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搜索文档
新型储能从“拼规模”加速走向“价值深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0 23:04
产业规模与增长 - 上半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较2024年底增长29% [1][2] - 截至2024年底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40% [2] - 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出台《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多项政策 [2] 技术创新与研发 - 固态锂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等技术路线在商业应用规模上不断突破 [2] - 宁德时代587Ah储能电芯、阳光电源684Ah储能电芯量产交付 [3] - 远景动力500Ah+储能电芯下线,海辰储能量产全球首款千安时储能电池 [3] 盈利能力与市场表现 - 8家储能上市公司中5家业绩预喜,杉杉股份净利润预计增长810.41%-1265.61% [4] - 上半年储能电池企业产能利用率高,部分企业订单供不应求 [4] - 1-6月中国储能企业新增海外订单163GWh,同比增长246% [4] 资本市场与融资 - 上半年20家相关企业加速资本化进程,募资总额突破1089.3亿元 [5] - 5家储能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5] 市场驱动与转型 - 储能产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不再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前置条件 [6][7] - 行业从"拼规模"走向"价值深耕",技术创新向系统级解决方案拓展 [7] 国际化发展 - 储能企业"出海"覆盖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涉及企业超50家 [4][8] - 需推动业务从单一产品输出向"技术-品牌-全周期服务"升级 [8]
7月份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 同比降幅整体有所收窄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0 22:42
核心观点 - 2025年7月70个大中城市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均下降 同比降幅整体收窄[1] 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变动 - 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2% 降幅较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 其中北京持平 上海上涨0.3% 广州下降0.3% 深圳下降0.6%[2] - 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4% 降幅扩大0.2个百分点[2] - 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 降幅与上月持平[2] - 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1.0% 降幅扩大0.3个百分点 其中北京下降1.1% 上海下降0.9% 广州下降1.0% 深圳下降0.9%[2] - 二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均下降0.5% 降幅均收窄0.1个百分点[2] 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变动 - 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1% 降幅收窄0.3个百分点 其中上海上涨6.1% 北京下降3.6% 广州下降4.6% 深圳下降2.2%[3] - 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2.8% 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3] - 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4.2% 降幅收窄0.4个百分点[3] - 70城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城市5个 较上月增加2个[3] - 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3.4% 降幅扩大0.4个百分点 其中北京下降2.9% 上海下降2.2% 广州下降6.0% 深圳下降2.5%[3] - 二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5.6% 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3] - 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6.4% 降幅收窄0.3个百分点[3]
海鲜+水产”上市供销两旺 “菜篮子”丰盈升腾“烟火气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0 22:40
南海伏季休渔结束与水产供应 - 南海伏季休渔期于8月16日结束 广东阳江3400多艘渔船出海捕捞[1] - 首批近海渔获于8月17日凌晨回港 品种包括螃蟹 鱿鱼 海虾及海鱼[1] - 未来几天将有更多渔船从远海回港 预计水产供应量进一步增加[3] 江苏水产产销高峰 - 江苏泰州罗氏沼虾进入产销高峰 批发价格每斤20多元[4] - 养殖户亩产达1300斤 亩产纯利润约1万元[4] - 江苏盐城梭子蟹大量上市 单船捕捞量超3万斤[4] 水产销售与消费情况 - 码头批发商和市民游客聚集采购首批渔获[1] - 消费者可选择码头小吃店现场烹饪海鲜[2] - 梭子码码头批发价每斤20-30元 市场零售价每斤40-50元[4] 物流与供应链 - 江苏梭子蟹通过专用冷链车运输 凌晨开始装卸发往各地市场[4] - 罗氏沼虾实行全国范围分销 上海 苏州 扬州 无锡等地有长期订单[4]
我国智慧水利由"框架建设"迈向"深度应用"阶段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0 22:34
智慧水利行业现状与规模 - 2024年中国智慧水利市场规模达102.3亿元 [4] - 2024年水利建设投资额1.35万亿元 同比增长12.8% 智慧水利项目占比显著提升 [4] - 行业形成"顶层设计-基础设施-重点应用-公共服务"全链条布局 [1] 技术应用与典型案例 - 科大讯飞智能叫应系统成功预警西林县山洪灾害 向57名责任人发送114条预警信息 协助89户361人转移避险 [1] - 企业打造"一平台三中台2+N应用"方案 实现水利场景数字化、模拟智慧化和决策精准化 [2] - 数字孪生引江济淮、龙云灌区等项目成为行业标杆 安徽省水利信息化平台实现全天候智慧防汛 [3] 行业现存挑战 - 50%中小河流缺乏监测设施 多数中小水库堤防未开展安全监测 [3] - 设备接口与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自动化率偏低 [3] - 跨部门数据整合共享程度不足 影响数据综合价值利用 [3] - 人工智能技术在防洪决策、工程预警等领域落地应用仍显不足 [3] 未来发展趋势 - 未来3-5年行业将从"框架建设"转向"深度应用"阶段 聚焦数字孪生+大模型+全域感知技术主线 [6] - 重点发展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系统 提升覆盖范围与监测精度 [5] - 数字孪生水利将围绕监测感知、数据底板、模型平台和智能应用进行建设 [5] - 水利部推动"人工智能+水利"专项行动 构建水利大模型应用框架 [4][5] - 通过统一数据标准与跨部门联动 推动省市县三级数据仓共享 [5]
7月我国汽车流通行业景气度有所下降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0 22:34
据悉,7月,经销商库存调查对象主要为中国汽车流通行业百强经销商集团,覆盖全国大部分省份近 2000多家4S店,包括国内市场上主要量产销售的进口、合资、自主汽车品牌共55个。(记者岳倩) 7月,车市步入传统淡季。受部分地区补贴政策阶段性退坡、汽车消费金融返佣下调及厂家促销力度收 缩等因素影响,消费者持币观望情况增多。经销商反馈显示,市场热度及6月,47.7%的经销商认为7月 整体车市呈下降趋势,且降幅超过5%。尽管年中冲量对7月需求形成一定透支,但在前期积累订单的有 效消化及暑期旅游热潮带动下,市场热度仍维持相对高位。近期极端天气多发叠加车企高温假影响,以 及经销商在6月冲量后补库动力减弱,经销商库存水平较6月末出现小幅回落。综合来看,7月乘用车销 量略高于预期。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经销商经营持续面临以下挑战:终端客流量呈现下滑趋势, 消费者受市场环境及政策调整影响,购车决策周期延长,成交率不及预期。同时,库存周转速度放缓带 来的资金占用压力持续存在,新车销售毛利空间受到挤压,导致经销商经营压力增大。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测,车市8月将整体运行平稳,且表现将好于7月。尽管7月末受汛期、高温及多 ...
江西新增640家企业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0 22:25
地理标志产品获批情况 - 江西省新增67个地理标志产品包括马家柚、泰和乌鸡、景德镇瓷器和庐山云雾茶等 [1] - 新增640家企业获批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1] - 目前江西省累计核准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达1136家 [1] 地理标志保护与区域品牌建设 - 江西省将地理标志保护与区域品牌建设作为推动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1] - 构建"政策引导+精准服务+生态培育"全链条工作体系 [1] - 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专业服务团队深入企业开展申报和使用指导工作 [1]
内蒙古4年安排4.8亿元支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0 22:17
首先,自治区财政聚焦商贸中心、集贸市场等核心载体,通过支持其功能升级、设备更新优化消费场 景;通过支持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布局建设标准化新型乡村便利店,以丰富农村市场供 给。 其次,为了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自治区财政支持快递物流龙头企业对县级物流配送 中心和乡镇快递物流站点升级改造,通过完善设施设备、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同时,为持续优化县域消费渠道,自治区财政通过资金引导,鼓励大型流通企业下沉供应链,为中小企 业和农民提供直供直销、集中采购等服务。(记者杨威)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获悉:2022年—2025年预算年度,自治区财政4年统筹安排资金4.8亿元支持 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县城购物中心、乡镇集贸市场、村级便民商店是农村商贸流通的重要实体,也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关 键载体。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补齐农村商贸流通短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等重要决策部 署,促进农村消费和农民增收,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自治区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围绕 县、乡、村三级商业网络与物流配送关键领域,扎实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带动县域商业焕新升级。 ...
“一业一查” 减负增效 黑龙江创新监管为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护航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0 22:17
监管模式改革 - 黑龙江省推行“一业一查”联合检查新模式 旨在最大限度减少对经营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必要干扰 推动事中事后监管从“按事项管”向“按行业管”转变 [1] - 该模式对同一行业领域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的监督检查事项进行整合 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 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开展一次联合检查 [1] - 目前该省已将69个重点民生行业纳入联合检查范围 参与部门从16个扩展至37个 检查事项从89项增加至753项 实现部门“应联尽联”和事项“能合尽合” [2] 监管能力升级 - “一业一查”模式通过清单式管理精准覆盖行业全链条 变分散出击为协同作战 提升综合监管能力 [2] - 融合信用风险分类管理 推行信用分级监管 对A类低风险经营主体“无事不扰” 对C、D类高风险经营主体“无处不在” [2] - 构建贯穿事前信息归集与承诺、事中分类监管、事后惩戒修复与激励的全链条体系 信用监管效能不断释放 [3] 企业影响与激励机制 - 信用良好的企业检查频次明显减少 形成正向激励作用 [3] - 推广抽查对象核查回访制度 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成效纳入营商环境及责任目标考核 闭环监管能力持续巩固 [3] - 用“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的减法换取营商环境的加法与乘法 助推黑龙江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
中国高端轴承:国产化浪潮中的崛起与标杆力量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0 22:13
行业概况 - 中国高端轴承行业正迎来国产化替代加速与智能制造升级的双重驱动,行业规模持续扩张,技术突破不断涌现,但同时也面临原材料依赖、技术壁垒等挑战 [1] - 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87亿元-218亿元,2030年将攀升至326亿元-3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1.8% [2] - 外资品牌市场份额从2018年的79%降至2025年的30%以下,国产轴承在中高端市场逐步站稳脚跟 [2] 市场需求 - 新能源汽车领域,800V高压平台推动陶瓷绝缘轴承渗透率突破30%,单机价值量达5000元-10000元 [2] - 半导体设备用轴承需求年增速高达30%,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新引擎 [2] - 数控机床主轴轴承在高端轴承市场上占据40%的份额,高速电主轴轴承、大型重载轴承年增速分别达15.2%和13.6% [2] 技术突破 - 国产高端轴承钢纯净度显著提升,氧含量可控制在8ppm以内,通过纳米析出强化技术,轴承疲劳寿命提升3倍 [5] - 高速主轴轴承最高转速突破4万转/分钟,智能磨削系统加工精度达IT5级,变形量控制在0.02mm以内 [5] - 基于数字孪生的寿命预测技术进入工程验证阶段,智能轴承内置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温度、振动数据,预警准确率达92% [5] 产业链短板 - 在航空航天、核电等战略性高端领域,国产化率仍然偏低,目前不足30% [7] - 高端陶瓷材料、高精度加工设备等核心环节成为制约国内企业技术突破的关键瓶颈 [8] - 高端轴承钢的进口依赖度仍高达40%,钼铁、镍等合金原料进口依存度高达65% [9] 政策支持 - 《高端轴承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2025年要突破25项"卡脖子"技术,中央财政设立100亿元专项基金 [10] -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将高端轴承列为核心基础零部件,首台套应用可获30%采购补贴 [10] - 长三角、珠三角贡献全国58%的产能,江苏苏锡常、河南洛阳等地区形成专业化生产基地 [10] 公司案例 - 添佶轴承攻克材料热处理均匀性控制、超精密加工(沟道圆度≤0.3μm)等核心技术,2017年推出首代P2级主轴轴承 [12] - 添佶轴承旋转精度达P2级,全流程数字化管控使工艺调试周期缩短50%,形成"设计-工艺-质量"闭环 [12] - 添佶轴承产品已配套2.5万台加工中心(市场占有率20%),3.5万台钻攻机(市场占有率39%) [13]
南阳浩帆:以精密齿轮技术推动行业“智造”跃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0 22:12
公司技术升级 - 公司通过工业CT扫描仪实现齿轮三维成像 精度误差达0.01毫米(相当于头发丝六分之一)[1] - 采用德国克林贝格检测中心进行齿面CT扫描 替代传统卡尺检验方式[1] - 将格里森磨齿技术与奥利康检测系统深度融合 通过自主开发算法实现设备数据互通[1] 公司经营表现 - 公司从年产2000万元传统齿轮厂发展为年营收突破2亿元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 - 历时12年完成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升级[1] 产品性能提升 - 齿轮精度从7级提升至5级 产品寿命从50万次跃升至100万次以上[1] - 专利技术《齿轮加工用热处理装置及其热处理工艺》将变形量缩减至0.03毫米[1] - 月度能耗降低20万元 通过上百次试验确定最佳热处理曲线[1] 行业地位与标准 - 公司参与制定汽车变速器齿轮技术规范等相关国家标准[1] - 实现从"技术追随者"向"规则制定者"的角色转变[1] 行业转型趋势 - 制造业正经历从手工打磨到数字孪生的技术变革[2] - 设备智能化重新定义传统制造业边界 体现新质生产力发展特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