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金茂(00817)
icon
搜索文档
楼市早餐荟 | 福建前4月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增长9.1%;珠海发布住房“以旧换新”专项补贴申报指引
北京商报· 2025-05-26 01:45
福建省房地产市场 - 1-4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6.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6.6% [1] - 1-4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额下降12.1%,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13.3% [1] - 4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增长9.1%,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5.7% [1] 珠海市住房政策 - 珠海市实施住房"以旧换新"专项补贴政策,时间为2025年5月6日至2026年5月5日 [2] - 补贴标准为换购新房网签价格的1%,最高不超过3万元 [2] - 政策要求"卖一买一",买新房和卖旧房不限先后顺序 [2] 中国金茂人事变动 - 独立非执行董事苏锡嘉拟于2025年6月17日股东周年大会后退任 [3] - 董事会推荐刘峰当选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相关决议案将在股东周年大会上提呈 [3] 碧桂园债务重组 - 现有公众票据本金总额逾70%的持有人已加入重组支持协议 [4] - 公司将早鸟重组支持协议同意费用限期延长至2025年6月6日 [4] - 一般重组支持协议同意费用限期延长至2025年6月20日 [4] 旭辉控股债务重组 - 公布100.6亿元境内债券重组方案,涉及7只境内公司债券 [5] - 方案提供四种选项:债券购回、股票经济收益权、以资抵债和一般债权 [5] - 未选择选项的债券将进入全额留债长展期方案 [5]
黑马金茂,又杀回来了!
36氪· 2025-05-23 02:34
核心观点 - 中国金茂通过"拿地大爆发、组织精简、产品优化"三板斧策略实现扭亏为盈,2025年前4月以356亿元新增土地价值位列行业第一 [2][3][4] - 公司采取"增量破局"战略,24年11月至25年4月累计拿地超500亿元,拿地强度达1.4,远超保利(0.21)、中海(0.26)等头部房企 [4][20] - 2023年亏损69亿元后,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0.7亿元,计划通过高端产品线(货值占比65%)和核心城市布局(京沪占比37.6%)修复利润率 [5][28][29] 战略转型 - 组织架构从三级转为二级,降低管理费用(原占比8.8%行业最高),提升管控效率 [16][28] - 产品端推出"金玉满堂"四大产品线,"府系及璞系"高端产品货值占比提升至65% [29] - 退出三四线城市(如湖州地块获7.81亿补偿),聚焦一二线核心地块(毛利率超20%) [28] 财务表现 - 近4年归母净利润呈V型曲线:47亿(21年)→19亿(22年)→-69亿(23年)→11亿(24年) [8] - 销售额持续下滑:2356亿(21年)→1550亿(22年)→1412亿(23年)→983亿(24年) [8] - 22-24年累计计提土储减值101.4亿元,减值比例12.9%远高中海(0.5%)、华润(2.2%) [11] 行业对比 - 2025年1-4月拿地金额超绿城(355亿)、华润(329亿)、中海(303亿)等头部房企 [3] - 竣工未售存货占比达45%,显著高于同业,滞重库存压力突出 [23][24] - 销售管理费用率8.8%高于龙湖(6.8%)、越秀(4.9%)等同行 [16] 风险因素 - 总土储4378万平米需7年消化(24年销售582万平米),存货周转压力大 [9] - 早期超大盘模式(城市运营)和三四线布局(19-21年)导致资产质量承压 [7] - 限价政策曾抑制金茂府产品优势,新规取消限价后高端产品力有望释放 [7][22]
中国金茂附属行使优先收购权
智通财经· 2025-05-16 12:37
交易概述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北京亦城获嘉兴投资指定为继任的优先收购权人,并于2025年1月22日向华福证券发出优先收购权行权通知,拟行权价格为不超过人民币13.23亿元 [1] - 2025年5月16日,北京亦城与华福证券订立标的资产转让协议,决定行使对标的资产的优先收购权,总对价为人民币13.23亿元 [1] - 标的资产包括华福证券(代表专项计划)持有的标的股权和标的债权(含标的物业),交易完成后将由公司间接全资持有 [1] 标的资产详情 - 标的股权为鼎茂置业的100%股权 [2] - 标的债权为计划管理人对鼎茂置业享有的债权本金人民币7.50亿元 [2] - 标的物业为鼎茂置业100%持有的金茂广场北塔写字楼物业,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湘江新区,可出租面积约为94,395.55平方米,作办公用途 [2] 历史交易背景 - 2022年6月10日,公司间接联属公司鼎茂置业和嘉兴投资与华福证券订立股权转让协议和债权转让及债权债务确认协议 [2] - 2022年6月30日筹备成立金茂华福-长沙金茂广场北塔二期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碳中和),将标的物业证券化,为集团运营和业务发展筹集资金 [2] - 资产支持证券代表专项计划权益的相应份额,为华福证券依据标的资产向投资者发行的受益凭证 [2]
金茂的“高端困局”:从“府系神话”到遭受质疑的冰火两重天
搜狐财经· 2025-05-15 14:40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从高端市场向三四线城市扩张,2020年二线城市拿地金额占比58.84%,三四线城市占比23.92% [3] - 新增7个城市运营项目,44%的二级新增土储来自城市运营项目 [3] - 2024年销售额从2021年的2356亿跌至983亿,归母净利润10.65亿元 [3] - 推出"金玉满堂"产品线细分客群,包括府系3.0、璞系、满系、棠系 [5] 产品表现与市场反应 - 北京金茂府凭借八大系统和科技豪宅定位一战成名 [3] - 成都首个"璞系"产品首开去化率仅66% [8] - 南京秦淮金茂府因减配引发维权,成都项目被抱怨"东方美学只剩石材堆砌" [10] - 西安曲江璞逸东方首开揽金12.6亿,七开七罄;上海中环金茂府四开四罄 [10] - 北京璞逸丰宜案名被批评拉低高端格调 [1][7][8] 组织架构调整 - 裁撤区域层级,构建总部-地区二级架构,取消五大区域层级 [10] - 重组为14个地区公司,形成直接管理城市项目的格局 [10] 财务与资源状况 - 2024年90%销售额来自一二线城市 [11] - 累计未售货值约2800亿,63%集中在华北及华东,87%位于一二线城市 [11] - 平均融资成本下降约50个基点,债务总额同比减少约50亿元 [13] 行业竞争态势 - 绿城用"海棠系"打造全龄社区,仁恒以"国际系"融合在地文化 [9] - 公司仍依赖"恒温恒湿"科技标签 [9] - 在楼市下半场,生存关键在于理解客户需求而非讲故事 [15]
消化“地王”
经济观察网· 2025-05-13 02:52
土地市场动态 - 中建智地、中国金茂和越秀地产联合体以126亿元底价竞得朝阳11号地,成为2025年朝阳区总价"地王",楼面价达5.45万元/平方米 [2] - 黄杉木店地块是板块十年来首个新房项目,周边二手房挂牌价高达10万元/平方米,但开发商仍保持谨慎态度 [2][5] - 2025年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多个城市频现"地王",消化高价土地成为房企现实问题 [2] 项目规划与蓄客 - 黄杉木店地块计划打造"宸"系纯改善型产品,户型面积140-300平方米,引入"好房子2.0"标准 [4] - 中建智地已开始蓄客,重点回访北京宸园未成交客户推荐新项目 [4] - 海淀树村项目楼面价10.23万元/平方米刷新北京单价纪录,计划推出180平方米起步高端产品,总价2000万元以上 [6] - 朱房地块华润项目单价13万元/平方米,建发项目均价14万元/平方米,预计5月底或6月初开盘 [6] 市场竞争与去化 - 心意和园项目作为酒仙桥板块十五年来首个入市项目,网签率71.4%,网签价较备案价下降11.6% [5] - 2021年悦锦雅苑作为王四营板块十年来首个项目开盘即热销,但后续项目未能复制成功 [7] - 2023年北京某板块两个"地王"项目网签率分别为54%和7%,显示高端产品去化压力 [8] - 国央企因审批流程复杂应变不足,易陷入项目滞销局面 [10] 开发策略与成本控制 - 房企面临保销售与保利润的两难选择,压缩成本可能导致品质下降 [12] - 通过提高容积率等方式可降低楼面价,某地块从7.2万元/平方米降至4.6万元/平方米 [13] - 房企与地方政府形成默契,房企托底楼市,政府给予规划审批等弹性支持 [13] - 产品力和操盘能力成为房企应对市场的关键,国央企通过吸纳民企人才提升竞争力 [11] 行业趋势 - 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背景下,板块内部需求有限,先入市项目优势明显 [7] - 当前市场环境下去化优先,首期开盘不利将导致后期降价压力 [9] - 控制成本可通过提升效率、优化结构、集中采购等方式实现,不必牺牲品质 [12]
中证香港300内地高贝塔指数报898.38点,前十大权重包含微创机器人-B等
金融界· 2025-05-12 08:06
指数表现 - 中证香港300内地高贝塔指数报898.38点 [1] - 近一个月上涨7.01% [1] - 近三个月上涨1.94% [1] - 年初至今上涨6.72% [1] 指数基本信息 - 指数基日为2005年12月30日 [1] - 基点1000.0点 [1]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分别在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 [2] 权重股构成 - 微创机器人-B为第一大权重股占比5.17% [1] - 华虹半导体占比2.95% [1] - 阿里健康占比2.72% [1] - 小鹏汽车-W占比2.7% [1] - 国泰海通占比2.55% [1] - 药明生物占比2.53% [1] - 碧桂园服务占比2.51% [1] - 金蝶国际占比2.43% [1] - 中国金茂占比2.37% [1] - 万国数据-SW占比2.31% [1] 行业分布 - 房地产行业占比最高达21.70% [2] - 金融行业占比20.95% [2] - 医药卫生行业占比18.32% [2] - 可选消费行业占比16.93% [2] - 信息技术行业占比10.92% [2] - 通信服务行业占比4.34% [2] - 原材料行业占比2.93% [2] - 主要消费行业占比2.01% [2] - 工业行业占比1.89% [2] 市场板块分布 - 全部持仓集中于香港证券交易所 占比100.00% [2]
整理:每日港股市场要闻速递(5月12日 周一)
快讯· 2025-05-12 01:16
重要新闻 -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并达成重要共识 [2] 个股新闻 宁德时代(810699HK) - 5月12日起招股 发售价不高于26300港元 [3] 理想汽车(02015HK) - 理想L7累计交付量突破300000辆 [3] 龙湖集团(00960HK) - 4月合约销售额513亿元人民币 1-4月累计合约销售额2208亿元人民币 [3] 荣昌生物(09995HK) - 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射用维迪西妥单抗用于治疗HER2阳性且存在肝转移的晚期乳腺癌在中国上市 [4] 广汽集团(02238HK) - 4月汽车销量1164万辆 同比下降1266% [5] 中国海外发展(00688HK) - 1-4月累计合约物业销售金额达66583亿元 [5] 中国金茂(00817HK) - 4月签约销售金额7001亿元 [5] 世茂集团(00813HK) - 前4个月累计合约销售总额907亿元 [5]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00081HK) - 4月实现合约销售额2624亿元 同比下跌181% [5] 丘钛科技(01478HK) - 4月手机摄像头模组销售31783万件 环比增加79% [5] 石药集团(01093HK) - SYH2046片获美国临床试验批准 [5]
中国金茂管理层大洗牌 新团队意在“重新起跑”?
第一财经· 2025-05-10 14:00
组织架构调整 - 公司取消全部区域设定,将原有的"总部-区域-城市"三级架构调整为"总部-地区"二级架构,设立14个地区公司 [3] - 组织架构调整后,公司内部城市公司之间的竞争会更激烈,目的是适应行业新环境、激发组织活力 [2] - 公司高管团队大更新,多位副总裁被提拔,14个城市公司负责人敲定,整体以原班人马过渡为主 [3][5] 管理团队变动 - 公司主席由执行董事陶天海接任,2025年3月11日起生效 [3] - 华南区域总经理李兴升任高级副总裁,分管成本合约部、资产管理部及金茂广深地区 [4] - 华东区域总经理关翀升任副总裁,分管华东各城市经营 [4] - 首席营销官李剑升任副总裁,2024年加入公司 [5] 业绩表现 - 公司销售金额从2021年的2356亿元回落至2024年的982.55亿元 [6] - 营业收入从2020年的600.54亿元波动至2024年的590.53亿元 [6] - 归母净利润从2020年的38.81亿元波动至2024年的10.65亿元,2023年曾亏损68.97亿元 [6] - 销售排名从2021年的第15名提升至2024年的第12名 [6] 业绩调整原因 - 曾下沉至较低能级城市拿地,造成阶段性库存压力 [7] - 高端高价产品优势在限价政策松动前受到限制 [7] - 受行业下行影响,计提发展中物业、持作出售物业减值,部分项目收入及毛利率下降 [7] 战略调整 - 公司未来将回归核心城市、核心地段、回归高端产品 [8] - 2024年权益土地款支出202亿,权益占比61%,京沪成为投资重心 [11] - 2025年前4月全口径新增货值590亿元,位居行业第二 [11] - 2025年总推货量约1800亿,其中70%为2023年以来新获取的地块 [11] 行业竞争 - 未来房地产竞争将集中在全国性房企和地性房企之间 [9] - 公司加大投资力度补仓,重回一二线优质地段,与央企、地方国企竞争 [11] - 限价政策取消有利于公司发挥高端产品优势 [11]
中国金茂架构调整落定 重点区域总获晋升
中国经营报· 2025-05-09 12:02
组织架构调整 - 公司从"总部-区域-城市"三级管理调整为"总部-地区"两级管理 原5大区域、近20个城市公司精简为14个城市公司及6个事业部/片区 [3] - 华东市场包括上海、浙江、南京、苏南、合肥公司 华北市场包括北京、天津、山东、郑太、雄安公司 华南为广深公司 华中为长沙公司 西南为成渝和西安公司 [3] - 6个事业部/片区包括龙河、福建、武汉、重庆、济南事业部和宁波片区 调整旨在强化总部管控、提升决策效率 保持现有队伍规模 [4] 人事任命 - 14个城市公司总经理名单公布 上海由副总裁关翀兼任 北京由原运营管理部总经理马浩担任 成渝由高级副总裁刘光华兼任 长沙由副总裁杨冰兼任 [5] - 华东区域总经理关翀升任副总裁 分管上海、南京、浙江、苏南、合肥 原华南区域总经理李兴升任高级副总裁 分管成本合约部及广深公司 [5][6] - 原首席营销官李剑升任副总裁 继续分管营销 原华北区域副总经理吴升任首席运营官 分管华北城市经营 [6] 业绩与战略 - 2024年公司签约销售额983亿元 其中68%来自华东和华北地区 截至2024年底未售货值2800亿元 63%集中在华北及华东 87%位于一二线城市 [6] - 2025年总推货值预计1800亿元 预期销售规模保持千亿元 排名稳中有升 近期加速在核心一二线城市拿地 上海已斥资超200亿元获取5宗地块 [6][7] - 一线及强二线城市二手房市场回暖 公司土拓策略转向积极 重点布局上海、北京等核心城市 [6][7] 行业背景 - 行业普遍优化层级架构 中指研究院指出精简可避免总部"头重" 提升市场反应速度 强化资源整合效能 [4]
靴子落地,中国金茂“新人就位” ?
36氪· 2025-05-09 08:09
公司高层变动 - 中国金茂于3月11日完成换帅,原CEO陶天海接任董事会主席 [1] - 新管理层上任一周后,公司撤销所有区域公司,重组为14个地区公司,架构从三级(总部-区域-城市)调整为二级(总部-地区) [1] 人事任命调整 - 5月7日公布新架构下人事任命,核心调整包括:提拔李兴为高级副总裁(原华南区域总经理),关翀、李剑为副总裁(原华东区域总经理/首席营销官) [1] - 李剑为龙湖仕官生出身,加入公司仅一年即获提拔 [1] - 分工明确:李兴分管成本合约部、资产管理部及金茂广深;关翀分管华东五地(上海/南京/合肥/苏南/浙江)并兼任上海总经理;李剑主抓营销管理部及客户与产品研究委员会 [1] 总部关键岗位任命 - 乔晓洁(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新增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职责 [2] - 其他任命包括:唐咏任首席文旅官、田九坡任首席产品官、李宗照任总工程师、吴进任首席运营官 [2] 信息披露情况 - 截至发稿时,中化集团及中国金茂官网未发布正式任命公告,官网最新信息仍为2024年ESG报告 [4] - 李兴的高管信息已更新至官网 [4] 高管背景补充 - 陶天海自2017年起历任公司副总裁、董事会副主席等职,2023年4月出任CEO,拥有26年地产开发及城市运营经验 [5] - 李兴曾主导金茂华南区域管理,2023年7月至2025年5月期间区域年度营收达25亿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