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际(00152)

搜索文档
深圳国际(00152) - 2023 Q3 - 季度业绩
2023-10-27 10:1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67,359,514,836.14元,较2022年12月31日调整后减少2.67%[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1,419,374,164.45元,较2022年12月31日调整后增长0.33%[5] - 2023年1 - 9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992,715,053.98元,较2022年调整后增长15.67%[6] - 2023年7 - 9月,营业收入2,246,408,274.72元,较2022年调整后减少11.98%;2023年1 - 9月,营业收入6,371,288,240.00元,较2022年调整后减少4.14%[7] - 2023年7 - 9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9,624,394.83元,较2022年调整后减少47.87%;2023年1 - 9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38,899,495.84元,较2022年调整后减少23.75%[7] - 2023年7 - 9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13,714,463.93元,较2022年调整后增长19.68%;2023年1 - 9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418,307,690.27元,较2022年调整后增长11.51%[8] - 2023年7 - 9月,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29%,较2022年调整后减少2.68个百分点;2023年1 - 9月,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96%,较2022年调整后减少1.90个百分点[8] - 2023年7 - 9月,基本每股收益0.258元/股,较2022年调整后减少49.90%;2023年1 - 9月,基本每股收益0.642元/股,较2022年调整后减少25.43%[8] - 2023年7 - 9月,稀释每股收益0.258元/股,较2022年调整后减少49.90%;2023年1 - 9月,稀释每股收益0.642元/股,较2022年调整后减少25.43%[8] - 2023年7 - 9月非经常性损益合计 - 4,090,069.10元,2023年1 - 9月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20,591,805.57元[10] - 报告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变动比例为 -47.87%,年初至报告期末变动比例为 -23.75%[11] - 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变动比例为 -49.90%,年初至报告期末变动比例为 -25.43%[11] - 报告期稀释每股收益变动比例为 -49.90%,年初至报告期末变动比例为 -25.43%[11] - 剔除特定投资收益影响,报告期及本年前3季度,集团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7.37%和15.94%[11] - 2023年9月30日货币资金为34.1152246072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6.3586215872亿元有所减少[25] - 2023年9月30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4.1109564825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1.1224377154亿元大幅减少[25] - 2023年9月30日应收账款为9.7395570116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0.5226301307亿元有所减少[25] - 2023年9月30日存货为13.5830281241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3.1426295681亿元略有增加[25]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资产合计82.0924354286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92.9712150608亿元减少[25] - 2023年9月30日资产总计673.5951483614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92.0469801550亿元减少[25]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负债合计209.57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32.43亿元下降10.7%[26] - 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合计191.72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85.97亿元增长3.1%[26] - 2023年9月30日负债合计401.29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18.41亿元下降4.1%[26] - 2023年1 - 9月营业总收入63.71亿元,较2022年1 - 9月的66.46亿元下降4.1%[27] - 2023年1 - 9月营业总成本50.94亿元,较2022年1 - 9月的56.05亿元下降9.1%[27] - 2023年1 - 9月营业利润20.68亿元,较2022年1 - 9月的25.24亿元下降18.1%[27] - 2023年1 - 9月净利润15.59亿元,较2022年1 - 9月的20.68亿元下降24.6%[27] - 2023年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归属母公司所有者为 - 3.32亿元,较2022年的 - 9.97亿元有所改善[28] - 2023年综合收益总额12.27亿元,较2022年的10.71亿元增长14.6%[28]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0.642元/股,较2022年的0.861元/股下降25.4%[28] - 2023年1 - 9月收到的税费返还为59.09亿元,2022年同期为53.86亿元,同比增长9.79%[29] - 2023年1 - 9月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61.71亿元,2022年同期为59.06亿元,同比增长4.48%[29] - 2023年1 - 9月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31.79亿元,2022年同期为33.19亿元,同比下降4.21%[29] - 2023年1 - 9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93亿元,2022年同期为25.87亿元,同比增长15.70%[29] - 2023年1 - 9月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32.48亿元,2022年同期为16.15亿元,同比增长101.09%[29] - 2023年1 - 9月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31.85亿元,2022年同期为41.70亿元,同比下降23.63%[29] - 2023年1 - 9月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63亿元,2022年同期为 - 25.55亿元,同比增长102.47%[29] - 2023年1 - 9月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71.18亿元,2022年同期为200.58亿元,同比下降14.66%[29] - 2023年1 - 9月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203.94亿元,2022年同期为211.64亿元,同比下降3.64%[29] - 2023年1 - 9月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32.76亿元,2022年同期为 - 11.06亿元,同比下降196.11%[29] 股东相关信息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股东总数为15,329户,其中A股股东15,085户,H股股东244户[12] - 前10名股东中,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股比例33.47%,持股总数729,821,375股[13] - 前10名股东中,新通产实业开发(深圳)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0.03%,持股总数654,780,000股[13]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7 - 9月,梅观高速日均混合车流量171千辆次,日均路费收入452千元[15] - 2023年7 - 9月,机荷东段日均混合车流量332千辆次,日均路费收入1,954千元[15] - 2023年7 - 9月有机垃圾处理量为318.31千吨,1 - 9月为874.55千吨;7 - 9月运营收入为147,302.18千元,1 - 9月为412,671.97千元[17] - 2023年7 - 9月风力发电上网电量包头南风为150,169.65兆瓦时、新疆木垒为193,806.92兆瓦时等;7 - 9月营业收入包头南风为44,398.50千元、新疆木垒为89,928.27千元等[18][19] 公司业务项目进展 - 机荷高速改扩建工程PPP项目合同于2023年3月31日终止,公司正协助开展方案调整工作,调整方案未确定[20] - 外環三期坑梓至大鹏段约16.8公里,估算总投资84.47亿元,2023年7月14日董事会批准公司继续投资建设[20] - 广深高速改扩建项目广州 - 东莞段已获广东省发改委项目核准,深圳段推进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编[21] 公司融资与理财情况 - 2023年7月14日公司拟向不超35名特定对象发行不超654,231,097股A股股票,不超发行前总股本30%,募资不超65亿元[21] - 公司控股股东深圳国际的全资子公司新通产公司拟认购不超15.10亿元,发行后深圳国际拟合计间接持有公司不低于45%股份[21] - 2023年8月18日董事会同意以湖南省益阳至常德高速公路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申报工作[21] - 公司2023年8月10日完成2023年度第三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15亿元,期限270天,票面利率2.25%[22] - 公司2023年获50亿元中期票据注册额度,9月4 - 5日发行2023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规模10亿元,期限5年,票面利率3.05%[22][23] - 公司2023年10月17 - 18日发行2023年第一期绿色公司债券,规模5.5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2.88%[23] - 报告期内集团新发生2笔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交易,委托理财金额4亿元,期末理财产品资金余额2亿元[23] 公司股权与权益情况 - 公司间接持有湾区发展约71.83%股份,湾区发展间接享有西线高速50%和广深高速45%的利润分配权益[16]
深圳国际(00152)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8 09:1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执行董事有李海涛(主席)、刘征宇(总裁)等[11] - 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股份代号为00152[11] - 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多期人民币债券,如2021年第一期(债券代号:149689)等[11] - 公司核数师为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12] - 公司香港法律顾为礼德齐伯礼律师行[12]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银行[12] - 公司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为卓佳登捷时有限公司[13] - 公司主要在中国进行经营活动,公司为百慕大注册的投资控股公司,股份于港交所上市,主要附属公司深圳高速于港交所及上交所上市[190]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及主要物流节点城市为战略区域,介入“水陆空铁”及收费公路等物流基础设施投资等业务[6] - 公司构建以南京西坝港及靖江港为枢纽港的港口网络布局,“十四五”坚持“并购为主,新建为辅”原则[91] - 2023年下半年公司将坚持「稳中求进,笃定前行」工作主基调,在资金、投资、安全等方面求「稳」,在经营水平等方面求「进」[131] - 2023年下半年公司将围绕「水陆空铁+智冷」全景物流仓储节点为基础的战略性设施网络进行优化布局[132] 公司各业务线权益占比 - 公司在物流业务、港口及相关服务、收费公路、大环保、其他投资等领域有不同权益占比,如深国际华南物流园权益占比90%等[9] - 深国际物流港(杭州二期)、深国际物流港(合肥肥东)及深国际物流港(南昌经开)由公司占40%权益的合营企业持有[10] - 公司持有南京西壩港70%权益[92] - 公司持有靖江港项目70%权益[95] - 公司持有沈丘港项目40%权益[96] - 公司持有丰城港项目20%权益[96] - 公司通过持有约52%权益的附属公司深圳高速统筹经营收费公路业务[102] - 公司持有约71.83%股权的湾区发展分别享有广深高速45%和西线高速50%的利润分配权益[109] - 深圳高速持有环境公司、新能源公司、基建环保公司、深圳光明深高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100%权益,持有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11.25%权益[116] - 深圳高速与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威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深圳金深新能源有限公司,持有其65%股权[119] - 深圳高速持有51%股权的南京风电公司运营表现欠佳[119] - 深圳峰和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于2022年完成收购南京安维士51%股权[119] - 深圳高速间接持有63.33%股权的乾泰公司业务开展未达预期[122]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约69.1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 [17] - 股东应占盈利较去年同期下跌84%至9205万港元 [17] - 受人民币大幅贬值影响,集团产生净汇兑亏损约港币6.10亿元[23] - 2023年6月30日总资产为1271.48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5%[142] - 2023年6月30日总负债为751.38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4%[142] - 2023年6月30日总权益为520.10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6%[142] - 2023年6月30日股东应占资产净值为293.13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6%[142] - 2023年6月30日现金为106.54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24%[142] - 2023年6月30日借贷总额为501.83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7%[142] - 2023年6月30日借贷净额为395.29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1%[142]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及总权益分别约为港币1271.48亿元及港币520.10亿元,股东应占资产净值约为港币293.13亿元,每股资产净值为港币12.2元,较去年年底下跌7%,资产负债率为59%,负债比率为76%,较去年年底上升4个百分点[143] - 本期营运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入约为港币16.28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出约为港币18.70亿元,融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出约为港币24.86亿元[14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现金约港币106.54亿元,较去年年底下跌24%[145] - 本期公司资本开支约为人民币37亿元(相当于港币40亿元),预计2023年下半年资本开支约为人民币56亿元(相当于港币61亿元)[146]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借贷总额约为港币501.83亿元,较去年年底下跌7%,借贷分别有54%、28%及18%于一年内、第二至第五年以及第五年或以後到期偿还[149][15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人民币借贷与外币借贷的比例约为56%:44%[156]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现金及备用银行信贷额度约港币884亿元[15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6,158,830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7,486,998千元港币减少[17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2,028,456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2,362,552千元港币减少[17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经营盈利为1,882,684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5,008,198千元港币大幅减少[17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及财务成本前盈利为2,284,079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2,920,150千元港币减少[17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盈利为996,597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1,538,867千元港币减少[17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内纯利为557,560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1,181,502千元港币减少[17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内其他全面费用为(2,538,717)千元港币,较2022年同期的(2,866,482)千元港币有所减少[18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内全面费用总额为(1,912,386)千元港币,较2022年同期的(1,684,980)千元港币增加[182] - 本公司普通股权持有人应占每股盈利基本为0.04港币,2022年同期为0.26港币[179] - 2023年1月1日经审计的总权益为55199174千港元,2023年6月30日未经审计的总权益为52010246千港元,减少了3188928千港元[187] - 2023年上半年期内纯利为626331千港元,其中本公司普通股权持有人应占92045千港元,非控制性权益占534286千港元[187] - 2023年上半年其他全面费用为2538717千港元,其中本公司普通股权持有人应占1440207千港元,非控制性权益占1098510千港元[187] - 2023年上半年与拥有人交易总额为1276542千港元,其中本公司普通股权持有人应占586313千港元,非控制性权益占690229千港元[187] - 2023年营运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1627783千港元,较2022年的4210633千港元减少了2582850千港元[189] - 2023年投资活动所用的净现金为1869875千港元,2022年为6494894千港元,减少了4625019千港元[189] - 2023年融资活动所用的净现金为2485525千港元,2022年产生的净现金为3523197千港元,减少了6008722千港元[189]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2727617千港元,2022年净增加1238936千港元[189] - 2023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699657千港元,较期初的10829873千港元减少了3130216千港元[189] 物流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物流业务整体收入约9.2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5% [17] - 物流业务股东应占盈利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127%至3.92亿港元 [17] - 2023年上半年新建成并投入运营的物流面积约22万平方米 [2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在全国近40个物流节点城市布局,总运营面积逾450万平方米 [20] - 公司已在14个关键节点城市完成“一城多园”布局 [20] - 公司成功获取深圳平湖南项目约33.4万平方米的物流用地 [18] - 公司积极推动以杭州及贵州的成熟物流港项目为底层资产的基础设施公募REITs发行工作 [2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在全国近40个物流节点城市布局,管理及经营34个物流项目,规划土地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已获取经营权土地面积约853万平方米,运营面积约453万平方米,成熟物流园区综合出租率约82%[2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在大湾区共布局13个物流项目,其中已运营/管理项目4个,建设中项目6个[27] - 深国际华南物流园位于深圳龙华区,占地面积约57.8万平方米,一期项目按规划向数字经济园区转型[28] - 深国际西部物流园位于深圳南山区,总运营面积约12.2万平方米,2023年6月30日园区整体出租率达100%[28] - 深国际康淮电商中心运营面积约14.3万平方米,2023年6月30日整体出租率达93.8%[29] - 2023年7月公司以约7.49亿元收购深国际智慧物流港(深圳坪山东),总面积约2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4万平方米[30] - 深国际铁路枢纽物流港(深圳平湖南)占地面积约90万平方米,物流仓储建筑面积预计约85万平方米[32] - 深圳平湖南项目一期已运营铁路货场/堆场面积约17万平方米,2022年上半年陆续交接[33] - 2023年6月25日公司以11.87亿元竞得深圳平湖南项目上盖仓储土地使用权,拟建设85万平方米物流仓储设施[34] - 深国际智慧物流港(深圳黎光)占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26.5万平方米,2023年下半年分批运营[37] - 深国际智慧物流港(深圳盐田)占地面积约3.2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12.7万平方米,预计2023年底竣工运营[37] - 公司于2022年4月完成深国际智慧物流港(深圳坪山)70%权益收购,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38] - 深国际智慧物流港(深圳坪山)2023年5月30日开工,预计2025年建成运营[38] - 深圳平湖南项目二期预计2023年底或2024年初全面开工,争取2026年建成[34] - 深国际公路枢纽物流港(深圳宝安)占地面积约7.5万平方米,2023年7月所在的深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建设名单,公司正推进土地获取工作[39] - 深国际智慧物流港(中山火炬)总运营面积约6.6万平方米,2023年6月30日出租率近100%[40] - 深国际智慧物流港(佛山南海)建筑面积约9.3万平方米,深国际智慧物流港(佛山顺德)建筑面积约33.7万平方米,预计分别于2024年及2025年投入运营[40] - 深国际智慧物流港(佛山高明)占地面积约15.7万平方米,预计2023年内开工建设[41]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在全国其他地区(不含大湾区)34个物流节点城市布局,30个项目运营,总运营面积约389万平方米[4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获取太原项目(占地面积约12.7万平方米)及成都温江项目(占地面积约6.7万平方米)仓储用地[44] - 2023年6月30日,金华义乌项目、长沙项目二期A项目建成运营,新增运营面积逾22万平方米[4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4个新开工项目建筑面积合计约52万平方米,4个续建项目建筑面积合计约43万平方米[45] - 深国际物流港(石家庄正定)占地面积约3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超50万平方米,2023年6月30日已运营面积约6.4万平方米[46] - 2022年上半年,公司以约17.10亿元收购深国际物流港(郑州新郑)及深国际物流港(合肥肥西),总占地面积约91.9万平方米,运营面积约40.6万平方米[48] - 公司探索物流港资产证券化路径,实施“投建融管”闭环商业模式,可回笼资金、缩短回报周期、降低负债率、提前兑现资产增值收益[49] - 2021年公司与金石投资共同发起设立深石基金,已将南昌、合肥及杭州的物流港项目置入,目前运作正常,经营稳定[52] - 公司积极筹划基础设施公募REITs申报发行,首批拟以杭州及贵州的成熟物流港项目为底层资产,目前处于申报准备阶段并取得阶段性进展[5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大湾区物流港规划土地面积234.1万平方米,已获取土地面积216.6万平方米,已投入运营面积64.3万平方米[55] - 深国际铁路枢纽物流港规划土地面积90万平方米,预计2026年投入运营[55] - 深国际华南物流园(深圳)已获取土地面积57.8万平方米,已投入运营面积31.2万平方米,2003年投入运营[55] - 深国际西部物流园(深圳)已投入运营面积12.2万平方米,2003年投入运营[55] - 深国际康淮电商中心(深圳)已投入运营面积1
深圳国际(00152)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9 04:06
财务数据 - 二零二三年度中期收入为6,918,479港币千元,较二零二二年同期下降[1] - 二零二三年度中期毛利为2,278,652港币千元,较二零二二年同期略有下降[1] - 二零二三年度中期经营盈利为2,114,900港币千元,较二零二二年同期大幅下降[1] - 二零二三年度中期净利润为626,331港币千元,较二零二二年同期大幅下降[1] - 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699.66亿港币,较去年同期减少29.1%[3] - 公司的股本及股本溢价为13254.16亿港币,较去年同期增长0.3%[3] - 公司的贷款总额为23834.46亿港币,较去年同期减少19.1%[4] - 本公司普通股权持有人中期净利润为92,045港币千元,较二零二二年同期大幅下降[2] - 本公司普通股权持有人每股基本盈利为0.04港币元,较二零二二年同期下降[2] 业务表现 - 公司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费公路及大环保业务收入为46.34亿港币,物流业务收入为2.28亿港币[21] - 公司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营利润为21.15亿港币,其中收费公路及大环保业务贡献10.44亿港币,物流业务贡献4.92亿港币[21] - 公司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净利润为6.26亿港币,其中收费公路及大环保业务贡献10.43亿港币,物流业务贡献3.91亿港币[21] - 公司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实现总收入约69.1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44] - 物流业务整体收入约9.2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5%(撇除汇率影响,较去年同期上升2%),股东应占利润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127%至3.92亿港元[46] 项目发展 - 本集团在大湾区、长三角及京津冀等核心区域布局优质项目,提升市场份额,成功获得若干优质仓储用地[47] - 本集团全力实施“投建管转”及“投建融管”双闭环商业模式,推进深圳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计划,成功推进前海项目的开发建设[49] - 本集团抓住国内政策机遇,积极推进多种物流资产证券化渠道,进一步完善“投建融管”小闭环商业模式[50] - 本集团港口业务在二零二三年三月和七月分别投产运营沈丘港一期项目和丰城港项目[53] - 深国际华南物流园位于深圳市龙华区,占地面积约57.8万平方米,目前按深圳市政府总体规划正在向数字经济园区转型[62]
深圳国际(00152) - 2023 Q1 - 季度业绩
2023-04-27 10:49
公司财务状况 - 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总资产为69,201,468,263.76人民币元,较上一季度略有下降[8] - 公司资产总计为68,934,852,011.45元,其中流动资产合计为9,209,941,645.98元,非流动资产合计为59,724,910,365.47元[26] - 公司负债合计为40,922,345,089.61元,其中流动负债合计为22,483,822,847.04元,非流动负债合计为18,438,522,242.57元[27] 营业收入和利润 - 營業收入为1,772,728,100.22人民幣元,同比增长7.38%[8] -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为412,718,223.34人民幣元,同比增长7.13%[8] - 2023年1-3月,公司營業總收入为1,903,638,574.41人民幣元,同比增长7.38%[28] 现金流量 -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为611,009,879.13人民幣元,同比增长65.92%[8] -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为1,013,802,070.16人民幣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5.95%[29] 高速公路业务 - 集团路费收入同比减少约1亿元,主要因武黄高速經營到期导致[9] - 集团投资的高速公路项目車流量逐月恢复性增长,路费收入同口径增长约22.65%[9]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經常性損益項目中,计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为7,899,243.70人民幣元[11] - 非經常性損益項目中,計入當期損益的對非金融企業收取的資金佔用費为2,971,698.12人民幣元[11] 股东情况 - 公司股东总数为18,545户,其中A股股东18,298户,H股股东247户[13] 融资和理财 - 公司完成了2023年度第一期和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发行规模均为10亿元,期限均为180天,票面利率分别为2.16%和2.20%[22] - 公司新发生3笔银行发行的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交易,委托理财金额为8.7亿元,预期收益为6,132.19千元,无逾期未收回的本金和收益[23] 会计准则调整 - 公司于2023年1月1日开始执行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进行了调整[30] - 流动资产合计为人民币9,297,121,506.08元,非流动资产合计为人民币59,904,346,757.68元,资产总计为人民币69,201,468,263.76元[30] - 流动负债合计为人民币23,243,350,594.23元,非流动负债合计为人民币18,597,209,719.75元,负债合计为人民币41,840,560,313.98元[31] - 所有者权益合计为人民币27,360,907,949.78元,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为人民币69,201,468,263.76元[31]
深圳国际(00152)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19 08:10
公司业务 - 公司主要战略区域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主要物流节点城市[4][4] - 公司业务涵盖物流业务、物流园转型升级业务、港口及相关服务业务、收费公路业务、大环保业务和其他投资[3][3] - 公司在2022年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具体数字和百分比未提及[5][5] - 公司致力于助力实体经济,发挥城市配套作用,服务城市、产业和民生[2][2] - 公司核心价值观为奋斗、开放、务实、协调[3][3] 财务数据 - 公司总资产值在2022年达到138,051百万港元,较2021年增长3%[9][9] - 公司股东应占每股资产净值在2022年为17.10港元,较2021年增长23%[9][9] - 公司除税及财务成本前盈利在2022年为10,059百万港元,较2021年下降44%[9][9] - 2022年收费公路及大环保业务收入为9330百万港元,较2021年11281百万港元下降[10][10] - 2022年除税前盈利为2931百万港元,较2021年8956百万港元下降[10][10] 业务拓展 - 公司成功收购位于郑州及合肥两个核心城市的优质物流仓储项目,总面积约91.9万平方米,有助于加快公司在核心城市的战略布局[12][12] - 公司助力香港疫情防控,建成四个跨境运输综合接驳站以缓解跨境货运压力[12][12] - 公司与政府相关部门签署西部公路物流枢纽项目的投资协议,助力打造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对外物流枢纽[13][13] - 公司与坪山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将在工业上楼及仓储上楼等领域深入合作[14][14] 股东情况 - 本公司2022年度股东应占利润下降65%,为12.54亿港元[18][18] - 公司建议向股东派发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股息为0.257港元,较去年下降69%[19][19] 未来展望 - 公司在2023年将持续完善物流生态,夯实物流主业发展地基[186][186] - 港口业务是公司“四轮驱动”业务板块的重要一环,将以分拆上市为目标,推进港口联网行动[188][188] - 公司将全力推进深圳平湖南项目二期拿地进程,继续做大深圳平湖南项目一期集装箱装卸、转运等业务[190][190]
深圳国际(00152)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8 04:09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收入为155.29亿港元,2021年为185.42亿港元,同比下降16.25%[2] - 2022年公司年度纯利为19.36亿港元,2021年为62.30亿港元,同比下降68.99%[2] - 2022年公司本公司普通股權持有人應佔每股盈利为0.54港元,2021年为1.60港元,同比下降66.25%[3] - 2022年公司年度其他全面亏损为68.03亿港元,2021年为收益15.12亿港元[4] - 2022年公司年度全面亏损为48.67亿港元,2021年为收益77.42亿港元[4] - 2022年公司总资產为1334.95亿港元,2021年为1380.51亿港元,同比下降3.29%[5] - 2022年公司总權益为551.99亿港元,2021年为676.72亿港元,同比下降18.43%[6] - 2022年公司总負債为782.96亿港元,2021年为703.79亿港元,同比上升11.25%[6] - 2022年公司来自客户合约之收益为1.184776亿港元(2021年为2.684263亿港元),收入为1.5529301亿港元[15] - 2022年公司经营盈利为7083667港元(2021年为9554640港元),除税前盈利为2930926港元(2021年为8956258港元)[15][16] - 2022年公司年度纯利为1936157港元(2021年为6229605港元),本公司普通股权持有人应占盈利为1253919港元(2021年为3573011港元)[15][16] - 2022年折旧与摊销及资本开支为2707889港元(2021年为3232470港元),使用权及无形资产之增加为6003740港元(2021年为8698194港元)[15][16] - 2022年来自客户合约之收益为14532023千港元,2021年为17332061千港元[18] - 2022年其他收益–净额为3998746千港元,2021年为5626309千港元[18] - 2022年财务成本净额为2568593千港元,2021年为930826千港元[19] - 2022年当期所得税为994769千港元,2021年为2726653千港元[21]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54港元,2021年为1.60港元[23] - 2022年每股摊薄盈利为0.54港元,2021年为1.60港元[25] - 董事会建议2022年度末期股息为每股普通股0.257港元,2021年为0.125港元[26][27] - 2022年拟派末期及年度股息为613667千港元,2021年为1876840千港元[27] - 2022年总收入为15.529亿港元,较2021年的18.542亿港元减少16% [32] - 2022年股东应占盈利为1.254亿港元,较2021年的3.573亿港元下跌65% [33] - 本年度末期股息为每股港币0.257元,较去年下降69%,股息总额为港币6.14亿元,较去年下降67%[38] - 2023年公司总资产133,495百万港元,较2021年的138,051百万港元减少3%[86] - 2023年公司总负债78,296百万港元,较2021年的70,379百万港元增加11%[86] - 2023年公司总权益55,199百万港元,较2021年的67,672百万港元减少18%[86] - 2023年公司股东应占资产净值31,248百万港元,较2021年的38,873百万港元减少20%[86] - 2023年公司股东应占每股资产净值13.1港元,较2021年的17.1港元减少23%[86] - 2023年公司现金14,025百万港元,较2021年的11,985百万港元增加17%[86] - 2023年公司银行贷款34,861百万港元,较2021年的25,610百万港元增加36%[86] - 2023年公司其他贷款314百万港元,较2021年的534百万港元减少41%[86] - 2023年公司借贷总额53,767百万港元,较2021年的44,159百万港元增加22%[86] - 2023年公司借贷净额39,742百万港元,较2021年的32,174百万港元增加24%[8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为港币1334.95亿元,总权益约为港币551.99亿元,股东应占资产净值约为港币312.48亿元,每股资产净值为港币13.1元,较去年年底下跌23%[87] - 2022年,集团资产负债率为59%,较去年年底上升8个百分点,负债比率为72%,较去年年底上升24个百分点[87] - 2022年,集团从营运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入约为港币101.34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出约为港币78.36亿元,融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出约为港币4.25亿元[88]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现金约港币140.25亿元,较去年年底上升17%[89] - 2022年,集团资本开支约为人民币62亿元(相当于港币70亿元),预计2023年资本开支约为人民币88亿元(相当于港币99亿元)[90]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借贷总额约为港币537.67亿元,较去年年底上升22%,借贷分别有55%、30%及15%于一年内、第二至第五年以及第五年或以后到期偿还[9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人民币借贷与外币借贷的比例约为74%:26%[9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现金及备用银行信贷额度约港币934亿元[97] 公司股权结构 - 2022年12月31日,Ultrarich直接持有公司1,058,717,983股普通股,占发行股份约44.34%[8] - 深圳投资控股持有Ultrarich 100%权益,直接持有公司364,500股普通股,占发行股份约0.01%,实际持有公司发行股份约44.35%,为第一大股东[8] 公司收购事项 - 2021年8月10日,美华与深投资本签订买卖协议,以约25.85236亿港元收购深投基建100%股权,2022年1月11日完成收购[9] - 2022年以约17.10亿元人民币收购郑州及合肥优质物流仓储项目[34] - 2022年2月及6月,深圳万科先后以约9.15亿元及14.80亿元两次注资前海商业公司,第二次增資完成后,公司股权摊薄至50%[61] - 2022年4月深圳高速完成收购利赛环保公司70%股权,年底餐厨垃圾收运量达500吨/日,较收购前提高45%,全年处理量约15.8万吨,提油量约3642吨,首年转亏为盈[78] - 2022年1月11日,公司完成收购深投控基建100%股权的交割工作,深投控基建间接持有深圳投控湾区发展有限公司71.83%的权益[74] - 公司于本年度完成收购南京安维士51%股权,其是国内齿轮箱运维行业领先企业[76] 公司业务板块划分 - 集团经营分为收费公路及大环保业务、物流业务两项主要业务分部[13] - 收费公路及大环保业务包括开发、运营及管理收费公路等[13] - 物流业务包括物流园建设、运营及管理等[13] - 董事会以计量年度纯利评估营运分部表现[13] 收费公路及大环保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收费公路及大环保业务收入为1.0774322亿港元(2021年为1.3143042亿港元),经营盈利为2697295港元(2021年为3894048港元)[15][16] - 2022年收费公路收入中特许经营安排之建造服务收入为14.44105亿港元(2021年为18.61703亿港元)[16] - 2022年因道路交通需求下降和货车通行费减免10%政策,公司经营和投资的收费公路整体路费收入同比下降[71] - 深圳外环项目二期2022年1月1日通车,与一期形成贯通效应,本年度车流量及路费收入同比增长[71] - 收费公路业务路费收入较去年同期下跌20%至港币57.23亿元,净利润下跌29%至港币19.30亿元[75] - 阳茂高速2021年底改扩建后费率由每标准车公里0.45元上调为0.6元,本年度路费收入同比增长较大[72] - 清连高速本年度路费收入同比下降较大,因广连高速通车产生分流[72] - 广深高速及西线高速本年度路费收入同比下降,受社会运输需求下降和广中江高速开通分流影响[72] - 2022年大环保业务整体收入较去年同期下跌8%至港币20.20亿元,净利润下跌23%至港币2.48亿元[80] 物流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物流园收入为1573391港元(2021年为1379598港元),经营盈利为1596740港元(2021年为606440港元)[15][16] - 2022年物流园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14%至15.73亿港元,物流业务整体收入较去年同期下跌17%至19.63亿港元[34] - 2022年物流业务股东应占盈利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181%至14.27亿港元[34] - 2022年物流业务整体收入较去年同期下跌17%至19.63亿港元,股东应占盈利上升181%[56] - 2022年物流园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14%至15.73亿港元,股东应占盈利上升183%至14.17亿港元[57] - 2022年物流服务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下跌61%至3.90亿港元,股东应占盈利上升28%至952万港元[57] - 2022年大湾区物流园股东应占盈利2.73亿港元,较2021年增长85%;中国其他地区物流园股东应占盈利11.44亿港元,较2021年增长224%[56] - 本年度物流园转型升级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下跌91%,为3020万港元[65] 港口及相关服务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年度港口及相关服务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2%至港币27.62亿元,股东应占盈利较去年同期下跌5%至港币1.03亿元[36] - 2022年公司港口及相关服务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2%至港币27.62亿元,股东应占盈利较去年同期下跌5%至港币1.03亿元[70] 深圳高速相关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年度深圳高速整体收入较去年同期下跌17%至港币93.30亿元,股东应占盈利较去年同期下跌27%至港币23.15亿元[36] - 本年度集团应占深圳高速的盈利为港币6.5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跌60%[36] 深圳航空相关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年度联营公司深圳航空录得净亏损约人民币111.29亿元(相当于港币127.93亿元),集团确认应占深圳航空的亏损约为人民币23.19亿元(相当于港币26.66亿元)[36] - 2022年深圳航空运输旅客1461万人次,旅客运输量为223.96亿客公里,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40%及38%[81] - 2022年深圳航空收入总额较去年同期减少32%至人民币125.41亿元(港币144.16亿元),客运收入减少31%至人民币111.70亿元(港币128.40亿元),净亏损人民币111.29亿元(港币127.93亿元),集团确认应占亏损约港币26.66亿元[81] 公司物流项目布局及运营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在大湾区共布局13个物流项目,其中已运营/管理项目4个,建设中项目5个[41] - 深圳华南物流园占地面积约57.8万平方米,一期项目于2015年建成,本年度平稳运营[42] - 深圳西部物流园总运营面积约12.2万平方米,2022年12月31日整体出租率达100%[43] - 深圳康淮电商中心运营面积约14.3万平方米,2022年12月31日整体出租率达97%[43] - 深圳平湖南项目占地面积约90万平方米,物流仓储建筑面积预计约85万平方米,一期铁路货场已运营面积约17万平方米,力争2023年全面开工,预计2026年建成[44][45] - 深圳黎光项目占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26.5万平方米,预计2023年年内投入运营[45] - 深圳盐综保项目占地面积约3.2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12.7万平方米,力争2023年建成并投入运营[46] - 深圳坪山项目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2022年4月公司完成该项目70%权益的收购[47] - 西部公路物流枢纽项目占地面积约7.5万平方米,2022年下半年公司与政府相关部门签署项目投资协议[47] - 深圳数字经济园区二期项目占地面积约6.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一组团2021年12月运营,二组团计划2023年上半年完成竣工验收备案
深圳国际(00152)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28 09:4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69,951,946,780.95元,较2021年12月31日调整后数据减少3.25%[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2,095,003,586.74元,较2021年12月31日调整后数据减少13.56%[5] - 2022年1 - 9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587,314,668.15元,较2021年调整后数据增加4.52%[6] - 2022年7 - 9月,营业收入较2021年调整后数据增加5.45%;2022年1 - 9月,营业收入较2021年调整后数据增加0.10%[7] - 2022年7 - 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21年调整后数据增加62.46%;2022年1 - 9月,较2021年调整后数据增加4.55%[7] - 2022年7 - 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2021年调整后数据减少25.22%;2022年1 - 9月,较2021年调整后数据减少30.31%[8] - 2022年7 - 9月,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较2021年增加2.85个百分点;2022年1 - 9月,较2021年增加1.23个百分点[8] - 2022年7 - 9月,基本每股收益较2021年调整后数据增加66.78%;2022年1 - 9月,较2021年调整后数据增加4.88%[8] - 2022年7 - 9月,稀释每股收益较2021年调整后数据增加66.78%;2022年1 - 9月,较2021年调整后数据增加4.88%[8] - 2022年1 - 9月非经常性损益合计746,335,352.07元,2022年7 - 9月非经常性损益合计656,711,840.56元[10] - 本报告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比例为62.46%[11] - 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变动比例为 - 30.31%[11]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变动比例为66.78%,因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增加报告期投资收益9.21亿元[11] - 本报告期稀释每股收益变动比例为66.78%[11] - 2022年9月30日货币资金为49.65亿元,较2021年末59.49亿元有所减少[23] - 2022年9月30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3.53亿元,较2021年末5.64亿元减少[23] - 2022年9月30日流动资产合计98.94亿元,较2021年末112.82亿元减少[23] - 2022年9月30日资产总计699.52亿元,较2021年末723.05亿元减少[23] - 2022年9月30日流动负债合计199.12亿元,较2021年末的166.90亿元增长19.31%[24] - 2022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合计225.62亿元,较2021年末的240.82亿元下降6.31%[24] - 2022年9月30日负债合计424.73亿元,较2021年末的407.72亿元增长4.17%[24] - 2022年1 - 9月营业总收入66.46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66.39亿元增长0.10%[25] - 2022年1 - 9月营业总成本56.05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49.95亿元增长12.21%[25] - 2022年1 - 9月净利润20.65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21.02亿元下降1.78%[25] - 2022年1 - 9月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13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19.25亿元增长4.50%[25] - 2022年1 - 9月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为 - 9.97亿元,2021年同期为1.15亿元[25] - 2022年综合收益总额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为10.67亿元,2021年为22.18亿元[26] - 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859元/股,2021年为0.819元/股[26] - 2022年1 - 9月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53.86亿元,2021年同期为56.52亿元[27] - 2022年1 - 9月收到的税费返还2.28亿元,2021年同期为0.51亿元[27] - 2022年1 - 9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5.87亿元,2021年同期为24.75亿元[27] - 2022年1 - 9月收回投资收到现金9.94亿元,2021年同期为25.02亿元[27] - 2022年1 - 9月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现金5.48亿元,2021年同期为6.41亿元[27] - 2022年1 - 9月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25.55亿元,2021年同期为 - 18.80亿元[27] - 2022年1 - 9月吸收投资收到现金0.04亿元,2021年同期为0.22亿元[27] - 2022年1 - 9月取得借款收到现金200.42亿元,2021年同期为170.01亿元[27] - 2022年1 - 9月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1.06亿元,2021年同期为9.11亿元[27] - 2022年1 - 9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 9.76亿元,2021年同期为15.03亿元[27] 股东相关信息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股东总数为18,907户,其中A股股东18,661户,H股股东246户[12] - 前10名股东中,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股比例33.47%,持股总数729,988,042股[13] - 前10名股东中,新通产实业开发(深圳)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0.03%,持股总数654,780,000股[13] 高速公路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 - 2022年7 - 9月,机荷东段日均混合车流量314千辆次,日均路费收入1,910千元[15] - 2022年7 - 9月,广深高速日均混合车流量612千辆次,日均路费收入7,322千元[15] 股权交易与项目投资 - 公司以约1.75亿元(扣除过渡期分红实际对价为1.5835亿元)受让南京三桥10%股权,股权比例由25%增至35%[16] - 公司对沿江公司减资38亿元,其注册资本由66亿元降至28亿元,2022年9月8日完成全部减资手续[20] - 公司及万科集团分别持有联合置地34.3%和65.7%股权,将联合置地账面资本公积约26.86亿元转增实收资本后同步减资33亿元,公司减资约11.319亿元,2022年8月完成[20] - 深湾基建拟以29.98亿元认购沿江公司约29.14亿元新增注册资本,其余约0.84亿元进入资本公积金,完成后深湾基建持股51%,公司持股由100%降至49%,2022年10月13日获湾区发展股东大会批准[20] - 机荷高速改扩建项目总投资额约432.9亿元,市政府安排建设期投资补助150亿元,公司筹集其余约282.9亿元[21] - 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出资约129.87亿元作为项目资本金,深特交投拟筹资约153.025亿元投入项目[21] - 项目运营期每年可行性缺口补助基准值为12.65亿元[21] 融资与理财情况 - 公司可发行不超2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2022年8月31日完成两期各5亿元发行,期限270天,票面利率1.72%[21] - 报告期内集团新发生2笔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交易,委托理财金额5.09亿元,期末理财产品资金余额2.5亿元[22] - 报告期委托理财预期收益为2237.287千元(含税),无逾期未收回本金和收益[22] 有机垃圾处理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 - 2022年7 - 9月有机垃圾处理量兰德环保小计201.28千吨,利赛环保40.34千吨,合计241.62千吨;2022年1 - 9月兰德环保小计574.92千吨,利赛环保69.35千吨,合计644.27千吨[17] - 2022年7 - 9月有机垃圾处理运营收入兰德环保小计89,536.5千元,利赛环保27,682.3千元,合计117,218.8千元;2022年1 - 9月兰德环保小计264,418.6千元,利赛环保54,086.1千元,合计318,504.7千元[17] 风力发电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 - 2022年7 - 9月风力发电上网电量包头南风177,404.30兆瓦时、新疆木垒222,253.60兆瓦时、永城助能14,757.39兆瓦时、中卫甘塘25,183.29兆瓦时、淮安中恒45,109.18兆瓦时;2022年1 - 9月包头南风515,129.97兆瓦时、新疆木垒632,157.80兆瓦时、永城助能60,318.05兆瓦时、中卫甘塘78,563.46兆瓦时、淮安中恒166,628.40兆瓦时[19] - 2022年7 - 9月风力发电营业收入包头南风58,343.8千元、新疆木垒103,461.4千元、永城助能7,835.8千元、中卫甘塘12,138.5千元、淮安中恒20,229.5千元;2022年1 - 9月包头南风173,924.3千元、新疆木垒295,526.3千元、永城助能32,027.4千元、中卫甘塘37,727.3千元、淮安中恒79,422.5千元[19]
深圳国际(00152)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16 10:1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號為00152,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1] - 公司有美元永續債券(債券代號:05042 )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有人民幣債券(二零二一年第一期,債券代號: 149689 ;二零二二年第一期,債券代號: 149768 )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6] - 公司核數師為德勤 • 關黃陳方會計師行[6] - 公司法律顧問為禮德齊伯禮律師行(香港法律顧問)[6] - 公司主要往來銀行包括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等多家銀行[6] - 公司主要股份過戶登記處為Conyers Corporate Services (Bermuda) Limited [6] - 公司香港股份過戶登記分處為卓佳登捷時有限公司[6] - 公司投資者關係顧問為中國公關顧問有限公司[6]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以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及主要物流節點城市為主要戰略區域[4] - 公司業務涉及「水陸空鐵」四大領域及收費公路等物流基礎設施投資、建設與經營等[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实现收入约71.8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9][11] - 股东应占盈利较去年同期下跌39%至5.82亿港元,联营公司深圳航空净亏损扩大至约45.94亿元人民币[9][11] - 经营盈利5.00819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20%[10] - 除税及财务成本前盈利2.9201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10] - 公司总资产1371.1亿港元,较去年12月31日减少1%;总权益611.3亿港元,较去年12月31日减少10%[9]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5%,较去年12月31日增加4个百分点;借贷净额与总权益比率为69%,较去年12月31日增加21个百分点[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聘用8737名员工,2021年为8699名;雇员福利开支约为8.19亿港元,2021年约为7.35亿港元[83]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1371.10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减少1%;总负债759.80亿港元,增加8%;总权益611.30亿港元,减少10%[88] - 2022年6月30日,股东应占资产净值350.14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减少10%;每股资产净值14.7港元,下跌14%[88] - 2022年6月30日,借贷总额541.05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增加23%;借贷净额421.62亿港元,增加31%[88] - 2022年6月30日,资产负债率为55%,较2021年12月31日上升4个百分点;借贷净额与总权益比率为69%,上升21个百分点[88][89] - 本期营运活动产生净现金流入约42.11亿港元,投资活动产生净现金流出约64.95亿港元,融资活动产生净现金流入约35.23亿港元[90]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持有现金约119.43亿港元,与2021年12月31日相若[91] - 本期集团资本开支约为人民币31亿元(港币37亿元),预计2022年下半年资本开支约为人民币48亿元(港币56亿元)[93]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借贷总额约为港币541.05亿元,较去年年底上升23% [94] - 集团借贷总额分别有47%、36%及17%于一年内、第二至第五年以及第五年以后到期偿还[9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人民币借贷与外币借贷的比例约为76%:24% [96]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持有现金及备用银行信贷额度约港币929亿元[97]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投资物业为港币93.29968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76.97726亿元有所增加[104] - 2022年6月30日,集团物业、厂房及设备为港币196.39536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90.87069亿元有所增加[104]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存货及其他合同成本为港币6.284906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9.562059亿元有所减少[104]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为港币137.109617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38.051277亿元略有减少[10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权益为6.1130381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6.7672175亿港元有所下降[10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7.5979236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7.0379102亿港元有所上升[10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7486.998万港元,销售成本为5124.446万港元[10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为2362.552万港元,较2021年的2590.585万港元有所下降[10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盈利为5008.198万港元,较2021年的2279.788万港元大幅上升[10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应占合营公司盈利为91356万港元,应占联营公司亏损为2179.404万港元[10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及财务成本前盈利为2920.15万港元,较2021年的2973.735万港元略有下降[10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财务成本净额为1381.283万港元,较2021年的502.862万港元有所上升[10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纯利为1181.502万港元,较2021年的1940.871万港元有所下降[10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全面费用总额为1684.98万港元,较2021年的3102.728万港元大幅下降[10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为74.87亿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72.87亿港元增长约2.74%[138][139]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经营盈利为50.08亿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22.80亿港元增长约119.65%[138][139] - 2022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盈利为15.39亿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24.71亿港元下降约37.72%[138][139]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内纯利为11.82亿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19.41亿港元下降约39.10%[138][139] - 2022年上半年折旧与摊销为16.09亿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16.10亿港元基本持平[138][139] - 2022年上半年资本开支为33.24亿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40.04亿港元下降约16.98%[138][139] - 2022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15.57亿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6.84亿港元增长约127.63%[138][139] - 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普通股权持有人应占盈利为5.82亿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9.60亿港元下降约39.38%[138][139] 收费公路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费公路建造服务收入3.0046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3%[10] - 集团持有约52%权益的附属公司深圳高速统筹经营收费公路业务,深圳高速在全国投资、经营17个高速公路项目,分布在粤港澳大湾区及湖南、湖北、江苏、重庆等地[57] - 集团在深圳地区、广东省其他地区及中国其他省份经营或投资的收费公路收费里程分别约为174.4公里、350.3公里及187.2公里[57] - 深圳地区梅观高速持股100%,收费里程5.4公里,日均混合车流量130千辆次,日均路费收入358千元[58] - 广东省其他地区清连高速持股76.37%,收费里程216公里,日均混合车流量44千辆次,日均路费收入1713千元[58] - 中国其他省份武黄高速持股100%,收费里程70.3公里,日均混合车流量65千辆次,日均路费收入1080千元[58] - 深圳沿江项目受疫情影响,日均车流量同比下降,继续执行收费调整协议的优惠政策[61] - 深圳外環项目二期2022年1月1日通车,车流量及路费收入同比增长,与部分高速产生路网协同效应,对机荷高速全線车流量有分流影响[61] - 清连高速受广连高速通车分流及疫情影响,路费收入同比下降较大,周边路网开通总体有正面影响[61] - 2022年5月后,广深高速和西線高速日均车流量随生产经营秩序好转而回升[61] - 湖南境内益常项目及长沙环路受雨雪冰冻天气及疫情影响,日均车流量及路费收入同比下降[61] - 深圳沿江项目二期累计完工进度约74%,其中路基工程约78%、桥梁工程约78%,路面工程约10%[62] - 本期收费公路业务路费收入较去年同期下跌13%至港币28.95亿元,净利润下跌11%至港币11.12亿元[64] - 2022年上半年收费公路及大环保业务收入为4.92亿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5.06亿港元下降约2.77%[138][139] 物流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物流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下跌17%至9.69亿港元,股东应占盈利较去年同期下跌46%[11] - 若撇除出售南昌项目一次性收益,物流业务股东应占盈利较去年同期上升19%[1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在全国近40个物流节点城市布局,管理及经营33个物流项目,总运营面积约400万平方米[1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在全国近40个物流节点城市布局,管理及经营33个物流项目,规划土地面积约1024万平方米,已获取经营权土地面积约795万平方米,运营面积约400万平方米,综合出租率约80%[1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在大湾区布局11个物流项目,已运营/管理项目4个,建设中项目多个[19] - 深圳华南物流园二期占地面积约6.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一组团于2021年11月完成竣工验收备案[20] - 深圳西部物流园总运营面积约12.2万平方米,2022年6月30日整体出租率为100%[20] - 深圳康淮电商中心运营面积约14.3万平方米,2022年6月30日整体出租率达96%[20] - 深圳平湖南项目总占地面积约90万平方米,铁路、公路物流场站运营面积约70万平方米,物流仓储建筑面积预计约85万平方米[21] - 深圳平湖南项目一期已投入运营的铁路货场/堆场面积约17万平方米,力争2025年底全部建成投营[22] - 深圳黎光项目占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26.5万平方米,争取2023年上半年投入运营[23] - 公司于2022年4月完成深圳坪山项目70%股权收购[23] - 深圳盐综保项目占地面积约3.2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12.7万平方米,2022年6月26日开工建设,争取2023年底投产运营[23] - 中山火炬综合物流港项目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出租率近100%[24] - 佛山南海及顺德综合物流港项目新增大湾区土地资源储备约28万平方米[24] - 2022年6月30日,全国其他地区超30个物流节点城市布局综合物流港,28个项目运营,总运营面积超330万平方米[25] - 以约17.10亿元间接收购郑州及合肥优质物流仓储项目,总面积约91.8万平方米,运营面积约40.6万平方米,建成后超70万平方米[25] - 完成武汉黄陂等多个项目投资计划,新增规划土地面积超20万平方米,获取湘潭岳塘10万平方米土地使用权[25] - 2022年上半年,武汉蔡甸及长沙综合物流港一期B项目新增运营面积超17万平方米[25] - 石家庄正定智慧港项目总建筑面积超50万平方米,预计2025年建成运营[26] - 岳阳智慧商贸物流园一期仓储设施建成约5.2万平方米[26] - 大湾区物流园规划土地面积约210.9万平方米,已获取土地面积约200.9万平方米,已投入运营面积约64.3万平方米[29] - 深圳(龙华)华南物流园规划和已获取土地面积均为57.8万平方米,2003年首期项目投入运营面积31.2万平方米[29] - 深圳(前海)西部物流园2003年首期项目投入运营面积12.2万平方米[29] - 深圳(龙华)康淮电商中心2018.01首期项目投入运营面积14.3万平方米[29] - 深圳(坪山)数字物流港规划和已获取土地面积均为12.0万平方米,预计2024年投入运营[29] - 深圳(盐田)综保区数字物流港规划和已获取土地面积均为3.2万平方米,预计2024年投入运营[29] - 湛江综合物流港规划土地面积20.0万平方米,已获取土地面积11.0万平方米,预计2023.06投入运营[29] - 贵州龙里综合物流港规划和已获取土地面积均为34.8万平方米,2
深圳国际(00152)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4-28 12:2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总资产71,614,115,083.15元,较2021年12月31日调整后数据减少0.97%[5]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3,876,636,159.32元,较2021年12月31日调整后数据减少6.61%[5] - 2022年1 - 3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11,009,879.13元[6] - 2022年1 - 3月,营业收入1,772,728,100.22元,较2021年1 - 3月调整后数据减少9.65%[7] - 2022年1 - 3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2,718,223.34元,较2021年1 - 3月调整后数据下降24.21%[7] - 2022年1 - 3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14,159,300.04元,较2021年1 - 3月调整后数据下降21.05%[7] - 2022年1 - 3月,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80%,较2021年1 - 3月调整后数据减少0.65个百分点[7] - 2022年1 - 3月,基本每股收益0.168元/股,较2021年1 - 3月调整后数据下降26.45%[7] - 2022年1 - 3月,稀释每股收益0.168元/股,较2021年1 - 3月调整后数据下降26.45%[7] - 2022年3月31日货币资金62.08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59.49亿元增长4.36%[21] - 2022年3月31日交易性金融资产2.13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5.64亿元下降62.30%[21] - 2022年3月31日短期借款83.83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1.21亿元增长103.40%[22] - 2022年3月31日交易性金融负债0.69亿元,2021年12月31日无此项[22] - 2022年3月31日应付债券85.76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70.87亿元增长20.99%[22] - 2022年3月31日资本公积61.22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88.64亿元下降30.93%[22] - 2022年3月31日未分配利润81.66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71.64亿元增长13.98%[22] - 2022年3月31日资产总计716.14亿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723.12亿元下降0.97%[21][22] - 2022年1 - 3月营业总收入为17.73亿元,2021年同期为19.62亿元[23] - 2022年1 - 3月净利润为4.38亿元,2021年同期为6.15亿元[23] - 2022年1 - 3月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3亿元,2021年同期为5.45亿元[23] - 2022年1 - 3月基本每股收益为0.168元/股,2021年同期为0.229元/股[23] - 2022年1 - 3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11亿元,2021年同期为6.54亿元[24] - 2022年1 - 3月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6.41亿元,2021年同期为 - 16.35亿元[24] - 2022年1 - 3月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56亿元,2021年同期为17.96亿元[24] - 2022年1 - 3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3.15亿元,2021年同期为8.27亿元[24] - 2022年1 - 3月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57.71亿元,2021年同期为46.42亿元[24] - 2022年1 - 3月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为5317.10万元,2021年同期为 - 4414.56万元[23] 公司股东情况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股东总数为18,727户,其中A股股东18,489户,H股股东238户[10] - 前十大股东中,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股比例33.48%,持股总数730,176,042股;新通产实业开发(深圳)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0.03%,持股总数654,780,000股[11] 高速公路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1 - 3月,梅观高速日均混合车流量113千辆次,日均路费收入320千元;机荷东段日均混合车流量236千辆次,日均路费收入1,494千元[14] - 清连高速集团控股比例76.37%,日均混合车流量53千辆次,日均路费收入2,092千元;广深高速集团间接享有45%利润分配权益,日均混合车流量468千辆次,日均路费收入5,805千元[13][16] - 阳江 - 茂名高速集团控股比例25%,日均混合车流量48千辆次,日均路费收入1,878千元;广州西二环集团控股比例25%,日均混合车流量73千辆次,日均路费收入1,096千元[14] - 武黄高速集团控股比例100%,2022年1 - 3月日均混合车流量67千辆次,日均路费收入1,117千元;益常项目集团控股比例100%,2022年1 - 3月日均混合车流量63千辆次,日均路费收入1,208千元[15] - 长沙环路集团控股比例51%,2022年1 - 3月日均混合车流量87千辆次,日均路费收入686千元;南京三桥集团控股比例25%,2022年1 - 3月日均混合车流量33千辆次,日均路费收入1,365千元[15] 环保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1 - 3月,蓝德环保下辖项目有机垃圾处理总量182.58千吨,运营总收入76,794千元,集团持股比例67.14%[17] - 贵阳项目有机垃圾处理量27.02千吨,运营收入19,422千元;南宁项目有机垃圾处理量37.01千吨,运营收入18,200千元[17] 风力发电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1 - 3月,包头南风项目上网电量167,294.00兆瓦时,风力发电业务收入55,692千元;木垒风力发电项目上网电量134,824.33兆瓦时,风力发电业务收入60,865千元[18] 公司重大投资与股权变动 -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美华公司以预计总成本不超104.79亿港元收购深投控基建100%股权,于2022年1月11日完成交割,间接持有湾区发展约71.83%股份[16][19] - 公司于2022年2月27日协议投资不超13125万元获利赛环保70%股权,4月20日完成转让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20] 公司理财产品情况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0元,无逾期未收回本金和收益[20]
深圳国际(00152)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19 10:24
公司股权结构与权益 - 深圳市国资委通过深投控间接持有公司约43.48%权益[18] - 公司战略投资中通服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并成为其第三大股东[41] - 深圳高速公路集团旗下附属公司间接收购深圳投控湾区发展有限公司71.83%股权[42] - 公司完成注资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10%股权的工商登记手续[45] - 公司就收购深圳赛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70%股权签订协议[47] - 2022年1月11日公司以不超104.79亿港元收购深投控基建100%股权,间接持有湾区发展71.83%股权[87] - 集团成为国内通信物流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中通服第三大股东[108] - 2020年集团出资约15.65亿元持有国货航10%股权,2021年9月完成工商变更成为第四大股东[109] - 出售梅林关项目股权后,公司仍间接持有项目公司34.3%股权[121] - 集团持有南京西坝码头70%权益,建有一座5万吨、两座7万吨及两座10万吨级通用散货泊位和40万平方米堆场[124] - 2021年8月集团与靖江港口集团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获靖江港项目70%权益,项目2022年1月开工,计划2023年末投产[126] - 2021年初集团就沈丘港口物流园码头项目签订合作协议,持有合资公司40%权益,项目拟分三期建设23个千吨级泊位,全部投产后预计增加产能2800万吨/年[127] - 集团收费公路业务由持股约52%的附属公司深圳高速统筹经营,深圳高速投资、经营171个高速公路项目,分布在粤港澳大湾区及湖南、湖北、江苏、重庆等地[137] - 2021年8月10日集团订立买卖协议,以不超104.79亿港元收购深投控基建100%股权,2022年1月11日完成交割[142] - 深投控基建间接持有湾区发展71.83%权益,湾区发展拥有广深高速和广珠西线高速等优质路产权益[142] - 公司持有南京风电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淮安中恒新能源有限公司20%股权、深高蓝德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7.14%股权等[147] - 深圳高速收购利赛环保70%股权,获龙华区餐厨垃圾特许经营权[151] 公司证券代码信息 - 公司股份在香港联交所的代號为00152[20] - 公司美元永续债券在香港联交所的代號为05042[20] - 公司2021年第一期人民币债券在深交所的代號为149689[20] - 公司2022年第一期人民币债券在深交所的代號为149768[20]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7 - 2021年公司总资產值分别为78,795、84,365、91,409、113,187、123,708百万港元[21] - 2021年公司收入为185.42亿港元,较2020年的194.52亿港元下降4.68%[32][34] - 2021年除税前盈利为87.18亿港元,较2020年的91.11亿港元下降4.31%[34] - 2021年股东应占盈利为35.63亿港元,较2020年的40.07亿港元下降11.08%[34] - 2021年固定资产为190.79亿港元,较2020年的127.43亿港元增长49.72%[35] - 2021年投资物业为76.98亿港元,较2020年的6.11亿港元大幅增长1159.9%[35] - 2021年核心业务股东应占盈利较去年同期上升47%至港币27.04亿元[61] - 2021年董事会建议向股东派息,每股合计为港币0.828元,派息率为52.7%[61] - 2021年公司总收入185.42亿港元,较2020年减少5%;经营盈利96.04亿港元,减少6%;股东应占盈利35.63亿港元,减少11%[83] - 2021年核心业务股东应占盈利27.0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47%[83] - 2021年深圳高速实现收入约118.9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9%;公司应占深圳高速盈利16.58亿港元,上升77%[84] - 2021年公司实现收入166.80亿港元,较去年轻微下跌,主要受梅林关项目交付进度影响[85] - 2021年公司以约27.88亿元人民币出售梅林关项目地块项目公司35.7%股权,录得税前盈利约47.71亿港元,带来股东应占盈利约28.52亿港元[85] - 2021年公司应占深圳航空亏损约19.93亿港元(2020年:亏损11.79亿港元)[85] - 公司建议2021年末期股息每股0.125港元,特别股息每股0.703港元,合计每股0.828港元,较去年下降14%,股息总额18.77亿港元,较去年下降11% [90] - 2021年物流园转型升级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93%至3.2亿港元,2020年梅林关项目二期确认收入46.97亿港元,2021年仅确认二期住宅装修收入3.09亿港元[122] - 2021年股东应占盈利较去年同期上升5%至9.62亿港元,主要因前海一期住宅项目交付带来投资收益8.75亿港元及物业重估带来估值收益1.50亿港元[122] - 2021年港口及相关服务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92%至27.12亿港元,股东应占盈利上升19%至1.08亿港元[128] - 公司路费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41%至港币71.24亿元(2020年:港币50.58亿元)[143] - 收费公路业务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上升71%至港币30.89亿元[143] - 本年度大环保业务收入及净利润分别较去年同期下跌25%及43%,至港币21.70亿元及港币2.05亿元[153] - 深圳航空本年度收入总额较去年增长6%至人民币185.00亿元(港币223.65亿元),客运收入增长9%至人民币162.74亿元[155] - 深圳航空本年度净亏损人民币33.44亿元(港币40.43亿元),同比增加62%,集团应占亏损约港币19.93亿元[155] - 本年度集团出售约3917万股南玻集团A股股份,每股平均出售价约为人民币10.52元(港币12.72元),录得税后盈利约港币1.12亿元[156]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1237.08亿港元,较2020年上升9%;总负债606.55亿港元,较2020年上升11%;总权益630.53亿港元,较2020年上升8%[166][167] - 2021年12月31日,股东应占资产净值378.72亿港元,较2020年上升10%;每股资产净值16.7港元,较2020年上升6%[166][167]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98.37亿港元,较2020年下跌35%,主要用于支付分红款、投资及收购项目[166][169] - 2021年,公司从营运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入约36.72亿港元,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出约81.53亿港元,融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入约30.46亿港元[168] - 2021年公司资本开支约人民币62亿元(相当于港币76亿元),预计2022年资本开支约人民币71亿元(相当于港币87亿元)[170]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借贷总额约402.57亿港元,较2020年上升26%,其中36%、45%及19%分别于一年内、第二至第五年以及第五年或以后到期偿还[166][176] - 2021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9%,较2020年上升1个百分点;借贷净额与总权益比率为48%,较2020年上升19个百分点[166][16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人民币借贷与外币借贷的比例约为74%:26%[178]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物流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29%至港币23.68亿元[61] - 2021年物流业务股东应占盈利较去年同期上升199%至港币5.07亿元[61] - 2021年核心业务收入达港币166.80亿,股东应占盈利较去年同期下降11%至港币35.63亿元[61] - 2021年物流业务收入23.6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9%;股东应占盈利5.07亿港元,增长199%[8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在全国37个物流节点城市布局,投入运营项目增至30个,总运营面积332万平方米,较去年增加71万平方米[84] - 2021年港口及相关服务业务收入27.1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92%;股东应占盈利1.08亿港元,上升19%[85] - 2021年大湾区物流园收入5.77亿港元,较2020年增加43%;中国其他地区物流园收入8.03亿港元,较2020年增加66%[111] - 2021年物流园业务收入13.80亿港元,较2020年增加56%[111][112] - 2021年物流服务业务收入9.88亿港元,较2020年增加4%[111][113] - 2021年公司物流业务收入23.68亿港元,较2020年增加29%[112] - 2021年大湾区物流园股东应占盈利1.47亿港元,较2020年增加96%;中国其他地区物流园股东应占盈利3.53亿港元,较2020年增加359%[112] - 2021年物流园业务股东应占盈利5.00亿港元,较2020年增加229%[112] - 2021年物流服务业务股东应占盈利743万港元,较2020年下跌58%[112][113] - 2021年公司物流业务股东应占盈利5.07亿港元,较2020年增加199%[112] - 深圳地区梅观高速日均路费收入449千元,同比增加14.2%;机荷东段日均路费收入2012千元,同比持平;机荷西段日均路费收入1527千元,同比减少9.1%等[138] - 广东省其他地区清连高速日均路费收入2400千元,同比增加5.5%;阳茂高速日均路费收入1353千元,同比增加4.6%;广州西二环日均路费收入1380千元,同比减少10.6%[138] - 中国其他省份武黄高速日均路费收入1311千元,同比增加23.8%;益常项目日均路费收入1277千元,同比增加19.8%;长沙环路日均路费收入816千元,同比增加59.7%[138] - 南京风电公司已签署132.5兆瓦风电项目订单,完成逾260台风电机的半年检测[148] - 包头南风公司累计完成上网电量705,485兆瓦时[149] - 木垒风力发电项目拥有166台风电发电机组,实际装机容量合计为299兆瓦,本年度合计完成上网电量519,860兆瓦时[149] - 永城助能项目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拥有两个装机容量合计为32兆瓦的分散式风电场[149] - 宁夏中卫新唐新能源有限公司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甘塘镇拥有49.5兆瓦的风电场[149] - 蓝德环保公司拥有有机垃圾处理项目投资运营(PPP)项目共19个,厨余垃圾设计处理量超4,000吨/日,11个项目进入商业运营[150] - 本年度蓝德环保公司完成有机垃圾处理量约68.7万吨[150] - 乾泰公司累计合同金额超9000万元,回收报废车辆近2000台[151] - 光明环境园项目计划建成处理有机垃圾1000吨/天、大件垃圾100吨/天、绿化垃圾100吨/天的大规模处理厂[151] - 深圳航空本年度运输旅客206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5%;旅客运输量为307.54亿客公里,较去年同期下降4%[155] 公司业务发展与项目进展 - 公司在中国境内发行40亿元人民币公司债券[45] - 2021年公司与机场集团、江苏省港口集团等多家企业及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53][54][55] - 中歐班列「深國際專列」和「灣區號」中老國際班列首發仪式举行[51] - 2021年公司明确提速物流主业拓展、推动业态升级的发展方向[61] - 公司聚力完善「水陸空鐵 + 智冷」全景物流生态战略构想[61] - 2021年公司全国布局新立项10个项目,新获取土地约161万平方米,新建成并投入运营面积71万平方米[6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全国战略布局增至37个物流节点城市,累计管理及经营30个物流项目,总运营面积达332万平方米,已投营项目出租率超93%[63] - 2021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50列,贸易额超6亿美元[64] - 公司已建、在建和待建的智冷项目总面积达24.3万平方米[65] - 2021年南昌项目成功置入基金并确认股东应占盈利约1.75亿港元[66] - 2021年公司出售梅林关项目35.7%的股权,带来约47.71亿港元税前收益和约28.52亿港元股东应占盈利[67] - 2021年深圳外环项目二期路段约9.35公里已实现贯通,并于2022年1月1日正式通车[69] - 公司战略投资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10%股权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63] - 公司与深圳机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北京、深圳等地的航空物流项目[63] - 公司与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平湖南国家物流枢纽项目正式落地[64] - 2021年公司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