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O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欲控股一家IPO失败企业,呈和科技还须解决这个问题……
IPO日报· 2025-04-11 08:25
并购重组概况 - 呈和科技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映日科技不低于51%股权 交易完成后将实现控股并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2] - 映日科技整体估值18亿元 收购现金至少需9.18亿元 呈和科技2024年三季度现金储备仅5.4亿元 需通过并购贷款或关联方解决资金缺口 [8][9] 业务协同性分析 - 双方在化学合成工艺领域高度协同 呈和科技成核剂产品可提升显示面板性能 合作有助于快速切入显示行业 [3][6] - 标的公司蒸镀材料业务与呈和科技主营产品同属高分子有机材料 技术互补可攻克显示领域材料制备难题 [6] - 收购后将实现供应链协同、成本控制及人才资源共享 提升核心竞争力 [7] 标的公司财务与估值 - 映日科技2019-2021年营收复合增速113% 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215% 毛利率从27.45%提升至38.25% [14] - 2022年IPO时计划募资5.05亿元对应估值21亿元 此次交易估值18亿元 较IPO估值折价10% [15][16] - 撤回IPO后股权结构变动 当前前四大股东合计持股53.04% [16][17] 标的公司业务背景 - 主营高性能溅射靶材研发生产 2021年营收3.15亿元 受益于靶材国产化进程及面板厂商批量供货 [13][14] - 2022年曾申报创业板IPO但于2023年撤回 招股书披露其产品应用于显示面板领域 [12][13]
华侨城集团“放手”深康佳A?
IPO日报· 2025-04-10 10:30
公司控股股东变更 - 康佳集团控股股东华侨城集团拟推进央企专业化整合,可能导致控股股东变更,但实控人仍为国务院国资委 [1][2] - 华侨城集团目前直接持股21.75%,是深康佳A发展电子科技业务的重要平台 [7] 公司历史与业务布局 - 公司前身为198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中外合资电子企业,初始投资4300万港元,1992年在深交所上市 [5][6] - 主营业务包括消费类电子(彩电、白电)和半导体业务,2016年布局半导体,2021年切入光伏产业 [6] 财务表现与亏损原因 - 2024年预计营收100-120亿元(同比降33%-44%),归母净亏损26.5-29.5亿元,连续三年累计亏损超60亿元 [10][11] - 营收下降主因主动收缩产业园、工贸等低毛利业务,彩电业务受供应链波动及竞争加剧影响持续亏损 [12] - 半导体业务处于产业化初期,MLED投入加大但未形成规模效益 [12] 战略转型与收购动作 - 拟发行股份收购宏晶微电子78%股权,标的为音视频芯片设计企业,技术覆盖平板、汽车、医疗等领域 [15][19] - 收购旨在完善半导体产业链布局,强化"消费电子+半导体"双主业战略 [20] - 彩电业务正调整产品策略,聚焦提升竞争力,半导体存储芯片被视为未来关键增长点 [12][20]
三闯A股,IPO过会后曾被举报,如今营收5年涨2.43倍!
IPO日报· 2025-04-10 10:30
公司上市历程 - 公司曾三次尝试A股上市未果,首次于2011年通过创业板审核但因财务造假举报被终止审查[1][6][9][10] - 2020年第二次申请创业板IPO,但2021年4月撤回材料[11][12] - 2023年10月第三次启动深交所主板上市辅导,2024年4月终止后转战港交所[12][13] 股权结构变化 - 首次IPO时实控人江云合计享有29.81%权益,第二次申报前提升至54.95%[11] - 本次港股IPO前江云直接持股31.54%,通过国嘉投资持股15.6%,合计47.14%,其子江尔成持股18.1%[13][14][1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7.8亿元、11.5亿元和12.5亿元,复合增长率27%[17]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7739.5万元、1.04亿元和8911.2万元,2024年同比下降14.4%[17] - 毛利率持续下滑,从2022年21.1%降至2024年17.1%,主因原材料成本上涨[19][20] - 2024年收入较2019年增长3.43倍,净利润增长1.94倍[18] 业务概况 - 按2023年收入计算为中国中药饮片行业第二大企业,前五大中增长最快[17] - 客户结构中医院和医疗机构占37%,医疗贸易公司占35.5%[21] - 线下覆盖1000多家医院和连锁药店,线上平台服务超5200家客户[20] 募资用途 - 计划扩大中药饮片产能并升级智能生产系统[21] - 投入草本保健品研发及消费者运营团队建设[21] - 建立越南、马来西亚海外销售渠道[21]
出资11.26亿,圣农发展要干这事!
IPO日报· 2025-04-09 10:21
并购交易概述 - 圣农发展拟以11.26亿元现金收购太阳谷54%股权,实现全资控股[1] - 交易完成后太阳谷将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转让方不再持股[1] - 本次交易为关联交易,转让方之一廖俊杰现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兼董秘[2] - 此次为"两步走"并购策略的第二步,2024年公司已以3.16亿元收购太阳谷46%股权[4][5] 并购战略与协同效应 - 公司采用参股孵化模式筛选优质标的,降低培育风险后实施控股[8] - 太阳谷2023年通过精益管理实现白羽鸡出栏规模增长29%,成本优化15%-20%[8] - 太阳谷深加工业务快速发展,零售渠道品牌产品销量增长80%以上[8] - 并购有助于完善长三角区域布局,提升市场占有率与产业链协同[8] 标的公司估值与业绩 - 交易估值增值率达262.12%,一年内标的估值增加约14亿元[9][11] - 太阳谷为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前身为嘉吉动物蛋白中国事业部,总投资5.5亿美元[12] - 具备全产业链能力:10个种鸡场、21个肉鸡场、6500万羽年产能、9万吨食品加工能力[13][14] - 2022-2023年净利润为-4.4亿元和-3.8亿元(模拟合并口径),2024年业绩显著改善[16] 行业与公司经营数据 - 白羽鸡行业2012年以来受成本上升和供过于求影响整体低迷[18] - 圣农发展逆势扩张,肉鸡数量从2012年2亿羽增至2024年7亿羽,销量从36万吨增至122万吨[18] - 2024年预计归母净利润7-7.5亿元,同比增长5.38%-12.91%[19] - 基本每股收益预计0.5664-0.6069元/股,上年同期为0.5368元/股[20] 交易影响与财务压力 - 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短期债务超65亿元,货币资金+理财约20亿元[20] - 现金支付11.26亿元或加剧财务压力[20] - 关联方廖俊杰通过交易获利显著:一年内投资2063.4万元获得6225万元对价,盈利超4000万元[22]
这家合肥市属上市公司,拟7亿开启并购路
IPO日报· 2025-04-09 10:21
交易概述 - 安徽国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拟以7亿元收购太湖金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8.33%股权(4626.38万股),交易方式为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股份支付3.64亿元占比52%,现金支付3.36亿元占比48%)[1][2][13] - 交易完成后金张科技将成为国风新材控股子公司,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仍为合肥市国资委[12] - 以收益法评估,金张科技100%股权估值12.13亿元,增值率128.11%[13] 战略转型 - 国风新材原主营塑料薄膜(包装/建筑领域),2019年起转型新材料,2022年启动光学级聚酯基膜等项目[5] - 当前超70%收入来自传统包装薄膜业务,通过并购切入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高增长领域[8] - 金张科技主营光学功能膜、偏光片离型膜等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新型显示等领域[8] 协同效应 - 双方同属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国风新材聚焦高分子膜/光电材料,金张科技专注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8][10] - 并购后可在研发、采购、客户资源等方面形成协同,尤其在5G推动的新型显示技术领域扩大市场份额[8] - 金张科技2023-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4091.99万元、7218.77万元,承诺2025-2027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3.01亿元[15][13] 交易背景 - 金张科技2020年曾冲刺创业板IPO但主动撤回申请[11] - 国风新材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下滑(2.30亿元→-2863万元→-6972万元),需通过并购改善业绩[10] - 配套融资涉及关联交易,控股股东产投集团参与认购[12]
上市3年多将易主,中旗新材能否华丽转身?
IPO日报· 2025-04-09 10:21
公司控制权变更 - 星空科技以8.03亿元收购中旗新材24.97%股份,其一致行动人陈耀民购入5.01%股份,合计持股比例达29.98%,成为控股股东 [1][5] - 交易完成后,实控人由周军变更为半导体领域知名人物贺荣明 [1][8] - 每股交易均价26.343元,较停牌前收盘价29.27元折价10% [20] 新实控人背景 - 贺荣明为星空科技实控人(持股74.43%),中国光刻机领域核心领军人物,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创始人之一 [8] - 星空科技成立于2021年,专注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产品包括光刻机、芯片键合机等 [9] - 星空科技近期完成近3亿元战略融资,注册资本从1.97亿元增至2.94亿元(增幅49%),获腾讯创投等机构投资 [9] 中旗新材业务现状 - 主营业务为人造石英石板材(建筑装饰)和石英硅晶新材料(半导体电子、光伏等领域) [11] - 受房地产及家装建材市场影响,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7.25亿元、6.57亿元、6.9亿元,归母净利润从1.41亿元下滑至7944万元 [14] - 2024年预计归母净利润3250万-4015万元,同比下降49.46%-59.09% [15][17] 战略转型方向 - 布局高纯石英砂及硅微粉业务,广西罗城规划建设年产120万-150万吨石英硅晶新材料基地(一期已投产) [19] - 计划收购集成电路高端芯片制造材料及设备资产,构建综合解决方案 [19] - 新实控人将重点发展石英硅晶新材料业务,协同拓展高端光学镜头材料等半导体领域 [20] 市场反应与行业前景 - 公告后复牌首日股价涨停至32.20元/股,市值39亿元 [1] - 人造石英石行业受绿色建筑政策推动有望回暖,但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承压 [12] - 此次交易被视为贺荣明半导体版图扩张的关键落子,可能带来业务协同效应 [21]
这家独角兽要六闯IPO了……
IPO日报· 2025-04-09 10:21
上市进程与融资背景 - 公司第五次谋求港交所上市 高盛 美银美林和摩根大通担任联席保荐人[1] - 公司历经11轮融资 总融资金额达26.62亿美元 汇集红杉中国 高瓴资本 顺为资本等知名机构股东[1][4] - 公司曾于2021年6月向美国SEC提交秘密注册声明初稿拟赴美上市 但无后续进展[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达15.93亿美元 同比增长19.39% 连续两年实现盈利[1][5][8] - 2024年净利润为4.3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85亿元)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经调整净利润为5.01亿美元[9]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0.36亿美元 13.34亿美元和15.9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6.9亿元)[8] 市场份额与运营数据 - 公司是2024年全球闭环货运交易总值(GTV)最大的物流交易平台 全球市场份额为53.9% 中国内地市场份额为63.1%[5] - 2024年平台促成已完成订单超过7.79亿 全球货运GTV为102.74亿美元[5] - 平均月活商户约1670万 平均月活司机约170万 覆盖全球11个市场超过400个城市[5] 业务构成与收入结构 - 货运平台服务是核心业务 2024年全球营收9.52亿美元 同比增长超过8%[10] - 中国境内收入占比超90% 其中货运平台服务收入8.23亿美元(占比51.7%) 多元化物流服务收入5.27亿美元(占比33.1%) 增值服务占比5.9%[11] - 多元化物流服务(包括综合企业服务 零担服务和搬家服务)增长比货运平台服务更为迅速[10] 估值与同业对比 - 公司当前估值达650亿元 较2022年870亿元和2023年900亿元估值下降明显[1][10] - 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均略超过竞争对手满帮集团(2024年收入112.39亿元 净利润30.7亿元)[6][10] - 同业公司满帮集团市值从206亿美元跌至1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07.19亿元) 快狗打车市值从133亿港元降至2.26亿港元[6] 佣金结构与算法透明度 - 非会员司机佣金率从18%调降至15% 各级会员月费同步下调(一级会员月费209元 佣金率11%;二级会员月费499元 佣金率8%;三级会员月费709元 佣金率5%)[13][15] - 公司于2025年3月13日公开发布算法机制 承诺"不做任何数据杀熟算法 保障平台价格公平"[15]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保持较高投入 分别为1.97亿美元 1.75亿美元与1.79亿美元[11] 股东结构 - 创始人周胜馥通过直接及家族信托持有25.05%股份 高瓴资本持股9.67% 概念资本持股8.43% 顺为资本持股6.91% 红杉资本持股4.48% 腾讯持股2.63% 美团持股0.5%[5]
又一重大资产重组!致尚科技收购新三板退市公司
IPO日报· 2025-04-08 10:46
重大资产重组交易 - 致尚科技正在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恒扬数据的控制权,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 - 交易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不构成重组上市 [1] - 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初步确定的交易对方为恒扬数据的全部股东 [4] - 最终交易价格将以评估机构确认的评估值为基础协商确定 [4] 标的公司恒扬数据 - 恒扬数据是一家智能计算与数据处理领域的企业,为电信运营商、政府安全和互联网等行业提供产品与解决方案 [5] - 合作伙伴包括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以及IBM、英特尔等国外企业 [5] - 公司战略方向为AI智算中心、边缘算力基础设施和AI算推一体机 [5] - 曾于2014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2018年退市 [6] - 2012-2016年及2017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0亿元、1.46亿元、1.06亿元、2.64亿元、1.47亿元、1.01亿元 [6]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172.03万元、2522.29万元、640.98万元、4153.97万元、1017.39万元、6.80万元 [6] - 退市原因为"根据公司自身经营发展需要以及长期战略规划,拟在合适时机申报首发上市" [7] 收购方致尚科技 - 致尚科技于2023年上市,专注于精密电子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 [8] - 主营业务为游戏机、VR/AR设备、专业音响为主的消费电子、通讯电子及汽车电子等零部件 [8] - 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15亿元、5.76亿元、5.02亿元 [11]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92亿元、1.17亿元、0.76亿元 [11] - 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7.26亿元,同比增长95.51% [12] - 2024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5970.76万元,同比增长4.98% [12] - 本次收购是公司上市以来首次重大资产重组 [14] 资金情况 - 公司IPO募集资金总额为185493.95万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168924.74万元 [15] - 超募资金为38706.91万元 [15] - 截至2024年6月末,5个募投项目投资进度均小于50% [16] - 2024年1月以部分超募资金13000万元收购西可实业52%股权 [17] - 剩余2.57亿元超募资金尚未明确用途 [18] 战略意图 - 通过收购恒扬数据,公司将业务拓展至智能计算与高性能数据处理领域 [9]
甬矽电子发债11.65亿获通过,今年再融资过会率达100%!
IPO日报· 2025-04-08 10:46
甬矽电子可转债发行 - 甬矽电子发行可转债上会获通过,拟募资不超过11.65亿元,每张面值100元,拟于上交所上市 [2][3][4] - 公司主营业务为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下游客户主要为芯片设计公司,产品应用于射频前端芯片、AP类SoC芯片、触控芯片等多种芯片 [4] - 2021年公司营收增速达174.68%,扣非净利润2.93亿元,增速超16倍 [5] - 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55亿元、21.77亿元、23.9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22亿元、1.37亿元、-1.35亿元,2022年上市后业绩下滑,2023年由盈转亏 [6][7] - 2024年营业总收入36.05亿元,同比增长50.76%,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708.71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7] - 公司2022年11月科创板上市募资11.1亿元,此次拟再募资11.65亿元,其中9亿元用于多维异构先进封装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2.6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7] A股再融资市场情况 - 2025年以来沪深交易所已有9起再融资项目上会,均获通过且均为可转债项目 [9] - 2024年A股再融资市场审核90家,较2023年418家大幅下降,审核通过率97% [11] - 2024年再融资上会企业中科创板18家、创业板23家、上证主板31家、深证主板18家 [11] - 2024年A股再融资市场中64%为定增项目,36%为可转债项目,而2025年初至4月7日9起上会项目均为可转债 [12] - 2025年初9家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规模普遍不高,平均14.45亿元,其中5家不超过10亿元 [13] - 中国广核发行可转债规模最高达49亿元,江苏华辰最低为4.6亿元 [13]
盈康生命收购长沙珂信,1430%增值率背后……
IPO日报· 2025-04-07 08:38
公司收购动态 - 盈康生命拟以3.57亿元现金收购长沙珂信肿瘤医院51%股权 交易完成后将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1] - 此次收购是公司第四家自有医院 符合其"1+n"战略布局(1家区域中心医院带动多家卫星医院) [8] - 长沙珂信为三级肿瘤专科医院 编制床位420张 原由珂信集团全资控股 [13] 历史收购与战略布局 - 2017-2018年公司前身星普医科以合计14.45亿元收购四川友谊医院100%股权 该院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 床位1200张 [5] - 2018年以1.3亿元收购重庆华健友方医院51%股权 该院为二级综合性医院 总投资3.5亿元 [5] - 2021年以6.31亿元并购苏州广慈肿瘤医院100%股权 该院为二级甲等肿瘤医院 [6][7] - 当前除自有医院外 公司还托管上海永慈康复医院等7家机构 [8] 标的公司财务与业绩承诺 - 长沙珂信2023年净利润3292.72万元 2024年1-9月净利润已达3342.87万元 接近上年全年水平 [12] - 2024年9月末净资产较2023年末增长262.8%(从1271.55万元增至4614.42万元) [13] - 珂信集团承诺标的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700万元/5800万元/6000万元 三年累计承诺1.75亿元 [10] 公司整体经营表现 - 2024年营收15.59亿元(同比+6.01%) 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14.92%) 净利润率7.44% [15] - 医疗器械业务收入3.7亿元(同比+14.05%) 外销收入增长22.22% 经销收入增长26.32% [17] - 总资产35.37亿元(较年初+47.35%)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59亿元(同比+36.4%) [15] 技术与生态协同 - 依托海尔集团算力基础 接入Deepseek、讯飞晓医等AI模型 赋能医院诊疗八大场景 [15] - 作为海尔集团大健康生态核心企业 定位肿瘤全病程综合治疗特色医疗服务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