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02016)

搜索文档
浙商银行(601916.SH/2016.HK)2025半年报解读:逆周期承压下的“稳”字诀
格隆汇APP· 2025-09-15 04:44
核心观点 - 浙商银行在行业净息差收窄、有效信贷需求不足背景下坚持"风险第一、合规为本、以客户为中心、高质量发展"战略导向 通过资产端"低风险、均收益"转型和负债端成本管控实现相对优于行业的息差表现 同时深度布局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等政策导向领域 展现稳健经营能力与战略定力 [1][2][5]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332.48亿元 归属于股东净利润76.67亿元 两项数据均有所下降 [2] - 净息差1.69% 较去年全年收窄2个BP 高于股份制银行1.55%的平均水平 优于行业整体净息差1.42%(行业收窄10个BP) [2] - 总资产稳步增长0.63%至3.35万亿元 发放贷款和垫款增长1.69%至1.89万亿元 [3] - 不良贷款率1.36% 较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 连续3年下降 拨备覆盖率169.78% 资本充足率12.31%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39% 均满足监管要求 [4] 资产端转型 - 推进"低风险、均收益"转型 压降房地产公司贷款79.63亿元 网贷业务余额下降18% [2] - 增配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余额较年初增长7.9% [2] - 资产质量优化 但面临低风险资产收益空间压缩的长期考验 [2][3] 负债端管理 - 存款规模突破2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7.47% [3] - 存款付息率降至1.88% 同比下降31个基点 低成本负债有效对冲资产端收益压力 [3] 绿色金融布局 - 绿色贷款余额2623亿元 较年初增长10.31% [6] - 发行5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AAA评级) 覆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租赁多元化产品体系 [6] - 制定11项绿色金融专项政策 涵盖天然气、电力供应、污水处理等领域 [6] 科技金融发展 - 服务科技型企业超3.4万户 融资余额超4400亿元 [6] - 新批公司授信客户中超30%为科技型企业 覆盖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6] - 推出"善科陪伴计划" 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6] 普惠金融推进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53.70亿元 [7] - 新发放贷款利率同比下降85个基点 [7] - 创新"数字+场景"服务模式 试点"浙银善数贷-小微善数信用贷" [6] 行业环境 - 银行业净息差收窄至1.42%(同比下降10个BP) 有效信贷需求不足 增速放缓 [2][8] - 行业处于从"规模红利"向"质量红利"转型关键阶段 [8] 战略挑战 - "五篇大文章"业务规模较头部银行存在差距 需加大资源倾斜与策略优化 [7] - 普惠金融需平衡"降成本"与"控风险"关系 [7] - 需将政策布局优势转化为长期盈利支撑 [8]
淳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关于以通讯方式召开淳厚稳鑫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第一次提示性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14 19:44
会议基本情况 - 淳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通讯方式召开淳厚稳鑫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审议基金持续运作议案[2] - 会议投票表决时间为2025年9月12日至2025年10月13日17:00[2] - 纸质表决票收件地址为上海市浦东新区民生路1299号丁香国际大厦西塔7F 邮政编码200135[3] 审议事项 - 会议核心审议事项为《关于淳厚稳鑫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持续运作的议案》[5] - 该基金已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 触发合同约定召开条件[27] - 议案提议授权基金管理人办理基金持续运作具体事宜[28] 权益登记与投票规则 - 权益登记日确定为2025年9月12日交易结束后[6] - 基金份额持有人所持每份基金份额享有平等投票权[18] - 决议生效需满足两个条件:参会份额不低于权益登记日总份额50% 且议案获参会表决权50%以上通过[22] 投票方式 - 提供纸质表决票与电话投票两种方式 其中电话投票仅限个人投资者使用[4][13][14] - 纸质表决票需在2025年10月13日17:00前送达指定地址[11] - 电话投票通过客服热线400-000-9738进行 通话过程全程录音[13] 计票与效力认定 - 计票工作由基金管理人授权监督员在托管人监督下完成 并由公证机关公证[17] - 同一基金份额存在多种投票方式时 以有效纸质表决为准[21] - 表决票填写不规范或未按时送达将视为弃权或无效[19][20] 二次召集机制 - 若大会未达到50%份额参会条件 管理方可在3-6个月内重新召集会议[23] - 重新召集大会时 参会份额门槛降至三分之一[23] - 原授权文件在重新召集期间持续有效 除非持有人重新授权[23]
金融监管总局一个星期开出近2.7亿罚单,涉及17家机构,多人遭禁业
新浪财经· 2025-09-12 22:13
罚款总额及批次 - 金融监管总局9月公布两批罚单 罚款总额达2.69亿元[2][11] - 第二批罚单涉及罚款金额1.66亿元[2] 受罚机构类型及整改情况 - 受罚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银行、银行集团子公司及保险公司[2] - 多家金融机构表示罚单涉及案由发生在几年前 已完成整改[2][3] 主要银行罚款详情 - 广发银行因贷款、票据、保理业务管理不审慎及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6670万元[2] - 恒丰银行因贷款、票据、理财业务管理不审慎及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6150万元[2] - 华夏银行因贷款、票据、同业业务管理不审慎及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8725万元[10] - 浙商银行因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不审慎被罚1130.8万元[11] - 民生银行因系统使用管控不到位等被罚590万元[4] - 中信银行因理财回表风险分类不准确等被罚550万元[5] - 光大银行因科技外包管理不足等被罚430万元[5] - 建设银行因信息系统开发测试不充分被罚290万元[5] - 招商银行因数据安全管理不到位被罚60万元[6] - 中国进出口银行因国别风险管理不到位被罚130万元[7] 非银金融机构罚款详情 - 华夏理财因投资运作不规范等被罚1200万元[7] - 信银理财因产品名称不规范等被罚220万元[7] - 工银金融资产投资因服务价格管理不规范被罚40万元[9] - 交银保险资管因投资不合规等被罚115万元[9] - 太平洋资管因产品管理不合规被罚100万元[9] - 建信金融资产投资因债转股项目不审慎被罚85万元[10] - 恒大人寿因资金运用不合规等 相关责任人被集体处罚282.5万元[7][8] 监管重点领域 - 信贷、票据业务合规及资金运作是监管重点[1][11] - 监管数据报送合规性为普遍处罚事由[2][5][7] - 信息科技系统管理及外包管控成为新型监管关注点[4][5] 人员问责情况 - 两批罚单共32名责任人被处罚 包括警告、罚款及禁业措施[11] - 恒丰银行4名责任人被罚25万元[2] - 广发银行2名责任人被罚10万元[2] - 华夏理财2名责任人被罚10万元[7] - 原工行员工因违规理财被禁止从事银行业[11] - 恒大人寿梁栋被终身禁入保险业 3人被禁业5-10年[8]
三家机构被罚超千万,最新回应
中国基金报· 2025-09-12 16:19
金融机构处罚概况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9月12日对10家金融机构处以罚款 总金额达1.629亿元[2] - 广发银行 恒丰银行 华夏理财分别被罚6670万元 6150万元 1200万元[2][3] - 其他被罚机构包括中信银行 光大银行 建设银行 民生银行 招商银行 进出口银行 信银理财[2][9][10][11][12] 主要违规机构处罚详情 - 广发银行因贷款 票据 保理业务管理不审慎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6670万元 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10万元[4] - 恒丰银行因贷款 票据 理财业务管理不审慎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6150万元 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25万元[4] - 华夏理财因投资运作不规范 系统管控不到位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1200万元 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10万元[4] 其他机构违规事由 - 民生银行因系统使用管控不到位 基础软件版本管理不足被罚590万元[9] - 中信银行因理财回表资产风险分类不准确 同业投资投后管理不到位被罚550万元[9] - 光大银行因信息科技外包管理不足 监管数据错报被罚430万元[10] - 建设银行因信息系统开发测试不充分 信息科技外包管理不足被罚290万元[10] - 信银理财因理财产品名称不规范 投资比例不符合监管要求被罚220万元[10] - 进出口银行因国别风险管理不到位 薪酬支付管理不到位被罚130万元[11] - 招商银行因数据安全管理不到位被警告并罚款60万元[12] 机构整改回应 - 恒丰银行公告称已落实问题整改问责 将全面提升内控合规和风险管理水平[6] - 广发银行表示已完成处罚相关问题整改 正在优化长效风险管理机制[7] - 华夏理财宣称已全面落实整改要求 理财产品运作有序 业绩稳健[7] 监管趋势分析 - 近期千万级罚单频现 包括9月5日华夏银行被罚8725万元 浙商银行被罚没1130.8万元[12] - 监管呈现"长牙带刺"态势 从业务合规到管理机制全面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12]
全国首趟铁路“运费证”物流金融服务专列开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4:03
核心观点 - 全国首趟铁路"运费证"物流金融服务专列正式开行 标志着铁路物流金融创新服务正式落地[1] - 通过"物流+金融"模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全社会物流成本 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1] 政策背景 - 交通物流是实体经济循环的关键环节 降低物流成本和优化金融服务是政策聚焦重点[3] - 2024年11月交通运输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 明确提出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3] 业务创新 - 创新采用远期国内信用证作为支付工具 将金融服务嵌入企业供应链全流程[4] - 实现运杂费线上化结算与融资服务的无缝衔接 让金融支持更精准触达国内实体企业货运环节[4] - 铁路"运费证"业务具有远期支付、灵活账期、融资成本低、线上便捷操作办理等优势[4] 运营数据 - 目前已与11家银行建立合作 累计为17家企业提供16.59亿元铁路物流金融服务支持[3] - 首趟专列满载55车3520吨钢材从陕西韩城下峪口车站开往宜昌、济宁等下游企业[1] 发展历程 - 4月份率先联合浙商银行西安分行推出铁路"运费贷"服务 成功开行全国首趟中欧班列物流金融服务专列[3] - 此次再度携手浙商银行西安分行延伸"物流+金融"服务场景 共同推出铁路"运费证"金融项目[4] 实施保障 - 货运部牵头组织西安铁路物流中心成立专项服务团队[4] - 与银行、企业建立实时对接机制 全程跟进并响应企业需求[4] 未来规划 - 继续以服务企业需求为核心 深化与金融机构协作[5] - 探索更多金融服务产品 提升铁路物流服务信息化和便捷化水平[5] - 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助力陕西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注入强劲动能[5]
东莞三家银行副行长任职资格获批
南方都市报· 2025-09-12 09:59
人事任命 - 东莞农商行、浙商银行东莞分行、光大银行东莞分行三家银行副行长任职资格获东莞金融监管分局核准 [1] - 郑炫佳获核准担任浙商银行东莞分行副行长 批复文号东金复〔2025〕72号 [1] - 叶云飞获核准担任东莞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 批复文号东金复〔2025〕73号 [1] - 辛未获核准担任中国光大银行东莞分行副行长 批复文号东金复〔2025〕74号 [1] 高管背景 - 叶云飞出生于1977年 此前担任东莞农商行行长助理 [1] - 叶云飞2000年7月至2005年2月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 [1] - 2005年2月至2007年7月担任国家外汇管理局东莞市中心支局外汇检查科副科长 [1] - 2007年7月至2010年3月在前身东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担任理事会风险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合规部经理 [1] - 201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担任东莞农商行董事会秘书、董事、行长助理 [1] - 2024年10月起担任东莞农商行行长助理直至此次晋升副行长 [1] 监管要求 - 核准任职人员需在行政许可决定作出之日起3个月内到任 [3][4] - 到任后10日内需向监管机构报告到任情况 [3][4] - 未在规定期限内到任的 批复文件将失效并由决定机关办理行政许可注销手续 [3][4] - 银行需督促任职人员持续学习经济金融法律法规 牢固树立风险合规意识 [2][3][4] - 任职人员需熟悉岗位职责并忠实勤勉履职 [2][3][4]
蚂蚁集团与浙商银行达成深化战略合作,将共创数智金融生态
新浪科技· 2025-09-12 08:08
合作框架 - 蚂蚁集团与浙商银行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在金融科技、基础技术、公司金融、零售金融、金融市场、普惠金融等领域推进合作[1] - 重点合作方向包括AI智能体建设及应用、大模型防御、分布式微服务体系、数据库等金融科技 以及财富管理、小微贷款、供应链金融等业务[1] - 双方将共建数智金融生态[1] 技术战略 - 蚂蚁集团秉持"AI First"战略 与浙商银行共同探索AI技术创新应用[1] - 蚂蚁数科AI业务以行业大模型技术和可信智能体技术为双引擎 提供从行业模型、AI平台到上层应用的全栈式解决方案[1] - 浙商银行计划将人工智能技术嵌入银行核心业务流程、客户服务、风险管理和运营决策等环节[1] 业务影响 - 合作将对银行商业模式、服务场景、产品设计和内部运营进行全面重塑 形成数字银行新业态[1] - 蚂蚁数科在金融领域累计服务100%国有股份制银行、超60%城商行 以及数百家金融机构[1] - 数字科技解决方案正深度参与多个行业升级[1]
蚂蚁集团与浙商银行达成深化战略合作:共创金融科技新生态
证券时报网· 2025-09-12 07:04
战略合作背景 - 浙商银行自2022年起将数字化改革作为全行战略重点 并于2023年提出"AI First"战略 聚焦医疗 金融 生活三大场景应用[1] - 蚂蚁集团2023年提出"AI First"战略 以"让AI像扫码支付一样便利每个人的生活"为愿景 积极布局智能体领域[1] 合作具体内容 - 双方将在AI智能体建设及应用 大模型防御 分布式微服务体系 数据库等金融科技领域开展合作[1] - 合作范围涵盖财富管理 小微贷款 供应链金融等业务方面 共建数智金融生态[1] - 合作领域包括金融科技 基础技术 公司金融 零售金融 金融市场 普惠金融等多维度[2] 技术应用成果 - 浙商银行已打造超级智能助手"浙小智"和"浙银金市存单做市"AI机器人等AI应用场景[1] - 蚂蚁数科AI业务以行业大模型技术和可信智能体技术为双引擎 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3] - 蚂蚁数科累计服务100%国有股份制银行 超60%城商行及数百家金融机构[3] 战略愿景 - 浙商银行计划推动AI技术嵌入银行核心业务流程 客户服务 风险管理和运营决策等环节[1] - 合作旨在对银行商业模式 服务场景 产品设计和内部运营进行全面重塑 形成数字银行新业态[1] - 双方将以AI为引擎探索金融业发展新动能 努力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2]
银行上半年“人均月薪”有多少?招商、兴业超4.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2 00:55
银行薪酬总额 - 农业银行上半年薪酬总额达686.58亿元 位列国有大行之首 [3] - 工商银行薪酬总额654.71亿元 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均超500亿元 [3] - 招商银行薪酬总额354.84亿元 在股份行中领先 [5] 人均月薪水平 - 国有大行上半年人均月薪介于2.51万至2.84万元 中国银行最高达2.84万元 [4] - 股份行人均月薪普遍高于国有大行 招商银行5.01万元 兴业银行4.57万元 [6] - 浦发银行人均月薪2.87万元 是唯一低于3万元的股份行 [6][7] 员工数量变动 - 农业银行员工较上年末减少9606人 工商银行减少超6700人 [1][9] - 招商银行员工数量逆势增加867人 是统计中唯一正增长的银行 [1][9][12] - 超八成银行出现员工缩减 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缩减超千人 [9][12] 薪酬管理机制 - 多家银行建立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 民生银行对高管及关键岗位执行延期支付及扣回 [14] - 中国银行去年追索扣回绩效薪酬3250万元 涉及2469人次 [15] - 浙商银行执行追索扣回3033.78万元 渤海银行追回2403万元 [15] 薪酬资源配置 - 农业银行将50%以上招聘计划用于县域 薪酬资源向乡村振兴一线倾斜 [16] - 工商银行优化薪酬资源配置机制 加强资源向基层员工倾斜 [16] - 银行通过薪酬结构调整支持战略目标实施 包括县域延伸和风险管控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