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四川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眉山打出城市营销“组合拳” 工业“特长生”的文旅冲刺
四川日报· 2025-08-26 00:24
核心观点 - 眉山市通过密集推出47场文旅活动、政策资金支持和差异化品牌战略 主动应对文旅市场竞争 重点解决业态单一和过夜率低等问题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 [6][8][9] 文旅活动与政策支持 - 洪雅县暑期推出47场文旅活动 包括瓦屋山徒步挑战赛、柳江古镇民谣音乐会等 旨在抢占消费旺季市场 [6] - 眉山市出台《支持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设立5000万元奖补资金池 覆盖12个领域包括品牌塑造、重大项目建设和文艺精品打造 [6][9] 区位优势与战略调整 - 眉山上半年GDP同比增速达7.5% 工业贡献率59.8% 但文旅曾受成都虹吸效应困扰 因过夜率低和业态单一 [8] - 战略转向主动利用区位优势 打造"东坡故里·天府眉山"品牌矩阵 包括三苏文化、文博旅游、康养度假和滨水旅居4张名片 [8][9] 文化IP与业态创新 - 三苏祠开发"礼遇东坡"系列文创产品超百款 涵盖纪念品、学习用品和茶饮 通过年轻化设计活化传统文化 [10] - 洪雅县投入24.8亿元建设瓦屋山20余个重点项目 提升22公里徒步线路 发展森林康养、低空旅游等多元业态 [11] 项目投资与品牌升级 - 瓦屋山景区创建5A级 重点升级智慧导览和安全设施 同时推进环雅女湖康养项目和岷江生态文旅走廊整体策划 [11] - 眉山文旅集团聚焦"三苏祠+江口沉银"文博游IP 推动文化产业向文旅产业创造性转化 [11] 营销与人才策略 - 眉山通过赛事经济激活文旅消费 举办半程马拉松、攀岩锦标赛等 并将举办2025瓦屋山自行车赛和公路自行车公开赛 [12] - 政策明确人才引进措施 包括"眉州英才计划"、校企订单式培养和人才激励机制 以支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13]
西部科学城 崛起的川渝创新高地
四川日报· 2025-08-25 22:25
核心观点 - 川渝地区以西部科学城为核心载体 加速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集群 推动科技创新从点到面突破 形成"核心带动 多点支撑 整体协同"发展态势 [1] - 通过资源共享和协同攻关机制 两地联合实施257项科技合作项目 在人工智能 装备制造 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多项创新成果转化 [1]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培育超2.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和80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并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提升全球影响力 [2] 创新平台建设 - 已布局10多个国家大科学装置 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高能级实验室集群 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集群和产业创新平台集群 [1] - 以西部(成都)科学城 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 西部(重庆)科学城 中国(绵阳)科技城为先行启动区 [1] - 具体平台包括: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地下2400米) 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运算速度每秒10亿亿次) 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 [1] 科技成果突破 - 金凤实验室聚焦生命健康领域 实现重大疾病下一代诊断多项世界首次发现或全国首创 [1] - 天府兴隆湖实验室研发辐射制冷技术 实现5-8摄氏度降温效果并应用于国际赛事 [1] - 联合研制出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节能辅助驾驶系统 碳基集成电路工艺器件等创新成果 [1] 产业协同机制 - 建立"揭榜挂帅""赛马制"机制 围绕传统产业迭代 新兴产业抢滩和未来产业破冰 [1] - 共建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研院所联盟和技术转移联盟 [1] - 促成X射线Flash放疗技术等重大科技成果在成渝地区转化和产业化 [1] 企业主体培育 - 攀钢集团联合重庆大学等单位组建钒钛产业创新联合体 [2] - 重庆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 目标2027年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数量较2022年翻一番 [2] - 四川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三强计划" 截至去年汇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0余家 高新技术企业2.7万余家 [2] 国际合作拓展 - 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 启动成渝地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2] - 实施中国成渝地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双千"计划 [2]
交行四川省分行助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
四川日报· 2025-08-25 22:20
重大项目建设支持 - 2021年9月签署协议承诺"十四五"期间提供8000亿元专项信贷支持六大领域包括区域经济布局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重大基建项目共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民生保障工程及西部金融中心建设 [1] - 2024年为成都13个重点项目授信超100亿元 覆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配套工程、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城市轨道交通及能源基础设施项目 [1] - 截至2025年6月末为"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清单"项目累计授信超50亿元 [1] 信贷规模与产业服务 - 截至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余额突破2400亿元 [1] - 围绕四川六大优势产业包括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构建"稳大、强中、扩小"客户培育体系 以中型客户为腰部支撑 [1] - 普惠两增贷款较年初增加22.56亿元 推出"科创快贷"等线上化产品服务科技金融 [1] 普惠金融与民生服务 - 创新"酒商贷""饲料贷"等场景化产品服务小微企业 [1] - 社保卡业务与人社部门合作覆盖眉山、达州等地 2025年二季度代发业务新客户同比增长94% [1] - 实施"房贷为主体 个经贷、消费贷齐发力"战略 创新"天府市民云+交行服务"数字平台 优化信用卡服务消费交易份额稳居当地银行前列 [1] 区域协同与创新合作 - 2024年交行四川省分行与重庆市分行开展行级互访11次 联合举办"交行-汇丰"成渝金融创新峰会探索跨境金融与产业链服务新模式 [1] - 2025年4月成立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柔性工作团队 二季度开展双向互访交流6次 通过重点客户和重大项目清单提升信息共享效率 [1] - 累计为川渝共建项目提供超18亿元授信支持 推进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及农牧、制药等产业化储备联合贷款项目预计授信额度超40亿元 [1] 银政企合作与网络拓展 - 与南充、德阳、自贡等11个市州及多个省级部门建立伙伴关系 2024年扩大至遂宁、绵阳等市州形成覆盖全省21个市州、20余个省级部门的服务网络 [1][2] - 2025年3月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开展走进千企万户"五个一"专项行动推动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前端倾斜 [2] - 党委班子成员累计拜访企业超40次 通过"主任-行长面对面"机制探索"管委会+银行"园区服务新模式 [2]
新时代西部“双城记”
四川日报· 2025-08-25 22:20
国家战略定位与区域发展 - 党中央于2020年初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旨在形成继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后的第四大经济引擎 [1] - 5年来川渝两地召开10次党政联席会议 推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及宜居地建设落地 [2]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8.7万亿元 5年增长两个万亿级台阶 全国占比从6.3%提升至6.5% [6] 产业集群与制造业成就 - 形成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 电子信息制造业跻身全球前十 [3] - 建成全球最大OLED生产基地 年产全球2/3的iPad、1/3笔记本电脑及超1亿台智能手机 [7] - 汽车产业集群全国第三 产量占全国1/10 全域配套率超80% 动力电池产量占全国1/5 [8] - 高新技术企业达2.7万家 科技型企业超7万家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0家 [3][9] 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联通 - 铁路运营里程超9700公里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5万公里 省际通道达26条 [5] - 成渝间每日开行动车超100对 运送超13万人次 高速公路日均人员流动超100万人次 [4] - 成渝中线高铁将实现400公里时速运营 通行时间缩短至50分钟 [4] - 成自宜高铁日均运送旅客超5万人次 渝昆高铁川渝段实现宜宾至重庆49分钟通达 [4] 科技创新与研发体系 - 累计建成32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西部科学城采用"一城多园"模式 [8] - 西部首个国家实验室投入运行 建设1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8][9] - 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3525.3亿元 较2019年增长159% [9] - 新增8个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应用研究 [8] 对外开放与物流通道 - 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3.6万列居全国第一 覆盖欧亚120多个城市 [10] - 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127个国家563个港口 2024年重庆段货运量25.18万标箱(同比+41%) [11] - 2024年上半年成都航空口岸出入境300万人次(同比+11.2%) 重庆口岸114万人次(同比+35%) [10] - 西博会签约项目352个 总投资3169亿元 吸引62个国家及27个省份参与 [11] 区域协同改革与民生服务 - 川渝高竹新区探索财税分享模式 统一80项税费征管事项 入驻企业210家(较成立翻番) [6] - 实现355项政务服务"川渝通办" 935家医院161项检查结果互认 社保卡"一卡通"跨省协同 [3][12] - 实施3批次便捷生活行动 养老保险转移"零跑路" 医保年限互认 住房公积金跨区域通用 [12] - 完成1300万亩生态林建设 长江干流川渝段水质保持Ⅱ类 建成45个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12]
川渝交通一体化 “内外兼修”建设高能级开放枢纽
四川日报· 2025-08-25 22:15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 - 川渝间省际大通道已达26条 成渝双核间及毗邻城市基本实现1小时直联[1] - 成渝高速扩容项目将提升主通道通行能力至日均10万辆次 两地车程再缩短1小时[1] - 重庆铜梁至四川资中高速公路预计年底通车 重庆至资中车程将大幅缩短[1] 运输服务网络 - 川渝定制客运线路达25条 四川毗邻重庆的6市均已开行到重庆定制客运[1] - 成渝双城间每9分钟开行1列高铁 每日人员往来超100万人次[1] - 跨省城际公交线路达26条 年运输客流突破400万人次[1] 国际物流通道建设 - 中欧班列(成渝)运营线路达51条 辐射境内外130多个城市[1] - 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1][2] - 隆黄铁路隆叙段冲刺年底通车 将形成川南直连北部湾的陆海联运大动脉[2] 综合交通体系升级 - 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工程完工投产 大幅提升嘉陵江航运能力[2] - 天府机场累计开通国际地区航线70条 国际及地区客运通航点数量居中西部第一[2] - 重庆江北机场T3B航站楼为全球建筑面积最大单体卫星厅[2] 未来发展规划 - 成渝中线高铁将实现时速400公里运营 成渝间50分钟通达[2] - 目标建成轨道上的1小时双城经济圈 构建全域畅达高速公路网[2] - 规划打造成渝氢走廊 电走廊 低空走廊 智行走廊[2]
先进制造业集群冲进“国家队”川渝力量抱团出击
四川日报· 2025-08-25 22:15
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 成渝地区已获批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包括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 成都市和德阳市高端能源装备集群 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 成渝地区生物医药集群 成德绵自凉航空航天集群 [1] - 2024年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规模达1.72万亿元 同比增长近4% 占全国比重10.6% 较2021年9.2%和2016年7.6%持续提升 [1] - 集群建设推动区域产业分工协作 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细分领域 在成都高新区、重庆高新区等地形成专业化产业链 [1] 企业跨区域布局案例 - 四川九洲投资控股集团在重庆设立3家子公司 包括2021年成立的重庆九洲隆瓴科技和2023年成立的重庆九洲智造科技 [1] - 重庆九洲智造科技年产能达20万台套电机控制器系统 为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配套 [1] - 重庆九洲星熠导航设备公司受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营收保持年均20%以上增长 [1] 产业集群协同机制 - 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打造公共服务平台 近1300家企业实现产品供需对接 促成60余家企业累计融资7.84亿元 [1] - 两地共建14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包括重庆荣昌高新区和宜宾三江新区 构建原辅料、电子元器件、整机终端等产业链配套体系 [1] - 成都医学城与重庆国际生物城共建临床前研究中心等平台 推动生物医药研发生产跨区融合和服务平台共享 [1] 产业体系规模与优势 - 成渝生物医药集群形成涵盖生物技术药、化学药、医疗器械的产业体系 聚集6700户相关企业 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1][2] - 成都医学城聚集600余家上下游企业 包括药明康德、科伦博泰等龙头企业 产业集群规模超200亿元 [1] - 重庆在诊疗设备、体外诊断领域布局完善 与成都抗体药、CXO领域形成强强互补 [1] 国家级平台建设 - 成渝地区获批2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包括重庆硅基混合集成创新中心和成都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 [2] - 建成2个国家级示范区 包括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 [2] - 下一步将推动电子信息与生物医药集群向世界级迈进 通过重点产业跨区域建圈强链加速成渝双核联动 [2]
依托世界级IP三星堆,德阳积极开展精准化全球营销,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让国际游客“走进来”,德阳故事“传出去”
四川日报· 2025-08-25 06:49
三星堆博物馆国际吸引力与游客数据 - 新馆开放两年累计接待游客1120万人次 在全国博物馆中排名第六 [2] - 2024年全年游客数突破600万人次 门票收入超3亿元 [2] - 已联动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227家媒体进行专题报道 宣传效应跃升至百亿量级 [3] 国际展览与文化交流举措 - 两年内在秘鲁希腊美国等地参与举办14场海外展览 [2] - 2024年7月推出首个境外特展"古希腊的旅程" 展出希腊31家文博机构172件组文物 [1][2] - 联合希腊文化部雅典大学举办中希文明交流研讨会 配套社教活动与主题讲座 [2][3] 国际化服务设施建设 - 设立三星堆外国人服务站 处理470余起涉外咨询求助 提供多语种咨询应急救助等服务 [1][2] - 计划在高铁站三星堆景区设立国际旅游服务驿站 集成交通接驳多语种咨询行程规划功能 [4] - 增设外币兑换点和免税文创商店 升级A级景区及星级酒店境外银行卡受理移动支付设施 [4] 旅游产品开发与全球营销 - 创新推出文化+场景旅游模式 策划三星堆古蜀文明探秘熊猫专列工业遗产巡礼等世界级主题线路 [5] - 通过全球巡展国际友城推介会拓展免签国家客源市场 与主流旅游平台合作推出多语种定制线路 [5] - 制作多语种纪录片邀请国际旅游达人体验德阳48小时 覆盖全球主要客源地 [5] 交通网络与配套体系 - 持续开通成都春熙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直达三星堆旅游专线 [4] - 加速推进市域铁路S11线建设 构建快进慢游交通网络 [4] - 在中江挂面村等景点实现中英日三语导览标配化 [4]
三大龙头景区引领 阿坝文旅全域绽放
四川日报· 2025-08-25 06:49
核心观点 - 阿坝州文旅产业呈现"月明星稀"格局 三大龙头景区客流优势显著但区域发展不均衡 州政府提出2030年建成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 通过全域发展策略推动"星汉灿烂"式均衡发展[5] 景区运营现状 - 九寨沟景区2024年截至8月15日接待游客突破400万人次创历史同期新高 连续20多天门票售罄[5] - 黄龙景区截至8月19日年接待量突破200万人次 较2024年提前14天达成该目标[5] - 四姑娘山景区7月下旬年游客接待量突破百万人次[5] - 同属九寨沟县域的神仙池 爱情海等景区接待量仅为数万人次 与龙头景区形成显著差距[6] 发展战略与目标 - 提出"五动"策略:景区带动优布局 线路联动兴全域 产业互动增效益 品牌推动拓市场 机制促动强活力[4] - 打造"五个之州":自驾之州带动基础提升 研学之州带动内涵提升 民宿之州带动品质提升 网红之州带动业态提升 好客之州带动服务提升[4] - 目标2030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38亿元 旅游总花费达2700亿元 建成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4] 空间布局优化 - 构建"三核驱动"发展格局:以九寨沟 黄龙 四姑娘山龙头景区为引领 高品质A级景区为骨架[6] - 差异化开发提升四大片区景区景点 实现多点开花全域绽放的布局[6] - 九寨沟县推动生态旅游景区与特色文化融合 涵盖神仙池 爱情海 甲勿海·熊猫园等7大景区[6] 交通配套提升 - 九寨沟县延伸县内景区直通服务 开行核心景区至金猴谷 甲勿海·熊猫园等周边景区直通车[7] - 推动18家租车公司开通高铁站 城区 景区间租车业务 100辆网约车已获批将逐步投入运营[7] 线路开发计划 - 提出7大主题线路:世界遗产之旅 生态康养之旅 科考研学之旅 藏羌风情之旅 红色育人之旅 户外探险之旅 冰雪浪漫之旅[11] - 重点打造大九寨旅游草原环线 理小路自驾精品线为目标的世界级旅游风景道[9] - 理小路串联毕棚沟和四姑娘山两大景区 被誉为"川版独库公路"[9] 资源开发潜力 - 全州共有3600余处优质文旅资源 目前五分之四(约2880处)尚待开发[9] - 第二梯队景区包括毕棚沟 莲宝叶则 中国古羌城 黄河九曲第一湾等7个景区呈现强劲发展态势[9] 特色文化开发 - 马尔康市深耕"幸福锅庄城·诗歌马尔康"文旅IP 嘉绒锅庄民俗活动首次邀请马来西亚等国舞蹈队参赛[12] - 首设马尔康半程马拉松赛吸引25个国内省份和英国 波兰等国1450余名选手参赛[12] - 松潘县下八寨乡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红谷驿站自去年9月开张以来收入约10万元[11]
成都出台商圈提质升级三年行动方案 今年吸引三十家现象级品牌首店入驻
四川日报· 2025-08-25 06:49
核心观点 - 成都推出商圈提质升级三年行动方案 聚焦"4+12+57"分级商圈格局 通过空间优化 场景创新等16项重点工作推动商圈质量整体跃升 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1][3] 商圈发展目标 - 力争通过3年时间实现商圈经济规模与社会效益双提升 今年目标全市重点商圈商业销售额增长6% [1] - 今年计划在"4+12"核心商圈举办30场以上大规模促消费活动 吸引30家现象级品牌首店入驻 引入20个国际知名品牌 [1] - 推动2条核心步行街景观升级 促进5条商业后街业态优化 [1] 商圈分级布局 - 构建"4+12+57"城市商圈格局:4个世界级商圈 12个城市级商圈 57个区域级商圈 [1] - 采用"一圈一策"推进商圈优化提升 明确各商圈地理范围与辐射边界 精准细化不同层级商圈功能定位与消费主题 [1] - 形成"世界级商圈引领 城市级商圈协同 区域级商圈特色支撑"的差异化发展格局 [1] 世界级商圈规划 - 春熙路商圈定位"国际时尚消费地标" 构建"一核两轴三区"格局 [2] - 交子公园商圈围绕"公园+科技+融合"主题 引进跨界项目 建设"金融科技体验中心" [2] - 西博城商圈以"会展经济+消费升级"为核心 打造国际会展消费集聚区 [2] - 天府枢纽商圈立足交通枢纽定位 以"空铁联运+国际消费"为核心 布局跨境免税等业态 [2] 城市级商圈定位 - 蓉北枢纽商圈聚焦"站城一体" 推进片区更新与综合开发 [2] - 宽窄巷子商圈紧扣"天府文化体验高地" 推动骡马市与宽窄巷子融合 [2] - 万象城商圈定位"青年潮流消费高地" 大源商圈打造"创新活力消费高地" [2] - 天府麓湖 麓山商圈融合自然与商业 培育高端生活品牌 [2] - 东安湖商圈聚焦"文商旅体融合" 光华商圈定位"蓉西消费新中心" [2] 区域级商圈功能 - 完善便民与特色功能 立足区域特色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满足居民日常消费 [2] - 深挖历史文化 特色产业资源 培育特色业态 [2] 重点工作方向 - 聚焦空间优化 场景创新 环境提质 模式创新4个方面提出16项重点工作 [3] - 推动春熙路 交子公园等商圈对标国际标准 完善商业设施与文化 交通功能协同 [3] - 打造"春熙购物—宽窄体验"特色消费体验 建设全球新品首发地 打响"FA@成都"品牌 [3] - 推进商圈数智化转型 试点AI市集 无人机展演 [3][4] - 打造全时段消费生态和市内免税购物场景 [4] - 提升国际化服务 完善多语种导览与入境支付便利化 构建诚信消费体系 深化成德眉资跨区域退货协同 [4]
A股指数屡创新高,沪指站稳3800点 川股阵营中的百元股翻倍股该怎么看
四川日报· 2025-08-25 00:25
当沪指站稳3800点、创业板指逼近2700点,A股指数屡创新高的同时,一场高价股与翻倍股的扩容 热潮正悄然而至。截至8月22日,A股百元股数量较年初近乎翻倍,两个月内新增翻倍股超200只。 这波行情中,川股也呈现出"双面性":既有乐山电力短期异动,也有新易盛股价飙涨的牛气。其真 实投资价值究竟如何?哪些标的能穿越行情周期?这些都值得长期关注。 川股阵营 百元股含金量显著提升,翻倍股扎堆三大领域 截至8月22日,川股的"提价扩量"态势已清晰显现。从百元股来看,数量从年初的6只增至7只,看 似仅增1只,含金量却显著提升——不仅首次出现200元、300元级别的标的,且新增成员来自硬科技赛 道;年内股价翻倍的川股数量则达到17只。 新易盛堪称川股"涨幅王",凭借率先实现800G光模块大规模量产,并切入全球头部AI算力厂商供 应链的优势,股价从年初的115.58元一路上涨,最新收盘价达273.81元,在川股中仅次于百利天恒。极 米科技则以消费电子赛道少有的稳健节奏跻身百元股,股价从年初的98元涨至121.56元,涨幅24%,成 为A股"科技+消费电子"领域的典型成长样本。 新股开发科技同样表现亮眼,上市首日便获市场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