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平等
icon
搜索文档
“平等、人权和包容性发展”主题边会在日内瓦举行
新华网· 2025-09-24 00:32
新华社日内瓦9月23日电(记者石松)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60届会议期间,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 进会22日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同中国少数民族对外交流协会、普遍权利组织等国内外机构合作举办"平 等、人权和包容性发展"主题边会。近百名中外人士齐聚一堂,深入探讨民间组织在完善全球人权治 理、推动包容性发展方面的作用和贡献。委内瑞拉、印度、西班牙等国代表、多国非政府组织负责人和 专家学者参会。 与会嘉宾从不同角度深入分享了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实践和思考。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代表以移 动手术车和远洋医疗船项目为例,介绍了中国社会组织推动国际民间合作、保障发展中国家民众健康权 的实践。普遍权利组织代表认为,将发展权置于国际议题中心对全球南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少数 民族对外交流协会代表分享了社会组织在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发展权方面的积极作为。香港九龙城区区 议员分享了中国香港地区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实践。瑞士国际人权和社会发展协会代表表示,全球治 理倡议为解决当前全球人权治理中的不对称问题提供了可行方案。中华职业教育社代表强调职业教育对 实现发展权的重要意义,并分享了相关工作经验。锡克教人权组织代表讲述了民间社会在促进包 ...
“反对完美”的哈佛教授:我不信AI能代替你思考
虎嗅· 2025-09-01 05:31
人工智能伦理 - 人工智能无法替代人类思考 尤其缺乏反思能力 创造性和判断力 [6] - 人工智能冲击重复性和记忆性工作 但可协助基础性工作如资料收集 [6] - 批判性思维 道德推理和创造性人文学科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8] - 技术黑箱政治风险存在 关键决策可能由工程师和投资人垄断 [14] 基因工程伦理 - 明确反对基因增强技术 但支持治疗严重疾病的基因技术 [13] - 基因增强可能导致社会不平等和阶层固化 [13] - 基因增强技术侵蚀人的尊严 将人等同于商品 [13] - 区分技术官僚式完美和德性卓越两种完美理念 [14] 优绩主义批判 - 优绩主义核心问题包括导致社会对立心态和分裂 [18] - 成功者产生傲慢 失败者产生自卑 冲击社会团结 [18] - 优绩主义造成美国最深层的分裂存在于受教育者和无学历者之间 [18] - 中国优绩主义体现为政治权力分配 与科举制和高考相关 [21] 教育实践 - 课堂禁止电子设备 通过提问互动推动自主思考 [4] - 设置快速回答环节防止使用人工智能作弊 [5] - 高校教师担忧人工智能对人文学科的冲击 [4] 平等与社会变革 - 新书探讨平等含义 与皮凯蒂对话医疗教育普惠投资和累进税制 [23][25] - 需平衡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 应对移民和气候变化挑战 [25] - 左翼需处理爱国主义与地方团结价值观冲突 [25]
平等是真正的答案么?(下)
伍治坚证据主义· 2025-08-23 23:54
美国不平等模式的历史背景 - 美国遵循大国与帝国的典型轨迹 优先扩张与创造财富 暂缓甚至忽视平等 [4] -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追求工业化与殖民扩张 城市底层陷于贫困 [3] - 改开后的中国明确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以增长为先 [3] - 罗马帝国依赖征服与贡赋维持社会运转 国内贫富悬殊 [3] 美国社会契约与增长模式 - 美国社会契约基于明天会比今天更富裕的承诺 支撑美国梦的可信度 [5] - 前沿扩展领域包括铁路 石油 互联网 人工智能 生物科技 [5] - 增长停滞或技术领先地位丧失会导致美国梦幻象破灭 [5] - 美国模式依赖持续扩张 类似罗马停止征服后财富不再流入的历史案例 [5] 美国不平等的文化根源 - 金钱政治与游说让富人阶层牢牢把控政策 [12] - 种族裂痕削弱工人阶级团结 福利被种族化为施舍 [12] - 新教伦理与边疆神话强调自立 将平等视为软弱 [12] - 福音派与保守政治为不平等提供道德合理性 [12] 美国霸权的技术经济基础 - 技术前沿领域包括互联网 半导体 AI 生物科技 航空航天 [13] - 通过美元霸权掌控全球金融体系 [13] - 通过北约与亚太同盟提供全球安全保护 [13] - 霸权成果如Nvidia GPU OpenAI AI 波音与SpaceX航天 生物制药买来制度合法性 [9] 美国模式的不可复制性 - 美国模式仅在独霸全球时成立 他国模仿会导致战略对抗 [7][8] - 美国承受不平等的独特条件包括技术领导地位与全球霸权 [7] - 失去领先地位将使美国梦失去遮羞布 [11] 其他国家的替代发展路径 - 北欧 西欧与部分东亚国家采用平衡之路 追求增长与创新但不依赖霸权 [10][14] - 控制不平等在可承受范围内以维护社会稳定和信任 [14] - 可持续道路是增长 创新与可控平等之间的平衡 而非模仿美国梦 [15]
平等是真正的答案么?(上)
伍治坚证据主义· 2025-08-22 23:42
核心观点 - 收入不平等程度直接影响富裕国家社会生活质量 更平等社会在健康 幸福 信任 暴力减少和教育方面表现更优[2] - 通往更好社会的路径是更多平等而非更多增长 但该结论存在方法论争议 被批评将相关性误判为因果性[5][7] - 平等并非普世解决方案 而是富裕 安全且具凝聚力社会的奢侈品 需依赖财富创造 地缘政治条件及美国安全保护伞等结构性因素[6][9][10] 方法论争议 - 研究基于基尼系数与20多个发达国家及美国各州的社会指标相关性 但未充分证明因果性 文化 历史及资源禀赋等因素可能共同影响结果[5][7] - 美国作为最不平等发达国家 是图表中的关键离群值 若剔除美国 部分指标(如寿命和健康)的相关性显著减弱[7] - 结论仅基于20余个富裕民主国家样本 无法直接推广为普世规律[7] 北欧模式分析 - 北欧国家(瑞典 挪威 丹麦 芬兰)因高平等度 信任度和幸福排名被视为典范 但其平等源于历史 结构及运气而非单一政策[8] - 具体因素包括:社会同质性高 工人运动传统 政治凝聚力 石油资源(挪威主权财富基金) 地理条件驱动的高科技与贸易发展(芬兰 丹麦)及长期劳资妥协(瑞典)[8] - 北欧平等制度是特定条件下逐步演化的结果 非短期政策选择产物[8] 平等的局限性 - 平等是第二层次结果 贫穷国家需优先实现财富创造(增长 就业 生存)而非追求基尼系数缩小[9] - 全球近200个国家中仅约25个经合组织成员国能享受“平等带来幸福” 对多数国家而言 平等是富足后的奢侈品[9][13] - 再分配政策易引发政治分裂和资本外逃(富人外逃风险) 且平等指标(如基尼系数)难以量化 而GDP更易衡量[15] 地缘政治与安全因素 - 美国安全保护伞使西欧 日本 韩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等国家能将资源投入医疗 教育和福利而非军费[10] - 北欧国家平等成本较低部分因美国防务补贴 瑞典加入北约印证其对安全保障的依赖[10] - 发达国家平等与繁荣建立在美式世界秩序基础上 乌克兰等无法外包安全的国家难以专注福利建设[10][11] 政策现实与口号 - 政府常将“包容性增长”“共同富裕”等作为对危机的反应口号 但极少将平等作为硬性考核指标(如GDP增长 就业 通胀)[12] - 极端不平等有社会代价 但一旦达到一定富裕水平 GDP增长不再自动提升福祉[12][13] - 改善生活的路径需优先依赖增长与安全 平等仅在富足与安稳后具实质意义[13][14]
【环球财经】特朗普政府与美高校之争持续:哥大交钱妥协,哈佛继续硬刚
新华社· 2025-07-24 12:35
哥伦比亚大学和解协议 - 哥伦比亚大学与联邦政府达成协议,将支付2亿美元和解金以结束多项联邦调查并恢复科研经费支持 [1][2] - 协议要求哥大在3年内支付2亿美元和解金,另支付2100万美元了结美国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的调查 [2] - 哥大同意加强外籍学生审查,与政府共享相关信息并报告持相关签证学生的纪律处分情况 [2] - 哥大承诺维持安保力量防止学术场所示威,改革教职员大会结构,取消招生中的种族偏好并终止DEI项目 [2] - 美国政府3月曾撤销对哥大4亿美元联邦拨款,校方妥协后推行包括改革学生纪律程序等系列措施 [3] 哈佛大学与政府冲突 - 美国国务院对哈佛大学交流访问学者项目发起调查,质疑其是否符合国家利益 [1][4] - 哈佛谴责调查为"政府报复行为",表示将继续招收国际学者并支持其签证申请 [4] - 特朗普政府4月要求哈佛改革管理结构遭拒后,削减该校超26亿美元联邦资助 [4] - 哈佛已对政府冻结资金和限制国际学生政策提起两项诉讼,案件仍在审理中 [6] - 2023财年国务院交流访问学者项目共发放34.9万份签证,但未说明调查哈佛的具体原因 [4] 政府高等教育政策动向 - 特朗普政府要求顶尖高校根除"反犹主义"、废除少数族裔招生倾斜政策,否则面临资金削减 [6] - 政府将私立精英大学视为"自由主义堡垒",寻求对其加强监管 [6] - 除哥大和哈佛外,康奈尔、西北等名校共计逾20亿美元联邦资金遭冻结 [7] - 特朗普称与哈佛谈判曾接近和解,但7月初知情人士透露双方"远未达成一致" [6] - 白宫发言人表示相信哈佛最终会支持总统政策愿景 [7]
美国总统特朗普:这是所有人的伟大胜利,我们将实现平等。
快讯· 2025-06-25 08:29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没有涉及公司和行业的具体信息,因此无法提取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
“美国已不是过去的美国”,特朗普挥向高等教育的大棒会带来什么?
虎嗅· 2025-05-31 08:29
哈佛大学与联邦政府冲突事件 - 哈佛大学在毕业典礼上因校长嘲讽特朗普驱逐国际学生政策获得3万人起立鼓掌,事件登上中国互联网热搜 [1] - 马萨诸塞州联邦法院裁决允许哈佛继续招收国际学生的临时限制令继续有效,政府给予30天提交证据期限 [1] - 特朗普政府暂停新国际学生签证面谈,国务卿卢比奥宣称将"大力撤销中国学生签证",影响已获签证的中国学生 [1][6] 事件发展过程 - 5月22日国土安全部要求哈佛72小时内提交过去5年外国学生"非法"活动记录,否则取消招收资格,理由包括反犹和支持哈马斯 [3] - 哈佛校长发表公开信谴责DHS决定"非法且毫无根据",并向法院提起72页诉讼,指控政府违反宪法和进行政治报复 [4] - 哈佛和MIT校长均强调"没有国际学生,学校就不再是学校",超过300人在校园抗议政府驱逐国际学生 [4][5][6] 政府采取的措施 - 特朗普要求常春藤盟校国际学生比例从31%降至15%,声称外国学生挤占美国学生名额 [6] - 政府冻结哈佛26.5亿美元联邦拨款与合同,计划撤销免税地位,众议院通过法案将捐赠基金税率提高至21% [19] - 政府扩大对中国学生签证审查,1000多名哈佛中国学生面临签证撤销风险 [6][13] 学术界的反应 - 部分华人学者认为特朗普措施过分但理解政府立场,批评哈佛等校因DEI政策造成反向不平等 [8][13] - 哈佛教授Pinker指出学校言论自由排名全美倒数第一,DEI政策压制不同观点导致政治多样性不足 [10][11][12] - 学术界对哈佛支持哈马斯学生抗议活动的暧昧态度存在分歧,部分学者认为学校自食其果 [8][10] 反犹主义争议 - 国土安全部指责哈佛纵容反犹和支持恐怖主义,校园调查报告证实存在针对犹太学生的偏见事件 [14] - 哈佛采纳改革方案加强防止抗议越界,但Pinker认为校园不存在真正反犹主义,只是语义争论 [15] - 学者认为哈佛成为政府整治校园反犹思潮的替罪羊,事件与以色列外交官枪杀案有关联 [15][16] 高等教育体系影响 - 学者指出美国高等教育实质是国家治理逻辑一部分,依赖联邦政府对国家利益的界定 [16] - 特朗普政策被指旨在削弱自由派主导的高教体系,可能对美国科研教育造成长期破坏 [18][19] - 政策收缩导致中美联合办学叫停,反映美国保护教育科技成果不被中国获取的战略转向 [21] 国际学生与学术影响 - 国际学生占哈佛学生总数25%,若被卡将损失高昂学费收入,影响学校运营 [4][19] - 签证限制和审查加强可能导致美国人才虹吸效应消散,影响全球科研合作 [21] - 哈佛被视为检验美国三权分立和高等教育体制的试金石,其司法斗争结果具有标志性意义 [21]
美政府“围剿哈佛”扯上中国,专家:这是美国典型利用中国议题进行国内政治操作的手法
环球时报· 2025-05-20 22:49
美国政府对哈佛大学的调查与施压 - 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穆莱纳尔等3名共和党议员致信哈佛大学 要求提供与中国军方相关机构合作的内部文件和通信记录 涉及微电子 人工智能和量子科学等双重用途技术交流 并威胁取消免税资格 [1] - 美国国会对哈佛大学的调查包括:4月调查其反犹太主义举措涉嫌侵犯公民权利 5月初调查其与其他常春藤盟校学费勾结的反垄断行为 [1] - 自4月以来 联邦政府已冻结哈佛大学超过20亿美元的拨款 促使哈佛大学向联邦法院提起诉讼 [1] 美国政府对其他高校的拨款冻结 - 特朗普政府削减对哥伦比亚大学的4亿美元联邦拨款 冻结康奈尔大学约10亿美元拨款和西北大学约7.9亿美元拨款 [2] 美国政府对高校的全面施压 - 特朗普团队因哈佛大学强调DEI(多元 平等 包容)价值观 认为其不符合联邦政府办学标准 反复削减其巨额联邦拨款 [2] - 美国国会以哈佛大学与中国的联系为由 进一步升级"围剿" 反映出美国有意为高校办学理念及与中国联系设立边界 [2]
新华社:自强、助残,武汉这些集体和个人受到表彰
新华社· 2025-05-16 08:41
表彰大会概况 - 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于5月16日在北京召开 [1] - 大会表彰200名全国自强模范、200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 [1] 湖北省获奖情况 - 湖北省7人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7个集体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人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1] - 湖北省获奖自强模范平均年龄43.28岁,年龄最小30岁(袁鑫),最大57岁(李筠) [2] 自强模范行业分布 - 高校教师(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袁鑫) [1][2][3] - 媒体从业者(湖北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部首席编辑李筠) [1][2][3] - 农业创业者(孝昌县根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根根) [1][3] - 医疗健康从业者(黄梅县康源盲人推拿会所总经理梅洁) [3] - 商贸服务业(丹江口市润东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星雨) [3] - 公益组织(黄石市残疾人创业协会工作人员汪钱) [3] - 制造业(荆州永生海绵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尹胜) [3] 先进集体行业分布 - 政府机构(夷陵区残联、谷城县残联) [1][3] - 体育组织(荆门市残疾人体育协会) [1][3] - 公益服务(武汉市皓然残障人士公益服务中心) [3] - 工程建设(湖北交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 - 农牧养殖(随州市曾都区政君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 [3] 评选标准与意义 - 评选坚持面向基层一线和行业一线工作者倾斜 [2] - 旨在展示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弘扬平等、融合、共享价值理念 [4] - 激励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营造助残良好社会风尚 [4]
给“倔强的海燕”一片天(暖闻热评)
人民日报· 2025-05-13 22:31
人物故事 - 残疾人运动员蒋裕燕3岁时因车祸失去右臂和右腿,通过游泳运动重获生活信心,在巴黎残奥会获得7枚金牌并刷新2项世界纪录和3项残奥会纪录 [1] - 蒋裕燕凭借巴黎残奥会的出色表现获得2025年劳伦斯世界体育奖年度最佳残疾人运动员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残疾人运动员 [1] - 蒋裕燕在50米自由泳中需比别人多划11下,通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克服身体劣势,游泳让她变得更强壮、更勇敢、更自信 [2] 体育精神与社会影响 - 蒋裕燕的获奖感言"不要让任何人给你设限"体现了体育改变世界的力量,她无惧困难的气概和自立自强的精神激励了无数人 [2] - 残疾人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康复身心,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实现自我展示 [2] - 北京冬残奥会、杭州亚残运会等赛事的成功举办促进了残健融合,"平等、参与、共享"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3] 社会支持与技术进步 - 领跑员作为视障运动员的"眼睛",通过引导绳建立信任关系 [3] - 无障碍环境建设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智能手语翻译、声纹支付技术、助盲导行系统等新技术应用改善了残疾人生活 [3] - 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正在形成,全社会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氛围日益浓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