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伍治坚证据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美股一枝独秀,还能持续多久?
伍治坚证据主义· 2024-12-10 01:57
美股表现分析 - 过去15年美股标普500指数累计回报达450%(100元变550元),年化回报12%,显著领先日经225(308%)、DAX(248%)、富时100(59%)、沪深300(11%)和恒生指数(-11%)[1][3][4] - 美股超额回报归因:美元升值贡献20%、销售增长多21%、利润率高25%、估值倍数高24%、红利多4%[5] - 美国公司平均利润率从2010年8%升至12%,ROIC达15.5%,远超欧元区(9.5%)、日本(10%)和澳大利亚(12.5%)[5] 美国公司竞争优势 - 科技行业研发投入5265亿欧元全球第一,是中国(2220亿欧元)2.4倍,日本/德国(各约1000亿欧元)5倍[6] - 科技七巨头(苹果/微软等)年均销售增长16.5%、利润增长20%,远超标普500均值(4.4%/7.5%)[6] - 美国VC投资占G7国家总额83%,劳动生产率增长30%(欧盟/英国不足10%)[6] 宏观政策支持 - COVID期间美国财政赤字达GDP20%,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10%)两倍[6] - 美元国际货币地位使美国能输出通胀,企业税减免政策强化盈利[6] 未来挑战 - 当前标普500收益率3.2%低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4.2%),需维持7%年利润增长才能补偿风险溢价[7] - 其他国家股市仅需3%增长即可达到同等风险补偿,A股因估值低迷无需增长即具吸引力[8] 行业数据对比 - 非科技行业美国公司同样在销售增长(+21%)、利润率(+25%)和估值(+24%)全面领先[5] - 美国公司市场份额扩张具全球性,如科技巨头在各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5]
开了天眼就能在股市赚钱么?
伍治坚证据主义· 2024-10-14 06:12
实验设计与结果 - 实验参与者起始资金为100万美元,有15次交易机会选择买卖美国股票和30年债券,最高可使用50倍杠杆 [2] - 参与者可提前阅读交易日后一天的《华尔街日报》头版新闻,即预知未来重大事件 [2] - 约50%参与者亏损,1/6破产,平均回报率仅3.2%,统计上无显著收益 [3] - 参与者交易方向正确率为51.5%,接近随机概率 [3] 市场反应机制分析 - 预知新闻无法保证准确预测市场方向,因市场反应受多重因素综合影响 [4] - 以通胀数据为例:高于预期的CPI可能因经济强劲推升股市,也可能因成本上升或加息预期压制股市 [4] - 宏观消息(如失业率、贸易政策)对个股影响路径长、确定性低,微观消息(如公司层面)传导更直接 [5] 成功交易者特征 - 少数职业交易员平均回报达130%,显著优于其他参与者 [5] - 关键策略1:选择性交易,放弃1/3不确定机会,仅参与2/3高确定性交易 [5] - 关键策略2:动态调整杠杆,对高确信机会下重注,低确信机会降低风险敞口 [5] 投资策略启示 - 多数投资者即使预知新闻也难以稳定获利,更适合低成本指数投资并长期持有 [5] - 超额回报需具备超常认知、严格纪律和风险控制能力,仅少数专业投资者可达成 [5]
A股为什么表现不佳?
伍治坚证据主义· 2024-10-10 02:47
中国经济与股市表现 - 2000年至2018年中国真实GDP增长4.8倍,但同期上证综指名义年回报仅2.8%,扣除通胀后真实回报为0 [2] - 国际比较显示,中国是唯一股市回报与GDP增长无显著正相关的国家,其他国家(如美、德、日、巴西、印度等)均存在正相关关系 [2] - 同期海外上市中概股年化回报达7%,显著高于A股回报 [8] 上市公司结构与回报差异 - 截至2018年底,A股上市公司约3500家,海外上市中概股1300家(香港1100家、美国220家),约1/3中国公司选择海外上市 [5] - 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百度等优质企业仅在海外上市,工商银行、中石油等为两地上市 [5] - A股上市公司净现金流/总资产比率仅1.5%,低于印度(3.8%)、巴西(2.8%)及海外中概股(2.5%) [10] A股制度性问题 - 核准制导致上市企业以国企为主,民企难以满足盈利要求 [10] - A股公司上市后平均资产回报率从13%降至6%,资本支出/总资产比例从3%升至7%,显示融资后效率下降 [10] - 2020年前退市制度不健全,ST公司财务表现远差于美国退市标准但仍保留上市资格 [13] - 散户占比80%,交易频率与回报成反比,高频交易导致回报不佳 [14] 公司治理与投资行为 - 散户缺乏鉴别能力,对关联交易、内线交易等治理指标关注不足 [15] - 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与长期股价表现强相关,但A股治理要求宽松 [15] - 需通过上市/退市制度改革、强化治理监管来提升市场效率 [15]
咱不折腾了~
伍治坚证据主义· 2024-09-16 06:05
创业热情与VC融资 - 2014-2018年新成立公司数量井喷增长,2018年达5万家,日均200家[5] - 2024年前8个月新成立公司仅260家,月均32家,相当于每省月均1家[5] - 2017/18年人民币+美元VC年融资额达1200-1300亿美元[8] - 2024年前8个月VC融资额仅60亿美元,不足2017年单月水平[9] 上市公司所有权结构变化 - 2010年百强上市公司中国企市值占比80%,2020年民企占比近50%[11] - 2024年6月百强中国企市值回升至超50%,民企占比降至30%[12] 外资直接投资(FDI)趋势 - 2021年季度FDI维持约1000亿美元,2022Q2起持续下滑[15] - 2023Q3和2024Q2出现FDI净流出(负值)[15] - 2021年中国FDI首次被印度超越,2022年被印尼超越[18]
中资企业出海投资,主要选哪里?
伍治坚证据主义· 2024-09-12 03:18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趋势分析 核心观点 - 2023年第三季度起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规模首次超过外国对华直接投资(FDI),2024年第二季度ODI达4000亿人民币,FDI仅2000亿人民币,规模差距达一倍 [6][7] - 资本流动方向转变的核心驱动因素是海外预期投资回报率(ROIC)高于国内 [8] - 中资企业出海主要目标为打开欧美市场,形成以越南/新加坡(亚洲)、匈牙利(欧洲)、墨西哥(美洲)为主的四大投资目的地集群 [3][9][11] 投资目的地特征 亚洲区域 - **越南**:人均GDP仅4000+美元,人力成本优势显著,成为中资企业规避关税、进入美国市场的跳板 [11] - **新加坡**:2022-2023年吸引超百亿美元中资,虽人力成本高于中国,但凭借东盟成员地位、双语环境及金融/法律服务能力,成为东南亚市场运营总部首选 [13] 欧洲区域 - **匈牙利**:2022年吸收75亿美元、2023年65亿美元中资,占其全年FDI总量(140亿美元)近50%,超越英法德总和,主要利用其欧盟成员资格打开欧洲市场 [11][13] 美洲区域 - **墨西哥**:依托美墨自贸协定,吸引中资建立汽车/液晶屏/电器生产基地,产品主要销往美国 [11] 投资逻辑演变 - 传统制造企业优先选择人力成本洼地(越南/墨西哥),而高成本的新加坡因制度优势成为区域总部枢纽 [11][13] - 地缘政治因素促使投资目的地从传统西欧(英法德)转向东欧(匈牙利),反映市场准入优先级超过基础设施成熟度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