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搜索文档
日均客运量超3万人次 轨道交通资阳线客流量突破1000万人次
四川日报· 2025-08-26 07:37
面对持续增长的客流,成都成资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打出"组合拳",通过优化运力匹配、做好应急准 备等举措,保障客运组织平稳有序。此外,轨道交通资阳线提供的"银发买菜团"通道、车站纳凉区、母 婴设施等服务,也成为其成功"圈粉"的重要密码。(李好 记者 段玉清) 8月25日,记者从成都成资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获悉,四川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路——轨道交通资 阳线客流量已突破1000万人次。截至8月24日,该线路累计客运量达1002.61万人次,成为成都都市圈互 联互通重要支撑。 自去年9月开通以来,轨道交通资阳线已深度融入成都和资阳两地市民的日常生活,日均客运量超3 万人次。这背后是实实在在的"人气"与"活力"。轨道交通资阳线沿线站点分布在商圈广场、文旅地标、 交通枢纽等位置。特别是在资阳方特开业之际,资阳临空站同步优化服务、提升运力,以"下地铁、坐 公交、到方特"无缝衔接,实现单日客流屡破纪录,助力资阳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成都都市圈 近郊游目的地。 ...
四川新增3所推免资格高校
四川日报· 2025-08-26 06:52
推免资格高校新增情况 - 教育部新增67所高校获得推免资格 全国推免资格高校总数增至430余所 [1] - 新增推免资格高校中广东数量最多达5所 北京、上海、辽宁、浙江各新增4所 [1] - 四川省新增3所高校包括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大学和四川音乐学院 [1] 推免政策与选拔标准 - 推免资格要求高校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或连续15年硕士学位授予资格(艺术体育类院校连续6年) [2] - 推免即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 免初试直接进入复试环节 [1] 高校类型与人才培养导向 - 新增高校侧重医学艺术体育等特色院校如云南中医药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 [1] - 涵盖新型办学模式高校包括西湖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 [1] - 推免资格认定体现对高校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官方认可 [2]
省市两级农博会强强联合,将创新打造多个“首展首秀”场景 带动川货卖全国、卖全球
四川日报· 2025-08-26 00:37
展会规模与定位 - 四川农博会已成为西部地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农业盛会 [1] - 省市两级农博会强强联合促进展会资源整合与效能提升 [1] 产业展示亮点 - 首设千亿级产业精品馆 汇聚58家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链属企业 [2] - 重点展示畜牧万亿级产业链、粮油五千亿级产业链及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蔬菜/水果/茶叶/蚕桑/水产/林竹/调味品/食药同源) [2] - 推动天府粮仓从产量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 带动川货全国及全球销售 [2] 区域合作拓展 - 海南作为主题省联合吉林/湖南等多省展团共探合作 [2] - 外省优秀企业携名特优新农产品齐聚成都 [2] - 通过推介洽谈活动共谋区域农业协同发展 [2] 国际合作深化 - 中德农业周同期同址举办 德国组织15家农业企业参展 [3] - 举办中德企业B2B洽谈推动农业贸易与技术合作 [3] - 哥伦比亚首次设立国家馆并带来特色农产品 [3] 产销模式创新 - 承办脱贫地区"土特产"走进成渝地区推介周/中国农产品品牌出海等活动 [3] - 创新开展电商直播/宽窄巷子夜市/线上平台专区等多元推广 [3] - 联动京东等线上平台开设专区 [3] 成都特色展示 - 设立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金堂天府菌都食用菌交易中心/新津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三个分会场 [3] - 天府农博园依托千亩稻田与7500平方米巨型冰屏举办大田星空音乐会 [4] - 农业科研机构组团展示农业机器人智慧耕耘技术 [4] 惠民消费举措 - 推出全场消费优惠及展会专享价 [4] - 农博好物进社区活动覆盖益民菜市核心门店 [4] - 线上平台同步上线展会产品 [4]
四川农博会9月4日开幕 首设千亿级产业精品馆
四川日报· 2025-08-26 00:37
本届农博会强化数字会展技术应用,通过搭建线上供需对接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匹配采购需求、 开展直播带货等活动,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拓宽贸易渠道。同时,全年常态化开展四川农博会进机关、 进社区、进园区的"三进"活动,拓宽"川字号"农产品销售通路。(李菲菲 记者 行晓艺) 8月25日,第十一届四川农业博览会·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记者从 会上获悉,第十一届四川农业博览会将于9月4日至7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由成都市人 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一届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将同期同址举办。 本届农博会以"聚力三链同构,共建天府粮仓"为主题,由哈萨克斯坦担任主宾国,海南省担任主题 省,凉山州担任主题市(州),吸引来自德国、意大利等25个国家(地区),以及国内多个省(区、 市)和四川省内21个市(州)的1800余家企业参展。 本届农博会创新设置"室内展+田园展"多维展览模式。室内展设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规 划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集中展示千亿级产业建圈强链,突出产销对接,举办产品推介及电商直播活 动;设置6大主题展馆,其中,首次设置的千亿级产业精品馆重点展示农业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等关 ...
眉山打出城市营销“组合拳” 工业“特长生”的文旅冲刺
四川日报· 2025-08-26 00:24
核心观点 - 眉山市通过密集推出47场文旅活动、政策资金支持和差异化品牌战略 主动应对文旅市场竞争 重点解决业态单一和过夜率低等问题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 [6][8][9] 文旅活动与政策支持 - 洪雅县暑期推出47场文旅活动 包括瓦屋山徒步挑战赛、柳江古镇民谣音乐会等 旨在抢占消费旺季市场 [6] - 眉山市出台《支持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设立5000万元奖补资金池 覆盖12个领域包括品牌塑造、重大项目建设和文艺精品打造 [6][9] 区位优势与战略调整 - 眉山上半年GDP同比增速达7.5% 工业贡献率59.8% 但文旅曾受成都虹吸效应困扰 因过夜率低和业态单一 [8] - 战略转向主动利用区位优势 打造"东坡故里·天府眉山"品牌矩阵 包括三苏文化、文博旅游、康养度假和滨水旅居4张名片 [8][9] 文化IP与业态创新 - 三苏祠开发"礼遇东坡"系列文创产品超百款 涵盖纪念品、学习用品和茶饮 通过年轻化设计活化传统文化 [10] - 洪雅县投入24.8亿元建设瓦屋山20余个重点项目 提升22公里徒步线路 发展森林康养、低空旅游等多元业态 [11] 项目投资与品牌升级 - 瓦屋山景区创建5A级 重点升级智慧导览和安全设施 同时推进环雅女湖康养项目和岷江生态文旅走廊整体策划 [11] - 眉山文旅集团聚焦"三苏祠+江口沉银"文博游IP 推动文化产业向文旅产业创造性转化 [11] 营销与人才策略 - 眉山通过赛事经济激活文旅消费 举办半程马拉松、攀岩锦标赛等 并将举办2025瓦屋山自行车赛和公路自行车公开赛 [12] - 政策明确人才引进措施 包括"眉州英才计划"、校企订单式培养和人才激励机制 以支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13]
西部科学城 崛起的川渝创新高地
四川日报· 2025-08-25 22:25
核心观点 - 川渝地区以西部科学城为核心载体 加速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集群 推动科技创新从点到面突破 形成"核心带动 多点支撑 整体协同"发展态势 [1] - 通过资源共享和协同攻关机制 两地联合实施257项科技合作项目 在人工智能 装备制造 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多项创新成果转化 [1]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培育超2.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和80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并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提升全球影响力 [2] 创新平台建设 - 已布局10多个国家大科学装置 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高能级实验室集群 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集群和产业创新平台集群 [1] - 以西部(成都)科学城 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 西部(重庆)科学城 中国(绵阳)科技城为先行启动区 [1] - 具体平台包括: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地下2400米) 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运算速度每秒10亿亿次) 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 [1] 科技成果突破 - 金凤实验室聚焦生命健康领域 实现重大疾病下一代诊断多项世界首次发现或全国首创 [1] - 天府兴隆湖实验室研发辐射制冷技术 实现5-8摄氏度降温效果并应用于国际赛事 [1] - 联合研制出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节能辅助驾驶系统 碳基集成电路工艺器件等创新成果 [1] 产业协同机制 - 建立"揭榜挂帅""赛马制"机制 围绕传统产业迭代 新兴产业抢滩和未来产业破冰 [1] - 共建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研院所联盟和技术转移联盟 [1] - 促成X射线Flash放疗技术等重大科技成果在成渝地区转化和产业化 [1] 企业主体培育 - 攀钢集团联合重庆大学等单位组建钒钛产业创新联合体 [2] - 重庆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 目标2027年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数量较2022年翻一番 [2] - 四川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三强计划" 截至去年汇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0余家 高新技术企业2.7万余家 [2] 国际合作拓展 - 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 启动成渝地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2] - 实施中国成渝地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双千"计划 [2]
交行四川省分行助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
四川日报· 2025-08-25 22:20
重大项目建设支持 - 2021年9月签署协议承诺"十四五"期间提供8000亿元专项信贷支持六大领域包括区域经济布局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重大基建项目共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民生保障工程及西部金融中心建设 [1] - 2024年为成都13个重点项目授信超100亿元 覆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配套工程、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城市轨道交通及能源基础设施项目 [1] - 截至2025年6月末为"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清单"项目累计授信超50亿元 [1] 信贷规模与产业服务 - 截至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余额突破2400亿元 [1] - 围绕四川六大优势产业包括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构建"稳大、强中、扩小"客户培育体系 以中型客户为腰部支撑 [1] - 普惠两增贷款较年初增加22.56亿元 推出"科创快贷"等线上化产品服务科技金融 [1] 普惠金融与民生服务 - 创新"酒商贷""饲料贷"等场景化产品服务小微企业 [1] - 社保卡业务与人社部门合作覆盖眉山、达州等地 2025年二季度代发业务新客户同比增长94% [1] - 实施"房贷为主体 个经贷、消费贷齐发力"战略 创新"天府市民云+交行服务"数字平台 优化信用卡服务消费交易份额稳居当地银行前列 [1] 区域协同与创新合作 - 2024年交行四川省分行与重庆市分行开展行级互访11次 联合举办"交行-汇丰"成渝金融创新峰会探索跨境金融与产业链服务新模式 [1] - 2025年4月成立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柔性工作团队 二季度开展双向互访交流6次 通过重点客户和重大项目清单提升信息共享效率 [1] - 累计为川渝共建项目提供超18亿元授信支持 推进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及农牧、制药等产业化储备联合贷款项目预计授信额度超40亿元 [1] 银政企合作与网络拓展 - 与南充、德阳、自贡等11个市州及多个省级部门建立伙伴关系 2024年扩大至遂宁、绵阳等市州形成覆盖全省21个市州、20余个省级部门的服务网络 [1][2] - 2025年3月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开展走进千企万户"五个一"专项行动推动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前端倾斜 [2] - 党委班子成员累计拜访企业超40次 通过"主任-行长面对面"机制探索"管委会+银行"园区服务新模式 [2]
新时代西部“双城记”
四川日报· 2025-08-25 22:20
国家战略定位与区域发展 - 党中央于2020年初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旨在形成继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后的第四大经济引擎 [1] - 5年来川渝两地召开10次党政联席会议 推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及宜居地建设落地 [2]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8.7万亿元 5年增长两个万亿级台阶 全国占比从6.3%提升至6.5% [6] 产业集群与制造业成就 - 形成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 电子信息制造业跻身全球前十 [3] - 建成全球最大OLED生产基地 年产全球2/3的iPad、1/3笔记本电脑及超1亿台智能手机 [7] - 汽车产业集群全国第三 产量占全国1/10 全域配套率超80% 动力电池产量占全国1/5 [8] - 高新技术企业达2.7万家 科技型企业超7万家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0家 [3][9] 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联通 - 铁路运营里程超9700公里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5万公里 省际通道达26条 [5] - 成渝间每日开行动车超100对 运送超13万人次 高速公路日均人员流动超100万人次 [4] - 成渝中线高铁将实现400公里时速运营 通行时间缩短至50分钟 [4] - 成自宜高铁日均运送旅客超5万人次 渝昆高铁川渝段实现宜宾至重庆49分钟通达 [4] 科技创新与研发体系 - 累计建成32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西部科学城采用"一城多园"模式 [8] - 西部首个国家实验室投入运行 建设1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8][9] - 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3525.3亿元 较2019年增长159% [9] - 新增8个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应用研究 [8] 对外开放与物流通道 - 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3.6万列居全国第一 覆盖欧亚120多个城市 [10] - 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127个国家563个港口 2024年重庆段货运量25.18万标箱(同比+41%) [11] - 2024年上半年成都航空口岸出入境300万人次(同比+11.2%) 重庆口岸114万人次(同比+35%) [10] - 西博会签约项目352个 总投资3169亿元 吸引62个国家及27个省份参与 [11] 区域协同改革与民生服务 - 川渝高竹新区探索财税分享模式 统一80项税费征管事项 入驻企业210家(较成立翻番) [6] - 实现355项政务服务"川渝通办" 935家医院161项检查结果互认 社保卡"一卡通"跨省协同 [3][12] - 实施3批次便捷生活行动 养老保险转移"零跑路" 医保年限互认 住房公积金跨区域通用 [12] - 完成1300万亩生态林建设 长江干流川渝段水质保持Ⅱ类 建成45个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12]
川渝交通一体化 “内外兼修”建设高能级开放枢纽
四川日报· 2025-08-25 22:15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 - 川渝间省际大通道已达26条 成渝双核间及毗邻城市基本实现1小时直联[1] - 成渝高速扩容项目将提升主通道通行能力至日均10万辆次 两地车程再缩短1小时[1] - 重庆铜梁至四川资中高速公路预计年底通车 重庆至资中车程将大幅缩短[1] 运输服务网络 - 川渝定制客运线路达25条 四川毗邻重庆的6市均已开行到重庆定制客运[1] - 成渝双城间每9分钟开行1列高铁 每日人员往来超100万人次[1] - 跨省城际公交线路达26条 年运输客流突破400万人次[1] 国际物流通道建设 - 中欧班列(成渝)运营线路达51条 辐射境内外130多个城市[1] - 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1][2] - 隆黄铁路隆叙段冲刺年底通车 将形成川南直连北部湾的陆海联运大动脉[2] 综合交通体系升级 - 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工程完工投产 大幅提升嘉陵江航运能力[2] - 天府机场累计开通国际地区航线70条 国际及地区客运通航点数量居中西部第一[2] - 重庆江北机场T3B航站楼为全球建筑面积最大单体卫星厅[2] 未来发展规划 - 成渝中线高铁将实现时速400公里运营 成渝间50分钟通达[2] - 目标建成轨道上的1小时双城经济圈 构建全域畅达高速公路网[2] - 规划打造成渝氢走廊 电走廊 低空走廊 智行走廊[2]
先进制造业集群冲进“国家队”川渝力量抱团出击
四川日报· 2025-08-25 22:15
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 成渝地区已获批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包括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 成都市和德阳市高端能源装备集群 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 成渝地区生物医药集群 成德绵自凉航空航天集群 [1] - 2024年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规模达1.72万亿元 同比增长近4% 占全国比重10.6% 较2021年9.2%和2016年7.6%持续提升 [1] - 集群建设推动区域产业分工协作 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细分领域 在成都高新区、重庆高新区等地形成专业化产业链 [1] 企业跨区域布局案例 - 四川九洲投资控股集团在重庆设立3家子公司 包括2021年成立的重庆九洲隆瓴科技和2023年成立的重庆九洲智造科技 [1] - 重庆九洲智造科技年产能达20万台套电机控制器系统 为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配套 [1] - 重庆九洲星熠导航设备公司受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营收保持年均20%以上增长 [1] 产业集群协同机制 - 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打造公共服务平台 近1300家企业实现产品供需对接 促成60余家企业累计融资7.84亿元 [1] - 两地共建14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包括重庆荣昌高新区和宜宾三江新区 构建原辅料、电子元器件、整机终端等产业链配套体系 [1] - 成都医学城与重庆国际生物城共建临床前研究中心等平台 推动生物医药研发生产跨区融合和服务平台共享 [1] 产业体系规模与优势 - 成渝生物医药集群形成涵盖生物技术药、化学药、医疗器械的产业体系 聚集6700户相关企业 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1][2] - 成都医学城聚集600余家上下游企业 包括药明康德、科伦博泰等龙头企业 产业集群规模超200亿元 [1] - 重庆在诊疗设备、体外诊断领域布局完善 与成都抗体药、CXO领域形成强强互补 [1] 国家级平台建设 - 成渝地区获批2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包括重庆硅基混合集成创新中心和成都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 [2] - 建成2个国家级示范区 包括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 [2] - 下一步将推动电子信息与生物医药集群向世界级迈进 通过重点产业跨区域建圈强链加速成渝双核联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