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区域品牌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齐鲁农超搭台赋能形成品牌集聚,农产品溢价空间提升
大众日报· 2025-08-28 01:00
平台赋能模式 - 通过区域品牌建设整合分散农产品资源 实现从散装土产到地理标志品牌的升级[2][3] - 提供全链条服务包括采摘包装直播销售和溯源体系建设 提升产品标准化和溢价能力[3][5][6] - 搭建线上品牌馆聚合地方特色产品 形成潍有尚品馆银龄好品馆等垂直化展示窗口[8] 品牌建设成效 - 安丘农耕品牌使小米销售范围扩展至北京 知名度显著提升[2] - 微山湖小龙虾通过直播建立鲜活标准 单日销量实现明显增长[5] - 临朐鹅肝企业从出口转向内销 通过平台参展获得国内市场稳定销量并巩固国际份额[8] 区域合作案例 - 在安丘开展草莓大集品鉴会 聚集13家种植企业与20余家采购商现场对接[3] - 在济宁举办年货专场直播 推动济宁礼飨品牌从本地走向全国销售[3] - 为东营大闸蟹建立全链条溯源体系 包含水质监测生长记录和三次人工筛选[5][6] 销售数据表现 - 微山湖小龙虾2025年通过平台销量同比增长30%[5] - 济宁礼飨品牌2025年在平台销售额实现明显增长[3] - 平台计划新增畜牧馆和远洋渔业馆进一步丰富商品品类[8]
品牌集聚效应凸显,齐鲁农超擦亮山东好品新名片
齐鲁晚报网· 2025-08-26 08:52
平台战略与定位 - 作为山东省区域农业公共品牌自主平台 推动山东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重要力量 [1] - 通过资源整合 渠道打通 品牌崛起等不同维度助力山东好品走向全国和迈向国际 [1] - 搭建让好品牌成长的土壤 形成层层递进的赋能体系 使山东农业品牌从星星点点变成燎原之势 [11] 区域品牌建设成效 - 主导区域品牌建设 让农产品从散装土产转变为印着地理标志的品牌产品 [1][2] - 在安丘市通过统一区域品牌使农户增收 打了一场翻身仗 [2] - 联合当地政府举办品鉴会 助推安丘草莓优质农产品从产地迈向全省和全国销区 [2] - 在济宁通过公众号推文 社群宣推 直播卖货等方式让济宁礼飨从本地年货变成全国消费者的选择 [3] - 区域品牌使农产品溢价空间提升 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农民的致富卡 [3] 地方特色品牌打造 - 为微山湖小龙虾提炼核心卖点并建立鲜活标准 单日销量有明显增长 [4][5] - 通过透明化操作展示捕捞日期和养殖户信息 使微山湖小龙虾在长三角圈粉无数 [5] - 在东营为黄河口大闸蟹打造全链条溯源体系 包括水质监测 定期抽检和生长记录 [6] - 经过3次人工筛选和三层打包确保大闸蟹鲜活安全 复购率提升并进入高端消费场景 [6] 品牌馆建设与集聚效应 - 品牌馆包括潍有尚品馆和银龄好品馆等 成为展示山东农业品牌的重要窗口 [7][9] - 2025年品牌馆建设进一步完善 全方位展示潍坊农业的丰富多样性 [7] - 品牌馆不仅增加产品曝光度和销量 还提供品牌交流合作平台提升品牌影响力 [9] - 形成品牌集聚效应 提升山东农业品牌的整体形象并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9] 中小品牌扶持成果 - 帮助金凤活珠子等群众认知少的品牌通过线上宣传和线下活动成为热销网红产品 [10] - 为临朐鹅肝提供品牌定位和市场拓展支持 使其在国内市场稳定销量并巩固国际份额 [11] - 通过精准扶持为中小品牌提供成长空间 激发农业市场活力并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 [11] 销售数据与增长表现 - 2025年济宁礼飨品牌通过平台销售额有明显增长 [3] - 微山县通过平台卖出的小龙虾比去年多了三成 [4] - 黄河口大闸蟹复购率提升 [6]
江西新增640家企业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地理标志产品获批情况 - 江西省新增67个地理标志产品包括马家柚、泰和乌鸡、景德镇瓷器和庐山云雾茶等 [1] - 新增640家企业获批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1] - 目前江西省累计核准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达1136家 [1] 地理标志保护与区域品牌建设 - 江西省将地理标志保护与区域品牌建设作为推动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1] - 构建"政策引导+精准服务+生态培育"全链条工作体系 [1] - 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专业服务团队深入企业开展申报和使用指导工作 [1]
宁夏六盘山特色产品外销窗口落户15省份 年均销售额超8000万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7-03 00:17
六盘山特色产品外销窗口现状 - 目前已在区外建成44个六盘山特色产品外销窗口 分布在全国15个省份 年平均销售额超过8000万元 [1] - 计划到2023年底建成54个外销窗口 年平均销售额将达到9600万元 [1] - 外销窗口主要展销牛肉 杂粮 马铃薯粉 冷凉蔬菜等特色农产品 [1] - 福建闽宁情商贸有限公司已在福建省开设4家六盘山特产馆 年销售额上千万元 [1] - 当前存在品牌形象 服务标准 产品选择缺乏统筹规划的问题 区域品牌影响力聚集度不高 [1] 固原市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 制定《固原六盘山特色产品外销窗口建设运营工作方案》 目标到2027年建成80个外销窗口 年销售额2亿元 覆盖26个省市 [2] - 到2029年目标建成100个外销窗口 年销售额超过3亿元 进一步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 [2] - 对新建外销窗口提供补助 特色产品窗口最高补助30万元(不超过投入15%) 果蔬窗口最高补助10万元(不超过投入20%) [2] - 销售产品包括六盘山牛羊肉 冷凉蔬菜 中药材 马铃薯 杂粮 胡麻油 蜂蜜 刺绣 文创作品等 [2] - 要求所有外销窗口统一店面装修和形象标志设计 悬挂"六盘山特色产品"标识LOGO [2]
湖北擦亮“鄂字号”金名片 力争地理标志产值3年破千亿
长江商报· 2025-06-04 06:43
湖北省区域品牌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核心观点 - 湖北省计划通过3年时间培育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区域品牌体系,目标到2027年实现有效注册商标160万件以上、国际商标注册700件以上、地理标志700件以上且产值突破1000亿元,品牌溢价率超30% [1] - 方案围绕商标布局、服务供给、乡村振兴三大方向提出16条重点任务,旨在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标准化体系建设及国际合作竞争力 [2][3][4] 商标布局与品牌发展根基 - 要求各地每年商标注册数量增幅达20%以上,重点覆盖传统产业及电商等新业态领域 [2] - 将编制动态数字化品牌资源图谱,整合地理标志、驰名商标等数据,并推动"51020"现代产业集群的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 [2] - 通过马德里体系拓展海外商标注册,重点布局RCEP成员国及非洲市场,推动地理标志进入"一带一路"推广清单 [3] 科技创新与标准化建设 - 支持龙头企业主导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成立省级知识产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提升规范化水平 [3] - 培养复合型品牌建设人才,探索"区域品牌管家"制度,并将领军人才纳入省级政策支持范畴 [3] 服务优化与金融赋能 - 优化商标业务窗口流程,目标争创全国优秀窗口,同时建设商标品牌指导站提供全流程服务 [4][5] - 推动"知识产权运营+投贷联动",协调金融机构开展商标及地理标志质押融资集中授信 [5] - 严厉打击商标恶意注册,健全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引导企业构建商标矩阵提升运营效益 [5] 乡村振兴与地理标志深化 - 建立省、市、县三级地理标志孵化库,每年新增储备10个以上,3年内实现生产企业"红标"使用率达60% [6] - 推广"地理标志品牌+"计划,结合电商、文旅等产业延伸链条,打造沉浸式样板景区促进消费 [6]
好红木在仙游 “仙作”品牌力助力打造县域千亿元产业集群
新华财经· 2025-05-13 15:00
区域品牌建设 - 区域品牌建设需依托本地特色和优势产业,为特色产业量身打造集体品牌才能具有生命力并带动持续发展[1] - 仙游发挥传统文化优势发展木雕特色经济,"仙作"已成为最鲜明的区域品牌[1] - "仙作"源于唐宋,是中国明清古典工艺家具四大流派之一,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名录[1] - "仙作"家具已有11件臻品被选作国礼并在国际重要场合亮相[1] 产业标准化与质量管控 - 仙游制定了《仙作古典家具》等多个标准,推进红木家具"一品一码"和产品数字化平台云存证[1] - 正在建设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全程质量管控体系和经营主体诚信建设体系[1] - 实施全国红木制品数字化登记及质量溯源工程项目,支持引进市场化产品鉴定评估方式[2] - 力争至2027年规上工艺企业全部实现产品溯源体系落地[2] 产业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仙游古典家具龙头企业运用现代科技成果融入时尚元素,探索红木产业跨界联盟新模式[3] - 开辟直播、体验式消费等新业态,形成完整产业链[3] - 打造抖音电商直播基地等平台,仙游抖音电子商务基地木作行业销售额全国第一[3] - 2024年工艺美术产业电商销售额超100亿元[3] 产业规模与市场地位 - 仙游全县现有工艺企业2300多家,高端材质的古典工艺家具占全国市场70%以上[4] - 2024年工艺美术产业产值达730亿元[4] - 是全国最大的名贵木材集散地、沉檀香集散地和木珠生产集散地[4] - "仙作"家具被列入全省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4] 品牌荣誉与影响力 - 仙游获评"世界中式古典家具之都""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等称号[4] - 2017年"仙作"成功注册成为全国业界首个集体商标,2019年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4] - 2025年一季度仙作产业发展总指数达169.27点,环比增长0.4%[4] - 仙作品牌影响力指数已连续12个季度实现正增长[4] 产业政策与人才储备 - 福建省出台《关于支持"中国仙作"工艺美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企业做大做强[3] - 培育了国家级工艺大师18人、省级工艺大师136人、工艺设计人员6000多人[3] - 持续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级品牌体系[5]
县域经济“高端局”:从“单品突围”到“生态共舞”的广东探索
南方农村报· 2025-04-20 11:33
县域经济品牌赋能模式 - 广东通过"12221"市场营销体系推动县域经济转型,构建全产业链数据平台、培育产销队伍、拓展双市场、策划双向活动,实现品牌溢价、农民增收与产业升级协同目标[4][6][7] - 区域品牌建设从单一品牌打造转向全产业链价值共创,通过系统性思维重构产业生态[11][12][13] - 徐闻菠萝产值从2018年9.8亿元跃升至2023年25亿元,通过大数据精准匹配将滞销标签转化为文化IP[24][27] 文化赋能实践案例 - 肇庆四会市打造"父爱如兰"情感IP,将兰花从盆景转化为父亲节礼花IP形象[41][42] - 化州市《化州化橘红 天下第一红》微短剧首播破亿播放量,带动全产业链年产值达115亿元,从业人员35万[51][52][56] - 湛江金鲳鱼年产值超百亿元,占全国产量三分之一,通过5G深水网箱、AI投喂系统与冷链航母集群构建科技硬实力[30][31] 科技与供应链创新 - 陆丰甘薯通过脱毒种苗技术实现亩产提升50%,延伸出甘薯脆片等高附加值产品[67] - 京东物流依托冷链专线与智能分拣,将荔枝运输损耗率从30%降至5%[68] - 乐昌黄金柰李借势东京奥运会IP,果园批发价从每斤4.5元涨至10元[70] 流量营销与渠道建设 - 遂溪县乌塘镇推出"荔枝定制"认养活动,计划深耕京津冀、长三角等主销区[78] - 清远市"五大百亿产业"矩阵(清远鸡、英德红茶等)综合产值突破400亿元,同比增长超三成[79][80] - 南方农村报社推动"媒体+产业"深度融合,为新会陈皮、高州荔枝等提供全链条服务[71][72] 差异化竞争策略 - 兴宁肉鸽从客家宴席转型为年货爆款,年产值超29亿元[87] - 英德红茶通过"茶文化+区域生态资源"深度绑定打造区域公共品牌[89] - 高校智库下沉培训农户直播技能,为品牌注入有温度的故事[96][97]