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鱿鱼
icon
搜索文档
丰收中国 斑斓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9-22 22:21
洛川县永乡镇果农正在采摘苹果。 陕西洛川苹果红满园。 孙艳艳摄(人民视觉) 李 进摄(人民视觉) 山东日照市岚山区码头上,渔民们正将新鲜的鱿鱼装上冷 链运输车。 马朝纲摄(人民视觉) 湖南常德市鼎城区尧天坪镇,"小蜜蜂"有机农场主李丹 (中)和农户们交流秋茄子收成。 邢修宇摄(人民视觉) 岚山区网箱养殖三文鱼迎来收获期,养殖工船正准备收 鱼。 崔 恒摄(人民视觉) 玉堂村村民将机械收割出仓的稻谷进行装袋。 肖定怀摄(人民视觉) 四川南江县红光镇玉堂村农田里,收割机抢收水稻。 肖定怀摄(人民视觉) 李丹在采摘秋茄子。 邢修宇摄(人民视觉) 新疆江布拉克草原,羊群在草原上觅食。 本报记者 贺 勇摄 稻菽卷起千层浪,沃野田畴尽丰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 礼赞丰收,致敬耕耘。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克服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全国 夏粮产量2994.8亿斤,是仅次于去年的历史第二高产年,全国早稻产量570.3亿斤,同比增长1.2%,亩 产首次突破400公斤,秋粮面积稳中有增,丰收有基础,"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品种丰富,丰收答卷 成色十足。 瓜果飘香是珍贵馈赠,五谷丰登是最美画卷。丰收田野,五 ...
推动远洋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9-18 21:59
远洋渔业作为我国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显著成就,为世界远洋渔业发展和 水产品供给作出积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持 续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走远洋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今年7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 第六次会议强调,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本期特邀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远洋渔业开拓高质量向海之路 从起步至今,我国远洋渔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徐乐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1985年3月,由中国水产总公司13艘渔 船、223名船员组成的远洋渔业船队从福建马尾港出发赴西非海域渔场开展作业,我国远洋渔业正式起 步。经过几代远洋渔业人的艰苦奋斗,我国已成功跻身世界主要远洋渔业国家行列。目前,远洋渔业作 业区域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公海和南极海域,以及相关合作国家管辖海域。远洋渔业高质量 发展为丰富我国水产品供给、促进渔民增收、推进农业国际交流合作、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作出重要贡 献。 整体来看,我国远洋渔业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985年至1990年初,是起步与探索阶段。这一时期以过洋性渔业为 ...
吉林省吉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市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的公示(2025年第8期)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8 04:49
抽检总体情况 - 吉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食用农产品32批次样品 不合格样品5批次 不合格率为15.6% [1] 不合格产品详情 -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情水果综合超市销售的荔枝(2025/6/21)检出吡唑醚菌酯 [1] -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哥超市销售的荔枝(2025/6/23)检出吡唑醚菌酯 [1] - 龙潭区缸窑镇优选生鲜超市销售的散装姜(2025/4/8)检出噻虫胺 [1] - 船营区鑫鑫多又惠生活超市销售的螺丝椒(2025/6/26)检出噻虫胺 [1] - 龙潭区大清万家福超市销售的散装姜(2025/4/15)检出噻虫胺 [1] 合格产品情况 - 吉林市润泰商业有限公司销售的海水鱼、白虾、鱿鱼、沃柑等6批次产品全部合格 [2] - 吉林市船营区旺一角生鲜超市销售的猪肉、牛肉、耙耙柑、砂糖橘、爱媛果冻橙等5批次产品全部合格 [2] - 永吉县岔路河镇小君果蔬生鲜超市销售的香蕉、芒果等2批次产品全部合格 [2] -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多家水果店销售的芒果、香蕉、荔枝、生姜等15批次产品全部合格 [2][3] - 吉林中新食品区天洪金岔路果蔬超市销售的芒果、生姜、香蕉、荔枝等4批次产品全部合格 [3]
东海全面开渔 多地海事部门护航开渔安全
新华社· 2025-09-16 11:28
行业监管与安全措施 - 海事部门在东海海域统一调派81艘巡逻艇、38架航空器及700余名执法人员开展全覆盖点验[1] - 联合渔业部门在通航密集区、事故多发区等敏感水域实施24小时驻点值守[1] - 通过信息化手段动态监控商渔船进出港并组织交通维护水上安全[1] 渔业生产规模与结构 - 东海全面开渔后单船拖网类、双船拖网类等4000余艘船舶集中出海作业[1] - 作业方式包含桁杆拖虾、笼壶类、刺网类及灯光围网等多样化捕捞类型[1] - 主要捕捞带鱼、小黄鱼、鱿鱼等底层鱼类资源[1] 区域协同与时间节点 - 浙江、上海、福建、连云港等多地海事部门联合开展"2025年护航开渔行动"[1] - 伏季休渔期于9月16日结束 较8月5日部分解禁范围进一步扩大[1] - 本次全面开渔持续周期为4个半月[1]
东海全面开渔 超4000艘渔船集中出海作业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09:15
行业动态 - 东海海域伏季休渔期于9月16日12时全面结束 超4000艘拖网类和张网捕鱼类渔船集中出海开展捕捞作业[1] - 休渔制度实施时间为每年5月1日12时至9月16日12时 持续四个半月 旨在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1] - 8月5日已实施部分解禁(小开渔) 允许桁杆拖虾、笼壶类、刺网类和灯光围网类四类特许捕捞渔船提前出海[2] 捕捞特征 - 全面开渔后主要捕捞品种为带鱼、小黄鱼、鱿鱼等底层鱼类 与前期小开渔形成差异化捕捞目标[2] - 渔船作业密度大幅增加 作业方式更加丰富 相比小开渔阶段捕捞强度显著提升[2] - 沿海航行作业渔船数量激增 导致商渔船碰撞风险增大 海事部门启动专项护航行动应对安全挑战[2] 监管措施 - 上海浙江福建连云港等多地海事航保部门联合开展"2025年护航开渔行动" 部署81艘巡逻艇和38架航空器进行全覆盖点验[2] - 投入700余名执法人员 在通航密集区和事故多发区实施24小时驻点值守 通过VTS专台和智慧海事系统动态监控船舶航迹[2] - 与渔业部门开展联合巡航执法 及时播发航行警告 全力维护东海海域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2]
东海全面开渔 5000余艘船舶集中出海捕捞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08:25
东海开渔规模与时间节点 - 东海海域5000余艘船舶集中出海开展捕捞作业 [1] - 伏季休渔期长达四个半月 于9月16日全面结束 [1] - 8月5日部分解禁时四类特许捕捞作业渔船提前出海 [3] 捕捞作业特征变化 - 全面开渔后捕捞鱼类主要为带鱼、小黄鱼、鱿鱼等底层鱼类 [3] - 渔船作业密度大幅增加 作业方式变得更加丰富 [3] - 相比"小开渔" 本次涉及单船拖网类、双船拖网类、张网捕鱼类等多种作业类型 [1][3] 海事监管措施 - 四地海事部门调派巡逻艇81艘、航空器38架、执法人员700余名 [3] - 在沿海公共航路、主要进出港航道等水域开展全覆盖点验 [3] - 对通航密集区实施24小时驻点值守 开设VTS"护渔"专台 [3] - 通过VTS、CCTV等信息化手段密切关注商渔船动态 [3] 航运安全风险管控 - 东海沿海航行作业渔船大幅增加导致商渔船碰撞风险增大 [3] - 联合渔业部门在商渔船交汇密集区域开展巡航执法 [3] - 及时播发航行警告 做好渔船集中出港时段交通组织 [3]
东海全面开渔:四个半月伏季休渔期结束 海鲜即将“跳”上餐桌
贝壳财经· 2025-09-16 07:53
此前8月5日,东海伏季休渔期部分解禁,单船桁杆拖网(桁杆拖虾)、笼壶类、刺网类、灯光围(敷) 网类等四类(专项)特许捕捞作业渔船已提前出海开捕,相比于"小开渔",全面开渔后的捕捞鱼类主要 为带鱼、小黄鱼、鱿鱼等底层鱼类,渔船作业密度大幅增加,作业方式也变得更加丰富。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俞金旻)9月16日中午12时,东海海域单船拖网类、双船拖网类、张网捕鱼类 等5000余艘船舶集中出海开展捕捞作业,标志着今年长达4个半月的伏季休渔期顺利结束,东海全面开 渔,海鲜即将"跳"上餐桌。 贝壳财经记者从上海海事局了解到,东海全面开渔后,东海沿海航行、作业渔船大幅增加,商渔船碰撞 风险增大,为防范商渔船碰撞风险,上海、浙江、福建、连云港等四地海事、航保部门,统一调派巡逻 艇81艘、航空器38架、执法人员701余名,在沿海公共航路、主要进出港航道、商渔船交汇密集区域等 重点水域开展全覆盖点验,并联合渔业部门开展巡航执法,对通航密集区、事故多发区等敏感水域实施 24小时驻点值守。同时,开设VTS"护渔"专台,通过VTS、CCTV、智慧海事等信息化手段,密切关注 商渔船进出港动态,及时播发航行警告,共同做好渔船集中出港时段 ...
东海全面开渔 浙江海事、渔政等部门联合护航保开渔安全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06:37
东海全面开渔 浙江海事、渔政等部门联合护航保开渔安全 编辑:徐世明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网杭州9月16日电(记者 王逸飞)记者9月16日从浙江海事局获悉,今年为期4个半月的伏季休渔期当 日顺利结束,东海全面开渔。浙江共有单船拖网类、双船拖网类、张网捕鱼类等近4000艘船舶集中出海 开展捕捞作业。为切实保障海上交通安全,防范化解"开渔季"商渔船碰撞风险,浙江海事部门持续开展 浙江海域"2025年护航开渔行动",全力保障开渔安全。 东海全面开渔后,东海沿海航行、作业渔船大幅增加,商渔船碰撞风险增大,为防范商渔船碰撞风险, 浙江海事、渔政部门统筹部署巡逻艇98艘、航空器36架、执法人员900余名,在沿海公共航路、主要进 出港航道、商渔船交汇密集区域等重点水域联合开展交通组织和全覆盖点验,在桥区、航道口门、航路 交汇等高风险区域开展24小时巡航值守,确保发生紧急情况第一时间抵达处置,并对普陀山至洛迦山客 运航线、朱家尖至普陀山客运航线实施临时交通管制。同时开设VTS"护渔"专台,密切关注商渔船进出 港动态,及时播发航行警告,运用无人机开展空中巡航,对违反航路通航秩 ...
千帆竞发迎开渔 海鲜“游”向全国餐桌
央视网· 2025-09-11 12:43
海洋渔业生产恢复 - 渤海黄海等海域结束伏季休渔后数以万计渔船开启新一轮捕捞季 [1] - 福建渔船每航次捕捞量约5000公斤 马鲛鱼/鱿鱼/花蟹等海产品供应充足 [3] - 广东湛江渔市梭子蟹/明虾等海鲜热销 [3] 现代化捕捞技术应用 - 山东龙口渔船配备先进探测设备与卫星导航系统 实现精准捕捞和高效作业 [5] - 舟山国际水产城每日近百艘渔船靠岸卸货 高峰时到港量达3250吨 [7] - 当地灵活调度码头泊位保障鲜活海产第一时间进入市场 [7] 内陆养殖技术突破 - 新疆宁夏等西部省份突破养殖技术限制 实现海鲜在内陆盐碱地养殖 [9] - 宁夏盐池县通过技术手段在盐碱地成功复刻海水环境 实现南美白对虾本土化养殖 [9]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 今年1-7月水产品总产量近3600万吨 同比增长4.37% [11] - 海洋渔业呈现从传统捕捞向智慧养殖升级 从线下向线上销售扩展的全面升级趋势 [11]
海上渔汛来
新华网· 2025-09-04 07:13
行业复苏情况 - 北纬35度以北渤海和黄海海域结束4个月休渔期 数百艘渔船启程出海 [1] - 渔船日均渔获量明显增加 开海第一网收获带鱼和鲅鱼七八千斤 单船单日收获达两三万斤 [1] - 小型张网渔船每日凌晨出海四小时 渔获数百斤上岸即被抢购一空 [1][2] 休渔政策成效 - 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实施30年 有效保护鱼类生长繁衍 近海渔业资源衰退趋势得到遏制 [2] - 休渔期使鱼群恢复 渔船作业周期从长途奔波缩短至4-5天即可返港 [2] - 近海捕捞产量总体稳定 带鱼/鳀鱼/梭子蟹保持稳定 鲅鱼/鲳鱼/鱿鱼稳中有升 [2] 市场供需特征 - 渔获从大海到餐桌时间短鲜度高 "小船海鲜"上岸即被商贩和市民抢购 [1][2] - 伏季休渔期酝酿的鲜美度提升 优质水产品实现持续稳定供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