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电力报
icon
搜索文档
老挝枢纽变电站焕新升级 中老合作南北联动提质电力动脉
中国电力报· 2025-07-11 08:17
设备升级 - 老挝国家输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纳塞通与琅勃拉邦2变电站综合治理,涵盖设备、管理、形象及文化建设等多维度升级[1] - 项目团队通过预试定检精准发现54项设备缺陷(37项新缺陷+17项历史缺陷),并采用高分子材料封堵技术解决260个端子箱密封问题[2] - 治理过程中同步解决直流接地、二次接线图实不符等安全隐患,显著提升设备运行可靠性[2] 管理优化 - 编制《变电运行规范化管理标准》《输变电设备运维导则》等核心制度,建立老挝电网规范化管理基础[3] - 实施差异化运维策略和缺陷全链条闭环管控机制(设备运维-发现缺陷-上报处理-验收归档)[3] - 推行工作票制度与可视化手册,使变电站作业安全性显著提升,现场误操作事件大幅减少[3][4] 人才培养 - 建立"中老工匠联盟"师徒带教机制,每季度选拔老挝技术骨干进行沉浸式跟班学习[4] - 分批次选派老挝员工赴中国封闭集训,课程涵盖理论/实操/案例分析等模块[4] - 通过"友谊杯"技术竞赛等形式检验培训成效,推动老挝电力团队技术水平提升[5] 形象改造 - 完成变电站墙面粉刷、屋顶修缮、围栏改造等工程,安全防护能力与整体形象全面提升[6] - 更新标识系统(设备标示牌、安全提示牌等),降低误操作风险[6] - 设计文化墙与宣传橱窗,双语展示变电站发展历程与安全文化理念[7] 综合成效 - 治理历时3个月,实现南北枢纽变电站"硬件提升+软件提质"的协同升级[2][6] - 构建起"安适性"智能变电站新形象,优化工器具管理并改善员工工作环境[6][7] - 项目成为中老电力合作标杆案例,为老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7]
十组数据,见证“十四五”能源发展非凡成就!
中国电力报· 2025-07-10 01:38
能源发展成就 - 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 [1] - 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3% [2][4] - 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3] -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连续运行,南网5省区实现"统一交易、同台竞价" [4] - 国网、南网实现跨经营区常态化交易 [4] 电力基础设施 - 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三分之一 [5][6] - 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 [6] - 2024年油气总产量首次超过4亿吨油当量 [6] - 发电量达10万亿千瓦时 [6] - 已建成44条特高压输电通道,另有4条正在建设 [16][17] - "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超过3亿千瓦 [17] 清洁能源发展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 [9] - 每用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 [8][9]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翻了一番多 [10][11] - 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3.46万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1.6倍 [11] - 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降低11.6%,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23][24] 区域协调发展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2024年经济体量占全国的40%以上 [15] - 东北地区2024年原油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21% [14][15] - 百万千瓦水电机组等重大技术装备实现国产化自主化 [15] 电力市场运行 - 7月4日全国用电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发电量达到329亿千瓦时 [19][20] - 7月7日全国用电负荷达到14.67亿千瓦 [20] - "十四五"以来未发生过重大电力安全事故 [20] 绿色低碳转型 - 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140万辆,较"十三五"末的492万辆增长5倍多 [21][22]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已达1281.8万台 [22] - 每年生产钢材中20%以上的原料来自废钢循环利用 [9] 民间资本参与 - 核电项目民间资本参股比例最高达20% [12][13] - 民营企业投资信心不断增强 [13]
聚焦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国务院国资委连开特训班
中国电力报· 2025-07-09 08:54
新能源领域人才特训班 - 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新能源领域人才特训班,强调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强化人才支持保障,推动绿色化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 [1][2][3] - 培训目标聚焦提升产业技术领军人材的领衔攻关、产业组织、融合创新能力,以及产业发展单位负责人的决策支持、战略执行、资源统筹能力 [3] 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特训班 - 国务院国资委组织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特训班,强调围绕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升科技领军人才的技术路线规划和技术创新引领能力 [4][5] - 培训重点包括提升青年拔尖人才的智能化开发能力、营销领军人才的用户需求洞察和数字营销实战能力、数字化转型人才的数字化规划和执行能力 [5] - 特训班由中国一汽、东风公司和长安汽车承办,22家企业100名学员参训 [5] 人工智能首席架构师特训班 - 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人工智能首席架构师特训班,强调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强化人才支撑保障 [6][7] - 培训目标聚焦提升学员的前沿技术洞察、系统架构设计、场景创造能力,培养推动AI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首席架构师 [7] - 102家中央企业的113名学员参训,是继去年10月人工智能系列培训班后的又一举措 [7] 新一代移动通信人才特训班 - 国务院国资委举办新一代移动通信人才特训班,强调把握技术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定位,加快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 [8][9][10] - 培训目标聚焦提升学员的前沿技术洞察、标准引领、科研攻关和应用落地能力,培养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赋能产业发展的科技领军人才 [9][10] - 特训班由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承办,47家中央企业85名学员参训 [10] 工业母机领域人才特训班 - 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工业母机领域人才特训班,强调中央企业作为工业母机国家队的使命责任,聚焦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11][12] - 培训目标聚焦提升科技领军人才的行业引领、技术洞察、领衔攻关、产业协同能力,以及青年科技人才的前沿把握、专业技术、跨界融合、应用落地能力 [12] - 特训班由通用技术集团、中国机械总院、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承办,18家企业199名学员参训 [12]
南方能源监管局积极践行“能源市场化改革推动者”使命担当
中国电力报· 2025-07-08 02:49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 - 覆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的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 [1] - 南方能源监管局推动广东省作为全国首批电力现货试点省份破冰探路 [1] - 构建"1+N+5X"区域市场规则体系,实现国家规则全承接、区域框架全统一、运行要求全细化、经营主体全参与 [1]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改革举措 - 首创《区域市场关键参数管理办法》,厘清区域/省内参数边界,规范参数调整流程 [1] - 建立"政府+电网+主体+运营机构"的联席会议和工作专班机制,实现政策制定与市场实践同频共振 [2] - 组建全国首个区域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吸纳发电、售电、用户、新型储能等多元主体共商共决 [2] - 开展优先发电计划市场化放开、水电参与市场交易、跨省区阻塞管理等12项关键课题联合攻关 [2]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发展历程 - 历经3载试运行淬炼、12轮次"全场景压力测试" [2] - 从2天到全月的结算试运行覆盖了枯水期至汛期、供应宽松至偏紧的各类工况 [2] - 实现"市场设计—交易执行—计量结算—风险防控"全流程闭环验证 [2]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未来规划 - 长周期结算试运行是对十年研究成果的综合性大考 [3] - 南方能源监管局将继续落实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各项部署,履行市场秩序监管职责 [3] - 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南方区域实践样本"与"电力市场监管方案" [3]
环比增长113.5%!售出247.7亿元
中国电力报· 2025-07-07 10:35
行业新闻 - 全国最大电力负荷于7月4日达到14.65亿千瓦 创历史新高 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 较2024年同期增长接近1.5亿千瓦 华东地区及蒙东 江苏 安徽 山东 河南 湖北等6个省区电网负荷均创新高 [3] - 前6月全国以旧换新方式销售电动自行车月均环比增长113.5% 销售总额达247.7亿元 [3] - 华北油田山西沁水煤层气田累计产气量突破200亿立方米 成为国内首个累计产量超200亿立方米的煤层气田 [3] - 全球最大船载光伏能源汽车运输船"远海口"轮完成首航 搭载4000台中国品牌车辆 其中超九成为新能源汽车 年发电量达41万度 全生命周期碳强度较传统船舶降低约35% [5] - 三峡集团江苏大丰8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首批机组投运 其中H8-1号场址最远点离岸距离达85.5千米 成为我国当前已并网离岸距离最远海上风电项目 [5] - 海洋油气装备制造领域最大光储充项目二期工程在珠海投用 标志着海洋油气装备制造产业绿色发展取得重要突破 [6] - 全球首批130吨超重型综采成套搬家装备正式下线 突破特厚煤层综采设备安全高效搬运技术瓶颈 [7] - 云南上半年电力市场交易电量达1052.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6.2% 自2014年市场化改革以来累计交易电量达1.32万亿千瓦时 省内清洁能源交易电量占比超90% [9] - 8个主要产油国决定8月日均增产54.8万桶 包括沙特阿拉伯 俄罗斯 伊拉克 阿联酋 科威特 哈萨克斯坦 阿尔及利亚和阿曼 [9] 企业新闻 - 国家能源集团浙江北仑电厂8号百万千瓦机组投产 供电煤耗为257.24克/千瓦时 成为国内同类型机组绿色火电标杆 [5] - 国网福建电力集结470支抢修队伍防范台风"丹娜丝" 配置192部中低压发电车 561台发电机及2万余件应急装备 [9] - 捷克国家输电系统公司恢复所有变电站运行 此前停电影响八个变电站 一条关键输电线路出现相线坠落 [11] - 厄瓜多尔国家石油公司因暴雨暂停石油出口 7月初前两天减产132505桶 [11] 基础设施建设 - 四川绵阳富乐50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投运 新增1台500千伏主变压器及配套设备 变电容量提升100万千伏安 [2]
国网蝉联第一,南网第五,还有国电电力、华能国际、长江电力……
中国电力报· 2025-07-04 12:40
全球公用事业品牌价值排名 - 2025年全球公用事业品牌价值50强排行榜由中国品牌主导,中国上榜品牌总价值同比增长23.1%,占全球品牌总价值的46.2%,位居全球首位 [1] - 国家电网以856.3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排名全球第一,同比增长20.4%,连续第八年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公用事业品牌 [3] - 中国南方电网首次进入公用事业领域,以89.8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排名全球第五 [3] 国家电网表现 - 国家电网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互联网络和领先的新能源并网技术 [3] - 国家电网品牌强度指数得分为92.6分,品牌强度评级为最高级别的AAA+级,是全球唯一获得该评级的公用事业品牌 [3] - 国家电网在国内市场的可靠性和受欢迎程度方面表现卓越 [3] 中国南方电网发展 - 南方电网加快国际化步伐,收购秘鲁最大配电企业博路兹公司股权 [3] - 南方电网开展跨境电力贸易,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周边国家深化合作 [3] - 南方电网积极参与国际电工委员会活动,推动中国电力标准走向世界 [3] 其他中国品牌表现 - 国电电力品牌价值下降1%至36.7亿美元,排名第11位 [4] - 华能国际品牌价值上升9.1%至36.4亿美元,排名第12位 [4] - 阳光电源品牌价值上升5.3%至35.3亿美元,排名第13位 [4] - 国电电力品牌强度指数得分为79分,成为中国公用事业品牌第二强,全球排名第8 [4]
内蒙古迈出绿电直连新步伐
中国电力报· 2025-07-04 01:25
政策背景与核心内容 -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申报要求的通知》,成为国内首个响应国家绿电直连政策的省份[1] - 政策以《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为基础,对现有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政策进行优化[1] - 内蒙古作为能源资源大省,在能源改革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前期已积累丰富政策探索和项目经验[2] 政策历史沿革 - 2022年7月首次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明确项目申报条件、建设标准等内容[2] - 2023年11月发布修订版,对项目定义、申报主体、新增负荷、储能配置等要求进行细化[2] - 修订版要求电源、电网、负荷、储能为同一投资主体控股,作为单一市场主体运营[2] 项目具体要求 - 新增负荷累计年用电量为3亿千瓦时,允许国家鼓励绿色替代项目参与[3] - 储能配置不低于新能源规模15%(4小时)或具备同等调峰能力[3] - 自发自用电量暂不征收系统备用费和政策性交叉补贴[3] - 累计批复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28个,新能源装机规模1176万千瓦[3] 政策优化内容 - 取消同一法人限制,允许非同一主体签订长期供电协议[4] - 取消15%储能配置要求,调整为按需配置[4] - 新能源自发自用比例要求不低于90%,远超国家60%标准[4] - 新能源发电量占总用电量比例不低于35%,达到国家2030年标准[4] - 离网型项目取消审批流程,实行告知承诺制[4] 重点关注事项 - 建设规模调整为集中式新能源总规模5万千瓦以上,新增负荷年用电量不低于2亿千瓦时[5] - 项目不得向公用电网反送电,与650号文20%上限要求存在差异[5] - 绿电直连自发自用部分电量不收取输配电费和政策性交叉补贴[5] 创新发展方向 - 推动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等绿电直连项目建设[6] - 已申报类似项目超过200个,未来将成为虚拟电厂重要调节资源[6] - 内蒙古探索绿电直连项目与电力市场联动,为全国提供运行模式经验[6]
绿电直连新政解读| 告别“绕路”直达用户
中国电力报· 2025-07-04 01:25
绿电直连政策核心 - 国家发布《通知》提出以"绿色电力直供+市场交易+绿证认证"为核心的新型能源消费机制,旨在落实"双碳"战略并重塑能源流通路径[1] - 绿电直连模式通过物理层面的电力输送路径重构,实现新能源发电与终端用户的直接耦合,形成覆盖能源生产、传输、消费全链条的闭环管理体系[2] - 该模式突破传统电网集中式调度,鼓励"就地生产、就地消纳",降低输电损耗并提升绿电消纳水平,尤其适用于园区、数据中心等高负荷主体[3] 绿电直连技术与管理特征 - 核心特征包括可追溯性(明确时空边界与全生命周期数据记录)、专属性(供应对象单一性避免绿电凭证化脱钩)、可计量性(以接入点为结算参考点保障透明度)[2] - 接入方式分为并网型(通过公共电网调度)与离网型(独立微电网系统),项目需安装双向计量装置以防止绕越计量行为[2] - 通过物理直连线路明确产权分界点,解决新能源与负荷时空错配问题,增强系统稳定性[3] 市场交易机制创新 - 允许除电网企业外的各类经营主体(含民营企业)参与投资,打破垄断格局并引入社会资本推动技术迭代[4] - 电源与负荷可由不同主体投资,需签订多年期购电协议或合同能源管理协议,支持以聚合形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4] - 并网型项目可作为整体参与现货、中长期等电力市场交易,禁止电网企业代理购电以保障企业自主选择权[5] 区域差异化政策设计 - 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可自主设定上网比例上限、物理距离限制等细则,适应资源禀赋与电网状况差异[6] - 新能源丰富地区可放宽上网比例,负荷密集区域需控制新能源利用率以避免电网调峰压力[7] - 要求项目内部资源做到"可观、可测、可调、可控",支持民营资本参与并配置储能提升系统灵活性[7] 绿电消纳责任与配套体系 - 将消纳责任从电网端前移至用能主体,通过"以荷定源"原则匹配新能源装机与负荷需求,避免盲目扩张[8] - 项目需缴纳输配电费等合规费用,同时享受政策性补助,绿证交易市场提供碳减排经济激励[8] - "物理溯源+绿证认证"机制为企业提供国际认可的绿色用能证明,助力全球绿色贸易与国际碳市场互联互通[9] 行业转型与发展前景 - 绿电直连标志着新能源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制度与技术新范式[9] - 该模式推动新能源与负荷深度融合,为能源系统低碳化、智能化发展奠定基础[9] - 未来有望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支撑力量,加速"双碳"目标实现[9]
国家电网:完成年度70%
中国电力报· 2025-07-03 22:11
行业新闻 -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28项国家标准,其中交通能源领域涉及水路旅客运输、道路交通标志、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等12项标准,船舶领域涉及软梯、螺旋桨等14项标准,车用乙醇汽油领域发布2项标准[4] - 国家能源局召开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普查试点中期工作会议,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方案》实施[4] -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明确矿山"五职"矿长和"五科"相关人员范围,覆盖井工煤矿、露天煤矿等四类矿山[4] 企业新闻 - 国家电网上半年新增抽水蓄能装机257.5万千瓦,完成年度目标的70%,投产辽宁清原、浙江宁海2座电站[5] - 南方电网22个迎峰度夏工程投产,线路总长1.1万千米,新增变压器容量295.69万千伏安,最高负荷达2.4亿千瓦(同比+6.1%),预计今夏峰值2.7亿千瓦[5] -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盐亭天然气处理厂投产,为国内首座全链条多工况深冷处理厂,技术路线和工艺复杂度达国际领先水平[5] - 大有能源拟转让子公司铁生沟煤矿剩余58.65万吨产能置换指标[7] 地方新闻 - 安徽537个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3240.8亿元,年度投资669.1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312个(占比超50%),基础设施项目80个(占比近30%)[7] - 江西南昌投运首座"光储充放检调"一体化超级充电站,推动新能源充电基建升级[7] - 内蒙古34个独立新型储能电站开工,总装机1480万千瓦,为现有装机规模的1倍以上[9] 国际新闻 - 美国众议院通过"大而美"法案程序性投票,涉及大规模减税及支出[9] - 乌兹别克斯坦与阿塞拜疆将拓展新能源合作,推进绿色能源对欧出口项目[11] - 印尼计划2030年前将原油日产量提升至100万桶以增强能源安全[11]
煤电如何当好供热 “稳定器”?三改联动藏妙招
中国电力报· 2025-07-03 07:13
煤电行业转型与供热保障 - 煤电角色正从主体性电源向保障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核心调峰资源转型,现阶段仍需发挥对电网安全的"兜底"和对供热供暖的保障作用 [1] - 传统煤电将向新型智慧煤电、区域能源服务中心、新型虚拟电厂等新一代煤电转变 [1][6] - 北方地区6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装机达2.8亿千瓦,年发电2000小时可产生30亿吉焦余热,满足100亿平方米建筑供热需求 [2] 热电协同与余热利用技术 - 热电行业面临三重攻坚:煤电定位重构、新能源消纳与供热稳定平衡、数字化技术赋能传统机组改造 [2] - 余热利用存在温度/时间/空间三大不匹配难题,需采用温度变换器、大温差长输供热、跨季节储热等技术解决 [3] - 垃圾焚烧电厂热电联产余热回收潜力巨大,靠近负荷中心可降低传输损耗与管网成本 [3] "三改联动"与煤电效能提升 - "三改联动"(节能降耗/供热/灵活性改造)是煤电清洁高效发展的关键路径,京能秦皇岛热电通过低压缸零出力技术使供电煤耗降低1.65g/kWh [4] - 需通过汽轮机侧改造、锅炉侧改造、储能蓄热集成等技术最小化技术出力,生物质掺烧/绿氨掺烧/碳捕集推进低碳化改造 [5] - 2027年煤电低碳化改造目标为度电排放较2023年降低50% [5] 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 - 建议建立煤热价格联动机制,细化"三改联动"激励政策,实行政府/企业/用户三方分摊机制 [5] - 提倡存量煤电配置新能源资源,鼓励"两个联营"(煤电与新能源/煤电与调峰储能联营)构建多能互补产业链 [5][6] - 需完善容量补偿政策,提高容量电价和辅助服务价格在煤电价格体系中的比重 [5] 技术创新与设备优化 - 天津全诚桓金提出空预器漏风治理、热网系统缓释阻垢剂等解决方案,涵盖凝汽器免拆装清洗等关键技术 [7] - 华电电科院建议热电机组发展余热回收、大温差长输供热等技术,提升热电比实现节能降碳 [7] - 需推进灵活汽轮发电机组、燃煤耦合储能系统等新一代煤电技术开发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