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尼管理咨询

搜索文档
世界经济论坛 | 负责任的先进空中交通(AAM)离我们还有多远?
科尔尼管理咨询· 2025-06-27 11:21
AAM市场概述 - 先进空中交通(AAM)将开辟三大应用场景:客运(点对点接驳与医疗转运)、货运(重型运输与末端配送)、基础设施巡检等专业服务[2] - 适用飞行器包括小型无人机、大型电动飞机及VTOL/STOL等新型航空器,推动自主操作与推进系统创新[2] - 全球AAM市场规模预计2034年达800亿美元,增长驱动力来自城市拥堵与偏远地区交通需求[2] - 无人机领域已从探索期进入快速成长期,数百个试点项目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2] 技术框架与发展路径 - AAM发展需构建基础设施与认证体系,借鉴传统航空从有限场景到经济支柱的演进经验[3] - 白皮书提出三大落地要素:制定负责任战略愿景、明确价值链各方任务、总结无人机部署经验[5] - 负责任发展框架包含三大维度:安全保障、社会与环境可持续性、系统韧性与经济增长[8] - 11项核心原则(如安全第一、公平可及)源自城市空中交通发展原则,指导设计与部署决策[11] 价值链协同机制 - 四大关键挑战:技术准备度(电池/空管系统)、运营成熟度(机队管理)、监管政策演进、市场可行性[21] - 监管机构需建立国际标准与空域融合机制,填补交通服务空白[22] - 投资者应聚焦使命驱动型战略,平衡风险与ESG投资[22] - 基础设施提供商需构建模块化垂直起降枢纽与能源系统[22] - 供应商开发适配性零部件,OEM完成适航认证,运营商整合多式联运网络[25] 无人机实践迁移价值 - 无人机规模化经验可迁移至大型AAM飞行器,聚焦运行可行性、经济性、社会接受度三大维度[31] - 世界粮食计划署DEEP计划通过低成本无人机+AI实现灾害评估,响应效率提升90%[33][35] - 哥斯达黎加飞行实验室用消费级无人机监测100公顷生态区,培育本地管理能力[37][40] - 印度MFTS计划缩短医疗配送时间90%,依托政企合作与温控技术突破地形限制[42][44] 未来发展方向 - 分阶段结构化推进,平衡创新与安全,深度融入综合交通体系[47] - 跨境合作与统一政策框架是关键,需建立女性健康研究等配套机制[50][51] - 潜在影响包括开启交通第三维度,重塑航空业社会功能定位[50]
不缺认知,而是败给了生活琐碎、即时满足和权衡取舍---科尔尼发布健康消费报告
科尔尼管理咨询· 2025-06-20 08:23
健康消费群体分类 - 全球85%消费者自信掌握健康知识但行动不足 形成"健康悖论" 主要受生活琐碎、即时满足和权衡取舍影响 [2][4] - 消费者分为三类:"健康暂搁族"占50% 因结构/动机障碍被动管理健康 呈现年轻化特征且单身/单亲比例高 [11][14][15] - "平衡至上派"仅占19% 擅长弹性健康管理 依赖包装标识作为决策捷径 追求高效健康方案 [17][18] - "健康投资人"占31% 将健康视为首要投资 收入较高且自主性强 更关注生理健康而非心理健康 [19][20] 健康消费决策权衡 - 所有群体面临短期愉悦vs长期健康的抉择 "健康暂搁族"易因日常压力破戒 "健康投资人"仅在社交场合放纵 [22] - 口感是核心否决因素 各群体均不愿为健康牺牲口味 行业常误判消费者对口感妥协意愿 [23][24] - 便利性并非最高优先级 三分之二消费者倾向亲自烹饪 挑战"便利性决定消费选择"的传统认知 [25] 健康消费创新趋势 - 纯净美妆与生活潮流兴起 Z世代参与度达59% 预计两年内升至66% 婴儿潮世代意向参与度53% [27] - 情绪健康管理需求增长 "情绪食品"成为潜力领域 饮料行业已推出含适应原成分的抗压饮品 [28] - 肠道健康关注度攀升 当前使用率与潜在需求存在12个百分点缺口 "平衡至上派"最愿尝试新技术方案 [29] 品牌策略方向 - 产品需平衡健康进阶与享受当下 如益生菌气泡水同时满足肠道健康与口感愉悦 [32][33] - 功效宣称应遵循极简主义 "健康投资人"自主研究成分 "健康暂搁族"无暇消化复杂信息 [34] - 健康决策本质是情感选择 需通过社群联结、科技手段建立情感共鸣 理解消费者健康哲学 [35]
世界经济论坛 | 仅有7%的医疗研究专注于女性疾病,如何缩小女性健康研究差距?
科尔尼管理咨询· 2025-06-17 03:31
女性健康研究现状 - 女性医疗服务使用率高于男性但系统性研究不足 导致其独特健康需求未被充分解决 [3][4] - 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长五年但健康状况不佳时间多25% [5] - 全球范围内仅7%医疗研究专注于仅影响女性的疾病 妊娠期药物安全测试覆盖率仅5% [6] 研究差距的具体表现 - 临床试验性别数据缺失严重 仅7%偏头痛试验和17%心脏病试验公布性别特异性结果 [8] - 药物安全问题在女性中更突出 2000年以来美国女性不良事件报告率比男性高52% [9] - 关键治疗领域(心脏病学 肿瘤学)早期临床试验女性代表性不足影响剂量准确性 [6][12] 经济与社会价值 - 弥合健康差距可为每位女性每年增加7天健康时间 [5] - 到2040年有望每年为全球GDP贡献1万亿美元 [5] 政策改革五大杠杆 创新激励 - 通过监管改革(优先审查凭证)和财政激励(税收抵免 公私合作投资)激发女性健康领域创新 [10] - 重新设计定价与报销模式填补资金缺口 [11] 临床试验优化 - 提升女性在早期及关键领域(心脏病学 肿瘤学)临床试验参与度 重点覆盖少数群体和更年期后女性 [12] - 建立产妇研究框架 授权孕妇参与临床试验并提供针对性激励 [12] 数据标准化 - 推行性别细分数据标准化收集 采用灵活分析方法从小规模数据提取见解 [13] 试验设计改革 - 改善临床试验可及性 针对治疗反应和疾病进展中的性别生物学差异优化设计 [14] 认知深化 - 临床指南和药物标签需体现性别特异性数据 科学期刊强制执行SAGER报告指南 [15] 变革可行性 - 罕见病和儿科领域已有成功先例 证明针对性干预可改变治疗结果 [17] - 需政府 支付方 研究机构等多方协作解决结构性驱动因素 [17]
用博弈论视角看低价白牌困境——科尔尼发布生活用纸品类电商白牌白皮书
科尔尼管理咨询· 2025-06-12 09:30
生活用纸市场端格局 - 生活用纸应用场景无处不在,已渗透至日常生活的各个维度,是中国消费者最常见的日用消费品类之一 [2] - 生活用纸品类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强相关,随着中国GDP和生活水平提升,渗透率仍有增长空间,市场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 [2] - 细分品类结构向多元化演进:卫生纸占比从60%降至45%,湿巾纸、擦手纸、厨房用纸等快速渗透 [2] - 产品升级方向包括场景设计适配、功能属性强化、原材料升级和平台型技术创新 [4][5] 生活用纸渠道端结构 - 零售渠道格局重构:传统商超仍为第一大渠道,线上电商占比持续快速攀升 [7] - 线上渠道占比提升的四大驱动因素:消费便捷性、产品可囤性、价格竞争力、强复购属性 [9][13] - 电商平台通过区域仓配优化降低配送成本,推动大规格产品线上销量提升 [9] - 线上渠道同等品质产品成交价较线下低超15% [13] 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 消费者投诉主要集中在外观、数量等直观领域,如货不对板、异物、破损等 [14] - 对于细菌/菌落总数等难以直接感知的质量问题投诉占比较少 [14] - 低价电商平台的投诉比重相对更高 [15] 行业质量监管现状 - 省级抽检不合格率中位数达7%,后25%分位数达10% [18] - 监管抽检能触及消费者难以发现的细菌菌落、可迁移性荧光物质等不合格类型 [18] - 建议将消费者投诉与专业检测机构联动,暴露更多"不可见"质量问题 [18] 生活用纸供给端格局 - 行业整体供大于求,产能利用率持续走低:产量增速低于5%,产能增速超8% [20] - 竞争格局分散,CR4品牌(恒安、维达、洁柔、金红叶)市场份额30-35%,远低于美日70%水平 [23] - 企业分为头部CR4品牌、知名国际品牌、腰部品牌企业、腰部白牌企业、尾部长尾作坊五类 [24] 白牌制造商挑战 - 电商平台价格持续下压影响质量把控,部分代工企业以次充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34] - 行业乱象包括产品缺斤少两、包装夸大描述、原材料概念滥用等 [39] - 更严重问题包括使用劣质原料(废纸)、有毒有害添加(荧光剂)、菌落超标等 [42] - 上游浆价波动加剧成本压力,中小企业创新投入不足 [46] 行业破局方向 - 电商平台需牵头完善行业标准、消费者教育、标准执行、协作创新和优胜劣汰机制 [48] - 建议运作模式从低价导向转向价值导向,建立长期博弈机制 [50][55] - 各方应共同推动价值重塑:做大消费市场、构筑健康生态、落实政策法规、推动全链创新 [57][58][59][60]
重磅! 美国制造业回流指数首次出现大幅下滑——科尔尼制造业回流指数报告发布
科尔尼管理咨询· 2025-06-03 02:50
美国制造业回流指数下滑 - 2024年美国制造业回流指数出现首次大幅下滑,从2023年的12.14%降至13.29%,同比变化-115基点,逆转了2021-2023年的增长趋势[1][4][5] - 下滑主因是国内制造业总产值(MGO)增速放缓至1%(2024年7.283万亿美元,仅增470亿美元),同时从亚洲低成本国家和地区进口增长9%(达9680亿美元,增900亿美元)[11][25] - 墨西哥近岸外包吸引力减弱,其基础设施薄弱导致产能扩容瓶颈,2024年对美出口增速8%(4570亿美元)低于亚洲地区[16][17][19] 行业结构性挑战 - 高科技领域依赖进口: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增310亿美元)、电气设备(增180亿美元)、化学品(增100亿美元)占亚洲进口增量的65%,美国本土产能尚未规模化[11][14] - 汽车行业分化:墨西哥轻型汽车产量增6.8%(390万辆,72%出口美国),但美国从加拿大进口运输设备降49亿美元,部分产能回流本土[22][23] - 半导体项目延期:头部企业因审批复杂、成本高推迟投产,需求波动导致设备订单放缓[11] 投资与成本矛盾 - 2024年美国制造业建筑支出增20%至2330亿美元,但资本转化产能滞后,55%的CEO将劳动力成本列为首要回流障碍[8][36] - 墨西哥劳动力成本年均涨4%(2020年以来累计14%),电力供应危机制约产能扩张[19][20] - 65%高管认为AI将优化质量控制与供应链,但需配套技能培训以实现人机协同[36][37] 供应链韧性不足 - 仅5%企业可实现原材料本地采购,28%能本地获取半成品,62%高管通过研发配方减少供应商依赖[39] - 地缘政治推动回流意愿:2025年调研显示计划回流业务的CEO人数增15%,但行业差异显著(初级金属行业意愿强于汽车行业)[30][31][33] 自给自足指数逆转 - 2024年美国净进口增1550亿美元(+6%),本土制造业净产出仅增260亿美元(+1%),自给自足指数(SSI)下滑[25][29] - 西海岸港口吞吐量增14%,反映企业因关税预期提前囤货,但国内产能无法抵消进口增量[29] 未来关键变量 - 技术升级与劳动力发展:自动化投资和灵活用工模式是吸引Z世代的关键[38] - 近岸外包局限性:墨西哥基础设施短板与加拿大成本劣势(对美出口降3%)迫使企业重新评估亚洲供应链[21][22] - 政策不确定性:56%企业采取反应性策略(如雇佣关税工程师)应对潜在贸易政策变化[39]
科尔尼罗德侠专栏 | 教皇方济各的商业伦理观:经济与公益之间本不该有高墙
科尔尼管理咨询· 2025-05-21 03:09
核心观点 - 当前全球经济存在双轨制现象,少数群体受益而多数人利益受损,导致61%的全球受访者认为政府与企业使其生活更加艰难[3] - 财富创造不应是终极目标,而是创造真实价值的自然结果,企业需致力于提升生活品质的产品和服务[4] - 企业使命应驱动业绩,绩效与利润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而非终极目标[5] - 自由企业制度需建立在道德伦理基础上,市场参与者应遵循"正当、审慎与仁爱"的原则[5] - 商业应被视为崇高志业,通过增加财富并惠泽众生来服务公共利益[6] 经济与公共福祉割裂 - 全球61%受访者认为政府与企业使其生活愈加艰难,只为少数群体谋利[3] - 超级全球化时期将财富创造视为终极目标,导致经济与公共福祉割裂[3] - 方济各教皇呼吁建立"全新的政治经济思维模式"以打破经济与社会公共福祉之间的隔阂[3] 企业价值创造 - 财富应是创造真实价值的自然结果,而非终极目的[4] - 企业领导者需致力于打造提升生活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财富将随之而来[4] - 约翰·凯提出"迂回之道",财富创造是追求增值之物的副产品[5] 资本主义与道德伦理 - 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企业唯一社会责任是增加利润,这一理论导致经济与公共福祉之间的高墙[5] - 亚当·斯密强调自由企业制度需建立在道德伦理基础上,市场参与者应遵循"正当、审慎与仁爱"原则[5] - 斯密更看重《道德情操论》,探讨人类在利益面前保持道德思考与行动的能力[6] 商业的崇高使命 - 商业应被视为天职,从业者需将其视为生命更高意义的召唤[6] - 商人应通过增加财富并惠泽众生来服务公共利益[6] - 践行这一训谕不仅是道德使命,更是经济必需[6]
科尔尼荣誉主席罗德侠:穿越至暗时刻的3条领导力法则
科尔尼管理咨询· 2025-05-16 01:18
不确定时代的领导困境 - 不可预见性显著加剧公众压力与焦虑情绪 2025年盖洛普全球幸福调查报告显示过去十五年间欧美国家民众幸福指数出现最大幅度下滑 [4] - 社会分化严重导致领导者陷入表达困境 部分选择逃避或过度自信安抚 部分束手无策强调不确定性反而助长恐惧 [5] - 企业高管面临两难困境 忽视员工焦虑被视为冷漠 过度迎合又加剧不安情绪 [5] 有效领导的三条基本原则 法则一:保持开放与同理心 - 优秀领导者需敞开心扉允许团队成员表达负面情绪 同时坦诚分享自身担忧 [8] - 传统认知中领导者需表现信心十足 但在高度不确定性环境下虚假自信易被识破 [8] - 真诚是赢得信任根本 需遵循"不说假话但不必全说真话"原则 [8] 法则二:发动全员智慧 - 领导者需克制提供"解忧良方"冲动 承认无法给出明确答案 [10] - 2007年金融危机案例显示 发动全公司群策群力不仅度过危机 还实现盈利增长且避免裁员 [11] - 全员参与能缓解焦虑并创造实际价值 但需保持全方位沟通 [11] 法则三:明确决策原则 - 不确定性环境下需阐明决策原则作为指南针 组织宗旨和准则需比平时更鲜明 [12] - 持续传递决策准则信息如同树立路标 可缓解焦虑并凝聚团队目标认同感 [13] 往期管理方法论 - 世界赠予CEO们的破局时刻 [14] - 联席CEO模式成功的九个条件 [14] - CEO管理高通胀的7条黄金法则 [14]
科尔尼荣誉主席罗德侠:有雷霆,有明月……世界赠予CEO们的破局时刻
科尔尼管理咨询· 2025-05-14 09:40
全球经济与商业环境 -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但困境中蕴含独特机遇,企业需通过根本性变革实现突破性发展而非渐进式改进 [3] - 二战后形成的组织运作范式、制度架构及行为准则已过时,企业正进入未知水域,需重新审视基本假设 [4] - 全球认知范式从"水涨船高"共赢模式转向"零和博弈"对抗逻辑,既有国际体系未能构建适应时代变革的新框架 [6] 企业战略与领导力 - 企业危机的根源常在于组织构建的基本假设与现实脱节,而非执行或战略失误 [4] - 业绩稳健的企业往往对根本性变革抵触更强,因缺乏紧迫性驱动且满足于边际调整 [3] - 领导者需以真诚高效方式施政,建立反映时代现实的新机构和新方法才能重建公众信任 [10][11] 全球秩序与治理转型 - 2015年已预见全球化向孤岛化转变,但当时企业领袖普遍低估结构性变革的必然性 [6] - 当前时代特征为"3P"现象:极端化、后真相与民粹主义,源于旧秩序对非网络化多数群体诉求的忽视 [8] - 旧秩序加速崩塌为新秩序创造契机,但需公众与领导者超越强人政治与权宜交易的思维局限 [8][9] 未来展望 - 制度解构时期为重建更光明未来提供可能,但需政治光谱两端向中间靠拢并建立信任基础 [9] - 企业与社会需认识到变革需求及战胜两极分化的决心正变得前所未有的迫切 [13]
科尔尼锂电行业洞察:价格战缓解,增量与增效仍是长期课题
科尔尼管理咨询· 2025-05-12 01:01
锂电池行业核心观点 - 锂电池行业仍处于高增长阶段,2024年全球出货量增速超25%,需求超预期 [1] - 动力电池仍是首要应用市场,2024年出货量超1TWh,商用车锂电达100GWh,储能出货350GWh同比增60% [2] - 2025年多元化应用(低空经济、电动船舶、AI驱动市场)将推动需求结构性调整 [4] - 价格战缓解推动产业链价格理性回归,材料环节涨价,电芯价格企稳 [5][9] - 行业需通过增量拓展(多元化场景+全球化)与降本增效(材料创新+极限制造)构建可持续竞争力 [10][11] 需求与市场结构 - 2021年全球锂电需求550GWh同比增90%,供应缺口导致上游材料价格快速上涨 [6] - 2023年产能过剩导致去库存,电池企业议价权提升 [6] - 商用车电池需求多元化,宁德时代推出"天行"品牌四款针对性产品 [11] - 储能市场2024年价格内卷(电芯跌破0.4元/Wh),政策转向质量导向,大容量电芯(500Ah+)和半固态/钠电技术加速落地 [12][13] - 低空经济推动航空锂电池技术升级(400-500Wh/kg目标),船舶电动化需求增长 [14] 技术创新与制造升级 - 材料创新:磷酸锰铁锂装车验证、9系高镍量产、预锂化硅基负极增长、复合铜箔测试尾声、半固态电池冲刺GWh装机 [15] - 极限制造:干法电极降本20%,叠片工艺提升能量密度与安全性 [16] - 智能制造:数字孪生+AI质检+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十亿分之一不良率目标 [16][17] - 精益运营:超级工厂(单基地20GWh+)、柔性制造(3天换型)、产品标准收敛降低成本 [18] - 供应链垂直整合:锁定矿产+回收业务+合资研发增强抗风险能力 [19] 商业模式与生态构建 - 电池厂商与车企深度绑定:合资建厂(宁德时代&广汽)、车企自研(蜂巢能源/吉曜通行) [22] - 生态联盟:宁德时代与山东重工合作商用车电动化,与滴滴合资推动换电业务 [23] - To C营销:宁德时代通过赛事营销建立终端用户心智,反向影响B端合作 [24]
细胞和基因疗法的下一代分发模式
科尔尼管理咨询· 2025-04-29 09:58
医学新时代的转型 - 世界正从大型普适药物时代过渡到个性化治疗新时代,传统疗法使许多"非典型"患者无法获得有效治疗,同时支付方为无效治疗承担高额成本 [1] - 2021年细胞和基因疗法(CGT)仅占全球药物市场0.8%,但超过500种CGT在研,预计2021-2026年将以超50%年化增速增长,2026年近200种疗法销售额达570亿美元,占全球药物市场4%以上 [1] - CGT正成为标准治疗新浪潮,瞄准镰状细胞贫血、2型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症等常见疾病 [1] CGT疗法现状与挑战 - FDA已批准CGT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遗传性视网膜病、大B细胞淋巴瘤和脊髓性肌萎缩症等多种疾病 [3] - 近期上市表现喜忧参半,面临百万美元定价争议、小批量生产(包括单批次)、极端严格的分发储存条件等挑战 [3] - 传统线性药物供应链(制药公司→预批发商→分销商→终端)不适合CGT,后者需要超特异性体内基因治疗或患者自体细胞制造的复杂流程 [3] 新型供应链生态系统的构建 - 需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透明协作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减少接触点,实现严格产品跟踪和实时沟通,单次失误可能导致治疗延迟或数百万美元产品损毁 [5] - 案例1:Zolgensma需在-60℃保存,治疗前需全球协调抗体测试(如巴西患者由美国基地协调) [6] - 案例2:Luxturna设立跨国患者服务团队协调提供商、患者和分销商 [6] - 案例3:Kymriah需患者细胞提取再回输,面临温控运输和改良中心瓶颈,诺华在欧洲新建设施缓解 [6] 分发策略关键问题 - 商业策略需评估目标定价、支付模式、竞争性上市及监管服务要求 [13] - 需解决患者和提供者的核心需求,包括治疗中心数量/位置、利益相关方财务影响及责任分工 [15] - 选择自建专用网络或第三方供应商,参考历史上市经验筛选合作伙伴 [17] - 执行阶段需识别现有/新能力,制定明确实施计划并评估主要风险 [19] 市场差异化与灵活性要求 - 分发策略需适应各国独特监管环境(如美国联邦/州级、欧盟泛欧/国家级监管差异) [6] - 需保持灵活性以应对政策变化,从其他国家经验中学习并调整策略 [20] - 全球协调基础上,必须针对各市场定制策略,确保无摩擦客户体验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