿元 同比增39.8% [5] - 7月23日股价单日下跌2.32%至496.2港元/股 总市值1884亿港元 [6]
港股基石投资半年图鉴:豪掷452亿、进驻36股、育出10只翻倍牛
智通财经网· 2025-07-18 03:30
港股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港股市场完成42宗IPO,募资总额1071亿港元,同比增长700%,募资规模全球第一 [1] - 全球前10大IPO中有4宗来自香港市场 [1] - 基石投资者深度参与是市场活跃的关键因素,其布局反映资本对企业价值的判断 [1] 基石投资特点 - 85.71%的IPO企业引入基石投资者(36/42家),合计189家基石投资者参与,总投资额452.02亿港元占募资规模42% [2] - 16家企业引入5家及以上基石投资者,宁德时代以23家基石投资者居首 [2] - 行业龙头企业受青睐,前5名企业(宁德时代/海天味业/三花智控/恒瑞医药/蜜雪集团)合计引入60家基石投资者(占比31.7%),投资额351.4亿港元占基石总额77% [3] 投资回报表现 - 86.1%引入基石投资者的IPO企业股价曾上涨(31/36家),21家最大涨幅超50%,10家涨幅超100% [4] - 映恩生物-B/古茗/蜜雪集团/药捷安康-B/布鲁可/赤峰黄金等表现突出 [4] 参与主体分析 地方国资 - 超过15家地方国资平台参与,来自江苏/广东/河南等6省,江苏省国资最活跃 [5] - 常熟东南投资/苏州高端装备基金/江苏混改基金等投资正力新能,深圳罗湖投资参投周六福 [6] - 国资平台优势在于审核流程短、增强企业信用背书,投资策略侧重战略配售与定向增发 [6] 外资机构 - 科威特投资局/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瑞银/橡树资本等频繁现身 [7] - 科威特投资局对宁德时代投资38.76亿港元,GIC投资恒瑞医药20.77亿港元 [7] - 瑞银成为5家公司基石投资者,总投资16.94亿港元 [7] 产业资本 - 中石化/梅赛德斯-奔驰/康方生物/嘉能可等参与投资 [8] - 梅赛德斯-奔驰投资曹操出行1.23亿港元,双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战略合作 [9] - 康方生物投资药捷安康-B实现小分子与大分子药物研发互补 [9] 行业分布与市场影响 - 基石投资重点布局新能源/消费/医药生物/先进制造领域,与国家政策导向契合 [10] - 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海天味业/三花智控/恒瑞医药/蜜雪集团在各自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3] - 基石投资者参与有效稳定新股价格,通过资本背书传递企业长期价值信号 [10]
港股新消费概念股盘中再度回调,上美股份(02145.HK)、泡泡玛特(09992.HK)均跌近3.5%,蜜雪集团(02097.HK)、古茗(01364.HK)跌超3%,奈雪的茶(02150.HK)跌2.5%,茶百道(02555.HK)、蔚来汽车(09866.HK)、老铺黄金(06181.HK)、小米集团(01810.HK)均跌超1.5%。





快讯· 2025-07-17 02:45
港股新消费概念股表现 - 上美股份(02145 HK)盘中下跌近3 5% [1] - 泡泡玛特(09992 HK)同步下跌近3 5% [1] - 蜜雪集团(02097 HK)跌幅超过3% [1] - 古茗(01364 HK)跌幅超过3% [1] - 奈雪的茶(02150 HK)下跌2 5% [1] - 茶百道(02555 HK)跌幅超过1 5% [1] - 蔚来汽车(09866 HK)跌幅超过1 5% [1] - 老铺黄金(06181 HK)跌幅超过1 5% [1] - 小米集团(01810 HK)跌幅超过1 5% [1] 行业整体趋势 - 新消费板块集体回调 多只头部公司股价显著下挫 [1] - 餐饮茶饮类公司跌幅居前 平均跌幅超过2 5% [1] - 消费电子及汽车类公司同步走弱 跌幅普遍超过1 5% [1]

消费投资开始热起来
经济观察报· 2025-07-14 10:34
消费投资市场回暖 - 2025年年中消费投资热度回升 华映资本 启承资本 光点资本等机构上会消费项目数量增加 [4] - 北京某中大型投资机构投资总监Joyce表示今年出现抢项目情况 热门项目甚至抢不到份额 类似情况上一次出现在2021年 [1][5] - 河豚家族创始人段然2024年寻求融资时投资人主动上门洽谈 7月完成3000万元B轮融资 投后估值达4.5亿元 [2][3][15] 消费投资历史表现 - 2022年消费品行业融资数量较上一年减少约43% C轮及以上融资事件仅占5% [6] - 2023年消费行业投融资事件683起 同比下滑30.4% 2024年719起 同比微涨5.3% 仍低于2022年的982起 [6] 港股消费股表现 - 蜜雪冰城港股上市首日涨幅43.21% 市值突破千亿港元 创港股近年最大消费类IPO纪录 [7][19] - 泡泡玛特2025年内股价涨幅200% 市值突破3000亿港元 老铺黄金市值超2500亿港元 年内涨幅300% [7][20] - "港股三姐妹"(蜜雪冰城 泡泡玛特 老铺黄金)总市值一度超7000亿港元 带动港股消费板块上行 [21] 投资赛道分化 - 投资热度集中在IP孵化 消费电子 AI玩具 具有万店潜力连锁品牌等领域 [8] - 启承资本关注"新一代国民品牌"和"新一代全国连锁" 看好结构性大品类品牌升级机会 [30] - 情绪消费领域受关注 包括潮玩IP类品牌及小餐小饮 宠物经济等悦己型消费 [30] 项目估值情况 - 华映资本管理合伙人王维玮表示今年消费类项目估值未明显变化 大部分延续10倍左右PE估值 [9][33] - 泡泡玛特二级市场百倍估值对一级市场情绪消费项目产生传导效应 但此类企业凤毛麟角 [34] 政策与市场环境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支持消费产业链优质企业融资 [25][26] - 港股IPO审批提速 上市门槛降低 当前排队企业超160家 5月40多家企业递表创近年新高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