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和(00001)

搜索文档
就在刚刚,李嘉诚旗下长和突发公告,表述模糊:未作出决定
搜狐财经· 2025-03-31 10:47
文章核心观点 长和集团全球电讯资产分拆上市传闻引发国际资本关注,该举动具有对冲地缘风险、展示中国资本韧性等多重意义,也凸显西方资本市场双标及焦虑,同时体现维护产业链安全和新商业文明发展趋势 [1][3] 超人的“战略迷雾”与资本阳谋 - 长和公告“未作出决定”的模糊表述意在对冲地缘风险,展示中国资本韧性 [3] - 伦敦交易所对长和分拆跃跃欲试,体现西方资本市场“用人朝前”的实用主义 [3] 电讯资产的“数字长城”密码 - 长和电信业务覆盖欧洲八国、东南亚三国,为中国科技出海铺设隐形轨道 [5] - 长和在英国批准沃达丰合并案后的空窗期推进分拆,借势红利并规避监管风险 [5] 双标游戏的破产时刻 - 某些外媒给长和分拆贴“资本外逃”标签,存在双标行为 [7] - 长和电信业务贡献集团25%利润,使曾唱衰中国科技企业的机构重估投资组合 [7] 国家利益的“隐形盾牌” - 长和分拆计划有助于维护产业链安全,掌控欧洲电信节点等同于握紧战略通道 [9] - 中国监管在长和分拆中展现“进退有度”智慧,守住国家利益底线并开辟国际合作新局 [10] 新商业文明的破晓之光 - 长和公告引发的资本海啸将推动全球商业文明发展,中国资本架起跨文明对话桥梁 [12] - 新时代资本史诗由合作共赢书写,霸权算计将成笑谈 [12]
透视维信金科(2003.HK)年报:数智赋能与科技向善下的稳健增长和价值创造
格隆汇· 2025-03-31 07:54
文章核心观点 维信金科2024年度业绩增长,股价攀升,其增长得益于技术与生态双重壁垒,践行社会责任符合ESG投资理念,有望穿越周期成为赛道引领者 [1][12] 分组1:2024年度业绩情况 - 公司实现总收入39.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净利润4.78亿元,同比增长5.3% [1] - 内地业务全年贷款实现量达557.5亿元,累计注册人数增至1.58亿,同比增加9.7% [3] - 自年初以来,公司股价持续攀升,年内涨幅达到80% [1] 分组2:技术+生态的双重壁垒 技术赋能与生态协同 - 通过技术赋能与生态协同,优化业务流程与客户服务,复贷借款人占贷款总量的85.9% [1] - 积极拓展优质获客渠道,与国内领先金融科技平台合作,扩大市场覆盖与用户群体规模 [2] 技术壁垒 - AI驱动“存量优化”与“增量开拓”,提升决策与执行效率,支撑外部市场拓展 [5][6] - 将人工智能用于风险管理,精准评估客户风险,优化风险模型,调整风险敞口管理政策 [6] - 2024年研究及开发费用达1.26亿元,体现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与投入 [6] 生态壁垒 - 与110家外部资金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合作,形成多层次融资体系 [7] - 自主研发昆仑镜智能风控系统,控制自身风险并推广至合作伙伴,提升生态体系效率 [7] - 在香港开展业务,与中国移动香港合作,拓宽业务版图并积累拓展经验 [7] 分组3:科技向善构筑可持续发展价值新叙事 - 坚持社会责任符合ESG投资理念,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估值 [9][10] - 构建“五位一体”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全年客户满意度达98% [10] - 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如“100个图书角计划”、共建“维信研讨厅”等 [10] 分组4:结语 - 2024年财报见证公司数智化转型、构建责任生态与追求长期价值创造 [12] - 呈现以ESG风控为底座,从技术降本到生态提效再到全球化拓展的价值增长链 [12] - 公司以数智化、合规、全球化为特点,有望穿越周期成为赛道引领者 [12]
又要拆分电信业务赴英上市?长和回应
观察者网· 2025-03-31 06:19
文章核心观点 临近长和港口交易签约最终时间,公司突发公告称可能拆分全球电信资产及业务,但董事会未做决定,同时盈科拓展曾撇清与长和业务关系,长和港口交易正接受审查且本周或不签出售巴拿马港口协议 [1][2] 长和电信业务情况 - 长和集团不时评估提升股东长期价值机会,包括交易或拆分上市全球电讯业务资产和运营相关业务,但董事会未就全球电讯业务交易做决定 [1] - 早前媒体称长和正准备分拆估值约100亿 - 150亿英镑(约合1000亿 - 1500亿港元)的全球电信资产并在英国伦敦上市 [1] - 长和旗下电讯业务包含欧洲“3”集团在六个欧洲国家业务及和记电讯香港控股66.09%的股权 [1] - 欧洲“3”集团业务覆盖英国、意大利等六国,和电香港有香港和澳门流动电讯业务权益 [1] - 到2024年6月和记电讯香港在港澳地区客户总数约430万名,截至2023年港澳总人口821.49万人 [1] 长和股价表现 - 截至3月31日港股午间开盘,长和股价报收43.55港元/股,跌幅3.54% [1] 盈科拓展情况 - 数日前盈科拓展向财新表示所有业务独立于长和 [2] - 盈科拓展覆盖科技、媒体与电信、金融服务和地产三大行业,旗下柏瑞投资在内地与华泰证券有合资业务,2013年收购香港和澳门人寿保险业务后更名为富卫集团 [2] 长和港口交易情况 - 3月长和宣布港口集团交易后,长和集团及李嘉诚家族深陷漩涡,3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将对长和港口交易进行审查 [2] - 原计划长和在4月2日前签订最终协议,港媒称长和本周不会签订出售巴拿马港口的协议 [2]
最后2天,港口交易生变,美方公开发声后,李嘉诚次子与长和切割
搜狐财经· 2025-03-31 03:59
文章核心观点 长和实业与美企贝莱德的港口交易受多方关注和压力 涉及中美地缘博弈 李嘉诚面临两难抉择 次子李泽楷与长和实业切割 [1][3][4] 交易进展 - 距离4月2号“最早签字日”只剩2天 有消息称长和实业本周将暂缓交易 但不排除是“烟雾弹” [1] - 4月2号美企贝莱德将内部投票决定是否继续交易 考虑特朗普政府对巴拿马运河的敏感性 投票结果难有意外 [1] 各方压力 - 中国港澳办、外交部、商务部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下场 《大公报》等媒体连续批判 港口交易成检验李氏家族爱国与否的“试金石” [3] - 长和实业一意孤行将被14亿国民唾弃 终止交易或将被美方制裁或赔偿高额违约金 [3] 美方表态 - 当地时间3月29日 美方发言人布鲁斯称对中方不满交易不意外 认为会“削弱中方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 美方乐见美企拿到港口控制权 [4] - 港口交易是大国地缘博弈一环 特朗普政府深度介入 美方支持交易 试图切断中国贸易通道遏制产业发展 [4] 中方应对 - 中方早有准备 开辟“陆上丝绸之路” “中巴经济走廊”“中欧专列” 铺设联通中亚的道路网 秘鲁钱凯港正式运营 [6] - 巴拿马运河在北美航线领域地位短期内无法取代 美方拿到港口经营权将影响中国货运企业实际利益 [6] 李氏家族行动 - 3月30日 盈科拓展相关人士称李泽楷旗下业务全部独立于长和实业 未来长和实业若遭制裁或抵制 李泽楷将撇清关系 [8] - 长和实业市值1725亿港元 截至3月29日 长和系四家公司市值蒸发超781亿港元 逼近千亿大关 [8] - 李泽楷与长和切割或是李氏家族“断尾求生”计划 李嘉诚可能继续交易 下一步或“先斩后奏” [8]
李嘉诚只剩5天做选择,外交部公开定性,国企收到特殊任务,代价太大了
搜狐财经· 2025-03-31 03:06
交易概况 - 长和集团正配合贝莱德牵头的财团推进出售海外港口资产的交易 力争4月2日前签署协议[1] - 交易涉及巴拿马运河关键港口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 这两个港口控制着太平洋与大西洋间的航运要道[3] - 交易金额达190亿美元 目前仅达成原则性条款 仍需满足巴拿马政府确认、监管部门批准等多重条件[5][8] 战略影响 - 巴拿马运河航程达9小时 若绕行将延长至约一个月 美国控制港口可能优先本国船只并提高中国船只通行费[3] - 该交易可能对中国海运及相关商业利益造成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3] - 外交部明确反对利用经济胁迫侵犯他国正当权益的行为[3] 商业影响 - 国内国企已暂缓与李嘉诚关联企业的合作 包括电力能源和港口建设等领域的投资[5] - 长和系在国内投资规模显著 与吉电股份合作投资额达25亿元 持有深汕高速33.5%股份及汕头海湾大桥30%股份 总价值约300亿元[5] - 若交易继续 市场监管总局可能依据反垄断法采取行动 威胁其在华商业布局[8] 应对措施 - 中方派代表团访问巴拿马政府进行沟通 并接见黑石集团董事长等美方人士寻求突破[8] - 香港政府自3月4日起与长和实业积极接洽商讨解决方案[8] - 中国出台反外国制裁法 为可能因停止交易遭受美方制裁的企业提供法律保障[8]
李嘉诚开始后悔了?官方宣布审查后,长和态度大转变:不会签约!
搜狐财经· 2025-03-31 02:20
交易状态 - 长和集团下周不会签订出售巴拿马港口的最终协议 [1] - 交易暂缓而非终止 公司仍存观望心态 [5] 交易详情 - 交易标的不含中国内地及香港港口资产 包含巴拿马在内的43个港口业务 [3] - 交易对手方为贝莱德牵头的"BlackRock-TiL"财团 [3] - 预计交易金额达190亿美元 [3] 监管审查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注意到该交易并将依法进行审查 [1] - 审查重点包括保护市场公平竞争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1] - 若查证涉嫌垄断或危害国家利益 交易可能中断且公司面临处罚 [5] 政府态度 - 香港特区政府在3月4日得知交易后立即与公司保持沟通 [3] - 特区政府要求外国政府提供公平营商环境 反对使用胁迫手段 [3] - 官方已多次劝告公司终止交易 [3] 潜在影响 - 公司若终止交易需向贝莱德支付巨额赔偿 [3] - 国有企业可能暂缓与李嘉诚家族企业的合作 [5] - 巴拿马港口作为全球航运枢纽和一带一路关键节点 战略地位重要 [8] 交易质疑 - 交易不符合正常商业逻辑 未采用公开招标方式 [8] - 背后可能隐藏政治图谋 美国控制港口可能对中国商船采取不利措施 [8]
反垄断调查重创交易,李嘉诚资产蒸发781亿,国家为何出手?
搜狐财经· 2025-03-31 02:18
交易概况 - 李嘉诚计划以228亿美元向美国贝莱德集团出售全球43个港口资产 包括战略要地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 [1]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3月28日宣布对该交易启动反垄断调查 导致交易暂缓 [1] - 长和集团市值在调查宣布后蒸发781亿港元 [1][3] 监管审查 - 反垄断二司负责人强调将依法审查交易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和社会公共利益 [1] - 依据《反垄断法》第二条 中国监管机构有权对境外垄断行为影响境内市场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罚 [3] - 若最终认定垄断 长和可能面临没收违法所得及上一年度销售额1%至10%的罚款 及时叫停则罚款可降至50万元以下 [4] 交易结构争议 - 长和实业未采用全球公开招标或价高者得规则 而是以"短平快"方式与贝莱德财团达成协议 [4][17] - 对比十年前中方1500亿港元收购40%股份被拒 本次以1657亿港元出售更大比例股权给美方被质疑背离商业逻辑 [17] 地缘战略背景 - 巴拿马运河承担全球5%贸易量 其中21%为中国船只 控制两端港口可通过调节费用和优先级影响中国货物成本 [8] - 美国在交易前宣布对"与中国相关"船只停靠美国港口收取额外费用 被视作贸易围猎战信号 [6] - 中国过去五年在全球布局20余个战略港口 包括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和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 [11] 资产配置调整 - 长和集团正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型 港口和地产业务让位于零售、电信和数字经济 [15] - 李嘉诚旗下资产从90%集中于港陆转变为55%分布于欧美 2015-2018年在英国投资超400亿英镑 [13][15] 中方反制措施 - 中方接见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 通过更高层面博弈寻求全局主动权 [21] - 中远海运表态对战略资源港口感兴趣 可能以"白衣骑士"身份接盘 [21] - 2022年修订的《反垄断法》新增国家安全审查条款 为监管干预提供法理依据 [23]
倒数48小时!李嘉诚彻底出局,中方找到破局之法,190亿或打水漂
搜狐财经· 2025-03-31 02:04
中美经贸合作与跨国公司投资 - 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向新向好 活力和动力进一步释放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1] - 中方欢迎包括黑石集团在内的美资企业和长期资本深化对华互利合作 黑石集团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愿继续深耕中国市场[1] - 中方会见苹果、辉瑞、博枫、美敦力、万事达卡、礼来制药、嘉吉、康宁等跨国公司负责人 就全球经济形势、中美经贸合作及扩大对华投资交换意见[1] 长江和记港口资产出售交易 - 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以228亿美元(核心资产价值190亿美元)将43个国际港口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 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战略港口[3] - 交易未进行全球招标 直接与贝莱德财团达成协议 未优先考虑中国国企收购意向[3] - 商务部研究院副所长白明质疑交易"在商不言商" 原定4月2日签署的协议已被暂缓[3] 巴拿马港口战略意义与交易背景 - 贝莱德财团收购的43个港口中 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具有核心战略意义 分别位于巴拿马运河南北两端 是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咽喉要道[5] - 交易被解读为兑现特朗普收回巴拿马运河的诺言 贝莱德CEO拉里·芬克与白宫密切沟通 巴拿马政府在交易前以"违宪"为由调查长和经营权[5] - 中国政府五次喊话 国务院港澳办和香港特首强调港口作为国家战略资产的重要性 质疑李嘉诚"配合美国遏华战略"[5] 法律风险与商业伦理争议 - 《反外国制裁法》实施细则第17条规定 对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组织和个人可采取冻结资产等必要措施[7] - 交易引发关于商业版图与国家利益冲突的争议 涉及民族核心利益时商业决策的风险判断力受到质疑[7]
港股一线|三大指数回调,泡泡玛特2024营收增长超100%,长和暂缓出售海外港口计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31 00:37
港股市场表现 - 上周(3月24日 - 3月28日)港股持续回调,恒生指数未突破24000点关键点位,截至上周五收盘,恒生指数报23,426.6点,周内下跌1.11%;恒生科技指数报5,506.47点,下跌2.36%;国企指数报8,606.51点,下跌1.55% [1] - 科技股经历小幅回调,小米集团下跌6.67%,美团下跌4.5%,腾讯控股下跌0.4% [1] 港股市场分析 - 经济学家洪灏称港股目前处于关键阻力位,市场“讲故事”阶段已过,进一步上涨需等待科技股公司盈利增长及新经济推动政策等预期兑现 [1] - 港股基本面向上趋势已形成,除科技股外,消费股和医疗保健股值得关注,消费股需更多政策扶持,医疗保健股在新科技带领下有很大发展空间 [1] 泡泡玛特业绩与发展 - 2024年泡泡玛特营收130.4亿元,同比增长106.9%;经调整净利润34.0亿元,同比增长185.9%;内地营收79.7亿元,同比增长52.3%;海外及港澳台业务营收50.7亿元,同比增长375.2%,收入占比提升至38.9% [2] - 3月27日泡泡玛特股价持续上涨,收盘达153.70港元,涨幅超9%,总市值达2064.1亿港元,市值创历史新高,还带动产业链合作伙伴布鲁可股价同步上涨 [2] - 2024年泡泡玛特首次将海外业务划分为四大区域,东南亚市场营收24.0亿元,占比47.4%,同比增长619.1%;创始人王宁预计2025年海外市场增长超100%,将在更多区域深耕 [2] - 截至上周五收盘,泡泡玛特股价为153.2港元/股,周内股价上涨13.4% [2] 蒙牛乳业业绩与困境 - 2024年蒙牛营收886.748亿元,同比下滑10.1%;归母净利润1.045亿元,同比暴跌97.8%;下半年营收440亿元,同比下滑7.4%,净亏损23.4亿元 [3] - 2024年乳品全渠道销售额同比下滑2.7%,乳制品生产企业面临原料乳过剩、库存激增、销售乳粉亏损等问题 [3] - 2024年蒙牛对贝拉米的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综合影响达39.814亿元,对现代牧业的商誉减值与亏损影响达3.487亿元,严重拖累利润 [3] 蒙牛乳业目标 - 蒙牛首席财务官张平表示,蒙牛近期目标是力争2025年实现收入恢复增长,预计增长幅度为低个位数 [4] 长和出售计划 - 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暂缓出售海外港口计划,预计本周不签署协议,此前计划4月2日签署最终出售协议 [6] - 3月初长和宣布与美国贝莱德牵头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计划出售旗下和记港口集团80%资产,包括23个国家的43个海外港口及配套物流网络 [6] 交易审查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依法对长和出售海外港口交易进行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7] 本周前瞻 - 经济数据方面,周一(3月31日)公布中国三月制造业PMI;周二(4月1日)公布中国三月财新制造业PMI、美国ISM制造业三月就业指数;周三(4月2日)公布美国非农业私营部门三月就业人数;周四(4月3日)公布英国央行金融稳定报告、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声明 [8] - 老铺黄金、招商局港口、万科企业、中国稀土、旭辉控股集团等将发布最新财报 [8]
李嘉诚开始后悔了?国家正式叫停,长和集团态度大转变:不会签约
搜狐财经· 2025-03-31 00:28
文章核心观点 长和出售巴拿马港口业务引发争议,中方不赞成此交易并依法审查,交易受官方关注且超越普通商业范畴,未来发展受特朗普态度影响,需持续观察 [1][3][4] 交易进展 - 接近长和高层消息人士称下星期不会签订出售巴拿马港口协议,此前原定4月前签最终协议 [1] 过往交易情况 - 十年前国企曾以高出市场价十倍价格表达购买港口意向,李嘉诚未接受;2014年国家尝试接触,李嘉诚对内地报价比给美国贝莱德高出一倍,仅愿出售40%股权且保留经营权 [3] - 2024年底长和与贝莱德牵头财团达成出售43个港口业务原则性协议,计划套现190亿美元 [3] 各方反应 - 香港媒体发文抨击交易,港澳办转载部分文章,港府出面谈及此事,表明中方不赞成价值230亿美元交易案 [4]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二司表示将依法审查交易,保护市场公平竞争和社会公共利益 [4] 交易影响因素 - 交易涉及全球43个港口,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敏感,关乎供应链安全、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等多方面因素 [6] 中方举措 - 中方派出代表团访问巴拿马磋商合作,接见美相关人士试图施压贝莱德 [6] - 3月中国出台《反外国制裁法》,保障长和免受美方报复 [6] 潜在风险 - 若交易取消,特朗普可能搞制裁,但有大陆后盾,香港和长和不惧且可反制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