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新材料

搜索文档
iTherM2025|导热系数怎么测?原理、方法全解析
DT新材料· 2025-08-16 16:04
导热系数定义与重要性 - 导热系数是衡量材料传递热量能力的关键物理参数 定义为1米厚材料在两侧温差1度时 1秒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 单位W/(m·K) [3] - 数值越大代表导热能力越强 高导热材料利于散热 低导热材料适合隔热 [4] - 精准测量对电子设备、能源系统、建筑节能等领域的热管理至关重要 直接影响设备性能稳定与安全运行 [4] 测量方法分类与原理 - 分为稳态法(保护热板法、热流计法、圆管法)和瞬态法(激光闪光法、热线法、热探针法、瞬态平面热源法) [5][6] - 稳态法通过稳定温差和热流计算导热系数 瞬态法通过温度随时间变化推演热物性参数 [5][13][16] 稳态法具体技术 - 保护热板法:通过加热源与辅助加热器控制温差 计算厚度、温差和功率得出结果 精度高但耗时 适用于绝热材料(ASTM C177标准) [7][8] - 热流计法:用传感器直接测量热流密度和温差 操作简便但需避免接触热阻 适用于泡沫和建材(ASTM C518标准) [9][10] - 圆管法:针对管状材料的一维稳态测量 反映实际应用特性但设备复杂 适用于金属管和隔热管套 [11][12] 瞬态法具体技术 - 激光闪光法:脉冲激光加热样品并监测背面温升 结合密度与比热容计算 速度快且适合高温固体(ASTM E1461标准) [13][15] - 热线法:通过埋入的电阻丝加热并记录温升曲线 适用于粉末和液体 对接触敏感(ASTM D5334标准) [16][18] - 热探针法:薄膜探针瞬时加热并拟合温度响应 适合多种形态材料但依赖数据处理(ISO 22007-2标准) [19][20] - 瞬态平面热源法:扁平探针加热并分析温变 适用范围广且快速非破坏性(ISO 22007-2标准) [21][22] 主要仪器供应商与产品 - 德国耐驰:主打激光闪光法和瞬态平面热源法 应用于金属和陶瓷材料 [22][24] - 凯戈纳斯:提供热流计法和激光闪光法仪器 服务于电子封装和航空材料 [25] - 林赛斯:专注热流计法和瞬态平面热源法 适用于高分子和功能陶瓷 [26][28] - 美国TA仪器:覆盖热流计法和激光闪光法 重点服务聚合物和电子材料 [28][29] - 西安夏溪与湘潭湘仪:本土厂商提供保护热板法、热流计法及热线法设备 应用于建筑隔热和工业材料 [29][30][32] 行业活动与趋势 - 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将于2025年12月3-5日在深圳举办 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 预计300家参展企业和30000名专业观众 [32][34][35][37] - 展区覆盖材料、数据中心、消费电子、新能源、储能热管理及测试仪器 多家头部厂商将展示最新技术解决方案 [32][38]
恩必信:拥有近十五年行业设计、制造经验的专业供应商
DT新材料· 2025-08-15 16:05
公司介绍 - 广东恩必信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是塑料加工辅助设备的专业供应商,拥有15年行业设计、制造经验 [4] - 公司在广东东莞和江苏南京设有工厂,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拥有70名员工,包括40多名技术师傅和8名研发工程师 [4] - 公司为电子及汽车零部件、医用制品、塑料管材/板材等行业提供专业解决方案,在改性塑料行业表现突出 [4] - 公司与日本久保田、德国科倍隆等知名品牌合作,设计制造了多套高端自动化生产线 [4][5][6] 产品介绍 - 真空称重产品由投料站、真空加料机称重装置、PLC控制器等部件组成 [4] - 产品可完成单物料定量加料或多物料不同配方配料,精度控制优于5‰ [4] - 500L容积配料速度优于5分钟,具有配方存储功能,可预设多种物料 [4] - 产品主要用于给混合机、搅拌机、密炼机等设备配料使用 [4] 行业活动 - 公司将携真空称重产品参加2025年9月10-12日在合肥召开的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 [1][8] - 大会聚焦新树脂、新材料、新设备及新兴应用领域,包括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航空航天等方向 [9] - 大会将探讨"十五五"高分子产业发展趋势、改性塑料高质量发展方向等议题 [9] - 大会由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担任大会主席 [10] 行业趋势 - 大会将举办多场专题论坛,包括工程塑料产业创新、高分子电磁复合材料、新能源汽车创新材料等 [17][19][20][21] - 航空航天与低空经济创新材料论坛将探讨高分子材料在航天航空等领域的应用现状与需求 [22] - 特色活动包括AI赋能高分子材料开发专场和高分子产业发展闭门会议暨项目路演 [24][26]
中石化,首次成功生产EVA半导电屏蔽料
DT新材料· 2025-08-15 16:05
扬子石化EVA新产品突破 - 公司首次成功生产EVA半导电屏蔽料UE1930TK 成为国内少数具备该产品生产能力的企业 [2] - 6月13日完成高醋酸乙烯含量、低熔融指数EVA电缆料UE2850TK试生产 产品指标达标 主要用于无卤阻燃电缆领域 目前市场以进口料为主 [2] - 新产品熔融指数进一步降低 加工性能优越 丰富了EVA产品结构并提升市场竞争力 [2] EVA材料在电缆行业的应用特性 - EVA半导电屏蔽料用于中高压电力电缆屏蔽层 关键功能包括均匀电场分布、防止局部放电 具有耐冲击性、耐应力开裂、高弹性及化学稳定性 符合绿色电缆趋势 [2] - 在低烟无卤电缆料中 EVA作为基体树脂添加比例达10%-30% 常与PE混合使用以弥补强度不足 含极性基团特性使其应用广泛 [3] - EVA可作增韧或柔性辅助成分 改善PVC、乙丙橡胶等电缆料性能 亦能制成相容剂提升产品伸长率 [3] 高端电缆市场需求与技术发展 - 电动汽车充电桩、特高压电网等领域推动高端电线电缆需求快速增长 [3] - 辐照交联技术适用于低烟无卤聚烯烃材料 可提高电缆耐温等级 需配合助交联剂和抗氧体系调整 [3] - 半导电屏蔽料中 EVA因容纳导电填料能力强且与绝缘层材料匹配 成为首选基体树脂 [3] 行业创新活动与趋势 - 第十届中国国际工程塑料产业创新大会涵盖特种聚烯烃、新能源高分子等主题 包括电池动力系统、高压充电系统等应用方向 [5] - 航空航天与低空经济创新论坛涉及旋翼桨叶、轻量化结构件等材料应用 电子皮肤、关节齿轮等具身机器人材料同步发展 [5] - 活动设置终端对接专场 聚焦AI赋能高分子材料开发 2025年将举办"新塑奖"产业创新评选 [5]
总投资近30亿,两大固态电池项目签约、开工
DT新材料· 2025-08-15 16:05
固态电池项目动态 - 安高特电固态电池项目一期在浙江杭州桐庐经济开发区开工 总投资21.2亿元 分三期建设 五年内规划年产3.5GWh固态电池 [3] - 安高特电一期项目投资2.8亿元 占地18.06亩 计划2026年5月投产 将建设国内首条干法层压固态电池产线 合作方包括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 [3] - 安高特电成立于2024年10月 已建立四川雅安、湖南郴州、浙江桐庐三大生产基地及成都、杭州两大研发基地 [3] - 盛全新能源固态电池项目签约江西九江庐山市 总投资8.5亿元 租赁5万平方米厂房 主攻消费类固态电池生产 [4] - 盛全新能源实施主体为江西盛全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2000万元 母公司为香港盛全控股全资子公司 [4] 碳材料产业活动预告 - 2025碳材料产业地图及行业报告将在12月9日发布 同期举行剪彩仪式和科技成果展示 [5] - 新能源碳材料专题涵盖多孔炭、硬碳、硅碳、电容炭等技术方向 先进电池领域聚焦动力/储能/eVTOL/具身机器人电池 [5] - 金刚石材料分会场设置超精密加工、培育钻石等6个专场 同期举办新品发布和供需对接活动 [5] - 活动由DT新材料平台主办 覆盖化工新材料、复合材料、储能与电池等八大领域 定位新材料一站式科技服务平台 [5]
30+气凝胶重点供应商盘点合集(收藏)
DT新材料· 2025-08-15 16:05
行业标准与市场机遇 - 2025年4月工信部发布GB 38031-2025新国标,要求电池包在单体热失控后2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且监测点温度≤60℃,逃生时间标准较传统方案提升24倍[2] - 新国标催生百亿级高端隔热材料市场,气凝胶凭借0.015-0.019W/(m·K)超低导热系数(空气的一半)成为主流解决方案[2] - 比亚迪等动力电池企业已采用预氧丝气凝胶隔热片、陶瓷气凝胶隔热片提升安全性[2] 气凝胶技术特性 - 电芯热失控时温度可在0.1秒内飙升500℃以上,高温以每秒1-2个电芯速度扩散[2] - 气凝胶主要用于电芯间隔离及电池模组/PACK上盖防火,有效阻断热失控蔓延[2] - 苏州热象纳米科技突破气凝胶"掉粉"难题,开发出0.5mm超薄隔热片,导热率0.024W/(m·K),耐瞬间1000℃高温[85] 头部企业产能与技术 - 深圳中凝科技:亚洲综合产能领军者,年产能25000立方气凝胶毡+1100吨粉体,国内粉体市场份额70%[7] - 华阳新材料集团:亚洲最大气凝胶生产企业,一期产能2万m³气凝胶毡+1000吨粉体,二期投产后将成全球最大[13] - 中化学华陆: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气凝胶企业,首创一步法硅酸甲酯工艺,产品指标国际领先[48][51] 创新技术突破 - 江苏珈云新材料开发耐1000℃高温电芯间隔热气凝胶,短时可耐1300℃,全球少数达到此标准[37] - 安徽科昂突破二氧化硅气凝胶绿色产业化技术,研发新能源电堆纯无机防火材料[58] - 弘大科技创新"梯度减压干燥工艺",实现低成本大规模生产气凝胶,并开发微晶纳孔金属等衍生材料[70] 应用领域拓展 - 东莞硅翔提供动力电池热管理全场景方案,涵盖加热/隔热/散热/电芯连接系统[22] - 湖南荣岚同时掌握氧化硅、氧化铝和炭气凝胶技术,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热防护系统[52] - 湖北兴发集团开发常压制备气凝胶粉体工艺,成本降低56%,子公司投产2500m³/a气凝胶绝热毡产线[69] 产业链布局 - 浙江岩谷科技年产400万平方米气凝胶复合材料,总投资8亿元[3] - 爱彼爱和拥有年产上亿片锂电池隔热垫基地,二期产能将翻倍[8][12] - 锦富技术子公司厦门力富为宁德时代主要气凝胶供应商,市场份额稳步提升[18] 行业活动 - 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iTherM2025将于2025年12月3-5日在深圳举办,聚焦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热管理技术[87]
安徽大学张惠教授:介电-磁复合电磁波吸收及屏蔽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损耗机制研究
DT新材料· 2025-08-15 16:05
电磁波吸收材料研究进展 - 传统金属吸收体存在高密度和低稳定性问题 限制了轻量级应用发展 [1] - 高熵材料(HEM)具有晶格畸变和同质效应等优势 但吸收效率和匹配性能仍需提升 [1] - 电纺法制备的多孔碳纳米纤维(CNF)因导电性和多孔结构成为研究热点 但高熵合金纳米粒子分散仍具挑战性 [1] 安徽大学团队突破性成果 - 采用电纺法和瞬变焦耳加热法成功制备蜂窝状多孔CNF/HEA复合材料 [2] - 该材料仅需2wt%填料即可实现-65.8dB最小反射损失和7.68GHz宽频吸收带宽 创CNF/HEA吸收体新记录 [2] - 蜂窝结构CNF与HEA的协同效应显著提升EMW吸收性能 具有轻量化和宽频吸收优势 [2] 高分子电磁复合材料论坛 - 论坛将探讨高频PCB板材在5.5G/6G新应用及AI设备中的材料需求 [12][15] - 张惠教授将分享介电-磁复合材料的跨维度结构设计与损耗机制研究成果 [3][8] - 同期举办"新塑奖"评选 聚焦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的高分子材料创新 [15][19] 行业发展趋势 - 工程塑料产业正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重点关注特种聚烯烃、医用高分子等方向 [22][28] - 新能源汽车材料论坛将讨论LCP材料、聚酰亚胺在三电系统中的应用案例 [23] - 低空经济领域对PEEK复合材料、eVTOL轻量化材料需求显著增长 [24] 产学研合作动态 - 论坛汇聚3M、东材科技等企业及中科院、电子科大等科研机构 [16][17] - 设置终端对接专场 推动材料解决方案与岚图汽车、中兴通讯等需求方直接匹配 [19][23] - 采用"AI赋能高分子材料开发"等特色活动 促进智能化技术融合 [26][27]
科思创、万华化学,“瓜分”行业老三!
DT新材料· 2025-08-15 16:05
科思创与万华化学对Vencorex的收购 - 科思创签署协议收购泰国PTTGC旗下子公司康睿(Vencorex)位于泰国和美国的两家HDI衍生物生产基地,预计2025年底完成交易 [2] - 被收购的康睿在法国拥有7.9万吨/年HDI单体和2.4万吨/年HDI衍生物产能,在美国和泰国各有1.2万吨/年HDI衍生物产能 [2] - 万华化学通过匈牙利子公司宝思德化学收购康睿在法国的特种异氰酸酯业务,交易价值120万欧元并承诺2027年前投资1900万欧元 [4] - 万华化学通过此次收购使其HDI总产能达到20万吨/年,未来通过宁波技改将增至30万吨/年 [6] - 科思创通过此次收购补充了其在美国、德国、中国和印度等地的现有产能,HDI年产能达19万吨 [2][6] HDI行业格局与产能分布 - 全球HDI产能格局:万华化学20万吨/年(未来30万吨),科思创19万吨/年,日本东曹扩建后3万吨/年,旭化成2.2万吨/年 [6] - 国内企业美瑞新材通过河南子公司形成10万吨HDI单体及其衍生品产能,跃居全球第三,同时在建20万吨产能 [6] - 新和成正在建设10万吨HDI产能 [6] - HDI广泛应用于汽车、卡车、桥梁、船舶、木制家具和电子产品等领域,汽车是第一大市场 [6] 工程塑料与高分子材料行业动态 - 2025第十届中国国际工程塑料产业创新大会议题涵盖树脂基复材、改性工程塑料、工程塑料抗老化、聚酰胺弹性体等领域 [11] - 第三届高分子电磁复合材料及应用论坛讨论高频/高速覆铜板材料、6G柔性介电材料、液晶聚合物合成与应用等前沿技术 [12][13] - 新能源汽车创新材料论坛由小鹏汽车材料技术部总监黄家奇担任顾问 [14] - 航空航天与低空经济论坛探讨高分子材料在航天航空、低空飞行器、eVTOL等领域的应用需求与发展前景 [15][16]
两大化工新材料巨头,再关停!
DT新材料· 2025-08-14 16:04
化工行业动态 - 三菱化学转让运营70年的塑料子公司,赢创解散中国合资公司,亨斯迈计划裁员10% [2] - 朗盛Q2销售额下降12.6%至14.7亿欧元,EBITDA同比下降17.1%至1.5亿欧元 [2] - 朗盛特殊添加剂业务板块Q2销售额5.28亿欧元同比下降7.0%,高品质中间体业务板块Q2销售额4.46亿欧元同比下降6.7% [2] - 朗盛推出"FORWARD!"行动计划,计划关闭己烷氧化设施并精简全球芳香化学品工厂网络,预计从2027年起每年节约5000万欧元 [3] - 塞拉尼斯Q2净销售额25亿美元同比下降4.5%,工程材料部门营业利润1.65亿美元环比增长72% [3] - 塞拉尼斯计划剥离Micromax®产品组合,退出瑞士Elotex®工厂并关闭加拿大Vamac品牌AEM弹性体工厂 [4] 高分子电磁复合材料论坛 - 论坛讨论高频/高速覆铜板材料现状及6G柔性介电材料发展 [11] - 议题包括LCP材料合成与应用、高频PCB板材应用案例、热界面材料需求等 [11] - 涉及MXene复合屏蔽材料、介电-磁复合电磁波吸收材料等前沿技术 [11] 新能源汽车材料论坛 - 论坛聚焦LCP材料、尼龙管路技术、聚酰亚胺在三电系统应用等 [13] - 讨论Technyl®高性能解决方案、PA12汇流排绝缘层创新方案等 [13] - 涵盖岚图汽车轻量化案例、汽车内饰非金属材料新技术等 [13] 航空航天与低空经济材料 - 议题包括PEEK复合材料应用、航空混合动力系统集成、eVTOL轻量化需求等 [14] - 探讨高分子材料在航天航空应用现状及低空经济融合发展 [14] - 涉及3D打印、无卤阻燃等改性高分子技术 [14] 具身机器人材料论坛 - 讨论人形机器人新材料应用探索、工程塑料创新解决方案 [15] - 涵盖PEEK及CF/PEEK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机器人行业应用 [15] - 涉及类脑智能、灵巧手关键技术及高分子复材替代应用 [15]
6大固态电池上市公司披露最新进展
DT新材料· 2025-08-14 16:04
固态电池行业布局进展 - 鹏辉能源固态电池能量密度从280Wh/kg提升至320Wh/kg,新一代产品无需加压模组且性能更稳定,计划2025年9月建成中试线,应用领域涵盖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2] - 鹏辉能源研发的消费类半固态电池已通过针刺测试,正在准备送样,核心优势为高安全性[2] - 国轩高科全固态电池中试线电芯良品率达90%,启动2GWh量产线设计,采用硫化物路线能量密度350Wh/kg,单次充电续航1000公里,计划2027年小批量量产[2] 固态电池技术研发动态 - 德尔股份建成固态电池样品试制线,第二代产品能量密度260Wh/kg,第三代目标突破400Wh/kg[3] - 恩捷股份子公司完成百吨级硫化锂中试线和10吨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产线建设,具备供货能力但尚未规模化收入[3] - 恩捷股份判断全固态电池将优先应用于航空航天、深海等高性能需求领域[3] 固态电池材料进展 - 泰和科技硫化锂、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等项目处于中试阶段,部分产品已送样验证[4] - 道氏技术与珠海冠宇合作开发固态电池材料,珠海冠宇建成全固态电池实验线并投产富锂锰正极材料[4] - 珠海冠宇开发的消费类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850-900Wh/L,已应用于部分产品[4] 固态电池产业化展望 - 行业预计2025-2026年中试线密集落地,2027年全固态电池小批量装车,2028-2029年在低空经济等领域率先放量[5] - 国内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从2024年7GWh增长至2030年65GWh[5] - 固态电解质材料路线逐渐向硫化物路线收敛[5]
华峰化学、伊士曼,签约!
DT新材料· 2025-08-14 16:04
华峰化学与伊士曼化工战略合作 - 华峰化学与伊士曼化工成立合资公司,首次在中国本土生产Naia™醋酯纤维素长丝纤维,完善供应链并深化亚太市场布局 [2] - 华峰化学在氨纶纤维领域市占率国内第一、全球领先,拥有20多年化学纤维研发制造经验 [2] - 伊士曼为全球特种材料龙头,员工1.4万名,Naia™纤维占据全球市场主导地位 [2] Naia™醋酯纤维素长丝纤维特性 - 原料为FSC®/PEFCT M认证木材浆粕,经乙酰化处理使纤维素中74%-92%羟基生成醋酸纤维素酯 [4] - 属再生纤维素纤维,具有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特性,由伊士曼2018年推出并持有专利 [4] - 优势包括:低温室气体排放、柔软舒适手感、多领域应用(服装/家纺/工业)、持续工艺创新 [5] 中国特种纤维市场现状 - 中国为全球重要消费市场,醋酯纤维素长丝纤维需求稳定增长,纺织供应链与技术创新全球领先 [3] - 华峰化学通过本土化生产与国际资源结合,推动全链条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3]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 - 聚焦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四大方向 [8] - 活动包括青年论坛、高层座谈会、蓝皮书闭门研讨会及科技成果对接 [13] - 主办方为DT新材料,协办单位含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等,支持单位覆盖多地产业联盟 [9] 大会议程亮点 - 8月20日: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20+行业领袖参与) [14][15] - 8月21日:开幕式+宏观论坛(含AI赋能案例解读、酶分子工程等议题) [20] - 8月22日:AI赋能专题(工信部典型案例分享)+未来食品&农业论坛(HMO生物制造等议题) [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