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体系

搜索文档
平等是真正的答案么?(下)
伍治坚证据主义· 2025-08-23 23:54
美国不平等模式的历史背景 - 美国遵循大国与帝国的典型轨迹 优先扩张与创造财富 暂缓甚至忽视平等 [4] -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追求工业化与殖民扩张 城市底层陷于贫困 [3] - 改开后的中国明确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以增长为先 [3] - 罗马帝国依赖征服与贡赋维持社会运转 国内贫富悬殊 [3] 美国社会契约与增长模式 - 美国社会契约基于明天会比今天更富裕的承诺 支撑美国梦的可信度 [5] - 前沿扩展领域包括铁路 石油 互联网 人工智能 生物科技 [5] - 增长停滞或技术领先地位丧失会导致美国梦幻象破灭 [5] - 美国模式依赖持续扩张 类似罗马停止征服后财富不再流入的历史案例 [5] 美国不平等的文化根源 - 金钱政治与游说让富人阶层牢牢把控政策 [12] - 种族裂痕削弱工人阶级团结 福利被种族化为施舍 [12] - 新教伦理与边疆神话强调自立 将平等视为软弱 [12] - 福音派与保守政治为不平等提供道德合理性 [12] 美国霸权的技术经济基础 - 技术前沿领域包括互联网 半导体 AI 生物科技 航空航天 [13] - 通过美元霸权掌控全球金融体系 [13] - 通过北约与亚太同盟提供全球安全保护 [13] - 霸权成果如Nvidia GPU OpenAI AI 波音与SpaceX航天 生物制药买来制度合法性 [9] 美国模式的不可复制性 - 美国模式仅在独霸全球时成立 他国模仿会导致战略对抗 [7][8] - 美国承受不平等的独特条件包括技术领导地位与全球霸权 [7] - 失去领先地位将使美国梦失去遮羞布 [11] 其他国家的替代发展路径 - 北欧 西欧与部分东亚国家采用平衡之路 追求增长与创新但不依赖霸权 [10][14] - 控制不平等在可承受范围内以维护社会稳定和信任 [14] - 可持续道路是增长 创新与可控平等之间的平衡 而非模仿美国梦 [15]
特朗普旧债炒作,扬言拒付美债?中国无惧,美将自毁信用根基
搜狐财经· 2025-08-04 04:18
历史债务背景 - 1911年清政府为修建铁路与美西方签订600万英镑贷款协议 承诺40年内本息还清 美国将该国家贷款转化为债券向民众发售 即湖广铁路债券[1] - 清朝次年覆灭 军阀混战致债务成为烂账 美国政府需向债券持有人支付利息但难以向中国追讨[1] - 中华民国曾短暂承接债务 1936年因中国大片国土沦陷 蒋介石政权停付贷款 1951年债务到期时新中国宣布不承认清政府与民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3] 法律争议与解决 - 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国债券持有人向法院起诉中国 美国法院突破主权国家豁免原则 向中国外交部送达传票并以缺席审判判决中国赔偿4130万美元[3] - 该判决于1984年被美国政府政治干预撤销 司法层面默认中国无责 此后相关诉讼均未被受理[3] 当前美债持有状况 - 中国当前持有约7590亿美元美债 较峰值减少5577亿美元 正逐年减持 对美债依赖度持续降低[5] - 日本为美国第一大债主 对美债风险敞口更大 经济与安全双重依附使其对美国赖账威胁更敏感[5] 全球金融体系影响 - 美国36万亿美元外债包含多国外汇储备 若单方面拒付中国持有的美债将动摇全球金融根基 引发各国抛售潮 威胁美债全球最安全资产地位[5] - 美国全球影响力依赖盟友对其金融信用信任 若信用破产将危及美元霸权及全球军事同盟体系[7] 中美经济韧性对比 - 中国在经济封锁中磨砺出自主竞争力 具备更强抗风险能力[7] - 美国经济高度依赖全球市场 若陷入封闭对抗将处于劣势[7] 政治动机与现实约束 - 特朗普执政时期中美关税摩擦加剧 百年旧债被翻炒 扬言以拒付美债相要挟[5] - 该言论无视历史与法律 暴露对全球金融体系无知 美国政客可能仅制造舆论噱头[5][7] - 美国未必敢触碰赖账红线 此举将损害中美关系及美国自身全球信用与经济根基[7]
会议简报|2025国际货币论坛主题论坛一成功举办 聚焦“地缘经济风险前沿研究成果”
搜狐财经· 2025-08-02 14:26
全球金融体系与地缘经济风险 - 全球金融体系在防范地缘冲突外溢风险、保障国际经贸与产业链稳定方面至关重要,深化全球经济治理参与有助于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水平 [4] - 地缘经济风险的核心特征在于经济手段的运用,其目标可能是经济或政治性的,风险来源分为客观维度(全球网络关系突变)和主观维度(大国主观意志) [7] - 长期视角下,全球网络结构改变了收入分配格局,发达国家中产阶级受损导致民粹主义抬头,短期内中心国家政策变化成为风险爆发的直接诱因 [8] 地缘经济风险对中国的影响 - 地缘经济风险对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存在不利溢出效应,工业增加值在半年内显著收缩,CPI、消费及消费者信心指数均呈负向响应 [12] - 汇率、房地产、信贷市场是关键传导渠道,汇率贬值、房地产价格下滑、信用风险短期上升会放大风险传导 [12] -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缓冲地缘经济风险的不利影响,稳定房地产和债券市场能避免风险形成棘轮效应 [13] 地缘经济风险的宏观模型分析 - 中美两国DSGE模型显示美国凭借金融优势在风险冲击中相对获益,其经济受损程度低于中国,消费等指标甚至呈正向反应 [16] - 模型显示地缘经济风险冲击对经济有短期至中长期萧条影响,美国有动机利用金融优势主动抬高风险以获利 [16] - 模型改进方向包括调整效用函数、引入劳动市场框架以修正投资上升问题并放大风险冲击的萧条效应 [16] 国际贸易投资体系的重塑 - 地缘经济风险导致贸易壁垒攀升至二战以来峰值,中美双边贸易中中国对美出口份额自19%降至14%,机械等核心产品份额骤降50% [18] - 贸易转移效应明显,中国对美出口下降的4.5个百分点被东盟与墨西哥5个百分点的增长完全对冲 [18] - 国际直接投资呈现全球收缩与区域化集中趋势,跨境信贷与证券投资向发达市场倾斜,50%证券投资流向美国 [19] 全球支付体系变革与人民币国际化 - 美西方对俄金融制裁初期效果显著但被俄罗斯反制措施削弱,凸显大国反制能力与第三方国家缓冲作用 [22] - 人民币国际化需突破美元网络效应惯性,短期扩大跨境结算规模,中期推动数字人民币与稳定币"双轮驱动" [23] - 地缘经济风险上升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显著促进作用,2018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持续提升,尤其在贸易、投资领域表现突出 [29] 国际储备货币格局演变 - 过去30年全球外汇储备规模震荡上升,美元和欧元占比下降,人民币等新兴货币份额小幅上升,各国央行增持黄金 [25] - 地缘经济风险对储备货币选择具有显著影响,美元仍被视为"安全港"但其地位受发行国政策不确定性冲击 [25] - 储备货币体系演变是经济结构与地缘风险博弈的结果,美元主导地位短期内仍难被取代 [26]
复旦大学郑长忠:稳定币,影响数字时代全球金融格局的新棋子
观察者网· 2025-07-07 07:13
稳定币的本质与信用维度 - 货币本质体现市场信用与国家信用的双轨张力 稳定币是两者博弈的产物 市场信用依赖自发共识 国家信用依赖政权强制力 [5][6] - 数字时代货币形态新增技术 管理 职能三个维度 技术维度从纸币进化到代码 管理维度呈现去中心化加密货币与中心化央行数字货币博弈 职能维度从全能性转向碎片化 [7][8][9] - 稳定币发展经历算法稳定 加密资产质押等阶段 最终形成法币锚定主流模式 美国 香港等地已从法律层面认可此类稳定币 [10][11] 稳定币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影响 - 货币职能层面 稳定币基于场景细分聚焦特定职能 如跨境小额交易 推动全球货币体系向职能分工化演进 [12] - 金融权力分配层面 美国试图通过稳定币将市场信用转化为货币权力 其他国家跟进可能形成主权货币+场景化稳定币多元体系 动摇单一货币霸权 [13] - 数字文明转型层面 稳定币预示国家-市场-技术新型关系 货币权力通过技术中介在多方博弈中形成新平衡 挑战工业时代金融秩序 [14] 美国推动稳定币的战略意图 - 维护美元霸权 美债规模达34万亿美元 国家信用背书能力弱化 锚定美元的稳定币可将全球加密经济变为美元外围市场 渣打预测2027年稳定币规模2万亿美元 若1.6万亿购买美债 将消化7%国债存量 [15] - 市场逻辑主导 稳定币的市场信用+技术赋能模式契合美国金融基因 形成市场信用对国家信用的反哺 [16][17] - 抢占元宇宙货币先机 稳定币可能成为元宇宙通用货币 将美元霸权从现实世界延伸至数字世界 [18] 中国发展稳定币的路径 - 锚定供应链优势 以跨境贸易 大宗商品交易为切入点 形成产业驱动型稳定币模式 服务实体经济 [19] - 推动稳定币与数字人民币协同 数字人民币提供价值锚定与清算基础 稳定币拓展应用边界 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20] - 创新包容策略 在香港等离岸市场试点差异化模式 构建安全可控的稳定币发展框架 [21]
24万失业+1万亿美债抛售!50%关税激怒欧洲,27万亿稳定币博弈!
搜狐财经· 2025-06-07 23:40
政治经济博弈 - 特朗普切断马斯克及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多项补贴 直接挑战其权力根基 [2] - 特朗普减税计划遭遇资金问题 原计划通过全球加征关税支持但被法院否决 被迫印钞加剧财政危机 [5] - 美国债务问题严峻 日本作为最大债权国若抛售1万亿美债将导致美元大幅贬值 日本债务达GDP的263% [5] 经济数据与政策 - 四月美国新增失业人数达24万 进口量下降16% 美联储拒绝降息 [3] - 特朗普启用贝森特主导日内瓦谈判以稳住局势 但面临华尔街和深层政府压力 [3] - 美国加速推进稳定币政策 去年全球稳定币交易额达27万亿美元 超过Visa和MasterCard年交易总额 [7] 行业影响 - 新能源汽车产业因补贴切断面临直接冲击 [2] - 军事工业复合体因特朗普退出"窝冲突"和医疗改革激怒 [3] - 科技圈因特朗普与马斯克公开争斗产生强烈政治压力 [3] 外交与贸易 - 特朗普对中欧加征50%关税 导致与盟友关系紧张 欧洲或寻求与中国合作 [6] - 特朗普支持"小乌龟"与"大毛"冲突 违反先前承诺 加深美国全球孤立感 [6] - 稳定币发行与美国国债挂钩 将提高美债需求 推动利率趋向零 [7] 数字货币竞争 - 美国通过稳定币发行权掌控全球数字货币定价权 影响法币与数字货币关系 [7] - 香港立法确认稳定币法律地位 中国争夺全球法币与数字货币定价权 [7]
欧洲央行警告美国资产疑虑引发连锁反应
快讯· 2025-05-21 10:56
欧洲央行对美国资产风险的警告 - 欧洲央行警告投资者对美国资产风险的担忧加剧可能冲击全球金融体系 [1] - 4月贸易声明发布后投资者从美元和美债等传统避风港出现"非常规转变"可能预示"根本性的制度变化" [1] - 全球资本流动可能发生广泛转变并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1] 美国政策不确定性对市场的影响 - 美国政策的不可预测性导致投资者对美国资产要求更高风险溢价 [1] - 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和美国主权债券作为避险资产的信心可能被动摇 [1] 资产估值和市场脆弱性 - 资产估值仍处于高位特别是在特朗普政策回调引发市场反弹后 [1] - 对美国科技股的集中投资意味着市场仍易受突发波动影响 [1] - 投资者可能低估了不利情景的可能性和影响激增的不确定性使尾部风险更易显现 [1]
参考封面|“美元危机”将如何演变?
搜狐财经· 2025-04-22 10:23
美元危机风险 - 美元相对一篮子货币价值自1月中旬峰值下跌9%以上 其中五分之二跌幅发生在4月1日之后[2] - 十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缓慢上升0.2个百分点 国债收益率上升叠加货币贬值形成警告信号[2] - 外国投资者持有8.5万亿美元美国政府债务 接近总债务的三分之一 其中一半以上由私人投资者持有[5] 美国财政状况恶化 - 美国净债务规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00% 去年预算赤字达7%[3] - 为恢复减税政策 国会计划扩大借贷 将使赤字超过特朗普首个任期减税 新冠疫情支出及拜登刺激政策开支总和[3] - 未来几年美国负债率上升速度可能翻倍 明年需为9万亿美元债务再融资[3][5] 政策与治理风险 - 关税措施使关税提高约10倍 造成供应链破坏和通货膨胀 对消费者形成惩罚性影响[2] - 政策制定呈现混乱无条理特征 包括关税计算方式公布推迟及反复无常的豁免决定[4] - 白宫顾问讨论储备货币时视为需分担负担 可能采用强制手段 外国债权人权利可能受损[4] 市场传导机制 - 预算对利率高度敏感 因债务规模庞大且期限短 若国债需求减弱将迅速影响预算[5] - 冲击可能从国债蔓延至金融系统其他部门 引发债务违约和对冲基金崩溃[5] - 美联储面临两难困境 需平衡紧急贷款与货币融资 且可能无法获得向外国央行提供美元贷款的批准[6] 全球金融体系影响 - 美元主导地位降低资金成本 涵盖从首次购房者到蓝筹公司的广泛受益群体[6] - 目前无真正替代货币 欧元区无法提供足够安全资产 瑞士体量太小 日本背负巨额债务[7] - 黄金和加密货币缺乏国家背书 对安全的追求可能导致不稳定的繁荣与萧条周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